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污染防治精选ppt
合集下载
2020届化学实验安全之防倒吸、防堵塞、防污染10ppt

9.实验安全: ★防爆:
①防爆炸 •可燃气体( 如H2、CO、CH4等 )在点燃或 加热 前, 需要验纯( 爆鸣实验 )或 赶走装置中的空气 , 以防爆炸
•加热液体时,要先 往容器中加入液体 ,再 加热 , 以防冷热相遇仪器炸裂
•实验结束时,要先 从溶液中撤走导管 ,再 熄灭酒精灯 , 或注意 酒精灯的熄灭顺序 ,以防倒吸仪器炸裂
化学实验安全基础知识之 防污染、防暴沸、防倒吸、防堵塞
9.实验安全: ★防污染:
①尾气处理
NH3 HCl SO2
针对:有毒有害气体(如SO2)、非空气成分(如H2)
方法:吸收法。吸收Cl2尾气,选用 (石灰水/Na√OH溶液)
燃烧法。 如H2、CO等可燃气体 收集法。如H2、CO、Cl2等气体可用气球/气囊收集 ②有害有毒气体的实验,需在 通风橱 内进行
食盐水
减缓NH3与空气的对流 防止产生的泡沫从导管口喷出
CaC2
多孔球泡: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使反应充分进行
①漏斗等不要插入液面过深
a. b.
c. d.
e.
f.
g.
②安全瓶:瓶口朝上时,空瓶+短进; 瓶口朝下时,空瓶+长进
h.
i.
j.
k.
l.
③利用密度大于水的有机溶剂防倒吸,管口伸入有Hale Waihona Puke 层m.n.o.
p.
9.实验安全: ★防堵塞:
棉花团
①液封平衡式 ②恒压式 Cl2 Fe
③防阻式 防止固体粉末堵塞导气管
(棉花团置于出气口处) ④大口径式 防止升华的物质凝华时堵塞导管
基础(3)3.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
A.熔化Na2CO3
实验室安全与环保讲座PPT课件

一级易燃液体:闪点小于28℃:如丙酮、甲醇、乙醇 工作时,当压下瓶阀的压把时,内部的二氧化碳灭火剂便由虹吸管经过瓶阀到喷筒喷出,使燃烧区氧的浓度迅速下降,当二氧化碳达
到足够浓度时火焰会窒息而熄灭,同时由于液态二氧化碳会迅速气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对燃烧物起到一定的冷
、苯、乙醚、石油醚、二甲苯等 却作用,也有助于灭火。
灭火器的种类
干粉灭火器
原理: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无机盐 和少量的添加剂),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 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
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 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 不能扑救金属燃烧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
原理:灭火器瓶体内贮存液态二氧化碳。工作时,当压下瓶 阀的压把时,内部的二氧化碳灭火剂便由虹吸管经过 瓶阀到喷筒喷出,使燃烧区氧的浓度迅速下降,当二 氧化碳达到足够浓度时火焰会窒息而熄灭,同时由于 液态二氧化碳会迅速气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吸收大量 的热量,因此对燃烧物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也有助 于灭火。
泡沫灭火器
原理:泡沫灭火器内有两个容器,分别盛放两种液体 (硫酸 铝和碳酸氢钠) ,两种溶液互不接触,不发生任何化 学反应。(平时千万不能碰倒泡沫灭火器)当需要泡 沫灭火器时,把灭火器倒立,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 就会产生大量的 二氧化碳气体:
扑救一般B类火灾,如油制品、 油脂等火灾,也可适用于A类 火灾,但不能扑救B类火灾中 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 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 火灾;也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及 C类和D类火灾。
3 用水安全 自需 加如油如可切低水成可敞实停原原(湿-火2一安如溶火湿-实 1搅短关多自-电电在电-2--送不安燃要大丙脂果燃忌楼分燃口验水理理3抹场次全石剂灾毛验拌路上个燃脑脑室源电1)1医沙可全( 外宣 酮 及 身 气 纤 层 : 物 容 进 、 : : 布 求 性 是 油 尽 发 巾 完器 、 失 大 ( 、 、 内 插源灭防院土替防不借 传闪一上体维转可器行停干灭、救用实醚量生捂后 加电火功不空空窄座开火二止抢代护用时 力点切着燃类移用内时电粉火灭法完验的回时鼻检 热火房率用调调小或关剂氟短救明, 度为可火烧织闪燃,后灭器火室自收烟可查 台花间仪明、、空开、在一路跳火必 ,燃,引物点烧不,火瓶器放燃,气过门 面、的器火饮饮间关-消窄氯2:楼0,须 增液最起、来,得应器体、在点不大滤、 的负门不,水水使必防小一求℃漏加办 强体好的胶划如擅及内内灭首为能多有窗 温荷得加机机用须栓的溴生电热理 安燃的火鞋分油自时充贮火要倒聚毒并 度过共热等等时固,2、室甲4法及点外全烧做灾、浴离关装存毯位入集烟及远载用点不不,定乙灭6内烷℃时燃借 意引法;绝。开闭的液、置废在气时 高一燃得得灭醚火灭维,)手 识起是缘岗所是态砂的物室及关 于个)开开火-器火4修5硝续 的卧鞋位有干二、工桶内降闭 很接机机后位时℃,化, 火倒底的粉氧水作空低锁 多线过过操置,接棉经 灾就的电灭化等间吸好 有板夜夜作,灭地的部 ;地鞋源火碳的入机者低火线自门 打和剂。上气物应沸后,燃领 滚水(部体的迅点操使点导 源无的燃速石作用为批 机温点离油者漏1准 盐度开醚应8电后 和,闪0迅℃保方 少以点速,护可 量防闪撤二,借 的窒点离硫使出 添息为,化用, 加-因5碳前5并 剂其自℃检及 )有燃查时 ,。一点归 利定1还 用1的2。 压毒℃缩性,的,木二以材氧防自化对燃碳人点吹体为出的29干伤0℃粉害(。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
