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及牙槽外科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口腔外科1.口腔颌面部感染(占常见病的21.1%)。

(一)智齿冠周炎1)临床表现:常以急性炎症性是出现,初期自觉患侧磨牙后去肿胀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

病情发展后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

口腔局部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智齿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的肿胀。

智齿冠周炎可引起邻近组织器官或筋膜间隙感染。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口腔检查3)处理: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局部冠周冲洗。

对于不能萌出的阻生牙应尽早拔出。

(二)眶下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

肿胀去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

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肿胀明显,压痛,扪及波动。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不难判断3)处理:于口腔前庭上颌尖牙及前磨牙粘膜转折处切开脓肿充分引流。

(三)颊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颊部皮下或粘膜下脓肿,进展缓慢,肿胀及脓肿的范围较为局限。

感染波及颊脂垫时,炎症发展迅速,波及整个颊部,并向其相通的间隙扩散。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3)处理:脓肿形成后,切开充分引流。

(四)颞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可仅局限或同时有腮腺咬肌区,颊部眶部颧部等区广泛肿胀,有凹陷性水肿,压痛咀嚼痛和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脓肿形成后,颞浅间隙脓肿可触及波动感。

2)临床诊断:颞浅间隙可根据临床表现,聂深间隙脓肿需穿刺抽出脓液才能证明3)处理:手术切开引流(五)咬肌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伴明显张口受限。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3)处理:咬肌间隙蜂窝织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用物料疗法或外服中药;一旦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据下颌下缘2cm 处切开,长约3-5cm)。

(六)化脓性颌骨骨髓炎1)临床表现:多发于强壮年,男性较多,以下颌骨多发。

口腔科临床诊疗纲要及操作规范

口腔科临床诊疗纲要及操作规范

口腔科临床诊疗纲要及操作规范一、前言为了规范口腔科临床诊疗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口腔医学诊疗规范,制定本纲要及操作规范。

本纲要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口腔科医生的诊疗活动。

二、诊疗前的准备1. 接诊时,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主诉、病史、治疗需求等,并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应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并向患者充分解释诊疗方案、风险及预后。

3. 医生应确保诊疗设备的清洁、消毒和维护,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能。

三、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1. 医生在进行口腔诊疗操作前,应确保自身穿着整洁,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2. 医生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诊疗,防止交叉感染。

3. 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耐心、细致,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4. 若发生意外情况,如出血、患者不适等,医生应立即停止操作,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四、诊疗后的跟进与保健指导1. 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如饮食、口腔清洁等。

2. 医生应定期进行术后随访,及时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3. 医生应向患者提供口腔保健知识,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意识。

五、持续质量改进与培训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口腔科医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医生的诊疗技能和理论知识。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口腔科诊疗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

3. 鼓励医生参与学术交流,了解口腔医学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六、结语遵循本口腔科临床诊疗纲要及操作规范,有助于提高口腔科医生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口腔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各级医疗机构和口腔科医生应严格遵守本纲要及操作规范,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口腔医疗服务。

外科不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外科不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外科不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外科不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外科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

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医院功能制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2.各科室要认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根据科室各级人员技术状况科学界定各级人员手术范围. 3。

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状况定期调整其手术范围. 所称手术范围系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内开展的手术. 4.科室应严格监督落实《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要求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的手术治疗活动。

5.若遇特殊情况例如:急诊病情不允许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手术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

附: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1.主任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完成甲乙丙丁各类手术但应侧重甲类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

2。

副主任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完成乙丙丁类手术但应侧重乙类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 3。

主治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甲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丙丁类手术。

4。

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丙丁类手术。

5。

助理医师医士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了类手术。

考虑到人才梯队建设和后备力量培养问题高年资医师取得现有职称3年以上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高一类手术.对无主任医师的专业科室可根据副主任医师技术水平状况选择一位可以完成主任医师手术范围的副主任医师承担主任医师工作若选择不出不可超范围开展此类手术. 各专业手术分类一外科系统甲类手术 1。

