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二版陶桓齐课后习题答案样本

合集下载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五章习题详解(陶桓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五章习题详解(陶桓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5章习题解答5-11电路如题图5-11所示,换路前已处于稳态。

在t = 0时发生换路,求各元件中电流及端电压的初始值;当电路达到新的稳态后,求各元件中电流及端电压的稳态值。

解:初始时刻的等效电路如题图5-11-1,由图可得+++1210(0)(0)(0)1A R R 1C1C2i =i =i ==+;++(0)(0)0L1L2i i ==;++(0)(0)1A 21i i =-=- 1+12R (0)102V R R 1u =⨯=+; 题图5-112+12R (0)108V R R 2u =-⨯=-+;++(0)(0)0V C1C2u u ==;++(0)(0)L1L2u u ==C1C2112R ()102V R R 1u ∞=⨯=+;212R ()108V R R 2u ∞=⨯=+;()()0V L1L2u u ∞=∞=;()()()=8V C1C22u u u ∞=∞=∞5-12 电路如题图5-12所示,换路前已处于稳态。

在t = 0时发生换路,求各元件中电流及端电压的初始值;当电路达到新的稳态后,求各元件中电流及端电压的稳态值。

解:t=0+瞬时,等效电路如题图5-12-1所示,电感电流等效为恒流源。

t=∞时,等效电路如题图5-12-2所示。

则初始值:111211112(0),(0),(0)s s sLs s sC sU I R Ui iR R RU U I Ri IR R R++++==++=+++;1212112212(0),(0)0V,(0),(0)s sL Cs ssU I Ru R uR RU I Ru U u RR R+++++=-=++==+;题图5-12-1 题图5-12-211120,()s ssU I Ri IR R+=∞=-+;11212()(),()()s sC s CU I Ru I R u uR R+∞=-∞=∞+5-13数。

(a) (b)题图5-13解:(a)图:初始时刻的等效电路如题图5-13-1,由图可得+1U(0)R1i=;++23U(0)(0)R R2Ci=i=+;题图5-12+(0)U 1u =;+(0)0C u =;2+23R (0)U R R 2u =+;3+23R (0)U R R 3u =+电路达到稳态之后的等效电路如题图5-13-2,由图可得1U()R 1i =∞;()()02C i =i ∞∞=; ()U 1u =∞;()()=023u =u ∞∞;()U C u =∞1()R 1S u =I ∞;23S 23R R ()()=I R R 23u =u ∞∞+;()0L u =∞;231S 23R R ()(R )I R R S u =∞++时间常数:23LR R τ=+5-14 在题图5-14电路中,已知:1250k ,4F,6F =Ω=μ=μR C C ,换路前1C 和2C 上储存的总电荷量为41.210C -⨯。

电工与电子技术12章_陶桓齐_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12章_陶桓齐_课后习题答案

第12章习题解答12-1 已知由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和输入端D R、D S的波形如题图12-1所示,试对应地画出Q和Q的波形,并说明状态“不定”的含义。

