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浙江卷高考作文作品题目
2017浙江卷作文

2017浙江卷作文2017年浙江卷作文题目,《做一个快乐的人》。
范文参考:做一个快乐的人。
快乐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而做一个快乐的人,则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体验和感悟,去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和困难。
快乐不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人生的追求,它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希望和活力。
首先,做一个快乐的人需要学会感恩。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心存感恩,就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比如,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感恩自己还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可以感恩自己还有机会去改变和成长。
感恩的心态能够让我们更加乐观和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从而使我们的心境变得更加宽广和明朗。
其次,做一个快乐的人需要学会珍惜。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被琐事所困扰,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然而,只要我们能够学会珍惜,就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的珍贵和可贵。
比如,当我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停下来欣赏一下窗外的风景;当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停下来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一顿美好的晚餐。
珍惜的心态能够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更加懂得珍惜,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做一个快乐的人需要学会积极。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就能够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和值得。
比如,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和拼搏。
积极的心态能够让我们更加勇敢和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从而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充满希望和活力。
在生活中,做一个快乐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从内心深处去体验和感悟,去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和困难,就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希望和活力。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快乐的人,让快乐成为我们生活中最美丽的风景线。
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范文

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范文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范文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未公布!最新消息小编会为大家及时更新,以下是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标题自拟。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真题解析今年浙江卷作文题,可说是情理之中。
它与近年的高考作文题保持了浙江卷的特点。
一是延续了与生活对接的风格。
当今是个互联网遍布的时代,人们总在网络与社会、虚拟与现实中穿梭。
作文材料的内容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日常关注并熟悉的话题。
材料是接地气,学生发挥空间很大。
二是审题难度不大,作文从生活表现、发展趋势、对待态度三个层面表达了“虚拟世界”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快捷地掌握作文题所指向的论述对象,清楚了三种不同的对待态度,这让考生快速通过好审题关。
三是作文仍沿袭近来的“思辨型题目”,仍然考查二元关系“虚拟与现实”。
考生对“虚拟”不是简单地持以否定或肯定态度就可以完成作文。
四是命题有效防止套话作文,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这是一个很有规范意义的命题,考生写作必须在这个命题框架下构思;否则就有离题、跑题之嫌,这就在保证有话可说的前提下,有效地规避了套话作文。
作文材料给出了三种态度:拥抱代表着融入与沉浸,刻意远离代表着拒绝与抵制,保持适当距离代表着适度接近、理性对待。
2017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解析
![2017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c8d97bfe4733687f21aa0e.png)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答案】D【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是字音方面的错误,且是字音的声调方面的错误,这些主要是平时的读音习惯和方言习惯,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正确字音,这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加记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丙【答案】2.B3.B【解析】2.试题分析:B项“付与”错误,应是“赋予”。
2017语文高考浙江作文

2017语文高考浙江作文201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为《梦想与现实》,以下是一篇高质量的范文:梦想与现实。
梦想,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向往和期许,是心灵的向往和渴望。
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充满着无数的挑战和考验。
梦想与现实之间,仿佛是两座遥不可及的山峰,我们总是在这两者之间徘徊,努力奋斗,却又常常无法触及。
然而,正是在这种矛盾和冲突中,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梦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它让我们充满了希望和动力。
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有的人梦想成为一名艺术家,有的人梦想成为一名企业家……梦想是多姿多彩的,它给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无限的可能性。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挑战和考验。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些困难和挫折常常会让我们产生迷茫和无助的情绪。