普通外科 1全胃切除术胃癌扩大根治术 2左右半肝切除术肝左外侧叶切除及楔形切除 3胰腺癌根治术扩大胰买十二指肠切除术 4胆道再次手术 5腹主动脉瘤切除移植术 6带血管胎儿胰腺移植术 7经胸颈无名及锁骨下动脉瘤切除术血管移植术 8扩大全胰腺切除术 9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廓清术甲状旁腺切除术 10右心耳下腔静脉旁路移植术 11腹腔内肿瘤联合3种以上脏器切除 12新开展的各种手术 13诊断不明确的探查术. 2。

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及牙槽外科专业委员会

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及牙槽外科专业委员会

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及牙槽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牙槽外科学术会议第三轮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口腔医学会、各会员单位及会员:
为促进牙及牙槽外科学发展,制定并规范牙及牙槽外科临床诊疗技术,加强学科间及学术团体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培养牙及牙槽外科专业医疗和教学队伍,全面推进牙及牙槽外科学科持续健康发展,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及牙槽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省口腔医学会承办的2019年第一次全国牙槽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19年9月19日至2019年9月21日在西安万丽酒店、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及地点
开幕式:2019年9月19日16:30~18:00 (西安万丽酒店大宴会厅)
学术会议:2019年9月20日全天,21日上午(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国际报告厅)
二、会议内容:
三、注册交费
参会人员名额已满,不再接受注册,衷心感谢您对本次大会的关注。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及牙槽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华口腔医学会学术部(代章)
2019 年9月3日。

口腔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口腔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口腔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1. 简介口腔外科是一门重要的口腔医学专业,涉及到口腔颌面部的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为了规范临床工作,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档将介绍口腔外科的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2. 临床诊疗指南2.1 病史采集和口腔检查- 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发生的时间、症状的表现、治疗情况等。

- 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口腔内窥镜检查、X 光摄影等,以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

2.2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口腔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

- 针对不同病情,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能性,并确定最恰当的治疗方案。

2.3 治疗原则- 全面治疗:针对患者的病情,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手段,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力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 安全可靠:遵循医学伦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4 常见口腔外科手术- 拔牙术:根据患者的牙齿状况,采用适当的拔牙技术进行拔牙。

- 牙槽骨手术:包括牙槽突切除术、牙槽骨囊肿切除术等,用于治疗牙槽骨的疾病。

- 止血术: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

- 粘膜切除术:用于治疗口腔粘膜的疾病,如口腔黏膜疾病、口腔肿瘤等。

3. 操作规范3.1 器械准备- 在手术前,确认所需的器械设备是否齐全,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准备工作。

3.2 操作准备- 在手术前,需要准备好手术台和工作台,保持清洁,并备好需要的工具和药物。

3.3 操作步骤- 根据手术的具体需要,进行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局麻、腔镜消毒等。

- 根据诊断结果和治疗计划,进行手术操作,注意操作的顺序和要领。

- 根据手术结束后的实际情况,进行术后处理和伤口闭合。

3.4 术后护理和随访- 对手术后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包括伤口的清洁、消炎、止血等。

- 定期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在口腔科的诊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操作规范不仅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还能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口腔科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是指在开展各项口腔科诊疗技术时应当遵守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这些规范旨在保障医疗质量,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同时也是医生职业道德约束的一部分。

首先,对于口腔科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我们应该从基础建设和环境规范出发。

诊疗区域应保持干净整洁,设备设施要齐全,消毒灭菌措施要到位。

医生和助手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手卫生和穿戴防护用品,以确保术前准备工作的充分和细致。

此外,临床医生还需要对诊疗技术进行充分的学习和培训,并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交流,以提高技术水平。

其次,对于每个具体的口腔科诊疗技术,都应有相应的操作规范。

例如,对于口腔检查,医生应该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如口镜、探针等,并按照先远后近、先外后内的原则进行检查。

对于口腔摄影,医生应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光线,保持摄影器材的清洁和正常工作状态,确保所得到的照片清晰可见。

对于口腔拍片,医生应准确确定拍片部位和角度,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防护和定位,以避免过量辐射损伤。

除了基本操作规范外,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还应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和合作。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观察,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告知患者诊疗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在治疗方案确定后向患者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讲解。

此外,医生还应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保持操作的轻柔和迅速,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和侵害。

在术后处理方面,医生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治疗区进行消毒和包扎,给予相应的术后护理指导,如饮食、口腔清洁等,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医生还应将诊疗过程和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汇总,便于对病情进行动态观察和病例回顾。

