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第4章
《克鲁格曼 国际经济学 第8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克鲁格曼 国际经 济学 第8版 笔记 和课后习题详解》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经济学
克鲁格曼
名校
笔记
教材
贸易
经济
பைடு நூலகம்
国际
习题
政策 汇率
国际贸易
第章
第版
模型
货币
参考书目
答案
精华
01 第1章 绪 论
目录
02 第1篇 国际贸易理论
03 第2篇 国际贸易政策
第1章 绪 论
第1篇 国际贸易理论
01
第2章 世 界贸易概览
02
第3章 劳 动生产率和 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
03
第4章 资 源、比较优 势与收入分 配
04
第5章 标 准贸易模型
06
第7章 国 际要素流动
05
第6章 规 模经济、不 完全竞争和 国际贸易
第2篇 国际贸易政策
第8章 贸易的政 策工具
05
第4篇 国际宏观经济 政策
04
第3篇 汇率与开放经 济的宏观经济学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克鲁格曼所著的《国际经济学》(第8版)的考生。 克鲁格曼所著的《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我国 众多高校采用的国际经济学权威教材,也被众多高校指定为“国际经济学”等专业考研(含复试)参考书目。为 了帮助考生复习备考,我们精心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克鲁格曼《国际经 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2.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3.克鲁格曼《国 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4.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练习+ 模拟试题】本书是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教材的配套e书,严格按照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 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22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 以克鲁格曼所著的《国际经济学》(第8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国际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 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相关 辅导资料对克鲁格曼所著的《国际经济学》(第8版)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 进行了延伸和归纳。另外,还提供英文版原题,以便于学员复习备考。(3)最新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可免费升 级获得。本e书每年都会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对于最新补充的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章完整版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章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6.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7.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8.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国际经济学英文第七版克鲁格曼英文经济名词翻译

国际经济学英文第七版克鲁格曼英文经济名词翻译Key Ter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Chapter3 Labor Productivit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mparative advantage 比较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绝对优势Opportunity cost 机会成本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生产可能性边界Unit labor requirement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Relative price 相对价格Relative demand curve相对需求曲线Relative supply curve 相对供给曲线Relative wage 相对工资Relative quantity 相对产量Ricardian model 李嘉图模型Pauper labor argument 贫民劳动论Nontraded goods 非贸易商品Chapter 4 Resources and Trade: the Heckscher-Ohlin Model Abundant factor 丰裕要素Biase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偏向性生产扩张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 要素价格均等化Factor abundance 要素丰裕度Factor intensity 要素密集度Scarce factor 稀缺要素Leontief paradox 里昂惕夫悖论land-intensive 土地密集型Labor-intensive劳动密集型the ratio of 2 factor prices 要素价格比Wage-rental ratio 工资-租金比Land-labor ratio ,the ratio of land to labor 土地劳动比Chapter 5 The standard Trade ModelBiased growth 偏向性增长Export-biased growth 出口偏向性增长Immiserizing growth 贫困化增长Import-biased growth 进口偏向性增长Isovalue line等价值线Marginal propensity to spend边际消费倾向Terms of trade贸易条件Transfers of income转移支付Chapter 6 Economies of Scale, 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Dumping 倾销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外部规模经济Imperfect competition 不完全竞争Interindustry trade 产业间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产业内贸易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内在规模经济Monopolistic competion垄断竞争Reciprocal dumping 相互倾销Increasing return 报酬递增Chapter 7 The Instruments of Trade policyad valorem tariff从价税Specific tariff从量税Consumer surplus消费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生产者剩余Production distortion loss生产扭曲损失Consumption distortion loss消费扭曲损失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有效保护率Efficiency loss效率损失Export restraint出口限制Export subsidy出口补贴Import quota进口配额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自愿出口限制Local content requirement国产化程度要求nontariff barriers非关税避垒Quota rent配额租金Chapter 8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and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The Balance of Payment AccountsCurrent accountFinancial accountCapital accountChapter 9 Exchange Rates and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An