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

合集下载

多发性硬化症状的中医诠译、脏腑属性分析

多发性硬化症状的中医诠译、脏腑属性分析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or f C h i n e s e p a t i e n t s .
【 Ke y w o r d s 】 mu l t i p l e s c l e r o s i s ;s y m p t o m; s y n d r o m e ; p a t h o g e n i c m e c h a n i s m

临 床 研 究

多发 性硬化症状 的中医诠译 、 脏腑属 性分析
樊永 平 张 庆
( 1 .首都 医科大学 附属 北京 天坛医院 中医科 , 北京 1 0 0 0 5 3 ; 2 .北京 同仁堂 中医医院妇科 , 北京 1 0 0 0 5 1 ) 【 摘要 】 以 中医经典理论为主 , 解释多发性硬化症状 的病理 机制 。将这 些症状 进行证 候归 纳和脏腑 属性推 演 , 最 终认 为 , 多 发
多 发性 硬化 是 中枢神 经 系 统 的炎 性脱 髓 鞘 疾 病 , 脑呜。 因时 间 和 空 问 的 多发 而 命 名 , 其症状复杂而多变 , 治 2 ) 眼 睛症 状 : 眼胀 、 眼痛 、 眼斜 ( 斜视 ) 、 歧视 ( 复 疗 难度 极 大 , 迄 今 为 止 仍 是 世 界 性 难 治 病 。 目前 , 视) 、 凝视 、 视物 褪色 ( 如深 红 变为粉 色 , 正常 色 彩变 为
d e i f c i e n c y o f l u n g a n d s p l e e n q i , P h l e g m,b l o o d s t a s i s a n d h e a t j o i n e d p a t h o g e n i c c a u s e .T h e s e r e s u h s l a i d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郑绍周教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经验

郑绍周教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经验
第 1 1卷 第 1 8期 ・ 总第 1 7 0期 2 0 1 3年 9月 ・ 下 半 月 刊
郑 绍周教授治疗 多发性硬化 的经验
蔡 浩烨
( 河 南 中 医学 院 2 0 1 1级研 究生 ,郑 州 4 5 0 0 4 6 )
关 键 词 : 郑绍 周 ; 多发 性 硬 化 病 ;经 验
2 辨 证 论治
法”治疗大法 ,现将郑绍周教授 经验介绍如下 。
1 病 因 病 机
1 . 1 正气存 内 邪不可干 中医学认为 ,任何疾病 的发 生 ,都在于正气与邪 气的相互作 用 ,正气是决定 发病 的
主导 因素 ,邪气是发 病的重要 条件 。郑绍周教 授认 为任
2 . 1 补 肾解毒通络法为本病的治疗大 法
为主,急性期 治疗 以祛 邪为主 ,重在清 热化湿 ,化瘀 除 痰 ,其在用药上重用 重楼 、六月雪 、莪术 、皂 角刺 等清 热化瘀药物 ,配合益气 补肾之药 物 ,祛 邪为主 ,补 益为
人体的阴 阳,全靠 肾的温煦及 滋养 ,肝 肾同源 ,肾阴亏
虚 ,不能涵木 ,不能滋养肝 脏 ,导致肝 肾亏虚 ,肝 肾亏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7 7 9 2 0 1 3 . 1 8 . 0 8 9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3 ) 一 1 8 — 0 1 1 8 — 0 2
多发性硬化是 一种 中枢 神经脱髓 鞘疾病 ,属 于 自身
性硬化要 以补肾解毒通络法 为主 。肾气为人身元气之本 , 肾气足则脏腑充 ,病情 得 以控制 。郑老 在补 肾药 物常用
淫羊藿 、巴戟天 、肉苁 蓉 、菟 丝子等 补 。 肾阳药 ,寓在补 肾阳时阳中求 阴 ,达 到 阴阳互 补 ,亦 加用熟地 黄 、灸首

