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州一模作文题评析

合集下载

2019广州一模语文试卷分析-文档资料

2019广州一模语文试卷分析-文档资料

15.【内容归纳】 (6分) ①表达一种宗教的情感。 ②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喜庆气氛。 ③是—种特定的审美意象。 ④是人类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 的象征。 (或:表达一种要求超越生命的情 感。) 〔6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6分。〕
16.【形象概括】 (4分) 做上司时(得势时),(对下属)颐指气 使(专横跋扈); 做下属时(失势时),(对上司)阿谀奉 承(奴性十足)。

11.【名篇名句】 (6分)
(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3)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4)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14.【内容分析】 (3分) 在西方, “钟声”自始至终只是传递宗 教情感;而在中国,“钟声”除传递宗教情 感外,还常用来表达庆典的气氛等。 (如果仅答“中国的‘钟声’并不完全是传递 宗教情感”, 也可得3分。〕
(2)①把感恩变成怨恨,秦国不会这样 吧。 〔 “为”1分, “秦不其然”大意1 分。〕
②范雎肃然起敬,没有了原先的恼怒, 恭敬地听取(他的)意见,请(他) 人府做上宾。 〔“竦然”l分,“宿”1分,“敬受命” 1分, “延”1分。〕
10.【古诗鉴赏】 (6分) 不同。前诗“客来”二句写诗人梦中醒来,不知 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1 分) 诗人不被贬谪所困,仍能悠然欣赏自然环境的清 静壮美(1分) 表现出一种旷达、洒脱的情怀(I分) 后诗“溪边”二句写热闹过后,路人稀少,斜阳 下诗人只身独处,在方向不明的三叉路口,百无聊 赖地数过往行人。 (1分) 蕴蓄着诗人晚年被贬,对不幸身世与不平社会的 感叹, (1分) 表现出落寞与不平的情怀。 (1分)
17.【语句品味】 (5分) 在大庭广众之中学小公鸡叫,而且还“快 活得涨红了脸”,父子俩这些违反常理的行 为与心理,使人感到可笑。作者把奴才的心 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深刻地讽刺了造成人性 扭曲的专制社会。

(2019年全国卷Ⅰ)广东省10篇优秀作文与名师点评(含审题)

(2019年全国卷Ⅰ)广东省10篇优秀作文与名师点评(含审题)

(2019年全国卷Ⅰ)广东省10篇优秀作文与名师点评(含审题)2019年全国卷Ⅰ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材料的核心词是“劳动”,引起人们深思的内容有三:一是对劳动的作用和其社会意义的阐述;二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的态度以及托辞;三是我们身边存在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考生的构思须以材料提供的写作语境为基础,脱离材料内容即为跑题。

2.立意限制。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考生写作时须立足生活和现实,重在提升同学们对劳动的认识,激活他们热爱劳动的精神,引导他们树立主动劳动、积极劳动的责任意识。

脱离这一特定语境和写作任务则要被判跑题。

3.价值取向限制。

材料明确肯定劳动的作用和意义,否定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和不尊重劳动的认识及行为,写作引导语中也明确要求“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考生须对劳动持以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不可否定劳动,不可在行文中显示出依靠科技、花钱雇人等好逸恶劳的内容。

4.文体限制。

“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观点要明确,思路要清晰,要严格遵循演讲稿的格式要求和内容要求。

工作报告-2019年广州语文一模分析报告(定稿) 精品 精品 精品

工作报告-2019年广州语文一模分析报告(定稿) 精品 精品 精品

2019年广州语文一模分析报告(定稿) 篇一:2019广州一模语文作文审题及标杆文2019广州一模语文作文审题及标杆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目前,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手机企业纷纷创新以求突破。

甲企业致力于硬件的研发,制造性能更好的芯片、更薄的机身、更高像素的摄影头;乙企业着眼于软件的开发,设计更便捷的界面、更人性化的系统;丙企业专注于商业模式的更新,策划更新颖的营销方式、更有效的竞争策略。

企业为求发展而积极创新的这些做法,引起了人们更关注、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分析与评分细则】2019年广州市普通高中综合测试(一)语文学科作文题,采用近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一直使用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所给的材料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材料本身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难度,在立意上有多种选择,其目的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并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判断和分析。