Asset ApproachAppreciation升值Arbitrage套汇、套利Depreciation贬值Exchange rate汇率Forward exchange rate远期汇率Interest parity condition利率平价条件Rate of appreciation升值率Rate of depreciation贬值率Real rate of return实际收益率Spot exchange rate即期汇率Vehicle currency载体货币Foreign exchange外汇Chapter 10 Money,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Money Supply 货币供给Money Demand 货币需求Short-Run Price Rigidity 短期价格粘性Long-run Price Flexibility 长期灵活价格permanent increase in the U.S. money supply 货币供给永久性增长overshooting 超调Chapter 11 Price Levels and the Exchange Rate in the Long Run Law of one price 一价定律Nominal exchange rate 名义汇率Nominal interest rate 名义利率Purchasing power parity 购买力平价Real appreciation实际升值Real depreciation 实际贬值Real exchange rate 实际汇率Relative PPP相对购买力平价Market rigidity市场刚性Price rigidity价格刚性Price stickiness价格粘性Chapter 12 Output and the Exchange Rate in the Short Run Aggregate demand 总需求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J-curve J曲线Real exchange rate 实际汇率Real appreciation 实际升值Real depreciation 实际贬值Chapter 13 Fix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and Policies Effects Sterilization冲销Sterilized foreign exchange intervention冲销性外汇干预Devaluation法定贬值Revaluation法定升值Clean float 清洁浮动Dirty float 肮脏浮动Capital flight 资本抽逃Chapter 14 The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optimumcurrency areas 最优货币区Monetary efficiency gain 货币效率收益Economic integration 经济一体化Floating exchange rate 浮动汇率Fixed exchange rate 固定汇率。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课件英文官方第10版1第四章

4-10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ont.)
• For the economy as a whole, the total labor employed in cloth and food must equal the total labor supply: LC + LF = L (4-3) • Use these equations to derive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of the economy.
4-2
Introduction
• If trade is so good for the economy, why is there such opposition? • Two main reasons why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strong effec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within a country:
• the slope becomes steeper as an economy produces more clon Possibilities (cont.)
•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one more yard of cloth is MPLF/MPLC pounds of food.
– T is the supply of land – LF is the labor force employed in food
4-7
(4-2)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 How does the economy’s mix of output change as labor is shifted from one sector to the other? • When labor moves from food to cloth, food production falls while output of cloth rises. • Figure 4-1 illustrates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cloth.
国际经济学课件中文版(克鲁格曼教材)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发展,即使一国在所 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 ,仍可通过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品并从贸易中获益。
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提出,各国应出口 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 ,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 的产品。
新古典贸易理论
贸易条件
新古典贸易理论关注贸易条件的变化,即一国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 商品的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化会影响一国的福利水平。
该理论认为投资者会根据不同国家资产的风险和收益特性 来构建国际投资组合,以实现风险和收益的最优平衡。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
该理论强调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利用不同国家的 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通过跨国经营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一体化程度的提高 ,国际资本流动将越来越频繁和复杂,对各国经济的影响也将
反全球化的原因
经济不平等、文化冲突、环境破坏和恐怖主义等。
反全球化的影响
引发贸易保护主义、阻碍国际经济合作、导致全球经济不稳定等。
06
CATALOGUE
中国在国际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 快速增长,成为全球贸易大国。
利率平价理论
该理论认为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应该等于两国利率之间的差异,即投资者在两国之 间进行套利活动所要求的汇率风险溢价。
国际收支理论
该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即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汇率 的水平。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弹性分析法
该理论强调货币贬值可以通过改变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要求进出口需求对价格变动具有足 够的弹性。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篇一: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lass=txt>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和国际收支1、如问题所述,gnp仅仅包括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如果进口的中间品价值从gnp中减去,出口的中间品价值加到gnp中,重复计算的问题将不会发生。
例如:美国分别销售钢材给日本的丰田公司和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
其中出售给通用公司的钢材,作为中间品其价值不被计算到美国的gnp中。
出售给日本丰田公司的钢材,钢材价值通过丰田公司进入日本的gnp,而最终没有进入美国的国民收入账户。
