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数:68适合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本课程相对稳定的教学大纲、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2)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本课程的实用性。

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并能熟练应用。

(3)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

(4)在理论教学中要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三、教学学时分配四、大纲内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脉络,理解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重点与难点:理解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能正确认识与理解学校体育的地位和功能;了解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体能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并能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正确提出开展学校体育的基本思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校体育实践中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与难点: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结构,阐释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对于开展学校体育,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效率的意义。

明确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因素,能正确把握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第四章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主要内容:主要阐述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价值,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运动技能。

本文将提出一个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参考,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设计和实施体育教学。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灵敏度和柔韧性;3. 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5.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涵盖以下几个主要领域的体育运动:1.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等):学习基本的传球、投篮、接球和配合技巧;2. 田径运动:包括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等项目的基本技能训练;3. 游泳:学习基本的游泳姿势、呼吸技巧和各种游泳样式;4. 格斗运动:学习基本的跆拳道、柔道或拳击动作;5. 健美操: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协调能力和形体美感;6. 其他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

四、课程组织1. 教学时间分配:- 每周三节体育课,每节课45分钟;- 每个学期共36周;- 每个学年共108节体育课。

2. 课堂组织:- 分组活动:学生根据兴趣和水平分组进行训练和比赛;- 循序渐进:按照难易程度,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多样化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 评估方式:- 基于技能和表现的评估: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参与度来评估;- 个人报告和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团队合作评估:对团队合作的表现和贡献进行评估。

五、课程要求1. 学生应穿着适合体育运动的服装和鞋子;2. 学生应遵守体育课纪律和安全规则;3. 学生应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尊重教师和同学;4. 学生应按时参加课程,并主动参与体育比赛和活动。

六、教学资源为了支持体育教学,学校将提供以下资源:1. 体育器材和设施:学校体育馆、操场、游泳池等;2.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平台:通过学校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3. 专业培训和指导:学校将安排专业教师或教练进行培训和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学校体育学是一门研究学校体育活动、组织、管理、评价等的学科,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培养体育精神。

本课程通过对学校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全面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学校体育的地位、作用、内容、方法及其发展规律,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了解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掌握学校体育的组织与管理方法。

2、掌握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设计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

3、了解学校体育的评价方法,能够进行科学、客观的体育评价。

4、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1、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学校体育的地位、作用、内容、方法等。

2、体育教学方法:介绍各种体育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游戏、练习等。

3、体育教材与教学设计:学习如何编写体育教材,设计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

4、学校体育的组织与管理:了解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安全保障等。

5、体育评价:学习如何进行科学、客观的体育评价,了解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6、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

四、课程实施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2、实践教学:通过示范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教学能力。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体育活动、教学案例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4、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程评价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2、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实践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教学实习:对学生的教学实习表现进行评价。

4、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以促进自我反思和互相学习。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学时:68学时学分:4学分开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根本规律,说明学校体育工作根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教师组织与实施体育工作所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学习《学校体育学》课程,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规律,明确学校体育根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学校体育工作根本理论、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以与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校体育学》课程,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规律,明确学校体育根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学校体育工作根本理论.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以与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忠诚党的教育与体育事业。

2.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学校体育的根本问题.体育课程的理论问题与实施原理.课外体育锻炼.训练.竞赛.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根本理论与方法。

3.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本教学大纲是根据《阿坝师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育系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等有关规定制订的。

根据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本教学大纲紧紧围绕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以学生开展为中心,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学生全面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体育教师所具备的职业素质,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打下坚实的根底。

本课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适应社会变化与人才的需要,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要目的,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坚决为地方教育服务的信念,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水平。

课程教学大纲(体育与健康)

课程教学大纲(体育与健康)

第三部分 体育和健康课程一、体育和健康课教学大纲(男生部分)(以下简称健体课)(一)教学目的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体魄健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任务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使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建立正确的体育观,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增强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团队意识,促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要求1.体育和健康课开设一学年,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身体素质测验不合格者。

在教学过程中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主,同时在锻炼的过程中,掌握一些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必须贯穿在教学始终,同时应注意所授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3.理论课重点讲授体育的功能、实用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等内容。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学期学 时内容 一 二 备 注体育理论 4 4 1.健体课是通过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实现教学任务。

2.注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使他们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3.确立以力量为基础,耐力为重点的教学主线。

