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
唐山大地震的前兆

唐山大地震的前兆一九七六年,中国唐山市发生的大地震是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
在这次地震中死亡:24万2千7百69人,重伤:16万4千8百51人。
地震的突然性和灾难性,使人谈震色便色变。
实际上每次大地震前大自然都会警告人类,只是大家没引起注意和重视。
在唐山地震后生后,地震学者们重新收集和整理资料得过程中,感到毛骨悚然和深思。
1.恐怖极了的鱼据蔡家堡、北戴河一带的渔民说,鱼儿象疯了一般。
在七月二十八日前后,各种鱼儿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民遇到了从未有的好运气。
歧门河闸附近,光着身子的孩子们用小网兜鱼,鱼儿简直是往网里跳,数小时就能兜几十斤鱼。
唐山市赵各庄煤矿陈玉成说,七月二十四日,他家里的两只鱼缸里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的金鱼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
唐山柏各庄养鱼场的霍善华介绍说,七月二十五日,鱼塘中一片哗啦啦的响声,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
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螺旋一般飞快地打转。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的船员介绍,七月二十七日那天,油轮周围的海蛰忽然增多,成群的小鱼急促地游来游去,放下钩去,片刻就能钓上一百多条。
2.失去“理性”的飞虫、鸟类和蝙蝠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的船员目睹,七月二十五日,油轮四周海面的空气吱吱地响,一大群深绿色翅膀的蜻蜓飞来,栖在船窗,桅杆和船舷上,密匝匝的一片,一动不动,任人捕捉驱赶,一只也不起飞。
不久,船上的骚动更大了,一大群五彩缤纷的蝴蝶、土色的蝗虫、黑色的蝉,以及许许多多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鸟也飞来了,仿佛是不期而遇的大聚会,最后飞来一只色彩斑斓的虎皮鹦鹉,傻傻地立在船尾一动不动。
天津市郊木场公社和西营门公社都看见成百上千只蝙蝠,大白天在空中乱飞。
唐山以南宁海县潘庄公社西塘坨大队一户社员家,从七月二十五日起,房梁下的老燕就象发疯一样,每天将小燕从巢里抛出去,主人将小燕捡回去,随即又被老燕抛出去。
唐山大地震责任追究

唐山大地震责任追究
摘要:
一、唐山大地震概况
二、唐山大地震中的责任追究
三、唐山大地震后的反思与改进
四、总结
正文:
【唐山大地震概况】
1976年7月27日夜,我国唐山地区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无数灾民。
这场地震给唐山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地震之一。
【唐山大地震中的责任追究】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有关部门迅速展开救援工作,但在救援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责任人。
当时,一些领导干部对地震预警不够重视,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灾情加重。
此外,地震发生后,救援物资和力量分配不合理,部分地区救援不力。
【唐山大地震后的反思与改进】
唐山大地震促使我国政府对防灾减灾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
一方面,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警能力;另一方面,完善救援机制,提高救援效率。
此外,还加大了防灾减灾宣传力度,提高了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总结】
唐山大地震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它让我们看到了责任追究的重要性。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相关政策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2024年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2024年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在历史长河中,地震无疑是地球最为震撼人心的自然灾害之一。
它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带来巨大威胁,也会给人们的家园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回顾历史上的一些大地震事件,唐山大地震无疑是中国受灾最严重的一次,这场发生在2024年的地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发生在2024年7月28日凌晨,震中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近郊。
地震规模达到了8.6级,短短几十秒内,整个唐山城瞬间成为一片废墟。
我记得那天早上我刚刚醒来,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就感受到了地动山摇的恐怖。
