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与注意练习题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意识与注意[1]

第三章 意识与注意[1]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
一、填空题
1、介于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之间,高度卷入的幻想活动是(白日梦)。

2、睡眠可分为两种状态:(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

做梦是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3、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梦魇、夜惊、睡眠窒息和(嗜睡)。

4、注意的种类可以分为(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和( 有意后注意)。

5、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的广度)
二、单项选择题
1、(A lp ha)波出现在睡眠的(第一)阶段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2、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注意的起伏)
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3、梦境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开始出现。

A睡眠初期 B 睡眠中期C睡眠晚期D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三、名词解释
1.意识P76
2. 注意P87
3. 有意注意P91
4.有意后注意P93
5.注意分配P99
6.无意注意P90
四、问答题
1、什么是注意广度?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P94-96
2、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P96-97
3、教师应如何利用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来组织有效教学?
P92
4、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是什么?P91。

03 意识和注意(信阳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03  意识和注意(信阳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单选题1. 注意的特性包括指向性和()A. 选择性B. 分配性C. 理解性D. 集中性2. 注意的特性包括()和集中性A. 选择性B. 指向性C. 理解性D. 稳定性3. 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潜意识4. 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潜意识5. 有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潜意识6.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多少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7. 人得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8.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9. 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征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二名词解释1. 注意2. 有意注意3. 注意的起伏现象4. 注意分配三简答题1. 简述注意的功能2. 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3. 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4.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哪些。

5. 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1. 论述如何根据注意规律组织课堂教学?答案:一单选题1. D2.B3.A4.C5.B6.A7.B8. C9.D二名词解释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有意注意---是指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3. 注意的起伏现象—是指不能直接控制的感受性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

4. 注意分配---是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或在从事某种活动时,同时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上去的特征。

)三问答题1. 简述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选择功能: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种种刺激中有选择地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自身需要的,并且和当前活动有关的刺激。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4章意识与注意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4章意识与注意

意识与注意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1.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指向性与( B ).A。

选择性B。

集中性C。

兴奋性D。

不随意性2.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A。

随意注意B。

不随意注意C。

随意后注意D。

无意注意3.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C)。

A.随意注意B。

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4.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B )A。

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

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5.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思考问题,并能够克服干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注意状态属于(B )A.不随意注意B。

随意注意C。

随意后注意D。

无意注意6.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B )意识状态.A。

可控制的 B.自动化的C。

白日梦状态 D.不自觉的7.在(A)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A.可控制的B。

白日梦C。

自动化的 D.睡眠8.学生上课时“走神”现象属于(C )。

A.意识失控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C。

白日梦状态D.半睡眠状态9.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属于(C )意识状态A。

自动化的B。

集中的C。

可控制的 D.自觉的10.学生在听老师讲课时,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只知道老师在讲课,但是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这种意识状态属于(C)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

白日梦状态D。

睡眠状态11.有的人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影响睡眠,这属于(C )失眠.A。

假性B。

情景性 C.失律性D。

功能性12.明天要考试,今晚难以入睡,属于(A )失眠.A。

情景性B。

假性 C.失律性D。

兴奋性13.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

这种失眠属于(D)。

A.假性失眠B.情境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

药物性失眠14.一个人在考试的前夜出现了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什么类型的失眠?(D )A。

失律性失眠B。

假性失眠 C.药物性失眠D。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意识与注意(一)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意识与注意(一)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意识与注意(一)(总分:11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30.00)1.意识(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心理学上的意识有两层含义。

