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 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媒介批评第一讲》课件

《媒介批评第一讲》课件

媒介批评不仅关注媒介内容,还关注媒介的运作方式、传播效果以及媒介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
01
02
04
03
意义:媒介批评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促进社会对媒介的监督和规范。
价值:媒介批评有助于提高媒介的质量和公信力,推动媒介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媒介批评,公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介信息的本质和影响,避免被误导或操纵。
现状
媒介批评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话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
趋势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介批评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介批评家和批评刊物。同时,媒介批评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如何应对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影响,如何保持独立的批评立场等。
03
媒介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自媒体的隐私权保护
自媒体应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同时加强自律,确保发布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伦理标准。
自媒体的监管与自律
THANK YOU
以马克思主义等批判理论为指导,对媒介产品和行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度的分析。
03
02
01
文本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
受众反馈法
01
02
03
04
通过对媒介文本的语言、结构、符号等方面的分析,探究其深层意义和价值取向。
对媒介产品的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以评估其质量和影响力。
将不同媒介产品、不同时期的媒介产品进行比较,以发现其特点和变化趋势。
防止利益冲突
媒介在报道中,应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避免对其造成不良影响。
保护未成年人
媒介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盗用他人的作品或创意。
知识产权保护

第四章 社会期待与拯救的想象——美国新闻媒介的社会角色批评

第四章   社会期待与拯救的想象——美国新闻媒介的社会角色批评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贝尔对于美国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构成 的深刻洞察为其文化批评建立了基础。
杰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与贝尔的保守主义文化批评不同,杰 姆逊(Fredric Jameson)从左派激进立场 对后现代文化逻辑展开了分析与批评。
信息娱乐化 大众文化的批评者,虽然大多将矛头 直指大众传媒,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批评的 对象是现代艺术,或更确切地说,是媒介 化的现代艺术,如后现代文化批评。
政策调控 一些媒介批评家,甚至媒体人自己, 认为美国媒介的“右倾风”与“公平原则” (the Fairness Doctrine)的废除有关。仅 次于拉什· 林堡的广播脱口秀主持人汉尼迪 也将美国广播节目的“右倾”盛行归功于 里根政府时期对新闻媒体的“松绑”政策。
政治环境变化
舒德森(Schudson,1995)认为,20 世纪80年代,政治经济思潮的右倾以及诸 如“媒介准确性”组织之类的右翼媒介批 评组织的共同作用促使了媒介的右转。
第四章 社会期待与拯救的想象—— 美国新闻媒介的社会角色批评
第一节 真实与幻象——新闻媒介政治角色批评 第二节 艺术与娱乐——新闻媒介社会—文化角色批评 第三节 诱惑与救赎——反思媒介批评的神话
第一节 真实与幻象——新闻媒介 政治角色批评
新闻报道是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社 会真相?对于视真实为生命的新闻业而言, 这个问题无异于刺向心脏的匕首。令美国 新闻界难堪的是,人们对于新闻的真实性 的现状甚为不满,常被指责为“自由主义 偏见”或者是“保守主义大本营”。
批评者批评
将媒介批评视为叙事,批评者自身的 心理、社会动因也成为检视的对象。对于 一些批评话语反复出现的原因,有人用传 播学的“第三者效果”加以解释;而有人 则将批评话语和批评者的社会地位联系起 来。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第八章对错之间媒介的伦理道德批评-PPT文档资料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第八章对错之间媒介的伦理道德批评-PPT文档资料
精品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 评第八章对错之间 媒介的伦理道德批 评
在美国的媒介批评中,有关媒介的社 会角色和新闻生产的分析与批判,大多来 自学界。如果说媒介社会角色的批评体现 了学者们的社会关照和人文关怀,那么, 新闻生产的批评则更多地显示了扎实的学 术训练。
第一节 多元的价值主张与冲突的 伦理规范
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面对人生 的各种选择,无数哲人先贤提出各自的解 决方案。伦理学也是一门模棱两可的学科, 拿起任何一本伦理学著作美国的新闻媒介 批评我们都可以发现,其中充满了矛盾与 冲突。
与采访对象的利益瓜葛
在美国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中,维护 新闻工作的独立自主是一项重要责任。但 是,这并非易事。
不择手段的采访
尽一切努力获得消息,是新闻记者的 一项专业素质,但是为获取消息而不择手 段,又常常成为公众批评媒介的一个重要 内容。
冷酷无情
当面对采访对象时,记者除了需要考 虑法律界限,还经常需要平衡情感态度, 甚至不得不考虑放弃采访,以表示最起码 的同情与人道。否则,记者就会被指责为 冷酷无情。
作为大众媒介,涉及面广、影响力大 的特点使其可能造成的伤害也被放大,一 个拼写错误、一次漫不经心的披露,都可 能产生广泛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报道对象, 而且波及其亲友、社区,甚至所有受众。
造假与差错
对于报道失实、差错甚至是故意造假 的批评源远流长,并且经常是媒介批评的 一个主要内容。
人文关怀的缺失
对立的道德观念
在美国的新闻实践中,伦理道德观念 的矛盾和冲突沿着不同的焦点形成一系列 的二元对立,比如个人与社会,动机与效 果等。
多元的伦理准则
具体而言,指导美国新闻实践的伦理学准则 十分复杂多样,约翰·梅里尔(Merrill, 1996) 曾经罗列出10余种伦理学规范,包括德性主义伦 理学、文化相对主义伦理学、主观主义伦理学、 宗教伦理学、自我主义伦理学、马基雅维利式伦 理学、功利主义伦理学、绝对主义伦理学、唯信 仰主义伦理学、情境主义伦理学、直觉主义伦理 学、社会契约伦理学、存在主义伦理学,等等。

