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复习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复习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复习【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会语言文字描述;2.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熟悉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知识导图】【基础知识】知识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什么是像当你照镜子时可以看见自己的“像”,镜子里的自己就是自己经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平静的水面上物体的倒影,也是物体通过水面这面镜子所成的像。
这个像不同于影子,它能反映物体的面貌。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它跟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个蜡烛的像的位置;特别提醒:(1)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为清晰,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并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原因是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过光,即透过玻璃板能看到未点燃的蜡烛,也能看到点燃的蜡烛所成的像;(3)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因为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可以各成一个像,当玻璃板较厚时,两个像有较大的错位,难以确定像的位置;(4)实验中,玻璃板要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
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则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将不能完全重合;(5)实验中,使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6)用点燃的蜡烛做实验的优点是所成的像比较亮,便于观察;(7)白纸用于标注玻璃板的位置、蜡烛以及蜡烛的像的位置,刻度尺用于测量蜡烛以及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8)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等效替代法在实验中的应用1.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征或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不易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理想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的一种方法;2.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就应用了等效替代法。
一是用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二是将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点燃的蜡烛像的位置,使之完全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即用未点燃的蜡烛等效替代点燃蜡烛所成的像以便于测量和研究。
平面镜成像【复习】

牙医看清别人牙齿的背面
牙医用的平面镜
45 ˚
光污染
凹面镜和凸面镜
应用:
点燃奥运圣火装置
手电筒的反光罩
凸面镜
应用: 拐弯处的反光镜
:小丑在平面镜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
A: B:
)
C:
D:
. 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 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 所示,此时时间是()。
A、7:25 B、6:35 C、5:25 D、4:35
Hale Waihona Puke 物距。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
S’
O
S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如图,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面镜 成像的特点作图。
M
A
A’
B N
B’
通过作图,你能归纳方 法吗?
1、作垂线 2、取等距离
3、画虚像
平面镜的应用
古 代 妇 女 对 着 铜 镜 梳 妆 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图4-41舞蹈演员发现自己的姿势
9.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 像将:( ) A、变大 C、不变 B、 变小
.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 他在镜内的像的大小将:
A、不变 C、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下图中是四幅关于字母“F”经平 面镜反射成像的示意图,其中正确 的是:()
A
B
C
D
作业本
1.一个身高为1。7米的人立在离平面镜1 米远的地方,则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__米, 像离人的距离是______米。
2.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而形 成。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_______。 若小明同学身高1.5,他 站在大衣柜的穿衣镜前1.5m,他在镜 中的像高_____m;像与他相距 _____m;若他逐渐远离穿衣镜,那么 镜中的像大小将_______。(选填“变 大”、“变小”、“不变”)
中考物理平面镜像成像复习难点突破

中考物理平面镜像成像复习难点突破在物理学中,平面镜是我们常见的光学器件之一,而镜像成像是我们在学习平面镜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平面镜像成像时会遇到困难,无法准确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本文将从图像的特点、光入射和反射规律以及实际例题等方面,探讨中考物理平面镜像成像的复习难点,并给出突破的方法。
1. 图像的特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平面镜像成像时的图像特点。
在平面镜前放置一个物体,光线从物体上的每一点出射后,都分别经过镜面上的一个点,再进入人眼,形成一幅倒立、左右颠倒的图像。
这个图像位于镜面后方与物体相等距离的地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虚像。
虚像的形成是由于光线在镜面上发生反射后重新聚焦形成的。
2. 光入射和反射规律光的反射规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也是了解平面镜像成像的基础。
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另外,光线在反射过程中,仍然遵循直线传播的原则。
在平面镜成像中,我们经常用到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的关系。
例如,当入射光线与法线呈垂直时,反射光线与法线也会呈垂直,光线将沿着原路返回。
当入射光线与法线呈一定角度时,反射光线也会以同样的角度与法线相交。
这些规律是解决平面镜像成像问题的重要基础。
3. 突破难点的方法为了突破中考中物理平面镜像成像的复习难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3.1 理解图像的形成过程:图像是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理解图像的形成过程是解决成像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观察实际的平面镜和物体,手动绘制光线的传播路径,加深对图像形成的认识。
3.2 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是平面镜像成像问题的基础,掌握这个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答相关题目。
可以通过练习计算不同入射角对应的反射角,加深理解。
3.3 多做例题:练习解答各种平面镜像成像问题的例题,熟悉常见的问题类型和解题思路。
通过多做例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平面镜成像复习课件

o A/
首先平静的水面可看做一个平面镜, 它可以成虚像。其次,对物体上的每一点 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 距”。再次,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 水平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平的点,所成 的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 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
第6页/共14页
三、生活中的平面镜
2.改变光路
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 两点到镜面的距离.