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因为现实的残酷而放弃自己的梦想,选择顺应现实,放弃追求。
然而,放弃梦想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相反,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尽管现实是残酷的,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才能够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正如马云所说,“梦想不会轻易实现,但不去追求梦想,梦想就永远不会实现。
”我们应该像马云一样,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努力奋斗,直至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取得平衡。
梦想固然重要,但现实同样重要。
我们不能只有梦想而缺乏现实的基础,也不能只有现实而放弃梦想的追求。
我们应该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取得平衡,努力奋斗,不断进取。
只有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取得平衡,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走向成功的人生。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学会适应现实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梦想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应该随着现实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使之更加符合现实的需要。
只有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实的变化,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7高考浙江语文作文范文

2017高考浙江语文作文范文
2017年高考浙江语文作文范文,《成长的足迹》。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每一步都是成长的足迹。
从懵懂无知的童年到青涩稚嫩的
少年,再到坚定成熟的青年,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前行,留下了一串串宝贵的足迹。
记得小时候,我总是在家人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那时的我天真无邪,对世界充
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憧憬。
每一次探索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积累。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家人的陪伴下学会了骑自行车,那种自由的感觉让我兴奋不已。
从此,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持,也学会了在失败中不断地成长。
这些足迹,如今看来都是那么的珍贵。
进入青春期后,我开始经历了更多的挑战和选择。
在学业、友情、爱情等方面,我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知道,这些都是我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高中时,我遇到了一次重大的挫折,但我并没有气馁,而是在家人和老师的帮助下,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面对困难不退缩,也学会了在失败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这些足迹,如今看来都是那么的坚强。
如今,我已经步入大学,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和更加严峻的竞争。
但我知道,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勇敢地面对,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成长都离不开那些宝贵的足迹。
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去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留下更加深刻的足迹。
成长,就是一次次的蜕变,一次次的超越,一次次的成长。
每一步都是成长的
足迹,每一次都是成长的机会。
让我们珍惜每一步,留下宝贵的足迹,让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

小路行,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 一个童年
□□□□□□□□□□□□□□□□□□□
6. 示例:
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 他的心空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付下身, 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解题思路] (扩展语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生动的能力。诗歌中的场景指场 面,是情、景、境的结合。根据诗句描绘场景,首先准确把握这首诗的情境。再运用第三人 称,通过合理想象将诗歌场面再现出来。我们要抓住“台阶”“月亮”“数蚂蚁”“找童年” 等关键词进行扩展,心理描写可以从“童年”的回忆进行发散思维,准确再现诗歌的情景和 意境,并注意人称的转换。
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如上所述,讯息不像电流, 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随即发亮。诚然,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 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失火了”的呼喊,我们就很快做出反应。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 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首先我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对它进行解释:“他是 在对我鸣喇叭吗?”“哪里着火了?”外在符号影响行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 他心中的印象。外来符号到达时,如果接受这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 加工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一般地说,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证实既存的构想,邵旭修
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1.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
2017年浙江语文高考试题(真题答案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启B.付与C.不管D.独一无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17年浙江高考作文

