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浮选铜精矿取制样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装重有色金属浮选精矿取样制样通则编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装重有色金属浮选精矿取样、制样通则编制说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2009年5月散装重有色金属浮选精矿取样制样通则编制说明1 工作过程按照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委(2008)5号文件要求,国家标准《散装重有色金属浮选精矿取样、制样通则》及散装铜、铅、锌精矿取样、制样方法进行修订,并制定散装镍精矿取样、制样方法。
其中取样、制样通则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负责起草,铜、铅、锌和镍精矿取制样方法,分别由大冶有色金属冶炼公司,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和金川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负责起草。
中金岭南等十个相关单位参加起草并协助进行了试验。
从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经过反复学习、拟定方案、多次试验、数据处理、确定标准参数并征求国内矿山、冶炼厂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完成了起草工作。
从2008年年初,我们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精矿取制样方法资料,借鉴了1987年~1990年制定本系列标准时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散装重有色浮选精矿取样制样方法试验方案》,方案的宗旨在于通过试验,获取足够的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份样间的标准偏差、总精密度、取样份样数等技术参数,为标准制、修订提供依据。
为了做好试验,2008年3月4日~3月7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主持,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了《散装重有色金属浮选精矿取样制样方法试验方案讨论会》。
有负责起草和参加起草的共11个单位26名代表参加。
会上对品质波动试验、精密度试验和取样系统误差校核试验的目的、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进行宣贯,与会代表进行了充分讨论,落实了具体试验单位、项目和进度。
会后,各单位针对试验要求,成立了试验小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精矿进行了大批量品质波动、小批量品质波动、精密度和取样系统误差校核试验。
从2008年4月~11月历经近八个月时间,基本完成了试验任务,各起草单位根据试验结果编写了标准初稿。
行业标准《散装浮选铜精矿中金、银分析取制样方法》试验方案

附件一:《散装浮选铜精矿中金、银分析取制样方法》试验方案为满足有色金属工业当前发展需要,应广大企事业单位要求,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8-2020年将组织国内相关企业对现行行业标准YS/T 96—2009(散装浮选铜精矿中金、银分析取制样方法)进行修订。
为使修订后的标准能充分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并更为科学合理和具可操作性,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结合以往的经验和目前实际特制定本次试验方案。
方案的目的在于通过科学试验,获取足够的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散装浮选铜精矿金、银品质波动及总精密度、取样份样数等技术参数,为标准修订提供依据。
1试验项目1.1铜精矿金、银品质波动试验1.2总精密度试验1.3 取样份样数的确定2参加试验单位和试验内容参加试验的单位有标准修订负责起草单位和参加起草单位,试验内容按表1的规定进行。
表1试验项目和内容3 试验的技术要求 3.1 一般规定3.1.1 本试验术语解释按GB/T 14260-2010《散装重有色金属浮选精矿取样、制样通则》中第3章的规定执行。
3.1.2 必须按本方案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操作,相关数据计算按本方案提供的公式进行。
3.1.3 取样、制样设备、工具应满足试验的要求,并保持清洁、干燥,取、制样过程应防止试样污染。
3.1.4 浮选铜精矿金、银测定统一按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进行(由负责起草单位提供)。
