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腰痛ppt

针灸治疗腰痛的案例分享和启示
案例一
某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痛,针灸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 ,同时患者也反映久治不愈的失眠症状也得到了改善。这提 示针灸治疗腰痛可能对失眠等伴随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案例二
某患者因慢性腰肌劳损引起腰痛,针灸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 ,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这提示针灸治疗腰痛可能 对运动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已表明,针灸治疗腰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通过采用 循证医学和随机对照试验等研究方法,证实了针灸治疗腰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针灸治疗腰痛的机制研究
针灸治疗腰痛的机制主要包括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松解粘连和消除炎 症等作用。同时,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缓解疼痛和改善 症状。
05
总结
针灸治疗腰痛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优势
针灸是一种治疗腰痛的有效方法,具有简、便、廉、验等优点,可以缓解疼 痛、改善功能、消除症状,并且副作用小。
不足之处
针灸治疗腰痛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存在一定的风险,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高 ,疗程较长,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依从性。
对针灸治疗腰痛研究和应用的展望
完善机制
针灸治疗腰痛的疗程和注意事项
疗程
一般腰痛患者需要针灸3~5次为一个疗程,每次针灸后,患者需要休息1~2 天,再进行下一次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腰痛期间,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 坐、站、弯腰等。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暖、防寒、防潮等。
03
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应用和效果
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结果
针灸治疗腰痛的原理和作用
原理
针灸治疗腰痛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和神经系统,达到缓解 疼痛、促进炎症消退、改善局部循环等作用。
腰痛的针灸治疗ppt课件

昆仑
足太阳膀胱经
在踝区,外踝尖与跟 腱之间的凹陷中
治疗:1、腰骶疼痛, 足踝肿痛。
2、后头痛,项痛,目 眩。3、癫痫。
4、滞产。
腰痛的针灸治疗
次髎
足太阳膀胱经 在骶区,正对第二骶
后孔 1、月经不调,痛经,
带下等妇科病证。 2、腰骶痛,下肢痿痹 3、小便不利 4、遗精、阳痿等男科
疾病 5、疝气
腰痛的针灸治疗
主治:1、头痛,目眩,失眠, 健忘,遗精等肾虚证。 2、 咽喉肿痛、齿痛,耳鸣等阴 虚性五官病证。
3、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系
疾病。4、消渴,小便频数,
便秘。
腰痛的针灸治疗
腰眼
经外奇穴
在腰区,横平第四腰椎 棘突下,后正中线旁 开约3.5凹陷中
主治:1、腰痛。
2、月经不调,带下。
3、虚劳
腰痛的针灸治疗
3、癫狂 4、疟疾
腰痛的针灸治疗
命门
• 督脉
• 在脊柱区,第二腰椎棘 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 上。
• 主治:1、腰骶疼痛, 下肢痿痹。
• 2、月经不调,赤白带 下等妇科病证。
• 3、遗精。阳痿,精冷 不育,小便频数等男性 肾阳不足病证。
腰痛的针灸治疗
太溪
足少阴肾经,肾之原穴,补肾 阴肾阳
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 的凹陷中
腰痛的针灸治疗
肾俞
膀胱经
在脊柱区。第二腰椎 棘突下,后正中线旁 开1.5寸
主治:1、头晕,耳 鸣,耳聋,腰酸痛等 肾虚病证。
2、遗尿,遗精,阳痿, 早泄,不育等泌尿生 殖系疾患。
3、月经不调,带下, 不孕等妇科病证。 腰痛的针灸治疗
大肠俞
膀胱经 在脊柱区,第四腰椎
棘突下,后正中线 旁开1.5寸。
针灸科优势病种腰痛病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中医病名:腰痛 BNS150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M51.202(一)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中医辨证(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重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病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阳虚证病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2.经络辨证(1)太阳经证:腰或臀、下肢沿足太阳经放射性疼痛。
