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意象,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合集下载

“七看”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七看”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五看注释,抓重要信息
看注释,抓重要信息,把握思想内容
请简要分析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

春天暖烘烘的太阳普照大地,山河一片秀丽景 象,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 芳香。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 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 沙洲上静睡不动。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 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 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 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 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 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
《江际》郑谷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 那堪流落逢摇落, 可得潸然是偶然。 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 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江际》郑谷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 那堪流落逢摇落, 可得潸然是偶然。 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 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
意 象 与 情 感
月 亮 思乡 、思亲;人生的园 满、缺憾;幽静、美好 离别、留恋、伤感、春 天的美好; 高洁 凄凉悲伤 高洁,爱情

梅 梧 莲

花 桐 花
意 象 与 情 感
杜 鹧
寒 鸿
鹃 鸪
蝉 雁
凄凉、哀伤 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悲凉 思乡怀亲歌思想内 容
一看诗题 抓题眼
看诗题

抓题眼
陆游《书愤》 杜甫《春夜喜雨》 孔尚任《哀江南》
细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中感知 到了哪些内容 ?

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第一,要善于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联想与想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诗歌鉴赏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

“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现象就是读者、鉴赏者发挥了其联想与想像力的结果。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

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像思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刺勒歌》),读到这句诗时,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想像成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的全景图,这是一种再造想像。

然而不止于此,读此句诗,我们也不难想像到,在无比壮阔的自然美的面前,作为自然之子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劳动,是何等的欢乐和美好!这句诗又是一首多么快乐而又优美的草原牧歌!这“人”的内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是在诗歌鉴赏中的创造想像的表现。

如此吟诵着这诗句,读者就仿佛被带入神奇美丽的北方大草原,领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壮的绮丽壮阔的美;审美的主客体有机地融和在一起,人和自然达到了最美妙的和谐。

第二,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教育论文《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

诗歌鉴赏的“五看三抓”

诗歌鉴赏的“五看三抓”

“五看三抓”的方法(一)看题目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比如《春夜喜雨》《送孟浩然之广陵》《相思》《金陵怀古》《咏梅》都暗示了主题。

(二)看作者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三)看注释注释:是出题人给考生的暗示。

介绍写作背景的是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解释相关诗句的是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的是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特点。

(四)看内容(即文本)在阅读分析诗歌时为了全面、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主题,需做到“三抓”。

1.抓意象。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常规意象的情感有一定的稳定性,抓住诗人所选的意象,由意象特点推出所包蕴的思想情感,这样我们就不难分析和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了。

(1)【动物类】如蝉(感身世,诉悲凉;痛别离,苦远游)、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杜鹃(哀怨思归)、鹧鸪(离愁别绪,伤感和没落)、黄莺(春天的象征)、飞鸟(自由的灵魂)等。

(2)【植物类】如柳(伤离别)、梅(孤高,不谐流俗)、菊(坚贞、高洁)、莲(爱情)、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等。

(3)【自然现象类】如明月(思乡之愁)、流水(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黄昏、夕照(感伤的心情意绪)、细雨、烟雾(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草木(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落花(伤春)等。

(4)【特定地点类】长亭(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南浦(浸染着离情别恨)、南山(隐居的地方)等。

2.抓情感词。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专题一 如何读懂诗歌(二):揣摩细节信息-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

专题一 如何读懂诗歌(二):揣摩细节信息-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
【解析】本诗首句写杜鹃鸟,“愁锁巴云”,直接由 杜鹃典故生发,使人联系到望帝杜宇化成杜鹃的哀怨故事, 为全诗定下凄凉黯然的基调。颔联承上,仍写杜鹃鸟,啼 声犹如“不如归去”,啼到出血表达思归苦心和怨恨。颈 联出句又借冷月照射着的花,返带杜鹃鸟,说杜鹃鸟的精 魄一定仍然记挂着往日锦江边的东风。体现出作者的故乡 之思,百死不悔。故“杜鹃鸟”对抒情和全文结构起到点 染作用;《琵琶行》中,白居易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 鹃啼血猿哀鸣”,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 以荒凉的环境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境。杜鹃的哀鸣声加深 了诗人的痛苦孤寂。
名词活用 作动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 密 州出猎》)
“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 ”,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
名词活用 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的”。
作形容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
见赠》)
古今异义词
如元代白珽《余杭四月》首联“四月余杭道,一晴 生意繁”中的“生意”就是一个古今异义词,这里是 “生机”意。
宋晏殊《破阵子·春景》:“采桑径里逢迎”中的 “逢迎”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今天指奉承迎合,古代则 是相逢的意思。
2
关注细节信息
三 推难字
分类
教材典例
阐释
词类活用
古代诗歌中一 些词的词性发生改 变,有时具有化腐 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 词活用为动词,形 容词、动词活用为 名词,名词作状语, 使动用法,意动用 法等,在古诗词中 很常见。
陆游《书愤》中的“空” 是诗眼,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 长城、满腔报国热忱,一直到 老却报国无门的惆怅。
2

诗歌鉴赏巧“六抓”(2012修)

诗歌鉴赏巧“六抓”(2012修)