题图 12-1解:12.2 已知可控RS触发器CP、R和S的波形如题图12-2所示,试画出输出Q的波形。

设初始状态分别为0和1两种情况。

题图12-2解:12-3 在主从结构的JK触发器中,已知CP、J、K的波形如题图12-3所示,试画出Q端的波形。

设初始状态Q=0。

题图12-3解:12-4 维持阻塞型D触发器的输入D和时钟脉冲CP的波形如题图12-4所示,试画出Q端的波形。

设初始状态Q = 0。

题图12-4解:12-5 在T触发器中,已知T和CP的波形如题图12.5所示,试画出Q端的波形。

设初始状态Q= 0。

题图12-5解:12-6 写出题图12-6所示电路的逻辑关系式,说明其逻辑功能。

题图12-6解:逻辑关系为:Q D AQ BQ==+所以其功能为JK触发器。

12-7 如题图12-7所示的电路和波形,试画出D端和Q端的波形。

设初始状态Q= 0。

题图12-7解:12-8 将主从型JK触发器转换为T'触发器有几种方案?画出外部连线图。

解:12-9 电路如题图12-9所示。

画出Q0端和Q1端在六个时钟脉冲CP作用下的波形。

设初态Q=Q0= 0。

1题图12-9解:12-10 用题图12.10(a)所给器件构成电路,并在示波器上观察到如图12.10(b)所示波形。

试问电路是如何连接的?请画出逻辑电路图。

(a) (b)题图12-10解:12-11 已知如题图12.11(a)所示电路的各输入端信号如题图12-11(b)所示。

试画出触发器输出端Q0和Q1的波形。

设触发器的初态均为0。

(a) (b)题图12-11解:12-12 已知电路和时钟脉冲CP及输入端A的波形如题图12-12所示,试画出输出端Q、1Q 的波形。

假定各触发器初态为1。

(a) (b)题图12-12解:12-13 已知题图12-13(a)所示电路中输入A及CP的波形如题图12-13(b)所示。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版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版

第1章检测题(共100分,12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电源和负载的本质区别是: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设备,负载是把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能量的设备。

2、对电阻负载而言,当电压一定时,负载电阻越小,则负载越大,通过负载的电流和负载上消耗的功率就越大;反之,负载电阻越大,说明负载越小。

3、实际电路中的元器件,其电特性往往多元而复杂,而理想电路元件的电特性则是单一和确切的。

4、电力系统中构成的强电电路,其特点是大电流、大功率;电子技术中构成的弱电电路的特点则是小电流、小功率。

5、常见的无源电路元件有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常见的有源电路元件是电压源元件和电流源元件。

6、元件上电压和电流关系成正比变化的电路称为线性电路。

此类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电压和电流均具有叠加性,但电路中的功率不具有叠加性。

7、电流沿电压降低的方向取向称为关联方向,这种方向下计算的功率为正值时,说明元件吸收电能;电流沿电压升高的方向取向称为非关联方向,这种方向下计算的功率为正值时,说明元件供出电能。

8、电源向负载提供最大功率的条件是电源内阻与负载电阻的数值相等,这种情况称为电源与负载相匹配,此时负载上获得的最大功率为U S2/4R S。

9、电压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

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电位的差值等于这两点间电压。

电路中某点到参考点间的电压称为该点的电位,电位具有相对性。

10、线性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任意瞬间都受欧姆定律的约束;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任意时刻均遵循KCL定律;回路上各电压之间的关系则受KVL定律的约束。

这三大定律是电路分析中应牢固掌握的三大基本规律。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1、电路分析中描述的电路都是实际中的应用电路。

(错)2、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总是由电源负极流向电源正极。

(错)3、大负载是指在一定电压下,向电源吸取电流大的设备。

(对)4、电压表和功率表都是串接在待测电路中。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版)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版)

电源上,使其产生的功率为 P/2,则正弦交流电源电压的最大值为(A)
A、7.07V;
B、5V;
C、14V;
D、10V。
4、提高供电线路的功率因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减少了用电设备中无用的无功功率;
B、可以节省电能;
C、减少了用电设备的有功功率,提高了电源设备的容量;
D、可提高电源设备的利用率并减小输电线路中的功率损耗。
(错)
4、电压三角形、阻抗三角形和功率三角形都是相量图。
(错)
5、功率表应串接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用来测量电路的视在功率。 (错)
6、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越高,阻抗就越大;频率越低,阻抗越小。 (错)
7、单一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比较小。
(错)
8、阻抗由容性变为感性的过程中,必然经过谐振点。
8、图 1-31 中如果安培表被短接,则(C)
A US
DV
A、电灯不亮; B、电灯将被烧; C、不发生任何事故。 9、如果图 1-31 电路中电灯灯丝被烧断,则(B)
图 1-31
A、安培表读数不变,伏特表读数为零;
B、伏特表读数不变,安培表读数为零;
C、安培表和伏特表的读数都不变。
10、如果图 1-31 电路中伏特表内部线圈烧断,则(D)
第 1 章 检测题 (共 100 分,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20 分) 1、电源和负载的本质区别是:电源是把 其它形式的 能量转换成 电 能的设备, 负载是把 电 能转换成 其它形式 能量的设备。 2、对电阻负载而言,当电压一定时,负载电阻越小,则负载 越大 ,通过负载的 电流和负载上消耗的功率就 越大 ;反之,负载电阻越大,说明负载 越小 。 3、实际电路中的元器件,其电特性往往 多元 而 复杂 ,而理想电路元件的电特 性则是 单一 和 确切 的。 4、电力系统中构成的强电电路,其特点是 大电流 、 大功率;电子技术中构成的 弱电电路的特点则是 小电流 、 小功率 。 5、常见的无源电路元件有 电阻元件 、 电感元件 和 电容元件 ;常见的有源电 路元件是 电压源元件 和 电流源元件 。 6、元件上电压和电流关系成正比变化的电路称为 线性 电路。此类电路中各支路 上的 电压 和 电流 均具有叠加性,但电路中的 功率 不具有叠加性。 7、电流沿电压降低的方向取向称为 关联 方向,这种方向下计算的功率为正值时, 说明元件 吸收 电能;电流沿电压升高的方向取向称为 非关联 方向,这种方向下计算 的功率为正值时,说明元件 供出 电能。 8、电源向负载提供最大功率的条件是 电源内阻 与 负载电阻 的数值相等,这种 情况称为电源与负载相 匹配 ,此时负载上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US2/4RS 。 9、 电压 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电位的差值等于这两点间 电压 。电路中某点到参考点间的 电压 称为该点的电位,电位具有 相对 性。 10、线性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任意瞬间都受 欧姆 定律的约束;电路中 各支路电流任意时刻均遵循 KCL 定律;回路上各电压之间的关系则受 KVL 定律的约 束。这三大定律是电路分析中应牢固掌握的 三大基本 规律。

