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
[优选]民族说课稿
![[优选]民族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dcbfb3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13.png)
[优选]民族说课稿民族说课稿范文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说教材】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
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本文对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
课文层次清楚。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实际,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说教法、学法】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
我设计以下手段: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
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

《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简洁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艺术地再现了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
编排本课的意图,是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由于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而且本课是孩子们放假回来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篇幅与低年级相比要长一些,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力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维度来努力并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坪坝”等词语的意思,发现、积累理解词语的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四、教学学法1、以读为主,成就语文本色。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主,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
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同时将边读边想、多读多想等读书方法的指导融入其中,加强读的具体指导。
2、教会学生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如“安静”、“热闹”这两个词,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及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及说课稿1.小学三年级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课前准备: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交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凤尾竹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朗读感悟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

《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说教材】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
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本文对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
课文层次清楚。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实际,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说教法、学法】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
我设计以下手段: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
精选-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优秀说课稿-文档

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优秀说课稿【小编寄语】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优秀说课稿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特地为教师朋友分享的比较优质的教学资源。
这篇说课稿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优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一、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 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7篇)

《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7篇)《我们的民族学校》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们的民族学校》是一篇抒情散文。
用生动、形象、简介和富有感情颜色的语言,艺术的再现了西南边疆一所秀丽而布满快乐的民族学校,反映了孩子们美好的学习生活,表达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做了一些提示。
目的是引导同学读到这里对所提内容进行思索。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同学通过对课文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美好的学习生活,一会贯穿全文的骄傲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同学正处于从低班级升入中班级的过度时期这一实际,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熟悉“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装扮”等19个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学校的宠爱之情,并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的过程中,自读、自悟,体会课文表达的骄傲和赞美之情,并感受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清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
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清静和小动物凑喧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过程我依据以上的教学目标,设计以下教学过程:第一、进行“民族风情“展现会我会请同学们展现自己提前预备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状况,由于我课前留有预习作业,并示了孩子从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生活风俗去了解,所以这时孩子们依据我提示的内容来展现。
我也会依据同学介绍的状况,来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民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资料。
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同学通过看图片,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其次、引入课题,提出问题1.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集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谐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一所学校学习。
大家情愿到这一所民族学校去参观一下吗?2. 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学校3. 我会让同学依据课题提出自己感爱好的问题,再将同学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写在小黑板上,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初读课文。
小学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

小学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人教版小学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二、教材解读《我们的民族小学》是鲁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一组教材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描写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一所民族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
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
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本文对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
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说课稿我们民族小学说课稿(1)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说课稿我们民族小学说课稿(1)说课稿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1)为了帮助小学生了解小学学习信息,__()分享了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1),供您参考!学习目标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范读。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_agrave;)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阿昌(chāng)族德昂(_aacute;ng)族绚丽多彩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_agrave;ng)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说教材】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
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
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本文对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
课文层次清楚。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实际,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说教法、学法】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
我设计以下手段:
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
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
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
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通过想
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能作什么?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热闹与上课时
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
2、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们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
但是我们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
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
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3、加强学法指导。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
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
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
【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说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一、第一步,设疑问难,导入新课
针对小学生喜欢提问题这一心里特点,在开门见山板书课题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课文的热情当中去,再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写在副板上,针对这些问题有目的的开始进行课文朗读。
二、第二步,初读课文,解决简单问题,并随文识字
1、在引导学生读完一遍课文后,便让他们说说自己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重点处理“为什么叫民族小学”这一问题。
在确定答案是“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由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这一句后,依次出示“颇、昌、昂”几个生字让学生识记,并用“昂”字扩词,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再根据这个句子的特点,教学排比句式。
我会告诉学生如何来判断排比句。
并让学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其他排比句,将新学知识达到巩固的目的。
2、句式对比,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学生找到“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这这个排比句式后,先识记生字“坝”,再进行句式比较的训练。
出现“早晨,从四面八方,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与文中句子比较,通过比较知道,之所以这样写,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具体的知道这些小学生是从哪里来的。
3、通过文中的空白处进行说话训练:
在学生找到“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个排比句后,让学生闭眼想象这一情景。
并进行想象训练,通过师生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围绕“当同学们碰见小鸟时会怎样向它们打招呼?碰见老
师又是怎样问好的?经过国旗时,又是怎样做的呢?”这些问题展开想象,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
三、第三步,分析理解重点段落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处理的重点。
重点抓住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上课”和“下课”,在学生充分朗读这一自然段后,将这一段分成两层,引导学生概括出每一层重点说了什么。
再用“会读书的人能把几句话读成一个词”这样的引导语,引导学生分别用“安静”和“热闹”概括出。
然后进行逐层分析理解。
“不动笔墨不读书”,通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校园很安静?”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书中边找到相关的语句边把它划下来,再通过我的引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
在学生读出安静的味道来后,紧接着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校园里这么安静?”引导学生说出,是因为上课了,它们被小朋友好听的读书声音吸引住了,也是因为它们怕打扰了小朋友学习。
在处理好这些后,增加一个说话训练。
把文中所说的“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换成“教室十分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下课的时候,校园变得热闹了。
这时候,我就会让学生说说,大家都在校园里干什么,并进一步进行思维扩散训练,让学生想象小朋友除了在做文中所说的这些活动外,还会做哪些活动?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读出下课后的热闹来。
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第四步,通读全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文理解完后,我通过“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让学生在书中找出依据。
最后,我会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一所团结的学校,一所充满欢乐的学校,并在板书中呈现出来。
出示“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句,引导学生分析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再让学生尝试朗读,进一步体会出作者的自豪和对民族小学的赞美之情。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
五、第五步(最后一步)对照板书
牵引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全过程,使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脑海中得到更扎实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