试题提供了一组企业为求发展而积极创新的做法。

材料列举了国内三家手机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各自创新以求突破的不同做法。

甲企业致力于硬件的研发,乙企业着眼于软件的开发,而丙企业则专注于营销模式的更新。

这种手机企业的竞争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平常了,学生对这类现象应该比较熟悉,学生能否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情产生共鸣和思考,正是评价考生关注现实水平及其思想思维水平的最佳标尺。

所给的文字材料大致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交代背景,竞争日趋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是整个材料的大背景,以此点明企业积极创新以求突破的原因;第二层,分别列举甲、乙、丙三家企业从三个不同层面着眼的三种不同的创新思路和方法;第三层,指出企业这些为求发展而积极创新的做法引发人们的讨论和思考,其作。

2019年广东省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广东省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广东省高三语文一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德的本质不是远离“得”,而是要学会如何在处理现实复杂利益关系中获得正当性;道德的完满也不是不要“得”,而是能够自如地运用符合“德”的方式去“得”,儒家“孝”伦理发展到“德”的阶段,便在个体自身内部完成了“孝”的内化,但这只是抽象地完成。

儒家“孝”伦理的意义与价值,决不仅仅是精神的自我完成,而是“外化为他物”。

这种现实外化就是“得”,就是使儒家“孝”伦理能够更有效地干预现实社会生活。

“得”是儒家“孝”伦理逻辑运行的目的。

但“得”的实现与获取也不能偏离伦理的逻辑。

在儒家“孝”伦理中,“德”与“得”互相投射,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逻辑结构。

第一,“得”必颓有“德”。

在中国传统社会,因为孝行而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孝子不乏其人,这种认可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嘉奖:在物质上能够获得上层的封赏,比如对孝子实行赦免赋税的优惠等;在精神上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孝子们被旌表门闾、载入史书,其而能够因为孝行被选入官。

反之,如果有不孝者,则被除名削爵,永世不得续用。

第二,“德”必然能“得”。

舜因何能贵为天子,因为舜是大孝之人,德行高远。

而且这种大德能使老百姓受益,自然就会受到上天的保佑,所以大德之人必然会“得”。

“德”不以“得”为目的,但“德”却必然有“得”的报答。

父子是血亲相连的天伦关系,如果孝敬双亲是为了赢得孝子的美名和求得功利,则损害了亲亲之情,使人失去最基本的情感依托。

所以,“得”并非最终目的,只是在进行价值预设时,人们确信孝子必然会得到好的归宿。

所以,在主观动机上,“德”并非为了“得”;但在客观效果上,“德”却必然“得”。

第三,有“德”就是“得”。

孝的根本是对父母的血缘情感的真实流露,而不是出于机心和利益,那种对自然本真的背离会导致孝的矫揉造作。

特别是汉代以来,越来越多外在的物质利益附加在孝上面,使孝越来越远离人性的自然。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5分)一、(6小题,20分)1.(3分)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妖娆./侥.幸筵.席/垂涎.三尺B.撩逗/潦.倒取缔./根深蒂.固C.缄默/箴.言矫.情/矫.揉造作义D.调和./和.面聒.噪/恬.不知耻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恪守郑重其事宽宥歇斯底里B.聘婷附庸风雅遵循断章取意C.桑梓相得益章怨伥孜孜不倦D.儒养言不及义阴诲前仆后继3.(3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的人生信念。

A.尽善尽美出类拔萃清新脱俗B.炉火纯青脱颖而出清新脱俗C.炉火纯青出类拔萃超然达观D.尽善尽美脱颖而出超然达观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增城区教育局扎实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

B.现在,他已经回国了,就职于广州大学体育教授,继续从事他所喜爱的足球事业。

C.敦煌艺术宝库的保存,使我们有可能了解一千五、六百年来的中国艺术成长发展。

D.“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5.(3分)花都图书馆在征集对联,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A.上联:书从疑处翻成悟下联:文到穷时自有神。

B.上联:济世良方祛邪扶正下联:回春妙术固本清源。

C.上联:夏鼎商彝陈列满室下联:隋珠如璧价值连城。

D.上联:弥勒笑来闲放眼下联:济颠醉去猛回头。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5分)6.(5分)根据名著《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完成以下读书卡片。

[原文节选]话说A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广州一模广东一模作文解析与范文

广州一模广东一模作文解析与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今年春节,顾氏家族成员从各地回到老宅,欢度新年,畅叙亲情。