长疗程辨证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体会

长疗程辨证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体会
多 种 症 状 的 改善 常收 卓 效 。 2 急 性 期 祛 邪 为 主 本 病 发 病 初 起 多 属 热 证 、 实
大黄、 桃仁等。
糖 尿 病 肾 病 是 糖 尿 病 的 微 血 管 并 发 症 之 一 , 医 认 中
为 , 尿病 肾病 的 发 生 实 质 上 是 消 渴 病 久 治 不 愈 , 病 入 糖 久
1 强 调 中 医 之 肝 功 能 失调 多 发性 硬 化 欧 美 多见 ,
苍术、 生龙牡等 。
3 终 末 期糖 尿 病 肾病 ( 毒 症 期 ) 理 特 征 ; 尿 病 肾小 球 废 弃 较 多 , 废弃 肾 小球 可 表 现 为 结节 样 或 系 膜 增 生 样 病 未 变 , 管 间 质 病 变重 , 管透 明变 性 。临 床 特征 : 现 为 肾 小 血 表 功 能 损 害 , 肌 酐 、 素 氮 持续 升 高 , 度 水 肿 、 血 及 高 血 尿 高 贫 血 压 加 重 。 候 表 现 : 疲 乏 力 , 色 黧 黑 , 晕 目眩 , 少 证 神 面 头 尿
系统脱髓鞘疾病 , 主要 临床特征为反 复发作 的脑 、 髓和 脊 ( 视 神经等 多处受 累, 或) 临床 症 复杂 , 属祖 国医学 痿 证 内障 、 、 眩晕 暗痱 、 等范畴 。多发性硬化属疑难
重 症 , 机 复 杂 , 程 缠 绵 , 长 疗 程 治 疗 不 能 奏 效 , 者 病 病 非 笔 回顾 经诊 的 1 例 多 发 性 硬化 患者 , 结 治 疗体 会 如 下 5 总
有 相 似 之处 。
证 ,早期 以祛邪 为主 , 治疗 当从清热 利湿 , 痰通络等治 豁
法 方 面 入 手 分 为两 型 施 治 , 邪 入 络 , 风 痰瘀 痹 阻型 , 选 方 大 秦 艽 汤加 减 , 明加 木 贼 、 箱 子 , 麻 灼 痛 加 龙 胆 草 、 失 青 肢 徐长卿 , 肢僵 拘 急加 白芍 、 瓜 , 便 难 加 决 明 子 牛蒡 子 ; 木 大 风 中脏 腑 , 瘀 闭 窍 型方 选 菖蒲 郁 金 汤 加 减 , 痰 药用 石 菖蒲 、

多发性硬化-PPT课件

多发性硬化-PPT课件
低发病风险。
06 结论
对多发性硬化的理解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大脑和脊 髓的神经纤维。
该疾病通常在成年早期发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缺损,如视力丧失、肌肉 无力、平衡失调等。
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都与其发病有 关。
描述
多发性硬化以时间和空间的多发性为 特征,即病变部位在时间和空间上呈 现多发性,导致神经传导的异常,从 而引起各种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
特性
特性一
特性三
多发性硬化通常在青壮年时期发病, 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 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特性二
多发性硬化的症状多样,包括视力障碍、 肌肉无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等,这些 症状在病程中会反复发作和缓解。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一
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免 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导致自身免 疫反应攻击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
造成神经传导的异常。
发病机制二
遗传因素在多发性硬化的发病中也 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基因突变与多 发性硬化的发病风险相关联。
发病机制三
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吸烟、缺乏 维生素D等也被认为与多发性硬化 的发病有关。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 眠和休息,避免疲劳和过度紧张。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劳累、感染、情绪波动等诱 发因素,以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复查,以便及时 发现和处理疾病的复发和进展情况。
05 多发性硬化的预防和预后
预防方法
01
02
03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疲劳、感染、情 绪压力等诱发因素,以降 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风险。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发病机制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发病机制
浙 江 中 医药 大 学 学 报 2 1 0 0年 1 【 第 3 _ { 4卷第 1 期
多 发 性 硬 化 的 中 医 发 病 机 制
吴 林 李 鹏 徐 兴 华 。
1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第 一 附属 医 院 南 宁 5 0 2 2 3 0 3 .广 西 中 医学 院
关键词 : 多发 性 硬 化 ; 腑 ; 脉 脏 督
中 图分 类 号 : 5 3 文 献 标 识 码 : R9 A
文 章 编 号 : 0 5 5 0 ( 0 0 0 - 1 90 1 0 — 5 9 2 1 ) 10 — 2 2
多 发 性 硬 化 ( lpeslrss MS 是 一 种 主 Mut l c o i, ) i e 要 累及 中枢神 经 系统 白质并 导 致 多部 位 髓鞘 脱 失 的 自身免 疫 性 疾 病 , 有 易 复 发 和 致 残 率 高 的 特 点 。 具
话 ・痿 论 》 “ 乃 正 气 本 虚 , 成怫 郁懈 惰 之 病 , :痿 致 为
柔 缓之 邪 , 以不 足名 之 。故 或 因 初感 湿 痹 , 久 成 当 郁 热 , 血渐 虚为痿 者 有 之 , 以拘 论 也 。关 于 内生 湿 气 难 ” 热, 主要 是 指 因饮 食 厚 味 等导 致 中焦 受损 , 胃亏 虚 脾
1 肾精 不足 , 髓海 失充
肾中精气 乃机 体 生命 活 动 之 本 , 育 就 健 全 , 能 充 分 发 挥 其 精 明 脑 就
内生湿 热而 致痿 。谢 仁 明 认 为 相 当一 部 分 病 人 活
居 湖 畔 海 滨 , 居 住 、 作 于 潮 湿 秽 浊 的环 境 之 中, 或 工
临床 表 现 为 瘫 痪 、 木 、 性 痉 挛 、 语 、 力 障碍 、 麻 痛 失 视

