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设计指标资料

合集下载

会议室声学设计

会议室声学设计

会议室声学设计维也纳声学郎宇福一、设计依据:《剧院、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GB/T50356-200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二、主要声学技术指标:会议室根据用途,需要满足一定的语言清晰度,要采用短混响声学设计;同时无明显回声和颤动回声等的声学缺陷;因此,需要用强吸声措施,降低室内混响时间,保证厅内语言清晰度。

根据《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中规定,不同体积会议厅、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最佳混响时间如图1。

中频(500Hz)混响时间0.8±0.1秒,可允许低频稍长,高频稍短;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平直。

图1 会议室最佳混响时间根据《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中规定会堂、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的厅内噪声限值,采用自然声时,会议室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应满足NR-30,采用扩声系统时,会议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NR-35.根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中规定,办公建筑的空气声隔声标准如表1,一般会议室隔墙应满足隔声≥35dB。

对噪声控制要求较高的会议室应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穿绳源部件才去防止结构生传播的措施。

表1 会议室隔声标准三、声学设计:会议室根据参会人数需要可分为中、小会议室和大会议室,其中,中、小会议室可分散布置;小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30㎡,中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60 ㎡;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

大会议室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桌椅设置情况确定使用面积,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2:1。

为了保证会议室的室内良好音质要求,要控制室内为短混响时间,保证语言的清晰度,避免回声、颤动回声和声场不均匀等声学缺陷,可采用以下声学处理措施:1、墙面在会议室四周墙面合理布置吸声材料,不仅可以将室内混响时间控制在会议室容积所对应的最佳混响时间范围内,而且能够消除回声和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

CCTP中声学设计各项指标

CCTP中声学设计各项指标
R’w > 60 dB
R’w > 60 dB
R’w > 50 dB
后墙面要求安装25mm厚阻燃织物软包墙面,通过吸声处理,减弱从舞台发出的声音的回馈,通过吸声处理消除话筒啸叫的问题;侧墙采用木饰面板和木穿孔板结合
门、入口的指标要求和建筑做法
R’w平均表面减弱指数
双系统门,要能够保证R’w值> 60 dB。每个门的R’w值> 40dB,在两个门之间的空间做声音过滤器
暖通空调要求
未提及
未提及
未提及
未提及
空调系统主风道的气流速度应小于5.0米/秒,支风道应小于4.5米/秒,出风口应小于2.5米/秒
座椅要求
未提及
未提及
未提及
未提及
设计拟定单个座椅的空座吸声量为0.5㎡/座-0.6㎡/座
R’w > 60 dB,屋顶本身不能达到这种效果等级,需要在屋顶和吊顶之间填充隔音材料。在有活动门板用于排烟的区域,隔音效果要保证达到R’w > 40 dB
未提及
R’w > 65 dB。考虑到通过弹性悬挂材料附着于支撑结构的吊顶施工,上层空间和会议厅之间的踏步声标准要遵守L’n,w < 43 dB
吊顶内声桥和面光桥做封闭处理,同时面光桥内和声桥做强吸声处理,采用平贴阻燃织物吸声板,吸声板采用防火布外包容重80-120 kg/m3的离心玻璃棉。吊顶采用20mm厚穿孔GRG吊顶板或2mm厚穿孔金属铝板,要求穿孔率不低于20%,穿孔板后部填充50mm厚48K容重玻璃棉
入口做双系统门,保证R’w值> 60 dB。每个门的R’w值> 40dB,两个门之间的走廊在其壁和吊顶上做隔音处理,使用αw > 0,6的吸音材料
入口做双系统门,保证R’w值> 60 dB。每个门的R’w值> 40dB,两个门之间要做声音过滤处理器

人体工程学室内声学设计尺寸(全)

人体工程学室内声学设计尺寸(全)

人体工程学室内声学设计尺寸(全)
人体工程学是工程和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室内设计方面,声学是值得考虑的一个因素。

在进行室内声学设计时,需要遵
循一定的规律和设计尺寸。

聆听区域
聆听区域是指声音最直接的传达区域,是需要保证声音清晰度
和音质的区域。

根据人体工程学,正常人的耳朵高度为 1.2米左右,所以在室内声学设计时,聆听区域高度应该在1.1-1.3米之间。


听区域的深度取决于人数和室内设计的用途,可以适当调整,通常
应该在2-3米左右。

吸声面积
吸声面积是指室内表面的吸声材料或吸声涂层占总表面积的百
分比。

吸声面积是决定室内声学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根据人体工
程学,吸声面积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以保证室内噪声水平的控制
和室内声音品质的提升。

