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线路行车时刻表编制技术2(共2部分)

合集下载

常规公交行车作业计划编排的主要内容

常规公交行车作业计划编排的主要内容

常规公交行车作业计划编排的主要内容一、前期准备工作1. 调查分析:了解目标地区的交通需求、客流特点等,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

2. 路线规划: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公交线路的起始点、途经点和终点,合理安排站点位置。

3. 车辆配置:根据预计客流量和路况,确定所需的公交车辆数量和类型。

二、行车时刻表和班次设置1. 制定行车时刻表:根据客流量、路况和运营需求,合理安排公交车的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

2. 设置班次频率:根据客流量、运营需求和路况,确定公交车的发车间隔,保证客流能够得到及时的满足。

三、站点设置和公交站牌布置1. 确定站点位置:根据路线规划和客流分布,确定公交站点的位置,保证站点的覆盖范围和便利性。

2. 设置站点标识:在每个公交站点设置公交站牌,标明站点名称、线路信息和发车间隔等,方便乘客查询和识别。

四、安全措施和服务设施1. 安全措施:制定公交行车安全规范,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行车过程中的安全。

2. 服务设施:提供舒适的座椅、空调、音视频设备等,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五、运营管理和监控系统1. 运营管理:建立健全的公交运营管理制度,包括调度、运维、票务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公交运营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2. 监控系统:安装监控设备,实时监控公交车辆的运行情况和客流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六、乘客信息服务和宣传推广1. 乘客信息服务:提供实时公交到站信息、路线查询、乘车指引等,方便乘客获取所需信息。

2.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公交线路、服务特点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乘客使用公交出行。

七、运营数据分析和优化调整1. 运营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公交运营数据,包括客流量、运行时间、班次间隔等,为后续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

2. 优化调整:根据运营数据分析结果,对行车时刻表、班次设置、站点布置等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公交运营效果。

总结:常规公交行车作业计划编排的主要内容包括前期准备工作、行车时刻表和班次设置、站点设置和公交站牌布置、安全措施和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和监控系统、乘客信息服务和宣传推广、运营数据分析和优化调整等方面。

第2章-行车计划管理(2-1全日行车计划)教学教材

第2章-行车计划管理(2-1全日行车计划)教学教材

2.2.1 全日行车计划
2、编制步骤 (1)计算分时开行列车数
ni
p
i m
ax
p列
ni — —分时开行列车数(列 或对);
p
i m
a
x

—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
(人);
p列 — —列车定员数(人);
— —线路断面满载率。
2.2.1 全日行车计划
2、编制步骤 (2)计算分时行车间隔
t间i 隔
3600 ni
时间段 5:00~6:00
开行列 车数
行车间隔(分:秒)
时间段
开行列 车数
行车间隔(分:秒)
3
20:00
14:00~15:00 7
8:34
6:00~7:00
9
6:40
15:00~16:00 6
10:00
7:00~8:00 18
3:20
16:00~17:00 11
5:27
8:00~9:00 12
5:00
高峰小时的行车间隔的确定应检验与列车折返能 力是否相适应。
2.2.1 全日行车计划 3、全日行车计划编制实例
(1)编制资料 ➢全日站间OD客流数据见表1。 ➢客流全日分时分布规律见表2。 ➢列车编组为4辆,车辆定员为210人。 ➢线路断面满载率,早、晚高峰小时(早高峰为7:00~8: 00、晚高峰为17:00~18:00)为1.1,其他运营时间为0.9。
1、编制资料 (1)营业时间
世界主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营运时间
城市
伦敦 纽约 芝加哥 布达佩斯 巴黎 柏林 东京
始运年份
1863 1868 1892 1896 1900 1902 1927
营业时间 (h) 20 24 24 19 20 21 19.5

