微生物驱
《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驱油机理研究》

《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驱油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在传统的石油开采方法中,存在着诸如环境污染、效率低下等问题。
而近年来,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驱油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其具有环保、高效等优点,为石油开采领域提供了新的可能。
本文将重点研究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的驱油机理,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的概述微生物菌体是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的统称,其通过摄取和分解有机物进行生命活动。
微生物代谢产物则是指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
这些物质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降低环境污染。
三、微生物菌体驱油机理研究1. 微生物降解原理微生物能够利用其新陈代谢作用对石油中的烃类物质进行降解。
通过分泌酶类物质,将大分子烃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脂肪酸、醇类等。
这些小分子物质易于被其他微生物吸收利用,进一步提高了石油的采收率。
2. 微生物吸附原理部分微生物表面具有特殊的结构,如菌毛、胞外多糖等,这些结构使它们具有强烈的吸附能力。
这些微生物在石油储层中吸附并聚集,形成一种“生物膜”,可以有效地将石油中的烃类物质吸附出来,提高采收率。
四、微生物代谢产物驱油机理研究1.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部分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表面活性剂,如生物表面活性剂等。
这些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石油更容易被水或其它溶剂冲洗出来。
此外,它们还能改善储层孔隙的润湿性,提高采收率。
2. 生物气体的作用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生物气体,如氢气、甲烷等。
这些气体能够降低原油的黏度,使原油更容易流动和采出。
同时,它们还能与原油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产生可溶性物质,进一步提高了采收率。
五、结论通过对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的驱油机理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微生物通过降解、吸附等作用提高采收率;而其代谢产物则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储层孔隙润湿性以及降低原油黏度等方式提高采收率。
微生物杀虫剂的杀虫原理及其应用

微生物杀虫剂的杀虫原理及其应用微生物杀虫剂的杀虫原理及其应用周汝德(大理农业学校,云南大理671003)摘要:在分析微生物杀虫剂在我省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情况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微生物杀虫剂的类型,重点阐述了微生物杀虫剂的杀虫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微生物杀虫剂;原理;使用方法微生物杀虫剂是利用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来防治农业害虫的制剂,属于生物防治范畴。
使用微生物杀虫剂,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不破坏生态平衡,是国际上近几十年来植保工作中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微生物杀虫剂作为商品生产。
我省目前还没有规模化的微生物农药生产厂家,微生物杀虫剂在生产上还很少推广应用,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为微生物是一类看不见或看不清的生物,微生物杀虫剂属于微观世界的生物农药,人们对该类农药缺乏感性认识;二是与微生物杀虫剂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推广普及工作比较薄弱;三是微生物制剂在生产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四是微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有药效慢、受气候条件影响大的缺点,人们对微生物杀虫剂的药效怀有疑虑,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有一定的难度。
笔者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微生物农药在植保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生产和应用中的技术问题也会得到解决,微生物杀虫剂将会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农药在我省农业上推广应用。
要推广使用微生物杀虫剂,就必须了解微生物杀虫剂的主要类型、杀虫原理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1 微生物杀虫剂的主要类型和防治对象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用来防治农林害虫的微生物主要类群有细菌、真菌和病毒。
因此,相应将微生物杀虫剂分为三类:111 细菌杀虫剂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杀虫细菌主要是苏云金杆菌及其变种。
苏云金杆菌是贝尔林纳收稿日期: 2002- 02- 25氏( Berliner) 1911年在德国苏云金一个面粉厂的地中海粉螟中分离出来的一株芽孢杆菌。
《2024年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驱油机理研究》范文

《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驱油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对可持续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微生物在石油开采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在驱油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对于提高石油采收率、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在驱油过程中的机理,以期为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二、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概述微生物菌体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生物群体,具有强大的生物活性和适应性。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微生物菌体通过分泌代谢产物,与原油中的有机物相互作用,从而起到驱油的作用。
这些代谢产物包括酶、有机酸、气体等,具有溶解原油、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等作用。
三、微生物菌体驱油机理1. 生物溶解作用:微生物菌体通过分泌酶等物质,将原油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提高原油的溶解性,使油滴更容易从储层中游离出来。
2.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油滴更容易在储层中移动和分散。
3. 改变储层环境:微生物菌体在储层中生长繁殖,可以改变储层环境的pH值、温度等条件,从而影响原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四、代谢产物驱油机理1. 酶的作用:酶是微生物菌体分泌的重要代谢产物之一,具有催化作用,能够加速原油中大分子有机物的分解过程。
2. 有机酸的作用:有机酸能够降低储层中的矿物质含量,减轻油层结垢现象,从而保持储层的通透性。
同时,有机酸还可以与原油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
3. 气体产物的驱油作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如氢气、甲烷等)具有膨胀作用,能够推动油滴在储层中移动。
五、微生物驱油的优越性及发展趋势微生物驱油技术具有环保、经济、可持续等优点。
相比传统物理化学方法,微生物驱油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环境污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微生物驱油技术将在石油开采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驱油室内沙土管模拟实验