到足够浓度时火焰会窒息而熄灭,同时由于液态二氧化碳会迅速气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对燃烧物起到一定的冷
、苯、乙醚、石油醚、二甲苯等 却作用,也有助于灭火。
灭火器的种类
干粉灭火器
原理: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无机盐 和少量的添加剂),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 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
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 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 不能扑救金属燃烧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
原理:灭火器瓶体内贮存液态二氧化碳。工作时,当压下瓶 阀的压把时,内部的二氧化碳灭火剂便由虹吸管经过 瓶阀到喷筒喷出,使燃烧区氧的浓度迅速下降,当二 氧化碳达到足够浓度时火焰会窒息而熄灭,同时由于 液态二氧化碳会迅速气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吸收大量 的热量,因此对燃烧物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也有助 于灭火。
泡沫灭火器
原理:泡沫灭火器内有两个容器,分别盛放两种液体 (硫酸 铝和碳酸氢钠) ,两种溶液互不接触,不发生任何化 学反应。(平时千万不能碰倒泡沫灭火器)当需要泡 沫灭火器时,把灭火器倒立,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 就会产生大量的 二氧化碳气体:
扑救一般B类火灾,如油制品、 油脂等火灾,也可适用于A类 火灾,但不能扑救B类火灾中 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 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 火灾;也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及 C类和D类火灾。
3 用水安全 自需 加如油如可切低水成可敞实停原原(湿-火2一安如溶火湿-实 1搅短关多自-电电在电-2--送不安燃要大丙脂果燃忌楼分燃口验水理理3抹场次全石剂灾毛验拌路上个燃脑脑室源电1)1医沙可全( 外宣 酮 及 身 气 纤 层 : 物 容 进 、 : : 布 求 性 是 油 尽 发 巾 完器 、 失 大 ( 、 、 内 插源灭防院土替防不借 传闪一上体维转可器行停干灭、救用实醚量生捂后 加电火功不空空窄座开火二止抢代护用时 力点切着燃类移用内时电粉火灭法完验的回时鼻检 热火房率用调调小或关剂氟短救明, 度为可火烧织闪燃,后灭器火室自收烟可查 台花间仪明、、空开、在一路跳火必 ,燃,引物点烧不,火瓶器放燃,气过门 面、的器火饮饮间关-消窄氯2:楼0,须 增液最起、来,得应器体、在点不大滤、 的负门不,水水使必防小一求℃漏加办 强体好的胶划如擅及内内灭首为能多有窗 温荷得加机机用须栓的溴生电热理 安燃的火鞋分油自时充贮火要倒聚毒并 度过共热等等时固,2、室甲4法及点外全烧做灾、浴离关装存毯位入集烟及远载用点不不,定乙灭6内烷℃时燃借 意引法;绝。开闭的液、置废在气时 高一燃得得灭醚火灭维,)手 识起是缘岗所是态砂的物室及关 于个)开开火-器火4修5硝续 的卧鞋位有干二、工桶内降闭 很接机机后位时℃,化, 火倒底的粉氧水作空低锁 多线过过操置,接棉经 灾就的电灭化等间吸好 有板夜夜作,灭地的部 ;地鞋源火碳的入机者低火线自门 打和剂。上气物应沸后,燃领 滚水(部体的迅点操使点导 源无的燃速石作用为批 机温点离油者漏1准 盐度开醚应8电后 和,闪0迅℃保方 少以点速,护可 量防闪撤二,借 的窒点离硫使出 添息为,化用, 加-因5碳前5并 剂其自℃检及 )有燃查时 ,。一点归 利定1还 用1的2。 压毒℃缩性,的,木二以材氧防自化对燃碳人点吹体为出的29干伤0℃粉害(。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
《实验室污染防治》课件

储存与转运
生物废弃物应存放在专用容器中,并 确保容器密封、防漏、防破损。在转 运过程中,应使用专用车辆,并确保 车辆密封、防漏、防破损。
固体废弃物处理
分类收集
压缩减量
根据固体废弃物的性质和有害成分进行分 类收集,避免混合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通过压缩技术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体积,便 于储存和转运。
储存与转运
预处理
对于可燃性、易爆性或腐蚀性的废液 进行预处理,降低其危险性。
储存与转运
在储存和转运过程中,应使用专用容 器,并确保容器密封、防漏、防腐蚀 。
处置
按照相关规定,将废液交给有资质的 单位进行处置,不得随意排放。
生物废弃物处理
灭菌消毒
处置
对生物废弃物进行彻底的灭菌消毒, 消除病菌、病毒等微生物。
按照相关规定,将生物废弃物交给有 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不得随意处置 。
详细描述
实验室污染是指实验室内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这些废弃物包括试剂、样品、容器、 仪器等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来源,实验室污染可以分为化学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等类型。
