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题文献综述范文
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G.G。
Mohamed小组[18]、印度的M. Kandaswamy 小组[19]、美国的Michael K。
Chan 小组[20]都曾发表过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3。
Schiff碱的合成方法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合成法和分步合成法,分步合成法得到的产品无论是在产品产率上,还是在产品纯度上都较直接合成法理想。
当反应活性低或选择性不好,用前述两种方法合成的产物不稳定或者产率低时,可选用模板合成法。
所谓模板合成法就是将金属离子作为模板试剂加入到羰基化合物中与胺类化合物反应的一类合成方法.如在合成二羰基化合物和多胺的Schiff碱配体及其配合物时多采用此方法.当合成的Schiff碱在反应溶剂中溶解度很小,上述三种合成方法均不适用时,一般采用逐滴反应法,即向胺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活泼碳基化合物溶液的一种方法[21]。
这些合成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Schiff碱金属配合物,它们各有优缺点。
4. DNA的组成及结构[22-26]核酸是生物体中重要的大分子,它不仅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还是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变异等生命活动都与核酸密切相关。
因此,核酸是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分子。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核苷酸(nucleotide),核苷酸由核苷(包括碱基、戊糖)和磷酸组成.根据戊糖是D—核糖或D—2-脱氧核糖,将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类。
DNA的碱基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图1。
1)。
图1。
1 DNA碱基的结构脱氧核苷酸之间由3′, 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形成单链,称为DNA的一级结构。
基因的表达取决于DNA的一级结构。
1953年,Watson和Crick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DNA结晶的X—衍射图谱和分子模型,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见图1.2)。
化学综述性论文范文例文(实用5篇)

化学综述性论文范文例文(实用5篇)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
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
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
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2、文献综述规定
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
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
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
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
文献引用用方括号[]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
上角。
化学专业文献综述

化学专业文献综述
一、引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化学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化学专业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热点
1.绿色化学: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化学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绿色化学旨在设计和开发高效、环保的化学工艺和化学品,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中,绿色合成路径、绿色溶剂、绿色催化剂等是研究的重点。
2.纳米化学:纳米技术是21世纪的重要技术之一,而纳米化学则是研究纳米尺度上物质性质和行为的科学。
纳米化学在药物传递、催化剂设计、传感器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化学生物学:化学生物学是化学与生物学交叉形成的新领域,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化学修饰、化学生物学标记技术等。
化学生物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计算化学:计算化学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和预测分子性质和行为的学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化学在药物设计、催化剂筛选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5.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化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技术。
近年来,有机合成在药物开发、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结论
综上所述,化学专业的研究热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绿色化学、纳米化学、化学生物学、计算化学和有机合成等。
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也对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化学专业的研究热点还将继续涌现和发展。