通常情况下,吸声面积的比例应该在30%-50%之间。

声音反射和回声
声音反射和回声是室内声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过多的反射和回声会导致声音质量下降,对于强回声的情况,还会引起听力损伤。

根据人体工程学,为了减少反射和回声的影响,可以在室内选择适当的吸声材料和增加隔音墙等措施来降低反射回声的问题。

总之,人体工程学在室内声学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室内声学设计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和设计尺寸,如果能在实际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将会提高室内声音品质,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建筑声学参考指标

建筑声学参考指标

建筑声学参考指标一.混响时间的定义和正确性评价1.混响时间定义(1).指当室内声场达到稳定,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衰减60db所经历的时间.1).它是影响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物理指标;与房间的容积成正比,与房间的内表面吸声量成反比.2.混响时间计算的正确性评价1).室内声源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而且常位于房间的一端发声,再加以房间形状特殊(如比例狭长,平顶较低或室内有大小二空间藕合等)将使得声场不均匀.2).在观众厅中,观众席的吸收要比墙面/顶棚大得多,有时,为了消除回声,常在后墙作强吸收处理;因此使得室内吸收很不均匀,以上二点都会影响混响时间计算的正确性,其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一般会有10%的误差.二.各种建筑空间对混响时间的要求1.以语言为主的建筑空间1).话剧院/报告厅/大教室等,其混响时间在1.2---1.4S(500Hz)2.以电声为主的建筑空间1).电影院/舞剧院等,其混响时间在0.8---1.0S(500Hz)3.以音乐为主的建筑空间1).音乐厅/歌剧院等,其混响时间在1.5---2.1S(500Hz)三.室内声压级1.通过对室内声压级的计算,可以预计所设计的大厅内能否达到满意的声压级及声场是否均匀.如果采用电声系统,还可以预计扬声器的功率.2.室内声压级的大小与声音的功率,接收点离声源的距离和室内表面吸声量有关.四.扩散反射和扩散体的尺寸1.扩散反射:房间内表面如做凹凸不平的处理,可将声波均匀的分布于室内,使声音比较均匀的增长和衰减,从而使音乐和语言的固有音品有所提高,混响时间计算更为准确.2.扩散体的尺寸应以入射声波的波长相当,频率越低要求扩散体尺寸越大.五.定向反射1.利用具有一定重量/厚度/表面光滑的各种板制品,可将入射声波定向的反射到所要求的区域,使室内某点的声压级提高,同时提高语言的清晰度.2.反射板的尺寸1).要求反射板的尺寸大于入射声波的波长,板的质量要好,表面光滑.六.建筑中的吸声减噪1.因混响声与直达声的共同作用,使得离开同一噪声源一定距离的接受点的声压级,在室内比室外要高出10---15db.如果在室内的顶棚和墙面上布置吸声材料,使反射声减弱,噪声降低,这种方法称楼板为〖吸声减噪〗七.撞击声的隔绝措施1.弹性面层处理1).在楼板表面铺设柔软材料(地毯/软木板/橡胶垫/塑料地面等)减弱撞击楼板的能量,从而减弱楼板本身的震动.这种处理面层的措施,一般对降低高频声的效果最显著.2.弹性垫层处理1).在楼板结构层与面层之间做弹性垫层,以降低结构层的震动,注意这种楼板在面层和墙的交接处,也要采用隔离措施,以免引起墙体的震动.3.楼板做吊顶处理1).吊顶的作用主要是解决空气声的隔离,如采用弹性连接,则隔声能力可以提高.八.单层均质密实墙的空气声隔绝1.单层均质密实墙是没有孔隙传声的,它通过墙体本身的震动,将入射声能的一部分传播到墙体的另一侧去,其隔声量与墙体的密度和入射的频率有关.2.墙的单位面积密度越大,隔声效果越好,这个定律称之为〖质量定律〗,单位面积质量或入射声频率每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db.九.建筑声学常用吸声材料.1.多孔吸声材料:1).多孔吸声材料的类型:A.有机纤维材料/麻棉毛毡/无机纤维材料/玻璃棉/岩棉/矿棉.2).构造特征:材料内部有大量的微孔和间隙,而且这些微孔应尽可能细小并在材料内部是均匀分布的.材料内部的微孔应该是相互贯通的,而不是密闭的,单独的气泡和密闭间隙不起吸声作用.微孔向外撇开,使声波易于进入微孔内.3).吸声特性:A.主要是高频,影响吸声性能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流阻/孔隙/结构因素/厚度/密度/背条件的影响.4).材料厚度的影响任何一种多孔吸声材料的吸音系数,随着厚度的增加而提高其低频吸音的吸音效果,而对高频影响不大.但材料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吸音效果的提高就不明显了,所以为提高材料的吸音性能而无限制增加厚度是不适应的.