《媒介文化与批评》课程说明PPT

《媒介文化与批评》课程说明PPT

Virginia Tech Graduate Catalog Communication
– MEDIA CRITICISM Different methods, explanations, and perspectives to critique mass media messages, focusing on television and advertis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ideological issues and the relation of media messages to social power.
应掌握知识点
– 媒介批评的基本概念,法兰克福学派、 文化研究等传播批判理论,媒介批评 的起源、标准和方法,中国特色的媒 介批评学的基本架构以及媒介批评文 章的写作。
能力培养

本课程重在使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与方法论的指导下,增加媒介素养 (Media Literacy),培养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提高媒介批评 (Media Criticism)理论水平并学以致 用,学会科学地看待媒介现象和评析具 体的媒介文本(Text)。
– Have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be a more critical consumer of media. – Understand both the foundations of, and current trends in, the field of media studies. – Have been exposed to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approaches to media criticism through numerous specific examples. – Be able to conduct your own research and critical interrogations of media texts.

《媒介批评》第一讲 ppt课件

《媒介批评》第一讲 ppt课件
• 3、诠释的取向
• 诠释的目的,在于使受众从“意义的消费者”, 转变成为“意义的生产者”。• 六、媒介批评的起源 Nhomakorabea•
媒介批评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
是人类从事的一种社会活动,从认识论的
角度看,它和新闻传播活动同步产生,经
历了:

