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系统开发与管理
基于SSM框架的新闻发布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SM框架的新闻发布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闻发布管理系统成为了传媒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新闻发布管理系统能够高效地处理新闻信息的发布、编辑、审核、管理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此背景下,基于SSM(Spring、SpringMVC、MyBatis)框架的新闻发布管理系统应运而生,以其高效、稳定、易扩展的特性,成为了新闻发布管理系统的新宠。
本文旨在详细阐述基于SSM框架的新闻发布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我们将对SSM框架进行简要介绍,并阐述其在新闻发布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然后,我们将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实现等几个方面,对新闻发布管理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详细剖析。
我们将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基于SSM框架的新闻发布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掌握相关技术和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也希望能对新闻发布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系统需求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发布管理系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新闻机构以及个人自媒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新闻发布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新闻资讯进行发布、编辑、管理、查询等操作,以满足不同用户对新闻信息的不同需求。
因此,开发一个高效、稳定、易用的新闻发布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功能需求:系统应提供新闻资讯的发布、编辑、删除、查询等基本功能,同时支持对新闻的分类管理,方便用户根据不同的分类快速查找感兴趣的新闻资讯。
系统还应提供用户权限管理功能,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保证新闻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性能需求: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性能,能够支持大量用户同时访问和操作,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系统还应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用户在进行各项操作时,系统应能够及时响应并返回结果。
安全性需求: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够防止非法用户的访问和操作,保护新闻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资讯管理系统详细概述

为了提高用户对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满意度,需要提供用户培训和技术 支持,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系统功能,解决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06
资讯管理系统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与升级
云计算技术的广泛
应用
云计算技术将为资讯管理系统提 供更高效、灵活和可扩展的计算 资源,实现数据存储、处理和分 析的云端化。
。
05
资讯管理系统的优势与挑战
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集中存储
资讯管理系统能够将分散的信息集中 存储,方便用户快速查找和使用。
高效检索
系统提供高效的检索功能,用户可以 通过关键词、分类等多种方式快速定
位所需信息。
数据分析与挖掘
系统能够对存储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与挖掘,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数据背
后的规律和趋势。
资讯管理系统的应用领域
企业资讯管理
用于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管理,支持业务 流程和决策制定。
图书馆与档案馆
用于图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检索和借阅 服务。
媒体与出版
用于新闻报道、内容创作和出版发行,提高 内容生产和传播效率。
政府机构
用于政务信息的发布和管理,提高政府服务 效率和透明度。
02
资讯管理系统的技术基础
根据用户反馈和系统运行情况, 对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提高系 统性能和稳定性。
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
访问控制
01
通过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系
统资源。
数据加密
02
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护用户隐私
。
安全审计
03
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问题
户个性化需求。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综合试题及答案

12.从总体说,管理信息系统是由4个部分组成的,这四个部分是( )A
A.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B.数据库、信息处理器、信息存储器和信息管理者
C.数据库、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存储器
D.信息源、计算机、数据库和信息管理者
2)请将该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库逻辑模型;
关系数据库逻辑模型: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产品单价)
组合(产品号,零件号,零件数)
零件(零件号,零件名,单重,单价,材料号,材料量)
材料(材料号,材料名,单价,计重单位)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第一、二章)模拟试题(五)
C、信息具有价值 D、信息是制定企业计划的基础
6.在企业管理信息中,有关厂址的选择的信息属于( ) A P51
A、战略信息 B、控制信息
C、战术信息 D、作业信息