常用的多孔吸声材料厚度:A.玻璃棉/矿棉的厚度:50----150mmB.毛毡的厚度:4----5mmC.泡沫塑料的厚度:25----50mm5).材料容重的影响A.改变材料的容重可以间接控制材料内部微孔尺寸.一般讲:多孔吸声材料容重的适当增加,意味着微孔的减少,能使低频吸音效果有所提高,但高频吸音性能可能降低.合理选择吸音材料的容重对求得最佳吸音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容重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多孔吸声材料的吸音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6).背后空气层的影响A.多孔吸声材料背后有无空气层,对于吸音特性有重要影响.大部分纤维板状多孔吸声材料都是周边固定在龙骨上,离墙50---150mm距离安装.材料空气层的作用相当于增加了材料的厚度,所以它的吸音特性随着空气层厚度的增加而提高,当材料离墙面的安装距离(即空气层的厚度)=1/4波长的奇数倍时,可获得最大的吸音系数;当空气层的厚度=1/2波长的偶数倍时,吸音系数最小.7).材料表面装饰处理的影响A.大多数吸音材料在使用时需要进行表面装饰处理,常见的方法有:表面钻孔开槽,涂饰油漆,面层装饰织物,穿孔板和塑料薄膜等.这些装饰方法都影响材料的吸声性能.B.半穿孔的矿棉吸声板增加了材料暴露在声波中的面积,即增加了有效吸声面积,因此提高了材料吸声特性.C.涂饰油漆等于在材料表面加了一层高流阻的材料,将影响材料的吸声特性,特别是在高频段影响更加显著.D.用金属网,玻璃布和低流阻的材料或穿孔率≥20%的穿孔板做饰面层时,对材料的吸声性能影响不大.若穿孔率≤20%时,对高频段的吸声会有影响,低频影响不大. 2.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1).采用穿孔的石棉水泥板/石膏板/硬质纤维板/胶合板以及钢板/铝板都可以作为穿孔板共震吸声结构,在其结构共震频率附近,有较大的吸收.穿孔板的共震频率与穿孔率/孔径及厚度有关.2).穿孔板共震吸声结构背后的空气层厚度/底层材料的种类和位置都会对该类吸声结构的吸声性能产生影响.3.薄膜吸声结构1).皮革/人造革/塑料薄膜等材料,具有不透气/柔软/受张拉时有弹性等特性,吸收共震频率附近的入射声能,共震频率常在200---1000Hz,其吸声系数约为0.2---0.5,可以作为中频吸声结构.2).在薄膜的背后空腔内填充多孔吸声材料,这时的吸声特性取决于薄膜和多孔吸声材料的种类及薄膜的装置方法.4.薄板吸声结构1).把胶合板/硬质纤维板/石膏板/石棉水泥压力板等板材周边固定在框架上,连同板后的封闭空气层,构成振动系统,其共振频率在80----300Hz,最大吸声系数0.2----0.5,可以作为低频吸声结构.2).决定薄板吸声结构的吸声性能的主要因素如下:(1).薄板质量M的影响A.增加板的单位面积质量,一般可以使共振频率向低频移动.而选择质量小的/不透气的材料,有利于共振频率向高频方向移动.(2).背后空气层厚度的影响A.改变空气层的厚度和改变板的质量一样,共振频率也会发生变化.B.在空气层中填充多孔吸声材料,可以使共振频率附近的吸声系数有所提高.(3).板后龙骨构造及板的安装方式的影响A.因薄板吸声结构有一定的低频吸声能力,而对中频吸声差,所以在中高频时就具有较强的反射能力.能增加室内声能的扩散.B.通过改变龙骨构造和不同的安装方法,设计出各种形式的反射面,扩散面和吸声----扩散结构.1.帘幕1).帘幕是具有通气性能的纺织品,具有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由于较薄,本身作为吸声材料使用是得不到大的吸声效果的.2).如果将它作为帘幕,离开墙面或窗洞一定距离安装,恰如多孔吸声材料的背后设置了空气层,因而对中高频就能够具有一定的吸声效果.3).当它离墙面1/4波长的奇数倍距离悬挂时,就可对相应频率的高吸声量.2.空间吸声体1).将吸声材料做成空间的立方体,如平板形/球形/圆锥形或柱形,使其多面吸收声波,在投影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相当增加了有效的吸声面积和边缘效应,再加上声波的衍射作用,大大提高了实际的吸声效果,其高频吸声系数可达到1.4.2).在实际使用时,根据不同的使用地点和要求,可设计各种形式的从吊顶挂下来的吸声体. 十一.如何正确布置吸声材料1.装置吸声材料时:如穿孔板,应结合灯具及室内装修统一考虑,进行分块组合,尽可能使吸声材料均匀分布,有利于声场的均匀.2.要使吸声材料充分发挥作用:应将吸声材料布置在最容易接触声波和反射声波次数最多的表面上,如顶棚/顶棚与墙,墙与墙交接处1/4波长以内的空间处.3.观众厅的后墙/挑台栏杆处,反射回来的声音可能产生回声干扰,常需在后墙的墙裙以上部位的墙面和挑台栏杆处,布置高吸声系数的材料.4.吸声材料分散布置,比集中式布置有利于声场扩散和改善音质条件.5.一般房间两相对墙面的总吸声量应尽量接近,有利于声场扩散.6.一般在顶棚较低的房间,狭长的走道,采用吸声处理方法:选用吸声系数大的材料或悬挂空间吸声体.对降低噪声的干扰效果好.。

