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派功夫掌门人何道君的简介
青城派的简介

青城派的简介中国武术有很多的道派,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青城派的简介。
青城派青城派是道教内丹修炼的派别。
青城派发源于中国道教发祥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
相传起始于青城丈人,又有李八百等人习传之。
青城丹法的"无为"修持集中体现在历代的口诀上,即"守无致虚"。
其中分三个层次:初步入手功夫为"守中致和";第二步为"了一化万",第三步为"万化归一,一归虚无"。
然而其"诀中诀"久已不传,故修持者通常难以把握见验。
青城派的发源地青城派发源于中国道教发祥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
青城山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仓山”,又名“丈人山”。
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
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
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青城派的历史沿革派系沿革青城派是中国武术著名流派,有近2000年的历史。
青城山道教的历代教派,从张天师创天师道正一派,经历了源于东晋时期以陶弘景为首的上清派;形成于北宋年间,流行于元朝的清微派;北宋间的丹鼎派南宗;元朝的全真道龙门派;清代末年的青城派。
道教协会青城派在20世纪50年代后一直是中国道教的重要道派。
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正北京成立,青城山道长易心莹山席大会,被推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当年又被推选为四川道教协会会长。
1986年,在中国道协第四届代表会议上,傅元天道长当选副会长,1992年3月又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
青城派的派系青城派分三大支系:道家武术讲轻灵飘逸,舒展大方;佛家讲小手连环,轻步行走;侠家讲擅长在高低不平的地方作战。
总体来说,都受青城山道教文化影响很深,擅吐纳养生,重实战搏击,步型、身法、手法奇特,与国家竞技武术区别很大,被联合国确定为青城山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林武术 后继有人

少林武术后继有人作者:何桐森来源:《少林与太极》2008年第01期我的父亲何国俊,少林派心意门掌门人,字秀春,生于1898年。
先父13岁时,适逢辛亥革命风暴摧毁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前清宫廷护卫、满族武将元辅卿,随着满清政府的垮台而离开北京,来到上海设武馆以传授少林武术为生。
元辅卿原系少林派心意门掌门人。
当时居住在上海法租界的先父在私塾学习中医,课余时间拜元辅卿为师,刻苦学练少林武术。
数年下来,先父学会了元老师的嫡传少林武功。
少林派心意门武艺博大精深,除有基本的19套单练拳术套路、19套长短器械套路外,还有贴身靠打、擒拿格斗、中国式摔跤及拳术徒手对练、器械对练等攻防严谨的实战功夫。
除此以外,还有举重、吊环等等。
先父经过数年勤学苦练,深得元辅卿老师的器重。
元老师因自己年事已高,就立先父为掌门人。
在革命的大浪潮中,先父何国俊为报效祖国,毅然从戎,在国民革命军中任武术教官,结识了不少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二期的军官。
日长时久,因感到军阀混战,割据一方,政治腐败,鱼肉百姓,先父何国俊弃官从医,成家立业,在上海法租界开设万春堂中药铺,立志悬壶济世,对穷苦病人义诊施药,并以武会友广收门徒,传授少林功夫。
少林派心意门武艺起源于福建泉州莆田南少林寺(河南嵩山少林寺为“北少林寺”),它的拳术套路都是出自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在自然界攫取食物时斗争的动作精华所组成的短小精悍的攻防拳术套路。
如其中的“小黑虎拳”、“劈山拳”、“雀离笼拳”、“大黑虎拳”、“释门拳”等,都含踢、拿、摔、打等各种手法、眼法、身法、步法方面的内容。