微生物驱油室内沙土管模拟实验郭立云;李颖;张淑荣;张鹏【摘要】模拟油藏条件,设计了一套简单实用的室内沙土管模型,以验证兽疫链球菌应用于微生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效果,系统探讨了温度、含油量、注入菌液浓度、闭井时间对微生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影响.该模型制作简单、成本低廉,达到了预期模拟效果;同时验证了兽疫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提高石油采收率效果,在温度为40℃、含油量为30%、菌液浓度为5.5×105 个·mL-1、闭井时间为7 d的最优条件下,微生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达22.14%.【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0(027)008【总页数】4页(P83-86)【关键词】沙土管模型;提高石油采收率;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作者】郭立云;李颖;张淑荣;张鹏【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3;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石油是当今世界能源和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原料,有“现代化工业的血液”之称[1]。
目前常规的石油开采技术只能采出石油储量的30%~40%,三次采油技术(亦称强化采油技术,有热驱法、化学驱法和混相驱法)的石油平均采收率也很难超过50%[2]。
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MEOR)是继三次采油技术后提出的四次采油技术,是通过注入或激活在油藏内能存活的微生物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2,3],其关键取决于选用的微生物能否在油藏条件下进行繁殖和有效的代谢,从而改善原油性质。
微生物采油菌种的性能评价分为菌种室内性能评价、室内模型实验评价和矿场试验阶段评价三部分。
室内模型实验评价是菌种油田评价实验的预实验,能够进一步验证菌种的应用潜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驱油机理研究》范文

《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驱油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有效利用和提高石油采收率成为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在驱油方面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的驱油机理,为进一步应用这些生物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二、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特点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特点,使其在驱油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菌体生长迅速,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酶、多糖、氨基酸等。
这些物质在驱油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三、微生物菌体驱油机理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微生物菌体可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有助于将附着在岩石表面的原油松动并带走。
2. 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菌体能够分泌酶类物质,对原油中的大分子烃类进行生物降解,使其转化为小分子烃类,从而提高采收率。
3. 微生物粘附作用: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可附着在岩石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有助于将原油从岩石表面剥离。
四、微生物代谢产物驱油机理1. 代谢产物的物理作用: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含有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具有一定的粘稠性,可改善原油的流动性,使其更容易被采出。
2. 代谢产物的化学作用: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可以与原油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采收率。
五、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验证了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在驱油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可以有效提高石油采收率,降低原油粘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六、结论通过对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的驱油机理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生物降解、粘附作用以及改善原油流动性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这些特点使得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在驱油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表明,利用微生物技术可以提高石油采收率,降低原油粘度,为石油开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七、展望与建议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研究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的种类和数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优化微生物培养条件和工艺,提高其在实际油田应用中的效果。
克拉玛依油田部分区块内源微生物驱油潜力评价