电工与电子技术03章陶桓齐-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03章陶桓齐-课后习题答案

电⼯与电⼦技术03章陶桓齐-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习题解答3-1 已知正弦交流电 u (314t +30o),试求:(1)电压最⼤值U m 、有效值U 、⾓频率ω、周期T 和初相位⾓?u ;(2)当t =0和t =30314秒时刻,电压的两个瞬时值u ;(3)写出u 的相量表⽰式,并画出波形图。

解:由正弦的三要素知(1)m U =,220U V =, 314ω=弧度/秒,220mS 314T π==,30u ?=?。

(2)t=0时,190u V =?=314t π=时,303306u V π??=+?=3-2已知频率相同的正弦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式分别为j60100 V U e ?=,4j3 A I =+。

试分别写出相量的三⾓式和极坐标式,并画出相量图。

解:100cos60100sin60U j V =?+? 5/36.8I A =?3-3所⽰,其中U =220 V ,I1=10 A ,I 2=,当电压的初相位为?=0解:u 1i 2i I 超前60U 题图3-33-4某电路的电流如题图3-4所⽰,已知230)i t ω=+? A ,360)i t ω=+? A ,求电流i 1的有效值。

解: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及图可知:123i i i =+。

⼜ 23,i i 的有效值相量分别为238/30,4/60I I =?=?题图3-4则 ()1238/304/608cos304cos608sin304sin608.97.5I I I J j =+=?+?=?+?+?+?=+111848411.62222I j A ?∴==?+?+?+?= ??3-5 在题图3-5所⽰的各电路中,每⼀⽀条路中的电量为同频率的正弦量,图中已标的数值为正弦量的有效值,试求电流表A 0或电压表V 0的值数(即有效值)。

(a )(b )(c )(d )题图3-5解:∵接直流电源时,0L X =,则电感上电压为0。

20Ω L Z R jX =+22 3.141000f π?? 3-6 将⼀个电感线圈接到20V 直流电源时,通过的电流为1A ,将此线圈改接于1000Hz ,20V 的交流电源时,电流为0.8A ,求线圈的电阻R 和电感L 。

