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4章
国际经济学第4章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b+d f Dw Q 出口国 贸易前 贸易后 i f+h+i g g+h +f
f
D’ Q
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净福利
国际贸易有利于 进口国的消费者 和出口国的生产 者。国际贸易提 高了所有参加国 的净福利水平。
二、生产要素价格和收入的短期变动
• 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 • 边际价值产品:在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如
赫克歇尔-俄林-萨谬尔森定理(Heckscher-Ohlin-Samuelson Theorem, H-O-S Theorem):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不仅 使得两国商品价格均等,同时使得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
4、妨碍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因素 各国生产技术并不相同; 生产要素并非同质;
特定要素模型(Specific Factor Model)
2、封闭条件下的收入分配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当保持其它要素使用量不变,如果通过增加某种要素(如劳动力)使用量 而增加1单位产品(如布)产量,则生产这增加的1单位布的边际成本为
1 MPL
PL
各国商品价格并不一致。
Paul A. Samuelson, 1915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本章结束
Logo
PL MPL
w MP L
MPL:劳动力的边际物质产品 PL:劳动力的价格
厂商生产1单位布的边际收益等于布的市场价格,即
所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
MR P c
c c L
w MPL
P
c
即
w MP L P VMP
工资等于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价值,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的 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就是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曲线。 MPL VMPL w w1 w2 O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

二、短期与长期的比较 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部门划分 的,而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要素所有 者区分的。 1.在长期情况下,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化, 将促使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着相同的方 向变化,即对于资本丰富的国家来说,国际贸易会同时 降低出口部门、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例, 于是两个部门的相同要素的实际报酬也会按相同方向变 化。 2.在短期情况下,由于资本是特定要素,两个部门 的资本使用量都无法调整,所以国际贸易将导致两个部 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相反方向变化,于是两个部门特 定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二)、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 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相对于X产品,X部门的资本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当X部门由于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劳动流入时,其 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将上升。因此,在 自由贸易下,X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提高了。
(三)、Y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 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同样,相对于本部门产品,Y部门的资本际报 酬可表示为:
(二)模型的均衡解 1. 两点说明: (1) 模型是以短期内一国供给面的情况为 基础,不涉及需求面因素。 (2) 由于只有劳动是可变要素,所以在商 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只要知道劳动在两个部 门间如何分配,便可确定要素市场的均衡和要 素价格。
2. 模型的均衡: (1)与封闭条件下的生产均衡相比,开展贸易以后, 将依据比较优势原则 比较优势原则,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 比较优势原则 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商品。那么国际贸易 将促使该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2)由于价格上升,所以出口部门的劳动报酬超过 了进口部门。(wf>w)。这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出口部门的边际劳动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生产力将下降,而进口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则上升。 于是出口部门的劳动报酬开始回落,进口部门的劳动 报酬开始回升。 (4)随着劳动的在两个部门间的流动,两个部门的 劳动报酬又重新趋于一致,最后达到新的均衡, 具体均衡情况如下图所示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经济增长的供给效果
供给效果的含义 经济增长中的供给变化与贸易效果, 经济增长中的供给变化与贸易效果,称为经济增 长的供给效果。 长的供给效果。 供给效果的类型 1.中性增长 1.中性增长 2.偏于出口型增长 顺贸易倾向增长) 偏于出口型增长( 2.偏于出口型增长(顺贸易倾向增长) 3.超偏于出口型增长 超偏于出口型增长( 顺贸易倾向增长) 3.超偏于出口型增长(超顺贸易倾向增长) 4.偏于进口型增长 逆贸易倾向增长) 偏于进口型增长( 4.偏于进口型增长(逆贸易倾向增长) 5.超偏于进口型增长 超偏于进口型增长( 逆贸易倾向增长) 5.超偏于进口型增长(超逆贸易倾向增长)
三、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发生在资本 密集型产业,使生产要素投入减少, 密集型产业,使生产要素投入减少,但不是 等比例减少。资本用的更少一些, 等比例减少。资本用的更少一些,劳动用的 相对多一些。每单位资本使用更多的劳动, 相对多一些。每单位资本使用更多的劳动, K/L随之减少 这就是节约资本的本意。 随之减少, K/L随之减少,这就是节约资本的本意。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偏 向资本密集性产品的生产。 向资
除了基于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的贸易 在本质上是动态的以外, 在本质上是动态的以外,到现在为止讨论 的贸易理论全部为静态的。也就是说, 的贸易理论全部为静态的。也就是说,给 定一国的要素禀赋、技术、偏好后, 定一国的要素禀赋、技术、偏好后,我们 就可以决定该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所得。 就可以决定该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所得。 但是,要素禀赋随时间改变, 但是,要素禀赋随时间改变,技术也经常 改进,偏好也可以变化。所以, 改进,偏好也可以变化。所以,一国的比 较优势也会随时间而改变。 较优势也会随时间而改变。
国际经济学 第4章-提供曲线

讨论题
1.孤立均衡时的相对价格表示什么?各个国家 的相对价格如何确定?又是如何确定一国的比 较优势的? 2.贸易均衡时的相对商品价格是如何确定的? 3.为什么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会出现不完全 分工? 4.什么是交易所得?什么是分工所得?
