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常用的时间副词
初中文言副词归纳

初中文言副词归纳
本文为你提供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副词归纳,帮助你更好地理
解和运用这些副词。
1.时间副词
早已、已经、还、还要、仍、终于、曾经、先、开始、起初、
一直、还未、暂时、短暂、立即、不久、刚刚、岁进、嗔、速、即、俄、初(犹有时间向前的意味)、走(用以成分中多时间顺序)、
积年、积、制、然、
2.程度副词
甚、实、多、偏、深、微、汪、强、稍、尚、颇、极、半夜、才、刚、无、如(有时也可担义日、至、因、骤、也可引领句子后
半程)、终、更、愈、尤、犹、只、便。
班、
3.方式副词
正、可、遂、甚、尽、须、突、轰、恂、蓦、竟(多含否定义)、歇、特、再、筒、临、曲、固、凸、责、轩、周、啖、躁、唯、只、更、漫、僻、正、略、豪、群、只、都、却、似、会、常、
保、用、就、猛、复、缓、先、不时、总、总是、也、尽、一时、
一起、众、
4.稿副词
亦、同、如、甚、俱、皆、远都、回、适、原(多用于句首)、且、慢、就、席、至、聊、飘、尽、只、虽、才、故、刚、就、和、仍、且、敢、既、还、
5.程度副词
究竟、何以、广、前、恐、索、近、只、示、已、约、利、而、绝、大
6.语气副词
止、了、延、矣、耳、得、可、连、更、适、欤、矣、耳、得、已、同、忽、反、若、极、起、夺、犹、实、各、敢、犹、不、纷、适、喏、筒、沓、敢、日、寤、欲、必、
希望以上归纳对你有所帮助!。
古汉语时间副词

实词样板文——文言文中时间词集锦
1.今:现在 2.今日:今天3.穷冬:深冬,隆冬 4.朝:早晨,早上5.旦日:第二天 6.明日:次日,第二天7.暮:晚上
8.时时:常常,不时9.期年:满一年10.秋:时候11.昔日:当年12.尔来:自那时以来13.夙夜:早晚,日日夜夜14.明年:第二年15.夕:晚上16.四时:四季17.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18.初:①起初;②当初19.数日:几天20.寻:随即,不久
21.俶尔:忽然22.秋日:秋天23.亭午:正午24.夜分:半夜25.晴初:天刚放晴26.旦:早晨27.昼:白天28.昏:黄昏
29.寒暑:冬夏30.已而:不31.及:到,等到32.今者:如今,现在33.尝:曾,曾经34.俄而:不久,一会儿 35.少时:一会儿
36.久之:时间长了37.顷刻:一会儿。
文言文副词及翻译汇总

夫文言文,古之经典,字义深奥,文法严谨。
其中副词,虽不若实词之丰,虚词之广,然亦不可忽视。
副词者,修饰动词、形容词,使语意更加明确,语气更加丰富。
今汇副词若干,并附以今译,以供学者参考。
一、始、初始,初,皆表示时间的副词,意为“开始”。
译文:开始、起初例句:始吾未尝知也。
(《论语·为政》)初,吾未尝知也。
(《论语·为政》)二、既、已既,已,皆表示时间的副词,意为“已经”。
译文:已经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已而,吾丧我。
(《庄子·养生主》)三、皆、悉皆,悉,皆表示全体的副词,意为“都、全部”。
译文:都、全部例句:皆大欢喜。
(《红楼梦》)悉心研究。
(《三国演义》)四、乃、则乃,则,皆表示因果关系的副词,意为“于是、就”。
译文:于是、就例句:乃至于斯,吾知足矣。
(《庄子·逍遥游》)则天下之理得矣。
(《孟子·离娄上》)五、且、又且,又,皆表示递进关系的副词,意为“而且、又”。
译文:而且、又例句: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又何患乎其不知也?(《论语·里仁》)六、遂、遂遂,遂,皆表示结果关系的副词,意为“于是、就”。
译文:于是、就例句:遂成一家之言。
(《史记·太史公自序》)遂至东海。
(《庄子·秋水》)七、故、因此故,因此,皆表示原因关系的副词,意为“所以、因此”。
译文:所以、因此例句:故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论语·为政》)因此,吾知之矣。
(《庄子·养生主》)八、乃、竟乃,竟,皆表示出乎意料的副词,意为“竟然、居然”。
译文:竟然、居然例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竟至不测之地。
(《庄子·逍遥游》)九、固、固然固、固然,皆表示肯定的副词,意为“当然、确实”。
译文:当然、确实例句:固有所待。
(《庄子·逍遥游》)固然,吾亦欲之。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常见副词