摘
要 : 过 对 克拉 玛依 油 田 3个 区块 7口油 井 油 水 样 中厌 氧 微 生物 种 类 、 量 及 代 谢 产 物 分 通 数
析 , 步探 讨 了在 克 拉 玛 依 油 田进 行 内源微 生 物 驱提 高原 油 采 收 率 的 可 行 性 。 初 关 键 词 : 氧微 生 物 ; 养 ; 数 ; 高采 收 率 ; 厌 培 计 提 克拉 玛依 油 田
分 子 有 机 物 被 接 力 式 降解 直 至 产 生 甲 烷 最 终 产 物 ,
2 实 验 方 法
2 1 计 数 法 .
是 厌 氧 微 生物 区 中 各 类 微 生 物 菌 群 相 互 竞 争 、 互 相 利用 、 相互 平 衡 、 同作 用 的 结 果 。但 是 , 具 体 的 协 在
1 实 验 条 件
H na u gt e厌 氧 操 作 系 统 , 氧 分 液 器 , 清 ] 厌 血
计 气 摇 湿 外 源 微 生 物 驱 油 的 优 点 是 : 艺 简 单 , 资 少 , 于 瓶 , 数 培 养 试 管 , 相 色 谱 仪 , 床 , 热 式 蒸 汽 工 投 由 灭 菌器 , 温 培 养箱 。 恒 不 需 要 向地 层 中注 入微 生 物 , 因此 不 需 要 增 加 地 面 平 板 计 数 培 养 基 纤 维 素 分 解 菌 培 养 基 , 硫 的 微 生 物 发 酵 工 艺 设 备 , 大 降 低 了驱 油 剂 成 本 , 大 酸盐 还 原 菌 培 养 基 , 氢 产 酸 菌 培 养 基 , 酸 盐 还 产 硝 同时 它 利 用 的是 油 层 条 件 下 栖 息 的 固 有 微 生 物 , 适 原 菌 培 养基 , 甲烷 菌 培 养 基 。 产 应 性 较 好 , 也 是人 们 对 利 用 内源 微 生 物 日益 重 视 这 克拉 玛依 油 田红 1 8区 0 3 0 0井 、 0 1井 、 0 7 03 0 3
罗801块微生物驱效果评价方法探讨

驱效果。在模拟水驱时, 首先模拟注水前 , 建立油藏 静动态模型 , 然后 , 运用 油藏实际注水和压力 分布, 求取原油产量 , 实际产量和数模计算产量 即为微生 物 驱 的效 果 。
作者简介 : 李基 昌( 9 8 , 1 一) 工程师 , 9 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 院油藏 工程专业 , 6 1 3 9 从事 油 田开发技 术研究 工作 。地址 :(5 2 0 山东省 27 0 )
数递 减规 律 :
p = 8 3 一 ・ ‘ 0. 9 8 e 。
2 1 1 , 9 ×0 t 共有油井 l 4口, 水井 5口。该油藏 19 94 年投入开发 , 初期利用弹性能量开发压力下 降快 , 4 年后下降到饱和压力的 3 % , 0 转注水开发 。根据室 内试验 , J在注水早期开始微生物驱。在注水和微 生物驱共 同作用下 , 油藏开发水平显著提高 , 递减显 著减缓 , 年采油速度稳定在 14 .%。
采取注水早期实施微生物驱 , 注水和微生物驱几乎
同时进行 , 单独评价微生物驱效果有一定难度 。其
原 因主要 是 : 一 , 第 注微 生物 前 油藏未 经 过长期 注 水 开发 , 注水 效果 和 规律 尚未 显现 , 微生 物 驱无法 直 接
收 稿 1期 :20 3 06—0 2 7— 7;修 回 1期 :20 3 0 7—0 2 3— O
块 油藏 , 育 沙 一 、 三 、 四共 三 套 层 系 。试验 区 发 沙 沙 位于 区块 北 部 , 油 面 积 12 m , 油 地 质 储 量 含 . 5k 石
A p 递减法是油藏工程 预测产油量 最常用 的 rs
重要方法 , 根据罗 8 1 0 块实际数据 , 在注水前符合指
程 度应 用 , 取 得 了 较 好 增 油 效 果 … 。但 就 矿 并 场上如 何评 价微 生 物 驱 的 效果 , 内外 尚无 成 熟 的 国 方法 和技 术 , 文 对 罗 8 1块微 生物 驱 油 矿 场评 价 本 0 方法进 行 研究 , 取得 较好 效果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微生物驱油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13年 科研热词 微生物驱油 现场应用 物模实验 微生物采油 驱油微生物场 采收率 表面活性剂 葡萄糖 胜利油田 聚合物 现场监测 激活剂 淀粉 有机酸 提高采收率 微生物运移分布 微生物代谢产物 宝力格油田 多孔介质 gc-ms 推荐指数 3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科研热词 黄原胶 选择性激活 运移 范例解析 玉米浆 特性 激活剂 工程技术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功能 创新提示 内源细菌群落 meor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科研热词 提高采收率 微生物采油 内源微生物 高温高压 驱油特性 采收率 表面张力 营养组分运移 生长代谢 生物表面活性剂 现场监测 物模实验 微观驱油机理 宝力格油田 孔隙介质 多孔介质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词 高温 芽孢杆菌 微生物调剖 解烃菌 胞外聚合物 胞外多糖 聚丙烯酰胺 硝酸盐 生物降解 物理模拟驱油 激活剂 机理 微生物采油 岩芯模拟 多糖 多孔介质 压力 化学降解 内源微生物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推荐指数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