运用证素辨证理论探讨多发性硬化中医分型思路

运用证素辨证理论探讨多发性硬化中医分型思路
下。
疗。 综 上 可 见 , 发 性 硬 化 中 医分 型 目前 缺 乏 统 多

1 多发 性硬 化 的诊 断和 辨证现 状
多 发性 硬化 ( ut l slrs , ) 一 种免 疫 m lpe ceoi MS 是 i s

公 认 、 观 的标 准 , 涉 及 证 型 多 而 繁 杂 , 客 所 治
硬 化 临 床 分 为 4型 : 发 缓 解 型 MS(ea s g 候 ” 症 状 、 征 等 临床 信 息 ) 复 rlpi n ( 体 的辨 识 , 以确 定 病 变本
rmiig MS R MS 、 继 发 进 展 型 MS(eo d r 质 , e tn , R ) t scn ay 它包 括 病位 证 素和 病性 证 素 。其 中病 位证 素 2 0 porsie rges MS S MS 、 原 发 进 展 型 MS(r r 项 : 神[ 、 、 、 、 、 、 、 、 肠 、 v ,P ) pi y ma 心 脑】心 肺 脾 肝 肾 胃 胆 小 大肠 、 porsie MS P MS 、 展 复 发 型 MS porsie 膀 胱 、 宫 、 室 、 rges ,P ) 进 v (rges v 胞 精 胸膈 [ 焦]少 腹 [ 焦] 表 、 表 上 、 下 、 半 rlpig MS P MS 。 ea s , R ) n
步。
以证 素为 核 心 的辨证 理 论 , 在原 有 中医辨 证 4 结 语 是 理 论 基 础 上 的 创新 . 比较 深 刻 、 体 地 揭 示 了 中医 具 综上所述 , 以证 素为 核 心 的辨 证 体 系 , 学 地 科
辨 证 的基本 规 律 和基 本原 理 。它 先 辨 有 限 、 固定 的 将 各种 疾 病分 为病 位 证素 和病 性 证 素 , 为辨 证 的 作 证素 , 再确 定 复 杂 、 多样 和 动态 的证 名 , 后 以 病位 基 本 单 元 , 示 出辨 证 思 维 的 内在 规 律 , 辨 证 方 然 揭 使

多发性硬化典型病例分析及概述

多发性硬化典型病例分析及概述

多发性硬化典型病例分析及概述全网发布:2011-06-23 19:35 发表者:黄德晖(访问人次:8895)(主诉)反复肢体麻木、无力、视力下降3年余,四肢无力加重3天。

(多发性硬化)(简介)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等相关,通过自身免疫介导,导致脑白质脱髓鞘等病理改变。

病灶表现为时间和空间多发的特点。

本病在中国以至于在亚洲被认为是少见病,其发病率约为1~5/100,000。

然而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核磁共振的发展,加之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有所提高,近些年多发性硬化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由于本病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

以下介绍1例经典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诊治经过。

一、病例介绍(一)主诉反复肢体麻木、无力、视力下降3年余,四肢无力加重3天。

(二)病史患者,女,39岁。

于2005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麻木,约6—7天后平脐处出现皮肤疼痛及束带感,并逐渐出现左下肢麻木无力,10月4日出现小便费力,来我院,经核磁共振检查发现颅内及上胸髓内多发片状长T2信号,脑脊液蛋白增高,寡克隆区带阳性,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予激素(甲基强的松龙)、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后症状渐缓解。

2007年1月感冒后出现左眼视力下降,进行性加重至完全失明,在外地医院诊为“视神经炎”给予激素及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左眼视力恢复至0.7。

