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 1.2 区域发展阶段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2《区域发展阶段》同步练习及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2《区域发展阶段》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第二节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2014·山西考前质测)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1~2题。

1.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B.政策C.人才D.市场解析:图中M是高精加工工业、N是知识密集产业,而知识密集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

答案:C2.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B.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解析: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不断出现新型的工业类型,同时原有的工业类型依然会存在,只是在产业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则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图中显示不同的经济时代都倚重资源条件,只是资源类型有所差异。

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会有所降低。

答案:B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尼日尔目前处于________发展阶段()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B.工业化C.高效益的综合D.不平衡的加速解析:从材料中获得信息: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因而确定其处于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答案:A4.下面关于尼日尔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解析:作为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其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

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以及中心城市发展迅速均发生在工业化阶段。

产业结构以农牧业为主,因而从事农业人口的比重最大。

答案:A(2013·上海)根据“上海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与第一产业有关数据图”,回答5~6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后课后强化训练第一单元:训练2区域发展阶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后课后强化训练第一单元:训练2区域发展阶段

训练2区域发展阶段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B.B—C—AC.C—A—BD.B—A—C根据下图,完成3~4题。

3.关于第一产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远远高于其产业比重,说明我国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B.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剩余C.日、韩两国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比我国低得多D.日、韩两国第一产业在产值和就业结构中的比重都低,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4.关于第三产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B.日、韩两国的第三产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来自第一产业D.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5~6题。

5.该流域新垦区()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6.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A.面状与点状B.线状与岛状C.点状与岛状D.点状与面状读“东部地区各省市农业结构变动表”,完成7~8题。

注:“+”代表上升,“-”代表下降,“·”代表稳定。

农业结构变化率数值越大,变化幅度越大。

7.下列关于表格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结构变化幅度由南向北增大B.种植业比例都呈下降趋势C.林业比例的变化对农业结构变化率的影响最小D.导致牧业比例上升的原因是大牧场放牧业的大力发展8.导致东部地区各省市种植业、牧业及渔业比例发生明显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B.科技C.气候D.市场读山西省某三年的产业结构图,回答9~10题。

1.2区域发展阶段

1.2区域发展阶段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常用指标: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高 发达国家(地区) 高收入地区
• 人均国民收入
•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中等收入地区
发展中国家(地区) 低收入地区
思考: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 综合指标
——如人文发展指数(HDI)
预期寿命
教育程度 国内生产总值(GDP)

第一产业为主
较高

第二产业迅速上升
第二、三产业为主
交通
较少,稀疏
加快建设
运输与信息网络形成
对外开放 程度
较低
逐步提高

整体发展 状态
低水平 均衡状况
不平衡加速 发展状况
高水平 均衡状况
三、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案例一:
在17世纪后叶美国东北部工业地带 发展的初期,匹兹堡还只是一个毛皮 贸易站。匹兹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 19 世纪中叶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建成和 铁路的通达,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入 了苏必利尔的铁矿石,使匹兹堡逐渐 成为了钢铁中心(有“钢都”之称)。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 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所谓常住单 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 位。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 门。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 值之和 。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定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 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 的劳务价值。它等于地区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 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 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一、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与空间结构演化1.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2)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空间结构的演化(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

(2)发展趋势: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二、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1)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2)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1)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2)经济特点: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1)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2)经济特点: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教材P9活动]1.匹兹堡的位置特点: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靠近五大湖区,水陆交通便利;位于阿巴拉契亚山地,煤炭资源丰富。

2.匹兹堡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是无烟煤,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无烟煤炼铁技术才逐渐成熟。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由农业生产为主转变为非农业生产为主。

4.略[教材P11活动]1.芝加哥等城市的地理区位特点:位于五大湖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作业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作业

第二节区域开展阶段假设以下图为区域先后开展的三个阶段。

读图完成1~2题。

1.产业比重与区域开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选项是(C)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开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丙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乙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开展的主导力量——丙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甲解析:依据题意,甲、乙、丙分别代表区域开展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综合开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开展,但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开展阶段,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成为推动区域开展的主导力量。

2.以下特点属于乙阶段的是(C)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拟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B.区域内部的开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解析:乙处于工业化阶段,该阶段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区域内部差异加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交通运输显著开展,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开展状态。

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属高效益的综合开展阶段特点。

“整个非洲之角,人们正在挨饿。

冲突、粮食价格昂贵以及旱灾等灾祸,造成1 100多万人处于极度贫困中。

几个月来,联合国一直发出警告。

我们原先不想用‘饥荒’这个词,但是,我们已成认这个急转直下的现实。

索马里局部地区确实存在饥荒,而且正在蔓延。

〞这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洛杉矶时报?撰写的?索马里饥荒?的第一段文字。

索马里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是世界上人均占有牲畜最多的国家之一。

据此完成3~4题。

3.索马里处于区域经济开展的________的阶段(A)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B.工业化C.高效益的综合开展D.城市化加速推进解析:“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是关键信息,说明农业产值比重最大,区域社会经济开展水平相当低,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开展阶段。