在实际应用中,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可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牙及牙槽外科诊疗规范

牙及牙槽外科诊疗规范

牙拔除术一普通牙拔除术【适应症】牙拔除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是相对的,拔牙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随口腔医学各科的进展而变化,故应根据具体条件选择。

1.牙体病有严重广泛的龋坏,不能修复者。

2.根尖病根尖周病变,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等方法治愈者。

3.牙周病晚期牙周病,牙周骨组织大部分破坏,因条件所限不能治疗者。

4.创伤牙创伤折裂至龈下,或同时有根折,不能用其他方法保存者,骨折线上的牙是否拔除,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一般来说,以尽量保留为好。

5.移位或错位牙,影响功能,引起疾病或创伤,妨碍义齿修复,影响美观等的移位牙或错位牙,均应拔除。

6.阻生牙,阻生牙反复引起冠周炎或邻牙龋坏者。

7.多生牙形状异常,影响美观,位置不正,或妨碍功能的多生牙,均可拔除。

8.治疗需要因正畸治疗需要进行减数的牙,因义齿的修复需要应拔除的牙,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前,为预防严重并发症而需拔除的牙,良性肿瘤波及的牙,因不能保留或因治疗需要而应拔除者。

9.滞留乳牙影响恒牙正常萌出的滞留乳牙应予拔除,但在成人牙列中的乳牙,下方无恒牙(先天缺失)或恒牙阻生时,乳牙无松动且有功能时,则不必拔除。

10.病灶牙对可疑为某些疾病,如风湿病,肾炎,特别是些眼病(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等)的病灶牙,在有关医生的要求下,可予拔除。

引起某些局部疾病,如颌骨骨髓炎等的病灶牙,在急性炎症控制后也应拔除。

【禁忌症】1.心脏病有五种情况应视为拔牙禁忌症,即:(1)6个月内发生于心肌梗死。

(2)不稳定的或近期开始的心绞痛。

(3)充血性心力衰竭。

(4)未控制的心率不齐。

(5)明显未控制的高血压。

如以心功能分级而言,心功能Ⅲ级者,应视为拔牙禁忌症。

而对较重的心功能Ⅱ级患者,拔牙时也应该慎重并有适宜的对策。

冠心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一般可耐受拔牙,有条件时,应在监护下拔牙。

2.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与此类疾病术后的患者,为预防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术前应使用抗菌素。

口腔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1. 简介本规程旨在指导口腔科医务人员进行诊疗工作,确保专业操作规范、安全可靠。

本规程适用于口腔科门诊、口腔科急诊以及口腔科住院患者的诊疗过程。

2. 术前准备在进行口腔科诊疗之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以下的术前准备工作:- 清洁双手,佩戴手套、口罩、帽子和隔离衣;- 检查所需工具和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确保工作区域的整洁和消毒;- 确认患者基本信息,以及过敏史和病史等重要信息;- 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症状和需求。

3. 诊疗常规流程口腔科诊疗常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口腔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口腔检查,包括口腔内部的组织、牙齿及牙周组织等的观察和评估。

2. 临床诊断:根据口腔检查的结果,进行病情诊断,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

3. 制定治疗计划:根据病情诊断,制定相应的口腔治疗计划,并与患者进行沟通,明确治疗方案。

4. 手术准备:准备所需的手术工具和材料,确保无菌状态。

5. 手术操作:根据治疗计划进行手术操作,包括牙齿的拔除、根管治疗、修复和口腔外科手术等。

6. 术后处理:对手术区域进行处理,进行止血、缝合等操作,并给予患者必要的术后指导。

4. 技术操作规范口腔科技术操作规范包括以下内容:- 消毒措施:对手术区域、工具和设备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 麻醉技术: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麻醉技术,确保手术过程的舒适和安全。

- 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准确使用手术工具和设备,避免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和意外发生。

- 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应确保手术环境的安全,正确使用防护设备,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 病历记录:医务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口腔诊疗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病情诊断、治疗方案、手术操作等。

5. 总结口腔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是口腔科医务人员进行诊疗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

