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英国绅士的概念

合集下载

英国的礼仪习俗

英国的礼仪习俗

英国的礼仪习俗.英国的礼仪习俗去了解外面的世界。

英, ,很多人走出国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只有知道其国家的礼仪习俗,国就是其中一个受人欢迎的国度。

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才能更好与其交往,进而融入其中好好的生活,一些英国的礼仪习俗。

1.“绅士”风度的原则。

在社交场合遵循“女士优先”英国的男士崇尚绅士风度,尊重女性,待人谦和,衣冠得体,所谓绅士风度是指;为人彬彬有礼,谈吐高雅,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有爱心,尊老爱幼,无不良嗜好,身体健康,举止文明,穿着得体,人际关系良好等。

其具体表现有:进房间或进餐馆大多男的要替女士开门;如果男女双方一起进房间,开车门或做其他除非男的必须在女士的前头去选餐桌、是女子在前,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来车方向的或过马路时,效劳;在街上行走,一侧,以免发生危险时,保护妇女免受伤害;如果一个男子和两个女士一起走,他应当走在两者当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两者同坐一辆车来接客人去吃饭,客人应该挤在汽车的前座,让后座空着,因为司机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会上,主人把客人领进客厅时,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进客厅时,厅中的大多数男子都要站起来以示敬意。

如果女主人的女儿在,她要把客人给女儿作介绍。

通常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除非他年长得多或地位高得多。

一般的惯例是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

不管进入客厅的是男士还是女士,在客厅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为礼。

宴会开始,男士们为女士们拉开椅子,帮女士入座;而且总是习惯先将妻子,另外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介绍给贵宾认识;男士应该先向所遇到的熟悉的女士微微点头打招呼。

如果某位女士向您走来,请记住,如果她主动伸出手,您才能与她握手。

如今世风已不如但是有些英国人慨叹,在对待女士的礼遇方面,工资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以前。

据说是因为妇女在选举、就业、看面获得了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她们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种照顾了。

来,对女士的礼貌是出于男士觉得女士需要保护。

2.英国人的着装礼仪裤线笔男要肩平,女要束腰,英国人一向注意服装得体与美观,他们的穿着严格遵既要突出健美的线条,还要掩盖身体的缺陷,挺。

何谓“绅士”,英伦39条标准,你受用?

何谓“绅士”,英伦39条标准,你受用?

何谓“绅⼠”,英伦39条标准,你受⽤?英国杂志《Country Life 乡村⽣活》有上百年历史,近期发布了⼀篇备受媒体关注的短⽂,列出了成为绅⼠的39步 —— The 39 steps to being a gentleman。

《Country Life》在1897年创刊。

该杂志编辑说,这39条标准融合了英国传统以及当今⽹络时代的特点。

这篇⽂章被英国其它媒体纷纷转载和评论。

《每⽇邮报》提到了,贝克汉姆等名⼈让男性护肤和服饰在21世纪发展成为⼀⼤⾏业。

谈到这些涉及⾏头、知性、礼仪和品味等多⽅⾯的标准,不少媒体提出,依照它们,到底有多少⼈可被称为“绅⼠”?绅⼠是英伦⽂化的⼀⼤特点,⽂学作品中不乏相关话题。

“绅⼠从不⽆意伤害他⼈的情感” (A gentleman was one 'who never hurts anyone's feelings unintentionally') ——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1854-1900)“绅⼠对世界的付出⼤于索取。

” (A gentleman is one who puts more into the world than he takes out)——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正如杂志的编辑所说,对于⼀个男⼈,最⾼的赞许不过于被称为“绅⼠”。