学生姓名:授课教师:
年级: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课程名称
章节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通论五:副词
学习目标
1.掌握副词在文言句子中的性质和语法作用。
2.能够区分句子中具体的副词属于什么类别。
3.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副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内容
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可以表示行为或状态的各种特征,对谓语起修饰作用,作句子的状语;但是,它不能单独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同时副词一般不能独立存在,更不能脱离谓语,它总是依附于谓语。
译文: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让自己发挥作用。徒:仅仅,只是。
17.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荀子·非相》
译文: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不只是因为有两只脚而身上没有毛,而是因为他(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区别。特:只是,仅仅。例句:特与小儿戏耳。
18.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史记·孙膑》
11.齐悉复得其故城。 《史记·燕召公世家》
译文:齐国全部重新得到他所丢失的旧城。悉:悉数、全部。
12.为勇者尽之于军。 《韩非子·五蠹》
译文:一切勇力都必须用到从军打仗上。尽:副词作动词,全部用到。
1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译文: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毕、咸:全、都。
1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岛同。(陆游《示儿》)
16.徒善不足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17.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
18.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膑》
初中文言文时间副词辨析

初中文言文时间副词辨析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如:尝,其意思相当于“曾经”。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
(柳宗元《捕蛇者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司马迁《陈涉世家》)二、表示动作、状态在继续进行或持续存在,如:1、会,意思是“恰逢”、“正赶上”。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司马迁《陈涉世家》)会宾客大宴。
(林嗣环《口技》)2、方,意思相当于“正”、“刚”。
方欲行,视积薪后。
(蒲松龄《狼》)3、正,“正好”、“恰好”的意思。
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罗贯中《杨修之死》)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三、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发生,如:是时。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林嗣环《口技》)“当是时”,即“正在这个时候”的意思。
四、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突然发生,异常迅速,出人意料,如:忽,忽然,暴,急。
忽一人大呼:“火起。
”(林嗣环《口技》)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罗贯中《杨修之死》)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林嗣环《口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蒲松龄《狼》)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
(干宝《宋定伯捉鬼》)急令医士调治。
(罗贯中《杨修之死》)例~“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
例“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动作的急促之外,它还着重表示仓促、忙乱的意思。
五、表示同时发生,如:一时。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林嗣环《口技》)“一时”译为“同一时候”,表示行为、状态存在的时间短暂。
六、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如:顷之,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间,相当于“一会儿”“过了一会儿”的意思。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
(钱大昕《弈喻》)俄而百千人大呼。
(林嗣环《口技》)未几,夫齁声起。
(林嗣环《口技》)少时,一狼径去。
(蒲松龄《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纳整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它在古代的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实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是一些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的归纳整理。
一、名词类实词:1.人物名词:如君王、贤者、士人等。
2.事物名词:如山川、宫殿、兵器等。
3.抽象名词:如仁义、忠诚、智慧等。
二、动词类实词:1.动作动词:如行、走、跑等。
2.状态动词:如居、安、富等。
3.变化动词:如生、长、成等。
三、形容词类实词:1.形容人的品德或外貌特征:如忠诚、美丽、高大等。
2.形容事物的属性:如高矮、宽窄、明暗等。
3.形容事物的状态:如安定、繁荣、富饶等。
四、副词类实词:1.表示时间的副词:如早、晚、日夜等。
2.表示地点的副词:如上、下、中等。
3.表示程度的副词:如甚、稍、很等。
五、数量词类实词:1.基数词:如一、二、三等。
2.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
3.量词:如个、只、片等。
六、代词类实词:1.人称代词:如我、你、他等。
2.指示代词:如此、彼等。
3.疑问代词:如何、何等。
七、连词类实词:1.并列连词:如而、且、或等。
2.递进连词:如并、又、亦等。
3.选择连词:如若、与其等。
以上只是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的一部分,实词的种类繁多,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才能够熟练掌握。
初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实词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多读经典文言文的作品,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同时,也可以结合现代汉语的语境,将文言文与现代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实词。
文言文常用副词含翻译