2007年5月感冒后出现右下肢无力,再次入我院确诊为“多发性硬化”予激素、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后右下肢无力渐好转,此后应用β干扰素间断治疗,2008年2月出现右眼视力下降,入我院予激素、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后好转, 2009年4月6日无明显诱因双侧肢体无力,以左侧为著,伴麻木感,行走困难,步态不稳,尚能持物,无头痛、头晕,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尿便障碍,在外口服强的松、卡马西平,注射腺苷钴胺治疗,效果差,入院。

高健生运用培正固本法治疗多发性硬化临床经验

高健生运用培正固本法治疗多发性硬化临床经验

发 。导师在 4 余 年的行医生涯 中 , 于 MS的中医药 O 对
治疗积 累了丰富 的临床 经验 。总结 如下 ; 肝主 疏泄 , 喜条 达而 恶抑 郁 , 若
精 神 过 于 紧张 、 抑 或情 绪 不 宁 , 欲 、 压 六 七情 皆可 化 火, 热气 怫郁 , 府密 闭 , 成 为发病 的导 火索 ; 为 玄 便 脾 百骸 之 母 , 血生 化之 源 , 气 脾脏 虚弱 , 气血 生化 乏源 , 不 能上 荣于 目, 视物 模糊 ; 则 气虚 则麻 , 虚则 木 , 血 故
适 。 赖拐杖坚持行 走 2 左右 , 可依 0M 左下 肢皮肤颜 色
有所恢 复 . 后脚 掌红肿胀 痛较前 明显减轻 。其问 因进 食羊 肉出现 口腔上额溃 疡 . 舌脉 同前 。魏 老认为 患者 服 药后溏 泻 正如鸡 鸣散 所述 “ 当下黑粪 水 , 即肾家所
感寒湿 之毒气 ” 效不更 方 , , 在原 方基础上 加生薏 苡仁
b 中医 药 2 1 京 0 O年 1 第 2 且 9卷 第 1期
B in ora o rdt nl hn s dcn . n ay2 1. 0. 9N . ei gJu l f ai0 a C ieeMe i eJ ur 。0 0 V 12 。o1 i n T i i a
高健生运用 培正 固本法治疗 多发性硬化 临床经验
精、 髓、 生 主骨 , 若病久 及 肾 , 肾不藏精 , 致 精亏致 头 目
“ 虚痨 ” 畴 ; 范 视力 障碍轻者属 “ 视瞻 昏渺” 重者属 “ , 青
失 养 , 萎靡 不振 ; 则 骨髓 乏 源 , 肢体 瘫软 无力 ; 肾 则 脾
胀, 小腿 肌 肉渐 渐萎缩 。2 0 年 1 08 1月 因左 下肢肿 胀 疼 痛 明显在某 院行 左侧 腓 总神经 、 胫后 神 经 、 深 神 腓 经显微减压术 。就诊 时见左足不 能着地 , 由轮椅推 入 门诊 , 左下肢 肌 肉萎缩 , 皮肤 颜色 稍黯 , 温较 低 , 皮 双 手 发麻 , 下肢发 凉 , 左 足部无 溃疡 , 略黯 红苔 薄 白 , 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治疗要持之以恒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 疫的调节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恢复的,需要较长时间的药物治