17年浙江高考作文
2017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是《成长的烦恼》,这个题目让我回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烦恼。
成长是一段充满挑战和磨炼的过程,而烦恼也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烦恼,比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等。
高考作文题目所提到的成长的烦恼,正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在学业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学习压力大、考试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在人际关系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友情破裂、爱情困扰等问题;在未来规划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就业选择、生活定位等问题。
这些烦恼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但也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和契机。
对于这些烦恼,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认清自己
所面临的问题,不要逃避或者回避,而是要勇敢地去面对。
其次,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要孤立自己,而是要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寻求帮助和支持。
最后,我们要学会从烦恼中汲取力量,不要被困扰所压倒,而是要从中找到成长的机会和动力。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但正是这些烦恼让我们变得更加
坚强、成熟和有智慧。
成长的烦恼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和处理。
只有勇敢地迎接烦恼,积极地面对挑战,我们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坚强。
成长的烦恼,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但也是我们成长的机会和
动力。
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烦恼,从中汲取力量,不断成长和进步。
这才是我们应对成长烦恼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愿每个人都能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敢地面对烦恼,不断成长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1、【议论文】人生三读2、【议论文】人生如书,逐级而读3、【记叙性散文】读心为魂4、【记叙性散文】书生5、【相关专题】阅读的三重境界人生三读王家卫在《一代宗师》中有言:见天地,见自己,见苍生。
这与一位作家的“人生三书”论不谋而合。
读“有字之书”,即见天地万物的运行之理,读“无字之书”,即见芸芸苍生的社会迹象,读“心灵之书”,即见自己内心的所欲所求。
然而如何将三者有机的结合,使自己既不读死书,又不汲汲于世,也不闭锁内心呢?想必,以知识和社会经验来丰富内心,剔除纷扰,才是“读书”之途。
现今社会,基础教育的普及早已使“有字之书”谙熟于每个人的心中,而网络的大潮则将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日富一日地带到人们面前。
可以说,“有字之书”中的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从世界各地喷薄而出。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一体化和泛娱乐化的兴起,各种从所未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被写在了如今的“无字之书”上。
然而,一位哲人曾说“不知情权比知情权更加重要”,它可以让高尚的心灵不被无用的言论所累。
面对“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便格外重要。
只有在“心灵之书”中读得坚定,读出信念,读出亘古不变的普世价值,读出道德律令和精神准则,才能拒绝动摇,读到真实的自我与内心。
否则,如尼尔•波兹曼所言“我们终将毁于自己所爱的东西。
”而知识和社会阅历同样可以成为人的武装,从书本和社会中剔除糟粕与流俗,才能达到心灵的上升。
同样,伟大的心灵亦有益于个人对“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理解。
抗战时曾有文人说自己当年读宋人著作不知国破家亡之苦,只有到了抗战时国家陷于危难,方得与宋人同情。
赫尔曼•黑塞在谈及读书时,也说自己阅读歌德的《亲和力》时,由于误读了它而完全成了另一本书。
由此可见,真正伟大的心灵会以知识和阅历审视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拥有“读书”更加聪慧的耳目。
诚然,无论哪一本书,多读未必有益,精读却又怕陷入“牛角尖”的困局,然而这三“读”互相作用,又互相反作用,以知识和社会阅历丰富内心,升华的内心又从社会和书本中去除杂质,淘得真金,在不断循环中臻于完美。
从“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所得,重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结晶。
如此一来,人生三读,岂不快哉?人生如书,逐级而读说话的境界分三个等级:最高境界是忘言,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第三是修辞或辞令。
人生亦是如此,于“有字之书”中初步领略世界,于“无字之书”中体悟世间冷暖,最终在“心灵之书”中沉淀深邃灵魂。
循序渐进,方可臻于完满。
“有字之书”恰似借用他人视角看喧腾社会。
它可以是外交辞令式的《左传》,可以是纵横捭阖式的《国语》,抑或是清新淡雅式的《世说新语》,它让我们从中获取知识,领略六韬三略的风采。
诸子百家的言论,唐宋元明清的诗歌,这些世间流传下来的经典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法门。
然而拘囿于“纸上得来”的东西难免“终觉浅”。
人生不需要过于厚实的理论堆砌,因为我们深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
这也正是人生境界的第二阶段———“无字之书”,我们可引申为亲身经历、人生阅历。
于时光中,某些细碎经历会化为齑粉,如“字”的升华,语境仍存,体悟延伸。
这不是太虚幻境,但它容许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式的理想飞扬;这不是光耀万世的烫金碑文,但它却是荒冢之上凹凸有致、刻骨铭心的生命曲线。
这便是体悟的升华。
“无字之书”脱离了字的束缚,自然也增加了人性养成的难度。
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人云亦云、旅进旅退,这些都是缺乏束缚的典型。
这时便需有“心灵之书”作为灵魂指引。
因此,“心灵之书”便是万千阅历、森罗万象在心灵中的最后沉淀。
筛去附赘悬疣,掌握人生方向;积淀潜思“哲理”,挖掘生命的深度。
它是盖茨比于黛西空虚扭曲灵魂中所见的灵魂真谛;它是“画魂”潘玉良挣脱世俗偏见追求的艺术巅峰;它甚至可以是理查德·帕克这只猛虎背后隐藏的人性。
然而,这种境界岂是普通大众都可攀缘而至的!时下,浮躁之风盛行,很多人无暇顾及“心灵之书”的修炼,甚至连“无字之书”都不乐意总结分析,停留在“有字之书”层次的人则越来越多。
如此之势,便如厝火积薪,一瞬便可燎原。
正因如此,范雨素的成长经历,才会掀起互联网众多网民点赞转发的狂潮,这种共鸣也揭露了当代人的精神短板、“心灵之书”缺席的现实。
人生如书,需逐级而读,终级境界仍需以心体之,以心察之。