讨论题
5.如何理解提供曲线?提供曲线怎样确定贸 易均衡相对价格的? 6.如何理解贸易条件?
一、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单位劳动生产的产品数量
X产品 Y产品
A国
10
15
B国
10
20
15单位Y产品
16单位Y 17单位Y 10单位X产品 交换 18单位Y 19单位Y
20单位Y
15Y≤ 10X≤20Y
相互需求方程式图形说明
Y B过国内交换比率
B国不交 换区域
A国国内交换比率 两国交换区域
A国不交换区域
Y
P1
E II
Y P2 B’
A
I
C O A
B
X O C’ B A’ I’ X
E’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E
B
0
X
提供曲线的严格推导
贸易无差异曲线 :表示的是一国保持与初始封 闭条件下福利水平相等时的进口与出口的不 同组合。
A国封闭时期的平衡
y
TA
EA
0
x
Y
TI
B A C’ D G’
马歇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及至世界 最著名的经济学家。1842年,马歇尔出生于 英国伦敦区一个朴实的中产阶级家庭。 从小接受他那极为严厉的、期望他儿子能成为 一个牧师的父亲的教育。但他背叛了他父亲的 意愿,去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数学并获得 学士学位,并被选为圣约翰学院教学研究员。 但1877年由于他和玛丽· 佩利—— 被迫辞职。 随后,他先后担任布里斯托尔大学校长 他参加过英政府组织的政策咨询活动,还曾是 1890-1894年皇家劳工委员会颇有影响的成 员。1880年,他担任英国协会第六小组的主 席,正式领导了创建英国(后改为皇家)经济 学会的运动。1885-1908年任剑桥大学政治 经济学教授,也是英国正统经济学界无可争辩 的领袖。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圣才出品】

第4章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一、概念题1.充裕要素(abundant factor)答:充裕要素是“稀缺要素”的对称,是指一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
充裕要素的“充裕”是相对的,指的并不是一国所拥有的该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的充裕,而是该生产要素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相对充裕。
充裕要素是以资源禀赋解释国际贸易的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中的重要概念。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各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国内充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一国充裕要素的所有者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2.要素价格(factor prices)答:要素价格即生产要素的价格,是指每一单位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给所有者带来的收入。
生产要素主要有四种: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相应地,其价格分别称为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
生产要素价格同产品的价格一样,主要是由生产要素市场上供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在市场经济中,工资主要由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地租主要由土地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利息主要由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利润作为企业家收入,主要由企业家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
3.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biase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答: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是指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如图4-1所示。
图4-1(a)说明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于X的扩张,图4-1(b)则说明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Y的扩张。
图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都从1TT移到了2TT。
图4-1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4.要素比例理论(factor-proportions theory)答:要素比例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指从资源禀赋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做出解释的国际贸易理论。
要素比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的价格存在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生产成本有高有低,生产成本的高低又是因为各国生产要素价格有差别,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
(免费)国际经济学--第4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只有劳动是可变要素,在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只要知道劳动在 两个部门间如何分配(进而知道劳动的边际产出),就可确定要素 市场的均衡和要素价格
二 模型均衡解
(封闭条件下)劳动的分配和劳动价格的确定
VMPLX代表X部门对劳动的需求曲线, VMPLY代表Y部门对 劳动的需求曲线 当两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劳动在两部门的分配就达到均衡
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相对于X产品,X部门的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rX MPKX PX
X部门劳动投入增加,则其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产出增加
rX MPKX PX
观察:X部门资本的名义报酬rX如何变化?