(2)少阳经证:臀、下肢沿足少阳经放射性疼痛。
针灸治疗腰痛

急性外伤、感染、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不适合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腰痛的优势与风险
优势 1. 安全可靠:针灸是一种非药物疗法,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2. 疗效显著:针灸治疗腰痛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明显缓解疼痛和改善腰部功能。
针灸治疗腰痛的优势与风险
• 个性化治疗:针灸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 疗方案,更符合患者需求。
肌劳损等。
方法
传统针灸法是以刺激穴位为主,通 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达 到治疗腰痛的目的。
注意事项
传统针灸法虽然较为安全,但仍然 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操作不当可能 导致皮肤损伤,因此建议由专业医 生进行操作。
电针刺法
适应症
电针刺法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腰痛 、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
方法
电针刺法是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 ,利用电刺激产生针感,增强疗 效。通过调节电刺激的强度和频
率,达到治疗腰痛的目的。
注意事项
电针刺法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同时注意电刺激的强度和频率 要适当,避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
。
温针灸法
适应症
温针灸法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腰痛、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
方法
温针灸法是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利用艾绒等温热性材料对穴位进 行温热刺激,以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腰痛的目的。
02
针灸治疗原理
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
01
02
03
疏通经络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疏通 身体经络,调和气血,达 到治疗腰痛的目的。
调和气血
针灸可以刺激身体自身的 调节功能,促进气血运行 ,改善腰痛症状。
调和阴阳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 调节身体阴阳平衡,缓解 腰痛。Βιβλιοθήκη 针灸治疗腰痛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腰腿痛的针灸治疗.ppt课件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又分为:
根性: 病位在椎管内脊神经根处,常继发于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炎、脊柱裂等。 主要表现为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直至足背外侧放射,腰骶部、脊柱部有固定而明显的压痛、叩痛,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膝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咳嗽或打喷嚏等导致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 干性: 病变部位在椎管外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常见于髋关节炎、骶髂关节炎、臀部损伤、盆腔炎及肿物、梨状肌综合征等疾病。 腰痛不明显,臀部以下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疼痛,在坐骨孔上缘、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腘窝中央、腓骨小头下、外踝后等处有压痛。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腹压增加时无影响。
(一)腰臀部软组织劳损
1. 病因: 负荷—超负荷—损伤 脊柱的稳定状态——腰肌代偿性改变——劳损 2. 临床表现:疼痛(多有明显压痛点) 3. 体检: 压痛点——压痛点的分布:常位于肌肉牵拉的压力集中区,有固定的位置,绝大多数是在某一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 索条状物、结节等——为肌纤维索、皮神经病变或增生的脂肪结缔组织
操作法: 针夹脊穴时,在棘突间隙旁开3-5分处取穴,进针1.5寸左右,进针后提插捻转,以有强烈触电感或烧灼感等效果为佳,亦可同时针健侧夹脊穴; 秩边穴垂直进针2寸左右。 环跳穴斜向内下方进针,施提插捻转,使针感向下肢放射。
二、辨证施治