遵循规程的要求,能够确保口腔诊疗过程的规范、安全,提高诊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拔除术一普通牙拔除术【适应症】牙拔除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是相对的,拔牙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随口腔医学各科的进展而变化,故应根据具体条件选择。

1.牙体病有严重广泛的龋坏,不能修复者。

2.根尖病根尖周病变,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等方法治愈者。

3.牙周病晚期牙周病,牙周骨组织大部分破坏,因条件所限不能治疗者。

4.创伤牙创伤折裂至龈下,或同时有根折,不能用其他方法保存者,骨折线上的牙是否拔除,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一般来说,以尽量保留为好。

5.移位或错位牙,影响功能,引起疾病或创伤,妨碍义齿修复,影响美观等的移位牙或错位牙,均应拔除。

6.阻生牙,阻生牙反复引起冠周炎或邻牙龋坏者。

7.多生牙形状异常,影响美观,位置不正,或妨碍功能的多生牙,均可拔除。

8.治疗需要因正畸治疗需要进行减数的牙,因义齿的修复需要应拔除的牙,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前,为预防严重并发症而需拔除的牙,良性肿瘤波及的牙,因不能保留或因治疗需要而应拔除者。

9.滞留乳牙影响恒牙正常萌出的滞留乳牙应予拔除,但在成人牙列中的乳牙,下方无恒牙(先天缺失)或恒牙阻生时,乳牙无松动且有功能时,则不必拔除。

10.病灶牙对可疑为某些疾病,如风湿病,肾炎,特别是些眼病(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等)的病灶牙,在有关医生的要求下,可予拔除。

引起某些局部疾病,如颌骨骨髓炎等的病灶牙,在急性炎症控制后也应拔除。

【禁忌症】1.心脏病有五种情况应视为拔牙禁忌症,即:(1)6个月发生于心肌梗死。

..(2)不稳定的或近期开始的心绞痛。

(3)充血性心力衰竭。

(4)未控制的心率不齐。

(5)明显未控制的高血压。

如以心功能分级而言,心功能Ⅲ级者,应视为拔牙禁忌症。

而对较重的心功能Ⅱ级患者,拔牙时也应该慎重并有适宜的对策。

冠心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一般可耐受拔牙,有条件时,应在监护下拔牙。

2.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与此类疾病术后的患者,为预防亚急性细菌性心膜炎的发生,术前应使用抗菌素。

3.高血压病单纯性高血压,无其他合并症,如脑,心,肾器质性损害者,一般可以拔牙。

血压高于180/100mmHg者,应先进行治疗。

4.糖尿病未控制的糖尿病是拔牙禁忌症。

拔牙后易引起创口感染并扩散及周围组织,创口的愈合也受影响。

如需拔牙,血糖应低于9mmol/L(60mg/dl),且无酸中毒症状时进行。

由于病员抗感染能力差,应在术前术后给抗菌素。

5.甲状腺功能亢进拔牙可导致甲状腺危象的发生,必须拔牙时应先治疗后待基础代率控制在+20以下,脉搏不超过100次/分时进行,手术前后应采取抗感染措施,局麻药中不应加肾上腺素。

6.其他科系统疾病,急性期暂缓拔牙,慢性肾病,肾功能代偿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急性肝炎不能拔牙;慢性肝炎肝功能正常出、凝血时间正常;术前给予Vit K Vit C 等护肝药物;注意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术前、术后大量抗生素使用。

肾炎,肝炎,血液病患者,应在科医师的配合下,全身症状,体征得到缓解控制后方可拔牙,且术前术后应采取各项预防措施。

7.妊娠对于引起极大痛苦,必须拔除的牙,在妊娠期间可进行。

但对选择性手术,则应在怀孕的第4,5,6月期间进行手术较为安全。

8.血液系统疾病:(1)贫血患者:HB>80g/L,血细胞比容在30%以上,可以拔牙(老年或动脉硬化者 HB>100g/L以上才可)。

急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为禁忌。

..(2)白血病:幼稚白细胞取代正常白细胞。

急性-禁忌;慢性、白细胞正常、无幼稚白细胞可考虑。

(3)出血性疾病: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血块收缩不佳;拔牙:科治疗、血小板正常、术后止血药、抗生素药物应用。

b.血友病(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凝血因子第Ⅷ、Ⅲ因子、凝血时间偏高;拔牙:输血浆或新鲜血或成份输血,凝血时间正常。