公交时刻表编制审核流程

公交时刻表编制审核流程

公交时刻表编制审核流程一、选择车辆调度形式1、车辆调度形式类型(1)按车辆工作时间的长短与类型分:正班车、加班车与夜班车(2)按车辆运行与停站方式分:全程车、区间车、快车、定班车、跨线车等。

2、车辆调度形式的选择(1)车辆调度形式选择的原则公共汽车营运路线均须以全程车、正班车为基本调度式,并根据线路客流的分布特征以其它调度形式。

(2)选择的计算方法:1>区间车调度形式的确定可通过计算路段(断面)客流量差或路段不均匀系数的方法确定区间车调度形式。

2>快车调度形式的确定①根据客流调查结果,当某段时间内沿线若干站点乘客集散量超过各站点平均集散量,并且长乘距乘客较多时,可沿路线同方向集散量较大的站点行驶快车,以缓和拥挤和消除留站现象。

②通过计算方向不均匀系数的方法大致确定3>高峰加班车调度形式的确定通过计算时间不均匀系数的方法确定。

选择调度形式,除根据客流情况进行上述有关运算外,还应考虑道路及交通条件,企业自身的组织与技术条件,以及有关运输服务质量要求等项因素综合确定。

二、确定车辆运行定额及运行参数1、车辆运行定额包括单程时间、周转时间、始末站停站时间、计划车容量2、主要运行参数的计算包括路线车辆数、正班车数、加班车数、行车间隔2.编排行车时刻表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确定各车辆行车班次序列(路牌)时,应注意与车辆在车场(库)的停车方式及行车人员的工作制度相适应。

(2)根据客流沿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增减车辆排列时,须注意保持行车间隔均匀有序,一避免产生车时浪费和周转不及。

(3)安排有关人员就餐时,应综合考虑运输服务质量、车时利用、行车人员劳动保健及营运经济效果。

(4)行车人员工作时间安排,既应服从客流的变化需要,又应注意各行车班次车辆工作时间的平衡、行车人员工作时间的合理利用与劳逸结合。

(5)公共汽车的行车时刻表应同城市其它客运形式运输工具的行车时刻协调配合。

在具体编制过程中,若发现有关运行参数的初算结果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予修正,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全日行车计划

全日行车计划

全日行车计划
二、编制步骤
全日行车计划包括各小时列车开行数和全日列车开行数。编制过程首先是通过小时客流量确定各小 时列车开行数,再根据各小时列车开行数来确定全日列车开行数。
1.小时列车开行数
小时列车开行数由小时内最大客流方向 最大客流区间的客流量确定。因为上、下 行列车是成对开行的,列车开行只要能满 足小时内最大客流方向最大客流区间的客 流运输需求,就能满足另一方向以及各区 间的客流需求。小时列车开行数的计算公 式为
全日行车计划
一、编制资料
2.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
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是指将单位时间定义为一小时,统计出一 天内各个时间段内的最大断面客流量。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一般 是不相等的,其中的峰值称为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在新线投入 运营时,站间OD客流数据来源于客流预测资料,通常只有高峰小时与 全日站间OD客流预测数据。
n
ni
pmax
p列
全日行车计划
二、编制步骤
3.编制实例
任务:请根据以下数据资料编制全日行车计划。
(1)已知早高峰小时(7:00~8:00)A站至H站之间的站间OD客流数据如表3-7所示,其中规 定A到H方向为上行,H到A方向为下行。
表3-7 早高峰小时A站至H站之间的站间OD客流数据
OD
A
B
C
从表3-8中找出数字最大 的断面客流,即下行C—D区 间的断面客流29 543人,作 为该时段内的最大断面客流, 即早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 量为29 543人。
全日行车计划
二、编制步骤
3.编制实例
表3-9 分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
(2)计算分小时最 大断面客流量。根据分 小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 比例图(如图3-1所示), 计算分小时最大断面客 流量(如表3-9所示)。

公交公司工作人员的班车调度与时刻表管理

公交公司工作人员的班车调度与时刻表管理

公交公司工作人员的班车调度与时刻表管理公交公司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

为了保证公交线路的正常运营,公交公司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班车调度与时刻表管理。