实验室污染的来源与影响
总结词
实验室污染主要来源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废气和废水,以及实验后未及时处理 的垃圾。实验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空气和水体污染、土壤破坏、
生态失衡等。
详细描述
实验室污染主要来源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废气和废水,以及实验后未及时处理 的垃圾。这些污染物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例如,化学 性污染物可以引起空气和水体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生物性污染物可以引起疾病传播和
疫情爆发;物理性污染物可以引起土壤破坏和放射性污染等。
化学实验室安全防护ppt课件

根本办法:预防 高压气体钢瓶 易挥发可燃有机物 仪器设备接地良好 最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安全防护设备
腐蚀性试剂的正确使用
防火
防爆
防毒
防烧伤
消防器材配备 (日常管理、消防演习)√
最难预防:慢性毒害
易燃试剂的安全放置和使用(详细见后)
毒害途径:吞食、吸入、体表吸收
完美技术和制度无法取代人的
十二、有毒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程序
(参考) 泄漏发生 • 参考事故灾害紧急通报 • 联络图联络和通报内外单位给予协助
现场指挥 系统建立
情势评估
• • • •
参考毒化物质安全资料表辨识有害成分 危害辨识、急救措施、火灾和爆炸物质资料 物理和化学特性、反应特性、运送资料 观察现场的风向、风速,了解与评估现场状况
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例:消防管理制度 气体钢瓶管理制度 人员安全培训制度… 现场检测的基本安全要求 现场作业的安全要求
安全管理制度
现场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对实验室内环境要求 试剂、钢瓶采购和使用各环节的要求 废弃物处理 不定期抽查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定期进行相应演习,不断完善
其他:器具及设备应定期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污染水平检查 人员定期地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
对内:
必须要对自己的健
康负责
务必做到: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也决不让他人受到伤害。
一、化学实验室特点及安全要素
安全要素
高压钢瓶 气体
水
高频和带有 辐射源的仪器
电
化学试剂
二、污染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做好防护
通过食物、饮水侵入人体
内部管理 自我卫生
腐蚀性试剂的正确使用
防火
防爆
防毒
防烧伤
消防器材配备 (日常管理、消防演习)√
最难预防:慢性毒害
易燃试剂的安全放置和使用(详细见后)
毒害途径:吞食、吸入、体表吸收
完美技术和制度无法取代人的
十二、有毒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程序
(参考) 泄漏发生 • 参考事故灾害紧急通报 • 联络图联络和通报内外单位给予协助
现场指挥 系统建立
情势评估
• • • •
参考毒化物质安全资料表辨识有害成分 危害辨识、急救措施、火灾和爆炸物质资料 物理和化学特性、反应特性、运送资料 观察现场的风向、风速,了解与评估现场状况
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例:消防管理制度 气体钢瓶管理制度 人员安全培训制度… 现场检测的基本安全要求 现场作业的安全要求
安全管理制度
现场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对实验室内环境要求 试剂、钢瓶采购和使用各环节的要求 废弃物处理 不定期抽查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定期进行相应演习,不断完善
其他:器具及设备应定期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污染水平检查 人员定期地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
对内:
必须要对自己的健
康负责
务必做到: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也决不让他人受到伤害。
一、化学实验室特点及安全要素
安全要素
高压钢瓶 气体
水
高频和带有 辐射源的仪器
电
化学试剂
二、污染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做好防护
通过食物、饮水侵入人体
内部管理 自我卫生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2024/1/30
5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与挑战
•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施与设备不断改进。
2024/1/30
6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与挑战
01
挑战
2024/1/30
02
03
04