每次课结束部分速度素质 2 2 耐力素质 2 1 力量素质 3 2 弹跳素质 3 2 灵敏、协调素质 2 3 兴趣项目 6 4 民族传统项目4素质练习和测验8 4前都应安排10分钟左右的耐力练习游泳 4机动 2 2总计32 32第一学期1.理论部分(1)体育的功能和高校体育(2)体育锻炼对人体的作用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2.实践部分(1)速度素质①介绍速度素质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锻炼计划的制定②跑的专门性练习③介绍短跑技术(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④间歇跑⑤重复跑(2)耐力素质①介绍耐力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②介绍中长跑的起跑及途中跑技术③介绍如何制定锻炼计划④“呼吸和极点”以及如何克服”极点”⑤体力分配⑥变速跑⑦匀速跑⑧越野跑(3)力量素质①介绍力量素质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锻炼计划的制定②推铅球③掷实心球⑤克服自身阻力的力量练习⑥负重或器械的力量练习(4)弹跳素质①介绍弹跳素质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锻炼计划的制定②立定跳远③发展下肢爆发力的练习(5)灵敏、协调素质①介绍灵敏素质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锻炼计划的制定②垫上技巧运动(前滚翻——转体180°后滚翻——头手倒立——挺身跳)③发展灵敏、协调的练习(6)兴趣项目①篮球介绍双手胸前传接球、运球、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投篮等技术;教学比赛②排球介绍双手垫球、上手传球技术、比赛规则;教学比赛3.考核:身体素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项目第二学期1.理论部分(1)田径运动的一般常识(2)体育卫生和保健的知识(3)运动处方的制定和评价2.实践部分(1)速度素质①跑的专门性练习②介绍接力跑的传接棒方法③间歇跑、重复跑④计时跑、折返跑(2)耐力素质①体力分配和运动负荷自我监督方法②全程时间控制法③全程计时跑(3)力量素质①推铅球②掷实心球③克服自身阻力的力量练习(4)弹跳素质①全程急行跳远②立定跳远③三级跳远④多级跳远(5)灵敏、协调素质①跨栏跑的起跨腿和摆动腿练习②栏间跑③跨栏跑的完整练习(不限栏距、栏高)(6)兴趣项目①篮球介绍篮球进攻和防守的基本战术;介绍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教学比赛②排球介绍排球进攻和防守的基本战术;介绍排球比赛的基本规则;教学比赛(7)民族传统项目介绍单绳、大绳的跳法3.考核:身体素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项目(六)测试要求及评分标准1.《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部分内容2.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参照《国锻标准》执行。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参考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二、课程性质与地位《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体育学院、体育系本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目标学习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

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

忠诚党的教育、体育事业。

. 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初步掌握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知识。

.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绪论关于学校体育学(理论学时实践学时)(一)教学内容.理论部分(理论学时)()学校体育学的课程性质、学科特点;()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规律和学习要求。

.实践部分(学时)(二)教学重点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规律。

(三)教学难点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规律。

(四)基本要求.明确学校体育学的课程性质、研究内容、研究规律和学习要求。

. 努力学好这门课程。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理论学时实践学时)(一)教学内容. 理论部分(学时)()学校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沿革;()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 实践部分(学时)(二)教学重点学校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及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难点学校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及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四)基本要求. 了解学校体育形成和发展的简要历史;. 明确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趋势;. 学会驾奴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进程,搞好学校体育工作。

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理论学时实践学时)(一)教学内容. 理论部分(学时)()学校体育的功能,即回答“学校体育能够干什么”的问题;()学校体育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关系;()学校体育的目标,即回答“学校体育应该干什么”的问题。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体育教育专科)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体育教育专科)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所属专业:体育教育专科所用教材:《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学校体育教学探索》曲宗湖人民体育出版社《课余体育新视野》曲宗湖人民体育出版社《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曲宗湖人民体育出版社一、说明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98)教体字2号及其附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三年制体育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草案)所确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等有关规定,并结合全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及本地区、本校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制订的。

学校体育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理论课。

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是: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讨论、作业、见习试教等教学形式。

见习试教是用以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认真对待。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72学时,在第三学期开设。

二、讲授部分绪言[目的要求]了解学校体育学的意义、任务、内容和教学的基本要求。

[讲授内容]一、学校体育学的形成、发展及现实意义二、学校体育学的任务三、学校体育学的内容四、学校体育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沿革。

掌握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沿革一、我国古代、近代学校体育简况二、新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概况第二节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一、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二、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2+6学时)[教学目标]学习掌握学校体育功能,地位以及学校体育的目标和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学校体育的功能一、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二、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第二节学校体育的地位一、学校体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二、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四、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第三节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一、学校体育目标的一般概述二、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三、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四、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第三章体育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了解体育教学的概念、特点和目标;掌握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和体育教学原则。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与健康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72206032课程中文名称:学校体育学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Education Theory Of School课程性质:专业理论选修课使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开课学期:第五学期总学时:36总学分:2预修课程:体育概论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体育专业基础必修理论课程,是一门较全面系统教授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其思想演变,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功能与目标,体育课的准备、实施与评价、体育教师等内容的课程。

教材建议:陈雪红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三版参考书目:[1]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2]李祥.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周登嵩.学校体育学.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征: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了解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其思想演变,使学生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规律。

2、了解学校体育的功能,明确学校体育的目标,掌握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与要求。

3、认识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了解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结构,理解学校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通过对学校体育课程学科基础的学习,了解体育课程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解决学校体育课程领域的问题。

4、认识学校体育课程的功能,明确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

5、正确认识体育课准备的意义与形式,把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队列队形的运用、运动负荷的控制、教学组织形式,理解体育课程评价的概念、意义、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效果的形式,能实践操作体育课密度测定与计算以及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量与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韩春利执笔人:解毅飞
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
英文名称:The school sports
课程代码:14203012
开设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体育)、舞蹈学(体育)、运动训练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特色课
先行课程:无
内容简介:
本课程从体育对人的培养与促进人发展的角度,将体育置于整个教育和人体运动之中认识与把握。

本课程主要介绍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体育课程的编制、体育课程的实施、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理想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

参考教材:
1. 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
2. 潘绍伟、丁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M].高教出版社,2005年;
3. 李祥,等.学校体育学[M].高教出版社,199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