(4)每个运动员可以参与多个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可以由多个运动员参加。
(5)每个运动员属于一个班级,一个班级有若干运动员,
(6)要求能够公布每个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比赛成绩,比赛名次)
要求:①做出该系统的概念结构模型(E-R模型)。②设计该系统的关系数据库逻辑模型。
关系数据库逻辑模型: 班级(班级号,班名,院系)
A、小型企业 B、中型企业
C、大型企业 D、各类企业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应用软件的是( ) D P29
A、DOS B、Java C、SQLserver D、CAD
C、开发语言 D、以上均正确
14.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为20世纪 ( ) C P20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1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第一章信息系统基础1.基本概念(P4)信息系统是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输入、处理、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机制以实现某个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如下图。
从信息系统的定义可知,信息系统是一个专门的系统,它通常是一个为组织或企业的各层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服务的系统。
2.电子政务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P13)孤岛式计算机系统阶段、初级互联阶段和公共服务阶段(1)孤岛式计算机系统阶段:是早期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其特点是以部门划分,各级部门之间没有数据往来,只为部门内部提供信息服务。
(2)初级互联阶段:孤岛式的计算机系统联成网络并组成大型的数据中心,实现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了统一的政府公共应用平台、公共数据库等。
(3)公共服务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信息系统运行模式是通过公共的IT基础设施满足不同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换,逐渐建立较完善的电子政务。
第二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P19)(1)系统规划阶段:是管理信息系统的起始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明确组织总的信息需求,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规划,其中包括确定拟建系统的总体目标、功能、大致目标和粗略估计所需资源,并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及资源和应用环境的约束,把规划的系统建设内容分解成若干开发项目,以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开发。
同时包括研究建设拟建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的选择以及这些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2)系统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拟定系统总体方案和开发项目的安排,分批进行系统开发。
(3)系统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以系统分析中的新系统逻辑方案为依据,惊醒总体结构设计和代码设计、数据逻辑与物理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等详细设计,提出系统详细设计方案,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信息系统开发与项目安全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开发与项目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科技发展部信息系统开发相关安全控制,保障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以及开发、测试和投产过程的安全性,规范信息系统获取、开发与维护过程中的职责定义与流程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科技发展部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获取、开发、实施、投产各过程及项目实施的管理。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三条科技发展部风险管理组负责制定相关规定,并监督各部门落实情况。
第四条各部门安全组负责监督和检查本规定在本部门的落实情况。
第五条项目需求部门除提出功能需求外还负责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提出系统安全需求。
第六条项目建设部门承担具体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实施,负责进行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保证系统设计、开发、测试、验收和投产实施阶段满足项目安全需求和现有的系统安全标准和规范。
组织系统安全需求、设计和投产评审。
第三章信息系统开发与项目安全管理规定第七条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各阶段(尤其是需求设计、测试及投产等重要阶段)评审时,评审内容必须包括相应的安全要求,具体要求参见附件2:信息安全功能设计检查列表。
第八条系统安全评审时,应提交相应安全设计、实现或验证材料,对于评审中发现的问题相关责任部门应及时整改。
第九条对于公共可用系统及重要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应进行保护,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修改。
同时,网上公开信息的修改发布遵循业务部门的相关管理规定,只有经过授权流程后才能修改相应信息。
第十条安全需求分析(一)在项目的计划阶段,项目需求部门与项目建设部门讨论并明确系统安全需求分析,作为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的组成部分。
(二)项目需求部门与项目建设部门应对系统进行风险分析,考虑业务处理相关流程的安全技术控制需求、生产系统及其相关在线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等约束条件下,确定系统的安全需求。
