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2019-2020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案:第三章 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案:第三章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含答案)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不同。
3.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物体的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4.自然界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2)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3.力的矢量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
4.力的图示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如图3-1-1甲所示。
线段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5.力的示意图只需要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线段。
如图3-1-1乙所示。
图3-1-1二、重力1.重力的产生(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
(2)测量: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被测物体,当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即为其重力大小。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即为物体的重心。
5.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1)物体的形状;(2)物体的质量分布。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为: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1.自主思考——判一判(1)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但不会受到对方的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仅由力的大小决定。
(×)(4)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
(×)(5)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它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第一节3-1

第三章相互作用3.1重力相互作用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
2.力的物质性是指__________ 。
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有________物体,也一定有_______物体;不存在只有_________物体没有_______物体的力,也不存在只有________物体没有_________物体的力,这就是所谓力的“物质性”。
推出去的铅球脱离人手之后,继续在空中向前飞行,______(受,不受)一个向前的力的作用。
3.力的相互性是: 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必然是受力物体,力总是成对的。
且这种相互作用总是同时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用手“推”桌子,_____是施力物体,_______是受力物体。
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推”桌子时,手也有被“挤压”的感觉,这种“挤压”来自于_____对手的作用。
这样,_______同时又是施力物体,____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在力学中,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受力物体”。
在谈到一个具体的力时,首先应该强调受力物体,其次再指出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是 ___________或 _________ 。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要素密切有关。
力的三要素不同,它们的作用效果就可能不同。
例如:对一端固定的弹簧施以拉力,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是不同的;将拉力反向,变为压力,弹簧就被压缩;5、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图示和示意图。
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拉车前进,马先对车施力,车后对马施力,否则车就不能前进B.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相互作用的物体一定接触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D.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变式训练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B. 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 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D.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二、重力1、产生:由于________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通常_________地球的引力,两者间有微小的差异,所以不能把重力说成“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静止 从静止到运动
脚踢
运动中由运动到静止
扑住
运动中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头顶
静止 从静止到运动
脚踢
足 球
运动中由运动到静止
扑住
运动中头顶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运 动 状 态 均 发 生 改 变
4.关于重力的大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 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 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 拉力。
作业:
书本P53
2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跟质 量分布及物体形状都有关
3)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 在物体之外。
思考: 质量均匀分布、不规则薄板的重心位置如 何确定?
悬挂法测物体的重心: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 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 度随距离的增大而 减小 。
2、电磁相互作用: 存在于电荷与电荷、磁体与磁体、电 流与电流之间,他们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 作用的不同表现,作用规律与万有引力相 似。
树枝被积雪压弯
一、力
1、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 , 简称 牛 ,符号是 N 。 3、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 形变 。 2)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3、力的性质:
1)物质性: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
2)相互性: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 单独存在,两物体间的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 消失,同时变化。
2.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C )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 定通过重心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 在砖内的位置不变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 心的位置不变
人教版物理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33张PPT)

总结
重心不是重力的真实作用点,重力的作用 点遍布整个物体,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或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但可以把物 体的质量看成都集中在重心这一点。
重心的位置可以不在物体上。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 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42021/8/42021/8/4Aug-214-Aug-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42021/8/42021/8/4Wednesday, August 04,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42021/8/42021/8/42021/8/48/4/2021
力的图示
三、力的表示方法:
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是一种直观表示力的方法:表 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不包括力的大小。
学生展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子弹从枪口射出,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 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作用, 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30度的力来拉车。
F=30N
10 N
返回
示例: 画出一个2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
图。 那么2千克的重力是多大呢?
m=20kg
G = 20牛
力的图示: 用一条有向线段来 表示力的三要素
示例 :一个箱子受到30N水平向右的推
力,画出箱子所受推力的图示。
力的图示:
线段的长度—大小
用一条有向线段来 箭头的方向—方向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1重力课件

问题情境
1.甲、乙两图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发生如图所示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甲图说明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乙图说明竹子发生了形变。原因是球 和竹子受到了力的作用。
2.《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众 泼皮嫌一株柳树上老鸹叫,鲁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 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柳树带根拔起。 请思考:鲁智深对柳树施加了力,柳树对鲁智深有力的作用吗? 答案: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存在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的力, 也不存在只有受力物体而没有施力物体的力。鲁智深对柳树施加了力,同时 柳树也对鲁智深施加了力。
分布有关。
知识点四 重力的测量 1.在实验室里,重力的大小可以用 弹簧测力计 测量。 2.其他测量装置:托盘天平、 电子秤 。
思考与自测
1.思考判断 (1)物体之间产生力的作用时不一定要相互接触。( √ ) (2)物体受力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变化。( × ) (3)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 ) (4)重力的方向也可以表述为指向地心。( × ) (5)重心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 )
解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成对出现,A、D错 误,C正确;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如不接触的两磁铁之间的作用力,B 错误。
要点二 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比较
问题情境
1.若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作用,在画力的图示时如何选标度? 答案:选定同一标度。 2.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可以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图中画出的是 拉力的图示还是它的示意图?为什么?