完整word版,化学实验文献综述

化学实验文献综述摘要:本文是针对《化学教学》2012年7、8期里面出现的所有关于实验的论文,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然后,系统地总结了如今化学实验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而对其缺点进行了改进。
关键字:化学实验、弊端、改进一、化学实验的研究概况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化学教学效率的核心问题和教学手段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化学教师的关注,他们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对化学实验进行了大量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理解、巩固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探究性实验更是体现探究性学习精髓的一种有效途径。
因此,探究性实验是进行化学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没有很好的把握,使得探究性实验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优势。
二、化学实验存在的弊端1.仪器药品的缺少,有些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投入少,资金短缺使得化学实验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2.教师观念陈旧,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做或者很少做实验。
学生动手能力差,动手机率低,学生实验操作机率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对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认识不足。
例如在做一些实验时,许多老师和同学只是循规蹈矩的进行传统的实验,而没有想着去创新,这样就不能激起学生的实验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实验的枯燥实践很可怕的事情。
然而,如果老师能够想到切合实际的有趣的实验,就能充分的带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中。
3.装置复杂、操作繁琐、污染环境、缺少探究性、现象不够明显、反应条件不易掌握。
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品,改进和设计出一些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直观的化学实验。
例如在教材中的氯水的光解实验中,(1)、盛氯水的烧杯或水槽都是敞口的,氯水中的氯气容易外逸,不仅会降低氯水的浓度,还很容易污染环境,也不适宜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2)、氯水光解反应的速度慢,在课堂上演示氯水光解实验,虽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但难以收集到足够量的氧气加以验证。
化学综述论文

化学综述论文化学综述论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综述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综述论文11、注重示意图、流程图、模型等的教学,形成直观教学有些教学内容不容易用实验来演示,如炼铁的高炉、冶炼铝的电解槽、工业制硝酸、硫酸的过程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工厂参观实物。
但多数学校没有这个条件,这时一般使用示意图流程图等教具,这些虽然同实物有一定差距,但同样能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
且这些图形是经过人为简化的,可以排除一些与所学知识无关的情节,突出所要认识的部分。
因此,对教学有独特的作用。
在绘制和使用这些图像时,除注意图形的比例、整体效果外,还要用颜色等设法突出反映部位、物质流向等重要情节,使学生一目了然。
化学教学所涉及的物质及其变化,是从宏观深入到微观领域的,对于微观粒子的形象、结构及内部运动状况,我们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如原子、电子,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甚至用高倍显微镜也看不到。
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常常使用示意图、模型等这些相对直观的教具。
虽然这些示意图、模型的真实性较差,但它通过人为的方法放大、着色等,给这些微观粒子赋予宏观的逼真的形象,这是微观粒子结构及其运动方面的教学不可缺少的直观材料。
如讲甲烷的分子结构时,只讲它是正四面体结构,告诉键角,画出平面结构,学生是很难理解其空间结构的。
而做出甲烷的球棍模型,并用不同的颜色做出碳原子和氢原子,那么学生通过观察模型,甲烷的分子结构很容易就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明晰的形象,它的空间构型就很直观的表现出来。
2、充分运用幻灯、影视、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幻灯、影视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给化学教学,特别是在直观教学方面提供了很多的方便。
如它们可以显示一些不易观察到的实物、设施;还能够对化学实验进行规范化的演示,还能够对受现实条件限制不能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进行演示;而对于物质的结构、微观粒子的运动等能变静为动,比模型能更加形象、生动的表示或模拟出来。
化学实验文献综述

化学实验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将通过实验改进及实验的再探究,来弥补初高中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以此来深化化学的学习及提高实验的创造设计能力。