所以这部分由美国生产要素创造的中间品价值应该从日本的gnp中减去,并加入美国的gnp。
2、(1)等式12-2可以写成ca?(sp?i)?(t?g)。
美国更高的进口壁垒对私人储蓄、投资和政府赤字有比较小或没有影响。
(2)既然强制性的关税和配额对这些变量没有影响,所以贸易壁垒不能减少经常账户赤字。
不同情况对经常账户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关税保护能提高被保护行业的投资,从而使经常账户恶化。
(当然,使幼稚产业有一个设备现代化机会的关税保护是合理的。
)同时,当对投资中间品实行关税保护时,由于受保护行业成本的提高可能使该行业投资下降,从而改善经常项目。
一般地,永久性和临时性的关税保护有不同的效果。
这个问题的要点是:政策影响经常账户方式需要进行一般均衡、宏观分析。
3、(1)、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
相应地,当美国人通过他的瑞士银行账户用支票支付时,因为他对瑞士请求权减少,故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
这是美国用一个外国资产交易另外一种外国资产的案例。
(2)、同样,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
当德国销售商将美国支票存入德国银行并且银行将这笔资金贷给德国进口商(此时,记入美国经常项目的贷方)或贷给个人或公司购买美国资产(此时,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
最后,银行采取的各项行为将导致记入美国国际收支表的贷方。
《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4154005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经济与金融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国际金融》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不仅是院校本科层次各专业统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而且是金融、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
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涉及国际金融专业的课程都是在国际金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国际金融以开放经济学为基础,研究开放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等问题,在经济、金融理论研究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促进学习者理解和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
2、培养学习者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发生的有关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资本流动动向、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国际金融理论解决国际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习者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掌握扎实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其他国际金融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4.该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为闭卷考试。
以百分制计分。
二、课程目标1、系统阐述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重点讲解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管理原理及实务操作方法,详细阐述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
国际经济学 克鲁格曼版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15
相对价格的确定
• 为了确定模型中棉布与粮食的相对价格,我们 再一次使用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相对供给是在任意价格水平下棉布的世界供给量与 粮食的世界供给量之比。 相对需求是在任意价格水平下棉布的世界需求量与 粮食的世界需求量之比。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21
图5-7a: 经济增长和相对供给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22
图5-7b:经济增长和相对供给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26
• 国际贸易中,国内的经济增长往往提高本国的 福利水平,但不意味着外国经济增长也会改善 本国的福利。一旦其他国家出现偏向于其进口 部门的经济增长,本国的贸易条件就会恶化。
5-14
贸易条件改变对福利的影响
• 贸易条件定义为一国出口产品的价格除以进口 产品的价格。
当一国出口棉布时,如果棉布相对价格的上升,那 么该国的贸易条件就得到改善。
• 因为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意味着该国可以购买 更多的进口商品,一国的福利会随着贸易条件 的改善而上升。(在图中,社会福利的增加表现 为消费点从D1移动到D2)。
在偿付之前,国际借贷在短期内会影响相对需求.
• 国际收入转移是如何影响相对需求和贸易条件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lide 4-18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相对价格与贸易模式
• 要素充裕度
– 当且仅当本国可获得的劳动总量与土地总量的比率 高于外国的对应比率时,即: L/T > L*/ T* 就可以说相对外国而言,本国是一个劳动力充裕的国 家(相对本国而言,外国是一个土地充裕的国家)
例如: 如果美国有8000万劳动力和2亿英亩土地,而英 国有2000万劳动力和2以英亩土地,那么英国是劳动 充裕的而美国是土地充裕的。. – 在这种情况下,本国的稀缺资源是土地,而外国的 稀缺资源是劳动。
Slide 4-10
两要素经济模型
如果棉布对于粮食的相对价格PC/PF上升,那么会:
的投入比率,从而提高劳动相对于土地的边际 产出。 由于用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工资的提高和实际 地租的减少,增强了工人的购买力而减弱土地 所有者的购买力。
• 提高工人收入相对于土地所有者的收入, w/r 。 • 在棉布和粮食的生产中,提高土地相对于劳动 •
Slide 4-21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 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该国充裕要素的产品,
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2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贸易和收入分配
• 贸易导致相对价格趋同。 • 对两个国家,相对价格的改变对劳动和土地的相对收
•
入会有重要影响: – 在本国, 棉布的相对价格上升 – 劳动力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改善而土地所有者的福利 状况恶化。 – 在外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下降,相反的情形就会发 生: – 劳动力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恶化而土地所有者的福 利状况改善 国内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的 所有者因贸易而受损。
Slide 4-17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
• 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有着:
– 相同的偏好 – 相同的技术 – 不同的资源禀赋 – 本国劳动-土地比率高于外国 – 每个国家使用两种生产要素,有着相同的 生产函数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0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图 4-8: 贸易使相对价格趋同
棉布的相对 价格, PC/PF RS* RS 3 2 1 RD 棉布的相对 产量, Q C + Q *C Q F + Q *F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14