诗歌鉴赏巧“六抓”湖北省崇阳职业技术学校张继发诗歌鉴赏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在诗歌鉴赏中,考生普遍的失误表现在不知道文学作品的形象,不知道诗歌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如何驾驭语言,如何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联系平时的诗歌教学,笔者认为:巧抓切入点,准确的把握诗歌,对理解诗歌,提高得分至关重要。

一、抓意象,领悟意象的含义意象是诗歌艺术中的精灵,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了解诗歌中的意象是鉴赏诗歌的关键,也是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突破口。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意,其次是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最后,要能领悟每个意象的内涵,正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固定的意象。

如描写离别的常用意象有杨柳、长亭、酒;描述思念的常用意象有月亮、鸿雁;表现愁苦之情的常见意象有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鹧鸪、夕阳等。

因此,做这类题时,在通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意象,创造性地在大脑中呈现出一幅诗中所描绘的立体生活图景;再揣摩其形象特点、色彩格调、诗人感情等;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格调、感情,从而体味出诗的意境。

【典例精析】(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司空曙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细读《峡口送友人》,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答案:“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二、抓炼字,领悟语言的魅力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洛阳市回民中学孙会丹有不少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时,不会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没有思路和方法。

我就在这里谈一谈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标题,抓题眼。

诗歌的题目通常涵盖主旨,提示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静夜”二字是前三句的概括,“思”字是最后一句作者的思想情感。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是这首词主旨的精炼概述。

看作者,学会知人论世。

作者的成长环境,人生历程,世界观和价值观往往影响或者决定他某时期或者大多时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风格。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被后世尊为“诗圣”。

其诗多写社动荡、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他的“三吏”和“三别”以及我们学过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都是底层民众的艰辛生活,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以“苍生” 、“安黎元”为理想。

它的大量诗篇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看注释,抓暗示有效信息。

注释往往是注解作者,创作背景,人物,事件,典故等。

要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而不是凭空猜测。

看意象意境,缘景明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凡是进入诗中的人物,景物,事情,都经过作者选择,沾染上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念,我们要注意常用意象的指代含义。

月亮指思乡或团圆,杨柳指留恋,梅兰竹菊松柏指人格高洁,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象征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象征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指代悲伤,等等。

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首诗中,就构成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意境。

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例如:欧阳修的《梦中作》。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凉”,“暗”,“迷”,“无奈”,“思”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并且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因此要好好把握这些字。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解题方略] 提炼情感主旨“3 步走”
第一步,抓住诗题,确定诗歌题材,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第二步,借助描写的景物和典型的意象,理解诗歌的基本 内容,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第三步,抓住关键词语,明确诗歌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和 主旨。
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 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分)
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 “怪人催去早”表达了词人
依依不舍的情感,同时还要明
结合全词分析。
确诗句的描写作用。
[参考答案] 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词人在友人离开后,仍立在江头痴痴远望,夕阳将落,有人催词 人回家,词人却以“还有一竿高”为由,“责怪”那人这么 “早”就催他回去。一个“怪”字将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顶峰。全 词情景交融,含蓄淡雅,不言离别,而离别之情溢于言表。
望江怨·送别
“怪”字,难在怪,怪是什么
[清]万 树
意思,怪什么,为什么会怪。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 然后解释这句词句的含意。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
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 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表
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达技巧来理解词句的深层意
[注] ①杪:树梢。
思和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
(一)提炼情感主旨
[例 1] (2013·湖南高考)阅读 [解析] 第一步,抓诗题,定题材。
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5 分)由诗题“钓船归”可知,这是一首 山水田园诗,要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喜
钓船归 贺铸
爱之情,寄寓着淡泊、闲适自乐之情。 第二步,抓意象,析情感。
词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中,“柴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扉”“鳜鱼”等意象表现了田园生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春天恋恋不舍。
小结
•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山居秋暝》的 分析,了解了要把握诗歌思想内容,要学 会抓意象,并注意分析意象的特点。通过 抓意象来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希望 对大家以后的诗歌鉴赏有所帮助。
抓意象,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高考考纲诗歌鉴赏的要求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思想内容
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 即诗人的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
什么是意象?
• 所谓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主观情感 的客观景物。
问:这首诗写出了山居哪些意象?写出了山 居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 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 斜晖,此恨谁知?
问:词的上片所写的意象有 些意象共同营造的是 的景色。表达了
季节
。这 情感。
参考:意象:落红、水池、小雨、杏园、杜鹃; 暮春季节,衰败、萧瑟、凄清、凄冷、悲凉。 表达感慨青春易逝的无奈之情、对春天逝去的伤感、
“空明澄净,淳朴安宁”的环境特点 是如何被读者感受出来的呢?
意象
意象特点 环境特点
空清新 明静 清澈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空明澄静 淳朴安宁
环境特点与诗人情感之间有何关系? 这给我们鉴赏诗歌哪些启示?
•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 感情的流露。
• 抓意象 • 分析意象特点 • 如动词、形容词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答:诗人选择 “空山”、“新雨”、“明月”、 “清泉”、“浣女归”、“渔舟下”这些意象, 极力渲染了空明澄净,淳朴安宁的傍晚山居风光。 反映了诗人过闲适恬淡生活的理想,同时也衬托 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