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秦朝的建立?A. 陈胜吴广起义B. 巨鹿之战C. 焚书坑儒D. 统一六国答案:D2. 下列哪个是秦朝时期的著名建筑物?A. 阿房宫B. 长城C. 兵马俑D. 故宫答案:A3. 下列哪个是汉朝建立的重要事件?A. 楚汉战争B. 巨鹿之战C. 焚书坑儒D. 垓下之战答案:A4. 下列哪个是汉朝时期的著名建筑物?A. 阿房宫B. 长城C. 兵马俑D. 故宫答案:B5. 下列哪个事件是汉武帝时期发生的?A. 垓下之战B. 楚汉战争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焚书坑儒答案:C二、填空题1. 秦朝的建立是在____年。

答案:公元前221年2. 秦朝的统治者是____。

答案:秦始皇3. 汉朝是在____年间建立的。

答案:公元前202年4. 汉朝的建立者是____。

答案:刘邦5. 汉武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体现在____政策上。

答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秦朝的统一过程。

答案:秦国在秦始皇的领导下,通过连续的战争,逐渐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等,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2. 请简要介绍汉朝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

答案:汉朝初年,由于长期战乱,社会经济凋敝,刘邦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减免赋税,注重农业生产,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四、论述题1. 请论述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答案:秦朝在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同时也实行严酷的法律和苛捐杂税,使得民众生活困苦。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更是昏庸无能,加之赵高等人的专权,使得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陈胜、吴广等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以上是第二章的测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含答案

20xx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课题时,某学习小组得出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北宋时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③④3.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课题,其中正确的是A. 春秋时期青铜开始用于农具制造B. 隋朝时市不再有时间的限制C. 唐朝出现新的灌溉工具曲辕犁D. 宋朝能够制作冰裂纹瓷器5.下列农作物均是从国外引进的,其中属于北宋时引进的是()A. 玉米B. 占城稻C. 马铃薯D. 花生6.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

材料反映了宋代( )A.农业繁荣B.手工业兴旺C.海外贸易发达D.文化昌盛7.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B.通判C.户部D.枢密院8.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是( )A.天津和上海B.开封和杭州C.广州和泉州D.厦门和宁波9.如下图是小同复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的史实时制作历史知识片,其中错误一处()A. ①B. ②C. ③D. ④10.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 “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B.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初一历史第二单元考试即将来了,同学们必须要做大量的历史单元试题来练手。

那么应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在下面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 . 宋代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时期,北宋建立的时间是 ( )A .公元 960 年B .公元前 960 年C .公元 916 年D .公元 1038 年2 .北宋与辽之间订立“澶渊之盟”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维持了两者的和平关系③两者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3 . 12 世纪强大起来的金政权先后灭掉了哪两个政权 ( )A .北魏、西夏B .西夏、北宋C .辽、西夏D .辽、北宋4. 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 A .地方军阀割据 B .南北政权对峙 C .民族政权并立 D .战乱长期不息5 .《满江红·怒发冲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中的“匈奴”指的是 ( )A .女真统治者B .匈奴统治者C .契丹统治者D .党项统治者6 .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下面历史时期最相似的是 ( )A .春秋B .战国C .三国两晋南北朝D .隋唐7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 )A .北宋汴河流域人以石油作燃料B .北宋东京居民以石油作燃料C .北宋东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D .河南开封是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8. 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9 .有时从谚语中也能看出历史发展的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其答案答案-(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其答案答案-(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__ __ 分数: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答案栏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三字经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青牛白马的传说。

女真族B.陈桥兵变。

宋高宗C.莫须有之罪。

岳飞D.澶州之战。

宋太祖3.北宋和南宋之间的关系类似于()。

A.西晋和东晋的关系B.隋和唐的关系C.曹魏和北魏的关系D.武周和北周的关系4.岳飞的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其中的“匈奴”指的是()。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5.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有()。

①契丹②女真③突厥④吐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光明网2011年7月31日电故宫博物院证实,国家一级文物青釉葵瓣口盘人为失误受损。

假如有一位文物商人向你推销一件冰裂纹瓷器,你推测一下这件冰裂纹瓷器文物最有可能出自()。

A.唐朝的邢窑 B.宋代的哥窑C.唐代的越窑 D.北宋的景德镇7.(2011·XX)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8.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下列表述与南宋时期南方商业繁荣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京城的主要街道店铺林立B.京城的主要街道买卖昼夜不绝C.纸币与铜钱并行D.广州的人口多达百万9.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你的经历中可能有()。