建筑物声学设计标准

建筑物声学设计标准

建筑物声学设计标准建筑物声学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建筑物内部和外部声音传播的特点,使建筑物能够满足声学性能的要求,保证人们在建筑物内部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声学环境。

下面将重点介绍建筑物声学设计中需要遵循的标准。

一、环境噪声控制标准在建筑物声学设计中,环境噪声控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根据相关标准,建筑物的外部噪声水平应该符合国家规定的限值,以保证建筑物内部的安静环境。

例如,对于居住建筑来说,白天和夜间的环境噪声限值分别为55 dB(A)和45 dB(A)。

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噪声源,采取合适的隔声措施,减少噪声的传入。

二、内部噪声控制标准除了控制外部环境噪声,建筑物内部的噪声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不同用途的建筑物,有不同的内部噪声控制标准。

例如,住宅建筑的客厅和卧室的内部噪声限值分别为35 dB(A)和30 dB(A)。

而对于教室、图书馆等需要安静环境的建筑物来说,内部噪声限值要求更加严格,通常为25 dB(A)。

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空间的功能需求,采取相应的隔声、降噪等措施来控制内部噪声。

三、隔声设计标准隔声是建筑物声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不同建筑物的隔声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住宅建筑的隔声等级通常为RW≥40 dB,而对于商业建筑来说,隔声等级要求一般为RW≥45 dB。

在设计隔声时,需要考虑到隔声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合理布置等因素,以达到隔声效果的要求。

四、吸声设计标准吸声是指建筑物内部表面对声波的吸收能力。

根据国家标准,不同建筑物的吸声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音乐厅、剧院等要求良好音质的建筑物来说,吸声等级通常为NRC≥0.6;而对于办公室、会议室等一般建筑物来说,吸声等级要求一般为NRC≥0.4。

在吸声设计中,可以采用吸声板、吸音天花、吸音窗帘等吸声材料,使建筑物内部的声学环境更加优良。

五、振动控制标准振动是建筑物声学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的另一个因素。

基础知识建筑物声学设计

基础知识建筑物声学设计

基础知识建筑物声学设计声学设计是建筑物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声音的传播、隔音和吸声等方面。

在建筑物声学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建筑结构、材料选择、空间布局等,以实现理想的声学效果。