(三)系统安全保护遵循适度保护的原则,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同时实施与业务安全等级要求相应的安全机制:1.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建立适当的安全管理控制机制,保证数据信息在处理、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止数据信息被非法使用、篡改和复制。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10月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试题课程代码:0475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以下信息系统属于战略型管理信息系统的是A.综合查询系统 B.统计分析系统C.报表报告系统 D.制订计划系统2.非结构化决策的特点是A.问题不易确定 B.信息来自企业内部C.模型容易描述 D.用于短期局部决策3.以下关于信息属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信息不具层次性 B.信息具有可消耗性C.信息不可压缩性 D.信息具有可转化性4.以下关于信息与决策的关系,正确的是A.决策过程就是信息处理过程 B.决策信息的数量越多越好C.不同层次决策需要相同信息 D.高层决策只需结构化信息5.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出发点是A.系统开发目标 B.系统开发策略C.系统开发方法 D.系统开发绩效6.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一项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收集、整理、规范A.企业运营数据 B.企业基础数据C.企业环境数据 D.企业决策数据7.结构化分析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两个基本手段是A.分解、具体化 B.集成、具体化C.分解、抽象 D.集成、抽象8.当前管理体制下企业是否能提供新系统开发必须的基础数据,在可行性分析中属于A.技术可行性 B.经济可行性C.管理可行性 D.开发环境可行性9.属于系统分析任务的有A.详细调查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 B.建立过程数据类矩阵C.设计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D.确定系统建设目标10.负责拟定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营方针、资本经营规划和方案的管理层是A.战略决策层 B.业务管理层C.业务执行层 D.战术管理层11.产生数据流图的阶段是A.系统规划 B.系统设计C.系统实施 D.系统分析12.在系统设计原则中,有利于子系统之间、多系统之间联系与合作的是A.简单性 B.灵活性和适应性C.可靠性 D.一致性和完整性13.下列关于划分子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内部联系强 B.子系统间尽可能独立C.接口简单明确 D.子系统间强耦合14.在模块结构图中,用连接两个模块的箭头表示调用,正确的是A.箭头方向由调用模块指向被调用模块B.箭头方向由被调用模块指向调用模块C.用箭头末端的空心圆表明该模块是调用模块D.用箭头末端的实心圆表明该模块是调用模块15.在选择程序设计语言时,不应..强调A.选择人机交互友好的语言 B.选择较多使用者的语言C.选择用户熟悉的程序语言 D.选择当前最先进的语言16.以下关于程序注释的描述,不恰当...的是A.注释应和程序一致 B.每条程序都注释C.注释难以表达的信息 D.尽量都用汉字注释17.以下关于系统测试的描述,不恰当...的是A.系统测试是将已测试过的子系统组装在一起的测试B.系统测试必须按真实情况下的数据量进行测试C.系统测试最好请用户一起进行测试D.系统测试结果应与手工作业的结果进行校核l8.包括信息系统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等的运行管理制度是A.机房管理制度 B.系统维护制度C.系统运行规程 D.运行记录制度19.为了扩充和改善系统性能而进行的修改属于A.改正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C.完善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20.一般大中型企业信息系统的维护期为A.0.5—1年 B.1—2年C.1—3年 D.3年以上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为了防止用户网络资源被非法访问,确保网络资源和网络用户的安全,需要进行网络的()。
A、计费管理B、安全管理C、配置管理D、故障管理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将计算机硬盘上的原始数据复制到可移动媒体上,而不删除硬盘上的原始数据的日常维护方法是()。
A、数据恢复B、数据归档C、数据备份D、归档恢复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修改在系统开发阶段发生而系统测试阶段未发现的错误属于()。
A、改正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完善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4、Cl0 机制中负责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为决策层提供相关信息的是()。
A、首席信息官B、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C、信息技术支持中心D、业务部门信息化管理岗位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5、下列关于子系统测试的描述,错误的是()。
A、子系统测试重点是测试系统内各模块的接口B、子系统测试是把没有测试过的模块放在一起进行测试C、子系统测试主要测试模块之间的协调和通信D、子系统测试目的之一是测试数据穿过接口时是否会丢失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6、下列关于系统测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白盒测试允许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B、白盒测试可以采用语句覆盖方法C、黑盒测试可以穷举程序的运行路径D、黑盒测试只对软件接口进行测试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7、在选择程序变量名的原则中,错误的是()。
A、变量名应易于记忆B、一个变量名应有多种含义C、采用实际的变量名D、变量名要有统一标准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8、在评价程序质量指标时,错误的要求是()。
A、程序书写紧凑,不留空白行B、程序可靠性好C、程序便于理解D、程序容易调整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暂无解析9、在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中,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是()。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开发方法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包括自主开发、外购和外包三种方式。
1. 自主开发:企业内部组建开发团队,根据自身需求和要求,从头开始设计、开发和实施管理信息系统。
优点是可以完全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可以灵活调整和变更系统功能,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且对技术要求较高。
