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一)
一、重点词语
1、逸: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奔跑)
2、翔: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止,不动)
3、辱问:今日见辱问于长者(降低身份来问)
4、幸: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希望)
5、黜:舅姑毁黜以至此(降低身份)
6、负载:负载珍重,不复言矣(旅途之劳)
7、将: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方,刚才)
8、涘:昨下第,闲驱泾水之涘()(水边)
9、坐贻:不能鉴听,坐贻聋瞽(gǔ)(因而致使)
10、擘:一时皆下,乃擘(b)青天而飞去(裂)
11、缱绻:幸为少尽缱绻(qiǎnquǎn)(缠绵深厚的情意)
12、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闲暇)
二、通假字
1、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通影,像影子一样)
2、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通晶,水精,即水晶)
3、飨德情恩,词不悉彰,致达远冤(通享,受)
4、从此已去,勿复如是(通以。

已去,以后)
三、一词多义
1、幸:①贱妾不幸(动词,幸运)
②吾君方幸玄珠阁(驾临,特指君王到处)
③幸被齿发(承蒙)
④幸一闻焉(希望)
2、见:①见有妇人(动词,看见)
②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表被动)
3、坐、坐贻:①命坐于灵虚之下(动词,坐在)
②坐贻聋瞽(坐贻,因而致使)
4、辞:①因告辞曰(告辞,辞别)
②乃前致辞者(言辞,言语)
③毅撝(huī)退辞谢(辞谢)
④吾何辞焉(推卸)
5、以:①束以他物(用,把)。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语文基本要素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一鉴赏形象1人物形象(1)问:人物形象有什么特征(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①概括形象特征:本诗塑造了一位的身份形象。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抓关键点手法)③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作用):寄寓的情感蕴含的哲理。

(2)人物描写手法(怎样塑造刻画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怎样表现人物情绪的)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描写(依附于其他描写手法存在)等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正衬对比反衬等借助修辞:比喻象征等2事物形象(咏物诗)(托物言志之物,象征人物品格理想情操)问:描写(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答:①概括物象特征②结合诗句分析(点手法)③作用:象征什么样的品格,寄托什么样的情感常见形象:兰花菊花梅花松柏竹蝉马等(分析总结象征内涵)常用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反衬等(描写物)象征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发情)3景物形象:(1)意象:(蕴含诗人情感(意)的景物形象,在诗词中设有几个意象名词。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名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

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

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

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

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

(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

(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

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

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属于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

(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3、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4、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等。

其他知识点:1、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3、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4、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标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标点符号考题是常出现,它的分类比较多,所以要谨记每个符号使用的方法。

标点符号常见考法是以选择题形式出题,考查内容较为固定,点号的连用、后括号的位置、引号和句末点号的关系等都是重点。

在写作文中标点符号也是核心考点,如果运用不好会影响到作文的分数。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通过*的学习能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详细内容如下: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长生歧异,可不用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用顿号。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5.并列词语做谓语、做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或感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7.并列的成分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关于冒号的使用: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中间,则不能用冒号。

2.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

3.如果后文是应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5.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高考语文考前必看:最全基础知识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考前必看:最全基础知识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考前必看:最全基础知识答题技巧基础知识【高分口诀】审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审题文,回应暗含要求字音题【答题技巧】(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

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2)善用排除法。

【答题知识】(1)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利用形声字声旁能表读音的功能识记一些难读字,如:屣xi、狰zhen;记住形声字的声旁字与字的读音不一致的字,如:谄chan、陷xian、焰yan、旖yi、嗔chen。

(2)注意区别形近字,如:“刺”与“剌”、“陡”与“徙”、“赢”与“羸”。

(3)注意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多音多义的读音是考查的重点。

多音常常是因为“多义”,所以因义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如:“卡”做音译语素时读ka,卡车、卡宾枪,取和“不畅通”有关义项时,读qia,关卡、发卡、卡壳。

(4)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区别,如“哈”,书面语中读ha,在方言或口语中读ha或ha;“露”,书面语中读lu,口语中常读lou。

(5)注意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区别,如:街谈巷xian议、巷han 道。

字形题【答题技巧】基本方法为以“义”定“形”。

(1)从形旁入手。

如“弩”和“驽”,“肓”与“盲”。

(2)从词义入手。

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

(3)从词语的结构入手。

如“文过饰非,幽愁暗恨”,并列式词语,“文”和“饰”,“幽”与”暗”互训。

再如: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

(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

如: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

【答题知识】(1)因形近而错。

如将“病入膏肓”写成“病入膏盲”,将“脍炙人口”写成“脍灸人口”,“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等。

(2)因音同或音近而错。

如“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等。

(3)受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的影响而错。

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灯泡”写成“灯炮”,“清晰”写成“清淅”。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1. 汉字基本知识汉字是汉族的传统文字,包括基本汉字和常用汉字两个层次。

基本汉字有214个,常用汉字则有近3500个。

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笔画顺序和读音是语文学习的基石。

2. 拼音与音标拼音是用来标注汉字读音的字母系统,音标则是用来表示语音发音的符号。

掌握拼音和音标有助于正确地读、写和理解词语。

3. 词语辨析词语辨析是指在语言使用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近义词、反义词或相近词语之间的差异。