1、寒湿留着:腰腿疼痛剧烈,屈伸不利。或自觉一身沉重,腰腿部重着、强硬、酸痛交作,伴有小腿外侧及足背肌肤不仁,喜暖畏寒,遇阴雨寒冷气候疼痛尤甚。苔白腻,脉沉。 取穴:基础方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加用温针灸或艾条温和灸。 2、瘀血阻滞:多有腰部外伤史,或腰腿疼痛经久不愈,疼痛如针刺、刀割,连及髀枢或腿股,不能俯仰、转侧不利,入夜每疼痛加重。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不利。 取穴:基础方加膈俞、委中 操作:针用泻法,委中部位刺络放血。 3、正气不足:病久迁延,反复发作,遇劳加重,休息痛减,喜按喜揉,腰腿乏力,面色不华,精神疲乏,脉沉细。 取穴:基础方加肾俞、足三里 操作:针补法,酌加艾灸。
《针灸大成》腰痛病治疗规律浅析

2021年1月第28卷第1期 《针灸大成》腰痛病治疗规律浅析颜思思 王 昕《针灸大成》成书于万历二十九年,由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杨继洲撰著。
该书不仅集中反映杨继洲的针灸临床经验,还广泛采集明万历以前的针灸文献,对经络、穴位、针刺手法、针灸处方及针灸歌赋进行了系统详细地汇总解析,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对《针灸大成》中关于腰痛病治疗的条文进行汇总,并分析其取穴规律、治病思路,现介绍如下:1 临证选穴少而精《针灸大成》中关于腰痛病的针灸处方条文共87条,其中按内容先后为《刺腰痛论》24条,《骨空论》1条,《缪刺论》2条,《百症赋》1条,《席弘赋》5条,《玉龙赋》1条,《通玄指要赋》2条,《灵光赋》1条,《玉龙歌》2条,《胜玉歌》2条,《杂病穴法歌》3条,《杂病十一穴歌》1条,《长桑君天星秘诀歌》1条,《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4条,《四总穴歌》1条,《肘后歌》4条,《八脉图并治症穴》8条,《治病要穴》4条,《胸背胁门》4条,《手足腰腋门》8条,《续增治法》2条,《杂病》1条,《治症总要》5条。
该书在腰痛病治疗选穴数量上,取1个穴位的条文最多,共计43条(49.4%),取2个穴位条文23条(26.4%),取3个穴位条文8条(9.2%),取4个穴位条文6条(6.9%),取5个穴位条文3条(3.4%),取6、7、8、10个穴位条文各1条(各1.1%)。
由此可见,《针灸大成》在治疗腰痛病临证选穴时遵循“少而精”原则,这也是杨继洲“执简可以御繁,观会可以得要”思想的集中体现。
“要”是主要、纲要、要领的意思,既是指经络之要,也指腧穴之要。
2 选穴处方规律2.1 重用十二经脉穴 杨继洲在治疗腰痛病时以选取十二经脉腧穴为主,督脉穴、任脉穴及经外奇穴很少选用。
《灵枢·经脉》云:“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作者单位:311100 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颜思思);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康复科(王昕)通信作者:王昕,调虚实,不可不通。
腰痛的针灸推拿治疗ppt

病例三
治疗过程
医生采用针灸和推拿联合治疗,首先对患者的腰部进行针灸,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然后进行推拿,放松腰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医生还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治疗持续10天,每天1次。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腰痛症状逐渐缓解,腰部功能逐渐恢复。随访1年,腰痛未再发作。
THANK YOU.
推拿历史
推拿起源于先秦时期,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保健养生领域。
推拿简介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使脏腑功能趋向正常,从而缓解腰痛症状。
调整脏腑功能
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推拿手法作用于腰部经络,可以促进腰部气血流通,舒缓腰部肌肉紧张,缓解疼痛。
推拿手法可以促进腰部瘀血和代谢废物的吸收与排泄,从而缓解疼痛。
分类
定义与分类
常见病因
多因姿势不正或用力过猛所致,损伤肌肉、韧带和关节,引起炎症和水肿。
急性腰扭伤
慢性劳损
脊柱病变
内脏疾病
长期重复性劳动、姿势不正或用力不当,导致腰部肌肉和筋膜劳损。
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压迫神经根,引起腰痛和下肢放射痛。
如肾炎、肾盂肾炎等,可引起腰痛。
临床表现
表现为持续性钝痛、牵拉痛或酸胀痛,活动后加重。
治疗过程
医生采用针灸和推拿联合治疗,首先对患者的腰部进行针灸,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然后进行推拿,放松腰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治疗持续10天,每天1次。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腰痛症状明显缓解,腰部功能逐渐恢复。
病例一:针灸和推拿联合治疗腰痛的经验分享
患者情况
患者为青年女性,因长期坐姿不正导致腰部疼痛,经医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腿痛、腰痹”范畴,由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失养,加之跌仆闪挫,筋脉受损引起,或外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寒凝气滞,经脉不通而致。
1 临床治疗1.1 传统针灸疗法运用毫针针刺治疗具有通经活血,消肿止痛和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曾氏…选取靳三针中的腰三针组穴,快速进针,施提插捻转补泻手法,中等刺激。
治疗27例,痊愈10例,愈显率100%。