3.1.5 整个试验过程必须保证人身安全。
3.2 取样3.2.1 取样工具根据动态和静态取样的需要,选择取样钎或取样铲,其尺寸应满足份样量的要求。
附属工具有钢锹、盛样桶、塑料袋等。
3.2.2 取样程序a. 验明所取精矿批号、批重;b. 确定此取样的用途(即做何试验);c. 确定应取的份样数和份样量;d. 确定大样(或副样)的组合方式;e. 根据试验需要,选择一种取样方法之后取样。
3.2.3 取样方法3.2.3.1 系统取样法(动态取样)使用单位在一批浮选铜精矿卸车(船)时,矿山在精矿装车时,按一定质量间隔采取份样。
内蒙古地区进口蒙古国铜精矿取制样规程(试行)

内蒙古地区进口蒙古国铜精矿取制样规程(试行)1.目的规范陆运进口袋装浮选铜精矿的取样、制样工作,确保检验公正准确。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从蒙古国陆运进口袋装浮选铜精矿的化学成分及水分测定所用试样的采取、制备。
3.要点3.1定义3.1.1交货批:以同一合同号一次交货的同一品种、规格一定数量的精矿为一交货批。
它可由一个或多个检验批组成。
3.1.2 交货批量:一交货批的精矿质量。
3.1.3 检验批:为测定水分含量及化学成分而划定的取样单元。
根据交货批量的大小,将一交货批作为一个检验批或划分为几个检验批。
3.1.4 检验批量:划分为一个检验批的精矿质量3.1.5 份样:由一个取样点或一个部位按规定质量取出的样品。
3.1.6总样:从一个取样单元(检验批)取出的全部份样合并成的样品。
3.1.7大样:将一个检验批的全部份样合并成的总样进行破碎和缩分的样品。
3.1.8缩分:减少样品质量,保留样品的一部分,舍弃剩余部分的过程。
3.1.9试样:用于测定检验批的水分含量、化学成分等项目的样品。
3.1.10水分试样:用于测定铜精矿的水分含量的试样。
3.1.11成分试样:用于测定铜精矿的化学成分的试样。
3.1.12试样的重用:把用于测定一个品质特性后的试样再用于测定其他检测项目。
3.2 一般规定3.2.1取样人员上岗前需接受业务培训,经授权方能上岗工作。
3.2.2取样人员工作前应仔细查阅相关的商业运输单据和委托要求,了解申报内容,包括:进口铜精矿的合同号、品种、规格、申报批量、运输车辆情况及约定的检验地点等以便根据交货批量大小划分检验批。
3.2.3取样人员在现场工作时,应遵守过磅区、仓库或货物堆场的相关规定,根据商品特性和安全要求,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2.4取样人员在取样时,如遇大风、雷电、暴雨及其它不适于工作的情况,应停止现场工作,并作好相关记录。
4 取样4.1 取样工具4.1.1 取样钎,其规格尺寸见图1(根据需要,可以适当更换其他规格尺寸的取样钎)。
铜矿浮选工艺流程

铜矿浮选工艺流程铜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石,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汽车等领域。
铜矿的提取和加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浮选工艺是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铜矿浮选工艺的流程及其原理。
一、铜矿浮选工艺概述。
浮选是一种物理化学方法,通过对矿石进行破碎、磨矿、混合、搅拌、吹泡等一系列过程,使有用矿物与杂质分离的工艺。
在铜矿浮选中,主要是利用矿石中铜矿物与其他杂质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通过浮选剂的作用,使其分离,从而达到提取铜矿的目的。
二、铜矿浮选工艺流程。
1. 破碎和磨矿,首先将原矿石经过破碎设备进行初步破碎,然后再经过磨矿设备进行细碎,使其达到适合浮选的颗粒度。
2. 混合和搅拌,将磨矿后的矿石与浮选剂、泡沫剂等混合在一起,并在搅拌槽中进行充分搅拌,使浮选剂充分与矿石接触。
3. 吹泡,将经过混合搅拌的矿石浆液通过浮选机,利用空气吹入泡沫,使含铜矿物附着在泡沫上,从而实现与其他杂质矿物的分离。
4. 分离,将泡沫中的含铜矿物和杂质矿物分离开来,通常采用浮选机中的刮板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将泡沫中的铜矿物收集起来,而杂质矿物则被废弃。
5. 脱泡,将分离后的含铜矿物泡沫进行脱泡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和浮选剂,得到干燥的铜精矿。
6. 精矿处理,对铜精矿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通常包括浸出、熔炼等步骤,最终得到纯铜金属。
三、铜矿浮选工艺原理。
铜矿浮选的原理是利用铜矿物与其他杂质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通过添加适当的浮选剂和泡沫剂,使铜矿物与泡沫结合,从而与其他杂质矿物分离。
具体来说,浮选剂可以使铜矿物表面生成一层疏水性的物质,而泡沫剂可以使泡沫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吸附性,从而在浮选过程中达到有效分离的目的。
四、铜矿浮选工艺的优化。
