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_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顾交5.书写步骤:①写:②配:③标:④注:6.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提供的信息)以2H2+O22H2O为例:(1)质的方面:表明_______ ____;(2)量的方面:表示各物质之间的_____ ;(3)微观方面:表示各物质之间的 __。

三、基本反应的类型7.初中阶段所学的基本反应类型包括:、、、1、化合反应定义:如: CaO+H2O=Ca(OH)22、分解反应定义:如: H2CO3=H2O+CO23、置换反应定义:如: Fe+2HCl=FeCl2+H2↑4、复分解反应定义:如: CuSO4+BaCl2=CuCl2+BaSO4↓;检查化学方程式要“四看”:一看化学式二看配平三看条件和等号四看“↑”,“↓”整理归纳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把握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学会给化学反应归类定位提升典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黑色固体质量比燃烧的铁丝质量大的多B.足量的硫在密闭容器内与20L氧气反应,生成了相同条件下的二氧化硫20LC.10g食盐溶于70g水中得到80g食盐水D.10g水在受热条件下变成了10g水蒸气2.化学反应前后,下列诸项中小组讨论,交流共享。

方法指导: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且体现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等守恒。

注意: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型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总质量⑤物质种类⑥原子种类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④⑥D.①③⑤考点二:化学方程式3 . 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可液化成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有关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2X+ 6H2O,则X的化学式为()A.NO B.N2 C.NO2 D.N2O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P+5O2点燃P2O5B.2KMnO4△K2MnO4+MnO2+O2↑C.H2O通电H2+O2D.2NaOH+H2SO4=Na2SO4+H2O5.如图为某化学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分析: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左右两边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以推出X的化学式。

第五单元 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

第五单元 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

二注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在“——”上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
点燃
P + O2
P2O5
三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
使式子左、右两边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将“——”改成“ ”,标出生成物状态符号
点燃
4P + 5O2
2P2O5
四查 检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原子的个数是否相等
典例1 将答案填写至题中划线处。
(1)某同学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4Fe+3O2 点燃 2Fe2O3,此反应实际生成物为_F_e_3_O_4_, 该化学方程式违背了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原则。 (2)在化学方程式 H2+O2 点燃 H2O中,反应前后原 子的数目__不__相__等__(填“相等”或 “不相等”) 。
D.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质量氧气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B )
A.S+O2 点燃 SO2↑
反应物有气体,生 物不标气体符号
B.4Al+3O2 点燃 2Al2O3
C.C+O2 点燃 2CO2
配平错误
D.2Mg+O2 点燃 2MgO2
生成物错误
3.根据已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方程式是否正确。如有错 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2)符号“↑” 和“↓” 的使用 “无中生有”时使用 ②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 注“↑”。同理,溶液中的反应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 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注“↓”。
如: S + O2 点燃 SO2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反应条件 ①正确区分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如 “点燃”与“燃烧”不同,“点燃” 是反应条件,而“燃烧”是反应过程。 ②若反应条件有两个或多个时,如 “△”与其他反应条件,一般将“△” 写在“ ”下边。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PPT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PPT
[答案] ②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C+O2=点==燃==CO2 ④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S +O2=点==燃==SO2 反应物(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反应现象越明显
化学·新课标(RJ)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1.工业上使用一种“渗铬(Cr)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钢铁制品的抗腐蚀能力。其中 一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rCl2===Cr+FeCl2。已知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28 g,则生成的铬的质量为多少克?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依次是①设: 设未知量 ;②写:写出化
学方程式;③找: 找相关量 ;④列: 列比例式 ;⑤求:

⑥答:求未知量
。 简明地写出答案
化学·新课标(RJ)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典例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例1 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B ) A.8 g碳和32 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11 g二氧化碳 B.6 g碳和16 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22 g二氧化碳 C.6 g碳和20 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26 g二氧化碳 D.32 g碳和12 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
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
A
B
图5-1
C
D
化学·新课标(RJ)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解析] A 因该反应有氧气参加,只生成一种固体物质P2O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可知,反应后生成的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固体磷的质量增加了。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通过化学方程式提取信息。在阐述化学方程式意义时, 要从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质的意义和量的意义等方面出发,抓住关键, 有序表达,避免在表面等无关紧要的方面纠缠。
石灰水变浑浊
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汇总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汇总