第3页/共14页
小芳看到路边橱窗里的首饰很漂亮,有什么办法 可以不进店,在店外“试戴”一下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给你卷尺能帮 小芳测量“试戴”时她到首饰的距离吗?
第4页/共14页
三、生活中的平面镜
1.用来成像
第5页/共14页
岸边的树木和房 屋在水中的像看上去 都是倒立的,你能通 过画图说明其中的道 理吗?
一、平面镜成像
1、特点 (1)正立、等大的像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4)平面镜成虚像
2、原理 光的反射定律
像与物 关于镜 面对称
P
P′
虚像: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像
第2页/共14页
二、“平面镜成像实验”回顾
1、用半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便__于_观__察_和__确_定__像_的__位_置__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__等__效_替__代_法__________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大_小___的关系, 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__距__离______的关系。 4、如果有3mm厚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2m__m__厚的玻璃 板做实验。 5、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将会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__无_论__怎_么__移__动_蜡__烛_都__无_法_与__像_重__合_ 6、如果以一次实验测出了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就得出 “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不?合_理_________理 由应是多_次_测__量_,__避_免__得_出__的_结__论_具__有_偶__然_性___。 7、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 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 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平面镜是一种平整的表面,其反射面是根据数学规律定型的。
平面镜在单一颗粒体内或是虚拟的反射镜面,通过反射光来成像。
平面镜的特点包括:1.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2. 理想镜像:镜面所成的像与实物同侧;3. 镜面成像:像的大小位置与实物相同;4. 径线追踪:光线的反射路径与入射路径相对称。
二、物体的位置与像的位置1. 物体在镜子的前面当物体在镜子的前面时,镜子内的光线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发生反射,从而形成一个虚像。
虚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成一个相似三角形,物体到镜子的距离与像到镜子的距离成比例。
2. 物体在镜子的后面当物体在镜子的后面时,镜子内的光线同样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发生反射,形成实像。
实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成一个相似三角形,物体到镜子的距离与像到镜子的距离成比例。
三、像的性质1. 放大:当物体与镜子的距离增加时,像的大小也随之增加;2. 缩小:当物体与镜子的距离减小时,像的大小也随之减小;3. 正立:当物体与镜子的高度相等时,像是正立的;4. 倒立:当物体与镜子的高度不相等时,像是倒立的。
四、成像规律的应用1. 利用镜子成像规律可以设计反光镜和望远镜等光学设备;2. 镜面成像规律还可以应用在摄影、摄像、照明等方面。
五、平面镜成像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搭建简单的实验装置,观察平面镜的成像规律;2. 实验材料:平面镜、小灯泡等;3. 实验步骤:将小灯泡放置在平面镜的前面,观察反射得到的虚像。
六、常见问题及解答1. 为什么镜面反射会得到虚像?虚像是光线反射后在感知上得到的信息,它是光线反射所产生的结果。
由于平面镜的光线是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发生反射,所以造成了虚像的出现。
2. 平面镜真实的成像和虚像有什么区别?真实的成像是指光线经过反射形成的实际的像,在光学中也称为实像;而虚像是指通过光线的反射,但并不存在实际的像,只是观察者感知到的图像,因此在光学中也被称为虚像。
年中考物理重点实验复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点梳理】(1)选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薄玻璃板还是厚玻璃板? 薄玻璃板,避免看到两个较清晰的像。
(3)玻璃板如何放置? 竖直(与水平面垂直)(4)较暗环境还是较亮的环境? 较暗的环境,使像更清晰。
(5)外形相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6)刻度尺的作用:比较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7)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点燃的目的:使像更清晰,后面的不点燃。
(8)在蜡烛像的位置放一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不能,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9)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10)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典例引领】(2023年包头中考题)2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
移动蜡烛A,重复做多次实验。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两支蜡烛要完全一样,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
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图中,_______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解析:(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选取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由于物体与像始终大小相等,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仍与A相等,则像的大小将不变。
(4)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甲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低的情况,乙和丙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丙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如下图;根据图中,③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平面镜成像)》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平面镜成像)》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目的是∶(2)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3)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如图b,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蜡烛B和像完全重合的现象。
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
2.小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确定,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关系;(2)小峰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发现像会(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若小峰在实验中观察到两个像,则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太(选填“厚”或“薄”)。