大太爷爷一家四代同堂,都住在老宅。

大太爷爷早年以画像为业,儿子开照相馆,孙子经营影楼,曾孙女开发了一款美图软件,在网上爆红。

二太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儿子是大庆油田的技术员,孙女改革开放之初到深圳创业,曾孙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

三太爷爷年青时到旧金山打拼,儿子在当地开了个小超市,孙子娶了当地的姑娘,曾孙Peter今年18岁,中文名字叫顾念祖,第一次岁父亲到中国探亲祭祖。

顾念祖把大太爷爷手绘的祖辈画像和家族历次团聚的照片传到网上,这些照片有黑白的、有彩色的,诉说着家族的故事。

他留言说这次聚会给了他许多温暖和感动,他对顾家的家族观念充满好奇。

顾氏家族是无数中国家族的缩影。

每个人都在谱写家族的历史,每个家族的历史都折射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题目解读2019年广州高考“一模”语文作文题,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就是“家族故事,时代变迁;家族文化,源远流长”。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题目。

(一)题干信息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这是典型的高考作文题题干表述的形式,传递了题目序号、写作题目是材料作文、作文题的分值是60分这些信息。

(二)材料信息今年春节,顾氏家族成员从各地回到老宅,欢度新年,畅叙亲情。

大太爷爷一家四代同堂,都住在老宅。

大太爷爷早年以画像为业,儿子开照相馆,孙子经营影楼,曾孙女开发了一款美图软件,在网上爆红。

二太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儿子是大庆油田的技术员,孙女改革开放之初到深圳创业,曾孙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

三太爷爷年青时到旧金山打拼,儿子在当地开了个小超市,孙子娶了当地的姑娘,曾孙Peter今年18岁,中文名字叫顾念祖,第一次随父亲到中国探亲祭祖。

最新2019广东一模作文指导(含标杆文和下水文)

最新2019广东一模作文指导(含标杆文和下水文)

2019届高考广东一模作文指导罗外高三备课组2019.3.26 (2019届广东省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赵州桥建于隋朝,巍然挺立,气势雄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港珠澳大桥已正式开通,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中国人心中有座鹊桥,传说农历每年七月初七夜晚,牛郎、织女相会,喜鹊群集银河,相衔成桥,以渡织女。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桥梁,也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交流的和平友谊桥梁。

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梦想,中国桥的内涵在发展变化。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在一次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题目分析本题构思巧妙,正如写作提示中所言“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梦想”都有“桥”的身影,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桥”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与变化着。

所引材料即是对上述观点的印证。

材料一:赵州桥建于隋朝,巍然挺立,气势雄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关键词:现实的桥历史遗产工艺精湛凝结智慧助人渡河分析点:赵州桥是现实中的桥的代表,作用为连结两岸,助人渡河,体现了桥的原始功用。

并且历经千载,巍然屹立且造型美观,体现了工艺精湛,凝聚了古人智慧和才干。

集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

助人、甘为人梯、连接(连结)等都可以从材料一中引申和生发出来。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已经开通,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关键词:现实的桥勇往直前不断求索开辟道路圆梦、同心、自信、复兴分析点:港珠澳大桥也是现实中的桥梁代表,除赵州桥的助人渡水功能之外,更能够连结大陆、香港和澳门。

中国自近代以来,饱受凌辱,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之后,香港、澳门的百年离去。

2019年广东省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广东省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广东省高三语文一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德的本质不是远离“得”,而是要学会如何在处理现实复杂利益关系中获得正当性;道德的完满也不是不要“得”,而是能够自如地运用符合“德”的方式去“得”,儒家“孝”伦理发展到“德”的阶段,便在个体自身内部完成了“孝”的内化,但这只是抽象地完成。

儒家“孝”伦理的意义与价值,决不仅仅是精神的自我完成,而是“外化为他物”。

这种现实外化就是“得”,就是使儒家“孝”伦理能够更有效地干预现实社会生活。

“得”是儒家“孝”伦理逻辑运行的目的。

但“得”的实现与获取也不能偏离伦理的逻辑。

在儒家“孝”伦理中,“德”与“得”互相投射,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逻辑结构。

第一,“得”必颓有“德”。

在中国传统社会,因为孝行而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孝子不乏其人,这种认可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嘉奖:在物质上能够获得上层的封赏,比如对孝子实行赦免赋税的优惠等;在精神上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孝子们被旌表门闾、载入史书,其而能够因为孝行被选入官。