①经常吃鱼②骑骡子出门旅行,住邸店③在“勾栏”中听说书艺人讲岳飞抗金的故事④与朋友一起踢足球A.①② B.②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由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不包括()。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西藏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是在()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两宋与下列少数民族并立过程,没有送岁币的是()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3.著名学者余秋雨指出:“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市民文化的发展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④城市经济的繁荣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4.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南宋灭亡②忽必烈定国号为元③蒙古军队灭金④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5.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A.修建长城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开发江南6.元朝商业繁荣,其中国际性商业大都市是()A.长安 B.泉州 C.大都 D.杭州7.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说明()A.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C.苏湖地区成为全国政治中心D.宋代长江太湖地区开始开发8.《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

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9.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10.宋太祖在进行统一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

为此,下列不属于他采取的措施的是( )A.给予主要文官武将更大的权力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11.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12.宋代为了改变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采取了不少应对策略。

下列属于这方面改革措施的是()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③重用武将平定全国④领兵权与发兵权分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毕昇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以下发明与他相关的是()A.造纸术 B.元代火炮 C.宋代罗盘针 D.活字印刷术14.下列史实与“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无关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唐朝文成公主入藏C.元朝回族的形成 D.明朝戚继光抗倭15.以下为《大唐盛世》历史剧的若干场景,其中需要修改的是()A.农民使用曲辕犁耕种土地 B.李白在酒馆的墙壁上题诗C.玄宗接见各国来访使节 D.僧人阅读活字印刷的佛经16.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苏州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我国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的朝代是(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2.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杭州 B.泉州 C.广州 D.景德镇3.下列三幅图片最能直接地反映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C.商业繁荣 D.文化繁荣4.马克思曾这样写道:“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族。

”马克思评价的“他”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骨打 D.元昊5.“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设立宣政院 B.建立三省六部制C.推行行省制度 D.设立刺史6.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幕。

这一幕发生在( ) A.907年 B.950年 C.960年 D.966年7.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

这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8.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D.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 )A.东京 B.临安C.应天 D.建康10.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

下列事件按照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赵匡胤建立北宋②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 ③元昊建立西夏国④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1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第二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刚上完历史课,XXX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XXX 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A.靖康之变B.陈桥驿兵变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2.北宋初年,XXX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陈桥驿兵变B.五代的频繁更替C.唐末农民起义D.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3.宋代为了改变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采取了不少应对策略。

下列属于这方面改革措施的是()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③重用武将平定全国④领兵权与发兵权分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北宋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关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A.表示XXX等统军上将交出兵权B.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招致“重文轻武”抗辽不力C.派武将担任地方长官,并设置通判和转运使D.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5.史书记载,XXX谓“宰相须用念书人”;北宋宰相XXX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代“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

为此宋代实行XXX。

以下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②增加科举名额③让文官担任要职④设立进士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

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

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A.XXX7.“(辽)与朝廷和好年深,XXX休养生息,大家安居,不乐战斗。

”(XXX《栾城集》)出现该场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XXX订立澶渊之盟D.XXX的抵抗8.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XXX,主如果由于()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B.他遭到奸臣的谋害C.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D.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9.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考试范围:6-13课;;一、选择题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他统治期间的史实有()①结束割据完成大一统①分化事权,以削相权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①用文臣任知州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下列措施反映出北宋政治的突出特点是()A.休养生息B.重农抑商C.分化相权D.重文轻武3.在河北宣化辽墓壁画中发现有泡茶、进茶、备茶、饮茶、分茶等宋代点茶仪式的场景和松、竹、梅、围棋等各种汉文化元素。

这说明当时()A.民族文化的交融B.北宋边疆的拓展C.边境贸易兴旺D.宋夏政权并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后,大都效仿唐宋制度,制定官制,还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这些现象最能说明()A.制度差异进一步拉大B.统一的趋势更加明显C.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D.各族政权消除了隔阂5.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宋辽之间维持了较长的和平局面B.宋金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6.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

