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语言2】如何从语言方面鉴赏诗歌
如何赏析诗歌

如何赏析诗歌如何赏析诗歌赏析诗词名句所谓名句,往往是富含哲理、朗朗上口、给人启发的经典诗句。
虽然经过时代的洗濯和沉淀,但至今依然广被传诵,散发着怡人的光芒。
名句之所以成为名句,主要是因为它在表现手法上比较有特色:有的是写景方法独特;有的是运用修辞,语言生动;有的用词典雅,形象鲜明;有的是富有哲理,揭示一般规律,给人以启迪;有的是感情浓重,意蕴悠远,感人至深等。
所以对于名句的鉴赏,可以抓住这些方面来分析:一、分析名句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等,并且要重点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
1、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
借清风明月传达诗人对朋友的牵挂、思念、关怀之情。
2、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一句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
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同时也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语出岑参的《白雪送武判官归京》。
这是写景咏雪的名句。
作者用春景来写冬景,用春花来喻冬雪。
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
写出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
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语出李商隐的《无题》。
这是抒写爱情的名句。
作者运用比喻、双关的手法,写出了至死不渝的爱情。
可谓肺腑之言。
它给人的启示是,对爱如此执着,对事业、理想的追求也应如此。
二、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
("&"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情浓等。
一、诗歌语言特点1、形象生动。
其特点是状物描形,使人读了富有实感,如入其境。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
动词使用得恰当通常具备这样的效果。
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用得特别好,表现了杏花的具体特征:鲜艳、热烈、红得象火,给人以闹哄哄的感觉,还表现了杏花枝头蜂飞蝶的热闹景象。
2、含蓄。
其特点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很含蓄,是对当时求仙学道的否定。
嫦娥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灵药,成了仙子,进入月宫,长生不老。
但居住在碧海青天,孤身只影,非常寂寞。
虽然长生不老,又有什么意义呢?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
3、精炼。
其特点是用最少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字字珠玑。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诗二十八个字,描写了五组画面,每个画面都有一个中心,整幅画的中心是“人(断肠人)”。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的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ppt课件

王驾写《雨晴》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 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 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 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登高》)
3、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毛泽东《菩萨 蛮.黄鹤楼》)
4、草木变衰行剑外,干戈阻绝老江边。(杜甫 《恨别》)
5、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谭敬昭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
21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 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
3、(2014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 为终老山林。
18
规律总结二(炼字角度二)
①五言炼第二、三或第五个字。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七言炼第二、五或第七个字。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青峰江上秋天 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19
小试身手
1、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鹧鸪 天[元]魏初)
例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 更寒。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 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 夜雨寄北(李商隐) 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分析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闺意献张水部 (唐)朱庆馀
以新妇自比,以 却话巴山夜雨时。 新郎比张,以公 婆比主考,写下 了这首诗,征求 张籍的意见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高适的悲壮苍凉
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寒(贾)岛瘦(在诗歌的格局上都 比较狭小,又皆喜在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穷 愁之态, )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 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 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 情感和崇高的价值。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 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分析
如杜甫的《登高》:
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分析
焚书坑 (唐)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讽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愚蠢行为, 偏离了方向,整错了对象。 这首诗叙述秦始皇以为焚烧百家 著作,使老百姓变得愚昧,就可以 天下太平,巩固子孙万代的帝王基 业。结果适得其反,一统天下的秦 朝,不是亡于〝竹帛烟销(焚书) 〞,不是亡于〝关河空锁(险固失 势)〞,而是亡于〝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秦朝最后亡于不 读书的刘邦和项羽之手,极具讽刺 意味。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分析
附:婉约细腻 此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 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腻,细如抽丝。 多出现于婉约派词作中,如: 雨霖铃 李清照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 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 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语言风格鉴赏

