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铜精矿短重问题
进口铜精矿检测的质量控制与探讨

应得经济效益 ,现 结合 工厂检验 操作实践 ,介绍铜精矿检测
质 量 控 制 的方 法 。
1 进口铜精矿检测主要环节及各环节主要工作内容 好 ,还需要注意车辆在衡器上静置 、测量数据稳定 2 s以上
的控 制 。
关键词 :铜精矿; 品质检测 ;质 量控 制
D 0I :1 0 . 3 9 6 9 / j .i S S R . 1 6 7 1 — 6 3 9 6 . 2 0 1 3 . 1 0 . 0 3 6
近年来 ,我 国的经济保持着较快增长 ,成 为全球经 济增
长 最 快 的 国家 之 一 ,铜 工 业 作 为 我 国重 要 工 业 原料 行业 ,随
参考 。
一
取制样操作是铜精矿检验的关键环节 , 人为影响大且过 程不可逆 ,买卖双方均对此环节重 点控制 ,一方 取制 样,另 方派员进行监督, 以保证过程公正 ,结果合理。 进 口铜 精矿 从海 外运 往国内,一般选用较 为经济的水路 运 输,根据 当地 自然 条件 不同 由海 轮转 驳或者转为铁路、公 路运输 。海 轮运 输的铜精矿 一般为散装 ,检 验组批主要根据 来料的质量状况、最 终入 厂选 用的运输 工具等来决定 。如来 料均匀 ,汽车转运 的进 口铜精矿一般每 3 ~5车 ( 约重 1 0 0 t ) 组成 1 水分批 ,每 3 ~5个水分批 ( 约重 5 0 0 t )组成 1 成 分 批 ,来料均匀性差的 ,批量适 当放小 ,并在取样 方法 上作进
料 ,使取 出的样 品能代表 当批来料的质量 ,并对样 品进行制
备 ,满 足 化 学 分析 需要 。
1 . 4化学分析
进口铜精矿效益影响分析

进口铜精矿效益影响分析作者:朱艳娜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36期摘要:本文主要对进口铜精矿合同加工费、人民币汇率、伦敦金属交易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格差异和采购环节的金属平衡等影响进口铜精矿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铜冶炼企业要做好进口铜精矿效益分析,以提升铜冶炼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进口铜精矿效益影响随着国内精炼铜冶炼产能的扩张,加之铜冶炼企业铜精矿自给率偏低,铜冶炼企业铜精矿的对外依存度呈增长趋势。
进口铜精矿的效益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进口铜精矿合同加工费、人民币汇率、伦敦金属交易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格差异。
1.进口铜精矿加工费对进口铜精矿效益影响铜精矿加工费(TC/RC)是铜精矿供应商向冶炼厂支付的,将铜精矿加工成精炼铜的费用。
冶炼厂购买铜精矿的最终价格是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均价的基础上扣减加工费所得。
TC、RC是进口铜精矿合同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条款,铜精矿供应商与冶炼厂每年都对其签订的合同中TC、RC条款进行谈判,以此来最终确定TC、RC水平。
在进口铜精矿合同中,TC指粗炼加工费,单位为美元/干吨,RC指精炼加工费,单位为美分/磅精炼铜。
例如:TC/RC=60/6.0,表示粗炼加工费为60美元/干吨,精炼加工费为6美分/磅铜,经过换算,可以将二者单位统一,1吨等于2204.62磅。
例1:进口铜精矿含铜品位为25%,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为6250美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8,进口铜精矿合同中规定的回收率为96.5%,TC/RC=60/6.0,每金属吨铜精矿的价格为:粗炼加工费=60美元/干吨精炼加工费=6/100×25%×96.5%×2204.62=31.91美元/干吨综合加工费=60+31.91=91.91美元/干吨,即380.98美元/吨精炼铜(91.91÷(25%×96.5%)=380.98)。
进口铜精矿价格=6250×25%×96.5%-91.91=1415.90美元/干吨,即每金属吨铜精矿价格=1415.90÷25%=5663.60美元,折人民币38512.48元。
影响进口铜精矿质量的因素分析

+ 收 稿 日期 :02—0 20 4—0 6
维普资讯
6 O
灰 色 颗 粒 2 5 2. 9% : 正 常 样
3 1 2. 7% 。
铜
业
工
程
2O № 3 02
致 样 品 的差 异 。
综 上 我们 认 为 : 地 取 样是 影 响进 口矿铜 金 属 两
变化 , 以及 相关 指 标影 响程度 等 情况 , 公 司制定 采 是 购 战略 的依 据 和 基 础 。 为 此 , 司 决 定 对 四船 进 口 公