整个家被震得晃动不已,家具、玻璃、书本等物品纷纷倒塌。
正当我和家人想要赶紧撤离房屋时,房屋已经开始倒塌了。
我和家人被压在了废墟下,我能听到周围的尖叫声和哭泣声,我害怕得无法呼吸。
直到几个小时后,救援人员来到我们的废墟上,将我们成功地救出。
当我看到自己的家成为一片废墟时,我的内心无比痛苦。
整个城市的景象更是令人心惊肉跳,街道上到处都是倒塌的建筑物和灰尘弥漫的空气。
曾经繁华的唐山城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面对这场罕见的灾难,我看到了人们的伟大和坚强。
在地震后的几天里,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志愿者蜂拥而至。
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废墟救援被困者。
他们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成功地从废墟中救出了大量的人。
在这场大地震中,我看到了人性的亮点,那就是团结和互助。
无论是救援队员还是普通民众,大家都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同度过了这场灾难。
然而,我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灾难面前,我们国家的应急救援体系还存在一些漏洞。
虽然救援行动迅速展开,但由于地震发生时正值深夜,很多救援队伍无法及时赶到灾区。
这给被困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另外,救援物资的供应也存在问题,有些地方物资短缺,没有及时到达灾区。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工作的开展。
通过这次地震的教训,我们应该认识到救援体系的不完善,并且及时改进和完善。
此外,唐山大地震也给我们提出了对城市建设和规划的思考。
唐山大地震事故处罚结果公示

唐山大地震事故处罚结果公示
摘要:
一、唐山大地震事故概述
二、唐山大地震事故处罚结果
三、唐山大地震的反思与教训
正文:
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是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灾难。
这场地震的强度达到了里氏7.8级,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
灾难降临之时,房屋倒塌,无数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之下,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此次事故后,我国政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处罚结果公示如下:
1.时任河北省唐山市市委书记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并被判处有期徒刑;
2.时任唐山市市长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并被判处有期徒刑;
3.多名相关部门负责人被撤职、降级处理。
唐山大地震,不仅是一场自然灾害,更是一场人祸。
地震的发生,暴露出我国当时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地震预警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这场灾难让我们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灾难面前提前预警、减少损失。
唐山大地震的教训是深刻的。
它让我们认识到,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渺小的。
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同时,它也提
醒我们,灾难发生时,要严肃处理责任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唐山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灾难。
它让我们痛失亲人,失去了家园。
但同时,它也激发了我国人民团结一心、重建家园的勇气和力量。
唐山地震是哪一年哪月

唐山地震是哪一年哪月唐山地震是一场令人难忘的自然灾害,它发生在哪一年哪个月的确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问题。
唐山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滦河的北岸。
它曾是一个繁荣的工业城市,以钢铁工业而闻名。
然而,唐山地震的发生彻底改变了这座城市的面貌。
唐山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
这是一场里氏震级为7.8级的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
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的正北方向20千米的长城山脉下。
由于地震发生在深夜,人们正处于熟睡之中,导致了无数的人们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
地震发生时,唐山市区的建筑物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许多楼房坍塌,道路被断裂,交通瘫痪。