②.宾语前置。
辛弃疾《贺新郎》: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 卧龙诸葛。”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 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 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 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 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③.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潜、细,表明这是伴和风而来的细雨, 有意“润物”,无意“讨好”,所以无声地 下,细细地下,落实了“好雨”的“好”字。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 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漫不 经心而恰到好处地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 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 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 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 (2)概括内容,分析诗句的深层意思。细读 全篇之后,看该关键句写了什么内容。
• (3)分析该句的句式特点或写法特点。
• (4)分析作用,点明艺术效果。结合表达技 巧去分析各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2.答题步骤
• 第一步,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描绘 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 括诗句的内容。
•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 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 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 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 “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 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 旁骛。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解析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 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 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三、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 “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 ① “葱葱” ,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 “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 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 效果;表达了诗人对浓重春色的欣喜之情。
* 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
这首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数”改 为“一”,与题目“早梅”契合。
僧齐己曾写《 早梅 》:前村深雪 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把 “数”改为 “一”,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①同意②一,一枝;数, 几枝③昨天夜里一枝梅花开放 ④ “一枝”方能照应“早 梅”。
注意:
1、关键词类 2、诗(词)眼类
1、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怎样统领全篇的 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哪 个字可以统摄全篇?
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 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 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 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夜 归 (宋·周密)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没少做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通常是体会诗词中的字词、意境、句意、语言特色、主旨、技巧、结构思路等更深层次的内容。
很多人在面对古诗词鉴赏的时候都很头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b、托物言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于谦《咏石灰》)c、感物伤怀“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d、情景交融“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 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 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 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答:“闹”字以动写静,(表达技巧)生动
形象地(表达效果)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 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 境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字邠老,黄州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即“蜷”。
问: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 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题型阐释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 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 可以以小见大,考查最全诗的把握程度。 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 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 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的语言2】如何从语言方面鉴赏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
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
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 (04浙江)答案:“空”是徒劳之义,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南浦别[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在南面的水滨边凄凄离别,深秋西风呼呼刮着。
回头看更加忧愁,好好离开就不回头。
在南面的水滨边凄凄离别,深秋西风呼呼刮着。
回头看更加忧愁,好好离开就不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含义)。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描述)。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感情效果)。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
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自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
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烟波浩渺。
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我的忧愁苦闷之心;明月挂山口,好像是君山衔来。
仿佛在云间安榻酣卧,在天上推杯换盏。
凉风趁酒兴,吹我舞翩跹。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4分)答:”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问题: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越女词(其三)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注释:①、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县南面。
②、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③、佯:假装。
采莲女江南采莲,莲歌飘散,突然在层层绿叶红莲中有客乘舟而来,赶紧转变船辑,躲进密密麻麻的碧波之后,仿佛是因为怕羞而不敢见客一般。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
(步骤1)诗人用“见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
(步骤2)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
(步骤3)问题: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横江词(其一)李白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别人都说横江好,我却说横江恶。
一连三日的大风能吹倒山,江中的白浪比瓦官阁还要高。
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
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
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 2008天津卷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柴门关上感到寂寞,斜阳西下天空苍茫。
到处都是鹤与松,来访的人很少。
嫩绿竹子生出新的粉霜,红色荷花瓣落在旧衣服上,码头炊烟升起,到处都是彩菱回来的人们。
寂寞独居,门扉紧掩,孤独的看着夕阳逐渐落下。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
绿竹生长,红莲花瓣掉落在老叶上。
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到处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先解字,再说效果)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200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经过雨水的冲涤,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
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
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
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设题】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解析】“明”是明亮,“出”是出来,“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描绘出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极富层次感的景象。
充分显示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美丽景色。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福建)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 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 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酒在冰凉的床席上, 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在依然是那么明亮.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考答案:“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06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远别家乡和亲人时日已久,妻子的远方来信很久未见到了。
在这寂寥的秋夜,盼望来信的心境十分强烈,寂寞的灵魂想从归梦中寻求慰藉。
然而,盼远书不至,觅归梦难成,只有这空空的卧床,对着凄凉的秋夜。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3分)参考答案: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第二联的妙处(80字左右)。
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
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
唯兴所适,哪里还计算路程的远近。
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怎能不怀依依惜别的深情呢!他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
“掬”“弄”两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
“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
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宫词朱庆馀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百花盛开,宫院却寂寂地紧闭大门;俏丽宫女,相依相并伫立廊下赏春。
满怀幽情,都想谈谈宫中忧愁的事,鹦鹉面前,谁也不敢吐露自己苦闷。
简析:本诗以景衬情,景中见情,以春花盛开之景反衬美人幽怨这情。
点出题旨:生活中宫廷中的女子不但被夺去了青春和幸福就连说话的自由也没有了。
《宫词》语言风格含蓄。
诗中宫女含情不吐,欲说还休。
她们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的痛苦,诗人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前头不敢说话,从而曲折地表达了宫女们幽怨暗恨和如履薄冰的恐惧心理。
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解析]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叙)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
(析)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评)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观祈雨(唐)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译文]旱情严重,桑树枝不生叶,土地干燥,腾起的尘土好像烟雾,人们吹奏着乐器到龙王庙前面求降雨。
但是,富贵人家却整天听歌看舞,还怕春天的阴雨使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悦耳的声音。
桑枝不生叶,干土直飞扬,吹打着乐器,在庙前把龙王迎。
富贵人家却看着歌舞,还怕天阴了,乐器受潮发不出清脆的声音。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
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
第一句语中带情。
(桑无叶,土生烟)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雨心忧如焚之情。
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亨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阅读刘禹锡的诗《浪淘沙》,体会其语言特色。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太阳冉冉升起,拨开江上迷雾,淘金姑娘散满在江弯淘沙拣金,上层社会的首饰金印,都是劳动者从沙中浪底拣来的。
①浪淘沙:本唐代民间曲调,后人教坊曲。
②澄:明净。
洲:水中陆地。
③江隈:江边。
[解析] 本诗语言质朴浅近,准确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