1937~1945年八年抗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江湾体育场举办第七届全国运动会。
大会组委会聘请先父何国俊以及佟忠义、王子平为举重、武术、摔跤裁判。
当时心意弟子常冠群分别荣获举重、摔跤重量级冠军,心意弟子朱林根分别荣获举重、摔跤轻量级冠军。
1950年建国后的第一个建军节庆祝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上海武警教官朱林根代表上海武警进京庆祝并表演健力美、硬气功、斗牛。
逝去的武林——记民间拳师何正刚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是李白的侠客梦,太白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仙,更是一名剑客,其剑术在当时也堪称一绝。
每每读及他的这些诗句,总让人心情澎湃,豪情万丈,心中燃起英雄梦,纵马江湖,驰骋武林,仗剑天涯。
可再观如今社会,不禁令人唏嘘,逝去的武林,又将如何回归生活?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侠客梦,我们也向往金庸琼瑶笔下的江湖,叱咤武林,行侠仗义,不枉此生。
然而,自文革以来,道德的沦丧,让这些高尚的精神和万丈豪情都跌入深渊。
每每看到电视上的武侠作品,都喟叹不止,每每听到老一辈说及他们的江湖,更是羡慕不已。
下面就说说我们村的一个老拳师的故事吧。
我们知道明清是武术鼎盛的时期,特别清末到民国年间,一大批武术奇才涌现江湖。
下面我们就说说何正刚吧。
何正刚,男,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左右,祖籍通渭铁柱子,武术世家,其父辈传艺至会宁后,定居于八里湾辽坡。
自幼师从父亲学习拳棍术,天资聪颖,性格沉稳,深得父亲指点教化,加之吃苦好学,十五六岁便从众徒弟中脱颖而出。
练就棍术鹞子搜林、破四门;拳术八步转、小洪拳、黄牛破蹄;鞭杆术铁门栓;大小连枷棍等。
排行老二,人称何二把式。
由于当时时局混乱,更加激发了他习武的决心,先后入天水、秦安,走河洲、宁夏,拜明师,访高人,潜心学习棍术和拳术,取秦安高家壳子棍、河州回回棍、中卫何家棍等之长,创立了实用招法独树一帜的会宁何家棍,其特点是动作迅猛有力,把法变化灵活,气势逼人,实战性强。
讲究虚实相济,善于引化对方劲力,使之处处失机失势,处处不得力不得先,势败而力僵,欲化不得,欲走不能。
真可谓取他人之绝,揉己之长,自成一家。
并且练出独门绝技黄沙罩,相传因鞋底儿用麻绳纳成嵌套的8字纹理,跺脚可入土三分,抬腿带起黄土二两,轻则迷住对手双眼,重则夺其面目。
吾祖爷爷与其第五子交好,为结拜兄弟,故常在一起,才得知这件当时轰动一时的武林大事的详情。
峨眉武术五大派—“青城派”源流与功夫阐秘

峨眉武术五大派—“青城派”源流与功夫阐秘《峨眉拳谱》曰:“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其中“峨眉月”即指峨眉武术;“五花”指峨眉武术五大派,即黄林派、点易派、青城派、铁佛派和青牛派;“八叶”指峨眉派武术八大拳种,即僧门、岳门、赵门、杜门、洪门、化门、字门和会门。
青城派,现主要有三支:其一,清朝雍正年间,少林李金钩禅师(人称李剑侠)学得此术。
乾隆三十二年,金钩禅师传艺于亲侄子李泰山。
李泰山18岁时,不愿为僧,私自跟随耍把戏的艺人到四川,安家于灌县漩口乡。
后传艺于四川灌县青城山一带。
李泰山之外孙赵云程学得此艺,云程92岁时传艺于周烈光。
200多年来,因各代弟子不断充实和创新使之形成了现在的“青城派(洪拳)”的风格拳术。
其二,清朝光绪年间,有自称是“冷道人”(或曰“洪道人”)的“青城派”武术的游方道人,从青城山经开县往(返)武当山,在开县授拳于富户魏家三年之久。
开县人黄开才跟魏朝和习武而巧得“冷道人”所传的“青城六合内功”。
黄开才跟冷道人习武10年后,能承受“撞杆击腹”。
1921年黄开才授“六合内功”于徒张子良、陈生一等弟子10余人。
其三,现仍健在的泸州市中区安富镇的余国雄,年轻时幸得“青城派的“健身延寿功”而传习至今。
青城派的流传区域主要在都江堰(青城山一带)、开县、泸县等地。
此派讲究重手重脚,大开大合,动作敏捷灵活,具有“拳似雷霆多变端,腿似风轮肘如鞭,身似棉条步稳圆,大之特色。
青城派的风格在技术上,动作朴实无华,拳势小巧紧凑。
以上肢动作为主,擅长小手,多暗腿技击性较强。
多以近身短打为主,步法灵活,套路较为短小,路上多直来直去,套路演练身法多变。
除此以外,青城还体现出蕴含浓郁的仙道文化特色、鲜明的养生文化持色,以及独特的重“气”特色等。
根据青城派传承人口述,青城派的技艺主要包括功法、拳术、器械、技击术等。