《电工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一答案

《电工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一答案

03 电子技术基础题目解析
半导体器件题目解析
半导体材料特性
二极管与三极管
解答涉及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热敏 性和光敏性等特性,以及其在电子器 件中的应用。
针对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符号、工作原 理、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进行深入解 析,并讨论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PN结形成与特性
详细解析PN结的形成过程、工作原理 和特性,包括单向导电性、击穿电压 等概念。
提高实践能力
除了理论学习外,还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 过参加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 解和应用。
关注新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工电子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需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拓展相关学科知识
电工电子技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叉,可以拓 展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如物理学、数学、计算机 科学等。
05 电机与变压器基础题目解 析
变压器工作原理及特性参数计算
变压器工作原理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变换电 压和电流来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分 配。主要构件包括铁芯和绕组, 铁芯上绕有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
特性参数计算
包括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 容量、变比、空载电流、空载损 耗、短路阻抗和效率等。这些参 数对于变压器的选择和使用具有
02 电路基础题目解析
直流电路题目解析
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串并联计算
掌握元件的基本性质,熟练运用串并联公式进行计算。
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理解定律原理,能够准确运用在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中。
电源的等效变换
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方法,能够简化电路结构。
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应用
理解定理条件,能够运用定理求解复杂直流电路。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二版陶桓齐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二版陶桓齐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3 一只额定电压为V 220,功率为100W 的白炽灯,在额定状态下工作时的电阻和电流各为多少?解:根据功率表达式则此时流过白炽灯的电流和白炽灯中的电阻分别为1-5 某一直流电源,其输出额定功率P N = 200W ,额定电压U N = 50V ,内阻R 0 = 0.5Ω,负载电阻R可以调节,其电路如图1-15所示。

试求: (1)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 (2)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3)电源短路状态下的电流。

解:(1)电路如解题图3所示,当S 闭合时,根据 额定功率表达式 则又根据额定电压表达式 那么 (2)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和开路状态下电源端电压等于电动势电压,所以(3)电源电路短路时负载电阻为零,则短路电流为1-7 在题图1-7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通过实验测量得知(1)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电压的实际极性; (2)判断那些元件是电源?那些是负载?(3)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 解:(1)各元件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元件电压的实际极性如解题图4所示。

(2)根据U 和I 的实际方向来判定,当U 和I 的实际方向相反时即为电源(注意,U 的实际方向指的是电位降落的方向,即从正极指向负极),否则为负载。

据此,元件1和元件2为电源,其余的全为负载。

(3)根据解题图4计算各元件的功率分别为根据功率平衡的关系,带有负号的功率之和应和带有正号的功率之和相等,即得上式表明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平衡的,注意,此法也是验证解题结果正确与否的方法之一。

1-8 试求题图1-8所示电路中A 点、B 点和C 点的电位。

解:参照解题图5可知,四个电阻上的电压降均由电流I 所产生,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其大小为根据某点的电位即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令参考点V D = 0 , 则电位V A 、V B 和V C 分别为 1-9 试求题图1-9所示电路中A 点的电位。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十章习题详解(陶桓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十章习题详解(陶桓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10章习题解答10-1 在题图10-1所示的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中,已知变压器次级电压有效值U 2=20V ,负载电阻R L =100Ω,试求:(1) U 0和I 0;(2) 当U 1上升10%时,二极管平均电流I D 和最高反向电压U DRM 。

解:(1)根据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特点有 20.450.45209O U U V ==±⨯= 90.0990100O O L U I A mA R ==== (2)∵1U 上升10%∴2U 上升10% 即U 2=20×(1+0.1)=22V 220.459.90.1100100O D O L U I I A R ⨯===== 222222DRm m U U U V ===10-2 有一单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如题图10-2所示,U 0=36V ,R L =200Ω,试求:(1)变压器次级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 (2)整流二级管电流I D 和反向电压U DRM 。

解 :(1)由全波整流电路的特点有 ∵20.9O U U = ∴236400.90.9O U U V === ()()2222222011d sin d 1.11 1.11180200mA 2m m o I I i t I t t I ππωωππ=====⨯=⎰⎰(2)∵360.18180mA 200O O L U I A R ==== ∴11809022D o I I mA === 22402DRM U U V ==10-3 题图10-3所示为单相全波整流电路,R L =50Ω,当2102sin u t ω=时,试求:负载R L 上的平均电压U 0,平均电流I 0和二级管反向电压U DRM 。