关键字:实验探究、实验改进正文: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化学现象、化学概念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做实验,更应改进实验教学、探索实验方法、完善实验理论。
本文将选取化学教学2011年第11期,第12期来进行汇总。
一、化学实验改进与探究的必要性(1)初高中化学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实验比较复杂,影响教学效果②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有些产生的有毒有害废物由于实验设计的不严谨对实验者尤其是化学教师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如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产生有毒气体)。
不利于保护环境和对绿色化学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的宣传。
③有些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安全性以及实验效果都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教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
④对于化学药品的具体用量没有很明确地说明或表述模糊,浪费了很多药品(2)化学实验改进的方向①实验简单,现象明显,安全可靠,明确药品用量。
②尽可能的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能有效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③不产生科学性的错误。
④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方案的改进,利用有限的资源人人动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科学素养。
(3)化学实验改进的基本方法①通过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的具体实践,总结实验的成败经验,查找资料,改进实验方案。
②将学生分成几个创新实验小组,每个组分别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探究,提出方案、实践、改进、总结、评价。
③教师选择一些演示实验进行改进,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做改进,提出方案并实践总结。
二、化学实验改进与探究的具体实例郭超,支维洲,杨嵘,赵越在“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的再改进中,针对教材中的不足之处,介绍了五则该实验的改进方案,改进的共同特点是,巧妙利用空气,实现白磷在密闭装置内燃烧,取得良好的环保效果。
化学课题文献综述范文

化学课题文献综述范文化学课题文献综述范文宁德师范学院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年级 2012专业化学学生杨元世学号 B2012061118题目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2014年6月20日district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great thanks, South of the River, River North, Mao Ta, 6 towns, less than 5 km from the enemy town of shengze, only separated by a wide range of XI Bai Yang. For the time being, Sheng diwei forces are often deployed at dawn, Mao Ta, Sheng Tang Hong Kong fringe areas, and sometimes invasive South of the River, at 【文献综述】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杨元世,宁德师范学院化学系 2012级化学1班福建宁德352100,【摘要】生鲜食品主要指“生鲜五品”。
与超市中经营的其他商品相比,生鲜食品具有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特殊属性:保鲜和加工。
保鲜即保鲜处理,新鲜的食品送到商业企业中来,必须运用保鲜设备对它进行保鲜处理。
很显然,生鲜食品如果失去了生鲜的特性,就会变得没有价值。
所以,保鲜就是保商品的价值,即通过管理来实现保值。
保鲜加工处理是利用各种加工设备,使加工食品通过加工达到增值的目的。
【关键词】生鲜食品果蔬水产品保鲜技术生鲜食品是指由种植、采摘、养殖、捕捞形成的,未经加工或经初级加工,可供人类食用的生鲜农产品。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果蔬、水产品、肉类。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改变,同时冷藏链、冰箱、微波炉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方便性、营养性、安全性。
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

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综述一、综述概述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
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
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
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
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
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
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
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
