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6张PPT)

理解性默写:
7、写出了诗人在傍晚与飞鸟结伴的诗意生活的诗 句是:_山__气_日__夕__佳_,飞__鸟__相_与__还__。 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 受的句子是:__问_君__何__能_尔__?_心__远__地_自__偏__。 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__山_气__日_夕__佳___,__飞_鸟__相__与_还___。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 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 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 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 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 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 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 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 “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 现。
质疑探究:
苏轼评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时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 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 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 苏轼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 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 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 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 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 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 说“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轻声读,结合注释,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1-4句:建造房屋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 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饮酒》PPT优质课件

指此时此地
指自然之趣
的景和情。
和人生真谛。
直接抒情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明恬适的田园生活的乐 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化用《庄子·齐物论》“辩也者,有不辩也。…… 大辩不言”和《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 意而忘言”。
赏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
析 点明了全诗主旨。
诗词品读
饮酒(其五)
点明归隐之所,指
陶渊明
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
喧嚣扰攘的尘世。
马,代表官场烦琐的应
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赏
开头两句设置悬念,“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反差
析 引发读者的思考。
叙事议论 奠定基调
指代上两句内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赏
这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揭开悬念:因为心情闲适,
借绿苔、青草表现对居室幽静环境的喜爱。
(2)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出无意得之、悠然忘我心境的 句子是:__采__菊__东__篱__下_,_悠__然__见__南__山__。
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 三、四句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 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车马喧嚣的环境似 乎也变得偏僻安静了。
孟浩然《过故人庄》、王绩《野望》、陶渊明《饮酒》(其五)
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饮酒(其五)
lú
陶渊明
xuān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xiānɡ huán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山气曰夕佳,飞鸟相与还。 句解:紧承上句,写南山暮景。诗人由飞鸟归巢悟出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不胜欣慰。 1 文意理解题: 解释“相与”:相伴解释“曰夕”:傍晚 2 描绘画面题: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联诗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南山,飘绕着一层 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 飞回。 3诗人情感: 通过刻画大自然的静谧美好,表现诗人从中领悟到的人生哲思,含蓄地表达出了诗人的 感悟自然的意趣。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表达了诗人沉醉于自然、与自然为伍的恬淡闲 适之情。
翻译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 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 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 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 傍晚的景色十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 却不知怎样表达。
诗词分析
首四句 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心态 “心远”纲领全篇。 中四句 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 最后两句 “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 体验。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句解:设问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的境界的追求及其淡 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同时揭开上文的悬念。诗人心情闲适,志 向高远,言语之间尽显自豪、自足之情。 1.请联系首句中的“人境”,说说“心远地自偏”所包含的哲 理。这句诗道出了感觉(心境)与处境(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隐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是否离开人群,只要心志高远、心情闲适,心灵足够平朴淡远, 即使身处“人境”,也可视闹市如深山幽谷。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陶饮 酒 渊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17张PPT).ppt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陶渊明其人
知 人
shì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
论
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世
“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
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 。
饮酒(其五) 追名逐利、你争我夺的官场写照。
陶渊明 2.何为“心远”?
结庐在人境,
指心志高远,远离官场、看淡名利、远 离尘俗。
而无车马喧。 3.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可以“无车
问君何能尔? 马喧”?
心远地自偏。 因为诗人远离官场,看淡了名利,心情
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即使身处闹市,也显
得偏僻安静。
随堂检测
• 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表达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写诗人看到南山时的随意自然,表现诗人闲适恬静的 句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读懂诗意
指官场繁琐的
结,建造、构筑。
应酬和功利性
庐,简陋的房屋。 喧嚣扰攘的尘世。 较强的交往。
结庐在 人境,而无车马喧。
作者自己 指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等。
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偏远,偏僻。
如此,这样。
【诗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没有车
马的喧闹。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
•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 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 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陶渊明
●陶渊明其人
知 人
shì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
论
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世
“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
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 。
饮酒(其五) 追名逐利、你争我夺的官场写照。
陶渊明 2.何为“心远”?
结庐在人境,
指心志高远,远离官场、看淡名利、远 离尘俗。
而无车马喧。 3.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可以“无车
问君何能尔? 马喧”?
心远地自偏。 因为诗人远离官场,看淡了名利,心情
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即使身处闹市,也显
得偏僻安静。
随堂检测
• 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表达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写诗人看到南山时的随意自然,表现诗人闲适恬静的 句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读懂诗意
指官场繁琐的
结,建造、构筑。
应酬和功利性
庐,简陋的房屋。 喧嚣扰攘的尘世。 较强的交往。
结庐在 人境,而无车马喧。
作者自己 指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等。
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偏远,偏僻。
如此,这样。
【诗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没有车
马的喧闹。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
•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 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 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饮酒》ppt课件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 相与:相伴。
日夕:傍晚。 还:飞回巢。
译文: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回巢。
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 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 劝其他人;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 人、辞赋家。他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 向高峰,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 运合称为“陶谢”。
陶渊明: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有过建 功立业的抱负。
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 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做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 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
译文: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而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其居室为“人 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为什么“结庐在人境”,却“无车马喧”呢?
