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法律伴我们健康成长》教案,教学反思(何玲)
八年级思品《法律伴我成长》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思品(法律伴我成长)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由“家庭爱护〞“学校爱护〞“社会爱护〞和“司法爱护〞四个局部构成。
本课主要依据(X未成年人爱护法)所涉及的四个爱护。
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的层面上,应贯穿其义务〔责任〕、处理个人权益〔如隐私权〕时与父母的冲突处理的“两难〞问题,以及与同学关系、老师关系等道德、心理的总是为表达“综合性〞的特点,主要内容涉及面较多。
但主要还是围绕“未成年人爱护法〞中所涉及的未成年人的各项权益。
通过学习未成年人爱护法的一些根本内容,了解未成年人应该受到哪些方面的爱护,并需要逐渐提高依法爱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咱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面对的大多数是留守年少儿童,因缺少家长的教育等诸多因素,法律意识淡薄,他们一方面不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遇到问题不会用法律解决问题,往往凭自己的感情去推断,又极易走上违法X道路。
三、教学目标:1.了解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爱护未成年人的根本原则。
了解家庭爱护、学校爱护、社会爱护、司法爱护的含义。
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所拥有的各种权利的含义、内容和存在形式。
2.初步理解与权益相对的概念——义务,并能认识两者紧密的关系。
3.学会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
4.初步培养权益意识,能够初步分析、归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爱护未成年人的根本原则。
家庭爱护、学校爱护、社会爱护、司法爱护的含义。
未成年人所拥有的各种权利的含义、内容和存在形式。
理解与权益相对的概念——义务,并能认识两者紧密的关系。
学会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
初步培养权益意识,能够初步分析、归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五、教学难点:与权益相对的概念——义务,学会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
初步培养权益意识,能够初步分析、归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六、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设计:1.家庭爱护:导入:可以从“家庭与自己的关系〞的商量入手,引入个人在家庭里获得的爱护。
法律伴我们健康成长教学设计

课题
法律伴我们健康成长
作者及工作单位
尹娇 株洲市外国语石峰学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力图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节,目的是要让我们守法而不违法。教材由两大板块构成:首先让我们懂得健康、自由成长要遵循法律生活,给予同学们正面教育;再进一步让我们懂得健康成长不能违犯法律,从反面进行警戒。重点和难点落脚在对违法犯罪的澄清、认识上,了解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含义,犯罪的基本特征,了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联系,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观念。
☆教学反思
法律教育不能空洞的说教,引案例分析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此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应学会提高警惕,依法自律,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可以把理论和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引导、启发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很好的将本堂课的内容全部联系起来。不足之处在于,老师课堂把控不足,在师生互动方面主要以老师引领,学生缺乏思考。
犯罪
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
《刑法》
受到刑事处罚(包括严厉的强制性措施,如剥夺人身自由、没收财产、甚至剥夺生命权)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责任。
案例启发
通过这个故事,你有何启示?