一种是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

第二种含义指的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awareness)。

2.注意(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指向性与集中性。

3.随意后注意(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有利于完成长期的、持续的任务。

4.生物节律(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指动物和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八章意识与注意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八章意识与注意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八章意识与注意第八章意识与注意一、选择题1、梦是(D)A.影响身体健康的一种现象 B.情景具有连续性C、内容具有显著的情境性 D.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2、梦是潜意识冲的和愿望的表现,是哪个学派的观点(B)A.生理心理学 B、精神分析 C、认知观点 D、生态学理论3、快速眼动睡眠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是(C)A、越来越多B、呈U型变化C、越来越少D、呈倒U型变化4、梦常常发生在睡眠的哪个阶段(C)A、深度失眠阶段B、浅睡眠阶段C、快速眼动睡眠D、快波睡眠阶段5、下列关于催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A、催眠是一种意识状态B、催眠时脑电活动与个体清醒时一样C、催眠与睡眠状态相同D、容易受暗示的人容易被催眠6、在睡眠的哪个阶段,脑电波的形状与清醒的状态脑电波类似(A)A、快速眼动睡眠B、慢波睡眠阶段C、深度睡眠阶段D、快波睡眠阶段7、下列哪种学派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人在梦中依然进行一定的信息加工(B)A、生理学观点B、认知学派C、精神分析D、行为主义8、下面哪一项与个人的意志努力关系密切(B)A、随意后注意B、随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以上都是9、有特定的目的,不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叫(A)A、随意后注意B、随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注意10、我们通常用(A)来研究选择性注意A、双耳分听实验B、警戒作业C、双作业操作实验D、速度实验11、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出现而只注意其中一种刺激的注意叫(C)A、持续性注意B、无意识注意C、选择性注意D、分配性注意12、课堂上突然闯进来一个人,学生们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叫 (不随意注意)13、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14、熟练的驾驶汽车是利用 (随意后注意)15、下列属于注意的基本特点的是(指向性和集中性)16、由情景引起的一种复杂而特殊的反射叫(朝向反射)17、心理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在进行双手协调操作时,还能进行计数活动,这体现了(注意分配)18、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注意从一个刺激转移到另外一个刺激上叫(注意转移)19、新颖独特、强烈的刺激物引起的注意属于(不随意注意)20、下面哪种实验范式可以用来检验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双耳分听)21、注意的早起选择理论与晚期选择理论差异在于(过滤器的位置)22、一边骑自行车,一边还可以欣赏路边风景,可以用下列哪种理论来解释(双加工理论)23、注意的后期选择理论是谁提出的(多伊奇)24、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的(不随意注意)25、注意的初级生理机制是(朝向反射)26、注意的衰减理论是有谁提出的(特雷斯曼)27、人们每天晚上大约经历( 4~6次)快波睡眠阶段28、由多伊奇提出,认为早起的信息加工是没有选择性的,信息都可以得到识别,信息是否被注意,是根据知觉的强度和意义为转移的注意选择理论是(后期选择理论)29、可以很好地解释人们同时可以做好几件事情的注意理论是(双加工理论)30、下列模型认为注意选择发生在识别之前的是(早期选择模型)31、精神分析理论中,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是(前意识)32、一个睡眠周期大约是多久( 90min~100min)33、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是由(希尔加德)提出来的三.名词解释1.意识: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知觉状态。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二)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二)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二)(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2,分数:100.00)1.假如上级向你交代了一个任务,你知道这个任务很重要,必须认真对待,于是把全部的注意集中起来去完成,这时我们说你处于______∙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上级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你必须集中注意力去完成,说明你处于可控制状态。

答案为A。

2.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与内部刺激的觉知,还有______∙ A.对他人的觉知∙ B.对社会的觉知∙ C.对事物的觉知∙ D.对自身的觉知(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意识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3)对自身的觉知。

答案为D。

3.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这种意识状态属于______∙ A.白日梦状态∙ B.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C.睡眠状态∙ D.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意识的状态包括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和睡眠状态。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中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白日梦不是真正做梦,而是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睡眠状态时,人的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指有时人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

本题中的情况就是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答案为D。

4.课堂上听课时常出现的走神现象,属于下列哪种意识状态?______∙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催眠状态(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状态。

意识与注意题库1-0-8

意识与注意题库1-0-8

意识与注意题库1-0-8问题:[单选]5号轻燃料油要求其闪点(闭口)指标为()℃。

A.A、不低于38B.B、不高于38C.C、不低于55D.D、不高于55问题:[单选]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有以下作用,但不包括()。