3.如图,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
4.小晨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1)实验时小晨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其原理为.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2)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成正立的像;(3)实验中,如果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4)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则会导致的后果是.5.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
平面镜成像及作图复习

平 面 镜
作 用 :
改 变 光
路
二、知识运用
1.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A
3.一束光与水平线 的夹角为30°, 要让这束光竖直的射向井里,镜子 该怎样放置?入射角是多大?请作 图。
30°
B
2.如图所示,a、b是点光源S的两条反 射光线,请作出a、b的入射光线。
a
4.作出一束光线经过两面相互垂直 的镜子两次反射的光路
使对面近乎水平的光线能反射到天 空,对面的人就不感觉到刺眼。
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Nhomakorabea小结
•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 3.平面镜的用途 • 4.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作图。 • 5.平面镜的应用
课后思考
平面镜在生活中用途很广泛,给我们带 来很多好处,但是有些地方也给我们带 来了危害(光污染)。光污染正在威胁 着人们的健康 。我们身边有这类现象吗? 应如何防止呢?
b
二、知识运 用
1.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A′
B′
A
B
二、知识运 用
1.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A′
B′
A
B
二、知识运 用
2.如图所示,a、b是点光源S的两条反 射光线,请作出a、b的入射光线。 a
S′
S
b
二、知识运 用
2.如图所示,a、b是点光源S的两条反 射光线,请作出a、b的入射光线。 a
反光膜结构图
反光膜结构图
三、知识拓展
为了测定月球和地球的距
离,宇航员在月球上安装了光
学反射器(如图所示)实际上是三面镜子镜面
彼此相交成直角。(实验时,人们从地球发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平面镜成像》导学单一.考试说明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二.导入三.温故而知新(一)自主学习:预复习(考点知识回顾)<一>直击中考------历年命题点回顾1.实验器材(白纸、带底座的薄玻璃板、火柴、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笔、刻度尺、光屏[云南2014.21(1)]2. 实验环境[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云南2009.18(1)第1空]3. 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主要是利用玻璃板_____的特点,易于确定____的位置和大小)[昆明2008.22(1)]4. 选择薄玻璃板的原因(防止有重影,太厚的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会成像,会产生重影)[昆明2008.22(2)]5. 刻度尺的作用。
6. 在桌子上铺白纸的目的(在白纸上标注玻璃板、蜡烛和像的位置,便于实验数据的处理)。
7. 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______放置[云南2014.21(2)第1空;2009.18(1)第2空]8. 物体在玻璃板后成像的原理(光的_____)[云南2014.21(2)第3空]9. 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蜡烛_____(选填“同侧”或“异侧”)。
10. 验证平面镜成_______像(用光屏承接不到蜡烛成的像)[云南2014.21(3);昆明2008.22(3)]11. 多次测量的目的: 。
12. 若测得的物体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可能的原因(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物体与物体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玻璃板有厚度、测量长度时存在误差等)[云南2009.18(3)]<二>考点知识回顾1.实验步骤:把一块玻璃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玻璃板的蜡烛,透过玻璃板,用一只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直到与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
实验中用到的方法是。
2.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的问题:(1)实验应该在较的环境中进行,这样会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2)实验中用来代替平面镜,这是因为:。
(3)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作用是:。
(4)直尺的作用是:。
(5)如果在像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则光屏上收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6)实验中的玻璃板要一些,并且要。
(如果玻璃板不竖直放置,则水平桌面上的蜡烛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与像重合)(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透过玻璃板,发现在玻璃板的同一侧看到了同一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玻璃板的两个表面都能反射光线,并分别能成像)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中考考点呈现和解题方法技巧点拨常考类型练讲通类型一:平面镜成像作图例1 (2016通辽)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中的像A′B′。
变式题 (2016来宾)请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类型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例2 (2013云南3题3分)照镜子时,你会在镜 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像。
下列关于这个像的说法正确的 是( )A .镜里的像是虚像B .像的大小与镜的大小有关C .镜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 .人向镜靠近0.2 m ,像将远离镜0.2 m例3. (2016云南13题2分)小明从汽车内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______(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到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____(选填“虚”或“实”)像。
例4. (2015云南18题第2空1分)如图所示,物体A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A ′,A 到O 点的距离为L 。
将镜面OM 绕O 点转过90°至OM ′,A ′的移动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形。