矿进 行 质量 跟 踪 , 以取 得 决策 依 据 。
江铜 贵溪 冶炼 厂原 料 科 作 为原料 检 验 的 管 理部 门, 肩负着对样 品 的采样 、 制样 、 加工 、 验 的职能。 因 检 此, 受公 司委托 与 相关 单位 部 门一起 跟踪 进 口矿。经 过2 个月对 四船 进 口矿 的全 程跟踪 , 回厂 后对 相 关数
在 铜 金 属 总量 中 , 冶 比商 检 的铜 金 属 总量 少 贵 8 . 6, 61 t占铜金属总量的 06%。其中: 3 .6 第一船/9 . 9。 _ 18 t J , 9 " 第 四船少 1.3t 二、 237, 第 三船分别多 l. 和 66t 16 t . 。 7
万 t能 力 为 7 0万 ta 属 国有 企 业 , 实行 经 营 承 , 0 /, 现
维普资讯
工
程
5 9
文章 编 号 :0 9—34 (02 0 —0 5 0 10 8 2 2 0 )3 0 9— 3
影响进 口铜精矿质 量 的 因素分析
江西铜 业 公 司贵 溪 冶炼厂 黄 敬 平
摘 要
徐元峰
夏建华
铜精矿进口策略的探讨

铜精矿进口策略的探讨作者:王继兵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3期摘要:就目前而言,我国铜冶炼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矿山能力,铜资源始终处于一种十分短缺的境地,所以,铜制做企业要想长期有效的发展,就必须要将进口铜精矿作为首要问题来解决。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讲发展的目光倾向于铜企业的精矿贸易领域,利用市场上的保值手段规避风险,在充分分析市场因素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
本文在分析铜精矿进口的贸易风险及市场风险之后,提出了几点铜精矿进口策略,最大限度的促进我国铜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铜精矿风险进口策略探讨就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商品铜的供需状况来看,依然存在着铜精矿的供给小于需求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铜冶炼行业的发展。
此外,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铜原料有60%都是从国外进口的,研究提高铜精矿进口效率的策略已成为我国铜冶炼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例如,曾经名噪一时的铜陵有色金属公司为例就面临着十分严重的铜资源紧缺问题,在他们拥有的6座铜矿山中就有4座因资源枯竭被国家列入矿山闭破项目。
以至于其80%的铜精矿原料都需要依靠进口来解决,不仅阻碍着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给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一、铜精矿进口的贸易风险及市场风险铜精矿进口具有风险大、种类多等特点,且同时受到了来自于市场和贸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我们在对铜精矿进行交易时,受到了来自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大增加了进口贸易的风险,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铜精矿进口,贸易中存在的风险总结为以下几点:1.存在于铜精矿贸易环节中的风险。
铜精矿进口合同的主要条款是影响进口效益的最主要因素。
当铜精矿价格一定时,受加工费多少的影响、作价月的长短、铜精矿质量好坏、进口数量多少以及铜精矿中金银元素含量等因素的影响,铜精矿的进口价格和冶炼效益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这些因素大多属于隐蔽因素,我们很难通过直观的感觉和意识去判断这些因素对铜精矿进口价格的影响程度,使得在进行铜精矿贸易时,很难做到有效的规避交易风险。
当前国内外铜精矿供需状况的市场分析