解析:利用“悬挂法”来确定形状不规则薄板的重心位置,当物体静止时, 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从而确定 物体重心在O点。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课件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第1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
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力
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2、使物体发生 形变
一、力
力的相互性:力不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离物体而存
在,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一、力
力的矢量性(有大小,也有方向)
一、力
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就不同。
一、力
存在于电荷与电荷、磁体与磁体、电流 与电流之间,他们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 的不同表现,作用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水的共同重心将( D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二、重力
思考:为什么现在优秀跳高运动员都采用 “背越式”技术?
二、重力
悬挂法找重心:只适用于薄板状的物体。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 1、万有引力: 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
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 2、电磁相互作用:
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二、重力
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 的物体重心位置在几何中 心
物体的重心除了 跟物体的形状有 关外,还跟物体 内质量的分布有 关
二、重力
三角板、钢圈、篮球等的重心各在哪里?
二、重力
练习:
一杯子装满水,杯的底部有一个小孔, 在水从小孔不断流出的过程中,杯连同杯中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5N
F=20N
一、力
2、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不需要力的大小。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ppt课件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解析:选D.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 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 桌子,桌子也向上推书, A 项错误.踢出去的足球向前飞 行,并没有受到向前的推力,因为找不到施力物体,没有施
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B项错误.拳击手没有击中对方,
说明拳击手与对方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都不存在,C项错误.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使物体的运动状 态发生变化,D项正确.故选D.
高中物理必修 一第三章第一 节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及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2.学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 3.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心,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及方向.
4.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新知初探自主学习
一、力和力的图示 自研教材 1.力的作用效果 发生改变 . (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______ 形变 . (2)使物体发生______ 2.力 相互作用 . (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___________ N 牛顿 ,符号:_____. (2)单位: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 力的同时性:两个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 ,总是同时产 生、同时消失. (4)力的矢量性 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的作用效果除与力的大小、
方向有关外,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2.力的作用效果 (1)静力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形变),如把物体拉
伸、压缩、扭转、剪切等.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1重力与弹力+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重力,可能会对这节课不够重视。可以设计联系实 际情景的导入,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本节从高于初中物理的知识出发,介绍了重力的产生原因,大小方向等,又引 入了重心和力的图示法的概念。介绍了许多生活的实例,不仅对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 物理的兴趣。
下面我将在“启发式学习”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来着重说一说我 的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共六个环节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01
02
交流与 讨论
探究: 探究: 重力大小 重力的 和方向 作用点
03
04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05
06
实验探究: 悬挂法确 定不同物 体的重心
情境一 情境二
悬挂地图
引入中垂线的应用,并引导思考原理。
科学思维Βιβλιοθήκη 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 责任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 及重力的大小与物 体质量的关系。
通过“重心”概念的引 入渗透“等效代换”的
物理方法。
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
养成用科学的质
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 疑 的 态 度 去 学 习 知
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 有关。
识的习惯,善于在
学习的过程中提出
问题。
通过我对教材的认真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分别为:
置,所受重力大小相同吗?
【探究二】重力的作用点
01
02
03
支撑法找重心
原理:二力平衡
重心的定义
关于重心理解 的判断
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 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 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 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 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自研教材
吸引 1.万有引力:一切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_______的力,这 种性质的力叫万有引力.
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 用,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都称为电磁相互 作用或电磁力. 3.强相互作用:质子间、中子间、质子与中子间存在着比 电磁力更强大的吸引力,即强相互作用. 4.弱相互作用:原子核在发生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还有另 一种很弱的相互作用,即弱相互作用.
矢量 (3)矢标性:_______.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4)三要素:力的_____、____和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力的表示 (1)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线段按一定 比例 长短 指向 _____画出,它的______表示力的大小.它的_____表示力的 箭尾 方向,_______ (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
(2)动力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即改变物体的速 度.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物体是否受力,是受力分析的基本方
法.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特别提醒:(1)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 接触,但作用力必然是成对出现的.
(2)并非有生命的物体才是施力物体,也并非先有施力物体
后有受力物体.