练功方法有:健身延寿功、青城派六合功功法主要有:健身十八法(非张广德之健身十法)、玄门太极长生功、盘功、太子劲、混元气功(非安平所传混元气功)、铁汉碑、筋经内丹功、六合内功七盘功、健身延寿功;麻圈、枕头包、三角包、吊包、手包、砂桶、五轮桩、草龙桩、梅花桩、单鞭劲、天地滑子、石牛、石袋、沙筒、太极球、九宫桩;铁砂掌、朱砂掌(非世传两类掌法)、毒药掌、毒砂掌、劈空拳、单龙桩、梅花桩、六合打包功、棋盘功、子母功、五行掌、千金两臂功、达摩功。
被误读的峨眉与青城

被误读的峨眉与青城作者:齐岳峰来源:《小康》2013年第12期几年前,电视剧《笑傲江湖》开拍,曾有朋友推荐刘绥滨去演余沧海。
这位如今的青城派掌门人一口拒绝。
武侠迷们大都知道,《笑傲江湖》中的青城派,被金庸描写得颇为不佳。
小说中的掌门人余沧海面目狰狞、心狠手辣,为抢夺武林秘籍“辟邪剑谱”,以为徒弟报仇为借口,不惜将林平之全家灭门,这让人觉得青城派貌似是一个听起来不怎么舒服的门派。
“2004年前,金庸没到过四川,更没到过青城山,但在若干年前,他就已经写出了一个青城派。
”刘绥滨说。
今年8月,刘绥滨作为青城派掌门人,和其他几大门派的传承人一起,参加了在乌鲁木齐特克斯举行的“天山武林大会”。
之后,他撰文记述自己在武林大会上的所见所闻,并感慨“中国人需要正确看待属于我们自己的武术文化,不贬不扬,没有武侠小说中的血雨腥风、快意恩仇,却更接近我们的生活,更适合广大民众习之。
”其实,青城派本身,就与武侠小说,确切地说与金庸武侠小说所描述得不相符合。
现实中的青城派到底什么样?青城山没有余观主其实,青城派被官方称为中国武术著名流派,有近2000年的历史,历代高手辈出,仅清代即出了111个武举人;当然,现实中的青城派武术也有一个载体——青城武术馆,此馆据称是目前中国唯一传播青城派武术的专业武馆,武术馆的馆长,就是刘绥滨。
在当下的青城山上并没有所谓的松风观,当然,更没有什么余观主。
不过,1991年,青城派宗师余国雄被作为国家唯一认定青城派代表人物载入《中国武术人名辞典》。
刘绥滨对记者称,官方称谓“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城武术”的青城派,发源于中国道教圣地、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
青城派轻灵飘逸,小巧连环,轻步行走,擅长在高低不平的地方作战。
吐纳养生和实战搏击并重,步型、身法、手法独特,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城派武术是民间称法,官方称之为青城武术,“青城武术如果以中国武术协会的认定,就只有余国雄老师这一支,我做掌门是以2001年开始的。
青城武术刘绥滨_青城武术传人刘绥滨

青城武术刘绥滨_青城武术传人刘绥滨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本土文化之集大成者。
对于道教文化,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曾说:“中国文化的根砥是道教”。
世界著名学者李约瑟先生认为:“对中国古代科技贡献最大的是道教”。
它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科技、文学与民俗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同样具有极高价值和重要意义。
至今,道教中“道法自然”、“万物为师”、“和谐相处”等思想在国家复兴的进程中仍在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华武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四川青城派武术,自唐宋起,便与少林、武当、峨眉齐名,并称中国武术四大门派。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随着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随着2008奥运年的日益临近,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国武术正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近日,本刊就青城武术文化的发展等问题专访了青城派传人刘绥滨。
刘绥滨,道号信玄,青城武术第36代掌门人,兼任青城武术馆馆长、青城文武学校校长、四川省武协委员、美国国际文化科学院院士、世界传统武术联合会委员、世界武林联盟教授专家团成员、2008中华和谐太极迎奥运组委会专家团成员等职。