矿 产 资 源 是 世界 上 各 个 国家 发 展 本 国 经 济 的 命 脉 。 不 同 经 济 发 展 阶 段 对 铜 资 源 有 着不 同 的需 求 。工 业 化 国 家 的 经 济 发 展 是 全 球 矿 产 资 源 需 求 的 主体 .增 长 速 度 缓 慢 ,发 展 中 国 家 对 矿 产 资 源 的 需 求 日益 增 长, 国 内外 加 快 工业 化实 现 过 程 中 出现 缺 乏 矿 产 资 源 的 情 况 。 因此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发 展 的现 代 , 国 内外 形 成 局 部 经 济 垄 断 形 式 。近 几 年 来 , 我 国对 铜 精 矿 的 供求 变 化 及 进 口市 场 做 了 分 析 , 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的 生 产量 , 生产量达不到 , 铜 精 矿 的供 需 得 不 到 满 足 。 近几年。 铜 精 矿 的需 求 量 大 幅 度增 加 。市 场 上 , 铜精 矿 的加 工 费 一 直飙升 , 铜 精 矿 的供 需 出现 严 重 的 不 足 , 供 需 量 也 是 衡 量 铜 精 矿 供 需 状 况 的 标 准 指标 。 铜 精 矿 迅 速增 加 的原 因有 , 近 几 年 国外 某 些 国家 的铜 精 矿 发 生 了 山体 滑坡 。 恢复生产时间漫长 , 成 本 高 。 铜 的 价 格 升 高 刺 激 着 新 矿 产 区 进 行 大 面 积 的恢 复 。 为 了避 免 铜 价 格 继 续 暴 涨 , 市 场上 一 些 铜 精 矿 企 业 与 大 型 的铜 精 矿 签 定 长 期 合 同 ,很 多 矿 区 为 了榨 取 更 多 的利 润。 利 用 国 内外 铜 精 矿 供 应 紧 缺 的状 况 , 储备大量的铜矿 资源 , 加紧 了
5 . 6 ( 美 元/ 吨)
进口铜精矿效益影响分析

应商 向冶炼厂 支付 的, 将铜 精矿 加工成精 炼 铜 的 费 用 。 炼 厂 购 买 铜 精 矿 的最 终 价 冶
格 是 在 伦 敦 金 属 交 易 所 ( 伍 ) 均 价 的 铜 学 术 期 刊 的 引 文 量 常 被 用 作 引 文 测 度 指标四 可在 一定程度 上反 映期 刊所载 , 论 文 对 其 他 文 献 和 自身 期 刊 载 文 的 吸 收 能 力 , 及 所 载 论 文 与 已有 的 研 究 成 果 的 以 相 关 性 、 续 性 和 继 承 性 的 大 小 , 可 反 连 也 映 出 作 者 的 知 识 水 平 、 究 条 件 、 谨 程 研 严
异。
基 础 上 扣 减 加 工 费 所 得 。T R 是 进 口 C、 C
铜精矿 合同中最基本 、最重要 的条款 , 铜 精矿 供应 商与冶炼 厂每 年都 对其签 订 的
合 同 中 T 、 C条 款进 行 谈 判 , 以此 来 最 CR 终 确 定 T 、 C水 平 。 在 进 口铜 精 矿 合 同 CR 中 ,C指粗 炼加 工 费 ,单位 为 美元 / T 干
程 度 上 反 映 期 刊 的 学 术 质 量 , 米 , 学 3年 《 报》 发表 各类 基 金 项 目论 文 仅 7 共 2篇 , 与 其 它 同 类 科 技 期 刊相 比 ,这 一 比例 较 低 。 这 里 除 了 一 些 作 者 不 注 意 不 加 以 标 注 的 原 因 外 , 因 为 长 期 以来 , 事 部 门在 成 还 人 果 评 定 及 职 称 评 定 时 都 规 定 论 文 必 须 在 核 心 期 刊 或 S I 刊 发表 , 致 我 校 大 量 C期 导 优 秀 稿 件 外 流 , 《 报》 一 定 程 度 上 并 使 学 在
我国铜精矿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铜精矿市场现状分析一、概述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金属,在电力、建筑、交通、通信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而铜精矿是铜的原料,其市场供应和价格对于整个铜工业链条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铜精矿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二、市场供应我国铜精矿的市场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和国内开采两种渠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铜精矿的需求不断增长,供应压力逐渐增大。
尤其是在去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的影响下,国际贸易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进口渠道受到一定影响。
国内铜精矿开采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其中内蒙古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铜精矿基地,但该地区的铜资源开采仍存在技术难题和环境问题。
此外,国内开采能力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量。
三、市场价格铜精矿的市场价格主要受到国际铜价、市场供需状况和宏观经济影响等因素的影响。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铜精矿价格出现了上涨趋势。