诚然,善良、有爱⼼、懂礼仪等仍是⼀个绅⼠最重要的品质。

现代绅⼠还需其它哪些知性“元素”,⽐如使⽤表情符号等?⼀起来看看英国的这39那么,现代绅⼠还需其它哪些知性条“融汇古今”的标准。

39 STEPS TO BE A GENTLEMAN1. Negotiates airports with ease【与机场⼯作⼈员打交道⼼平⽓和】2. Never lets a door slam in someone's face【从不当⾯把门关上】3. Can train a dog and a rose【能训狗,也能整形玫瑰花枝】4. Is aware that facial hair is temporary, but a tattoo is permanent【意识到,脸上的发⽑可是临时的,但纹⾝是永久的】5. Knows when not to say anything【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6. Wears his learning lightly【不卖弄⾃⼰的学识】7. Possesses at least one well-made dark suit, one tweed suit,and a dinner jacket【⾄少有⼀套⾼档⿊⾊西服、⼀套粗花呢西装,和⼀件晚宴夹克】8. Avoids lilac socks and polishes his shoes【不穿淡紫⾊袜⼦,⾃⼰擦⽪鞋】9. Turns his mobile phone to silent at dinner【晚餐时,把⼿机调成静⾳】10. Carries house guests' luggage to their rooms【帮客⼈把⾏李搬到他们的房间】11. Tips staff in a private house and a gamekeeper【向私⼈住所⼯作⼈员及猎场看守⼈付⼩费】12. Says his name when being introduced【经别⼈介绍时,说⾃⼰的名字】13. Breaks a relationship face to face【当⾯结束⼀段关系】14. Is unafraid to speak the truth【不畏惧说出事实】15. Knows when to clap【知道什么时候该⿎掌】16. Arrives at a meeting five minutes before the agreed time【在约好的时间之前5分钟到达会⾯地】17. Is good with waiters【善待服务员】18. Has two tricks to entertain children【让孩⼦开⼼,有两“刷⼦”】19. Can undo a bra with one hand【可⽤⼀只⼿解开(⼥性)胸⾐】20. Sings lustily in church【教堂歌唱⽤⼼、投⼊】21. Is not vegetarian【不是素⾷者】22. Can sail a boat and ride a horse【即能掌舵,⼜能骑马】23. Know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lenfiddich and GlendaJackson【知道格兰菲迪和格伦达·杰克逊之间的不同(前者是威⼠忌,后者是⼥演员)】24. Never kisses and tells【从不泄密】25. Cooks an omelette to die for【能做美味的煎蛋】26. Can prepare a one-match bonfire【划⽕柴⼀次,就能点燃篝⽕】27. Seeks out his hostess at a party【派对上,找到⼥主⼈(对被邀请表⽰感谢)】28. Knows when to use an emoji【知道何时使⽤表情符号】29. Would never own a Chihuahua【从不养吉娃娃狗】30. Has read Pride and Prejudice【读过《傲慢与偏见》】31. Can tie his own bow tie【能⾃打领结】32. Would not go to Puerto Rico【不去波多黎各】33. Know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rook and a crow【知道两种鸟 rook 和 crow之间的不同】34. Sandals? No. Never【拖鞋?永远不要穿】35. Wears a rose, not a carnation【带玫瑰花,但不带康乃馨】36. Swats flies and rescues spiders【打苍蝇,但保护蜘蛛】37. Demonstrates that making love is neither a race nor acompetition【(以实际⾏动) 证明性爱既不是“赛跑”也不是“竞争”】38. Never blow dries his hair【从不让头发⾃然⼲(意指:⽤吹风机)】39. Knows that there is always an exception to a rule【了解任何规则总有⼀个例外】。

英国 “绅士”和“淑女”的标准

英国 “绅士”和“淑女”的标准

英国“绅士”和“淑女”的标准“绅士”和“淑女”英国人注意服装,穿着要因时而异。

他们往往以貌取人,仪容态度尤须注意。

英国人讲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门,就得衣冠楚楚。

虽然英国人已无昔日的雄风, 可是自负心特别强。

中、上层的人士由于地着舒适的生活,因此,养成了一种传统的“绅士”、“淑女”风度。

但他们守旧,一般都热衷于墨守成规,矜持庄重。

一般家庭喜爱以前几代传下来的旧家俱、旧摆设、旧钟表而炫耀于人。

首都伦敦有许多“百年老握手礼店”,而且越是著名的商店,越对原有的式样或布置保持得越完整。

汽车发动机虽然换上新型号的了,但车型还要尽量保持过去的老样子。

伦敦有两家邮局,一年365天昼夜营业,从不休息,据英国店铺留学专家闻婕说这是遵循英国的古老传统而保留下来的。

英国人性格英国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办事认真,对外界事情不感兴趣,往往寡言少语,对新鲜事物持谨慎态度,具有独特的冷静的幽默。