一、声学设计的基础知识声学是研究声音的学科,声学设计是在建筑物设计中应用声学原理的过程。

了解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进行有效的声学设计至关重要。

1.声音的特性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由声源产生并通过介质传播。

声波的重要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声速和波长等。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则决定了声音的音量。

2.声学参数声学设计中常用的参数包括声音的分贝级别、各种声学参数、各种声学指标等。

这些参数能够 quantitatively 描述声音的特性,帮助声学设计师进行有效的设计。

二、声音的传播与隔音设计在建筑物的声学设计中,声音的传播和隔音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声音的传播可以通过合适的建筑结构和材料选择来控制,而隔音设计则可以实现不同空间的声音隔离。

1.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是影响声音传播的关键因素之一。

墙体、地板、天花板等结构的材料和厚度会影响声音的传播效果。

对于需要保持私密性的空间,如会议室和办公室,需要采用隔音效果更好的墙体结构。

2.隔音材料的选择隔音材料在声学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吸音材料能够吸收声音能量,减少声音的反射,适用于音乐厅和录音棚等需要良好音质的场所。

隔音材料则可以阻止声音的传播,常用于电影院和酒店客房等需要隔音的场所。

3.空间布局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有助于控制声音的传播。

对于大型剧院和会议中心等场所,需要考虑到座位的排布和声音的扩散。

而在教室和图书馆等场所,需要考虑到声音的集中和传播。

三、吸声设计与音质控制除了声音的传播和隔音设计外,声学设计还需要考虑吸声设计和音质控制。

这些因素对于建筑物的音质、舒适性和人的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1.吸声设计吸声设计旨在减少声音的反射和共振,提高音质和减少噪音。

常见的吸声材料包括吸音板、吸音瓷砖和吸音布料等。

音乐厅的声学设计参数有哪些

音乐厅的声学设计参数有哪些

音乐厅的声学设计参数有哪些音乐厅的声学设计是为了获得良好的音质和听觉体验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设计。

在音乐厅的声学设计中,需要考虑许多参数,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声学设计参数:1. 听音区域音乐厅的声学设计首先要确定合适的听音区域,即最佳的听众席位安排。

听音区域的位置和布局决定了听众可以获得的声音品质和观赏音乐表演的体验。

2. 听音角度听音角度是指音源到听众的声音传播的方向和角度。

通过合理设置听音角度,可以使听众获得更好的声音定位和层次感。

听音角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要根据音乐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残响时间残响时间是音乐信号从消失到衰减到相对静默的时间。

合适的残响时间可以使音乐在空间中产生回音和共鸣,增强音乐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不同类型的音乐厅,如交响乐厅和歌剧院,对残响时间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4. 音质均衡音质均衡是指音乐信号中不同频率成分的传播和反射特性之间的平衡关系。