然而,由于短期市场波动和贸易争端等原因,铜精矿价格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环保政策的实施和对矿产资源的研究也对铜精矿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环保政策的加强促使铜精矿开采和加工环节的成本增加,从而推动了铜精矿价格的上涨。
四、市场需求我国铜精矿的主要需求来自于冶炼和加工行业。
随着我国铜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对铜精矿的需求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特别是在电力、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需求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铜精矿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
另外,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也对铜精矿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五、发展趋势1.国内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我国政府将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推动铜精矿市场的稳定发展。
2.提高铜精矿开采技术:国内铜精矿开采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需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加强国内铜精矿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的国内铜精矿交易市场,促进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提高市场透明度和交易效率。
进口铜精矿短重问题

进口铜精矿短重问题不可小觑进口铜精矿短重问题不可小觑?□ 顾金泉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铜资源消费快速增长。
尤其在我国,进入21世纪后铜资源消费量平均每年增长16%。
作为冶炼铜的主要原材料,铜精矿的进口量及价格也逐年递增。
以南通口岸为例,2005年进口量为95.3万吨,均价为每吨7304元人民币,2006年进口91.2万吨,均价猛增至每吨13000元人民币a,2007年进口102.4万吨,每吨均价达到15000元左右。
从多年南通检验检疫局检验鉴定情况来看,进口铜精矿短重现象频繁发生,并有逐渐上升趋势。
2007年,南通口岸来自秘鲁、智利、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的进口铜精矿共110批、货量102.4万吨,检验鉴定发现存在短重22批次,累计短重3856.13吨,分别比上年上升37.5%和42.5%。
这22例短重批次中,有17批来自南美,占不合格批次的77.3%。
凭借该局出具的检验鉴定证书,可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200多万人民币。
2007年5月6日,承运金隆铜业有限公司进口的铜精矿由“GOA”轮运抵南通港。
进口铜精矿是我国《商检法》指定的法定检验品种。
南通检验检疫局对南通某代理公司申请报检的该轮运载的进口铜精矿进行检验鉴定做出了预先安排。
铜精矿作为南通口岸的传统商品通过南通中转已有20多年历史,而进口的铜精矿都是采用江中过驳再运往上游冶炼厂。
6日上午南通检验检疫局鉴定人员赶到南通港码头,乘坐交通艇经过近1小时的颠簸到达“GOA”轮停泊的江心作业锚地对该轮进行前水尺鉴定。
在外轮大副的陪同下,两位鉴定人员与该批货物国外发货人委托的鉴定人员一道,先乘交通艇围绕大轮,仔细察看了船舶六面吃水,随后沿着大轮船舷边放下的舷梯登上了外轮,按照检验鉴定规定程序,两位鉴定人员对该轮装载所有压载水舱进行了一一测量,有时为了1厘米的争议在测量时往往要重复多次,以确保水尺计算的准确性。
现场测量结束后,鉴定人员根据船方提供的容积表、排水量、空船重量以及船舶常数等有关校正图表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校正,得到估算的货物重量后,鉴定人员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凭借十多年的鉴定经验推断该船所装进口铜精矿可能出现严重短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口铜精矿短重问题不可小觑
进口铜精矿短重问题
不可小觑
?