孙氏取腰突穴(经验穴)、环跳,用齐刺法先在腰突穴和环跳穴上分别直刺1针,然后在两穴上下各1寸处,针尖对准第1针刺人另外2针,行提插泻法约30s。
中间行针2—3次。
治疗3O 例,总有效率96.67%。
孙氏针刺腰俞、腰阳关、命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承扶、环跳、委中、承山、昆仑、阳陵泉、足三里等,在腰椎病变部位予以微波治疗,治疗40例,治愈10例,总有效率为100% 。
全氏针刺腰骶部穴位后,得气后进行温针灸。
治疗120例,治愈96例,总有效率97.5%。
王氏主穴取相应华佗夹脊穴,配穴取秩边、委中、阳陵泉。
得气后在夹脊穴和秩边穴上施行温针灸。
治疗52例,治愈3O例,有效率为96.2%。
胡氏以特定手法作用于患病部位后继行温针灸。
治疗142例患者,痊愈74例,总有效率94.36% 。
1.2 豪针配合牵引、电针治疗针刺配合牵引、手法等方法,几种方法联合运用,达到优势互补的治疗效果;在针刺手法基础上联接电疗仪,既有手法刺激又有电刺激的双重作用;刘氏运用温针灸治疗腰突证,配合牵引、推拿,治疗6l例。
岳氏针刺后予腰椎牵引30rain。
TDP照射20min。
治疗86例。
田氏采用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治疗72例。
高氏刨取夹脊穴、环跳、秩边、委阳为主穴,据突出节段选取下肢相应配穴,配合推拿和骨盆牵引治疗70例。
赵氏等于椎旁压痛最为明显处进针,得气后加电针仪治疗68例。
王氏等以针刺得气后接电针,配合灸法治疗30例。
王氏以针刺后接电针仪,治疗131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俞
膀胱经
在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 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1、头晕,耳鸣, 耳聋,腰酸等肾虚病证。
2、遗尿,遗精,阳痿, 早泄,不育等泌尿生殖系 疾患。
3、月经不调,带下,不 孕等妇科病证。
4、消渴
大肠俞
膀胱经 在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 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1.腰腿痛。 2.腹胀、腹泻、便秘 等胃肠病证。
胆经 悬钟、环跳
腰痛向小腹、会阴部放散 肝经 太冲、关元
后溪
手太阳小肠经
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在手内侧,第五掌指关 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 陷中
主治:1、头项强痛, 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 痛等痛症。
2、耳聋,目赤
3、癫狂
4、疟疾
命门
督脉
在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凹 陷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1、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2、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 病证。
主症:腰部疼痛
1.辨经络
腰痛部位
归经
常见疾病
腰脊正中疼痛
督脉
腰肌劳损
腰眼(肾区)隐隐作痛 肾经
腰脊两侧疼痛、伴大腿后 膀胱经
面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部两侧连及臀部
胆经
腰痛向小腹、会阴部放散 肝经
盆腔疾患
(2)辩证候
病史
症状特点
病邪性质
受寒史
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 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 寒湿腰痛 或痛连臀腿,舌苔白腻,脉沉
不荣则痛—劳欲肾虚腰府失养 肾虚
(一)、病因 感受外邪 01 02 跌扑损伤 年老体弱 03 04 劳欲过度
(二)病机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束的机 理。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 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 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
腰痛的基本病机是经络气血阻滞,或精血亏 虚,经络失于温煦,濡养。
次髎
足太阳膀胱经 在骶区,正对第二骶后孔 1、月经不调,痛经,带 下等妇科病证。 2、腰骶痛,下肢痿痹 3、小便不利 4、遗精、阳痿等男科疾 病 5、疝气
悬钟
胆经
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 腓骨前缘
主治:1、颈项强痛,胸胁 满痛,下肢痿痹
2、痴呆,中风等髓海不足 的疾患
环跳
足少阳胆经
在臀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 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 内2/3交点处 1、腰跨疼痛,下肢痿痹, 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
委中
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主治:1、腰背痛,
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2.腹痛,急性吐泻等
级。 3、瘾疹,丹毒。 4、小便不利,遗尿。
(3)配穴
辨位归经配穴 腰痛部位
归经 选穴
腰脊正中疼痛
督脉 后溪、命门
腰眼(肾区)隐隐作痛
肾经 太溪、腰眼