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德师学院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年级 2012专业化学学生元世学号 B2012061118题目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2014年6月20日【文献综述】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元世(师学院化学系 2012级化学1班 352100)【摘要】生鲜食品主要指“生鲜五品”。
与超市中经营的其他商品相比,生鲜食品具有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特殊属性:保鲜和加工。
保鲜即保鲜处理,新鲜的食品送到商业企业中来,必须运用保鲜设备对它进行保鲜处理。
很显然,生鲜食品如果失去了生鲜的特性,就会变得没有价值。
所以,保鲜就是保商品的价值,即通过管理来实现保值。
保鲜加工处理是利用各种加工设备,使加工食品通过加工达到增值的目的。
【关键词】生鲜食品果蔬水产品保鲜技术生鲜食品是指由种植、采摘、养殖、捕捞形成的,未经加工或经初级加工,可供人类食用的生鲜农产品。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果蔬、水产品、肉类。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改变,同时冷藏链、冰箱、微波炉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方便性、营养性、安全性。
生鲜食品不仅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而且大大缩短消费者的备餐时间,因而深受消费者亲睐。
然而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使其在贮藏、市场供应及产品开发方面受到很大限制。
由于产后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的相对滞后,我国生鲜食品腐烂损失十分严重。
据统计,目前我国水果的腐烂损失率在25%~30%,蔬菜的腐烂损失率在20%~25%,水产品的损失率在15%左右,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平均损失率仅为1.7%~5%。
保鲜技术落后、产后损失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鲜食品保鲜是保证其贮藏期品质稳定,实施远距离或反季节贸易的关键,已成为农业和食品产业的一个重大难题,受到食品企业、物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1 生鲜食品主要保鲜技术生鲜食品保鲜是根据其品质特点和腐败变质机理,在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抑制或延缓生鲜食品的腐败变质,保持其良好鲜度和品质的技术。
目前生鲜食品保鲜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法三大类,每类方法又衍生出很多新技术,各自依托不同的保鲜原理。
虽然各种保鲜手段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对保鲜品质起关键作用的因素进行调控。
首先是控制生鲜食品生理、生化变化进程,从而延缓品质劣变进程;其次控制微生物,主要通过控制腐败菌来实现。
主要保鲜技术有低温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气调保鲜、超高压保鲜、辐照保鲜、臭氧保鲜等。
此外,近几年一些新的保鲜技术,包括复合保鲜技术不断涌现,如临界点低温高湿贮藏、高压静电场处理保鲜、细胞间水结构化气调保鲜、热激处理保鲜等。
1.1低温保鲜1.1.1水产品低温保鲜低温保鲜是水产品最主要的保鲜技术。
水产品低温保鲜技术主要有冷藏冷冻、冷海水/冷盐水保鲜、微冻保鲜、冻结保鲜和冰温保鲜技术,用于保持鱼体原有的鲜度和鱼肉的品质,抑制鱼体死后的生物化学变化。
微冻保鲜技术是将新鲜渔获物放入低于鱼肉冰点(2℃)以下的冷冻海水中快速冷却,然后将鱼体保存在-2~0℃的微冻温度区域保鲜,该方法可有效保持鱼肉的鲜度。
此后,又发展了超冷保鲜和无冰保鲜技术[1]。
超冷保鲜技术是一种使鱼体窒息和快速冷却同时实现的保鲜技术。
无冰保鲜技术是采用-5~3℃的冷媒(深冷海水),通过喷淋、浸泡等剧烈冷却及清洗方式,使水产品在最短时间快速冷却至-2—-1℃的微冷状态,然而通过舱保温保湿系统对水产品进行保温,从而达到最佳保鲜效果以及理想保鲜成本的技术。
1.1.2果蔬低温保鲜果蔬低温保鲜主要是通过低温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减缓果蔬的呼吸作用。
这种方式可分为自然温度和人工冷却贮藏法。
目前果农普遍采用的沟藏、窖藏等自然温度贮藏法,它是利用自然温差来调节与控制贮藏环境,使其处于较低的温度。
冷库属人工冷却贮藏法,所用设备是冷藏库配以氨压缩机及相应的辅助设备进行制冷,根据果蔬各自的贮藏温度,自动调节库温度和湿度。
目前国2/3的果蔬企业采用此方法。
采用冰温技术能够长时并有效地保持适熟水果的固有风味和新鲜度,提高其商品价值。
在果蔬贮藏方面,对梨、桃、冬枣、樱桃、、柑橘、香蕉等的冰温保鲜已取得成功,该技术在日本、美国、国等国家得到迅速发展[2]。
梅是我国南方特产水果,采后极易发霉变质,在20~22℃条件下仅能保存3d,10~12℃保鲜7d,0~2℃保鲜9~12d。
即使采用壳聚糖涂膜并结合低温贮藏也只能延长至16d。
然而用二氧化氯缓释剂处理梅并结合冰温贮藏可将其保鲜期延长至近30d,且贮藏21d时,梅硬度仅下降6.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16.7%,总酸含量下降32.5%,无霉果产生,梅的色、香、味和口感俱佳;贮藏至28d时,也仅有个别霉果出现[3]。
20世纪80年代,日本道大学率先开展冰温高湿保鲜研究,此后其它科研人员开始采用临界点低温高湿贮藏(CTHH),即在物料冷害点温度0.5~1℃以上相对湿度90%~98%的环境中贮藏保鲜果蔬。
其保鲜机制是:采用尽可能低的温度有效控制果蔬在保鲜期的呼吸强度;采用高相对湿度的环境有效降低果蔬水分蒸发,减少失重。
从原理上说,CTHH既可防止果蔬在保鲜期的腐烂变质,又可抑制果蔬的衰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保鲜手段。
1.2化学保鲜化学保鲜是在食品生产、贮藏和运输过程中使用化学品(化学保鲜剂)来延长货架期,保持品质的措施,其优点是只需在食品中添加少量的化学品,如防腐剂、抗氧化剂、保鲜剂等物质即可有效延缓生鲜食品的腐败变质,具有简便、经济、高效等特点。
水产品化学保鲜常用的方法有4种,即: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杀菌剂、抗氧化剂)、抗生素、糟醉和烟熏保鲜,其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保鲜尤为普遍。