化学方程式总汇(上册)1.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2.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3.过氧化氢水+氧气4.二氧化碳+ 石灰水=== 碳酸钙+ 水5.甲烷+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水6.磷+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7.铁+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8.碳+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氧气充沛)9.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10.水通电氢气+氧气11.镁+ 氧气点燃氧化镁12.二氧化碳+ 水=== 碳酸13.碳酸== 二氧化碳+ 水14.碳+氧气点燃一氧化碳(氧气不充沛)15.碳+ 氧化铜高温铜+ 二氧化碳16.锌+ 稀硫酸== 硫酸锌+ 氢气17.氢气+ 氧气点燃水18.一氧化碳+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19.一氧化碳+氧化铁高温铁+二氧化碳20.碳+ 氧化铁高温铁+ 二氧化碳21.氯酸钾MnO2△氯化钾+ 氧气22.一氧化碳+ 氧化铜△铜+ 二氧化碳23.碳酸钠+稀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24.碳酸钙高温氧化钙(生石灰)+二氧化碳25.酒精+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26.碳+二氧化碳高温一氧化碳27.氧化钙+水==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28.氢气+ 氧化铜△水+ 铜29.锌+ 稀盐酸== 氯化锌+ 氢气1.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2.2KMnO4△K2MnO4 + MnO2+O2↑(分解)3.2H2O22H2O + O2↑(分解)4.CO2+ Ca(OH)2 == CaCO3↓+ H2O5.CH4 + 2 O2点燃CO2+ 2H2O6.4P + 5O2 点燃2P2O5(化合)7.3Fe + 2O2 点燃Fe3O4(化合)8. C + O2点燃CO2(化合)9.S + O2点燃SO2(化合)10.2H2O 通电2H2↑+ O2 ↑(分解)11.2Mg + O2点燃2MgO(化合)12.H2O + CO2 == H2CO3(化合)13.H2CO3 == H2O + CO2 ↑14.2C + O2点燃2CO(化合)15.C + 2CuO 高温2Cu + CO2↑(置换)16.Z n + H2SO4===ZnSO4 + H2↑(置换)17.2H2 + O2 点燃2H2O(化合)18.2CO + O2 点燃2CO2(化合)19.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20.3C + 2Fe2O3高温4Fe + 3CO2↑(置换)2KCl + 3O2↑(分解)21.2KClO3MnO2△22.C O + CuO △Cu + CO223.N 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24.C aCO3高温CaO + CO2↑(分解)25.C2H5OH + 3O2点燃2CO2+ 3H2O26.C + CO2 高温2CO(化合)27.C aO + H2O == Ca(OH)2(化合)28.H2 + CuO△H2O + Cu (置换)29.Z n + 2HCl ===ZnCl2 + H2↑(置换)备注:按重要顺序排列。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主题化学方程式本单元主要的化学概念:(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4)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学科九年级化学总课时单元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授课人单元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本课题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

是我们学习化学方程式的第一课,前面我们已经接触到了化学方程式,但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由来并不清楚。

这节课我们就以探究的形式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原因和应用,以及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课程中,记录和表示化学反应的主要工具,所以本节课内容尤为重要。

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分析和探究化学反应过程中宏观和微观角度的化学变化,分析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更加深入的了解化学的世界。

课题2本课题主要内容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我们只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才能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变化做到准确了解。

化学用语的学习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学会利用好这一工具,才能让我们更加简单便捷的在化学世界中探索。

这一课题主要是将宏观的化学反应转化为微观角度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掌握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培养学生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能力。

课题3本课题主要内容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是我们学习化学学科知识后的实际应用。

通过简单计算,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常见问题,更加清晰的掌握各物质参与反应的质量关系。

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书写正确规范的解题步骤,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本单元主要学习化学方程式。

先从质量守恒定律开始学习,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依据与原理,在学习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要求和配平,能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进一步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循序渐进,打好学习基础。

从探究宏观实验入手,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学生自身参与进来,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并通过探究去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配平和计算。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 2O )气体,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B .该反应中产生了两种新分子C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 解析:B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O+O 2催化剂CO 2+H 2O 。

A 、1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水分子,不符合题意;B 、该反应的生成物水和二氧化碳,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D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本题为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表示,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图示得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 A .CO B .CO 2C .CO 2和 O 2D .CO 和CO 2D解析:D碳完全燃烧:22C O CO 点燃+,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3:8,碳不完全燃烧: 22C O 2CO 点燃+,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4:32=3:4,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5,故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故选D。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A.M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N可能是单质B.P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M和Q的质量比是13:12D.M、Q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一定与N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D解析:DA、待测值:18g+1g+2g+32g﹣26g﹣2g﹣12g=13g,反应后M、Q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N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即M、Q反应生成N,M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N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P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是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参加反应的M和Q的质量比是(18g﹣13g):(32g﹣12g)=1: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M、Q反应生成N,因此M、Q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一定与N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全套课件(人教新课版九年级化学)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全套课件(人教新课版九年级化学)

