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注意

合集下载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四章-注意》知识点练习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四章-注意》知识点练习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四章-注意》知识点练习1️⃣ 注意及其功能【单选、多选】1. 注意的概念和特点(1) 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 注意的特点:①指向性:注意的指向性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

②集中性: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对目标物之外的其他事物就会“视而不听、听而不闻”了。

2.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控功能2️⃣ 注意的分类★【单选、多选】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⑴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人和动物都有⑵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人类独有⑶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注意的规律1️⃣ 注意的外部表现【单选、判断】1. 适应性运动例:举目凝视、侧耳倾听2. 无关运动的停止例:当儿童听讲精彩故事时,会一动不动地看着老师3. 呼吸运动的变化例:屏息2️⃣ 注意产生和维持的条件【单选、多选】1.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⑴客观条件:①刺激物的强度(强度律)例:一道强烈的光线②刺激物之间显著的对比关系(对比律)例:万绿丛中一点红③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活动律)例: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④刺激物的新异性(新颖律)例:张贴的广告⑵主观条件:①当时的需要②当时的特殊情绪状态③当时的直接兴趣④个体的知识经验2.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 合理组织活动(3) 对兴趣的依从性(要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4)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3. 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单选、多选、判断】⑴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狭义的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广义的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①注意的起伏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

注意没有离开当前事物②注意的分散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注意离开了当前事物⑵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第四章-注意

-第四章-注意
• 3、“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明人的 注意范围很大。( )
• 4、注意的起伏是一种正常现象,能防止 疲劳。( )
• 5、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做小动作, 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 )
名词解释:
• .注意 • 有意注意 • 无意注意 • 有意后注意
简答:
• 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 教学中怎样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 教学中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 3、注意是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 ( )
• A 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学
• C组织特性
D认识过程
• 4、学生上课时边听边记笔记主要运用了 注意的哪种品质?
•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判断:
• 1、“一目十行”“一览无余”等说明人 的注意力的范围很大。( )
• 2、当注意力不集中时,人们对当前感知 的事物很难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注意 是很重要的认识过程。( )
(二)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2.人的主观因素
• 人的需要、兴趣 • 情绪和精神状态 • 知识经验与期待
二、有意注意
(一)什么是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 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 2、注意的基本品质有:注意的广度、 、 和、。
• 3、注意的特征包括(
)和(

• 4、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

;二是

单项选择题
• 1、有的学生听课时做小动作,这是注意 的( )
• A转移
B分配
• C分心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注意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过滤无关信息、集中精力、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学 习成果。
注意的种类和分类
注意有不同的种类和分类方式。根据注意的特点和注意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注意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等不 同类型。
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的区别
外部注意指的是我们关注和集中在外部环境中的信息,而内部注意是指我们关注和集中在内心的思绪和感受上。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注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一个常见现象。它是我们大脑对外是指人的大脑有意义地选择关注和集中心理活动在特定的信息上,将其 与其他无关的信息区分开来。它具有有限性、选择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注意与感知、认知的关系
注意与感知和认知是密切相关的。感知是注意的先决条件,而认知则需要注 意的引导来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注意难度和注意疲劳
注意的任务难度和持续时间可能会导致注意疲劳。高难度和长时间的任务可 能会降低注意的质量和效果。
注意力的发展和变化
注意力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变化。从婴儿期到成年期,注意力 的发展与神经系统和个体经验密切相关。

心理学基础 4第四章 注意

  心理学基础 4第四章 注意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作用: 调节皮层的紧张性,对新旧刺激作出选择
轻度受损 “注意神经元” 严重损伤
高度分心 精神错乱和虚构,意识 的组织性和选择性丧失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大脑皮层: 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 作用: 不仅对皮层下组织起调节、控制的作用,而且是主 动地调节行动、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器官
二、分类
(二)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2.持续性注意(sustained attention) 注意动摇的原因:
注意动摇是由于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使对 物体的感受性交替而短暂地下降;
有机体的一系列机能活动都具有节律性,注 意动摇是由这种节律性活动引起的。
二、分类
(二)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第四章
注意
武 萌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 基础心理学教研室
授课大纲
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基本概念
分类
注意的含义 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功能
不随意注意、随意 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选择性注意、持续 性注意和分配性注 意
一、基本概念
(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attention):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特点:
一、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选择功能
2.衰减理论 特瑞斯曼 主要观点: 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 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 全消失。 不同的刺激也都有着不同的激活阈限, 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刺激激活阈限较低,容易 被激活,如果这些刺激出现在非追随的感觉 通道,就容易被人接受。

4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4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 它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 的对象。 • 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 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需要给予更 多的注意,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在另一 种活动上。如听讲记笔记 •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各种活 动对象的各个部分,已经在经验中形成了 巩固的联系,注意可以在几种活动上迅速 地更迭。如司机

