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作业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登高架设课件

登高架设课件

登高架设讲义第一章登高架设作业的基本知识第一节高处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及种类一. 定义凡在坠落高度基础面2m 以上 (含2m) 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被称为高处作业。

二. 登高架设的种类1. 按用途分类:结构脚手架、装修脚手架、支撑承重脚手架、防护脚手架。

2. 按设置部位分类:外脚手架、内脚手架。

3. 按设置状态分类:落地脚手架、悬挑脚手架、附着脚手架、桥式脚手架、挪移式脚手架。

4. 按配件材料和连接方式分类:木脚手架、竹脚手架、扣件钢管式脚手架、碗口式脚手架、型钢式脚手架、连接式脚手架。

三. 登高架设的特点1. 技术性强、危(wei)险性大。

2. 作业时,安全防护较难。

3. 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证上岗。

四. 登高架设的要求1. 作业者要有一定的身体条件。

2. 作业者要有独立工作的技术、安全知识和技能。

3. 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横平竖直”。

五. 高处作业的种类1. 高处作业分为普通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

2. 特殊高处作业包括:异温高处作业、雪天高处作业、雨天高处作业、夜间高处作业、带电高处作业、悬空高处作业、抢救高处作业等。

六. 高处作业的级别及坠落半径1. 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 2~5m,坠落半径为 2m。

2. 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 5~15m,坠落半径为 3m。

3. 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 15~30m,坠落半径为 4m。

4. 特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 30m 以上,坠落半径为 5m。

第二节登高架设作业的力学常识一、力的的三要素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二、牛顿三大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指的是任何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F= m a 。

3. 牛顿第三定律:也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指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登高的安全知识

登高的安全知识

登高的安全知识
1. 选择适合的登高工具:使用稳定、坚固且经过检测合格的梯子、脚手架或其他登高设备。

确保它们能够承受你的体重和活动。

2. 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佩戴安全带,并确保正确系好。

如果需要,还可以佩戴头盔,以提供额外的头部保护。

3. 检查登高设备:在使用之前,检查梯子或其他登高设备是否有损坏、松动或缺陷。

如果发现任何问题,不要使用该设备。

4. 保持稳定:在登高时,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

不要过度伸展或跨越太远,以免失去平衡。

5. 不要独自登高:尽量避免独自进行登高作业。

如果可能,找一个搭档或监护人在下面协助和观察,以确保安全。

6. 注意周围环境:在登高之前,观察周围环境是否有危险因素,如电线、障碍物或不稳定的表面。

避免在湿滑或不平坦的地面上进行登高。

7. 不要过度疲劳:如果你感到疲劳或身体不适,不要进行登高作业。

疲劳可能导致失去平衡和注意力不集中。

8. 了解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了解如何应对登高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如失去平衡或设备故障。

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紧急停止装置或呼救。

9. 遵循安全规定和指南: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指南,特别是在工作场所或特定登高活动中。

记住,登高时安全至关重要。

如果你对登高活动的安全性有任何疑虑,或者不确定如何进行安全登高,请咨询专业人士或相关的安全机构。

登高作业的基本知识

登高作业的基本知识

登⾼作业的基本知识第⼆章登⾼作业的基本知识第⼀节登⾼作业及登⾼架设作业的定义与种类⼀、⾼处作业的定义及种类凡在坠落⾼度基准⾯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处进⾏的作业,均称⾼处作业。

(⼀)⾼处作业⾼度:作业区各作业位置⾄相应坠落⾼度基准⾯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值,称为该作业区的⾼处作业⾼度。

(⼆)基准⾯:是指由⾼处坠落达到的底⾯。

1、⾼处作业的级别⼀级⾼处作业:作业⾼度在2m—5m⼆级⾼处作业:作业⾼度在5m—15m三级⾼处作业:作业⾼度在15m—30m特级⾼处作业:作业⾼度在30m以上时。

2、⾼处作业的种类⾼处作业的种类分为⼀般⾼处作业和特殊⾼处作业两种。

例如:阵风超过六级风(风速为10.8m/s)以上称为强风⾼处作业;在⾼温或低温环境下进⾏的⾼处作业称为异温⾼处作业;还有雪天、⾬天、夜间、带电、悬空、抢救⾼处作业等。

3、标记p23⾼处作业的分级以级别、类别和种类进⾏标记。

例如:⼀级,强风⾼处作业⼆级,异温、悬空⾼处作业三级,⼀般⾼处作业4、坠落半径:⼈、物体从⾼处坠落时,因⾼度的不同其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也不同。