为了提高铜矿浮选的效率和提取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浮选工艺进行优化:1. 选择合适的浮选剂和泡沫剂,以提高矿石与泡沫的结合效率。
2. 控制浮选工艺中的各项参数,如搅拌时间、吹泡时间、泡沫高度等,以保证浮选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行业标准《散装浮选铜精矿中金、银分析取样制样方法》-讨论稿

ICS 77.150.01H 60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 96—XXXX代替YS/T 96—2009散装浮选铜精矿中金、银分析取制样方法The methods for sampling and assaying for gold and silver concentin the bulk flotation copper concentrates(讨论稿)××××-××-××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S/T 96—2009《散装浮选铜精矿中金、银分析取制样方法》。
本标准与YS/T 96—2009相比,本标准做了如下修改:——修改了本标准适用范围,由原Au:1g/t ~15g/t,Ag:≤2000g/t修改为:Au:1g/t ~30g/t,Ag:≤500g/t、500~4000g/t;——对标准《金、银品质波动分类及总精密度》、《铜精矿最少份样数》中内容进行了修改;——4.5.1货车中取样修订为“货车或火车中取样”;——将4.5.2落地取样方法“按上、中、下三层最少份样数取样”修订为“铜精矿卸车推平后厚度不高于80cm,按照4.5.1操作方法进行取样”;——新增“4.5.3 自动取样机取样方法”;——新增“5.1制样设备增加了棒磨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大冶有色金属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铜陵有色公司、江西铜业集团、云南铜业集团、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XXXX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 。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YS/T 96—1996--YS/T 96—2009。
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 精密度校核试验方法

方式
大样A( 大样B( 奇数号) 偶数号) 各 去 A B( 成分分析样品)
各 备 X, X2( 测定结果)
八 5
x - 2 十考 ) S ' + D D S S M M M z D
S
(1 2)
S 一 、 不争瓦 ̄······… ( 2 D 士烤石理 M ······· … 2 ) ······· ·······
i M=士2 D · · · · · · · · · · ·· · fD S S M· ·· · · · · · · · · · ……‘ ( 3 S · ·· · · · · · ·· · · ’2) ‘
M x Sw - S M e十
对 一1 爪
刀盆‘ 月W
二( ( 2宜 )
— 车内品质波动标准偏差估计值, — 车间品质波动标准偏差估计值;
— 总车数,
5 17 ..
— 所选取车数; 般为 4。 — 当 装载量为6t 每车所取份 0时, 样数,- 八 5 和总精密度 ( sM : fD ) 算出取样、 缩分和测定总标准偏差估计值 ( 八 八 5 5
R 二
R,=
K I R S K E R 3 R, 士 奋 R二。… … 。.· ··········… … (32) E . ············ ,.
一一
(8 2)
.( 9 2)
式中:K—
试验批数。
525 算出按极差推算的测定标准偏差 ( , 、 .. S, . 缩分标准偏差 〔 D ) S )和取样标准偏差 ( S S)
4
R,· · · … … ··· ···
(2 1)
式中:D,二 . 7 对于成对测量值) 32 ( 6 。
5 15 . .
铜矿浮选工艺流程

铜矿浮选工艺流程铜矿浮选工艺流程是指通过浮选设备对铜矿石进行处理,使其中的铜矿石得以浮起,从而得到铜精矿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一般的铜矿浮选工艺流程。
首先,检测与采样。
在铜矿石采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铜矿石进行检测和采样。
这是为了确保洗选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质量,并进行矿石的成分分析。
其次,粗破与细破。
将采集到的铜矿石经过粗破和细破的过程。
粗破是指将较大的矿石进行破碎,使其粒度降低到合适大小。
而细破是指将已经破碎的矿石进一步细碎,以达到更细的粒度。
然后,磨矿与分级。
在磨矿过程中,通过采用球磨机等设备,将细碎后的矿石进行磨矿处理,使矿石颗粒进一步细化,增加其浮选性能。
而分级则是指对磨矿过程中产生的矿石颗粒按照大小进行分级,得到不同颗粒大小的矿石。
接下来,浮选与回收。
将经过分级的矿石与浮选剂混合,然后送入浮选机进行浮选。
在浮选过程中,根据不同矿石颗粒的浮选性能,调整浮选剂的种类和用量。