他们保守、冷漠,感情轻意不外露,即便有很伤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现出来。

他们很少发脾气,能忍耐,不愿意与别人作无谓的争论。

英国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况之下,他们绝不面露焦急之色。

待人有礼貌英国人待人彬彬有礼,讲话十分客气,“谢谢”、“请”字不离口。

对英国人讲话也要客气,不论他们是服务员还是司机,都要以礼相待,请他办事时说话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则,可能会使你遭到冷遇。

英国人对于妇女是比较尊重的,在英国,“女士优先”的社会风气很浓。

如走路时,要让女士先进。

乘电梯让妇女先进。

乘公共汽车、电车时,要让女子先上。

斟酒要给女宾或女主人先斟。

在街头行走,男的应走外侧,以免发生危险时,保护妇女免受伤害。

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而且总是习惯先将妻子介绍给贵宾认识。

按英国商务礼俗,随时宜穿三件套式西装,打传统保守式的领带,但是勿打条纹领带,因为英国人会联想到那是旧“军团”或老学校的制服领带。

英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拜会或洽谈生意,访前必须预先约会,准时很重要,最好提前几分钟到达为好。

英国的绅士文化

英国的绅士文化

绅士教育
早在17世纪后期, 英国就开始实施 “绅士教育”。 它由英国哲学家、 政治家、教育家 洛克提出。
绅士教育的目的
• 洛克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 所谓绅士,就是一种有德性、有学问、有 能力、有礼貌的人。这种人正是刚刚执政 的英国资产阶级理想中的人。他们具有从 事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 能,言谈举止符合上流社会的要求,意志 坚定,体格强壮,是一种身心得到全面和 谐发展的新人。
• 4 关于商品社会的有关问题,应该帮助儿童 理解他所生活的社会的性质,正确认识赚 钱与花钱、攒钱与用钱的关系,处理好施 舍行为中给予与接受的关系。 • 5 关于婚姻家庭方面,在学校品德教育中, 应包含这方面的内容。 • 6 学习名人,让儿童有机会了解他们的道德 情操,学习他们勇敢、诚实、无私关心他 人的一些优良品质。
英国传统文化与教育
英国的绅士文化
绅士起源 绅士行为 绅士教育
• 英语中的“绅士”一词最早出现于 1413年。当时,国王亨利五世(1387— 1422年)颁布了这样一道法规:在上诉 或控告的过程中,都需要陈述被告的 财产和地位。
• 上层人士和贵族。即贵族,包括公爵、侯 爵、伯爵、子爵、男爵”Lord”.骑士, “Sir”称呼. 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有一个新词汇来代表 在骑士和男爵家庭中的年轻成员,以区别 于那些有头衔的兄弟姐们。 “gentlemen” (绅士)也可以用来指称上述所有人,他 们几乎都很富有,其中大部分人都想方设 法获取新的社会财富。
• 19世纪绅士的内涵——绅士是有职业的人, 他们服务于城市和国家 。 • 19世纪以后,人们已经不再根据血统、所 佩戴的徽章来界定一个人是否是绅士,而 是根据他的行为举止,与今天的界定非常 相近。绅士的这个新定义很快风靡全球, 它鲜明反映了19世纪英国即人们常说的维 多利亚时代的价值观。

浅谈对英国绅士文化的认识

浅谈对英国绅士文化的认识

浅谈对英国绅士文化的认识我们每个人一定都对英国有一个刻板印象,那就是——Gentle。

提起英国人,大家一定会联想到的就是绅士。

我们甚至可以脑补出他们的样子:身穿一袭黑色的燕尾服,手里拿着一个有圆扶手的拐杖,头上顶着一顶黑色高帽,脚上踩着一双发亮的黑皮鞋。

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中,英国人格外的注重绅士礼仪。

无论是在哪里,无论在什么时间,英国人绝对不会插队。

在行驶的路上,他们也特别注意遵守交通规则,在狭窄或者拥挤的道路,英国人会绝对的让行。

无论在什么场合,都绝对遵守女士优先的规则。

这些都是英国人的绅士性格的基本表现。

这些行为和性格真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英国的绅士文化,听起来像是时代久远的样子,其实并非如此。