运用口头形式的批评→运用文字形式
的批评→运用印刷手段的批评→运用电视
手段的批评→运用网络手段的批评。
• 我国是世界新闻批评活动开展最早的国家, 以上可被视为世界上最早的媒介评论。
七、媒介批评的主体
• 媒介批评的主体,是指从事媒介批评的团 体、组织和个人。
• 媒介批评的主体构成十分丰富。我们如果 从个人和团体组织两方面进行划分的话, 基本构成有二:
• 1、从事媒介批评的个人
• 从事媒介批评的个人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 但总体上来说,是由传者和受众,也即业 界内外的两部分人组成。
• ◆新闻理论是新闻活动的第一层反思。
• ◆媒介批评是新闻活动的第二层反思。
• 三、媒介批评的对象与范围
• 1、媒介产品
• 媒介产品的内容 • 媒介产品的形式 • 2、媒介组织 • 把关人 • 制度 • 3、媒介环境 • 媒介与社会 • 媒介与人
媒介批评的基本范围是:
1.对新闻报道质量的评价 2.对新闻报道社会影响的评价 3.对媒体的评价
• 本课程以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 式教学。教师在系统讲授基本理论后, 学生以小组形式报告案例分析,结合 最新动态,探讨相关理论问题。

• 本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小组报告和期 末论文共同构成,同时结合平时课堂 讨论情况。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引导学生掌握“媒介批评”的基本要 领,找到该课程与其自身将要从事的 工作之间的对应点,实现该课程的实 践性目标。引导学生对当下中国媒体 所存在的不良现象予以高屋建瓴的关 注和深刻的思考,并培养对新闻事业、 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和敬畏感。

The Mass Media Wordlist 课件(88张PPT)

The Mass Media Wordlist 课件(88张PPT)

n. 会员;会员资格 member n. 会员 membership fee 会员费
n. 图表,海图 v. 纪录,绘制地图 flow chart 流程图 pie chart 饼图
n. 广播节目 v. 广播
(- broadcast - broadcast) a live broadcast 现场直播
v. 使增长 n. 提高,激励 booster n. 助推火箭
n. 心理学 psychologist n. 心理学家 psychological adj. 心理的,精神上的 区:philosophy n. 哲学
v./n. 购买 purchaser
n. 购买人 make a purchase 采购
例如
v. 不同于,相异 difference n. 差异 indifferent adj. 漠不关心的 differ from... in... 在...方面和...不同
n. 结论;结束 conclude v. 下结论;结束 in conclusion 总之 arrive at/come to/draw/reach a conclusion 得出结论
adv. 尽管如此
韩剧: 《无法抗拒的他》/《虽然我知道》
n. 目击者,证人 v. 见证,目击 be a witness to... 是...的证人 The past decades have witnessed...
n. 版本,一期 edit v. 编辑 editor n. 编辑,剪辑师 editorial n. 社论 adj. 编辑的
n. 好奇心; 奇物珍品
curious adj. 好奇的 out of curiosity 出于好奇
n. 新闻业 journal n. 日记,刊物 journalist n. 新闻记者

《英美新批评》课件

《英美新批评》课件
跨学科的批评理论融合:随着文学研究的跨学科趋势,英美新批评与哲学、心理 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理论 资源。
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应用与发展
全球化语境为英美新批评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新批评理论在分析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时,能够提供一种跨 文化和跨语言的批评视角,促进文学的国际交流和理解。
新批评理论在全球化语境下,将更加注重比较文学的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揭示文学的普遍性和 差异性,推动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对文学批评的贡献与影响
英美新批评对文学批评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注重文本细读和作品内在结构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强 调对文本的独立性和自足性,推动了文学批评从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
比较诗学研究
新批评注重比较诗学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诗学思想和理论,揭示诗学的共性和 差异,推动诗学的交流和发展。
05 英美新批评的局限与挑战
CHAPTER
对形式主义的过度强调
要点一
总结词
过度关注文本的形式和结构,忽视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 化背景。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英美新批评派过于强调文本的形式和结构,将文学作品视 为独立的、自足的艺术品,忽视了作品所处的社会、历史 和文化背景对作品的影响。这种倾向导致了对文本的孤立 解读,限制了对作品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特点
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具有自身的价值 和意义。同时,它也注重对文本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的细致分析,以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和艺 术价值。
英美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起源
英美新批评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 主要代表人物有I.A.理查兹、T.S.艾略特等。