通过调整音质均衡,可以获得清晰、透明且有层次感的音质。

为了实现音质均衡,音乐厅的声学设计需要考虑墙壁、地板、天花板和其他吸音材料的选择和安装位置。

5. 声音扩散声音扩散是指音乐信号在空间中传播和反射能力的能力。

合适的声音扩散可以使音乐信号充分弥漫到整个音乐厅,使听众无论在哪个位置都能获得良好的音质和音乐享受。

6. 衍射效应衍射效应是指音乐信号在遇到障碍物时发生的弯曲和弯曲。

合适的衍射效应可以使音乐信号在音乐厅中均匀分布,减少因遮挡而导致的声音影响。

7. 声学反射和吸声声学反射和吸声是指音乐信号在音乐厅内部发生反射或被吸收的能力。

合适的声学反射和吸声可以改善音质和减少杂音。

以上仅是音乐厅声学设计中的一部分主要参数。

在实际的声学设计中,还需考虑音源位置、补偿措施、吸振装置等。

同时,在不同类型的音乐厅中,这些参数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为了获得最佳的音质和听觉体验,音乐厅的声学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参数,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国家标准-声学特性指标-摘自《GB 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声学特性指标-摘自《GB    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会议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等级最大声压级(dB)传输频率特性传声增益(dB)稳态声场不均匀度(dB)早后期声能比(可选项)(dB)系统总噪声级一级额定通带内:大于或等于98dB以125~40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频带内允许范围:-6dB~+4dB; 63~125Hz和4000~8000Hz的允许范围见图4.2.3 -1125~4000Hz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10dB1000Hz,4000Hz时小于或等于+8dB500~2000Hz内1/1倍频带分析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 3dBNR-20二级额定通带内:大于或等于95dB以125~40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频带内允许范围:-6dB~+4dB; 63~125Hz和4000~8000Hz的允许范围见图4.2.3 -2125~4000Hz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12dB1000Hz,4000Hz时小于或等于+10dB500~2000Hz内1/1倍频带分析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 3dBNR-25多用途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等级最大声压级(dB)传输频率特性传声增益(dB)稳态声场不均匀度(dB)早后期声能比(可选项)(dB)系统总噪声级一级额定通带内:大于或等于103dB以100~63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频带内允许范围:-4dB ~ +4dB;50~100Hz和6300~12500Hz的允许范围见图4.2.2 -1125~6300Hz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8dB1000Hz时小于或等于+6dB;4000Hz时小于或等于+8dB500~2000Hz内1/1倍频带分析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 3dBNR-20二级额定通带内:大于或等于98dB以125~40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频带内允许范围:-6dB ~ +4dB;63~125Hz和4000~8000Hz的允许范围见图4.2.2 -2125~4000Hz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10dB1000Hz,4000Hz时小于或等于+8dB500~2000Hz内1/1倍频带分析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 3dBNR-25 图4.2.2 -1图4.2.2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学设计的指标1.室内噪声根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的要求,对照博物馆改造工程中主要功能房间的使用要求,各主要技术房间内的包括空调噪声在内的背景噪声不大于表1中规定的NR噪声评价曲线所规定的数值。

为此应限制出风口处风速,在风路系统中加消声器,并注意防止同一空调系统不同房间之间的串声干扰问题。

表1 博物馆主要技术房间内噪声的容许评价标准2.室内音质演播厅、学术报告厅(兼音乐厅、非物质文化演出剧场)和数字电影院(兼小型报告厅)及文艺录音室等的室内声学,都必须有良好的声学条件。

2.1.混响时间各功能房间混响时间的设计目标值见表2表2 博物馆主要技术房间室内声学设计目标值目前,室内音质设计的目标首先是控制室内的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

混响时间的长短仍然是决定观众的现场听闻的主要因素,也对演员演奏的难易有重要影响。

在设计技术上,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辅以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可估算混响时间以外的其他声学参量。

这里特别关注博物馆报告厅的音质设计:博物馆学术报告厅的容积约为4355m3,座席743座;每座容积仅5.9立方米。

音乐厅模式时,容积约为5067m3。

基本功能主要满足中、小型会议的需要,同时可兼顾音乐演出(重要功能)活动和非物质文化演出。

参照《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礼堂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的规定,观众厅的最佳混响时间的数值,大致在0.90--1.30秒的范围内。

从报告厅的主要功能考虑,选择博物馆报告厅的中频(500Hz)满场混响时间为1.1秒。

有音乐反射罩(即音乐厅模式)时混响时间可达到1.30秒左右(考虑到报告厅的固有吸声量以及为防止声缺陷的出现所必须进行的少量吸声装修)。

下一阶段的深化设计中,在不影响其他功能的前提下,仍然努力提高音乐厅模式的时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为中高频基本平直,低频的混响时间容许有一定的上升,见表3。

表3 混响时间频率特性(秒)2.2.防止声缺陷以上技术房间的设计,除混响时间的设计指标外,各听声场所应无诸如长延迟反射声、声聚焦及颤动回声等严重的声缺陷。

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与舞台空间的混响感应尽可能一致。

第二章噪声控制设计1.围护结构1.1.演播室轴线A.18-A.19和轴线A.22-A.23的墙为200mm混凝土砌块墙(双面抹灰);在与A251风机房相邻部位,在风机房内加做200mm厚的加汽混凝土砌块墙(双面抹灰);1.2.学术报告厅和数字影院的围护墙体为500和300mm钢筋混凝土承重墙。

可以满足声学要求。

1.3.配音室、文艺录音室配音室、文艺录音室和A239录音控制室的围护墙为200mm混凝土砌块墙(双面抹灰)。

同时,在配音室、文艺录音室的围护墙内做“套房”。

套房的墙及顶均做成“50mm厚超细玻璃棉毡+2x12mm厚纸面防潮石膏板+100mm厚超细玻璃棉毡+2x12mm厚纸面防潮石膏板”的构造,地面为100mm厚配筋混凝土板,用50 x50x50mm的弹性隔振垫块支撑。