腰脊两侧疼痛、伴大腿后面 膀胱经 昆仑、次髎
疼痛
腰部两侧连及臀部
2、腰椎病变、腰肌劳损患者应加强腰部锻炼
飞燕式
拱桥式
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 扭挫或陈伤史 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 瘀血腰痛
固定不移,舌暗,脉细涩
绵延日久
起病缓慢,隐隐作痛,或酸多 肾虚腰痛 痛少,乏力易倦,脉细
1.基本治疗
(1)治法 舒筋活络,通经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
阳经穴为主。
(2)主穴 肾俞 大肠俞 委中 阿是穴
方义:腰为肾之府,肾俞可益肾壮腰;大肠 俞、阿是穴属于近部取穴,可疏调局部筋脉气血, 通经止痛;“腰背委中求”,取委中可疏利膀胱经气, 祛除经络之瘀滞。
2、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腰部疼痛部位。皮肤针叩刺初 学,加拔火罐。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 (2)针刀疗法 腰部痛点。 行针刀治疗,每 周1次,适用于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3)穴位注射法 腰部痛点。地塞米松,利 多卡因2ml混合液。
1、针灸治疗腰痛应明确病因 对急腰肌劳损及肌肉风湿疗效最好,腰椎关节 疗效较好,而韧带撕裂疗效较差。 2、由妇女盆腔及肾脏病变引起的腰痛应以治 疗原发病为主;因脊柱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 痛,不属于针灸治疗范畴。
精神和心理性因素所致的腰痛
损伤性腰痛
急性腰扭伤
慢性腰肌劳损
腰椎骨折脱位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退行性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炎症与肿瘤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肿瘤
肾脏、盆腔疾患
泌尿性结石
盆腔炎
病因病机
风寒湿邪阻滞经络 外邪 不通则痛
跌仆损伤瘀血阻络 外伤 腰 痛
2、风疹
太冲
足厥阴肝经 肝之原穴
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 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 动脉搏动。
主治:1、中风,癫狂,小儿惊 风,眩晕,耳鸣等肝经风热病 证。
2、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 产等妇科病证。
3、黄疸,胁痛,腹胀等肝胃病 证。
4、下肢痿痹
5、癃闭,遗尿
关元
任脉
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 中线上
腰痛的针灸治疗
1
1 概述 3 辩证 5 按语
目录
CONTENTS
2 病因病机
4 治疗
一、概述 1、定义
腰痛,中医病证名。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 的病症,又称“腰脊痛”。
<<黄帝内经>>:"腰为肾之府,肾为脑之根"。 与肾有关。
2、腰痛与西医
损伤性
腰骶部疾患所致的腰痛 退行性
炎症与肿瘤
腰 痛
非腰骶部疾患所致的腰痛
膈俞
膀胱经 八会穴之血会
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 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1、血瘀诸证。 2、呕吐,呃逆,气喘,吐 血等上逆之证。
3、瘾疹,皮肤瘙痒。 4、贫血。 5、潮热,盗汗。
志室
膀胱经 在腰区,第2腰椎棘突下, 后正中线旁开3寸 主治:1、肾虚诸证 2、腰脊强痛 3、小便不利,水肿。
3、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小 便频数等男性肾阳不足病证。
4、小腹冷痛,腹泻。
太溪
足少阴肾经,肾之原穴,补肾阴肾阳
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 中
主治:1、头痛,目眩,失眠,健忘, 遗精等肾虚证。 2、咽喉肿痛、齿痛, 耳鸣等阴虚性五官病证。
3、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系疾病。4、 消渴,小便频数,便秘。
5、月经不调。6、腰脊痛,下肢厥冷, 内踝肿痛。
腰眼
经外奇穴 在腰区,横平第四腰椎棘 突下,后正中线旁开约3.5 凹陷中 主治:1、腰痛。 2、月经不调,带下。 3、虚劳
昆仑
足太阳膀胱经
在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 间的凹陷中
治疗:1、腰骶疼痛,足 踝肿痛。
2、后头痛,项痛,目眩。 3、癫痫。 4、滞产。
主治:1、元气虚损病证:中 风脱证,疲劳冷怠。
2、少腹疼痛,疝气
3、肠腑病症:腹泻,痢疾, 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
4、泌尿系病证:血尿,尿闭
5、妇科病证:月经不调,痛 经,经闭等
5、保健灸常用穴
随证配穴
寒湿腰痛—— 腰阳关 可加灸法
瘀血腰痛—— 膈俞
局部加拔火罐
肾虚腰痛—— 志室、太溪
腰阳关
督脉 在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 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1、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2、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 病证 3、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