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带来的生物 安全威胁。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与操作不 规范带来的风险。
生物恐怖和生物战等新型生物 安全威胁。
防控措施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控 措施,如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个人 防护意识、实施生物安全操作规范等 。
2024/1/30
13
持续改进策略
监测与反馈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监测机 制,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为持
续改进提供依据。
2024/1/30
改进措施
针对监测结果和反馈问题,制定并 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完善管理 制度、加强培训、更新设备等。
进入实验室前更换鞋套或穿专 用鞋,避免污染
2024/1/30
17
应急处理流程
意外事故报告
发生意外事故后立即报告实验 室负责人
2024/1/30
紧急处理措施
根据事故类型采取相应的紧急 处理措施,如止血、消毒等
隔离与观察
对可能受到感染的人员进行隔 离与观察,及时就医
事故原因调查与分析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阐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操作规程等。
32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技术发展趋势
预测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新技术在 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域的应用前景。
最新实验室安全ppt课件完整版

对实验室内的危险区域进 行明确标识,如高压、高 温、有毒等,提醒人员注 意安全。
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防护
实验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避免误 操作引发事故。
安全防护制度
建立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明确 各级人员职责,确保实验安全。
废弃物处理
对实验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 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个人防护装备与急救措施
个人防护装备
01
根据实验需要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护目镜、
手套等。
急救措施
02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创伤包扎、心肺复苏等,以便
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互救。
安全培训
03
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
的能力。
04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安全检查内容
隐患排查方法
包括实验室环境、设备设施、实验操作、 危险源管理等方面的安全检查。
采用定期巡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等 多种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隐患整改措施
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
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落实整 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发生安全事故时要及时报告,按照应急预案 进行处理,并做好事故记录和原因分析。
实验室准入制度
确保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 和操作技能。
安全检查制度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 除安全隐患。
安全责任制度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 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网络。
危险源管理制度
对实验室内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 ,确保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
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防护
实验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避免误 操作引发事故。
安全防护制度
建立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明确 各级人员职责,确保实验安全。
废弃物处理
对实验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 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个人防护装备与急救措施
