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六单元《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六单元《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道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

2.了解废电池的种类和回收方式。

3.学会计算废电池的总数和总重量。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1.教材:《回收废电池》第六单元。

2.教具:电池模型、回收箱、计算器等。

3.资料:废电池图片、废电池回收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的关于环保的知识,并与本单元的内容进行连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废旧的电池呢?”2.导入新课知识(10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废电池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以及是否见过这些东西,然后呈现课题标题《回收废电池》。

通过展示和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废电池回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学习新知(30分钟)a)废电池的危害:通过PPT或图片,向学生讲解废电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意识到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b)废电池的种类:教师通过展示电池模型,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废电池,如节能灯电池、纽扣电池、干电池等,并让学生观察和辨认。

c)废电池的回收方式:教师通过展示回收箱,引导学生了解废电池的回收方式,如将废电池放入回收箱,送到回收站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提出更多的回收方式。

4.练习和巩固(30分钟)a)做游戏:教师将废电池模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模型进行实际操作,回收废电池。

学生通过将模型电池放入回收箱来巩固废电池的回收方式。

b)计算实践: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实际的废电池数据,让学生进行数量和重量的计算。

可以先引导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小问题,再逐渐提高难度。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并解答问题,通过实践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总结和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展示一段视频或短文,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废电池回收的情况。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积极参与废电池的回收活动?”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想法和计划。

回收废电池数学教案设计

回收废电池数学教案设计

回收废电池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回收废电池数学教案设计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废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废电池的危害及回收的重要性2. 数学在废电池回收中的应用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话题(约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废电池污染环境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认识到废电池回收的重要性。

第二步:讲解废电池的危害和回收的重要意义(约10分钟)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废电池是如何影响环境的,以及回收废电池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步:数学在废电池回收中的应用(约2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废电池,然后让他们根据电池的种类和重量进行分类,并计算出各类电池的总重量。

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步:问题解决(约15分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废电池回收相关的问题,例如“如果一个小区有100户人家,每户每月产生1节废电池,那么一年这个小区会产生多少废电池?”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第五步:总结(约5分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废电池回收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收集家中的废电池,统计数量并进行分类,第二天带到学校,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废电池的回收中来。

五、评估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课后的作业,评价学生对废电池回收的认识程度,以及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回收废电池数学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回收废电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回收废电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回收废电池【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电池的种类及其相关知识;2. 能够识别废弃电池,并知道废弃电池的妥善处置方法;3. 能够了解回收废电池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废电池进行回收和分类储存;5.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了解电池的种类及其相关知识;2. 能够识别废弃电池,并知道废弃电池的妥善处置方法;3. 能够了解回收废电池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废电池进行回收和分类储存。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学习的内容,询问了解废弃电池的相关知识、妥善处置方法及回收的重要性。

2. 教师借助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电池,并问学生是否了解过这些电池。

二、知识点讲解(10分钟)1. 电池的种类及其相关知识(1)干电池:指一次性使用,无法二次充电的电池,常见的有5号电池、7号电池、9号电池等;(2)充电电池:可以多次使用,可以通过充电器进行充电,例如手机电池等;(3)纽扣电池:主要用于手表、计算器等小型电子产品。

2. 废弃电池的妥善处置方法(1)不要将废弃电池随意丢弃在垃圾桶中,以免污染环境;(2)要妥善分类、储存和回收利用废弃电池,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回收废电池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废弃电池中含有有毒物质,如果直接丢弃在垃圾桶中,将严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

回收废电池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将其中的有用物质进行回收利用。

三、教学活动(2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讨论废弃电池的数量及种类,并思考如何妥善处置和回收利用废弃电池。

(10分钟)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出示一些废弃电池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并说出妥善处置方式。

(10分钟)3. 观看视频:教师播放相关回收废电池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电池回收处理方式。

(5分钟)四、教学总结(5分钟)1. 教师对上节课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环保教案设计《数学回收废电池》

环保教案设计《数学回收废电池》

环保教案设计《数学回收废电池》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环保概念;
2.大力维护环境;
3.了解废电池的危害以及正确回收废电池的重要性;
4.使用数学模型估算废电池的回收效率;
二、教学内容
1.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
2.让学生了解废电池的危害以及回收废电池的重要性;
3.使用数学模型估算废电池的回收效率;
三、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环保概念;
2.了解废电池的危害;
3.强调回收废电池的重要性;
4.使用数学模型估算废电池的回收效率;
四、教学方法
1.引导式教学:通过影片、图文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环保的相关知识;
2.情景教学: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先体会环境污染的现实情况;
4.数学模型:结合废电池回收率数据,学生利用余弦定理等相关数学知识,分析废电池的回收情况;
五、教学步骤
1.导入:师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出废电池的回收;
2.理论:复习余弦定理及统计数据;
3.情境:设置情景,让学生体验废电池的危害;
4.策略:给出正确的回收废电池的方法;。

回收废电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回收废电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回收废电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数学二年级下册中关于回收废电池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了解废电池的回收意义,掌握回收废电池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废电池回收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1. 废电池回收的意义及其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2. 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废电池若干2. 数学教材3. 回收废电池的容器4. 计数器教学过程:1. 引入- 通过展示废电池和环境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废电池回收的重视。