套房与结构墙体、楼板没有刚性连接。

垫块的数量和布置方法根据弹性隔振垫块的技术参数和套房的质量在施工中由产家确定。

1.4.译员室之间隔墙200厚石膏板轻墙,到结构顶,译音室之间有隔声联络窗,具体构造为:(12+12)石膏板+50厚岩棉+(12+12)石膏板。

1.5.以下空调机房的地面应做“浮筑地面”“浮筑地面”要占用200mm 的高度。

做“浮筑地面”的房间为:A215风机房、A193和A202、A200和A189等空调机房。

这些设备机房距离对于噪声敏感的技术房间近,易受设备振动引起的结构传声的影响。

1.6.以下房间应做200厚加汽混凝土砌块墙(双面抹灰)包括A247配音控制室、A193工艺发展用房、A240播出传送、A201放映室、A291声光室、A248报告厅导控室、A250音频控制室等的围护结构应做200mm 厚加汽混凝土砌块墙(双面抹灰)。

A250a审看审听室的墙为200厚加汽混凝土砌块墙(双面抹灰)。

同时,由于A250a审看审听室与空调机房相邻,在A250a审看审听室内加做200厚加汽混凝土砌块墙(双面抹灰)。

1.7.空调机房其围护墙体应做200厚加汽混凝土砌块墙(双面抹灰)。

1.8.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规格为M5.0,B07,尺寸为600*200*200。

干容重为720kg/m3。

2.隔声门2.1.在本工程中的隔声门分为三类:隔声指数为42dB的隔声门:用于A246配音室等。

隔声指数为38dB的隔声门:用于A240文艺录音室、A239文艺录音控制室、A250音频控制室和A255演播室出入门以及空调机房等。

隔声指数为33dB的隔声门:用于A240播出传送机房、放映室、A219声光室、A248导控室、A250a审看审听室等。

2.2.隔声门的技术要求各演播室、录音室原则上均设置2道隔声门。

2道隔声门之间为强吸声的小室,作为“声闸”。

声闸内做吸声处理。

隔声门宜采用工厂定型产品。

隔声门开关方便自如;机械性能稳定可靠、制作工艺良好,并符合防火性能规范。

3.隔声窗3.1.演播室、录音室隔声窗由现场根据图纸制造。

A246配音室、A240文艺录音室的隔声窗采用3层8mm-12mm的玻璃构成;演播室的隔声窗采用2层10-12mm的玻璃构成。

各层玻璃之间有一定的间距。

3.2.译音室室内应设置通长观察窗,双层玻璃,对外拟采用单反玻璃,窗的上皮高度要求至少高于译员工作台1.2m。

译音室之间开侧窗,与前窗等高,隔声窗的隔声量大于45dB。

3.3.扩声控制室对场内有可开启观察窗,至少对主席台视线良好;下沿距地700,高800,宽1200以上。

4.设备的隔振4.1.选择低噪声的设备首先应优化设计的技术方案,采用低噪声设备的方案。

在同类设备中选择低噪声的设备。

主要设备的限值如下:空调系统➢加强空调系统中空调箱体的隔声能力。

➢箱体本身的隔声能力应大于40dB(500Hz)。

➢设备安装後,箱体外1米的噪声小于70dBA。

➢风机出风口的声功率级小于97dBA。

水泵设备➢离水泵体外1米的噪声:➢卧式泵:小于80dBA;➢立式泵:小于75dBA;➢卧式屏蔽水泵:小于70dBA。

冷水机组➢离冷水机组外1米的噪声小于90dBA。

冷却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CRJ 018-1998 “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条件低噪声型冷却塔“的规定和本工程的特点,要求冷却塔在标准点的噪声限值为小于63 dBA。