例如,区分"善良"和"友善"、"大胆"和"冒险"等。

4. 词汇搭配与固定搭配词汇搭配是指词语之间常常搭配使用,形成搭配习惯,例如"高兴"搭配"快乐","生病"搭配"去医院"等。

固定搭配则是表示一种特定意义的固定词组,例如"纸上谈兵"、"一帆风顺"等。

了解和运用词汇搭配和固定搭配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1. 阅读理解技巧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文章、课文或段落,理解其中的意思、细节和结构。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掌握快速阅读、 skimming 和 scanning等技巧,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文本。

2. 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

掌握写作技巧需要了解文体的特点、写作结构的组织和常用表达方式。

同时,提高词汇量、加强逻辑思维和培养文学素养也是写作的关键。

三、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是指古代文学作品按照传统、风格或题材进行的分类。

例如"诗"、"词"、"赋"、"曲"、"小说"等。

了解古代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有助于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整理积累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整理积累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整理积累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是考生在参加高考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不仅包括语义、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还包括文艺理论、文化经典、常见实务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层次复杂,涉及领域广泛,掌握难度较大。

因此,考生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整理积累,以提高高考语文成绩。

一、词汇积累1. 常见词汇常见词汇是进行高考语文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词根词缀等内容。

考生需要大量地积累、记忆这些词汇,才能够在高考中准确使用并运用。

2. 生僻词汇高考作文、阅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生僻的词汇,这些词汇的掌握与否,关系到考生阅读书面材料的速度和正确率。

因此,考生应该积累一些生僻词汇,在阅读中多加应用,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热度和准确率。

二、语法知识语法知识是高考语文中最基础的一部分。

其中包括词类、句式、语法关系等方面,这些内容无论在阅读还是写作中都至关重要。

语法知识的应用准确与否,对于语言的表达、文字的清晰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考生需要在平常的学习中,通过英文学习、语文考试等方面进行语法知识的积累。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高考语文中较为高级的一部分,也是考生在高考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其中包括比喻、排比、对仗、夸张、借代、拟人等方面,这些手法的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阅读者对作者意图的理解,并且在写作中也会面临使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豪迈、激愤、浪漫等多种情感色彩的挑战。

因此,考生需要充分积累视、听、说、读、写的经验,提高写作能力和修辞意识。

四、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高考语文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包括古代经典作品、当代优秀作品、名家散文等方面。

文学作品不仅是高考的考察范畴,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传承的重要一环。

考生需要通过积极阅读,精选重点,深刻理解,提升文学素养,为高考阅读、作文打好基础。

五、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复习的重点之一。

它包括中外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地理知识、宗教文化、民俗习惯等方面。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课件(65张)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课件(65张)


①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
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
创作而形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
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
出了紧急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
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
,从而切断
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
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
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4G
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
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D.“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
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
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和掌 声。
备考策略:
①随时积累 ②精确释义 ③考点熟悉 ④习惯思考
(四)辩析病句复习备考

如:洿池、陂池考读音,

扶掖、微飔 考字形。

学生选错不是没见过,而是没记准。
• 3、复习结合音形义,高频考点重理解。
• (如:劲、识、横、模、发、便、轧、载) (如:塑、酵、潜、嫉、毗、璞、脾、剔)
• (如:代—贷,驰—弛,幅—副—辐,谍— 牒—碟,溶—融,恭—躬,簿—薄,暇—瑕— 遐。)
• (如:祟—崇,羸—赢,茶—荼,荏—茬, 誉—誊)
高 考语 基备考
稳中求变,抓稳适变
面对高考,我们既不必将其神
圣化,也不必将其妖魔化。因为那 只能使我们思维懒惰,研究停滞; 自乱方寸,破坏节奏。抓住高考稳 中有变、稳多变少的特点,在备考 中就能抓稳适变、成功突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答案(全国新课标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解析: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12.(7分)○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

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应为突出卖饼儿起得早。

○2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词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

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

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

【试题分析】审准题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这道题隐含了两个要求,平实和有韵味,答题时不可偏废。

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参考答案】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第二问: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试题分析】要解合文本并有自己的感受。

(天津卷)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3分)(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参考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二、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三、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

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

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试题分析】第一题考查炼字。

第二题考查对某一句的赏析。

第三句考查谋篇布局。

【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易错提醒】第二问使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重庆卷)1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4分)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分)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诗歌翻译:在这扬子江头我已经是几度经过渡口了,江中的风波还像以前一样作为客人的我却又添了新愁。

在船上,看到向西飞去的白日比我还要忙碌,向南走去的青山冷冷得讥笑我这个失意的人。

独自睡去,却又为思念家乡的梦惊醒,破旧的衣服上还沾有京师的尘土。

朋友都像星星一样零星的散落在各地,面对着江上飞来飞去的沙鸥吟诗,联想到自己孤单漂泊的情形,心中立刻产生了怆然之情。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3分)【答案】早春(初春)。

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

(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

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

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

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各2分)(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⑴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答:才思、诗风、诗品;卓异不凡。

或“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

⑵“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答: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解析:这首诗如果考生没有学过,单凭注解做起来是很难的,因为现代考生没这个实践,也不会去想象。

就拿教师而言,这两句有时也很难理解,所以估计答得不错的便是情景交融之类的套语了。

如是理解这一联的,思想感情答“离愁别恨”,表现手法答“拟人”、“象征”、“对偶”也应算为正确。

⑶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答: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

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明确“构思脉络”的意思,它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的思路有什么好处,所以它往往对应着文章的层次以及题目所配给的分值。

审好题,方能答好题。

本诗可分三层,而且层次清晰,此题应该是好答的。

(福建卷)(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3分)答:。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3分)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

【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

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

(意思对即可。

)(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

(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