环球中医药 2013 年 9 月第 6 卷第 9 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eptember 2013,Vol畅6,No畅9
从临床看,中医对多发性硬化的病因认识也有不同,有 强调脾虚,有强调肾亏,也有主张湿热,还有认为气血不足, 可谓莫衷 一 是[7-10] , 但 总 体 而 言, 认 为 本 病 病 因 肾 虚 者 居 多[11] 。 现代医学技术有助于统一认识,提高中医诊断和治 疗水平。
核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显示, 多发性硬化患者其病灶在脑或脊髓,或两者兼有。 中医学认 为,肾主骨生髓,髓会于脊柱成脊髓,会于脑窍为脑髓,在五 脏之中,多发性硬化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枟 素问· 痿论枠 有 云:“ 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因此,多 发性硬化的中医病机是五脏失衡,核心在肾,肾虚髓亏是本。
【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病因; 病机; 补肾 【中图分类号】 R744畅5 +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畅3969 /j.issn.1674-1749畅2013畅09畅007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MS) 是中枢神经系统炎 性脱髓鞘疾病,主要是白质的髓鞘脱失,同时累及轴索。 目 前研究认为,多发性硬化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质病变外,在 灰质和皮层也 有病变[1-2] 。 不但有 T 细胞免疫参与,同时也 有 B 细胞免疫的参与[3] 。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16 岁以 前发病者称早发型多发性硬化,也称儿童型多发性硬化,40 岁以上发病称晚发型多发性硬化。 在美国,本病已经成为青 壮年致残的第一原因[4] 。 目前,临床上尚没有特效的治疗 药物,中医药辨证治疗为多发性硬化患者带来了一线希望。
4 中医治疗的优势是寓防于治
防止复发是中医治疗的第一靶点,事实证明,长时间服 中药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复发次数,减轻复发症状[14] 。 引起 复发的因素很多,不坚持治疗是其一;劳累过度,包括脑力和 体力劳动,均可引起复发,如旅途劳顿,工作压力过大等;体 弱感冒,更是引起复发的重要因素;情绪不遂,心情不畅,也 会影响到机体的免疫功能,长期的心境不明朗,致使原已不 太平衡的免疫系统进一步失衡;短暂严重的不良事件刺激, 使免疫监视功能消失或减退,导致免疫细胞对自身中枢神经 系统的攻击。 所以,上工治未病,防止再发是极其重要的。 可以与患者交流,勉励其坚持治疗;指导患者学会积极休息, 减少感冒;心情不佳者,结合疏肝之品,同时加强与患者的交 流,帮助其及时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 总之,中医治疗要 树立治未病的思想,每次的处方用药既要尽可能减少患者不 适症状,更要防止复发,真正做到防治结合,才能收到满意的 疗效。
中医药在治疗如风湿、类风湿疾病、强制性脊柱炎、肾炎 等免疫性疾病方面有传统的优势,同样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 化的疗效是可以肯定的[13] ,比如,笔者用二黄方治疗可以减 轻多发性硬化患者轴突的损伤,减少其复发[14] 。
当然,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重在辨证,要把握疾 病的轻重缓急、辨别脏腑失衡的关键,方能立法、遣药、处方; 由于本病的复杂性,患者的病灶位置、数量和病损程度有异, 病程长短不一,发病年龄不同,治疗时机有别,或者患者伴有 其他的疾病,如 合 并 甲 状 腺 疾 病、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干 燥 综 合 征、慢性湿疹、银屑病、慢性肝炎、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等, 因此,其在症状表现上差异很大,不同症状治疗的难度也不 同,所以,在疗效上因人而异。 如只有轻微感觉障碍,疗效就 好,如有肢体运动障碍取效就慢;年轻患者疗效好,年龄大者 相对就差;首次发作者获效大,反复多次发作者获效则小。 3畅2 中医适用于缓解期
2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病机是五脏失衡,核心在肾虚
枟素问· 痿论枠 论述痿证的病因有“ 有所亡失,所求不 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发为痿躄”;“ 悲哀太甚,则胞 络绝……数溲血,传为脉痿”;“ 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 痿”;“ 居处相湿,肌肉濡渍,发为肉痿”;“ 有所远行劳倦,逢 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骨枯髓减,足不 任身,发为骨痿” ,并将痿证 分为 五脏 痿 和五 体痿, 症状 有所 不同。 枟 素问· 生气通天论枠 有“ 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 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 等描述。 概括而言,病因有情志 不遂、房事过度、居处湿地、劳倦过度、外感湿热等。
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要有长远的打算,毕竟本病是世界 上公认的疑难病,要树立“ 病来如山倒,祛病如抽丝” 的观 念。 明确治疗的目标是调节免疫,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提高 生活质量[14] 。 在治疗的过程中有的症状减轻、有的症状加 重,甚至还有复发,这都是正常的。 不能说服了中药就不反 复。 中医治疗也不能一方到底,因为,脏腑气血的功能始终 在动态变化之中,所以,需要不断调整处方、变换用药;免疫 病理的改变也非朝夕之功,需要滴水穿石的积累。 3畅4 中医治疗是符合卫生经济学原理