读心为魂阅读常被奉为一个民族的灵魂。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大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这话说得确实精僻(辟),当仍想为其添上一种层次:以“有字之书”为人之底,以“无字之书”为人之骨,以“心灵之书”为人之魂。
“有字之书”指世间客观存在的一切文字内容,也是人们狭义上阅读之物。
杜拉斯曾说过“每一本书都是漫漫长夜”。
夜晚用一本书来填满闲暇的时光,一方面夯实了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开拓了人的视野。
培根也常强调“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但若仅仅停留在阅读“有字之书”,便易陷入苦读成疾的泥潭。
“专读书也是有弊病的”,鲁迅鼓励人们使所学的知识活起来,这便是所谓的“无字之书”。
“无字之书”深深根植于生活这片包罗万象的土地上,经历百态人生也是另一种阅读。
向生活寻求知识,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搭好身骨。
这本大书中没有直接易得的文字总结,它更需要人活化地看待,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撷取成长所需的营养,做到经世致用。
读着这两本书,能拥有“谈笑有鸿儒”的展望,但真正贯穿人一生的更关键的是“心灵之书”。
“心灵之书”似乎更为玄妙,大家如齐白石也只能说成“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心间”。
我将这种微妙理解为一种自我意识,如果一个人永远是外在事物的反映,缺乏自我的内在焦点,那他仍是无用的。
特别在物欲快速膨胀的当下,潜心读书的人都已消失殆尽,更不用提回归本心,发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的深层自我反思!拥有向内探寻的自我意识,才能回答人何以为人的终极难题。
而且每个人的心灵都脉动着不同人格的血液,借鉴他人确为一条捷径,但读懂自己内心更为重要。
常读“心灵之书”,为自己注入独立之灵魂。
从另一方面来认知,“有字”与“无字”之书都是为了读透“心灵之书”服务。
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对读通心灵才为终极目标的明证。
他们是两条殊途同归的方式,“心灵之书”散落在世界的每一隅里。
阅读向着领悟“心灵之书”出发!为保有人鲜明生机的愿望,时刻铭记以读心为魂。
书生上苍赐人以三书,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三曰心灵之书。
此三者,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
读书者可称书生,而凡世间之人,或多或寡,必读此三书,故世间之人皆为书生也。
有字之书,文章著述也。
以一字概之,是为录。
往圣先贤著经典,而后人传习之;诗仙词圣书佳句,而后人吟咏之。
有字之书,乃作文章者之见闻经历、所思所想,付诸于文。
孔夫子所著之《春秋》,太史公所著之《史记》,皆属有字之书也。
李太白狂歌之《将进酒》,杜子美哀叹之《石壕吏》,亦属有字之书也。
以文章传道义,以诗篇记良辰,此有字书之真谛也。
无字之书,生活经历也。
以一字概之,是为行。
劳心柴米油盐,远游名山大川,皆读无字之书也。
无字之书是为行万里路,如古徐霞客之游览,如马可波罗之远渡。
于万化冥合之间,读自然造物之书。
鬼斧神工,最美之书乃天成。
无字之书亦是平日生活,秋风卷屋,五斗折腰,利锁名缰,虚苦劳神。
于困顿失意之时,读泪湿汗浸之书。
披荆斩棘,最重之书乃人生。
心灵之书,思想精神也。
以一字概之,是为己。
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天人合一。
人以心观宇宙,观宇宙亦是观心。
陆九渊曾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灵之书包罗万象,可绝非万象本身也。
康德、柏拉图之思考,于此二人乃心灵之书,而其著述非心灵之书,故此书无法外借也。
心灵之书乃思想本身,发于人,终于人。
凡世间之人皆有心灵之书,而此中玄奥不可言传。
文人以有字之书录无字之书,圣人以有字之书传心灵之书;学者以无字之书习有字之书,行者以无字之书证心灵之书;贤者以心灵之书衍有字之书,哲人以心灵之书明无字之书。
此三书连环相扣,缺一不可。
书生在世,读尽经典,而读此三书断不可厚此薄彼,需雨露均沾,相辅相成。
失有字之书,则文明难以传承发展;略无字之书,则学问皆如纸上谈兵;缺心灵之书,则人生浑若傀儡木偶。
幸上苍非悭吝之辈,播此三书于人间。
是故世人尽能读此三书,行此三书,传此三书。
故世人皆能成书生也。
【相关专题】阅读的三重境界人生天地间,总要与外界发生联系。
而阅读,则是其最主要的通道。
阅读分为若干种,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属于消遣性阅读。
这种阅读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说得高雅点,是让时间不至于白白流逝。
浏览网页,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了解一些热点新闻,搜集几件明星八卦,打探哪里出了奇人异事,瞅瞅又有几个老虎被调查……边看边乐,然后与志同道合者大摆龙门,是很惬意很得意的事。
市井闲人们的阅读大抵如此,很多上班族的阅读有相当的比重也可归入此类,我们青年学子,有时也愿意做这些消遣性的阅读。
为的是放松放松,调剂一下有些枯燥的学习生活。
我觉得,“消遣”是个中性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归入褒义,毕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托,这总比无所事事、无是生非要好得多得多。
阅读的第二重境界,我称之为充电式阅读。
这种阅读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颇有现趸现卖、临时抱佛脚的意味。
以我为例,该交综合性研究作业了,我才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包括成本的书、杂志,相关论文,然后挑灯夜战,快速扫描,从中筛选自己用得着的矿石,冶炼、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品。
这样的阅读,效率高,印象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脑里面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品位。
出于很近视的目的,其效果却是长久的,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台阶。
听说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其阅读大都含有某种“功利性”。
这不是坏事。
关键是要将这些信息合理转化,切忌生搬硬套,机械照搬。
否则的话,这种阅读就成了鸦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阅读,或者叫心灵性阅读。
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个人的兴趣所在,阅读的过程,也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过程。
据说,这样的人,看经典的影视作品,会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与剧中人的命运相喜悲;看喜欢的文学名著,常常会如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可惜的是,我还没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
鲁迅说过,要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
卢梭则强调,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
道出了读什么书和怎样读的问题,明乎此,力行之,便会臻于大境界。
读书的快乐“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如果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