通过空气和浮选剂对矿石的浮选作用,使铜矿石得以浮起,形成泡沫浮选液。
然后通过吸附、刮除等方式将泡沫中的铜精矿收集起来。
最后,浓缩与脱水。
将收集到的铜精矿进行浓缩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
浓缩通常采用浮选机或离心机等设备进行。
然后将浓缩后的铜精矿进行脱水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得到含水量较低的铜精矿。
综上所述,铜矿浮选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检测与采样、粗破与细破、磨矿与分级、浮选与回收以及浓缩与脱水。
其中,通过浮选剂和浮选机的配合,铜矿石中的铜精矿可以得到有效提取和回收。
铜矿浮选工艺流程能够实现铜矿石的高效提取和回收,对于满足社会对铜资源的需求,提高铜矿石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标准《散装浮选锌精矿取样、制样方法》编制说明

散装浮选锌精矿取样、制样方法编制说明(送审稿)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二00九年五月关于《散装浮选锌精矿取样、制样方法》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发的《关于编制2008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07]68号),GB/T14261-1993《散装浮选锌精矿取样、制样方法》由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负责起草,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为参加起草单位,并在2009年底前完成起草任务。
二、主要工作过程自接到对国标《散装浮选锌精矿取样、制样方法》进行修订的任务后,我公司首先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共同研究确定了起草方案,及时填报了落实任务书,以确保试验和标准修订的进度。
1.试验阶段为使修订后的标准能充分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并更为科学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我公司接到任务后,按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下发的《散装浮选重金属精矿取样、制样方法》试验方案,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本公司的《试验方案》,并成立了以原料部、总调度室、供料厂、质管处、技术监督处和中心化验室为成员单位的试验工作小组,以确保矿源供应、正常卸车和取制样、分析化验的工作质量,按时完成规定的试验任务,并获得足够的试验数据,为标准修订提供可靠依据。
我公司做为主要试验单位,在2008年4月至2009年1月共进行大批量品质波动试验33批/6次(包括单车试验3批/3次),小批量品质波动试验25批/5次,精密度试验40批/2次,系统校核试验20批/1次,使用精矿118批(火车),取份样2280个,获得试验数据730个。
参加试验单位:陕西东岭有限公司共进行大批量品质波动试验40批/4次,小批量品质波动试验15批/3次,精密度试验20批/2次,使用精矿75批(火车),取份样1260个,获得试验数据390个;河南豫光锌业有限公司共进行小批量品质波动试验5批/1次,精密度试验20批/1次,使用精矿25批(火车),取份样260个,获得试验数据210个;中金岭南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皮带取样,共进行大批量品质波动试验3次,小批量品质波动试验2次,精密度试验1次,取份样420个,获得试验数据320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口散装铜精砂取样、制样方法》标准修订编制说明1、前言通过对国内铜生产消费调查,有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生产铜精矿约为87万吨铜量,进口铜精矿约361 万吨铜量,国内铜消费量400 余万吨,因此,铜精矿的内外贸易十分兴旺。
原GB/T14263《散装浮选铜精矿取样、制样标准》颁布已15年,已不能适应现行生产和贸易的现状。
为避免铜精矿贸易中出现投机行为,修订后的标准必须满足样品代表性、安全性、经济性及社会性。
铜作为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历来倍受各国重视。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纯铜的使用需求量日益增长。
因国内可利用铜矿资源有限,长期以来我国需从国外大量进口铜精砂,目前年进口量达到3千万吨以上。
鉴于该商品价值较高,且最后的结算依据是该批货物的金属含量(主要是铜、金、银)。
买卖双方对所抽取的样品极为重视,一般合同中规定每500 吨为一个取样单元,分析所用的样品由装港、卸港或冶炼厂依据不同的合同条款而定,但金属含量的分析以该样品为准。