栏目 导引
同纬度处所受重力大小不同.g值还随海拔高度的改变而改
变,在同一纬度处,高度越大,g值越小,致使同一物体受 到的重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不能将重力的方向描
述为“垂直向下、指向地心”.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2.对重心的理解 (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作用 于重心. (2)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个圆 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 (3)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 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其重心 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 (4)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1)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大类.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解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力都有它的施力物
体和受力物体,A错误,C正确.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是球 拍,B错误.有些力如重力、磁力等物体间不接触就可以发 生作用,D错误.故选C. 【答案】 C
2
3
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 表示方向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特别提醒:(1)力的图示反映了力的三要素,而力的示意图
只反映了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在分析物体受力时经常用到. (2)标度的选取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线 段应取2~5段整数段标度的长度. (3)要用同一标度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的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方法总结】
画力的图示的顺序可按“四定”、“三标”
来进行,其中“四定”是:定作用点、定作用线、定比例标
度、定线段长度;“三标”是:标力的方向、标力的符号、
标力的数值.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跟踪训练2 一个重200 N的物块沿滑梯下滑,关于物块所受重力的图示 或示意图,下列所示的四个图中正确的是( )
答案:AD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要点三
对重力和重心的理解
1.对重力的理解 (1)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由 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一般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大小:由G=mg,在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
比.在不同地点,g值会随地球上纬度的改变而改变,纬度 越高,g值越大,两极最大,赤道最小, 导致同一物体在不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解析】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本身固有的
属性,与重力大小无关,选项A错误;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
不同位置,重力大小略有差别,方向也不相同,选项B错
误;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其大小一般小 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是竖直向下而非指向地心,选 项C错误;用测力计竖直悬挂物体,只有当物体处于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测力计的读数才等于物体重力的大 小,选项D正确.故选D. 【答案】 D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例2
如图所示,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画出这
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思路点拨】
画图示: 选标度 → 画线段 → 标箭头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解析】
画力的图示,按以下步骤进行.
(1)选定标度,此题可选3 mm长的线段表示2 N的力. (2)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长短根据选 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画上刻度.如图甲从O点竖直 向下画一条五倍于标度(3 mm)的线段.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即力FN的图示. 为了简便,也可以照图乙那样,不画B物体,而用O点代替B 物体,画出力FN的图示. 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B的中心处开始沿力的方向画
一条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FN=10 N即
可,如图丙所示. 【答案】 见解析
是物体的重心.
(2)重心位置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有关.形状规则、质量 几何中心 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成功体验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球上所有物体的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
(2)重力的方向也可以表述为指向地心(
)
)
(3)重心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提示:(1)√ (2)× (3)×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力的同时性:两个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 ,总是同时产 生、同时消失. (4)力的矢量性 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的作用效果除与力的大小、
方向有关外,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2.力的作用效果 (1)静力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形变),如把物体拉
伸、压缩、扭转、剪切等.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跟踪训练1
下列关于物体受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
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
B.足球被踢出后,在空中向前飞是因为受到一个向前的推 力 C.拳击手出击一拳,但并没有击中对方,这时只有施力物 体,没有受力物体 D.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解析:选D.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 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 桌子,桌子也向上推书,A项错误.踢出去的足球向前飞 行,并没有受到向前的推力,因为找不到施力物体,没有施
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B项错误.拳击手没有击中对方,
说明拳击手与对方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都不存在,C项错误.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使物体的运动状 态发生变化,D项正确.故选D.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
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B.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网球受力的施 力物体是人 C.每个力都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三点:
【答案】
1.73 m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名师归纳】
重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在生产中所有的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制工作 中,重心位置的设计都是十分重要的.它的高低、左右、前 后,对机械、车船、飞行器的稳度、能量损失等方面都有着 至关重要的影响.(2)在体育运动格斗比赛的时候,重心低不 易被击倒;现在高水平的跳高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过杆,因 为将重心提高相同的高度时,人越过的横杆高度最高.(3)生 活中的不倒翁,用了重心低的原理;货车的重心低,转弯的 时候不容易侧翻;爬山走下坡时要放低重心,增加身体的稳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及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2.学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 3.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心,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及方向.
4.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新知初探自主学习
一、力和力的图示 自研教材 1.力的作用效果 发生改变 (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______. 形变 (2)使物体发生______. 2.力 相互作用 (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___________. N 牛顿 (2)单位:_______,符号:_____.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解析】
由题意知,当车身的重心处于离地面的临界高度时,货车恰 好不翻倒,此时重力的作用线正好经过后轮,利用几何关系 可求解. 过 O 点作竖直向下的线, 则△EOF 为直角三角形, 且∠EOF =30° ,如图所示.又 EF=1 m,则 FO=EF· 30° 3 m=1.73 m. c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