细细数来,也不过是600多年之久。

不过文化确实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和多次的变革,最后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今天最灿烂的呈现。

中世纪以来,英国贵族和乡绅,也就是绅士,共同组成了英国社会的上层阶级,而商人、平民等则是具有较低的社会地位的人。

在这样的阶级社会中,贵族的生活方式很容易被其他人模仿。

因为在英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贵族不仅是高贵头衔和身份的象征,而且是大家趋之若鹜心之所向的目标。

其实呢,归根结底,贵族精神的出发点是骑士精神。

它在英雄传奇中滋生,荡漾着英国人的理想主义。

虽然这是一种破碎式的崇拜,但它有着丰富和广泛的信仰基础以及乌托邦爱情情结。

此外,贵族精神的显著特征,还包括强烈的自力更生意识和主人公意识,这与当时英国人对于政治的普遍关注是非常一致的,也与英国人文主义密不可分。

当时英国的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创作《乌托邦》,描绘了乌托邦人良好的社会习惯和开明的宗教态度,影响更大的的则是威廉·莎士比亚,这位天才的剧作家、诗人以其深刻精湛的作品影响了英国、欧洲和世界。

到了17世纪,此时绅士血统的说法开始被模糊起来。

17世纪英国发生了内战,贵族阶级被打破。

1688年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英国从此结束了中世纪时代,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国家。

到底什么是英国绅士风度

到底什么是英国绅士风度

到底什么是英国绅士风度到底什么是英国绅士风度导语:我对“英国绅士风度”的理解可以用下面10点来总结。

到底什么是英国绅士风度1、安静不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与其他人单独相处时,都尽量不给环境增加噪声。

包括不大声说话、不放声大笑、不发出影响他人的声响,而是努力让自己成为群体中的“安静因素”。

2、倾听与人交流时,表现出很强的倾听能力与耐心。

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全神贯注,不断给对的方发言以鼓励的、热情的眼神回报。

从来不打断对方的讲话。

另外,在与人交流时,总是控制自己发言的长度,以便让对方有机会反馈和反驳。

总的来说,“英国绅士们”总是给他人表达的权力,而他们自己总是在扮演倾听者的角色。

3、询问沟通时对对方充满了兴趣与好奇,总是能提出得体的问题,让对方很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吐自己的故事。

4、缓慢在他人面前,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能放慢速度,其目的是让他人没有紧张感。

给对方制造一种轻松、自由、时间充裕的气氛。

在排队、等候时总是显得优雅、谦让,给他人以足够的空间。

5、尊重与人相处时,从来不强求他人做任何违背自己意愿的事,不为难他人。

很在乎别人的感受。

比如,不劝别人喝酒、不在他人面前抽烟。

一切与对方有关的行为都要事先征求对方的同意。

比如,会问对方“您想喝点什么?”、“你如果喝咖啡是否要加糖和牛奶?”而不是不加询问就直接给对方一杯茶。

不管对方的年龄、地位、职业如何,你都能一视同仁表现出同样的尊重。

你既不自卑、奉承,也不高傲、轻蔑。

另外,英国绅士还要表现出对女士特别的`尊重,包括让女士优先、给女士提供帮助与便利,不说让女士难堪的话语(比如黄色笑话)。

尊重,还包括守时与兑现承诺。

6、细腻敏感地关注他人的心情变化:是否累了?是否有心事?是否不高兴?也就是说,与人相处时,你总是以对方为中心,而不是以你自己为中心。

7、理性永远保持情绪的稳定,即使对方的情绪失控,或者对方有哪方面伤害了你,你也不会被对方感染或者被激怒,而是保持克制与平静。

英国绅士

英国绅士
Knight vs Gentleman
——英法文化之比较
绅士的儒雅,骑士的浪漫
• 绅士的定义 :
• 最早出现在英国,一般说来当时的英国绅士通常会手拿文明棍,头戴大礼帽, 身着笔挺的西装,足登亮皮鞋。 什么是绅士风度,彬彬有礼,待人谦和,衣冠得体,谈吐高雅,自身修养,知 识渊博,见多识广,有爱心,尊老爱幼,尊重女性,无不良嗜好,身体健康, 举止文明,谈吐文雅,穿着得体,人际关系良好。为了博得女性的好感,而 特别锻炼弥补自己不足。
温莎古堡