•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 意,但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注意都需要。 • 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会使人疲 劳,注意就容易分散,使工作进行不下去; • 如果只有无意注意,稍遇困难或干扰,注 意就容易分散,同样也不能做好工作。 •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常常交替发生,一些 简单的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而 对于复杂的重要的活动则必须有意注意。
•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有: • 1.知觉对象的特点。 • 知觉对象愈相似,排列愈集中或有规则, 注意范围也就愈大;反之,注意范围则愈 小。研究表明:对形状相同或颜色一样的 知觉对象,其注意范围比形状不同或颜色 不一样的对象大一些;对于排列规则的知 觉对象,又比随机分布的对象注意范围大 一些。
• 2.知觉任务。阅读同一篇文章,担任编辑 任务的人与从事校对工作的人,注意范围 就不一样。前者较大,后者较小。 • 3.知识经验。经验愈多,知识愈广,就愈 善于组织所感知的对象,把它们联系成一 个整体来感知。 • 二、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 动上注意所持续的时间。持续时间愈长, 注意就愈稳定。反之,稳定性就差。
• 二、有意注意 •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 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 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 • 第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 第二,合理组织活动。如读书时作笔记, 可以把智力活动与外部动作结合起来,也 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

运动心理学课件4第四章注意

运动心理学课件4第四章注意

第一节 注意方式与比赛任务的关系
二、注意对运动活动的影响
➢ 特质注意和状态注意
✓ 特质注意:在运动活动中,注意特征是人格特质的一部分,是相对稳 定的,不易变化的,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具有一致性。
✓ 状态注意:注意特征依赖于具体情境,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调节的注 意。
第一节 注意方式与比赛任务的关系
二、注意对运动活动的影响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注意方式与比赛任务的关系 第二节 运动员注意分配的特点 第三节 警觉、警戒与心理不应期对运动注意的作用
第一节 注意方式与比赛任务的关系
一、注意方式的分类
➢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 (彭聃龄,2004)。
➢ 体育运动中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不同的注意方式。
第三节 警觉、警戒与心理不应期对运 动注意的作用
一、警觉和警戒的作用
➢ 注意作为个体的一个警觉或警戒状态,与心理准备和个体的觉醒 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 维肯斯(Wickens, 1984)指出,警戒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有两方面:
✓ 一方面是在高失误率或慢速检测情况下,操作者很难长时间保持警戒; ✓ 另一方面警戒能力在运动开始的30分钟内开始大幅度下降,疲劳和失
第一节 注意方式与比赛任务的关系
一、注意方式的分类
➢ 注意方式理论(attention styles theory)
✓ 奈德弗提出的有关注意结构、个体差异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理论。 ✓ 注意的结构包括两个维度,即注意范围和注意方向。
注意范围(attention range, attention span):是指在瞬间能清楚地把握 的对象的数量,由非常狭窄到非常广阔。 注意方向(attention direction):是指人正在关注外部的环境信息(如对 手的移动、教练的手势)还是内部的身心情况(如自己的心跳、情绪)。

第4章_注意

第4章_注意

第4章注意一、注意的概述1、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在注意状态,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一定的对象●注意时,不仅心理活动指向于一定对象,而且还集中于一定的对象。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2、注意的理论●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注意的资料限制和智源限制理论过滤器模型布洛德本特认为,人类面临大量的信息,但个体的神经系统在同一时间内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是极有限的,需要过滤器调节,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不致负担过重,过滤器相当于一个开关,它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接通一个通道,通过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便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其他的通道则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暂时贮存在短时记忆中,并且迅速衰退。

双耳分听实验:一只耳:6、2、7一只耳:4、9、3新异的、强烈的刺激,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容易通过过滤器而被注意。

微弱的、缺乏新异性的刺激则容易被过滤掉;人所期待的信息,容易通过过滤器而被注意到。

衰减模型特瑞斯曼认为,没有集中注意而设想被关闭的通道,事实上并没有完全被阻断,而只是被衰减,其中重要的信息仍可以通过而得到高级加工,并反映到意识中。

双耳分听实验:追随耳: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非追随耳:knowledge of on a hill实验结果: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注意的资料限制和智源限制理论注意智源限制任务是指,注意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所以执行了这项任务分配给较多的资源,这项作业便得到改善,但干另一项任务时就会受到智源限制。

资料限制任务是指,当执行某些任务的作业时不是受智源限制,而是由资料的质量问题所造成的。

如果输入的资料较差,即使再加上一些智源,也不能改善作业成绩。

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1、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无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人的内部因素●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2、怎样保持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预先有一定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教育学]第4章心理学《注意》