大量的地下管道破裂,导致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瘫痪。
这场地震给唐山市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官方统计,唐山地震共造成242,000人死亡,164,000人受伤。
这个数字本身就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然而,由于地震发生在中国政治大动荡的时期,官方的统计数据被人们广泛怀疑。
一些报道指出,实际死亡人数可能更高达65万人。
这场地震给唐山市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估计损失高达109亿美元。
地震发生后,唐山市迅速启动了抗震救灾工作。
全国范围内的军队和救援队伍被紧急调动起来协助救援工作。
遇难者被迅速转移到临时医疗设施,并提供紧急医疗救援。
同时,抢险人员也全力以赴进行搜救被困者的工作,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生还者。
唐山地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援助。
很多国家和组织纷纷向中国提供援助。
在这场地震中,中国国内外受灾地的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灾害,凝聚起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唐山地震的影响长期存在。
地震后,唐山市的经济发展遭受了严重打击,许多企业关闭,建筑物重建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这场地震还成为中国政府加强地震监测和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个契机。
地震教训鲜明地告诫人们,加强地震预警和救援能力的重要性。
唐山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灾害,它震撼人心,给唐山市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2024年唐山大地震简介观后感

2024年唐山大地震简介观后感2024年唐山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天灾人祸,给唐山城及周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触动和警示。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部以这场地震为主题的纪录片,对这场地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是我的观后感,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首先,纪录片通过丰富的实地拍摄和大量的采访,真实再现了当时唐山地震的惊险和惨状。
地震来得如此突然,无数建筑物倒塌、街道破裂,与此同时,恐慌和惶恐充斥着每个人的心头。
无数人被困在废墟下,他们以生命的最后一丝顽强挣扎,等待救援的到来。
在这生死之间,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实面貌,看到了人们的互助和团结。
纪录片中的一个桥段让我难以忘怀,一位老爷爷被困在废墟下,而他的孙儿不顾自己的安危,深入废墟中,奇迹般地找到老爷爷并及时获救。
这个场景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相信在困境面前,人性的光芒总会闪耀。
其次,这场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反思和警示是巨大的。
纪录片中许多专家学者的观点让我深思。
他们指出,地震是一种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但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预防来降低。
然而,在唐山地震之前,长期以来缺乏对地震灾害的重视和科学防范,使得这场地震的破坏力更加巨大。
纪录片中展示了唐山地震前许多迹象的报道,如地震活动频繁、水井出现异常等等,然而这些迹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懈怠和满足是灾难的来源,我们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而应该加强地震防灾教育和科学预防。
另外,纪录片也对唐山地震之后的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详细报道,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和伟大的团结力量。
地震之后,无数救援队伍奋不顾身的冲向灾区,用自己的双手拯救生命,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希望和温暖。
同时,许多普通市民也积极参与到救援和重建中,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给灾区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这一切给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大爱精神和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也让我对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和自信。