D. CH4 + O2
点燃
CO2 + 2H2O
【能力提高】
1.下列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A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在2XY2 + Y2 = 2Z 的反应中,Z 的化学 式应该是【 】 D A X2Y B X2Y3 C XY2 D XY3
3.在化学反应3NO2 + H2O = 2X + NO 中,X 的化学式 【 】 A A. HNO3 B. NH3 C. N2 D. N2O5 4、氯气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跟甲烷起 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l2+CH4=CCl4+4R 则R的化 学式为【 A 】 A.HCl B.Cl2 C.H2 D.C
第二课时
知识回顾: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 量 守恒定律。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个反应用怎样的“化学用语 ”简单、准确的表述出来?就是我们这节课解决的问题。国际上为 了便于交流,化学家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点燃 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就是:C + O2 === CO2
C ”构成的物质属于______(填序号)。 A.混合物 B.化合物 C.单质 2H2+O2点燃2H (3)写出一个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O
4.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 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表示氯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光+Biblioteka ++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如:该反应中反应物为碳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 化 碳, 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 (2)表示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原子、分子个数比。如: 该反应中碳原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三者的个数 比为 1∶1∶1 (3)表示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如: C + O2 CO2 12 :32 : 44

【课件】第五单元课题2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件】第五单元课题2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2H2O2 _______ 2H2 O + O2
写出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经常用碳来冶炼金属,碳和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 冶炼得到铜和二氧化碳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即相同
硝酸银受热时会发生反应2AgNO3 推测X是( B )
2Ag + 2X + O2。
A.N2O
B.NO2
C.N2O5
D.NO
4.下图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
O原子个数:
2
CO2 1
2
符合客观事实
该化学方程式氧原子数目不相等
H2 + O2
H原子个数: 2
O原子个数:
2
原子总个数:
4
点燃
H2O 2
1
3
如何使得两边各元素原子各自相等
配平: 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配平后写等号 2H2 H原子个数: 24
= + O2
点燃
→ 2H2O
24
× H2O2?
+ O2 =点燃
CO 2
(1)宏观: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微观: 表明微粒个数比
(化学式前的数字之比) (3)质量: 表明物质的质量比
(化学式前数字×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小结读法: C
+ O2 =点燃
CO 2
(1)宏观: 碳 和 氧气 点燃 生成 水 (2)微观:
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点燃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
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点燃生成 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练习: 2H2
点燃 + O2 = 2H2O
点燃 H2+Cl2 = 2HC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本课题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本课题的难点。

【实验准备】教师:1、制作多发媒体课件,内容是科学探究的过程。

2、查阅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简史。

学生: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蜡烛、酒精灯、锥形瓶、镊子、气球、烧杯、托盘天平等。

【课时安排】1课时【板书设计】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结论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解释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教学过程】我探究 我快乐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之旅【复习旧知】点评:充分体现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我知道的化学变化有(任与两个)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活动与探究】定量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1、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2、提出猜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其总质量,猜想的依据是。

3、实验探究收集证据从下面四个实验中选做一个,并观察记录、分析比较:4、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我们把这个定律叫做。

5、解释结论在化学变化前后,。

6、实践与运用请同学们思考①蜡烛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②镁带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③某大师说:“我能发功使铝发生化学变化变成黄金。

”对吗?为什么?7、反思与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是(任选一个方面谈体会)。

点评:此种形式的小结既具有开放性,又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资料卡片】化总评: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有变化,有什么变化?学生产生的这个疑问,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的好课题。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变化入手,引出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素材注意了多样性,选择的蛋壳与食醋给学生以启发;采取小组探究,提高了参与的广度;探究的步骤细腻充分,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中的设计方案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学生通过初次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培养了科学素养。

特别是学生经过初步探究得出结论:“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后,再通过一个蜡烛燃烧、镁条燃烧实验,得出一个跟刚才结论貌似相反的看法,从而产生了矛盾冲突,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到了极点。

课后补充的“资料卡片”,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探究与之相比较,领略与科学家“发现”相似的喜悦。

这种通过创设情境,小组探究,获取结论;再引出矛盾,最后解决矛盾,促进认识深化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可以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认识到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第五中学谢易俗点评: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五中学文全新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A案)【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道怎样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化学方程式的简约之美;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实验准备】磁性小黑板、磁性卡片、试管、锌粒、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教学过程】[提问]从1写到10000要多长时间?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如何在1~2秒内从1写到10000。

[点评过渡]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在1后面添上4个0即可,这里走了一个捷径,其实在化学的学习中有时真的有捷径可走。

[提问]大家都知道哪些化学反应?[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有声的语言表述了这些化学反应,那么如何用无声的语言及文字符号把它们表述出来呢?[学生活动]请同学以碳与氧气的反应为例,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与此同时,交给另一名同学一个锦囊,拆开锦囊,里面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有碳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将纸条上的内容抄写在黑板上。