目前,我国进口散装铜精砂一般为海运进口,也有少量陆路进口。
铜精砂进口时90%以上为散装,其批量一般在500吨以上,传统上普遍在卸船过程中采取代表性样品。
货物取制样检验是依据数理统计方法,从交付检验的一批货物中,抽取适当数量的样品组成样品,然后对样品进行检验。
如何从一批货物中抽取样品,抽取多少样品,怎样制成能代表整批货物的样品,对最终检验结果的判定影响很大。
对于一般散装货物,品质均匀性较差,取制样尤其重要。
因此,采用数理统计法制订一个适用于不同批量、不同品质波动度的进口散装铜精砂取制样标准,确保取制样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是非常必要的。
进口铜精砂,为散装性货物,其取制样方法与其它散装货物有较多共同性。
本标准研究的主要是海运进口的大轮装卸的散装铜精砂。
本标准依据的取制样模式是目前通常采用的等质量或等时间间隔在抓斗中采样。
国内各口岸目前大多采用人工方式取样,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必须跟班作业,而且极容易带入人为误差,特别是当因阴雨天船舱有积水或烈日暴晒后,这种人为偏差更容易造成水分的大幅波动,同时人工取样还不可避免地有水分自然蒸发的水分误差。
经结合现场实际和实验证明,一般可采用在取样时除去取样点表层20 厘米精砂,在内层钎取样品。
样钎外表面粘附的精砂应清除干净。
并且,样品应置于干燥、洁净密闭容器中。
由于一般现场取毕后很难立即计量,测定水分,尤其是在海轮于江心过驳过程中取样时,一时不能取毕,容器内最好内衬塑料袋,并及时扎紧袋口,以防止水分发生变化,且应注意容器不能于烈日暴晒。
此外,进口散装铜精砂为浮选产物,粒度较细,干燥后的分析样,应采用振荡磨或棒磨机制备样品,每次进样量以不超过碾钵最大允许量为宜,以免样品破碎不均匀。
由于硫化铜精砂易于氧化,研磨时应避免过热而引起成分变化,特别是夏季,进样量要少,研磨时间要短,分多次研磨,发热的碾钵应及时换下、冷却。
由于铜精砂中活性硫化物易被氧化,造成品位变化,其含量不同,氧化程度也不同。
用于品质分析的样品应密封于铝箔袋中存放。
实验证明封存在纸袋或聚乙烯袋中的铜精砂样品易被氧化,仅仅保存一个月的样品,铜百分含量明显降低,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铜含量还会继续变化,而封存在铝箔袋中的样品,即使存放半年,铜含量也无明显变化。
因此,在充分考虑如上的现实因素后,经必要的技术处理,采用本标准研究的进口散装铜精砂取制样方法可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并保证品质在较长时间(6 个月以上)内不发生明显变化。
本标准与其它取制样方法GB14623-93、JIS M8101-1976等相比,针对性强,样本量科学适用,能反映实际批量散装铜精砂质量,方法费用低,适合中国国情。
并且,本标准所规定的取制样方法与其它取制样方法GB14623-93 等相比,置信度为95%时,经t 检验和F检验,数据无显著性差异。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认监委2007B053《进口散装铜精砂取样、制样方法》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订要求,由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参与起草本标准。
2、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2.1 本标准格式按照GB/T1-11-2000 标准要求编写。
2.2 本标准对照国际标准要求编写,并运用了大量实验数据作为依据,修订后即符合生产实际,又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3 修订的标准应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3、标准主要内容修订3.1 对原标准中表1 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修订接到修订任务后,主要起草单位与协作单位一起对下属13个厂矿生产和购进的15种矿进行验证试验58 次,共计获得数据3120组数据,从试验数据分析情况,结合目前国内外铜生产和贸易情况分析GB/T14263表1 内数据取值已不能满足现状,需要进行修订。
3.1.1 品质波动类型的划分从国内生产及贸易情况看铜矿的品质波动有所加大。
这次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这次试验进行大批量品质波动试验23次,小批量品质波动试验20次,共计43次,从试验数据分析看:品质波动(W)值在0.13~2.76之间。
品质波动小于1 的20 次,占46.5 %;1~2 之间的15 次,占34.9%;大于2的8 次,占18.6%。
因此建议将品质波动类型划分为W<1 为波动小;1.0≤W≤2.0 为波动中;W>2.0 为波动大,是符合现状的。
3.1.2 总精密度SDM 和取样精密度S的确定本次试验共进行精密度试验13次,其中M值小于0.07的5次0.07~0.20的4次,>0.2的1次,平均为0.093。
其中D值小于0.2的5次大于0.2的5次平均0.24,为使样品更具代表性,建议取M为0.07。