本文将详细探讨公交公司工作人员在班车调度和时刻表管理方面的主要任务和注意事项。

一、班车调度班车调度是公交公司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合理的班车调度可以提高公交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以下是班车调度的几个关键任务:1.1 车辆调度:根据公交线路的运行情况和客流量,合理安排车辆的运营数量和运行间隔,确保车辆在高峰期能够满载而不过载,同时在低峰期能够灵活调度以避免空车行驶浪费资源。

1.2 驾驶员安排:根据车辆的运行情况和车速,合理安排驾驶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确保驾驶员在合理的状态下开展工作,提高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1.3 突发情况处理:处理突发事件,如交通拥堵、车辆故障等,及时调整班车运营计划,保证线路运营的正常进行。

二、时刻表管理时刻表管理是公交公司工作人员需认真对待的重要工作,时刻表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市民出行的方便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时刻表管理的几个关键任务:2.1 定期更新:公交公司应定期更新时刻表,根据线路的实际情况和市民需求进行调整,确保时刻表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2.2 及时公布:将更新后的时刻表及时公布在公交公司的官方网站、APP等平台上,让市民能够方便地查询到最新时刻表信息。

2.3 合理安排:根据不同线路的运行特点,合理安排发车时间和发车间隔,考虑到客流量、交通情况等因素,提供更好的服务。

2.4 考虑联运:对于与地铁、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联运,公交公司应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制定联运时刻表,提供便捷的换乘服务。

2.5 改进调整:公交公司应监测市民的反馈和意见,根据需要进行时刻表的改进调整,提供更满意的公交服务。

三、调度与时刻表管理的挑战与应对公交公司工作人员在班车调度和时刻表管理中会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公交排班管理制度

公交排班管理制度

公交排班管理制度一、概述公交排班管理是指对公交车辆的出行路线、班次、车辆安排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度。

它涉及到车辆的合理利用、乘客的出行便利以及公交运营成本的控制等方面。

建立健全的公交排班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行、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乘坐舒适感、降低运营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排班管理目标1. 提高公交线路的覆盖率和服务频率,使乘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2. 最大限度地减少车辆的空驶率和候车时间,提高运力的利用效率;3. 控制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 加强对车辆运行状态和安全管理的监督;5. 保障公交运营服务的安全、舒适和可靠。

三、排班管理制度1. 车辆调度(1)根据客流量和行车距离确定运行车辆,合理安排车辆的数量和类型;(2)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编制公交车辆的运行时刻表和班次表,合理安排车辆的运行路线和发车时间;(3)根据公交线路的客流量和运行需求,动态调整车辆的排班计划,使之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2. 乘客调度(1)结合城市客流量的分布和变化,优化公交线路的站点设置和交通枢纽的布局;(2)通过公交信息系统,及时提供车辆的实时位置和到站信息,方便乘客查询和选择出行方式;(3)建立乘客运力调度预案,在客流高峰时段加派车辆或增加班次,保障乘客出行需求。

3. 车辆管理(1)建立健全的公交车辆调度管理制度,加强对车辆运行状态的监督和管理;(2)对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进行严格的管理,保障车辆的正常运行和乘客出行安全;(3)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

4. 技术支持(1)建立公交信息系统,实现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2)利用智能公交车辆调度系统,优化车辆的调度计划,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3)推广和应用公交电子支付系统,方便乘客购票和刷卡出行。

四、排班管理的监督与评估为了确保公交排班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和效果,需要进行相应的监督和评估工作。

1.建立公交排班管理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排班计划的执行情况的跟踪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2.定期对公交排班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排班管理制度;3.借鉴国际经验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排班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公交公司工作人员的班次与时刻表管理

公交公司工作人员的班次与时刻表管理

公交公司工作人员的班次与时刻表管理公交公司作为城市交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班次以及时刻表,以确保公交运营的顺畅与高效。