个人防护装备
01
根据实验需要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护目镜、
手套等。
急救措施
02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创伤包扎、心肺复苏等,以便
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互救。
安全培训
03
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
的能力。
04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安全检查内容
隐患排查方法
包括实验室环境、设备设施、实验操作、 危险源管理等方面的安全检查。
采用定期巡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等 多种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隐患整改措施
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
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落实整 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发生安全事故时要及时报告,按照应急预案 进行处理,并做好事故记录和原因分析。
实验室准入制度
确保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 和操作技能。
安全检查制度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 除安全隐患。
安全责任制度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 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网络。
危险源管理制度
对实验室内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 ,确保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
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化学实验安全与环保PPT课件

电击与辐射
不规范操作可能导致电击或辐 射伤害。
化学实验安全的基本原则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确 保实验操作规范。
熟悉实验器材与化学品
了解实验器材和化学品的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措施。
穿戴防护用品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务必穿戴合适的 防护眼镜、实验服、化学防护手套等 防护用品。
只有在安全的实验环境下,才能获得 准确的实验数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
保护实验设备完好
确保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因实 验事故导致设备损坏。
常见的化学实验安全风险
01
02
03
04
火灾与爆炸
不慎操作可能导致化学品的燃 烧或爆炸。
中毒与窒息
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可能导 致中毒或窒息。
烫伤与冻伤
接触高温或低温的实验器材可 能导致烫伤或冻伤。
保持实验室整洁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避免因杂乱无章 导致的意外事故。
02
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防护
实验操作规范
01
02
03
实验前准备
确保实验室内环境整洁、 通风良好,准备好所需的 仪器、试剂和防护用品。
实验操作步骤
严格遵守实验步骤,不得 擅自更改实验流程或省略 必要步骤。
实验后处理
及时清理实验现场,正确 处理废弃物,确保实验室 安全卫生。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 理制度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事故 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置
06
结语与展望
总结化学实验安全与环保的重要性
保护实验人员安全
化学实验中涉及的物质可能具有毒性、腐蚀性或易燃性,确保实验 安全可以避免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
保障实验结果准确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危害防护与操作流程培训课件PPT

气溶胶与实验室感染。
微生物气溶胶的控制
安全操作 规范和改进操作过程和操作技术,尽量避免操作失误。 例如:用冷却接种环沾取菌液进行接种------气溶胶减 少效果可达91%。
使用生物安全柜 各种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的操作尽量在生物安全柜内操 作。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以有效地减少实验室获得 性感染和由于气溶胶暴露而导致的培养物的交叉感染, 并能保护环境。
气溶胶的特点
• 生物气溶胶无色无味、无孔不入,不易发现,实验人员在自然 呼吸中不知不觉吸入而造成感染。若治疗控制不及时会造成严 重后果。