[教育学]第4章心理学《注意》

•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9
7
5
3
第二节 注意的规律及应用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第二节 注意的规律及应用
一、无意注意
(一)什么是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 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
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
你注意到了图中的哪一个小脸?
与注意分散的区别
同:注意离开一个对象到另一对象 异:“转移”有目的、任务需要 “分散”无目的、不该转移却转移
(二)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1.先前注意对象的专注度 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 3.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重视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
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托诺夫(platonov)说: “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注意力很强的人,最好的方 法是,无论干什么事,不能漫不经心!”培养自己 注意力的可靠途径就是训练自己能在各式各样的环 境条件下都专心学习或工作。一旦确定了要干的事, 你就有计划有目的集中注意力,去干好要干的事, 不受其它刺激的影响和干扰。据说毛泽东主席青少 年时为了自己的注意力,就常到繁华闹市去读书, 而且能不受周围的影响。坚持无论读书学习,还是 干事情,都把它们当作锻炼注意力的机会和场合, 经常训练就会逐步形成良好注意的习惯。
教师教育课程
现代心理学
第四章
注意
本章主要内容
注意概述 注意的规律及应用
注意的品质
教学目标
• 掌握注意的概念及其规律。 • 理解注意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 学会分析自己的注意品质并培养良好 的注意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注意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随意注意 : • 1、什么是随意注意 、 • 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 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 志努力的注意。 志努力的注意。 • 有意注意是一种高级的注意形式。它是在人的实践活动 有意注意是一种高级的注意形式。 中发展起来的。 中发展起来的。 • 2.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 • (1)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 ) • (2)活动和行为的科学组织 ; ) • (3)兴趣的作用 (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 ); ) • (4)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的功用 ; ) • (5)内外干扰的排除 。 )
• 信息在通路上并不完全被阻断,而只是被减弱,其中重 要的信息可以得到高级的加工并反映到意识中。 • 双耳听音实验发现,被试能觉察出追随耳中87%的词以 及非追随耳中8%的词。 • 实验 : • 追随耳: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 • 非追随耳:Knowledge of on a hill. • 结果:大多数被试报告听到的是:“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且声称信息来自一个耳朵。 • 据此引入阈限的概念。指出,项目的意义、熟悉度、上 下文的关系和指示词以及人的个性倾向性都是影响阈限 的因素。
• 总的评价: • 对注意的机制进行综合研究,并把实验室的研究 与生活实践中人的注意力的研究结合起来加以考 察,看来,是今后注意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 负启动效应(Negative Priming Effect) 负启动效应( )
• • • • • • • •
根据注意的特性或品质,可将注意分为: 根据注意的特性或品质,可将注意分为: 1、选择性注意 ; 、 2、持续性注意 ; 、 3、分配性注意 。 、 一、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 不随意注意、 (一)不随意注意 : 1、什么是不随意注意 、 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 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 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三)随意后注意 •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随意后注意是指有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对完成长期性和连续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 性的工作有重要意义。 性的工作有重要意义。 • • 二、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 • (一)选择性注意 • 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集中选择一种进行 选择性注意( ) 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 研究范式: 研究范式: • 双耳分听实验 • 负启动范式 • Stroop任务 任务
第四章 注意
• • • • 注意是人脑信息加工的第一步。 注意是人脑信息加工的第一步。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第三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及• • • • • • • •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所谓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总是有选择地朝向 一定对象。 一定对象。 心理活动的集中性有两种情况: 心理活动的集中性有两种情况: ①、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共同集中于一定 的刺激 ; 就同一种心理活动而言,它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对象, ②、就同一种心理活动而言,它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对象, 而且维持这种指向使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 而且维持这种指向使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的功能 ; 、 2、维持的功能 ; 、 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 、
• 这个模型能很好解释注意分配现象,也能很好解释特别 有意义的信息易引起人的注意,但不能很好解释早期选 择现象。 • (三)智源限制理论 • 代表人物:卡尼曼(Kahneman,1973),诺曼和博布 罗(Norman & Bobrow,1975) • 主要观点: • 把注意看作心理智源(或资源)(cognitive capacity), 认为对输入进行操作的智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 • 如果一个任务没有用尽所有的智源,那么注意就可以指 向另外的任务。
• 注意的有限性不是过滤器作用的结果,而是从事操作的 智源的有限数量所决定的。 • 人在操作几项任务时根据特定数量的智源和输出在质量 上的变化,将智源量分配给这些任务的操作。 • 评价: • 优势: • 智源限制理论可以解释许多实验结果,而且这一理论不 涉及信息加工阶段的分析,因此也不必要问在加工序列 的哪个阶段有个过滤器。 • 缺陷: • 这个理论的最大缺陷是不能作出预测。因为科学研究的 一个目标是预测。而这个理论却不能告诉我们,人的智 源总量是多少?是如何分配的?一项任务包含了哪些智 源?
• 主要观点: • 来自外界输入的信息是大量的,但是人的神经系统高级 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 为了避免系统超载,就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出一 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的信息则迅速衰退。 • 它按“全或无”的方式进行工作。一次只能打开一个通 道通过信息同时就关闭其他通道。 • 该理论也称为单通道理论或瓶颈理论。 • 实验研究: • 实验范式:双耳分听实验(1954) • 实验材料:左耳:852 • 右耳:176
• • • • •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动作的出现 ; 、 2、无关动作的停止; 、无关动作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 、 有时也会出现似注意而不注意、似不注意而注意的现象。 有时也会出现似注意而不注意、似不注意而注意的现象。
•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 按照目的性和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可分为: 按照目的性和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可分为: • 1、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 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 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主要生理机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诱导规律。 注意的产生是神经过程的负诱导。 (二)脑干网状结构 脑干网状结构的激活作用可以使大脑处于觉醒状态。 没有大脑活动的普遍激活,就不可能有注意。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作用 选择性注意必须有更高位的脑组织——边缘叶和大脑额 叶的参与。 • 边缘系统既是调节皮层紧张的结构,又是对新旧刺激进 行选择的重要结构。 • 一些研究表明,在边缘叶和额叶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神经 元,被称为注意神经元(新异物探测器)和定势细胞 (期待细胞)。 • • • • • • •
• (二)持续性注意 • 持续性注意(sustained attention)是指注意在一定时 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 性。 • 狭义:指注意持久地持续在一个特定的对象上。 • 广义:指注意保持在对一定活动的总的指向上,而行动 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发生变化。