-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废电池回收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环保问题。

2. 讲解废电池回收的意义- 介绍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强调回收废电池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了解废电池回收的流程和步骤。

3. 数学知识的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计数器进行废电池的计数。

-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废电池回收中的问题,如计算回收的废电池数量。

4.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回收一定数量的废电池。

- 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废电池的回收任务,并记录回收的数量。

5. 总结与展示- 各小组展示回收的废电池数量,并进行总结。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回收废电池,提高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1. 废电池回收的意义2. 数学知识的应用3. 小组合作4. 总结与展示作业设计:1. 学生完成废电池回收的实践任务,记录回收的数量。

2. 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回收废电池,并写一篇关于废电池回收的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废电池回收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到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回收废电池的任务,并提高环保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废电池回收的具体操作和步骤讲解不够详细,需要在下一次课中进行补充和强调。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五单元《5.2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 教案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五单元《5.2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 教案

122+149=271(节)
答:(1)班和(2)班一共回收 199 节废电池。 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算起。
课后反思
答:(1)班和(3)班一共回收 271 节电池。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第4页共4页
2、探索估算方法 T: 同学们提出问题的能力都很强,你能估一估,哪两个班回收
的废电池数加在一起可以获奖呢?请你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S 独立思考,并交流汇报。 S1:我把 122 估成 120,77 估成 80,120+80=200,所以 1 班和 2
班加在一起可以得到奖励。 S2:我把 122 估成 120,149 估成 150,120+150=270,所以 1 班
所以 122+149=271. T: 你能发现竖式和拨计数器的方法之间的相同点吗? S: 他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T: 上道题我们也用了列竖式的方法,比较这两个竖式,它们有 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 S:相同点:都是加法运算;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 都从个位加起。不同点:第一道题是不进位加法,第二道题的个位相 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是进位加法。 T:谁来说一说我们在计算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内 容? S: 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加起;3.有进位的一定要加上 的 1. T:那孩子们思考一下从百位算起简便吗? S:不简便,如果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从百位算还要再算一遍十 位。 T: 是的,为了让我们计算更简便,我们一定要注意从个位算起。 所以现在知道口算也要从个位算起的原因了吗? S:知道了。
书 46 页 1-4 题。
T: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第3页共4页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三、练习 巩固
四、结课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回收废电池1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回收废电池1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回收废电池1本篇教案为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用分数表达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教案。

教案以回收废电池为主题,通过分配废电池的比例关系,学生学习并掌握用分数表达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

以下为详细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1.认识比例关系,理解分数表达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

2.通过绘制表格、图片等形式,学会用分数表示物品的数量。

3.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运算,能够计算两个比例的和与差。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分配物品。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板书:用分数表示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

2.教学实物:废电池若干。

3.教学PPT:包括教学案例、练习题等。

4.分组小黑板:宣布小组分组名单,配备分组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教学实物废电池,以废电池的回收为引子,让学生了解废电池的有害性,认识废电池的必要性,并与学生展开讨论。

2.学习新课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关系,传达用分数表示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的思想。

学习目标:本节课让大家学习用分数来表示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把 20 只废电池按照 4:6:10 进行分配,我们应该怎样计算?通过“20只废电池按照4:6:10分配”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表示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

最终呈现出下面两个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一:“用分数表示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思维导图二:“20只废电池按照4:6:10分配”1)引导学生关注思维导图一:用分数表示分配物品的比例关系。

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分数的竖式:分子在分数的上方,分母在分数的下方。

2)引导学生认识分数通过描述分子和分母的含义,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3)学习用分数表示物品数量通过废电池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用分数表示物品数量,以及如何计算分配的比例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推理思维,并逐步掌握分数的使用方法。

4)学习比例的相等通过废电池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例相等。

要求学生通过绘制表格或图片等形式,学会用分数表示物品的数量。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电池(三位数笔算加法)》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电池(三位数笔算加法)》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位数的组成和笔算加法的步骤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进位加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位数加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小组内成员的年龄总和。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使用计数器等教具,演示三位数加法的基本原理。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三位数笔算加法的概念和步骤,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看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释,比如使用教具、动画等,希望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进位加法的原理。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们小组合作,积极讨论,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三位数加法的理解。在讨论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新思路和创新方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将三位数加法的运算规则应用到不同情境的问题解决中。
举例:
a.难点突破:使用数线、计数器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进位过程,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进位加法的操作。
b.应用难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如改变加数的大小、增加加数数量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对三位数加法的应用。
c.误区指正:指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如进位后忘记加到下一位、计算顺序混乱等,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识别并改正错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位数笔算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级
二年级
教师
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2、73、74、75、76页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

重点
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学案
导案



试点



完成72、73页:
1.看一看。

借助情境图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算一算。

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想一想。

共同总结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布置课前预习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完成74页:
(1)今天我们学习三位数得比算加法,大家想一想,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和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谁能对照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说说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做?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完成75、76页练习: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我的反思:
课题
小小图书馆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级
二年级
教师
郭进芳
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7、78、79、80、81页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学案
导案



试点



完成77、78、79页:
1、看一看。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3、试一试。

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

4、议一议。

探索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布置课前预习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完成80页:
1、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
2、讨论加法算式验算方法。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完成80、81页练习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我的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