酒吧文化
M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ean
The Beatles
酒吧文化
街头涂鸦文化
Knight custom
• 香水的故事
perfume
• 红酒的故事
波尔多红酒
• 你选对花了吗?
• Thank You!
骑士精神 Humility(谦卑) Honor(荣誉) Honesty(诚实) Sacrifice(牺牲) Valor(英勇) Compassion(怜悯) Spirituality(灵性) Justice(公正)
Gentleman Revolution
• Gentleman?裸体自行车运动
William Shakespeare

绅士什么意思

绅士什么意思

绅士什么意思
绅士,或曰士绅,旧指地方上有势力的地主或退职官僚。

中西交往之后,该词被作为英语gentleman的意译之一。

现代是指行为优雅有礼的男士。

彬彬有礼,待人谦和,衣冠得体,谈吐高雅,良好的自身修养,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有爱心,尊老爱幼,尊重女性,无不良嗜好,人际关系良好。

是心地善良、举止优雅的男士。

英文的 gentleman是指英国绅士,他们通常会手拿文明棍,头戴大礼帽,身着笔挺的西装,足蹬亮皮鞋。

在中世纪英国,“ gentry”(绅士阶级)是一个社会阶层,社会地位仅次于贵族,如爵士等职位。

此阶层的男性成人当时称为“gentleman”(绅士)。

“绅士”源于17世纪中叶的西欧,由充满侠气与英雄气概的"骑士"发展而来,后在英国盛行并发展到极致,绅士风度即是英国民族文化的外化,又是英国社会各阶层在看齐上流社会的过程中,以贵族精神为基础,掺杂了各阶层某些价值观念融合而成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英国绅士的概念,重要的也许不是一些表面的细节。

当然,它更不是每当我向一位新结识的中国朋友说出自己的国籍或出生之地时,对方一下子睁大了眼睛惊呼“噢,您一定是位绅士”那么简单(女士似乎比男士更容易联想到这一点)。

因此,在分析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及其价值观之前,很有必要花点篇幅讨论英国绅士的今天以及他们形成的历史。

让我们首先来了解“绅士”一词的内涵。

美国著名的《韦氏在线大辞典》(Merriam-Webster Online)中,对于“绅士”一词作出了四种较为详尽的解释,即指“出身高贵的男士”、“拥有田产的贵族男士”、“出身高贵又有骑士风度的男士”、“无需为生活劳碌奔波的闲汉”等。

事实上,与现代英语中的很多词汇一样,“绅士”一词也源自拉丁语,而拉丁语的拼写是“gentilis”,意指属于某一家族的男士。

多少个世纪以来,英语中的“绅士”一词及其社会定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20世纪初,英国历史学家乔治·斯蒂威尔曾指出:英语中的“绅士”一词最早出现于1413年。

当时,国王亨利五世(1387—1422年)颁布了这样一道法规:在上诉或控告的过程中,都需要陈述被告的财产和地位。

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有一个新词汇来代表在骑士和男爵家庭中的年轻成员,以区别于那些有头衔的兄弟姐妹们。

大约与此同时,“绅士”一词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在诗人杰弗里·乔叟最为著名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有一则于1386年从法文翻译过来的道德故事《梅里白的故事》(Meliboeus)。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绅士一词的最初含义,以及维持好名声的重要性:“一个为留下好名声而勤奋做事的人,毫无疑问可以被称作是绅士”。

几年以后,在乔叟的另外一本译自法文的作品《玫瑰的浪漫》(The Romance of the Rose)中,我们可以发现另一个有趣的定义:“他是一个绅士(gentil),因为他长期像绅士(gentilman)那样行事”。

这一时期,我们能比较准确地知道绅士的数量。

因为地位高的绅士必须佩戴盾形徽章以证明其血统。

亨利八世时期(1491年到1547年在位,他以拥有六位妻子而在英国著名),允许四类男士佩戴盾徽,他们分别是peers(即贵族,包括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knights(即骑士,介绍他们时,可以用“Sir”称呼),esquires(即先生,他们人数众多,原本是骑士的助手,先辈往往也是骑士),gentlemen(即绅士)。