明确:“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 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心远地自偏只要心情闲适 ,心志高远,居所也就显得偏僻安静了。
3.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轶事典故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 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 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 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 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 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 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 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 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 相与:相伴。
日夕:傍晚。 还:飞回巢。
译文: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回巢。
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 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 劝其他人;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 人、辞赋家。他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 向高峰,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 运合称为“陶谢”。
陶渊明: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有过建 功立业的抱负。
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 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做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 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
译文: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而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其居室为“人 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为什么“结庐在人境”,却“无车马喧”呢?
明确:“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 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心远地自偏只要心情闲适 ,心志高远,居所也就显得偏僻安静了。
3.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轶事典故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 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 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 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 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 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 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 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 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堂检测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 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 层云,决眦入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 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 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 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他的人生经历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 岁前,年少居家,饱读诗书,有过“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想;第二时期:29岁到41岁,时仕时隐,处在彷徨挣扎 中;第三时期:42岁到62岁,他毅然归居田园,直至病故。
题解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 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 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 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 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 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听读诗歌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体裁:古体诗
古 典 诗 歌
古体诗 主要形式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等。
赏读诗歌
“真意”指的是什么?你感受 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感?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答题步骤: ①分析具体写了什么; 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 活,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以及决心归隐、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饮酒》陶渊明公开图文PPT课件

诗五首·饮酒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 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 衬,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如果 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 望,就失去了一种意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 淳。”
——元好问《论诗》
诗五首·饮酒
“采菊”是俯,“见 南山”是仰,俯仰之间,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 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 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 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 泊、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 怀。
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作者简介
• 陶渊明(365~427), 名潜, 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 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山 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 家。。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 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 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 谢灵运合称“陶谢”。主要作 品《归去来兮辞》、《桃花源 记》、《归园田居》、《饮酒》
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整首诗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2、平易朴素的语言中富于情趣与理趣。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 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 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 等。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
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 脱俗。
赏 诗五首·饮酒
心远
心 远
心志高远 淡泊名利 宁静处世
返回
诗五首·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喧。”两句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自偏。”两句是什么关系?
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 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至情言语 即无声
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 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 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 的净土。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

情感表达
归隐之情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
厌倦和逃避。
高洁之志
通过描绘菊花等意象,诗人表达 了自己高洁品格和清高志向,以
及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坚守。
宇宙之思
诗人在诗中不仅对自然景物进行 描绘,还融入了对宇宙、人生等 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
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
04
俗。
步入仕途
二十岁时开始游宦生涯,然官场黑 暗,仕途险恶,理想难以实现。
归隐生活
四十一岁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 官归隐,直至六十三岁去世。在乡 野他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并创作 了大量的田园诗。
文学成就
01
02
03
诗歌散文方面
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 出的文学家之一,其诗歌 散文皆具有很高的艺术成 就。
音韵、节奏等音乐性表现
音韵
陶渊明在《饮酒》中注重音韵的和谐与美感,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回环 往复的音乐之美。如诗中多处运用叠词、双声等音韵技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节奏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通过字词的短长、轻重、缓急等变化,形成起伏跌宕、疾徐有致的节奏美。这种 节奏感与诗人饮酒后微醺的状态相契合,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起伏与情感的波动。
陶渊明《饮酒》ppt 课件
• 诗人陶渊明简介 • 《饮酒》诗歌背景及内容 • 《饮酒》中的意象与意境 • 《饮酒》中的艺术手法与技巧 • 《饮酒》主题思想探讨 • 《饮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