□ 顾金泉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铜资源消费快速增长。
尤其在我国,进入21世纪后铜资源消费量平均每年增长16%。
作为冶炼铜的主要原材料,铜精矿的进口量及价格也逐年递增。
以南通口岸为例,2005年进口量为95.3万吨,均价为每吨7304元人民币,2006年进口91.2万吨,均价猛增至每吨13000元人民币a,2007年进口102.4万吨,每吨均价达到15000元左右。
从多年南通检验检疫局检验鉴定情况来看,进口铜精矿短重现象频繁发生,并有逐渐上升趋势。
2007年,南通口岸来自秘鲁、智利、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的进口铜精矿共110批、货量102.4万吨,检验鉴定发现存在短重22批次,累计短重3856.13吨,分别比上年上升37.5%和42.5%。
这22例短重批次中,有17批来自南美,占不合格批次的77.3%。
凭借该局出具的检验鉴定证书,可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200多万人民币。
2007年5月6日,承运金隆铜业有限公司进口的铜精矿由“GOA”轮运抵南通港。
进口铜精矿是我国《商检法》指定的法定检验品种。
南通检验检疫局对南通某代理公司申请报检的该轮运载的进口铜精矿进行检验鉴定做出了预先安排。
铜精矿作为南通口岸的传统商品通过南通中转已有20多年历史,而进口的铜精矿都是采用江中过驳再运往上游冶炼厂。
6日上午南通检验检疫局鉴定人员赶到南通港码头,乘坐交通艇经过近1小时的颠簸到
达“GOA”轮停泊的江心作业锚地对该轮进行前水尺鉴定。
在外轮大副的陪同下,两位鉴定人员与该批货物国外发货人委托的鉴定人员一道,先乘交通艇围绕大轮,仔细察看了船舶六面吃水,随后沿着大轮船舷边放下的舷梯登上了外轮,按照检验鉴定规定程序,两位鉴定人员对该轮装载所有压载水舱进行了一一测量,有时为了1厘米的争议在测量时往往要重复多次,以确保水尺计算的准确性。
现场测量结束后,鉴定人员根据船方提供的容积表、排水量、空船重量以及船舶常数等有关校正图表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校正,得到估算的货物重量后,鉴定人员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凭借十多年的鉴定经验推断该船所装进口铜精矿可能出现严重短缺。
经过紧张作业,“GOA”轮进口铜精矿于5月10日卸毕。
鉴定人员再次登轮进行后水尺鉴定,经过认真计算,确定了货物短少636.69吨的事实,
高达5.88%的短重率远远超过了国际行业标准规定的5‰的水尺计重误差。
鉴定人员与船方大副和发货方委托的检验机构代表一同,反复测看检验原始数据,仔细复核和检查检验计算过程,通过认真仔细核对,最终检验原始数据及检验结果得到三方认可。
发货方委托的外方鉴定人员也确认了南通检验检疫局的检验鉴定结果,并在该局检验鉴定原始记录上签字认可。
由于该轮下一港到南京卸铜精矿,在船舶抵达南京港之前及时与南京检验检疫局进行信息交流,最终两港结果完全一致,进一步验证了鉴定人员的结果,收货人凭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检验鉴定证书已成功向外商索赔724.1万元人民币,收货人专程赶至南通检验检疫局,对其严格把关再一次为货主挽回重大经济损失表示感谢。
关于进口铜精矿短少频繁出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1.装货港提单数不准确。
按照国际贸易惯例,在装港条款的合同下,装货港提单数是最终结汇的依据,到货港的鉴定重量仅作为参照。
检验鉴定人员发现,发生短少的船次,基本都是从南美港口装货到中国,事实上南美很多港口由于受海浪影响严重,船舶处于摇摆状态,水尺读数和水油舱的测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水尺计重的准确性。
2.擅自更改计重方法,使货物数量难以控制。
在南美,有些港口由于受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有些检验鉴定机构擅自将原本应进行的水尺计重改为通过输送带计重,再根据输送带数据来编造水尺报告。
因为输送带距离较远,货物在输送途中有被截留的可能,结果造成实际输送到货舱里的货物数量与水尺数据不符。