自幼师从彭元植、孟宪堂、余国雄、唐诚青、王树田等十余名家隐士习传统武学及道家文化。
刘绥滨的弟子当中,既有国际武术比赛太极金牌得主钱秀莲、香港武道馆馆长梁俊昌、2006年中国青岛国际传统武术大会拳术器械双金获得者宋云霞、2006年中国青岛国际传统武术大会拳术银奖得主宋施义等职业武术家,也有国际模特大赛冠军等传统武术爱好者。
作为武术名家,刘绥滨传授武艺之余也笔耕不缀,先后发表专著《中华绝技――青城武术》《青城山洞经音乐》等,其发表的习武心得散见于《精武》《搏击》《中华武术》《中国体育报》等专业报刊,极大地丰富了青城武术的文化内涵。
两次大会。
他清楚地看到了青城武术在宣传与推广方面与少林的差距上世纪80年代电影《少林寺》轰动全国后,一批被重新发掘出来的民间传统武术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学武狂潮。
历史趣谈何太冲与何足道什么关系 何太冲武功高强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何太冲与何足道什么关系何太冲武功高强吗导语:何太冲是张无忌时代昆仑掌门。
在他刚出场时,众人通过文字能想象到的是一个衣袂飘飘,琴心剑胆的儒雅剑客的形象。
但是随着书中对他的描写越何太冲是张无忌时代昆仑掌门。
在他刚出场时,众人通过文字能想象到的是一个衣袂飘飘,琴心剑胆的儒雅剑客的形象。
但是随着书中对他的描写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物。
让我们通过何太冲简介来了解他的真实面目。
何太冲是昆仑派的掌门,他的武功高强是理所当然的。
在书中,他是一个鼎鼎有名的武林人物。
他自恃身份,轻易不出门。
偶尔出门时受到了礼遇也是非同凡响。
尤其是在他来到武当派时,武当向来善于接人待物的宋远桥竟然认为自己不配接待他,还要武当的宗师张三丰亲自去迎接他。
从武当的这个态度就可以看出,何太冲这个人在武林上地位时很高的。
除了地位高之外,何太冲的武力值同样极高。
根据书中描写,他一人抱着杨不悔和张无忌还能轻飘飘地一跃就是丈余。
而在他与张无忌反目时,他将张无忌用力掷出,这个力气竟有五六百斤之大。
何太冲在打向张无忌时,没有用内力就将张无忌打得头昏眼花。
他的剑招更是天下有名的剑法。
然而地位之高与武功之强并没有为他带来快乐的人生。
相反的是,当初得到这个地位所带来的后果一直掣肘着他。
他看上去仙气飘飘,为人淡然飘逸,但实际上,他十分畏妻且好色。
他明明很害怕自己的妻子,但却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娶妾,这个矛盾点让他这个人都变得十分猥琐。
这就是何太冲简介,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内外不相符的武林生活常识分享。
青城太极站功六式

青城太极站功六式作者:刘绥滨来源:《中医健康养生》2016年第06期青城太极,源于中国道教发源地、世界文化遗产四川青城山,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太极拳流派中唯一发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太极拳。
动作轻灵飘逸、舒展大方,风格与陈、杨、吴、武、孙等其他常见太极拳有较大区别。
青城派武术第36代掌门人刘绥滨征得上代掌门同意,将青城太极部分内容精简提炼,推向社会,其中包括青城太极站功六式。
起式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右手掌面置于左手手背上,两手交叠沉于下腹部丹田。
同时膝盖弯曲,双腿下蹲,跨左腿呈马步,两手慢慢向前抬起,向两侧打开,左右掌分别向下压,到大小手臂成90度夹角时吸气,双手继续下压至髋部两侧,双腿徐徐站直,呼气。
起式的关键是忘却头脑的思虑,让身体放松,注意力集中在丹田。
大开天门双手重新回到起势交叠动作,同时眼睛下视看手背,两手保持交叠的姿势慢慢往上抬,抬过自己头部,眼随手走,眼看正前方,然后双手打开与肩同高,吸气,两手往身体两侧分开下落,手分开时掌心向下,手指张开、尽量前伸,手指蛹动,身体下蹲呈马步,上身保持坐正姿势,当双手落到膝关节以下时,双手五指指尖相抵,掌心涵空,不使劲,回到原来的动作,慢慢站起,呼气。
在本式的练习过程中,继续保持大脑放空,体会手心、头顶和丹田的气息。
关公揽须两手五指相对,掌心涵空,四指朝下,拇指向前,抬肘,抬肩,吸气,手举至头顶,同时向左45度转身,重心转至右脚(右脚占七分,左脚占三分),下身做半马步。
两手从头顶、脑后顺势下捋,做梳头状,继而往下梳至腰间,呼气。