类型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例5 .( 2009云南18题5分) 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装置。
⑴实验应在光线_____(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完成较好,实验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_______。
⑵实验中观察到与甲蜡烛相同的乙蜡烛恰好与甲蜡烛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表明: 。
⑶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观察每组数据可知:L 1比L 2_____cm ,其原因可能是: 。
例6 .( 2014云南21题7分)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除图1所示的实验仪器外,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2)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 放置。
沿玻璃板画一条直线MN 代表 的位置,然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3)如图是某小组同学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关系。
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
有同学将白纸沿直线MN 对折后发现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可表述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拓展设问:(1)实验中将蜡烛以3 cm/s 的速度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蜡烛置于平面镜前某一位置,先测出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一组距离,便得出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 。
(3)在此次实验过程中,无论如何都没能找到像的位置,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经过调整装置后,终于观察到了像,但她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造成的。
(4)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考点针对训练:1.绵阳夜晚当涪江三桥上的灯光开亮时,涪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
已知三桥下涪江水深为2m ,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 m ,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____m ;若涪江水再上涨0.5 m ,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____m 。
次数 甲到玻璃板的距离L 1/cm 乙到玻璃板的距离L 2/cm 14.4 4.2 2 6.05.8 3 8.7 8.52.小丽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理了理自己的头发。
当她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像离人的距离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明带着弟弟去翠湖看海鸥,湖面如镜映出海鸥的____像(填“虚”或“实”),随着海鸥飞离湖面,它们在湖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_ (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4.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 .如果将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 的像会变大C .移去蜡烛B ,并在原蜡烛B 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 的像D .保持A 、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 的像重合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B .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C .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将远离平面镜D .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6.作图:在甲图中作出AB 的像;在乙图中作出平面镜。
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小明他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直尺等器材做实验:(1)实验时应选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实验中玻璃板应 在水平桌面上,否则会出现 的情况。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实验中便于 。
(4)实验中选择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 ,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 关系,用直尺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的关系。
(5)在玻璃板前方点燃蜡烛A ,用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方移动,直到 时,则蜡烛B 所在的位置就是蜡烛A 在镜中所成像的位置。
在寻找烛焰A 的像的位置的过程中,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 ”或“B ”)这一侧观察。
(6)实验中一个小组没有蜡烛,他们用电池代替蜡烛做实验,发现成像不太清晰,请你想一个办法使电池在平面镜中的像清晰一些: 。
(7)在玻璃板前放置蜡烛A ,将完全相同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A与A ’ 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
(8)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 A ’ 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 的像。
甲 乙(9)改变A 的位置,重复(7)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 和A ’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
(10)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 .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 、B ′;C 、C ′。
B .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
C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后面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D .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
(11)步骤A 的实验目的是 。
(12)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到相应规律 。
(13)做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后,小岩展开了联想,为什么小轿车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请你帮他解释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序号 1 2 3A 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A ’ 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