一、表时间、频率的副词1. 即:立即,马上。
例:即墨守战,三年而城不下。
(《史记·田单列传》)2. 乃:于是,就。
例:乃拔剑起舞,剑歌数行。
(《史记·项羽本纪》)3. 俄而:不久,一会儿。
例:俄而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白居易《琵琶行》)4. 顷之:不久,一会儿。
例:顷之,有人自南方来,云:“君之病在肠胃间,导引吐纳可得治。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5. 未几:不久。
例:未几,孙权破荆州,杀刘琮,众将咸欲奉备以自保。
(《三国演义》)6. 甫:刚刚,才。
例:甫中元节,余方还家,未及启程。
(《聊斋志异·促织》)二、表程度、状态的副词1. 极:非常,极其。
例:君臣相得,极欢而散。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2. 颇:相当,颇多。
例:夫赵王之弟,新于王后,其宠幸颇衰。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3. 甚:非常,很。
例:乃大惊,曰:“甚矣,汝之不惠!”(《庄子·秋水》)4. 颇:稍微,略微。
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杜甫《月夜忆舍弟》)5. 皆:都,全部。
例:乃悉罢诸侯置守,遂定宗庙、社稷。
(《史记·秦始皇本纪》)6. 皆:共同,一起。
例:皆大欢喜,遂成姻亲。
(《聊斋志异·画皮》)三、表条件、假设的副词1. 若:如果,假如。
例:若夫隐逸之士,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者,必也圣贤乎?(《庄子·逍遥游》)2. 乃:才,方才。
例:乃知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3. 即:就,便。
例:即更刮目相待。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4. 便:立刻,马上。
例:便觉头目清新,精神爽快。
(《聊斋志异·促织》)5. 倘若:如果,假使。
例:倘若果有此事,吾当助你一臂之力。
(《水浒传》)6. 岂:难道,岂能。
例:岂不闻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逍遥游》)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用副词的介绍,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言文中的时间词