点评:传授锦囊妙计,增强知识的神秘感,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探究]黑板上的两种形式都能够表述碳与氧气的反应,如果不给你任何提示,你能通过观察得知它们描述的是哪一个反应吗?它们给你提供了哪些信息?(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小结]第二种形式也能同文字表达式一样告诉我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板书),它最显著的特征是用化学式代替了物质名称,象这样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得快捷方式——化学方程式(板书)。

[提问]若让你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中选择其一来表示一个化学反应,你会选择哪一种?[教师追问]:为什么?[学生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简单,便于书写,能清楚地表述反应,是国际化的语言……[过渡]既然,如果我们能将前面已学的化学反应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那该多好啊![探究活动一]尝试书写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引导讨论]要采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步,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之间或生成物之间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板书)。

[设疑]化学式前要不要添加数字,如果要加,加几呢?观看水电解的微观拟人动画。

通过观看动画,知道两个水分子破裂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最后变成了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点评:动画的再现,清楚明了地反映了反应的本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

[小结]我们在化学式前加上数字,称之为计量数,寻找合适的计量数的过程就叫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探究活动二]观察配平后的方程式中,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有没有变化?[教师追问]为什么没有变化?提示:回忆一下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生回想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归纳]化学方程式书写要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配平的目的就是要使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相等。

[探究活动三]尝试配平双氧水分解和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找找配平的技巧和方法,然后谈谈配平的思路和心得。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找到的技巧,鼓励学生课后再寻找其它的方法和技巧。

[追问]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但是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具体的质量关系能知道吗?当然可以。

[探究活动四]观看大屏幕,寻找2×18,2×2,1×32三组数据的规律[教师总结]这三组数据的比值就是反应中水、氢气、氧气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即每36份质量的水能分解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学生总结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引导完善]再观察我们的化学方程式与前面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找还差什么?(加上反应条件,将横线改成等号)[探究活动五]:将学生分成六组,每组领取一块小黑板和一个塑料盒子,盒子里有各种有磁性的卡片,包括字母、数字、符号等。

每个盒子里的卡片都能在小黑板上拼成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1~4组盒子里有干扰卡片,5、6组提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4组分别拼出了硫、铝、铁、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5、6组拼出了锌与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对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合作成绩要给予充分肯定。

点评:用游戏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纸笔练习,让学生锻炼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引导发现]化学反应的信息是否都反映在了化学方程式中呢?[演示实验]锌与稀盐酸的反应(观察现象,有气体生成)[追问]能不能在方程式中表示出这一信息?在氢气的化学式后面用向上的的箭头表示。

在拼装的化学方程式中加上箭头。

[演示实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观察现象,有沉淀生成)[教师]怎样在化学方程式中形象地表示这一信息?(用向下的箭头,在拼装的方程式中加上箭头。

)点评:用实验引出箭头的使用,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提问]是不是见气体和固体就加箭头呢?提供学习素材: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观察归纳出箭头的使用原则。

在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时生成的气体和固体后才加箭头。

[新知应用]回忆前面写的水电解和双氧水的化学方程式,刚才我们都认为书写已经完成,现在看来真的完成了吗?[课堂练习]找错误,提供四个化学方程式分别错在未配平、差箭头、化学式书写错误和违反客观事实。

从中可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守客观事实,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引出书写的另一原则)[学生小结]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两个原则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作业]寻找新的配平方法。

点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结构上打破了教科书先介绍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再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体系,而是先引导发现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马上将课题转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避免了一开始就介绍理论知识可能会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利情绪,将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揉和在书写的探究之中,探究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最后将知识要点从课堂中抽取出来,进行归纳和小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1.耳目一新的开始,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用“脑筋急转弯”引入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使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迈出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2.别具一格的引导过程,别出心裁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节设计从几个正确化学方程式入手,通过观察让学生试写“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

正是对这些不同答案的讨论与交流、对比与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探究、归纳、反思等学习方法。

特别是设计了学生分组对化学方程式的拼装,将理论学习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是本节设计的最亮点。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3.注重知识技能的形成与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联系。

如设计了“水电解动画”,让学生先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然后自己试着用化学符号写出能表达该变化的式子,先做两个演示实验,一个有气体生成,一个有沉淀产生,通过观察现象,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式子上表达出这一信息呢?学生就需将感知上升为理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五中学姜君点评: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五中学文全新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B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体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2.能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相互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实验准备】仪器:酒精灯、镊子、燃烧匙、烧杯(50mL)、集气瓶。

药品材料:木炭、氧气、氢气、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玻璃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新课题教师引导提问:1.化学方程式“2H2O 通电2H2↑+ O2↑”表示哪些涵义?36 : 4 : 322.如何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和评价,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新课题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