(4)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如中性粒细胞在2~2.5×10^9/L,或白细胞总数在4×10^9/L以上,患者可耐受拔牙及手术。

9.恶性肿瘤:位于恶性肿瘤围的牙,需与肿瘤一同切除;位于放疗照射部位的牙,放疗前10天拔除;放疗时以及放疗后3~5年,不能拔牙。

10.长期抗凝血药物治疗:因脑血栓、肺栓塞等栓塞性疾病而长期应用抗凝药物(肝素、阿司匹林等),易导致拔牙后出血。

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方可拔牙。

11.神经精神疾患:主要为合作问题。

由于不能合作,有时使用全麻,才可进行拔牙。

如帕金森病、癫痫病人。

术中如遇到疾病发作,应迅速去除口所有器械、异物,防止发生气管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給氧,注射抗痉剂。

【术前准备】1.术前检查牙拔除术前需要询问病史,注意询问病员的全身情况以判断有无拔牙禁忌症,必要时应作各项补充检查,作详细的局部检查,肯定所要拔除的牙符合拔牙适应症。

牙拔除术大多在局麻下进行,术前应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以取得病员的主动配合。

全身系统疾病及出血史。

术前常规检查:三大常规,凝血四项,生化,术前急症四项,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糖化血红蛋白。

术前:心脏病、程度、代偿功能、EKG、胸片。

科医生配合;血压≥ 180/100mmHg应先治疗,控制血压后考虑拔牙;冠心病、风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先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拔牙应慎重。

术前预防性用药,科医生协助,术中备急救药品,麻醉方法及药物的选择,心电监护,Ⅰ级或Ⅱ级风湿性心脏病用术前、术后抗生素预防。

心律失常者,Ⅰ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一般可耐受手术。

2.病员术前的心理准备牙拔除术大都在麻醉下进行,术前医师不但要注意各种检查化验,而且应考虑如何加强病员的信心和维持其情绪上的稳定,以取得病员的主动配合,特别是对应拔牙位的核对,患牙拔除的必要性,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应给予充分的解释,必要时应签手术同意书。

3.病员位置病员头部应稍后仰,使上颌牙的合平面约与地面成45°角,口时下颌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病人下颌与术者的肘关节在同一高度或稍低,术区光照明亮。

4.手术区处理口腔因有病原菌存在,很难达到无菌程度,但绝不能因此而忽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应尽一切可能减少口腔的细菌量,更不能把外界污物带入口腔,所有使用的器械和敷料均需经严格的消毒处理,可使用1.5%碘酊消毒应拔牙的龈周组织。