题图10-1R L U 2U 1U O+−I o题图10-2题图10-3解:由全波整流特性有20.9O U U = 210U V = 0.9109O U V ∴=⨯= 918050OO LU I mA R ===DRM 2M 2222202U U U V ===10-4 在题图10-4所示电路中,二极管为理想元件,u i 为正弦交流电压,已知交流电压表V 1的读数为100 V ,负载电阻R L = 1 k Ω,求开关S 断开和闭合时直流电压表V 2和电流表A 的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练习题解答( 6)
1-3 一只额定电压为V 220, 功率为100W 的白炽灯, 在额定状态下工作时的电阻和电流各为多少?
解: 根据功率表示式 UI I R P 2L ==
则此时流过白炽灯的电流和白炽灯中的电阻分别为
A 45.0220
100U P I === Ω===
48445.0100I P R 2
2L
1-5 某一直流电源, 其输出额定功率P N
=
200W, 额定电压U N = 50V , 内阻R 0 = 0.5Ω,
负载电阻R 能够调节, 其电路如图1-15
所示。

试求:
( 1) 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
( 2) 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
( 3) 电源短路状态下的电流。

解: ( 1) 电路如解题图3所示, 当S 闭合时,根据 额定功率表示式 N N N I U P =

A 450200
U P I N N N ===
又根据额定电压表示式
N N N I R U =
E
解题图3
那么
Ω==
=5.124
50
I U R N
N
N ( 2) 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和开路状态下电源端电压等于电动势电压,
因此
V 5245.050I R U E U N 0N 0=⨯+=+==
( 3) 电源电路短路时负载电阻为零, 则短路电流为
A 1045
.052R E I 0S ===
1-7 在题图
1-7中, 五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
中所示, 经过实验测量得知
V
30U V
80U V 60U V 90U V 140U A 10I A 6I A 4I 54321321=-==-====-=
( 1) 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电压的实际极性; ( 2) 判断那些元件是电源? 那些是负载?
( 3) 计算各元件的功率, 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
解: ( 1) 各元件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元件电压的实际极性如解题图4所示。

题题1-7
21U U
21U 题题题4
( 2) 根据U 和I 的实际方向来判定, 当U 和I 的实际方向相反时即
为电源( 注意, U 的实际方向指的是电位降落的方向, 即从正极指向负极) , 否则为负载。

据此, 元件1和元件2为电源, 其余的全为负载。

( 3) 根据解题图4计算各元件的功率分别为 W 5604140I U P 111-=⨯-=-= W 540690I U P 222-=⨯-=-= W 6001060I U P 333=⨯== W 320480I U P 144=⨯== W 180630I U P 255=⨯==
根据功率平衡的关系, 带有负号的功率之和应和带有正号的功率之和相等, 即得
W 1100180320600540560=++=+
上式表明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平衡的, 注意, 此法也是验证解题结果正确与否的方法之一。

1-8 试求题图
1-8所示电路中A 点、 B 点和C 点的电位。

V 5010Ω题题1-8
V 5010Ω解题图5
解: 参照解题图5可知, 四个电阻上的电压降均由电流I 所产生, 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其大小为
A 5.060
30
201020102050I ==+++-=
根据某点的电位即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 令参考点V D = 0 , 则电位V A 、 V B 和V C 分别为
V 45505.01050I 10V V V D A A =+⨯-=+-=-= V 35I 2020I 1050I 10I 20V V V D B B =++=+--=-= V 10I 20V V V D C C ==-=
1-9
试求题图1-9所示电路中A 点的电位。

A
题题1-9
A
解题图6
解: 参照解题图6, 该电路图上半部分的电路为一闭合电路, 可产生电流I, 因此在1Ω和2Ω电阻上均产生电压降; 而电路图下半部分的电路不闭合, 故4Ω电阻上无电压降。

那么, 该电路中的电流和电位V A 分别为
A 12
13
I =+=
, V 56I 236I 1V A =+--=+-=
1-12 计算题图1-12所示两电路中a 、 b 间的等效电阻ab R 。

)a ()
b (题题1-12
4
4
6
3
5
4
33
3
2
22
题图1-12
解: 图( a)
4463
4//(4//46//3)4//(
)4//(22)4//424463
ab R ⨯⨯=+=+=+==Ω++ 注: 上式中的符号”//”表示电阻并联, 符号”+”表示电阻串联, 在计算串、 并联等效电阻时应遵循先并联、 后串联、 括号运算优先的原则。

图( b)
2//(2//23//3//3)2//21ab R =+==Ω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练习题解答( 8)
2-2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题图2-2中3Ω电阻中的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