• • • • • • •
一、时间名词 (一)、时段 旱晨:朝、旦、夙、晨 天亮:晓、曙、熹、平明、质明 中午:亭午、日中、晌午 傍晚:暮、日暮、薄暮 夜晚:夕、暝、宵、暮(莫)夜
(二)、日 • 当天:即日、是日 • 整天:尽日、终日、竟日、经日
• 第二天:旦日、明日、翌yì 日、逾日 • 另外某一天:别日、异日、他日 • 旦旦:天天 旬:十天 兼旬:二十 天
7、一向、平素:素、宿、雅。如:“安帝雅 闻衡善术学。” 8、暂且:聊、且、暂、姑。如:“且暂还 家。” 9、恰逢、正好:会、正、适、畅好。如“会 其怒” 10、屡次、连续:数、亟qì、累、屡、迭、 频、亘、骤(骤还有“迅疾”“突然”之 意。) 11、很久:久之、良久 12、“方”的意思是:正、当、正当、刚刚。 13、比:近来。如:“比得软脚病。”
(二)、表示现在的时间词
1、现在:而今、今者、今兹 如“今兹捧袂mèi” 2、立刻、马上:立、即、旋、登即、旋即、即 便 如“登即相许和” 3、不久:寻、既而、已而、无何、未几、顷之 4、一会儿、片刻:间、俄、顷、俄而、俄顷、 少时、少间、少顷、少焉、有间、有顷、移时、 斯须、顷刻、须臾、晷guǐ刻。 如:“俄而百 千人大呼。”“哀吾生之须臾。” 5、才、刚:初、甫、乍、新、始、恰。如: “遥襟甫畅。” 6、刚才:向、适。如:适得府君书。”
• (三)、表示未来的时间词
• 将要、即将:且、将、欲、行、方、 今、行将。如:“感吾生之行休。” • 异日:将来。如:“异日图将好景” • 无日:没有多少日子 • 少日:不多日
(三)、月 期月:一整月 (四)、年 • 年:载、岁、秋 • 整年:经年、终岁 • 期年:满一年 积年:好几年
• 迩ěr年:近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文言文常用的时间副词
【内容摘要】对中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文言时间副词进行了分类归纳整理,帮助学生从中找到规律。
【关键词】已经发生正在进行将要发生时间短暂时间终止时间较长特定时间
在古汉语的各类副词中,表示时间的副词数量最多情况也最复杂,辨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笔者现将中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文言时间副词分类归纳整理如下,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过去曾经发生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已经”、“曾经”等意思。
常见的有“既、已、尝、曾、业、昔、向、曩”等。
例如:①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已经”、“……已后”的意思。
)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刻舟求剑》)(已:已经。
)
③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赵走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尝:表示以前曾经发生过的某种情况,相当于“曾经”。
)
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曾:相当于“曾经”。
)
⑤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黄生借书说》)(业:表示时间已经过去,相当于“已经”。
)
⑥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孔雀东南飞》)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兰亭集序》)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昔、向、曩:都是表示过去时间,相当于“过去、从前”。
)(二)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巧遇上某种情况,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正在”“正赶上”的意思。
常见的有“正、方、会、适”等。
例如: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方”,表示动作行为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相当于“正”。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会”,表示正好遇上某一情况的出现,相当于“恰巧遇上”“正赶上”的意思。
)③时已过午,奴辈适至。
(《游黄山记》)(“适”,表示动作行为正在发生和发生在不久之前,相当于“正好”“刚刚”的意思。
)(三)
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或某种情况将要出现,相当于“将、将要”等意思。
常见的有“将、且、行将、垂”等。
例如:①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赤壁之战》)(“行将”,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相当于“即将、将要”的意思。
)②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且”,表示动作行为马上或将要发生,相当于“将要”的意思。
)③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杜甫《垂老别》)(“垂”,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相当于“将要”的意思。
)④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欲”,将要。
)(四)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得快、短暂,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立即、马上、就”等意思。
常见的有“立、即、遽、亟”等。
例如:①沛公之军,立诛杀曹无伤。
(《鸿门宴》)(“立”,立即、马上。
)②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桃花源记》)(“即”,立即、马上。
)③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
(《促织》)(“遽”,急忙、赶快。
)④爱公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郑伯克段于鄢》)(“亟”,急忙、赶快。
)⑤俄而千百人大呼。
(《口技》)俄顷风定云墨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口技》)少间,帘内掷出一纸片。
(《促织》)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口技》)(其中的“俄而、俄顷、少顷、少间、须臾”,都是表示时间很短暂,相当于“一会儿”。
)⑥旋见鸡伸颈摆扑。
(《促织》)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未几,夫齁声起。
(《口技》)无何,宰以卓异闻。
(《促织》)既而敌行益迩(《冯婉贞》)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醉翁亭记》)(其中的“旋、寻、未几、无何、既而、已而”,都是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得快、短暂、紧接着,相当于“随即、不久”。
)(五)表示时间较长的副词,常见的有“长、久、常、每、辄、素”等。
例如: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长”,长久。
)②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孔雀东南飞》)。
(“久”,时间长。
)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常”,经常。
)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每”,经常。
)⑤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素”,一向,向来。
)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蒲松龄《狼》)(“久之”,表示时间过了很久。
)(六)表示时间终止的副词,常见的有“终、竟、迄、卒”等。
例如: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终”,终于,最终。
)②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周处》)(“竟”,最终。
)③探古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促织》)(“迄”,终于。
)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卒”,最终,终于。
)(七)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里发生,如“曙、质明、当是时、他日、明年”等。
例如:①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促织》)(“曙”,天刚亮时。
从晚上到天明。
)②质明,避哨竹林中。
(《指南录后序》)(“质明”,天亮以后。
)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技》)(“当是时”,即“正在这个时候”的意思。
)④他日,驴一鸣。
(《黔之驴》)(“他日”,有一天。
)⑤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岳阳楼记》)(“明年”,第二年。
)
这八句话句句精辟!
1.不懂珍惜,给你座金山也不会快乐。
2.不懂宽容,再多的朋友也终将离去。
3.不懂感恩,再优秀也难以成功。
4.不懂行动,再聪明也难以圆梦。
5.不懂合作,再拼搏也难以大成。
6.不懂积累,再挣钱也难以大富。
7.不懂满足,再富有也难以幸福。
8.不懂养生,再治疗也难以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