身体转正,两腿变马步,双手向前,上举似托物,同时缓慢起身,吸气。
当手臂与肩平时,旋腕,四指相对,拇指朝下,在胸前形成一个圆圈,手心向前,呼气。
本式的主要作用是梳理头部经脉,让体内热量下移丹田,再移至双脚。
练习过程中,想象一股清泉从头顶注入,流淌至全身。
双峰贯耳两手相叠,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掌心向上,置于肚脐以下,两手变勾手到体侧,手臂抬起与肩齐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依次展开,旋腕翻掌,吸气;手心斜向前上方,两手向里收合,右手臂在上,左手臂在下,夹抱身体,两手心朝向两侧,手指向上,呼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城派功夫掌门人何道君的简介
下面是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青城派功夫掌门人何道君的简介。
青城派功夫掌门人何道君何道君,道号:至君,成都市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城功夫(青城武术)代表性传承人,国家武术六段、青城派功夫掌门人,四川武协青城功夫研究会会长、国际武术冠军、青城山全真龙门派第21代嫡传(系青城山祖师殿主持女冠105岁曹明仙道长之嫡传,与已故武僧海灯法师同辈师兄弟)、四川省太极拳俱乐部理事。
何道君,道号:至君,成都市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城功夫(青城武术)代表性传承人,国家武术六段、青城派功夫掌门人,四川武协青城功夫研究会会长、国际武术冠军、青城山全真龙门派第21代嫡传(系青城山祖师殿主持女冠105岁曹明仙道长之嫡传,与已故武僧海灯法师同辈师兄弟)、四川省太极拳俱乐部理事。
青城派功夫掌门人何道君的人物简介1992年创办青城山第一家道教园林武术馆--青城道君精武馆,传承弘扬青城武术及道教养生文化。
早年游历大江南北,精研各流派内外功夫,艺成百家,圆融各派,精通散手技击、内外气功、药功,青城道教养生术等,其世界首创的独门功夫----汽车过头,曾引起海内外的极大轰动,被誉为青城山第一绝技。
数十年武术人生,桃李满天下,青城山功夫弟子目前遍布海内外,英国、日本、美国、泰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台湾等。
创办有青城山功夫表演团、青城武学研究会,现在主要致力于青城山功夫的挖掘、整理,以及在国内外推广与弘扬中华青城山功夫、宣传青城山道教文化、弘道利生。
在何道君先生多年的传承下,青城武学广传天下。
四川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成都电视台,四川日报,成都工人报,成都晚报,华西都市区报,成都商报,天府早报,蜀报,四川新闻网、新浪网,搜狐网,雅虎网等几百家媒体网站均有系列专访及报道。
久仰你的威名,甚是钦佩,但却无缘与你切磋技艺。
今天,我在这里郑重向你发起挑战,希望我们能早日相逢在成都,在擂台之上一试武功的高下,让世界人民观看到一场精彩的中国功夫与西洋拳击的对抗赛!因为在西洋拳面前,我对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功夫,非常有信心!希望阁下在这件事上不会令我失望,不会令世界失望!成都青城道君精武馆何道君今年38岁的何道君出生在成都北门,父母都是饮食行业的从业人员。
很小的时候,由于他的哥哥钟情太极拳,出于好奇,他让哥哥教会他太极拳的一招一式,并甘之若饴地坚持了下来。
何道君在练太极拳的同时,还学会了一些硬功,能够掌劈石,头开砖。
17岁那年,何道君在成都骡马市街一家面馆当小工。
一天,在店里守夜的他被小偷刺伤了,意外事件使他踏上了寻访武林名师之路。
整整10年,何道君先后得到了武术界包括少林、武当、峨嵋、衡山、华山、青城等各门各派10多位武林高手的亲授,学到了大量的武术绝技。
1992年春,何道君在都江堰市崇义镇创办起了建国后成都市第一家武术馆---成都市青城道君精武馆。
此后9年时间里,他先后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弟子"3000多人。
身怀绝技的何道君有个念头:挑战泰森,以比武交流的形式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
猜你喜欢:1.台湾道教的简介2.国际功夫联合会的简介3.黄帝阴符经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