反之,如果有不孝者,则被除名削爵,永世不得续用。

第二,“德”必然能“得”。

舜因何能贵为天子,因为舜是大孝之人,德行高远。

而且这种大德能使老百姓受益,自然就会受到上天的保佑,所以大德之人必然会“得”。

“德”不以“得”为目的,但“德”却必然有“得”的报答。

父子是血亲相连的天伦关系,如果孝敬双亲是为了赢得孝子的美名和求得功利,则损害了亲亲之情,使人失去最基本的情感依托。

所以,“得”并非最终目的,只是在进行价值预设时,人们确信孝子必然会得到好的归宿。

所以,在主观动机上,“德”并非为了“得”;但在客观效果上,“德”却必然“得”。

第三,有“德”就是“得”。

孝的根本是对父母的血缘情感的真实流露,而不是出于机心和利益,那种对自然本真的背离会导致孝的矫揉造作。

特别是汉代以来,越来越多外在的物质利益附加在孝上面,使孝越来越远离人性的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族故事,时代变迁;家族文化,源远流长——2019年广州高考“一模”语文作文题评析
□胡家俊
2019年广州高考“一模”语文作文题如约而至,作文题目如下: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今年春节,顾氏家族成员从各地回到老宅,欢度新年,畅叙亲情。

大太爷爷一家四代同堂,都住在老宅。

大太爷爷早年以画像为业,儿子开照相馆,孙子经营影楼,曾孙女开发了一款美图软件,在网上爆红。

二太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儿子是大庆油田的技术员,孙女改革开放之初到深圳创业,曾孙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

三太爷爷年青时到旧金山打拼,儿子在当地开了个小超市,孙子娶了当地的姑娘,曾孙Peter今年18岁,中文名字叫顾念祖,第一次随父亲到中国探亲祭祖。

顾念祖把大太爷爷手绘的画像和家族历次团聚的照片传到网上,这些照片有黑白的、有彩色的,诉说着家族的故事。

他留言说这次聚会给了他许多温暖和感动,他对顾家的家族观念充满好奇。

顾氏家族是无数中国家族的缩影。

每个人都在谱写家族的历史,每个家族的历史都折射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题目解读
2019年广州高考“一模”语文作文题,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就是“家族故事,时代变迁;家族文化,源远流长”。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题目。

(一)题干信息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这是典型的高考作文题题干表述的形式,传递了题目序号、写作题目是材料作文、作文题的分值是60分这些信息。

(二)材料信息
今年春节,顾氏家族成员从各地回到老宅,欢度新年,畅叙亲情。

大太爷爷一家四代同堂,都住在老宅。

大太爷爷早年以画像为业,儿子开照相馆,孙子经营影楼,曾孙女开发了一款美图软件,在网上爆红。

二太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儿子是大庆油田的技术员,孙女改革开放之初到
深圳创业,曾孙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

三太爷爷年青时到旧金山打拼,儿子在当地开了个小超市,孙子娶了当地的姑娘,曾孙Peter今年18岁,中文名字叫顾念祖,第一次随父亲到中国探亲祭祖。

顾念祖把大太爷爷手绘的祖辈画像和家族历次团聚的照片传到网上,这些照片有黑白的、有彩色的,诉说着家族的故事。

他留言说这次聚会给了他许多温暖和感动,他对顾家的家族观念充满好奇。

材料部分分为五个段落。

第一段:这一段三个信息要特别注意,第一是“今年春节”,点明了时间,也给出了活动的文化背景,“春节”是中国人最重大的传统节日,家族团圆是春节的主题,也是最突出的一种家族观念。

第二是“老宅”,点明了地点,也隐含了“老宅”在中国家庭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第三是概述了事情,是顾氏家族成员,从各地回到老宅,欢度新年,畅叙亲情。

第二段:概述大太爷爷一家的状况。

“四代同堂”,这在中国人的家庭观念里是最幸福的事情。

“都住在老宅”,表明这房人在家乡的坚守。

四代人的工作都跟影像有关,但又各有发展,画像-开照相馆-经营影楼-开发美图软件。

这个家庭有自己的坚守,坚守老宅,坚守影像工作,但是不断与时俱进。

第三段:概述二太爷爷一家的状况。

四代人的轨迹,参加抗日战争-大庆油田的技术员-改革开放初期在深圳创业-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表明了这家人跟祖国命运相连,参与到国家各个时期的发展大潮中,勇立潮头。