最后,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深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唐山大地震简介

香港的英国皇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发生8级左右地震,震中在北纬39.6,东经118.1度,距唐山极近。
中国台湾"中央气象局"称:大陆北部发生8级地震,震中在北平东部135公里附近。
凌晨四点三十分。中国国家地震局收到南京、兰州、昆明等十个台的报震急电,其中六个台给出震级,但数据彼此悬殊甚大,有的定在八级以上,有的定在七级以下。至于震中只有粗略的"北京附近"的估计。
简介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中国唐山市丰南一带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435556人受伤。
概况:公元1976年7月28日,中国北京时间3时42分53.11秒,
唐山地震真实场景
东经118.1度、北纬39.6度,在距地面16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比日本广岛原子弹强烈约400倍的猛烈爆炸发生了。中国唐山市丰南一带突然发生里氏8.2级(国内测量为7.8级)强烈地震,23秒钟后,唐山被夷成废墟,682267间民用建筑中有656136间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
中国首都北京摇晃不已,天安门城楼高大的梁柱痉挛般地"嘎嘎"作响。从渤海湾到内蒙古、宁夏,从黑龙江以南到扬子江以北,这一华夏大地的人们都感到了异乎寻常的摇撼,一片惊惧。天津市房倒屋塌、摇晃和震响惊醒了正在该市访问的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
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急速响起令人震惊的警钟声,世界各大通讯社当日向全球公告了灾难消息——美国夏威夷地震台宣布:中国发生八点一级地震,震中在北京附近。
早晨六时。中国电信局报告,在与全国各地联络中,唯独唐山地区电话通信中断,呼叫若干次,均无回音。
唐山大地震告诉我们的道理

唐山大地震告诉我们的道理1. 地震的背景说到唐山大地震,很多人可能会想起那个年代的新闻,画面里都是惊慌失措的人群,和那无情的震动。
1976年7月28日的凌晨,唐山一声巨响,整座城市像被巨兽撕扯,瞬间变成废墟。
哎,那时候的科技也不如现在发达,救援工作可想而知是多么艰难。
咱们现在讲的可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个反思的机会,来看看这场灾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1 人生无常首先,唐山大地震真的是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教训,那就是“人生无常”。
在地震发生之前,唐山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平淡而安宁,谁能想到一瞬间就被打破?就像有人说的“天有不测风云”,不管你多么谨慎,有些事情还是会让你猝不及防。
所以,咱们得学会珍惜当下,活在每一天。
毕竟,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个先来。
1.2 互助的力量其次,灾难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闪亮的一面。
很多人在灾后迅速行动起来,互相帮助,形成了强大的团结力量。
正所谓“众志成城”,在这个关键时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紧紧联系在一起。
无论是志愿者,还是普通市民,大家都在为恢复家园出力,心里那种共鸣和温暖,真的是让人感动。
人生嘛,有时候就是要靠大家一起扛过风雨,才能迎来彩虹。
2. 灾后重建再说说地震后的重建工作,那可真是一场持久战。
重建不仅仅是建筑物的重修,更多的是心理的重建。
想象一下,经历了这样巨大的创伤,很多人的心灵都像被撕裂了一样。
可人总是有韧性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大家又站了起来。
就像《红楼梦》里说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重建的过程就像是在写一篇新故事,虽然有很多泪水,但也有希望的种子在萌芽。
2.1 建筑安全说到重建,咱们不得不提建筑的安全性。
唐山的教训让全国上下都开始重视建筑的抗震设计,毕竟安全第一嘛。
现在的建筑就像是穿上了盔甲,经过精心设计,可以抵御强震的侵袭。
看来,咱们不仅要在生活中多加小心,在居住环境上也要挑个靠谱的地方。
就像老话说的,“宁可千日无灾,莫让一日失火”。
2.2 科技的进步现在的科技真是日新月异,不管是预警系统还是救援设备,都在不断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6年,张庆洲17岁,一张瘦长的脸总流露着阴郁,那时,他是个文学青年,把法国作家萨勒日的《瘸腿魔鬼》前前后后了好几遍,期待有一天自己也能拥有魔鬼的能力,揭开城市的房顶,洞悉人世的秘密。
在天津铁失路局的唐山段,他因发表在《河北日报》、《天津日报》上的小小说而出名。
之前,他还在著名的开煤矿工作过半年,他们一家是1974年从天津塘沽搬到这里的,住在路北区。
7月27日傍晚,张庆洲前往天津,参加天津铁路局内的通讯写作研讨会。
在站台上,他碰到了刚刚从天津回来的大姐。