A.法律精神渗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法律保障我们生活在健康有序的社会中
以抢答的方式小组比拼回答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点,哪组回答的多,哪组为胜。
练习册
学生积极回忆周边环境,畅想以后的工作。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小组合作得出相应的结论
初中道德与法治_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现实生活中发生家庭、学校、社会的案例资料,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特殊保护,体会今天的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幸福。
2、能力:分析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资料,能够认识和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
3、知识: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知识,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难点: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一、新闻播报导入新课师:上课之初呢,老师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问大家,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生:幸福。
师:看到大家一张张充满欢乐的笑脸,老师感到特别的欣慰。
然而,有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的遭遇却让我们很痛心。
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小视频,看完后告诉我你们的感受是什么?(播放儿童受伤害事件频发的新闻报道)师:此时此刻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那么国家是通过什么手段来解救这些孩子们的呢?生:法律。
师:是的。
只有法律,才能从根本上解救和保护这些孩子;只有法律,才能唤回作案人丧尽了的天良。
在我国,法律给予了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板书: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二、讲授新课师:心中有目标,学习更有效。
首先来请一名同学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师:明确了学习目标,开启了本节课的学习之旅,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自主学习探新知”,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课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内容。
(学生3分钟自主学习)师:通过自主学习,我想大家都有了一定的收获,请某某同学来展示一下自主学习的成果。
(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师总结:通过自主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另外,我国还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法律伴我们成长》教学设计6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法律伴我们成长》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法律伴我们成长》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章内容包括: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遵守法律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体系、法律作用的认识还较为模糊。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中的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提高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增强遵守法律的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
4.如何遵守法律。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法律的作用,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材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
3.制作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法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讲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讨论解决方案。
4.巩固(5分钟)针对讨论结果,总结法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思品《法律伴我们健康成长》教案,教学反思(何玲)

《法律伴我们健康成长》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违法与犯罪问题的有关知识,能结合违法与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知道违法与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而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想过没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的?要是在我们上学路上,没有了红绿灯?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了规则、法律,我们的生活都会有哪些变化呢?生: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法律伴我们健康成长》,了解为什么说法律伴我们健康成长?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捕抓法律的身影师:我们先来欣赏几幅照片:在上学或放学路上,《交通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有什么作用?偏远地区的学生在学校读书正是因为有了《九年义务教育法》的保障;我们在购物时,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障,保护我们的消费权;同样的我们未成年人能健康成长也离不开《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我们的保护。
大家想想我们在生活中还伴随有哪些法律身影。
生:师:对,刚出生时,就获得父母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儿童少年时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到达法定年龄,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老时,享受子女抚养的权利。
如果在今天的社会中没有了法律,我们的日常生活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师:所以,我们要遵循法律而生活。
法律规定体现了我们健康生活的需要;法律可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法律可以保障我们的生活健康有序。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生:师:法律所要求做的(必须做),法律所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师:阅读76页上面的材料,思考:黄可为什么会受到处罚?师:是的,黄可缺少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做了法律禁止的事情,违犯了法律。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二课法律伴我们健康成长教案湘教版

B 、李某冒用张某的姓名在学校图书馆借书
C 、看电影时,两学生一起起哄、吹口哨、打闹,经多次劝阻无效
D 、杨某拦截小学生,用刀逼其交出身上的现金
4、下面是几位同学对有关犯罪问题的讨论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 凡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
② 只有对社会危害性达到触犯刑法的行为,才算是犯罪
③ 凡是受到处罚的行为都是犯罪
【课程要求 】
第五单元 守法护法 健康成长 第一节 法律伴随我们健康成长
3.4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自觉守法,加强自律,不做违法之事,做个守法的好学生。
能 力: 能区分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并进一步理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
法律伴随我们健康成长
二、健康成长不能违犯法律:
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的异同点
关系
一般违法
犯罪(严重违法)
违反的法律
不 同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点
受到的惩罚
相同点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遵循法律而生活,必须做到(
)
① 法律所要求做的努力去做
② 法律所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③ 法律没有规定做的坚决不做
1、连连看:法律伴随我们一生
2、说说看:如果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们不遵守法律,我们的日常生活将会怎样? (二)健康成长不能违犯法律
1、感悟同龄:中学生黄可为什么会受到处罚?
他的行为给自己、他人及社会分别造成了哪些危害?
2、区分三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3、关注实事:徐玉元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为什么?