响
目录
01
诗人陶渊明简介
生平事迹
早年经历
出生于没落仕宦家庭,自幼修习 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 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饮酒》
读准读出节奏
陶渊明《饮酒》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欲辨\已\忘\言。
读出味道
陶渊明《饮酒》
1、想想这首诗讲了 几层意思,分别写的 是什么? 2、居住在喧嚣的尘 世,为什么生活是如 此的平静、心灵是如 此的安宁呢? 下一张 3、选出你喜欢的诗 句读一读,谈谈你喜 欢的原因 下一张
•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陶渊明《饮酒》
“见”写出了诗 人看到南山美景 的随意自然,体 现作者心灵的自 由和惬意。而 “看”“望”是 有意而为之,与 恬淡闲适的心境 不符。
陶渊明《饮酒》
在自家的菊园里采 菊 ,悠然闲适的抬
头来欣赏南山美丽 的景色。显示出了 诗人超然物外的闲 适恬淡生活 ,与那
陶渊明《饮酒》
1至4句为第一层, 作者因为能够超 脱现实纷扰,有 高尚的精神境界, 所以觉得所在的 地方也偏僻幽静 了。
叙结庐之事
陶渊明《饮酒》
5至8句 为第二层, 欣赏美丽的 自然景物, 能获得无限 的意趣。
描田园之景
陶渊明《饮酒》
9至10句 为第三层, 点明主旨, 作者以为隐 居生活有人 生真正的意 趣。
陶渊明《饮酒》
三、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 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分析1分,情感2分)
答案示例: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虽身居 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 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用自问自 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 利之念的思想情感。
真意指自然之趣人 生真谛。 陶渊明《饮酒》
检测
陶渊明《饮酒》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 水田园风光,抒发作 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 句是 2、诗歌中表达作者 对理想的追求 诗句 是
陶渊明《饮酒》
二、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 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 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 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 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 美。
陶渊明《饮酒》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东篱采菊, 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 思想境界。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通过黄昏 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 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 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 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
返陶渊回明《饮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菊的意象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陶渊明《饮酒》
东篱
•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 篱 ——白居易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 香盈袖 ——李清照
•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 负手扣东篱
——《红楼梦》
陶渊明《饮酒》
品味“见”与“望”字哪 个更贴切
•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 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 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 索然矣。”
饮 酒
陶渊明《饮酒》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饮酒》
精品资料
作者简介
• 陶渊明(365~427),字元 亮,私谥靖节。东晋时期著名 诗人,散文家,辞赋家。出身 没落的官宦家庭。青壮年时做 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因 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 势,弃官归田。开创山水田园 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 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 之宗”。
些官场中人孜孜以 求名利不可同日而 语。 陶渊明《饮酒》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山中的落日, 回巢的飞鸟, 都显得那样美 妙,诗人从中 体会乐趣。表 现诗人辞官归 隐后的自在心 境。
陶渊明《饮酒》
由山中之景领会到 人生真谛,但诗人 并未明辨。世界上 美好的东西往往是 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它。
陶渊明《饮酒》
抒隐居之情 陶渊明《饮酒》
返回
• 心远地自偏 • 心远 指心远离世
俗,远离官场。
• 哲理:一切自然 的乐趣都是由于 心灵的超凡脱俗 才能感受到
陶渊明《饮酒》
超凡脱俗 不求名利
原来是自己保留着 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 却道出了他自己的 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处闹市若幽兰 大隐隐于市,小隐 隐于野
读准读出节奏
陶渊明《饮酒》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欲辨\已\忘\言。
读出味道
陶渊明《饮酒》
1、想想这首诗讲了 几层意思,分别写的 是什么? 2、居住在喧嚣的尘 世,为什么生活是如 此的平静、心灵是如 此的安宁呢? 下一张 3、选出你喜欢的诗 句读一读,谈谈你喜 欢的原因 下一张
•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陶渊明《饮酒》
“见”写出了诗 人看到南山美景 的随意自然,体 现作者心灵的自 由和惬意。而 “看”“望”是 有意而为之,与 恬淡闲适的心境 不符。
陶渊明《饮酒》
在自家的菊园里采 菊 ,悠然闲适的抬
头来欣赏南山美丽 的景色。显示出了 诗人超然物外的闲 适恬淡生活 ,与那
陶渊明《饮酒》
1至4句为第一层, 作者因为能够超 脱现实纷扰,有 高尚的精神境界, 所以觉得所在的 地方也偏僻幽静 了。
叙结庐之事
陶渊明《饮酒》
5至8句 为第二层, 欣赏美丽的 自然景物, 能获得无限 的意趣。
描田园之景
陶渊明《饮酒》
9至10句 为第三层, 点明主旨, 作者以为隐 居生活有人 生真正的意 趣。
陶渊明《饮酒》
三、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 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分析1分,情感2分)
答案示例: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虽身居 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 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用自问自 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 利之念的思想情感。
真意指自然之趣人 生真谛。 陶渊明《饮酒》
检测
陶渊明《饮酒》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 水田园风光,抒发作 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 句是 2、诗歌中表达作者 对理想的追求 诗句 是
陶渊明《饮酒》
二、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 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 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 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 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 美。
陶渊明《饮酒》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东篱采菊, 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 思想境界。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通过黄昏 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 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 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 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
返陶渊回明《饮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菊的意象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陶渊明《饮酒》
东篱
•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 篱 ——白居易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 香盈袖 ——李清照
•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 负手扣东篱
——《红楼梦》
陶渊明《饮酒》
品味“见”与“望”字哪 个更贴切
•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 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 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 索然矣。”
饮 酒
陶渊明《饮酒》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饮酒》
精品资料
作者简介
• 陶渊明(365~427),字元 亮,私谥靖节。东晋时期著名 诗人,散文家,辞赋家。出身 没落的官宦家庭。青壮年时做 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因 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 势,弃官归田。开创山水田园 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 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 之宗”。
些官场中人孜孜以 求名利不可同日而 语。 陶渊明《饮酒》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山中的落日, 回巢的飞鸟, 都显得那样美 妙,诗人从中 体会乐趣。表 现诗人辞官归 隐后的自在心 境。
陶渊明《饮酒》
由山中之景领会到 人生真谛,但诗人 并未明辨。世界上 美好的东西往往是 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它。
陶渊明《饮酒》
抒隐居之情 陶渊明《饮酒》
返回
• 心远地自偏 • 心远 指心远离世
俗,远离官场。
• 哲理:一切自然 的乐趣都是由于 心灵的超凡脱俗 才能感受到
陶渊明《饮酒》
超凡脱俗 不求名利
原来是自己保留着 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 却道出了他自己的 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处闹市若幽兰 大隐隐于市,小隐 隐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