D为0.20。
根据国际贯例以及现行GB14260通则中表1 的规定修正并确定总精密度(SDM)及取样精密度(S)首先确定计算依据基本批量:60吨、300吨、500吨。
精矿含水:10%、12%、15%、精矿品位:20%、20%、30%其次确定每批(车)精矿价值45000×60×(1-12%)×20%=475,200 元445000×300×(1-15%)×20%=2295,000 元45000×500×(1-10%)×30%=6075,000 元查 GB14260 通则中表 1 精度水准 C V 得:15-150 万 C V 为 1.0% SDMC V X 100 1.0 20 0.2% 100 SDM2 SDM 2 0.2% 0.4%计算取样精密度 S 0.40.07 0.2 2 0.16 0.0049 0.04 0.33 %以上计算SPM 、 S 值偏小,考虑其取样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结合通则GB14260 的计算,综合试验数据确定基本批量时 S 0.90% 、 S 1.02% N=300 吨时, S =0.64 N=500 吨时,S =0.52SPM SPM =0.68 =0.563.1.3 份样数的确定按试验确定的品质波动大、中、小类型,分别计算所需的最少份样数3.1.3.1 基本批量份样数, n( 2W S ) 2 当 W 1.0% 时, n ( 2 1.0 0.90) 2 4.94 当 W 2.0% 时, n ( 当 W 2.7% 时, n (2 2.0 0.90 2 2.70.90 ) ) 2 2 19.32 30.47 对上述值进行修正 当2 2W2.7%时,n 3253.1.3.2精矿批量增大时的份样数n 1 n N1 N批量为300吨时应取的最少份样数当W 1.0%时,n (630060) 13.4当W2.0%时,n(20当W2.7%时,n (32对上述值进行修正3006030060) 44.72) 71.55当W1.0%时,n 14当W2.0%时,n46当W2.7%时,n 72批量为500吨当W 1.0%时,n (650060) 17.32当W2.0%时,n(2050060) 57.73当W2.7%时n(32对上述值进行修正50060) 92.38当W1.0%时,n 18当W2.7%时,n 943.1.4 对于基本批量和批量档次的确定6原标准中对批量划分为5个档次最小60 吨,最大600 吨,考虑国内铜行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及贸易情况将批量划分为三个档次,即60吨,300吨,500吨。
3.2 原标准中规定的三种取样方法中,系统取样法和分层取样法均属动态取样,代表性强,精度高,是国际上公认的先进方法;货车(火车)取样法是由实验结果确定取样份样数,符合国内各企业的实际情况。
以上三种取样方法与ISO12743 中的规定基本相同。
因此,本标准不作修改,只将系统取样法分成质量系统取样法和时间系统取样法,具体内容未发生变化。
但本标准增加了单车批量增大或不足60t时的取样方法和袋装精矿的取样方法。
主要理由如下:1)原标准中规定的货车取样法,主要是指火车,没有包括汽车。
当时,多以火车运输为主,装载量为60t。
因此,原标准中规定了检验批量由基本批量和多辆货车交货时,每辆货车应取的最少份样数。
而目前,火车和汽车运输同时存在,火车运输的装载量虽然多以60t为主,但也有70t~80t的;汽车运输多以30t~40t为主,也有60t~80t的。
因此本标准结合实际,对单车装载量远远超过或不足基本批量的规定了取样方法,是很必要的。
计算公式:n1n N1N式中:n1—每辆火车或汽车应取的最少份样树;n—表中规定的最少份样数;N1—检验批量,t;N —基本批量,t;2)近年来,袋装精矿越来越多,一般分50~100Kg左右和1000Kg以上两种袋装精矿。
各企业没有统一的取样方法,有的采用倒袋时取样,有的采用50%抽样,因此本标准结合企业的实际做法,参照ISO12743中的内容,规定了袋装精矿的取样方法。
①袋装精矿,应在倾倒或装入时进行取样。
这样能够确保样品均匀和供需双方利益。
②如果企业不具备在装入或倾倒时的取样条件,或为了减少损失和污染,本标准规定了大袋(1000Kg)和小袋(50Kg)的取样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③大袋取样法与ISO12743 中的规定基本相同,即如果取样钎能穿透袋取到完整的精矿样品,可用取样钎直接对袋中的精矿进行取样,每个袋应取最少份样数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3n M1n3—每个袋中应取的最少份样数;n—表中规定的最少份样数;M1—检验批的总袋数。
④小袋取样,按一定袋数间隔随机抽取样袋,取样袋数间隔根据表中规定的最大品质波动类型的份样数和检验批的总袋数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4M n1n4—取样间隔;8n—表中规定的最大品质波动类型的份样数;M1—检验批的总袋数。
考虑国内矿的运输越来越多的由汽车运输且运输车辆越装越高,标准样钎已无法钎入矿层底部,所取样品代表性差,因此考虑增加一个落地取样方法,将矿卸下后,使其达到样钎能钎到底部的状态而获得更具代表性的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