下面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1世纪前期,党项族建立西夏B.辽与北宋有战有和C.“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宋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D.岳飞统帅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7.下图是某班学生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A.卫青北击匈奴B.岳飞抗金C.文天祥抗元D.戚继光抗倭8.“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下列哪一组议和,其内容涉及到大散关()A.宋金和议B.辽宋和议C.夏宋和议D.金灭辽9.下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两宋历史的短暂B.少数民族的起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民族政权的并立10.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描绘的是“卖货郎”摇鼓走巷、肩挑杂货穿梭往来,引来妇女儿童争相购买的情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A.靖康之变B.陈桥驿兵变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
2.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驿兵变B.五代的频繁更替
C.唐末农民起义D.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
3.宋代为了改变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采取了不少应对策略。

下列属于这方面改革措施的是()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③重用武将平定全国④领兵权与发兵权分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北宋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关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A.暗示石守信等统军大将交出兵权
B.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抗辽不力
C.派武将担任地方长官,并设置通判和转运使
D.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5.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

为此宋代实行文治。

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②增加科举名额③让文官担任要职④设立进士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

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

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A.吐蕃B.辽C.西夏D.金
7.“(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
8.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B.他遭到奸臣的谋害
C.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D.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9.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
10.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

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政权并立B.艺术精湛C.民族交融D.商业繁荣
11.“南海一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

当年“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贸易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A.蕃坊B.市舶司C.蕃市D.知府衙门
12.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

下列诗词与右图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相同的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3.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其实西藏早在元朝时就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元朝还专门设置了机构加强对它的管辖,该机构是()
A.御史台B.中书省C.宣政院D.枢密院
14.《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

请问,他们走到的地方当时被称作()
A.坊B.市C.瓦子D.夜市
15.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会子②市舶司③瓦子④岁币⑤夜市、早市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16.如下图,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B.华佗制成“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7.宋代南方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②宋朝的皇帝实行“戒奢从简”的政策③自然条件优越④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
19.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交往频繁。

下列有关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外交通发达的前提是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发展
B.中国的创造发明对亚非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等也传到中国
C.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
D.可通往日本、高丽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20.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的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9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9分,共50分)
21.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6分)
(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

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3分)
(3)图二与图一相比,政权疆域也发生了变化。

图二中的A、C两国在当时达成了怎样的协议?(2分)
(4)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哪一个政权完成的?(2分)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2分)图三这种统一局面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22.某校七年级同学开展“话说元朝”的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分析材料】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城,平西夏,灭女真,……而天下为一。

……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两点历史信息。

(4分)
(2)材料中使“天下为一”的人物是谁?(2分)
【理解学习】
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3)以上材料体现出统治者怎样的思想?(2分)
【论从史出】
23.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北宋的灭亡与其说是被金国从军事上打败的,还不如说是北宋王朝统治集团无穷无尽地挥霍与奢靡耗尽了社会财富,最后由富宋强宋变成了弱宋,“内不安邦,外不抵金”,从而走向灭亡。

(1)根据材料一中北宋由强变弱的史实,写出你的感悟。

(3分)
【经济篇】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光辉的朝代,经济繁荣发展,取得光辉的成就。

(2)请简要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4分)
【生活篇】
材料三正当下最流行的是“穿越”。

……真可谓“世界真奇妙,穿越才知道”。

这学期的宋朝历史让我颇感兴趣,于是我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偏居一隅的南宋临安城……
(3)请续写这段文字,把你在南宋都城临安一天的见闻写一下。

(4分)
【民族篇】
材料四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冲突与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使不同民族在斗争中走向交融。

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4)请举例说明材料四中“和”是主流的论断。

(4分)
【感悟篇】
(5)我们应该为宋朝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而自豪。

我们应该为我们是宋人的后代感到骄傲。

请简要总结宋元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

(4分)
第二单元测试题
1.B 2.D 3.D 4.C 5.A 6.B7.C8.C
9.A10.D11.B12.C13.C14.C15.D
16.D17.C18.A19.B20.D
21.(1)A.辽;B.西夏;C.北宋。

(2)A.金;B.西夏;C.南宋。

(3)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4)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创立了行省制度。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2.(1)元朝疆域非常辽阔;元朝统一了全国;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等。

(2)忽必烈。

(元世祖)
(3)民本或农本思想。

(4)元朝时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23.(1)腐败奢侈必亡,廉政勤俭兴邦。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前代;商品经济繁荣。

(3)品尝到了宋五嫂的鱼羹,还逛了夜市,买了很多东西,在勾栏瓦舍中欣赏文娱演出等。

(4)澶渊之盟,维护了边疆百余年的和平友好局面。

(或宋金和议使南北方经济都得到发展)
(5)封建经济的持续发展,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