3.承运船舶船况较差,不适合进行水尺计重。
由于海运费用日益上涨,买卖双方为节省运输成本,租用一些已有二、三十年船龄的货轮。
严重老化的船舶水尺标记模糊不清,甚至有些压载水舱测量管堵塞,无法进行正常的测量,而压舱水的数量又对水尺计重有很大的影响,最终导致水尺报告数据不准确。
南通检验鉴定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有些承运铜精矿的船舶原来是用做运输集装箱的,甚至有用破冰船改做散货船的,这些船舶原本不用作水尺计重,水尺及压载水舱图表精确度不高,有的船舶图表甚至不完整,这势必对水尺计重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4.发货方和其委托检验鉴定机构恶意欺诈,出具虚假水分报告。
南通检验鉴定人员对“LILY O?鄄DENDORFF”轮所载9784吨澳大利亚铜精矿进行水尺鉴定后,由化矿实验室人员对铜精矿的水分进行了检测,结果为8.71%,而装货港鉴定人员出具的水分报告为7.84%,相差
0.87%。
事实上,铜精矿在运输途中水分会挥发,到港水分结果一般都要比装货港略低。
由此可见,这批铜精矿的水分相差还要略大于0.87%。
即使按照0.87%来计算,这批铜精矿还是“隐性”短少了85吨多,短少率达到0.87%,超出了行业标准。
我国属铜资源缺乏国家,又是铜需求大国,冶炼铜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铜矿,资源的品质和重量的控制使收货人处在被动地位。
俗话说:“只有错买,没有错卖”。
随着铜精矿价格的不断上涨,重量短少越发严重,特别是一些中间商,为了达到最大盈利目的而恶意欺诈我国收货人。
作为出入境检验机构,只有行使好国家赋予的行政执法权利,只有依法施检,才能防止或避免国家出现重大损失,才能有效控制国外不法商人的商业欺诈行为。
依照法律规定,南通检验检疫局对进口铜精矿实施检验,并严格按照检验规程操作,确保检验检疫执法的公证、公平和准确性。
铜精矿属于贵重货物,对于通过水尺鉴定确定检验重量来说,要求会更高,在检验中必须达到检验误差的最小化和精度的最大化。
因此,我们除按规程检验外,尽量保证安排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检验员从事进口铜精矿检验鉴定工作,对短少铜精矿进行集体探讨、交流和分析,使检验检疫人员从进口铜精矿所发现的情况中得到启发,得到提高。
南通检验检疫局对铜精矿进行依法检验的过程是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独立鉴定的过程,其结果具有权威性。
但是,铜精矿检验往往有多家检验机构和公司参加,任何的数据差异对收货人理赔都可能带来困难。
因此,在检验时先统一测量数据,再核对检验结果,非常重要。
只有在数据一致的情况下得出的结果才最容易被对方确认,才最能反映结果的公证、准确。
“GOA”轮就是这样,虽然结果严重短少,但在结果得出之前双方都不清楚,通过共同一致的数据计算结果,外方检验机构不得不承认事实,并最终在检验结果单上签字认可,同时给收货人顺利理赔提供了便利和有力证据。
为此,检验鉴定部门提醒国内收货人在进口铜精矿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在订立贸易合同时,应尽量争取对国内收货人有利的条款,以便在合同的订立中抓住主动权。
2.如果是装港条款,可申请CIQ派员到装货港对装货过程进行装船前检验监督,对货舱等部位加施封识并拍照,货物运抵卸货港后由检验检疫机构启封,防止货物在运输途中丢失。
3.国内收货人应尽量从信誉比较好的船舶公司租用船舶图表资料较全、船况较好的船舶,以便水尺计重得以顺利进行,确保重量检验的准确性。
4.在贸易合同中对水分条款进行规定,严格确定装货港和卸货港水分差的允许范围,订立超范围索赔条款,杜绝“隐性”短少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5.对铜精矿货物投保短少险,在发生短少事故后,及时向保险公司申报,要求保险公司派员到卸货现场进行勘察,如有必要,应申请对船舶进行监管,查明货物短少原因,做好索赔工作。
6.货物在港口转卸后,在进行内河运输前,应对货舱进行严密的覆盖,并加封识,有可能的话,应申请进行保安全程押运,以避免内河运输途中的二次短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