1.2区域发展阶段

1.2区域发展阶段
学校:武安一中学科:地理姓名:张晶晶授课班级:
章节名称
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计划学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标解读
考点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和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
考点2.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3、采取的整治措施有哪些?
四知识反馈
设立问题→组织讨论→现场回答→总结疑难
例: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所考察知识点
题目举例
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
思考发达地区与高收入地区的关系
区域发展基本规律
简述当地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1.我将通过案例分析法和探究归纳法等帮助学生掌握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
2.利用课本许多关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案例资料,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资料中的地理信息,调动学生探究讨论,自主学习,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区域发展演化的规律。






一自主学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综合性指标
2.区域发展结构演化
3.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提醒学生本部分知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自主学习时应注意多放些时间)
二重点讲解
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1.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规律
2.工业化阶段的发展规律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基本规律
三知识拓展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学案(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自主预习】一、区域的含义及主要特征1、区域的概念: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基本特征:①具有一定的界线,且界线有虚有实;(实:国界、省界;虚:气候区、植被区等)②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③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④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3、区域的空间结构的最基本类型:乡村区域和城镇区域。

4、空间分布形式:通常情况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三、区域的产业结构1、概念: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3、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之外的其它各业。

4、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表现为一>二>三;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表现为二>一>三;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则比较大,表现为三>二>一5、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人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区域的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三个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2020-2021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3课后习题:1.2 区域发展阶段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3课后习题:1.2 区域发展阶段含解析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祝:学子考试顺利,学业有成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课后篇巩固探究一、学业水平引导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多家铀矿合资企业。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2题。

1.说“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的衡量指标通常是(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③人均国民收入④预期寿命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尼日尔目前处于(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1题,预期寿命属于全面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之一。

第2题,尼日尔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说明其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2.A夜晚,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聚的街头。

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壁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水晶宫。

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时隐时现,走在路上,就像浮游在布满繁星的天空。

汽车如风如龙,飞驰而过,车上的尾灯,似无数条红色丝带不断地向远方引申。

(丁玲《曼哈顿街头夜景》)据此完成第3~5题。

3.丁玲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阶段。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B.工业化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D.高水平的开发4.该区域( )A.对外开放程度较低B.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C.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D.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5.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有( )①科技、教育②金融、贸易③信息、旅游④钢铁、普通服装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题,“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聚”说明这里的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高度发达,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区域发展阶段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
【基础过关】
1.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所用的最主要指标是( )
答案D
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注意区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抓住题干中的“经济”二字和“最主要的指标”去思考,就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2.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准确的是( )
A.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D.绝大部分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
答案A
解析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且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绝大部分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

3.在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
B.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答案C
解析在工业化阶段,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主要地位,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在后工业化阶段,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4.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具有的特点是( )
①工业化、城市化达到了较高的水平②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③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扩大④区域的开放水准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

【水平提升】
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材料中说“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衡量指标通常是( )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③人均国民收入④预期寿命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尼日尔当前处于________的发展阶段(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B.工业化
C.高效益的综合D.不平衡的加速
7.下面关于尼日尔的叙述,准确的是( )
A.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
D.绝大部分劳动力从事采矿业
答案5.D 6.A 7.A
解析第5题,预期寿命属于全面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之一。

第6题,尼日尔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说明其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第7题,B、C两项属于工业化阶段;尼日尔虽然铀矿丰富,但其经济以农牧业为主,所以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最大。

8.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甚至超过第二产业的区域可能是下列的( )
A.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B.加速推动工业化的区域
C.工业区域D.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答案D
解析区域发展到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到比较高的水平,人均GDP较高,区域发展水平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甚至超过第二产业。

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9~11题。

9.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准确的是( ) A.abc B.cab C.cba D.bac
10.a时期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
A.采矿业B.食品工业C.制造业D.电子工业
11.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准确的是( )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答案9.A 10.B 11.D
解析a时期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最有可能是食品工业。

b时期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因为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低,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升将要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

c时期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根据各点的产业数值能够看出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特别是较高的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升。

12.读“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简要的语言描述我国经济格局的特点。

(2)如果图中f代表一种能量流,则其会对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3)昔日上海人称:“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今天,改革使浦东在上海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下表所示:

结合区域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特征,简析浦东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4)为了更好地把握“入世”和“申博”成功带来的机遇,沪、苏、浙三省市正着手从交通、市场、信用环境、生态、信息、金融六个方面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提升整体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试结合区域发展的相关内容,对上述发展思路实行评价。

答案(1)依托内地,面向海外,南北共济,东西互补。

(2)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促动经济发展;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3)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高科技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的形成;区域开放水准和对外联系的增强等。

(4)沪、苏、浙三省市属于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当前正在向区域发展中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迈进。

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且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持续完善,区域的开放水准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上述发展思路是针对区域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特征来设计的,有利于沪、苏、浙三省市把握“入世”和“申博”成功带来机遇,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提升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推动“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巧学速记
如何确定某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
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导因素,把握不同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展状况等人类活动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