• 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的微生物特别是高致病性病毒常常发生变 异,尤其是其抗原性、致病性都可能发生改变,在空气中存活 力增强。
• 可以远距离或较远距离传播,这是其与其他传播途径的显著区 别,也是气溶胶传播难以预防的另一重要原因。
气溶胶与实验室感染。
可产生各种严重程度微生物气溶胶的实验室操作
轻度(<10个颗粒)
中度(11~100个颗粒)
重度(>100个颗粒)
玻片凝集试验; 倾倒毒液; 火焰上灼热接种环 颅内接种; 接种鸡胚或抽取培养液;
腹腔接种动物,局部不涂消毒剂; 实验动物尸体解剖; 用乳钵研磨动物组织; 离心沉淀前后注入、倾到、混悬毒液; 毒液滴落在不同表面上; 用注射器从安瓿中抽取毒液; 接种环接种平皿、试管或三角烧瓶等; 打开培养容器的螺旋瓶盖; 摔碎带有培养物的平皿;
Laboratory biosafety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微生物I病毒I细菌I病原体
对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形成的感染性气溶胶在空气扩散,实验 室内工作人员吸入了污染的空气感染发病的。
目录
1.病源微生物与危险品管理 2.实验室生物安全危害 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4.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操作规程 5.实验室手卫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从而导致交叉污染
引起PCR污染的原因
➢ PCR试剂污染
• PCR 试剂配制过程中, 移液器、容器、水等原因造成试剂被PCR 核酸模板污染。
引起PCR污染的原因
➢ PCR产物污染-最主要最常见
• P器吸取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同一支移液器去准备PCR mix
UNG:50摄氏度,2分 钟,作用于含有dU 的DNA双链或单链
然后开始PCR反应的预 变性步骤,同时 UNG失活
※对于不含dU的PCR产物无效
出现污染后解决办法
• 更换试剂 更换新的试剂和水,用确保无污染的移液器分装备用
• 清洁所有可能的污染源:实验台面、小离心机、冰箱门把手等等 1)实验台面、超净工作台用现配的3%双氧水或10%次氯酸
• 准备专供自己使用的PCR试剂,分装为小份。不要与样品存放在一起。 • 选择质量好的Eppendorf管--密封性好且开管不需要太大力气
• 打开离心管前应先离心,将管壁及管盖上的液体甩至管底部。开管动作 要轻,以防管内液体溅出。
•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台面
防止PCR污染
移液器操作
由于操作时不慎将模板吸入枪内 或粘上枪头是一个严重的污染源, 因而加样时要十分小心。
引起PCR污染的原因
➢ 实验室中克隆质粒的污染
• 克隆质粒浓度高, 另外在纯化过程中需用较多的用具及试剂, 其污 染可能性也很大
防止PCR污染
首要原则 • 永远要设置NTC对照
如果不能在污染出现的第一时间发现,会导致严重的 后果:一大段时间的数据不可信
• 准备PCR的移液器要专用 千万不能用吸取PCR产物/克隆质粒的移液器去准备 PCR 体系
防止PCR污染
空间:
合理分隔实验区域:将样品的处理、配制PCR反应液、 PCR循环扩增及PCR产物的鉴定等步骤分区进行,特 别注意样本处理及PCR产物的鉴定应与其它步骤严 格分开。
理想状态:
各个区域实验用品及移液器专用,实验前应将该区
域用紫外线消毒,破坏残留的DNA或RNA。
防止PCR污染
操作
• 一旦进入吸加PCR试剂的专用场所并开始工作,就应戴上一副新手套,并 应勤于更换。
PCR污染的产生及防治
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讨论会 ——PCR系列之一 2008-2-28
PCR污染的监测
• PCR强大扩增能力+检测的敏感性 • 经30个周期后,特定DNA片段的数量在理论上可增加109倍 • 极微量的污染便可导致假阳性,尤其对定量造成很大的问题
NTC (No Template Control): 必须设置一个不含模板DNA但含有PCR系统中所有其他成分的对 照反应,这一对照管须在准备好所有其他PCR以后才进行吸加。
• PCR产物的气溶胶污染: 一个气溶胶颗粒可能含几万个拷贝
※气溶胶(aerosol):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一般为 0.001μm~1000μm的固体、液体微小粒子形成的胶溶状态 散体系。 空气与液体面摩擦时就可形成气溶胶, 在操作时比较剧烈 地摇动反应管, 开盖时、吸样时及移液器的反复吸样都可 形成气溶胶
• Mifflin T.E. Setting Up a PCR Laboratory. CSH Protocols; 2007; doi:10.1101/pdb.top14
讨论
• 设置-RT对照后是不是可以不用设NTC了? • 使用了滤芯枪头,是否不需要移液器专用了? •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1)准备PCR的移液器专用
2)吸样要慢,吸样时尽量一次性 完成,忌多次抽吸,切勿形成喷 雾,以免交叉污染或产生气溶胶 污染。
3)最好在加完所有其他反应成分 后才吸加模板。
4)推荐在准备PCR过程中使用滤 芯枪头
防止PCR污染
• 选用含UNG(尿嘧 啶DNA糖基酶 Uracil-NGlycosylase)的试 剂,有助于防止PCR 产物引起的污染。
钠溶液擦拭清洁。 2)或者用10%漂白粉溶液擦拭 3) 紫外光照射,照射距离应不超过90 cm,照射时间最好过夜。
• 实验过程中更加小心,采用前面提到的各种防止污染的办法
参考文献
• Kwok S ,Higuchi R. Avoiding false positives with PCR[J ] . Nature ,1989 ,339 (6221) :237 - 238.