火车开动时,风吹起了姐姐额前的短发,这真是个炎热的日子,如果不是火车开动,车站上一丝风也没有。
天津比唐山繁华得多,在天津百大楼,张庆洲陪着年长的同事马庆奎为他的两个女儿买花布,单位里人人都知道这两个女儿的模样俊俏。
7月28日凌晨賣,张庆洲被一阵地震的惊呼声惊醒,他光着脚从招待所的四楼跑出去,加入楼下逃离的人群,四层高的楼房的1问已裂开了一道深深的裂缝。
第二天的会议开不成了,张庆洲多少为这次行程而懊悔——偏偏就赶上了天津的地震。
在天津的铁路局,他们被告知震呻可能在塘沽,要去那里抢险。
在前往塘沽的路上,他看到了越来越多倒塌的房屋,越来越多的尸体和逃难人。
但是,在抵达了塘沽之后,他们又被告知震中是唐山。
铁路与公路交通业已中断,张庆洲他们只能靠双腿走回去。
―我突然发现一眼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了‖,张庆洲清晰地记得7月29日下午回到唐山时的第一印象,―所有熟悉的景象都消甚至找不到原来的路。
―原来宽阔的马路变得狭窄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盖着白布的尸体,而原来的小路,则干脆被瓦砾、尸体所吞没。
濛濛细雨洒在地面上,将血水冲得到处都是。
回到路北区的家里,张庆洲看到妈妈坐在楼房的废墟上发愣,妈妈后来他说,地震发生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我的小儿子逃出去了。
‖前天还在火车站挥手告别的大姐以及二姐的5岁的女儿都遇难。
马庆奎买的花布也毫无用处,他的两个女儿都未能躲过灾难。
以后每年7月27日的夜晚,唐山所有的路口都有人在烧冥纸,纸灰满天飞舞。
―这里不是‗9?1 1‘后鄘的纽约,也不是耶路撒冷‖,在谈到唐山的纪念形式时,张庆洲说,他觉得自己的《唐山警示录—一七?二八大地震漏报始末》像是这股―纪念抗震三十年‖庆典中的不和谐音。
这本书的命运坎坎坷坷,2000年初稿写完后,没有出版社能出版它,它必须通过国家地震局的审稿部门,到2004年时,张庆洲几乎放弃了出版的打算,将精力投入了长篇小说的写作——审查机关对于虚构作品似乎没那么严格。
接下来,有人告诉他,国地震局更换了局长,他试着再次寄出书样,出乎他意料的是,新局长宋瑞祥不仅表示支持,还作序推荐。
书的命运多少像是青龙县在那场地震中的命运,距离唐山不过1 15公里青龙县的47万人在那场劫难中无一人伤亡,仅仅是因为该县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及时地将地震预测带给了县委,而县委书记冉广歧宁愿丢官职,也要把震情预测传递给每一户。
即使如此,这本书在首版印刷了2万册销售之后,它的出版社已被要求不再印刷。
---------以上摘自《中国纪事》,许知远,海南出版社。
大毁灭前的最后—个黄昏1976年7月27日星期二丙辰年七月初一几天断断续续的连阴雨过后,火辣辣的太阳照耀了整整一天。
黄昏降临的时候,燥热依然悄无声息地弥漫着。
人疲倦了,树木疲倦了,整个唐山都疲倦了。
一缕一缕的炊烟像柔柔的黑纱,轻轻融人夏日黄昏迷迷蒙蒙的天空。
唐山人无法忘记和亲人生活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过后,数十万亲人的生命结束了,还有数十万幸存者由此而改变了一生!那些与唐山大地震有关的中国地震界的官员、专家以及工作者们,无论在这一天做了什么,他们都不应该忘记。
刻骨铭心的黄昏。
千古遗恨的黄昏。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黄昏!与大地震有关的还有一座美丽的小山城——青龙满族自治县。
在这个无法忘却的黄昏,这里是另外一种场景。
远处的山尖缓缓地刺破了夕阳,西边的半个天就被染红了。
整个县城一片悲壮。
路边喇叭的―东方红,欢阳升‖听不见了,滚动播放着的是临震警报,‗地震随时有可能发生…地震……―县委书记兼县长冉广岐坐阵帐篷,—一脸的庄严,指挥青龙满族自治县47万人民创造着人类灾害史上的伟大奇迹!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这个大山的儿子,是他带来了大地震即将来临的信息。
信息的来源地在哪里?9个小时后的震中区唐山!通报信息的人是谁?地震科学家汪成民。
他是哪里的地震科学家?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青龙距唐山1 1 5公里。
,冉广岐指挥青龙人民创造着奇迹,一无所知的唐山人民却面临着巨大的灾难!唐山的夜,出现了一阵一阵的藕荷色的地光。
池塘里的鱼翻白,改变了少女般内在的性格,不是默默地调剂盈亏的水源,而是急剧地上升或下降,有的还疯了似的冒泡翻花!跟人臆难与共上千年的狗声嘶力竭地狂吠不止,俨然得到了天旨,想告诉人们这即将来临的滔天大祸!夜愈来愈深。
一阵阵藕荷色的光仍在闪烁。
乘凉的唐山人陆续走进了自己的家。
中外宾客也回到了下榻的地方。
渐渐地,唐山市的大街小巷变得空空荡荡。
唐山和青龙,同一个月亮,同一片星空。
我和数以百万计的唐山人一样,将近三十年了,多希望这是出自某个大导演杜撰的灾难巨片,我们的亲人有再次醒来的那个瞬间。
可是它不是。
真实的悲剧比虚构的故事更惨烈!青龙能做到的,唐山为什么不能?七?二八不是法定纪念日。
新闻媒体总是尽着天职和良心,年年关注七?二八年报道七不忍说又不能不说的七二八,/人类无法忘记的七?二八。
七?二八那1E个黑色的瞬间,把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骤然变成了巨大的炼狱。
写幸存者们无法接受这血淋淋的现实,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姐妹之间兄弟之间说笑着睡了,睁开眼睛亲人竟与自己阴阳相隔!数以十万计的遇难者又演绎出了多少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人间悲剧。
亲人们走了,,已经走了很远。