2. 外购:企业以购买的方式获取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并加以定制适配。
优点是省去了自主开发的时间和成本,可以快速部署和上线,但部分功能可能无法满足企业特定需求,还需进行定制和二次开发。
3. 外包: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或服务提供商。
优点是企业无需投入大量的内部资源,可以专注于核心业务,同时可以借助外部专业团队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但需要对外包合作方进行严格的选择和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瀑布模型、螺旋模型和敏捷开发方法。
1. 瀑布模型:按照线性流程逐步进行系统开发,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
每个阶段的输出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适用于需求相对稳定的项目。
2. 螺旋模型:将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确定目标、风险评估、开发、评审和计划下一次循环等阶段。
每
个循环都可视为一次迭代,可以灵活应对需求的变化和新的风险,适用于需求不确定或风险较高的项目。
3. 敏捷开发方法:强调迭代、增量和交互式的开发方式,重视需求的变化和快速响应。
采用短周期的开发、测试和反馈循环,通过持续交付高质量的软件来满足用户需求,适用于快速变化的项目和较小规模的开发团队。
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和特点,可以综合选择适当的开发方式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
物件(object)是系統中特定實體(entity)或有意義的概念 本身存有一組資訊來表示物件的現況(屬性、狀態) 擁有一組屬於該物件的行為(活動或操作),可以改變此物件的現況。
物件導向(object-oriented)程式設計是近年來程式設計的新觀念, 站在人性化(使用者)的觀點,思考程式的邏輯。 將所需要的程式碼與資料放在一起,形成一個物件。
七、套裝軟體與企業資源規劃
應用套裝軟體(application package)是軟體公司已開發好的一套程式,可以商業化的出售或出租。 以多數企業的普遍需求來製作 若企業有特殊需求,要修改套裝程式,通常軟體業者會給予客製化的彈性,但成本會增加很 多。
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基本上是從物料需求規劃(MRP)演進而來的企業規 劃方法,是一門學科,包括: 限制理論、作業計畫、庫存策略等。 ERP導入失敗因素: 似乎都歸罪於使用者公司。 ERP實施問題: 實行、成本效益、溝通、狗吃狗食(dog eats dog food)、穩健性、彈性、系統整合、 策略優勢或策略必要。
一、企業內的企業
1980年代,資訊部門被稱為企業內的企業(a business in a business) 企業的功能: 生產、行銷、會計、財務、人力資源、研究發展、策略管理。 資訊部門: 生產作業的資訊、成本及計價(會計)的資訊、IT投資與效益分析(財務管理)。
1990年代,資訊科技或處理方式變化, 例如: 使用者自建系統、分散式處理、委外開發或處理。 資訊部門的界限模糊: 其功能分散到企業內各部門或企Βιβλιοθήκη 外的委外公司。六、雛型開發方法
雛型開發方法(prototyping),或稱為快速應用設計(rapid application design/development) 很快的設計出一個雛型系統,讓使用者和分析師在互動和循環過程中,修改這個雛型,一直 到完成系統。 運用的時機: 使用者需求開始時無法清楚的定義。
雛型開發方法的步驟: 使用者和資訊專業人員成立小組。 設計初步雛型綱要。 利用雛型發展工具,建立雛型。 畫面和結果展示給使用者。 使用者回饋和修改。 請專家提供改進建議或是否合乎組織標準。 完成雛型系統。 使用者接受。 建置維護。
圖10-7 生命週期溝通不良的錯誤結果
系統分析與設計
一般系統分析的本質: 調查整個系統問題的內涵,研究系統的目標、系統效果的標準,並且評估各 方案的效果與成本。 系統分析可以應用於資訊系統的開發建立:
定義其成分及整體性的考量。 定義資訊處理子系統,說明邊界及介面。 系統的模式、回饋與控制功能。 開發計畫的時程,控制、監督開發過程。 指定專案主持人,負責劃分子系統、控制時間、成本、品質。
汽車物件: 屬性: 車型、排氣量、廠牌、汽缸數、顏色。 行為: 發動、開車門、開冷氣。
物件導向程式語言 80年代: Smalltalk 90年代: C++, Java
物件導向的基本法則
封裝(encapsulation): 物件 = 屬性 + 行為 所有物件的操作方式及介面,均定義在行為的部分。 撰寫程式時,可以利用黑箱的概念,輕鬆連結不同物件。
九、使用者自建系統
1980年代以前,資訊系統的功能(IS function),都是由資訊專業人員來管理和控制的。 1980年代,許多這些責任移轉到使用這些資訊的人身上,這些人稱為(終端)使用者(end users)。 電腦硬體和軟體的進步,改善了資訊科技的取得(available)、經費負擔(affordable)、使用方便 (usable)。
繼承(inheritance): 新的物件可以繼承原有的物件,修改增加新特性,適合新的應用程式。 多型(polymorphism): 同一名稱,可以因物件不同,賦予不同的意義。
例如: 令食物(food)物件具備計算所含熱量(calorie)的功能,不同的食物類別(class)可以有不同 計算方式。 可以利用繼承關係,定義不同的計算所含熱量的功能。
(一)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
由上而下(top-down)定義子系統。 階層式: 每個階層子系統之間的介面要清楚定義。 模組化: 邊界與介面都定義了,可以應用黑箱(black box)的觀念:
在高階層的設計中,可以將低階層的子系統視為黑箱。 例如: 訂單處理系統,信用檢查是它的子系統,
先將信用檢查當作黑箱,不定義如何檢查信用,只定義它的投入與產出(input and output),訂 單處理系統就可以繼續分析。 細部設計時,才根據投入與產出,定義信用檢查子系統。 減小聯繫力(coupling): 使各子系統愈獨立愈好。 將系統可能改變的影響,可以單獨處理,增進系統的適應性。 越容易修改一個子系統,而不影響其他的子系統。
資訊科技的應用不一定要跟著潮流走。 先入者優勢(first mover’s advantage )不是永遠是對的。 企業要評估自己的策略、規模、結構、文化、能力、技術、財務、外在的競爭,選擇適合的 資訊科技應用。
二、資訊系統開發 圖10-1 資訊系統開發
圖10-2 軟體專案開發的實情 5
6
五、生命週期資訊系統開發方法 生命週期法(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 SDLC)是開發資訊系統的傳統方法,又稱為瀑布模式 (waterfall model)。 包括: 系統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程式設計、系統測試、系統建置等階段,序列式進行, 每個階段有其標準程序和文件。 修改資訊需求規格,按規定填寫變更需求申請單(change request)。 使用者在系統設計階段以後,資訊需求的變更就比較困難。
资讯系统开发与管理
綱要
一、企業內的企業 二、資訊系統開發 三、資訊系統經濟評估 (略) 四、資訊系統規劃 (略) 五、生命週期(SDLC)資訊系統開發方法 六、雛型開發方法 七、套裝軟體與企業資源規劃 八、資訊系統專案管理 (略) 九、使用者自建系統 十、資訊系統委外 十一、應用服務提供 (略) 十二、網路服務架構 (略) 十三、資訊系統建置 十四、資訊部門組織與地位 (略) 十五、資訊安全與控制 (略) 十六、資訊系統的評估與失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