第四段:概述三太爷爷一家的状况。

这是一个华侨家庭的发展轨迹,旧金山打拼-开小超市-娶当地姑娘,表明了华侨家庭的艰辛与在侨居国家的融合。

同时引出这次作文的主角:Peter,顾念祖。

他18岁,跟我们高三的同学们大致同龄,他是第一次回国探亲。

他有英文名,也有中文名他没回国中国,但是他还是有中文名。

他的名字意义深远“念祖”。

第五段:概述顾念祖对这次家族聚会的反应。

主要是两种反应,一是把照片
传到网上,传什么照片呢?大太爷爷手绘的祖辈画像、历次家族团聚的照片,这些照片“诉说着家族的故事”。

二是留言,表达他的感受和体会,主要是温暖、感动、好奇。

(三)引导语和写作任务布置
材料之后跟了一段话,主要的功能能就是引导语和写作任务布置:
顾氏家族是无数中国家族的缩影。

每个人都在谱写家族的历史,每个家族的历史都折射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

1.引导语的作用是对上述材料的总结,还有就是对写作方向的引导。

归结起来就是反映两组关系:
顾氏家族-中国家族
个人-家族-时代、国家
2.写作任务的布置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

要求写一篇文章,要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就是特别针对“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

”这个材料的。

目标是“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

”第一次回国的华侨青年,有哪些不理解的中国家族文化?材料里面没有具体的细节,可以合理想象。

写作任务的布置,明确了写作者身份是你自己,写作对象是顾念祖,写作内容要围绕这个大家族的聚会来展开,主题要跟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有关。

(四)写作要求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都是常规性的要求,不再展开分析。

二、题目定性
总结起来,这是一道“复合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结构形式是复合型的材料组织形式,具有碎片化、大容量的特点。

作文题有具体的写作任务,根据写作任务,分析材料,展开联想与思考,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

考察写作任务完成的效果,就要考察这几个要素:写作者身份意识强不强?写作对象的个性特点把握得好不好?主题内容是否跟中国家族文化相关?有没有达到让“顾念祖”提高对中国家族文化的理解的目标?
三、题目训练的意义
1.材料的分析整合能力训练。

材料碎片化、信息容量大,给材料的分析整合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分析材料,要注意把每个小段的核心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分类整合,提炼主题。

这道题给了考生很充分的训练。

2.主题与材料的结合训练。

写作的主题,可以是“个人-家族-时代、国家”,也可以是对中国家族文化的理解。

在这两个主题的牵引下,从材料中找相对应的点,再引申开去,这个是写作的一个难点,给了考生很充分的训练。

3.写作任务的理解与驱动训练。

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对写作任务的理解,而由写作任务引申开去调动各种写作要素,这个是这类作文题的写作要点。

这道题在这个方面的训练是很到位的。

4.写作对象感的训练。

写作对象的确定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都很重视,这道题写作对象的确定做得很好。

首先是很清晰,针对的是什么内容,要达到什么效果,都很清晰。

写作对象有特定意义。

18岁的同龄人,第一次回国探亲的青年华侨身份,他对中国家庭文化有一些了解,但是又不完全理解,第一回国体验,
会是有什么样的思想碰撞,都是很丰富的。

四、写作建议
1.主题先行,题内题外材料跟进。

复合型材料作文材料信息丰富、多元,但是从写作的效率上来讲,我们从材料中提炼出了写作主题后,再扣上题内题外的材料会比你从分析材料、提炼观点写作效率要高。

2. 针对性要强。

写作任务布置部分已经表述得很明白,写这篇作文是针对顾念祖的留言而来的,这个针对的内容一定要注意。

3.把握好主要冲突点。

18岁的华侨青年对中国家族文化的理解跟你的理解之间的碰撞。

这个是这道作文题核心的矛盾冲突点。

一定要把握好。

4. 中心突出不能忘。

写作文都需要有一个中心,要突出一个中心,该割舍的要割舍,不要想着什么都写进作文中去。

5.注意隐含意义。

文章中的“春节”“老宅”“四代同堂”“顾念祖”这些术语要充分利用起来,把其内涵意义挖掘出来。

五、评卷建议
对于此次作文评卷,我觉得要强调三点,引领考生走向规范答题。

1.写作任务完成得如何?写作者身份意识强不强?写作对象的个性特点把握得好不好?主题内容是否跟中国家族文化相关?有没有达到让“顾念祖”提高对中国家族文化的理解的目标?
2.立意是整体性理解还是片面理解。

3.中心主题是否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