《媒介批评》课件

《媒介批评》课件

受众定位分析
分析受众的年龄、性别、地域、文化背景等特征 ,探究其对媒介内容的接受和反应。
受众行为分析
分析受众对媒介内容的消费行为、参与行为和反 馈行为,探究其对媒介内容的接受和反应。
ABCD
受众心理分析
分析受众的心理需求、认知结构和情感体验,探 究其对媒介内容的接受和反应。
受众价值判断
对受众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和道德观念进行判 断和评价。
符号学
从符号的角度分析媒介内容,探究符号背后的意义与权力关 系。
媒介效果理论
研究媒介如何影响受众,揭示媒介背后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 。
媒介批评的社会学基础
社会建构主义
认为媒介内容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同 时也是社会现实的建构者。
文化研究
关注媒介如何传播与再生产文化,对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媒介内容进行比较 分析。
《媒介批评》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媒介批评概述 • 媒介批评的理论基础 • 媒介批评的方法和技巧 • 媒介批评的实践应用 • 媒介批评的未来发展 • 案例分析
01 媒介批评概述
CHAPTER
媒介批评的定义
1
媒介批评是对媒介产品、媒介行为、媒介现象以 及媒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媒介法规等进行深 入分析和理性评价的过程。
影视产业现象的反思
媒介批评对影视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如商业化、娱乐化等进行反思 和批判,促进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05 媒介批评的未来发展
CHAPTER
媒介批评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媒介融合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介融合成为媒介批评的重要发展方向。媒介融合将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媒介批评提供更多 元化的平台和渠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苏里大学布里格诺鲁(Donald Brignolo)教授在评价地方新闻评议会时, 将其贡献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使报纸负责人更明白他们所担负的社 会责任;
➢(2)发挥了高度有效的公共关系的功能;
➢(3)可以增进评议委员和人民对新闻媒介 的尊敬与了解。
媒介批评与新闻督察员
督察员最初起源于瑞典、挪威等北欧 国家,它们的行政督察员是护民官,专门 负责“民告官”案件。新闻界引入督察员 制度,反映了新闻界直面公众批评的需要 和勇气,但是,它与新闻评议会制度不同, 不是外在的、独立的机构,也没有复杂的 组成和程序。
媒介批评的空间
话语需要空间,批评需要媒介——针对 媒介的批评以何种媒介公开? 这是媒介批 评实践中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第二节 媒介批评:制度化的 尝试与困境
新闻媒介承担着监视环境、联系社会、 传承文化的功能,批评社会、监督权利, 是媒介的本分与职责。然而,当媒介自身 的权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新的问题随之出 现:谁来批评批评者?谁来监督监督者?
第一节 媒介批评与叙事
叙事就是讲故事,但不仅仅是讲故事, 它是传统知识话语的典型之一。人们不仅 通过叙事来了解世界和了解自我,也通过 叙事来讲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叙事的属性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
➢(1)叙事是对被破坏的规范和社会秩序的修补。 ➢(2)叙事具有工具性。 ➢(3)叙事具有社会性。 ➢(4)叙事具有累积效果。
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自律
一般来说,处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的关系有三种模式:消费者控制、第三方 控制和同行控制,政府控制属于第三方控 制,而专业主义则是同行控制。因此,专 业化的核心是该专业从业人员对其工作的 控制程度——而非消费者控制或政府、企 业管理者控制。
“律”包括三个方面:
(1)立法——制定适当的规章制度; (2)实施——对违规者采取行动; (3)判决——裁定违规行为是否发生,并 采取适当的制裁措施。
媒介批评的道德标准
批评叙事的道德属性要求对其有不同 于科学研究的批评标准。根据著名的伦理 学家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和传 播学者菲希尔(Walter R Fisher)的理论, 美国新闻伦理学者兰贝斯和奥库安 (Lambeth and Au coin,1993)提出了新 闻学和新闻媒介批评的要求。
第五节 叙事与媒介批评研究
将媒介批评视为一种叙事,厘清了媒 介批评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也 为有关媒介批评自身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 路。
第二章 没有控制的管理—— 美国新闻媒介批评的主体
第一节 内外之争 第二节 媒介批评:制度化的尝试与困境 第三节 媒介批评:公众的责任?
将媒介批评视为一种社会叙事和道德 话语,媒介批评实质上体现了人们对于媒 介的期待与要求,而媒介批评的矛盾则反 映了社会角色的利益冲突与现实矛盾,包 括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也包括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各自的冲突与矛 盾。
媒介批评与专业协会
作为专业自律组织的美国新闻专业协 会早在1887年,美国就成立了报纸发行人 协会,但该协会只关心经营问题,对于新 闻、评论等漠不关心,算不上新闻专业组 织。
哈里斯(Harris,1992)在分析了美国 不同版本的伦理规范以后,总结出四类受 益人群:
✓(1)报刊的读者 ✓(2)新闻来源 ✓(3)采访对象 ✓(4)新闻从业人员
第一节 内外之争
理论上,媒介批评应当是社会角色的 一个对话空间,在这一空间,不同的社会 角色互动协商,探求共同发展的可能性。 但实际上,美国新闻业对于来自圈外的批 评一直心存芥蒂,要么贬低其重要性和可 行性,要么视其为施加控制的企图。
媒介批评的话语主体
从理论上说,每一个公民都有权批评 媒介,因为服务公众就是新闻媒介的社会 合法性基础。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批 评者的声音总是不可避免地与其社会身份、 地位、职业等特征联系在一起,这些社会 特征将影响其批评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因 此,有必要对媒介批评的主体加以区分。
科恩和埃里尔特(Cohen and Elliot, 1997)即指出新闻职业规范具有三个方面的 积极作用:
• (1)为新闻从业人员提供一种专业认同感, 并标志着一种专业的成熟;
• (2)为自我管理提供框架,从而促进专业 自治;
• (3)为从业人员的伦理决策提供指导。
媒介批评与新闻评议会
新闻评议会是新闻行业自律的监督与 仲裁机构,其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是负责 处理新闻业内部或新闻业与社会间的新闻 纠纷(即因新闻传播行为所引发的矛盾纠 纷)。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 全套课件
第一章 矛盾的叙事——美国 新闻媒介批评的性质
第一节 媒介批评与叙事 第二节 作为叙事的媒介批评与科学研究的区别 第三节 作为叙事的媒介批评与科学研究的联系 第四节 批评叙事的道德评价与标准 第五节 叙事与媒介批评研究
在美国媒介批评的话语丛林中探索越深 入,越能够体会到一种深刻的矛盾性。 第 一种矛盾来自批评本身。第二种矛盾来自 人们对于媒介批评的认知与态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四节 批评叙事的道德评价与标准
将媒介批评理解为一种社会叙事,就 无法回避叙事的道德性问题。正如H.怀特 (White,1987)所说,叙事、社会和道 德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一部分。
媒介批评与道德评价
不同于科学研究的客观中立、远离价 值评价的要求,作为叙事的媒介批 评本身 就是一种评价,而且是基于一定价值标准 (道德体系)的评价。
第二节 作为叙事的媒介批评与 科学研究的区别
媒介批评的叙事性更体现在与科学研 究的区别中。在美国,大量存在的经验主 义新闻媒介研究为媒介批评提供了有力的 依据,但从本质上看,作为叙事的批评与 科学的研究有着根本的不同。
第三节 作为叙事的媒介批评与 科学研究的联系
在科学主义的语境中,“科学”的传 播研究就是经验主义研究。上文的分析, 充分显示了作为叙事的媒介批评与作为科 学的传播研究的区别。但是,二者又无法 截然分开。一方面,批评的效应与功能为 科学研究提供了合法性的基础;另一方面, 科学研究也能为媒介批评提供参照与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