X部门资本的名义报酬rX也是上升的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相对于Y产品,X部门的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w MPLX PX
贸易后,Y部门的劳动投入减少,则MPLY上升,则该国以Y商 品价格衡量的劳动实际收入上升
w MPLY PY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当X部门由于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劳动流入时,其特定要素—— 资本的边际产出(MPKX)将上升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wX
VMPLX′
VMPLY
wY
贸易后均衡点为E‘,X部门劳 动使用量为OXL’,Y部门劳动 使用量OYL‘ 总结:贸易后X部门的劳动投 入增加,Y部门的劳动投入下 降,该国工资水平w上升
VMPLX
E′
W’ W
E
OX
L
L′
OY
L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劳动实际报酬的变化
贸易后X部门的劳动投入增加,则MPLX下降,则该国以X商 品价格衡量的劳动实际收入下降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素禀赋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影响到国际贸易模式、比较优势和收入分配等方面。
本章将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假设和分析结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具体地说,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组合不同,生产不同商品的成本也不同,从而形成比较优势,并通过贸易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是固定的,不会因为贸易而发生变化。
这主要基于两个假设。
一是要素禀赋具有惯性,即要素的组合方式在短期内相对稳定。
二是要素禀赋差异不受贸易限制的影响,即国际贸易可以自由进行,不会受到保护主义措施和关税壁垒的限制。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引发不同的国际贸易模式。
具体而言,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会倾向于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商品,而土地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更倾向于出口土地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则更可能由资本禀赋丰富的国家出口。
此外,要素禀赋理论还涉及到收入分配的问题。
根据理论的观点,国际贸易能够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不同要素禀赋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而资本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则会因为资本的流入而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收入的增长。
总的来说,要素禀赋理论为我们解释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种解释框架。
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模式的形成,比较优势的产生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然而,要素禀赋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局限性,例如它忽略了技术进步和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的政治和制度因素等。
因此,在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及时修正和完善这一理论框架。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关税理论

● 直接补贴 由政府、垄断组织或同业公会直 接付给出口商的现金补贴;
● 间接补贴 指政府对某些出口商品给予的财 政上的优惠。如减免出口税或某些国内税、 降低运费、退税等。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关税理论
•一 、关税的概念及基本关税政策
1.关税的概念 关税(customs duties,tariffs):进出口商
品经过一国海关时,由政府所设立的海关 向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 特征:具有强制性、无偿性、预定性和 涉外性。
•返回目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关税理论
2.征收关税的目的和基本关税政策 (1).征税目的 1).增加财政收入──“财政关税” 2).保护国内经济──“保护关税” (2).基本关税政策:包括财政关税、保护关税、 自由关税和社会关税4种政策。
3.财政关税(revenue duties)
(1).定义: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的关税就是财政
关税。
(2).衡量标准
• 进口税和国内竞争商品所负担的税相等,或 • 应税进口商品国内无法生产,且国内又无替代品。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关税理论
(3).财政关税的特点 1).财政关税税率较低(税率太高导致进口 商品价格上升→抑制国内需求→关税收入 可能降低),保护关税税率较高。 2).财政关税税率也可具有保护关税的作用, 保护程度取决于关税与国内负担的税额差 异。 3).关税的财政作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经济发展程度与其作用的大小呈反向变化。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关税理论
2. 出口税 (1).定义:出口国对本国的商品出口到 国外时,向出口商征收的关税。 (2). 目 的 : 增 加 财 政 收 入 , 或 保 护 国 内 工业和市场,或为了某种社会目的。 (3). 特 点 : 征 收 范 围 狭 窄 、 税 率 低 ( 一 般在1~5%之间),多为发展中国家所征 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lide 4-8
两要素经济模型
图 4-3: 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
棉布的相对 价格, 价格 PC/PF
SS
工资-地租比率 工资 地租比率, w/r 地租比率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9
两要素经济模型
工资-地租 工资 地租 比率, 比率 w/r CC FF (w/r)2 (w/r)1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6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表 4-1: 各国工资率的比较 (美国 = 100)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7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4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要素价格均等化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的劳动力的收益会 比国外的劳动力的收益少,而本国土地的收益 会比国外土地的收益多.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国际贸易会使国家间同类要素的相对和绝对 收益实现完全均等化. 这意味着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的国际流动性.
Slide 4-7
两要素经济模型
要素价格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效应): – 在要素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若产品的相 对价格上升,那么无论用哪种产品衡量,生 产该产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 入就会提高,而其它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 就会减少.. – 反之亦然.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贸易和收入分配 贸易导致相对价格趋同. 对两个国家,相对价格的改变对劳动和土地的相对收
入会有重要影响: – 在本国, 棉布的相对价格上升 – 劳动力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改善而土地所有者的福利 状况恶化. – 在外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下降,相反的情形就会发 生: – 劳动力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恶化而土地所有者的福 利状况改善 国内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的 所有者因贸易而受损.