转动设备动平衡的要求➢对于以上所有转动设备,设备本身的振动要小,为此要求:送风机、水泵和冷冻机的平衡等级G按ISO1940测量,应满足:G≦≤4mm/s。

4.2.设备的隔振基础在博物馆内的录音室、报告厅、演播室及数码电影院附近,有空调机房、水泵房等。

这些设备机房内应做隔振基础。

隔振器型号的选择根据要求的系统自振频率确定,控制在5-10Hz以内。

根据博物馆建筑的具体条件,本工程的隔振基础的做法如下:空调系统➢钢架隔振基础:100号槽钢下阻尼弹簧隔振器。

水泵设备➢200-300mm厚混凝土质量块,下100mm厚橡胶隔振器。

冷水机组➢200mm厚钢筋混凝土板,下50mm厚橡胶隔振器。

冷却塔➢设备支架下阻尼弹簧隔振器。

变压器➢设备支架下橡胶隔振器,母线采用隔振支架。

4.3.设备的管道系统录音室、报告厅、演播室及数码电影院附近的设备机房内的管道系统往往是引起结构传声的原因之一。

原则上,水泵的管道系统不应在隔声墙或楼板上。

根据博物馆建筑的具体条件,制冷机房的管道应在地面上,采用弹性支撑,不宜在机房的顶板上支撑。

5.空调系统的消声由于录音室等的噪声要求高,因此,在本工程中,空调系统的消声特别重要。

空调机组运转时离心风机产生大量的机械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通过系统上的管路及送、回风口向外辐射。

风机噪声是通风空调系统中最主要的噪声源。

5.1.噪声源的控制合理选择风机的参数和选择低噪高效的风机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实现噪声允许标准和用户满意使用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有声学要求的空调通风系统,建议风机的转速满足n≤1200r/min。

5.2.流速控制根据空调用房的噪声允许标准合理选择空调系统不同管路内的气流速度是十分重要的。

现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不同噪声标准下气流速度的控制值。

表4 空调系统不同噪声标准的气流速度控制值5.3.管道部件的控制在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中,应选择阻力系数小的管道部件(如三通、弯头、变径管和风口等),设置合理的管道走向。

在满足声学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系统的气流顺畅平稳,并通过系统原有阻力来实现管道的阻力平衡,避免通过风管调节阀来实现管道的阻力平衡,减少或降低风管调节阀的气流附加噪声。

总之,在合理选择低噪声风机的基础上,通过选用性能可靠的消声器和噪声控制措施的正确实施,来实现建筑设计的声学要求。

5.4.消声器的最小插入损失消声器是空调系统的重要部件。

应选择合格的产品。

表5 消音器最小插入损耗,dB5.5.空调管道的穿墙处理数字影院、报告厅和演播室的空调管道穿过隔声墙体时,必须做严格的隔声隔振处理。

防止噪声通过这些薄弱部位漏声。

第三章室内声学设计1.吸声材料的选择根据吸声性能、建筑的造型和材料的耐用性等确定材料的品种。

在初步设计中,确定吸声性能如下:A材料:50超细玻璃棉板(32Kg/m3)包玻璃丝布,后空100;表面为透声装饰B材料:3-5mm厚穿孔板+透声无纺布+50超细玻璃棉板(32Kg/m3)包玻璃丝布。

穿孔率为大于20%。

C 材料:9厘板+100超细玻璃棉板(32Kg/m3)包玻璃丝布。

9厘板表面为装饰处理。

D材料:12+12石膏板+50厚超细玻璃棉板(32Kg/m3)包玻璃丝布。

石膏板做成扩散造型,并做装饰处理。

2.材料的数量用于各主要技术房间的主要吸声材料的数量见表6。

在报告厅、数字影院内,特别是报告厅的座椅是重要的吸声体。

在施工、定货前,确定并充分掌握其声学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厂家应提供实验室测量数据,并供声学设计师进一步分析使用。

基于混响时间计算,要求每座椅的吸声量(混响法测量)见表7。

表7 座椅(无人)吸声量的要求值(m2)3.室内吸声材料的布置3.1.文艺录音控制室材料布置应满足5.1环绕立体声节目录音制作的要求。

其他技术房间的吸声材料原则上为均匀布置。

但是,不能出现诸如长延迟反射声、声聚焦及颤动回声等严重的声缺陷。

3.2.技术用房装修有声学要求与美观二方面的要求。

在施工图阶段将在满足各专业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与室内设计师共同落实造型与声学要求的相互结合。

3.3.报告厅A材料主要布置在观众厅的後墙;D材料布置在顶棚和墙面。

墙面的材料可结合装修美观的要求,做成有曲折的墙面。

3.4.数字影院观众厅的後墙和顶棚主要为A材料;其余材料可均匀布置。

3.5.导播控制室、放映室和声控、灯控室在顶棚部位做12厚石膏板下贴毛毛虫矿棉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