两要素经济模型
图 4-6: 土地供给增加
增加 粮食生产中劳动使用量
L2 F L1 F O2 F
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量
腹胀生产中土地使用量
O1 F
T1C T2C F2 OC 棉布生产中劳动土地量
1
C
2
F1 L2C L1C
T1F T2F
增加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15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4
两要素经济模型
图 4-1: 粮食生产的要素投入组合
生产1卡路里粮食投入 的土地aTF (英亩)
生产1卡路里粮食 所有可能的投入组合
//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8
两要素经济模型
图 4-3: 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
棉布的相对 价格, PC/PF
SS
工资-地租比率, w/r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9
两要素经济模型
工资-地租 比率, w/r CC FF (w/r)2
(w/r)1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4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要素价格均等化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的劳动力的收益会
比国外的劳动力的收益少,而本国土地的收益 会比国外土地的收益多。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 国际贸易会使国家间同类要素的相对和绝对 收益实现完全均等化。 • 这意味着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的国际流动性。
两要素经济模型
要素价格
•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效应):
– 在要素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若产品的相 对价格上升,那么无论用哪种产品衡量,生 产该产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 入就会提高,而其它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 就会减少。. – 反之亦然。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 里昂惕夫发现,虽然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但是 美国的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要低于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密 集度。
• 全球数据
– 波文、利莫、斯维考斯克斯的一项研究利用大量国家 的数据检验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SS 棉布的相对 (P /P )2 (P /P )1 C F C F 价格, PC/PF Increasing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TC/LC)1 (TC/LC)2(TF/LF)1 (TF/LF)2 土地-劳动 比率, T/L Increasing
生产1卡路里粮食投入 的劳动aLF (小时)
Slide 4-5
两要素经济模型
• 要素密集度
– 在两产品(棉布和粮食),两要素(劳动和土地) 的世界中,如果在任何给定的实际工资率条件下, 粮食生产中所使投入的土地-劳动比率都高于棉布生 产的相应比率,那么粮食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 : – TF/LF > TC/ LC – 比如: 如果粮食的生产使用80个单位劳动力和20 英亩土地,而棉布的生产使用20单位劳动和20英 亩土地,那么我们就说粮食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 的,而棉布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6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表 4-1: 各国工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7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土地(劳动)供给的增加,会使生产可能性边界
向偏于粮食或棉布生产的方向扩张。 资源供给的变动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效应 是理解资源差异如何导致国际贸易的关键。 一个国家如果生产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要素的 产品会更有效率。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8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表 4-2: 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出口 (占进口国收入的百分比)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9
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
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检验
• 美国数据
– 里昂惕夫悖论
前言
在现实世界中, 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可以部分地
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而贸易的产生同样反映了 国家间资源禀赋的差异。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 强调要素禀赋的差异是贸易产生的唯一动因 • 表明比较优势是受下列因素影响的: – 相对要素充裕度(就国家而言) – 相对要素密集度 (就产品而言) • 还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Slide 4-3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两要素经济模型
模型的假设条件
• 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棉布和粮食. • 两种产品的生产需要投入两种有限供给的要素:
劳动(L)和土地(T)。 • 两个国家中,粮食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而 棉布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Slide 4-12
两要素经济模型
图 4-5: 资源的配置
增加 粮食生产中劳动的使用量
LF OF 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两
棉布生产中土地使用量
TC
1
C TF
F
OC
棉布生产中劳动使用量
LC
Slide 4-13
增加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两要素经济模型
第四章
要素与贸易: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本章结构框架
前言 两要素经济模型 两要素经济体间国际贸易的效应 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分析 提要 附录:要素价格、产品价格以及投入的选择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11
两要素经济模型
资源和产出
• 资源的配置是如何决定的?
– 在棉布的相对价格和土地劳动供给给定的条 件下,就可以确定如何把这两种资源分配到 两种产品的生产中去。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3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特定要素模型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收入分配效
应方面存在差异: • 生产要素对某个产业的特定性通常是一个短期 问题 – 例如: 棉布的生产商不会一夜之间成为计算 机生产商, 但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美国经 济可以使衰落产业部门的工人转移到新兴产 业部门中去。 – 相反,贸易对土地、劳动和资本收入分配的 影响基本上是长期且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