A.指向B.统合C.管理D.调节问题:[单选]下列关于意识状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要求很少的注意,并且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B.毒品、酒精都可能使人进入特殊的意识状态C.人在睡眠的时候不存在意识活动D.白日梦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只包含很低水平的意识努力(天津11选5 )问题:[单选]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意识状态。

A.可控制的B.自动化的C.白日梦状态D.不自觉的问题:[单选]假如上级向你交代了一个任务,你知道这个任务很重要,必须认真对待,于是把全部的注意集中起来去完成,这时你处于()。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即在行为的过程中,能够觉知到自己正在做这件事情,并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

问题:[单选]梦出现在()。

A.快速眼动期B.深度睡眠阶段C.睡眠锭阶段D.△波阶段问题:[单选]睡眠的过渡期阶段的脑波为(),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

A.β波B.α波C.δ波D.θ波在睡眠的过渡期,个体感到困倦、意识进入朦胧状态,通常持续1~7分钟。

在这一阶段,呼吸和心跳变慢,肌肉变松弛,体温下降。

这个阶段脑电波为α波,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

问题:[单选]人在整个夜晚的睡眠过程中,从慢波睡眠到快速眼动睡眠要经过数次循环,在每次循环中,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A.早期所占时间较短,后期所占时间逐渐延长B.早期所占时间较长,后期所占时间逐渐缩短C.早期与后期所占时间是不变的D.早期没有,后期仅有较短时间在睡眠的第一次循环中,快速眼动睡眠大约持续10分钟左右,在往后的循环中持续的时间逐渐延长,在最后的循环中,时间可持续一个小时。

心理学第三章练习题

心理学第三章练习题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填空题1、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地对自己与变化的觉知。

2、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

3、注意根据注意时有无和的程度,把注意分为、和。

二、选择题1、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不随意注意 D 有意后注意2、“一心二用”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注意的分配是( )。

A不可能的 B 不良的习惯 C 无条件的 D 有条件的3、第二节数学课已经开始了,小红还在想第一节语文老师讲的故事。

这说明小红注意的()较差。

A 转移B 分配C 稳定性D广度三、判断题1、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2、正在上课,有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所引起的大家的注意是不随意注意。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注意分散。

()4、小刚正在做作业,被旁边同学的聊天所吸引,马上就和他们一起津津有味地聊了起来。

这是注意的转移。

()5、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特性与状态,但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所以,注意的外部表现和注意的内心状态总总是一致的。

()四、简答题1、引起和保持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2、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教学中去?(参考答案如下)(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让学生既能听懂又要有新意。

这是引起小学生兴趣、维持对学业注意的关键。

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

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课文的熟读、同一类题的反复练习活动,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

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意识和注意
一、填空题
1.注意的品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人们对事物注意时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梦多发生在()
A.过渡期B.轻睡期 C.沉睡
期D.快速眼动睡眠期
2.双耳分听实验多被研究者应用在()研究中
A.注意起伏
B.注意转移
C.选择性注意
D.非选择性注意3.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们的()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
4.注意的初级生理机制是()
A.大脑皮层功能
B.特异通路
C.朝向反射
D.边缘系统
5. 一般在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之后,仅相隔2?3秒就发出起跑信号,是为避免运动员成绩受()的影响。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动摇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注意的衰减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布罗德班特 B特瑞斯曼 C.诺尔曼 D约翰斯顿
7.()能够很好地解释在某些情况下人为什么对一些刺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现象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 C 认知资源理论 D多阶段选择理论
8.人们对自己的名字之类的刺激比较敏感,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

这种现象可用()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后期选择理论
C.衰减理论
D.认知理论
9.人在每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这一特点指的是注意的()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目的性
D.能动性
10.“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始不能成”,这说明了()
A.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B.注意分配的规律
C.人不能同时干两件事情
D.动机定律
11.人们每天晚上大约经历()次快波睡眠阶段,且每次快波睡眠时间逐渐()。