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曾采用各种广谱性抗生素进行水产品保鲜。
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用亚硫酸钠等化学防腐剂防止水产品变黑。
某些国家还将其作为商品销售,被众多生产厂家用于食品、饮料及水产品的防腐保鲜中。
由于一些抗生素与化学保鲜剂存在残留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逐渐被淘汰。
果蔬贮藏中使用较多的化学保鲜剂有消毒杀菌剂、活力多效素保鲜剂、生长抑制剂等,根据使用方法,可分为吸附型、浸泡型、熏蒸型。
吸附型防腐保鲜剂主要通过清除果蔬贮藏环境中的乙烯,降低O2含量或脱除过多的CO2而抑制果蔬的后熟以达到保鲜的目的。
浸泡型防腐保鲜剂是通过浸泡、喷施等方式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是最常用的防腐保鲜剂。
用其杀死或控制果蔬表面或部的病原微生物,并可调节果蔬采后的呼吸代。
熏蒸型防腐剂是指在室温下挥发成气体以抑制或杀死果蔬表面的病原微生物,是对果蔬毒害作用较小的一类防腐剂。
目前已大量用于果蔬及谷物防腐。
常用的熏蒸型防腐剂有仲丁胺、SO2释放剂、二氧化氯和联苯等[4]化学保鲜剂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出现致癌致畸等毒性。
近年来因滥用食品添加剂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使化学保鲜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质疑。
天然无毒无害的生物保鲜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1.3生物保鲜生物保鲜技术是将某些具有抑菌或杀菌活性的天然物质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通过浸泡喷淋或涂膜等方式应用于生鲜食品中,进而达到防腐保鲜的效果。
生物保鲜技术的机理包括抑制或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隔离食品与空气的接触,延缓氧化作用,调节贮藏环境的气体组成及相对湿度等因生物保鲜剂具有天然、安全、简便等优点,故应用围不断扩大,已成为食品保鲜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利用微生物菌体及其代产物保鲜、生物天然提取物保鲜和基因工程技术保鲜。
1.3.1水产品生物保鲜用于水产品保鲜的生物保鲜剂主要有微生物代产物如乳酸链球菌素、生物酶(溶菌酶、葡萄糖氧化酶、谷氨酰胺转氨酶等)、生物天然提取物(茶多酚、壳聚糖、鱼精蛋白等),以及以上述物质为主要成分的复合生物保鲜剂。
乳酸链球菌素是由乳酸链球菌产生的一种高效、无毒、安全、营养的生物保鲜剂,可抑制引起食品腐败的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繁殖。
研究表明,在新鲜鱼中添加乳酸链球菌素能很好地抑制产毒菌的生长和产毒如添加25mg/L的乳酸链球菌素对龙虾肉、鲑鱼、蟹肉组织无任何损伤,且明显降低了单核细胞增生斯特氏菌的水平[5]。
能够显著推迟鳕鱼片、鲱鱼片及烟熏鲭鱼等海产品中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毒,抑制波特淋菌中毒[6]。
溶菌酶又称胞壁质酶,可以水解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导致细菌自溶死亡,因此被广泛用于有细胞壁结构的细菌,其对人体细胞无害。
然而溶菌酶主要是与其它保鲜剂复合使用来起到对水产品的保鲜作用[7]。
舜胜[8]等人研究了溶菌酶复合鲜剂对虾、带鱼段、扇贝柱和柔鱼条的保鲜作用,结果发现采用复配的方式既扩大了溶菌酶的抗菌谱围又增强了抗菌作用强度,在相同条件下可延长保鲜期约1倍的时间。
郭良辉等[9]将溶菌酶与Nisin复合保鲜蚌肉对其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的上升都起到了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协同效应明显。
1.3.2果蔬生物保鲜果蔬生物保鲜技术包括利用微生物拮抗保鲜、天然提取物质保鲜、基因工程技术保鲜3种方法。
微生物拮抗保鲜技术采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利用菌体次生代产物或直接利用微生物菌体和抗菌肽对食品进行保鲜[10],具有无色、无味、无毒、无害等特点。
国外有人用有益真菌对新西兰猕猴桃进行防霉研究,还有一些利用木霉对果蔬进行防病保鲜的报道。
例如美国法国和英国利用多孢木霉对洋梨、蘑菇和苹果进行防病保鲜[11]。
赖健[12]等研究了木霉发酵液对茄子的保鲜作用,经哈茨木霉发酵液处理的茄子果实,在贮藏温度20-25℃的条件下贮藏20d果实仍新鲜如初。
天然提取物质保鲜是利用从天然物质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抑制果蔬表面微生物的活性,降低果蔬中酶的活力,从而减轻微生物对果蔬的影响。
其无毒无害,可以达到绿色保鲜的效果。
天然提取物质的主要应用方式包括提取物质浸蘸熏、蒸、喷洒、保鲜纸和涂膜剂等[13],其中对涂膜保鲜研究较多如壳聚糖、海藻糖、魔芋多糖等广泛用于果蔬采后涂膜保鲜效果显著。
基因工程保鲜技术主要是通过减少水果生理成熟期源乙烯的生成,控制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以及延缓水果在后期成熟过程中的软化,来达到保鲜的目的。
目前,日本、美国、新加坡的研究人员从基因工程角度,利用基因替换技术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和积累,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我国十五期间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项目,加强了果实采后基因沉默诱导和诱导启动子及其应用技术创新,开辟了果蔬采后保鲜新技术领域。
首次通过抑制果实中成熟关键基因LeACS2的表达来实现延长番茄果实的贮藏寿命;实现了使番茄果实中与乙烯合成和果实成熟相关的关键基因沉默,从而达到延迟成熟的目的;建立了一种基于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的全新的果蔬贮藏保鲜方法。
1.4气调保鲜气调保鲜技术是以不同于大气组成或浓度的混合气体替换包装食品周围的空气,并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冷链温度,来抑制或减缓微生物生长和营养成分氧化变质,尽可能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