不过,容易引起混乱的是,“gentlemen”(绅士)也可以用来指称上述所有四类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层人士和贵族。

他们几乎都很富有,其中大部分人都想方设法获取新的社会财富。

当亨利国王与罗马教廷决裂时,原本属于教会的土地被没收,成为国王的财产。

新兴阶层通过购买这些原本属于教会的土地很快就变得受人尊敬,地位相对较低的绅士抓住这一机会提高他们的历史地位,
商业中产阶层也意识到他们可以藉此成为一个有领地的绅士。

虽然这些人无法成为有世袭爵位的贵族,但只要他们通过购买土地证明了自己是受人尊重的名门望族,有着优良的家族传承,就能标榜自己是绅士。

到了16世纪,绅士的定义中开始包含一些新的因素,如土地、财富及个人追求,更接近于现代的、非军事的绅士概念。

一方面,一批新涌现的知识阶层人士被看作绅士,他们从事法律或宗教工作,曾经就读于剑桥大学或牛津大学,或者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成为成功的商人;另一方面,关于绅士不该做什么的思想也开始逐渐扩散。

按照当代作家约翰·布朗特的说法,那就是“他们不应该去耕田、养牲畜,也不应该做买卖”。

耕田、养牲畜、做买卖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谋生手段,可见,所谓新英国绅士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他们不工作,也不应该工作。

到18世纪,绅士的含义又有了新的变化。

1710年,爱尔兰作家、政治家理查德·斯蒂尔在当时著名的Tatler杂志上撰文写道:“朝臣、商人以及学者都应该有权拥有绅士称号,绅士的称号从来不是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而是取决于他的行为。

”这可以看作是19世纪绅士的内涵——绅士是有职业的人,他们服务于城市和国家——的起源。

17世纪的内战,标志着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从中世纪晚期过渡到现代早期。

随着查理斯二世的登基,英国的君主制又复辟了,传统官方势力又重新夺回了控制权,其中的大部分人在18世纪成为了贵族阶层,被描绘为农业资本主义时期的准资产阶级精英。

这些新的社会精英的出现,使得英国进入了“上流社会”(polite society),这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内战所引发的社会创伤和张力。

在上流社会,不同等级的人之间能够没有约束地进行对话。

无论是商人与贵族之间,还是小店店主与乡村绅士之间,都不存在先前几个世纪因为政治地位与宗教信仰不同所造成的障碍。

“上流社会”代表了比17世纪更为伟大的社会凝聚力。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上流社会”及其机构在接下来的两百年里得到了发展,绅士开始扮演关键角色。

1832年,国会提出了一项旨在扩大投票权、重新分配议会席位的改革法案,在其后将近150年的时间里,这一法案第一次对规定选举特权的法规提出了挑战。

用著名历史学家大卫·坎纳迪内(David Cannadine)的话来说,就是这项法案确立了“中产阶层已经代替了贵族阶层,成为国家的统治阶级,确定无疑地、稳定地控制了19世纪的经济、政治以及意识形态,正如土地所有者在18世纪所拥有的统治权一样”。

19世纪以后,人们已经不再根据血统、所佩戴的徽章来界定一个人是否是绅士,而是根据他的行为举止,与今天的界定非常相近。

绅士的这个新定义很快风靡全球,它鲜明反映了19世纪英国即人们常说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价值观。

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至1901年在位,六七十年间大英帝国臻至极盛:工业发展,经济进步,而新兴的绅士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从文学作品、电影和漫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头戴圆顶硬礼帽、手拎一把雨伞的绅士形象。

19世纪后半期,英国绅士逐渐开始走向衰落。

以上就是英国绅士的简短发展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绅士的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英国人的内心,它也可以解释过去数百年来英国文化的力量与适应能力。

其实,在诸如衣着打扮、休闲活动等外在因素下,还蕴藏着丰富的价值观体系。

这种价值观体系源自中世纪的骑士文化,又经过了19世纪煊赫一时的大英帝国文化的洗礼。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今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更好地把握中国新富们在面对诸如财富、新的生活方式等诸多问题时的态度,也更能理解他们多么需要一种全新的道德和生活规范。

选自爱德华·伯曼《像绅士一样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