A.7?9次,增加
B.7?9次,减少
C.4?6次,增加
D.4?6次,减少
12.注意的转移与人的神经活动的()特性有关
A.强度
B.兴奋性
C.灵活性
D.平衡性
13. 由多依奇(Deutsch)提出,认为早期的信息加工是没有选择性的,信息都可得到识别,信息是否被注意,是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做出反应选择的注意选择理论是()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后期选择理论
D.多阶段选择理论
14.可以很好地解释人们同时可以做好几件事情的注意理论是()
A.衰减理论
B.多阶段选择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
D.双加工理论
15.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随意前注意
16.下面那种特征是梦境不具备的()
A.潜意识
B.生动性
C.容易回忆
D.逼真性
三、多项选择题
1.属于无意识现象的是()
A.无意识行为
B.盲视
C.白日梦
D.对刺激的无意识
2.注意的功能包括()
A.选择
B.维持
C.调节
D.监控
3.注意是一个容量有限的通道作为理论假设的注意理论有()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后期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4.下列现象属于意识状态的正常变体的是()
A.睡眠
B.催眠
C.白日梦
D.幻想
5.注意和意识具有以下的关系()。

A.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和体验
B.与意识相比,注意不容易控制
C.当处于注意状态下,意识内容相对比较清晰
D.注意中也包含无意识过程
6.下列属于注意的选择性理论模型的是()
A.过滤器理论模型
B.衰减理论模型
C.反应选择理论模型
D.多阶段选择理论模型
7.可以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有()
A.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
B.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C.对兴趣的依从性
D.对任务的依从性
四、名词解释
1.注意
2.多阶段选择理论模型
五、辨析题
1.意识与无意识的区别与联系
2.比较过滤器理论模型和衰减理论模型相同点和不同点
六、简答题
1.注意有哪些分类?
2.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3.简述注意的资源分配理论模型
三、意识和注意
一、填空题
1.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注意转移
2.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3.注意的动摇
二、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C
5.B
6.B
7.A
8.C
9.A
10.B
11.C
12.C
13.C
14.D
15.A
16.C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D
3.ABC
4.ABCD
5.ACD
6.ABCD
7.ABCD
四、名词解释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2.约翰斯顿与汉斯等(Johnstone&Heinz)提出,认为选择在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在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且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任务的需要。

五、辨析题
1.意识概念本身较复杂: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意识不只是对信息是被动觉察和感知,它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是个体觉察不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意识是可以被觉察的,二无意识不能被觉察。

2. 两个模型的共同之处:
(1)两个模型都认为,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输入的信息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

(2)两个模型都假定,过滤器的位置在知觉分析之前。

或在初级物理分析与高级意义分析之间,而不是反应选择阶段。

两个模型的不同之处:
(1)假设不同。

过滤器模型假设,注意选择的基础是对刺激物理属性的分析;衰减模型认为,注意分析更为复杂,可能由语义加工组成。

(2)加工性质不同。

过滤器模型假设,是“全或无”的方式;衰减模型认为,通道不是完全关闭的,而是关小或抑制。

六、简答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三种: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的引起与维持不是依靠意志的努力,而是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

因此,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

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如果说动物也有不随意注意的话,那么只有人才有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从特征上论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此外,注意还可分成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2.(1)刺激物自身的特点。

包括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

新异性是指刺激物异乎寻常的特性;强烈的刺激也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运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更容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

(2)人本身的特点。

不随意注意与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经验有密切关系。

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期待也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重要条件。

3.心理学家卡内曼(D.Kahneman)于1973年提出了第一个注意的资源分配模型,他认为,当人同时做几样活动时,如果活动不超过资源总量,这些活动就可同时进行,如超过,那么在进行第2、3项活动时,就会使第1项活动的反应退步。

相关实验:Lewis(1970)的研究发现,被试者能识别几乎所有情况下的信息,即使信息呈现给非追随耳也是如此。

后来由谢夫林等人提出双加工理论,认为人类的信息加工存在两类加工,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的加工。

前者是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是自动进行的;后者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