一日三餐,多少女人吃饭时多摆上一双筷子;漫漫长夜,多少男人给不再回来的亲人开着门;孤儿们一夜之间仿佛都一起长大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为儿孙烧起祭奠的纸钱…。
七二八,全城自发的悼念日。
在我采写本调查的过程中,脑海中始终航行着—艘船——一泰坦尼克号。
它沉人大西洋海域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了,不同肤色的人们至今还在怀念它。
我相信,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悲凉的爱情故事。
人类需要在震撼人心的悲矇剧中吸取更深刻的教训。
我们是水手,是乘客,也是设计者。
唐山大地震要比泰坦尼克号惨痛多少倍!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应该想一想对于人类生死攸关的问题: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唐山大地震的惨痛悲剧会重演吗?这是摆在行政管理者、科学家和公众三大群体面前的一斗酋无法绕过去的难题。
歹无论命题多么尴尬,;都需要人类去勇敢地面对和思索。
人需要生存。
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唐山地震监测网发现了什么本章叙述的是工作在地震台、站及监测点的唐山人。
在采访中,我感到了他们对家乡那种深刻的爱。
在平时,这种爱或许不怎么明显,可是当大劫难即将来临之时,却表现得那么强烈!唐山是生养他们的故土。
这里有他们牵肠挂肚的家,有恋着他们的女人,有血浓于水的兄弟姐妹,还有静静流淌的陡河,袅袅的炊烟…—他们像小燕啄泥一样,年年月月辛劳奔波着,构筑了不怎么富有却温馨的小家。
一个一个的小家,组成了可爱的故乡。
他们一——旦得知故乡显现了大震的征兆,便不顾一切地捕捉地震的信息了。
故乡不能毁灭,家不能毁灭,亲人的生命不能毁灭啊!他们捕捉到了临震的信息。
他们曾声嘶力竭地告急!这一切没有感动上苍。
父老乡亲大都还在睡梦中,一场大毁灭席卷了整个唐山!他们从此沉默。
新闻界也从此沉默。
这是为什呢?是因为唐山大地震是中国灾害史上不光彩的一页吗?假如唐山本地震预报成功r i新闻界会怎样呢?这不夕公平。
他们是唐山人的骄傲。
人尽管他们不是哥白尼也不是海力布,只是一介草民。
草民该做的他们做了,草民不该做的他们也做了。
他们很优秀,优秀的事迹却沉埋了二十多年。
我寻找他们,从冬天找到夏天,从夏天又找到冬天。
面对地震专家的否定,他再次发出临震警报马希融,高级工程师,回族,11933年7月生。
1 95 5年参加工作,后进修矿井地质瓜物探专业,任职于开滦马家沟矿地测科、地震台。
河北省人大第六、七、八届常委。
马希融身材魁梧,方形脸透着一股豪气,性格有点倔犟。
让我想起回民英雄马本斋。
在我众多的采访者中,他是最难采访的人。
不愿提及过去。
我顶着寒风三顾茅庐,他才向我和盘托出保藏已久的珍贵史料。
1976年5月28日开始,马希融发现,一直平稳的地电阻率值出现了异常变化:北偏西20度测道地电阻率值大幅度下降,北偏东69度测道也出现了急速下降现象。
他相信他的地电阻率监测系统。
这在1976年是颇为先进的观测设备,是他亲自自参与组装和测试的。
然而,他还是反复地仔细检查,结果是仪器正常,线路无损,周围的环境也没有干扰。
科学严肃地向他昭示:地电阻率下降,反应了地壳岩石应变积累的加速发展,预示着近期要发生强烈地震!马希融明白,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一定要慎重,一定要精确。
他夜以继日地观测计计算,结果:北偏西20度测道,55月28日至6月14日地电阻率值下降幅度达17%;北偏东69度测道,6月7日至18日累计下降幅度8 %。
马家沟矿地震台毕竟只是一家,他又与其他台站进行交流,并且注意了对地下水和动物变化的观察。
他最终肯定了自己的结果是准确无误的。
1976年7月6日,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和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作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
国家地震局来人了。
7月14日上午,两名地震专家到达了发出紧急预报的地方。
专家听了马希融的汇报,看了监测设备,又检查了线路,没发现任何问题。
专家却认为地电阻率下降是由于干扰引起的。
国家地震局地震专家和唐山市地震工作者的对话很干脆,也很正常,但却像刀子一样在马希融心里剜了将近三十年。
专家:如果按照你的意见,唐山不就在地震中毁了吗?马希融:我是这个看法。
专家:如果真是大震,发生前将有很多小震。
马希融:如果先发生大震,而后发生小震群呢?专家: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震例。
马希融:昌黎后土桥是专业地震台,极距比我台长得多,探测深度也深得多,为什么近两个月来曲线形态与我台那么一致?专家:后土桥地震台内外线很乱,现在也不承认是异常了。
马希融:您看我们地震台呢?专家:很好。
以后我给你寄一些资料来,你好好学习学习吧。
马希融是个倔犟的回族汉子,他竟敢在专家的结论面前不退缩。
这位专家毕竟不是一般的专家,是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负责地电的专家!马希融还是蔫了一回,但从科学的角度他不服,仍然坚持自己的判断。
他夜以继日地继续严密监测地电阻率的异常。
令人惊悸的重大异常,在他的视野中愈来愈清晰。
7月26、27日,相对平稳的北西道和北东道地电阻率值突然出现了同步急剧下降的现象:‗北偏西20度下降幅度达12.4%,北偏东69度下降幅度达3.8%!为什么大幅度下降之后,曾出现了37天的相对平稳?为什么又出现了同步急剧下滑的现象?……燥热折磨着马希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