中医治万疗方需数要据长时间的积累,但费用并不高。 纵观病程
来看,一次复发住院的费用要高于中医药一年的治疗费用。 所以,对于一般的患者而言,坚持中医治疗不会有太多的经 济负担。 当然,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患者还是有一定的难 度。 尤其部分上班的患者受到时间的限制,定时调方有难 度,特别是外地患者,远程来诊费用不菲,这些问题通过现有 的网络信息视频等多能很好的解决,极大地方便患者,减轻 患者的负担。 诚然,假如通过中医治疗,能减少一次发作,其 潜在的经济效益远不止一次的住院治疗费用,患者疾病复发 带来的多余的医疗费支出等,是很难计算清楚的。
基金项目: 北 京 市 卫 生 系 统 高 层 次 卫 生 技 术 人 才 培 养 计 划 ( 2011 -2 -09 )
作者单位: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 作者简介:樊永平(1965 - ) ,博 士,教 授。 研 究 方 向:中 医 药 防
治神经系统疾万病方。数E-据mail: yongpingf@hotmail.com
668
环球中医药 2013 年 9 月第 6 卷第 9 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eptember 2013,Vol畅6,No畅9
· 学术论坛·
多发性硬化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
樊永平
【 摘要】 多发性硬化中医病因涉及六淫、七情、劳倦等因素,病机系五脏气偏,功能失调,而核 心病机是肾中精气亏虚,或兼痰夹瘀。 治疗宜调整五脏功能,特别是补益肾中精气之不足,兼顾化 痰活血是根本。 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安全性、有效性、灵活性、经济性等特点。 诚然,对于多发性硬化 急性复发应该结合西医治疗,毕竟中医取效相对缓慢。 然其寓防于治的思想,对于预防和减少多发 性硬化复发,减轻复发时症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病因
多发性硬化的病因极其复杂,目前尚不能确定,感染、注 射疫苗、气候、工作压力过大、遗传、生育、外伤等因素均可能 导致本病的发生。 是内因( 遗传因素)、外因( 病毒感染) 和 环境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6] ,是机会致病。 从中医学 来讲,既有六淫 和 七 情 致 病, 也 有 不 内 外 因 致 病, 比 如 外 伤 (拔牙、手术、外力损伤)。 但前提是素体“正气不足”,即枟 内 经枠 所云的“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如果“ 正气存内” 则“ 邪不
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虽然时 间不长,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积累,从现有的临床和实 验研究结果可 以 认 为, 中 医 药 辨 证 治 疗 多 发 性 硬 化 是 有 效 的[5] ,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减少复发,帮助患者安全 撤除激素,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医 疗费用,增强患者恢复工作、学业以及重新走向社会的信心。 但目前中医药对多发性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尚不统一,下面 就个人的经验谈点滴看法。
可干”。 正气不足、正邪相争,导致疾病的发生。 从这个意 义上说,多发性硬化有正虚的一面,也有邪实的一面,如果把 正虚比作免疫功能低下,把邪实比作免疫功能亢进,其发病 实际上就是一个免疫失衡的过程,既有不足的一面又有亢进 的一面,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亢进或不足,而是相对的概念,因 此用免疫失衡更为确切。
duced by clonally expanded plasma cells in multiple sclerosis ce- rebrospinal fluid [ J] .Ann Neurol,2009,65(6) :639-649. [4] Howard L.Weiner.M.D.Curing MS: how science is sloving the mysteries of multiple sclerosis [ M] .New York: Crown Publish- ers,2004 . [5] 樊永平.中医药辨证治疗多 发性硬 化的优 势与 不足[ J] .北 京中医,2005,24(4) :199 -201. [6] 王维治.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35 -37 . [7] 刘晓林,孙怡.补肾益髓片治疗多发 性硬化 的临 床与实 验研 究[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 :10-14. [8] 吴文.补肾活血解毒中药治疗脱 髓鞘病 的临床 分析 [ J] .河 北中医,2003,25(12) :906-907. [9] 梁 健 芬.补 肾 健 脾 化 瘀 法 预 防 多 发 性 硬 化 复 发 疗 效 观 察
中医治疗可以减少疲乏、改善症状,增强患者重返工作 和学习岗位的信心,延长其工作的时间,因此,长远来说是很 有经济价值的。 3畅5 中医治疗的灵活性增加患者依从性
中医治疗以服用汤剂为主,如果外地出差,汤剂携带不 便,也可以临时用颗粒剂或中成药代替,病情稳定后,停药一 段时间也可以。 由于汤剂口感差,患者开始服药时不习惯, 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调味,如大便干结者,可加点蜂蜜,既改善 了口味,又有助 于 大 便 的 通 畅; 服 药 后 恶 心 者, 加 点 生 姜 同 煎,可以和胃止呕;素体脾虚有寒,大便偏稀者,加几枚大枣, 使药物有点香甜之气,还能健脾。 所以,中医治疗是在遵守 原则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关键在于保证中医治疗 的延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