切开拔牙前,要用75%酒精消毒口周皮肤并铺无菌巾。

5.器械准备主要器械为口镜,镊子,探针,拔牙钳,其次为牙挺。

必备辅助器械有牙龈分离器,牙槽窝刮匙。

根据需要可选用切开(手术刀),分离骨膜(骨膜分离器),凿除牙槽骨(骨凿,锤),修整牙槽嵴(骨锉,咬骨钳),缝合(持针器,针线,线剪)等所需用的器械。

复杂牙拔除时应准备涡轮机。

【手术方法】1.与患者共同核对应拔牙的牙位,并得到患者(或家属)的确认。

以确定牙位。

正畸减数拔牙应用龙胆紫标记,并请其他医师核对后,方可拔牙。

2.拔牙器械中牙钳为造成创伤最小的器械。

彻底分离牙龈附着,特别是残冠,残根,以减少牙龈撕裂3.及遗留残片的发生。

使用牙钳时应注意 4. )1(再次核对牙位..(2)钳喙尖应插入牙龈与牙体之间的间隙,以免夹伤牙龈。

钳喙长轴应与牙长轴一致,以防伤及邻牙或断根。

(3)根据所拔牙牙根形态,区域牙槽骨的特点,牙体组织破(4)坏情况决定用力的方向,大小,幅度,使用摇动,转动或牵引及组合力向阻力小的方向拔下患牙。

(5)术中应注意保护邻牙和对颌牙,切忌使用无法控制的暴力。

5.使用牙挺时注意钳喙大小适宜。

)(1应以牙槽嵴作支点,禁忌用邻牙作支点。

(2),杠杆(撬动)的组应使用楔力(楔入),轮轴(旋转))(3合力,切忌使用暴力。

用左手指挟压邻牙,以防挺伤,右手应有支点,以防牙(4)挺滑脱,伤及邻近组织。

使用牙凿时注意6.根据牙与牙根的大小选择凿的大小,)分压应选择双面凿。

(1应注意控制力的大小,方向,角度,预防牙槽骨或颌骨(2)骨折,勿伤邻牙,避免将牙推入上颌窦,咽旁间隙。

用凿取根时,避免凿刃抵于牙根断面上,以防使断根移(3)位而伤及邻近重要组织。

拔牙创的处理7. (1检查牙是否完整))(2检查根尖病变去除根尖病变,残余肉芽组织,异物,残片。

)(3牙槽骨压迫复位)(4)(5缝合裂龈)(6牙槽中隔与骨尖修整(7创伤大时可放入预防干槽症的药物)【术后处理】 1.咬纱球半小时至一小时,已达压迫止血目的 2.术后当日勿漱口刷牙,勿进热,硬食物。

..3.有明显出血,疼痛,肿胀,发热者应及时复诊。

二,阻生齿拔除术【适应症】1.阻生智齿反复引起冠周炎症者,应予拔除。

阻生智齿本身有龋坏,引起第二磨牙龋坏,引起食物嵌2.塞,或因压迫引起第二磨牙远中骨质吸收者,均应拔除。

正畸治疗需要时,可考虑拔除。

3.可能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诱因的阻生第三磨牙,应该拔 4. 除。

因完全骨阻生而被疑为某些原因不明的神经痛病因者,5.或可疑为病灶牙者,也应拔除。

科系统疾病对阻生齿拔除的影响,与一般拔牙术基本相6.同。

【术前准备】阻生齿拔除术的常规术前准备同一般拔牙术。

1.线片应作为常规。

术前照x2.阻生齿本身的检查应了解其形态,龋坏,阻生位置,3.类型,方向,牙根形态及数目,与邻牙的关系,与毗邻重要组织器官(下牙槽神经管,上颌窦)的关系。

周围牙龈与软组织有无炎症,溃疡,瘢痕,增生物。

4.邻牙应检查有无龋坏,充填体,牙龈及牙周状况。

5.有了解阻生齿周围骨质情况,骨组织包绕牙体的围,.6 无囊肿存在。

了解既.特别是开口度,了解颞下颌关节的功能状况,7 往有无关节弹响等症状。

效率最高制定创伤最小,分析阻力,综合检查结果,.8的手术方案,切忌盲目操作。

尤其是.9应向患者交待阻生齿拔除的困难性,复杂性,下唇麻木,肿胀,疼痛,开口受限,出血,感染,关节不适等术后反应和并发症,取得患者理解后,签手术同意书。

冲洗冠周10药物含漱,.术前为预防感染可应用抗菌素,..盲袋。

【手术方法】1.埋伏阻生齿,特别是上颌前部埋伏的多生牙,一定要拍定位X线片,确定其与牙列的位置关系后,方可决定手术入路。

术中应在X线片参照下,确定骨窗的位置及大小。

2.术中应根据暴露后的牙、骨、邻牙关系随时调整手术方案,选择适宜器械。

3.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颊侧切口尽量不超过龈颊沟底,远中切口末段稍偏颊侧,要切透骨膜。

4.黏骨膜瓣应从骨膜下翻起。

5.凿骨时,应防止因骨纹理走向引起去骨围扩大而伤及邻牙。

6.分牙时,要注意发育沟位置、凿的角度和力量。

也可使用涡轮钻分牙。

7.使用牙挺时应特别注意保护邻牙、舌侧骨板,避免滑脱。

8.注意将牙的各片加以拼对,并检查拔牙窝,以确认牙体是否完整。

9.注意检查舌侧骨板有无骨折,视情况复位或取出。

10.龈瓣复位缝合不宜过紧,必要时可放引流条,以减轻术后反应。

11.对颌智齿过长,为预防术后咬伤口加重术后反应,应同时拔除。

12.使用涡轮钻拔牙时的注意事项(1)钻针、机头和水冷却系统的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