常见的PCR contamination
• 常规PCR
1
23
4
5
6
7
8 9 NTC
• 荧光定量PCR
NTC
引起PCR污染的原因
➢ 模板间交叉污染
• 容器被污染 • 模板放置时, 由于密封不严溢于容器外 • 容器外粘有模板而造成相互间交叉污染 • 模板吸取过程中, 因气溶胶(aerosol)或其他原因引起移液器污
引起PCR污染的原因
➢ PCR试剂污染
• PCR 试剂配制过程中, 移液器、容器、水等原因造成试剂被PCR 核酸模板污染。
引起PCR污染的原因
➢ PCR产物污染-最主要最常见
• P器吸取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同一支移液器去准备PCR mix
UNG:50摄氏度,2分 钟,作用于含有dU 的DNA双链或单链
然后开始PCR反应的预 变性步骤,同时 UNG失活
※对于不含dU的PCR产物无效
出现污染后解决办法
• 更换试剂 更换新的试剂和水,用确保无污染的移液器分装备用
• 清洁所有可能的污染源:实验台面、小离心机、冰箱门把手等等 1)实验台面、超净工作台用现配的3%双氧水或10%次氯酸
• 准备专供自己使用的PCR试剂,分装为小份。不要与样品存放在一起。 • 选择质量好的Eppendorf管--密封性好且开管不需要太大力气
• 打开离心管前应先离心,将管壁及管盖上的液体甩至管底部。开管动作 要轻,以防管内液体溅出。
•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台面
防止PCR污染
移液器操作
由于操作时不慎将模板吸入枪内 或粘上枪头是一个严重的污染源, 因而加样时要十分小心。
引起PCR污染的原因
➢ 实验室中克隆质粒的污染
• 克隆质粒浓度高, 另外在纯化过程中需用较多的用具及试剂, 其污 染可能性也很大
防止PCR污染
首要原则 • 永远要设置NTC对照
如果不能在污染出现的第一时间发现,会导致严重的 后果:一大段时间的数据不可信
• 准备PCR的移液器要专用 千万不能用吸取PCR产物/克隆质粒的移液器去准备 PCR 体系
防止PCR污染
空间:
合理分隔实验区域:将样品的处理、配制PCR反应液、 PCR循环扩增及PCR产物的鉴定等步骤分区进行,特 别注意样本处理及PCR产物的鉴定应与其它步骤严 格分开。
理想状态:
各个区域实验用品及移液器专用,实验前应将该区
域用紫外线消毒,破坏残留的DNA或RNA。
防止PCR污染
操作
• 一旦进入吸加PCR试剂的专用场所并开始工作,就应戴上一副新手套,并 应勤于更换。
PCR污染的产生及防治
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讨论会 ——PCR系列之一 2008-2-28
PCR污染的监测
• PCR强大扩增能力+检测的敏感性 • 经30个周期后,特定DNA片段的数量在理论上可增加109倍 • 极微量的污染便可导致假阳性,尤其对定量造成很大的问题
NTC (No Template Control): 必须设置一个不含模板DNA但含有PCR系统中所有其他成分的对 照反应,这一对照管须在准备好所有其他PCR以后才进行吸加。
• PCR产物的气溶胶污染: 一个气溶胶颗粒可能含几万个拷贝
※气溶胶(aerosol):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一般为 0.001μm~1000μm的固体、液体微小粒子形成的胶溶状态 散体系。 空气与液体面摩擦时就可形成气溶胶, 在操作时比较剧烈 地摇动反应管, 开盖时、吸样时及移液器的反复吸样都可 形成气溶胶
• Mifflin T.E. Setting Up a PCR Laboratory. CSH Protocols; 2007; doi:10.1101/pdb.top14
讨论
• 设置-RT对照后是不是可以不用设NTC了? • 使用了滤芯枪头,是否不需要移液器专用了? •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1)准备PCR的移液器专用
2)吸样要慢,吸样时尽量一次性 完成,忌多次抽吸,切勿形成喷 雾,以免交叉污染或产生气溶胶 污染。
3)最好在加完所有其他反应成分 后才吸加模板。
4)推荐在准备PCR过程中使用滤 芯枪头
防止PCR污染
• 选用含UNG(尿嘧 啶DNA糖基酶 Uracil-NGlycosylase)的试 剂,有助于防止PCR 产物引起的污染。
钠溶液擦拭清洁。 2)或者用10%漂白粉溶液擦拭 3) 紫外光照射,照射距离应不超过90 cm,照射时间最好过夜。
• 实验过程中更加小心,采用前面提到的各种防止污染的办法
参考文献
• Kwok S ,Higuchi R. Avoiding false positives with PCR[J ] . Nature ,1989 ,339 (6221) :237 - 238.
常见的PCR contamination
• 常规PCR
1
23
4
5
6
7
8 9 NTC
• 荧光定量PCR
NTC
引起PCR污染的原因
➢ 模板间交叉污染
• 容器被污染 • 模板放置时, 由于密封不严溢于容器外 • 容器外粘有模板而造成相互间交叉污染 • 模板吸取过程中, 因气溶胶(aerosol)或其他原因引起移液器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