初中道德与法治_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7课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第二项目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现实生活中发生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特殊保护,体会今天的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幸福。
能力:分析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资料,能够认识和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
知识: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知识,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
难点: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活动体验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2、搜集生活中的案例故事,体会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
教师准备:1、精读教材,提炼教学的主要问题。
2、搜集、整理有关图片、视频、典型案例,设计教学活动、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感悟播放视频: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公益视频设问: 视频中谁在保护着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生:法律师:是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法律为我们撑起一把强有力的保护伞,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展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刻保护着我们健康成长。
)二、互动探究你知道有哪些法律在保护着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呢?(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师: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收养法、劳动法、义务教育法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规定。
有两部专门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给未成年人提供了四大保护——家庭保护、学习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活动一:寻找关爱感悟幸福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七年级的学生小亮的一天设问:小亮的一天接受着来自哪些方面的保护?结合自身情况说明我们受到的保护,完成成长保护卡(一)?(学生结合文字和音频材料,小组讨论后,得出答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_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提高是非美丑的辨别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加深对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内容的理解,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教学重难点】重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难点:司法保护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想】本框题重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维权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感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的保护,加深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内容的理解。
采用事例分析法引导学生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注重学生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情境体验法来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查阅两部专门法律的相关内容,搜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相关事例,准备材料,制作课件。
2.了解班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及对此问题的认识和做法,以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学生准备: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2.联系生活实际,搜集我们受到保护的事例及侵犯我们合法权利的事例、图片。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可可小爱法制公益剧》老师: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为我们保驾护航。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法律与保护我们未成年人有关吗?生:……老师:我国专门制定了两部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你知道是哪两部吗?生:……老师:《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其中,《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法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伴我们健康成长》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违法与犯罪问题的有关知识,能结合违法与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知道违法与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而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想过没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的?要是在我们上学路上,没有了红绿灯?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了规则、法律,我们的生活都会有哪些变化呢?
生: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法律伴我们健康成长》,了解为什么说法律伴我们健康成长?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捕抓法律的身影
师:我们先来欣赏几幅照片:在上学或放学路上,《交通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有什么作用?偏远地区的学生在学校读书正是因为有了《九年义务教育法》的保障;我们在购物时,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障,保护我们的消费权;同样的我们未成年人能健康成长也离不开《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我们的保护。
大家想想我们在生活中还伴随有哪些法律身影。
生:
师:对,刚出生时,就获得父母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儿童少年时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到达法定年龄,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老时,享受子女抚养的权利。
如果在今天的社会中没有了法律,我们的日常生活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所以,我们要遵循法律而生活。
法律规定体现了我们健康生活的需要;法律可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法律可以保障我们的生活健康有序。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
师:法律所要求做的(必须做),法律所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师:阅读76页上面的材料,思考:黄可为什么会受到处罚?
师:是的,黄可缺少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做了法律禁止的事情,违犯了法律。
师:那么,什么是违法行为呢?它都包括哪些意思?大家讨论一下。
师: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法律规定应该做而不做的行为;法律规定不能做而去做的,也属违法行为。
师:同样是违法行为,为什么有的人要判刑坐牢,而有的人不用?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师:是的,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中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法规,承担民事责任。
违反行政管理法规,受行政制裁。
刑事违法行为就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违反刑法,受刑罚处罚。
师:下面我们来练练:(一)请你判定下列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1、甲打了乙两个耳光,致使乙面部红肿,口角流血。
2、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
3、父母不让子女上学,回家务农。
(二)它们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借钱不还侮辱老师结伙闹事抢劫手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关系是怎样的吗?
师:是的,往往犯罪行为都是般违法行为转换来的,如果违法行为不得到及时的改正,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比如,有偷窃行为的人,很容易发展成为盗窃;有打架行为的人容易发展成为斗殴。
所以,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做守法、护法好公民。
生:
师: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生:
师: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说来,一个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一般违法开始的。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相对较小。
师:下面我们来当堂检测一下:判断下列行为违反哪些相关法律?应受什么处罚?
村民李某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欠别人的钱从来不还,2009年3月的一天,为躲避债主的追讨,擅闯红灯,把七年级同学小朱当场撞死。
李某见状,赶紧调转车头,拼命逃窜。
师:欠债不还—违反《民法通则》—民事违法—承担民事责任
闯红灯—违反《道路安全法》—行政违法—行政制裁
肇事逃逸,后果严重—触犯《刑法》—刑事违法
五、板书设计
法律伴我们健康成长
1.遵循法律而生活原因:要求:
2.违法行为含义:分类: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较好的落实贯彻了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多样。
不足之处:导入不够新颖。
语言亲和力还不够。
教师引导太多,语言不够精练,让学生说的时间不够充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创新。
案例应该更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