本文将就公交公司工作人员的班次与时刻表管理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管理策略。

一、班次管理工作人员的班次管理是公交公司正常运营的基础。

针对不同的岗位和工作类型,需要制定相应的班次安排,以保证人员的全面覆盖和合理利用。

以下是一些班次管理的注意事项:1. 班次规划:公交公司应根据实际运营需求,合理划分班次。

这包括根据运营线路的特点和客流量的变化情况,确定不同时间段的班次密集程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人员休息时间和工作频率,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

2. 班次轮班:轮班制度是常见的班次管理方式之一。

公交公司可以根据人员的数量和岗位需求,制定不同的轮班模式,如早班、中班、晚班等。

轮班制度可以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分散,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

3. 班次调整:随着运营线路和客流量的变化,公交公司需要灵活调整班次。

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班次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市民出行需求的变化,并提高公交公司的运营效率。

二、时刻表管理时刻表管理是公交公司正常运营的重要环节,也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一些时刻表管理的具体措施:1. 时刻表编制:公交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时刻表。

编制时刻表需要考虑路线长度、车辆速度、交通流量等因素,并且要兼顾客流高峰和低谷时段,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2. 时刻表发布:为方便市民了解公交线路的时刻表信息,公交公司可以通过公告栏、官方网站、手机应用等多种方式发布时刻表。

同时,及时更新时刻表信息,确保市民获取准确的出行信息。

3. 时刻表执行:公交公司要确保时刻表的执行落实到位。

工作人员应按照时刻表的要求准时出发,严守时间节点。

对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延误,公交公司应及时通知市民,并做好后续的补偿和服务工作。

三、管理策略1. 人员培训:公交公司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2.编制全日行车计划》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2.编制全日行车计划》

编制全日行车方案1编制程序〔1〕计算营业时间内各小时开行列车数;〔2〕计算行车间隔时间;〔3〕对各行车间隔进行微调;〔4〕最终确定全日行车方案。

2实例以下为某条轨道交通线路整个全日行车方案的编制步骤和方法。

〔1〕编制资料某轨道交通线路,某日的客流资料如下,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如图1-9所示。

①全日客流量为50万人次;每1%对应5000人,早顶峰时段出现在7:30~9:30,客运量约占群日客流总量的23%;晚顶峰时段出现在17:30~19:30,客运量约占全日客流总量的%;全日最大顶峰小时出现在7:30~8:30之间,出行总量占全日出行总量的%。

②列车编组为6辆,车辆定员为310人。

③线路断面满载率在顶峰小时为12021在其他运营时间为90%。

图1-9 全日分时客流分布示意图〔2〕编制步骤①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数据。

②计算营业时间内各小时应开行的列车数,计算公式如下:n i =p max p 列β式1-4式中n i ——全日分时开行列车数〔列或对〕;p 列——列车定员数〔人〕。

计算结果如图1-10所示。

图1-10 全日分时开行列车数〔3〕计算行车间隔时间 计算公式如下:t 间=3600n i式1-5式中t 间——行车间隔时间〔s 〕;n i ——小时开行列车数〔列〕。

〔4〕最终确定全日行车方案在计算完毕得到各小时应开行列车数和行车间隔时间的根底上,根据线路所指定的效劳水平进行调整。

行车间隔时间过长,会增加乘客的候车时间,增加乘客的在途总时间,不利于吸引客流。

为方便乘客、提高效劳水平,可规定在9:30~21:00间的非顶峰运营时间内,为保证线路的效劳水平,将最终确定的行车间隔时间标准不大于6分钟;而在其他非顶峰运营时间内,最终确定的行车间隔时间标准不大于10分钟。

根据这一原那么,在22:30~23:30时段,按公式计算得开行对数为2对,此时的行车间隔为30分钟,但考虑到乘客的实际需要,将开行对数调整为6对,行车间隔为1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