• 注意的起伏 • 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或注意的动摇)。 (或注意的动摇)。 • 两种理论假设 : • 注意起伏是感觉器官对单一刺激局部适应的结果。 注意起伏是感觉器官对单一刺激局部适应的结果。 • 注意起伏与有机体一系列机能(如血压、呼吸、神经元 注意起伏与有机体一系列机能(如血压、呼吸、 以及感觉过滤)的节律性变化有关。 以及感觉过滤)的节律性变化有关。
• 二、注意的认知理论 •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人们倾向于认为,注 年代末、 年代初期 人们倾向于认为, 年代初期, 上世纪 年代末 意受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结构的限制, 意受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结构的限制,因而需要一个特 定的闸门(或过滤器)来限制信息的通过。 定的闸门(或过滤器)来限制信息的通过。某些特定类 型的输入信息可以通过过滤器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得到 识别,而其他的信息则不能通过。 识别,而其他的信息则不能通过。 • 围绕上述问题,理论争议的焦点在于: • (1)信息加工系统中有多少个过滤器? • (2)过滤器处于信息加工系统的什么位置? • (3)过滤器以什么原则进行工作来选择信息的? • (一)早期选择模型 • 1.过滤器理论 • 代表人物: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58)
• 因为不需要意志努力,所以个体在注意过程中不易产生 因为不需要意志努力, 疲劳。 疲劳。
• • • • • • • • • •
2、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 、 1)、刺激物的特点 、 绝对强度、相对强度); (1)刺激物的强度 (绝对强度、相对强度); ) (2)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 ) (3)刺激物的新异性 ; ) (4)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2)、人本身的状态 )、人本身的状态 )、 (1)需要和兴趣 ; ) (2)个体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 ) (3)过去经验 。 )
• 注意神经元对新旧刺激进行比较,对新的、变化的刺激 发生反应,对旧的、习惯化的刺激加以抑制。 • 期待细胞只是在发生作用的刺激物与所期待的不相一致 时发生反应。 • 大脑额叶在有目的的主动注意和集中注意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 • 总之,注意状态既与皮质相联系也与皮质下结构相联系, 它们在不同注意形式的调节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 • 前者是积极主动的 • 后者是消极被动的
• 第三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
•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 (一)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 巴甫洛夫认为,注意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有机体的一 种定向反射。 • 所谓定向反射,是指每当新异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便将 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感受这一刺激。
• 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的共同点: • 1、出发点相同,即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 外来信息必须经过过滤或衰减装置来调节。 • 2、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 • 所以,这两个理论都被称为早期选择理论。 • (二)后期(晚期)选择模型 后期(晚期) • 代表人物:多伊奇和多伊奇(Deutsch & Deutsch, 1963)提出,诺曼(Norman,1968)加以修订。 • 主要观点: • 所有的选择注意都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晚期,过滤器位于 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 • 注意的选择依知觉的强度和意义为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