SS 棉布的相对 (P /P )2 (P /P )1 C F C F 价格, 价格 PC/PF Increasing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土地-劳动 (TC/LC)1 (TC/LC)2(TF/LF)1 (TF/LF)2 土地 劳动 比率, 比率 T/L Increasing
生产1卡路里粮食投入 生产 卡路里粮食投入 的劳动a 小时) 的劳动 LF (小时)
Slide 4-5
两要素经济模型
要素密集度
– 在两产品(棉布和粮食),两要素(劳动和土地) 在两产品(棉布和粮食),两要素(劳动和土地) ),两要素 的世界中,如果在任何给定的实际工资率条件下, 的世界中,如果在任何给定的实际工资率条件下, 粮食生产中所使投入的土地-劳动比率都高于棉布生 粮食生产中所使投入的土地 劳动比率都高于棉布生 产的相应比率,那么粮食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 产的相应比率,那么粮食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 : – TF/LF > TC/ LC – 比如 如果粮食的生产使用 个单位劳动力和 比如: 如果粮食的生产使用80个单位劳动力和 个单位劳动力和20 英亩土地,而棉布的生产使用20单位劳动和 单位劳动和20英 英亩土地,而棉布的生产使用 单位劳动和 英 亩土地, 亩土地,那么我们就说粮食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 而棉布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 的,而棉布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
Slide 4-10
两要素经济模型
如果棉布对于粮食的相对价格PC/PF上升,那么会: 提高工人收入相对于土地所有者的收入, w/r . 在棉布和粮食的生产中,提高土地相对于劳动 的投入比率,从而提高劳动相对于土地的边际 产出. 由于用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工资的提高和实际 地租的减少,增强了工人的购买力而减弱土地 所有者的购买力.
以下三个对预期要素价格均等化至关重要的前 提假设在现实中是不成立的: 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 两个国家的 生产技术相同 贸易使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相同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没有说明的一点是国际贸 易会消除或减少单位资本收入的国际间差异.
O1 F
T1C T2C F2 OC 棉布生产中劳动土地量 增加
1 2 F1 L2C L1C
C
T1F T2F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15
两要素经济模型
图 4-7: 要素和生产可能性
粮食产 出 , QF 2 Q2 F 切线斜率 = -PC/PF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17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 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有着: – 相同的偏好 – 相同的技术 – 不同的资源禀赋 – 本国劳动-土地比率高于外国 – 每个国家使用两种生产要素,有着相同的 生产函数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4
两要素经济模型
图 4-1: 粮食生产的要素投入组合
生产1卡路里粮食投入 生产 卡路里粮食投入 的土地a 英亩) 的土地 TF (英亩)
生产1卡路里粮食 生产 卡路里粮食 所有可能的投入组合
//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0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图 4-8: 贸易使相对价格趋同
棉布的相对 价格, 价格 PC/PF RS* RS 3 2 1 RD 棉布的相对 产量, Q C + Q *C 产量 Q F + Q *F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3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特定要素模型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收入分配效 应方面存在差异: 生产要素对某个产业的特定性通常是一个短期 问题 – 例如: 棉布的生产商不会一夜之间成为计算 机生产商, 但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美国经 济可以使衰落产业部门的工人转移到新兴产 业部门中去. – 相反,贸易对土地,劳动和资本收入分配的 影响基本上是长期且持久的..
Slide 4-21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赫克歇尔 俄林定理: 俄林定理 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该国充裕要素的产品, 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Biblioteka 22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Slide 4-12
两要素经济模型
图 4-5: 资源的配置
增加 粮食生产中劳动的使用量 LF OF 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两
棉布生产中土地使用量
TC F
1
C TF
OC
棉布生产中劳动使用量 增加
LC
Slide 4-13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两要素经济模型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18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相对价格与贸易模式 要素充裕度
– 当且仅当本国可获得的劳动总量与土地总量的比率 高于外国的对应比率时,即: L/T > L*/ T* 就可以说相对外国而言,本国是一个劳动力充裕的国 家(相对本国而言,外国是一个土地充裕的国家) 例如: 如果美国有8000万劳动力和2亿英亩土地,而英 国有2000万劳动力和2以英亩土地,那么英国是劳动 充裕的而美国是土地充裕的.. – 在这种情况下,本国的稀缺资源是土地,而外国的 稀缺资源是劳动.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11
两要素经济模型
资源和产出 资源的配置是如何决定的? – 在棉布的相对价格和土地劳动供给给定的条 件下,就可以确定如何把这两种资源分配到 两种产品的生产中去.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14
两要素经济模型
图 4-6: 土地供给增加
增加 粮食生产中劳动使用量 L2F L1F O2 F 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量 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量 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量 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量 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量 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量 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量 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量
腹胀生产中土地使用量
当经济体的要素资源发生变化时,两种产品的产 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效应): 雷布津斯基定理 (效应 效应 – 在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果一种生产要 素量增加(T 或L) ,那么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 品的供给会增加,而其他产品的供给会减少. – 反之亦然.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6
两要素模型
图 4-2: 要素价格和投入选择
工资-地租 工资 地租 比率, 比率 w/r CC FF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土地-劳动力 土地 劳动力 比率, 比率 T/L
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