不同⾼度h其坠落半径R分别为:当⾼度h为2m—5m时,坠落半径R为2m。

当⾼度h为5m—15m时,坠落半径R为3m。

当⾼度h为15m—30m时,坠落半径R为4m。

当⾼度h为30m以上时,坠落半径R为5m。

⼆、登⾼架设作业的定义及种类(⼀)登⾼架设作业的定义:登⾼架设是指搭设钢管或⽵、⽊杆件构成的施⼯作业操作架⼦。

(⼆)登⾼架设的种类1、按脚⼿架的⽤途划分(1)⽤于结构施⼯作业⾯搭设的脚⼿架,称为结构脚⼿架,俗称“砌筑脚⼿架”。

(2)⽤于装修施⼯作业⽽搭设的脚⼿架,称为装修脚⼿架。

(3)为⽀撑模板及其荷载或其他承重要求搭设的脚⼿架,称为⽀撑和承重脚⼿架。

(4)⾼压线、通道等旁边搭设的,起安全保护作⽤的脚⼿架,称为防护脚⼿架。

2、按脚⼿架设置部位划分(1)搭设在建构物外围的脚⼿架,称为外脚⼿架。

安全培训之登高20190219-

安全培训之登高20190219-

四、高处作业管理要求
(二)作业前准备
3、作业前准备工作 安全专业人员参与工作安全分析,制定详细的高 处作业方案(包括救援、急救方案),并推荐合 适的坠落保护措施和设备; 尽可能采用脚手架、操作平台和升降机等作为作 业安全平台; 在搭设脚手架、钢结构的同时应设置楼梯、扶手 和救生索。
四、高处作业管理要求
酒后或服用嗜睡、兴奋等药物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 作业;
作业人员应掌握高处作业的操作技能,并需经培训 合格。
四、高处作业管理要求
(二)作业前准备
2、作业人员的培训
所有进行高处作业的人员应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
高处坠落可造成人身伤害的严重性和事故案例; 识别高处坠落危害的方法和防范措施; 使用和检查防护装备的方法; 高处作业工作方案交底; 救援和急救措施。
使用完毕后,应储存于通风干燥、阴凉处。 避免接触明火、酸碱等腐蚀品。防止与锋利 物品接触,严禁曝晒。
使用高空作业个人防护用品时,应进行检 查,确保完好无损方可使用。且要求使用人 员正确佩戴和使用。现场如果发现其安全带 老旧,脏,污垢多,要求其更换
三、高处作业的危险
2、登高前注意事项:
多层交叉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并设置安 全网,禁止上下垂直作业。
形式
三、高处作业的危险
3、高空坠落原因和形式
脚手架上的脚手板、梯子、架 子管因变形、断裂而失稳导致 人员坠落。 触电、物件打击或其他方式导致 人员坠落。
操作中用力过猛或猛拉猛甩不受力 物件。
踩塌轻型屋面板而导致人员坠落。
形式
四、高处作业管理要求
(一)基本要求
按以下顺序选择最佳的坠落防护措施: 1、尽可能把工作安排在地面上进行,避免高处作业; 2、有条件时安装固定的围栏和扶手,防止坠落发生; 3、有条件时用工作平台,如脚手架或升降平台; 4、把安全带调整到一定的长度,使作业人员不能接近高

电工登高安全作业指南

电工登高安全作业指南

电工登高安全作业指南在电力行业中,电工经常需要进行登高作业以完成设备安装、维护和检修等任务。

然而,登高作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伤亡事故。

因此,为了保障电工的生命安全,必须严格遵守登高安全作业的规范和要求。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电工登高安全作业的相关知识。

一、登高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身体状况检查电工在进行登高作业前,应确保自身身体状况良好,无不适宜登高作业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等。

如果身体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告知上级并暂停作业。

2、作业环境评估仔细观察和评估作业环境,包括作业地点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检查登高设备的安装位置是否稳固,周围是否有障碍物、高压电线等危险因素。

3、个人防护用品准备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措施。

电工应配备符合标准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工作服等。

安全帽要调整好帽带,确保能够有效保护头部;安全带要系在牢固可靠的地方,并调整好长度和松紧度;安全鞋要具备防滑、防砸等功能;工作服要穿戴整齐,避免袖口、领口等部位过于宽松。

4、登高设备检查对登高使用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如梯子、脚手架、升降平台等。

确保梯子的梯脚平稳,无损坏、变形等情况;脚手架的搭建要符合规范,连接件牢固可靠;升降平台的操作系统、制动装置等性能正常。

5、工具和材料准备根据作业任务,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并将其妥善放置在工具袋或工具包中,避免在登高过程中掉落。

二、登高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正确使用登高设备(1)使用梯子时,要与地面保持适当的角度(一般为60°-70°),并有人扶梯。

禁止在梯子上站立或作业时移动梯子。

(2)使用脚手架时,要按照规定的搭建方法进行搭建,不得擅自更改。

在脚手架上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严禁在脚手架上嬉戏打闹。

(3)使用升降平台时,要先熟悉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在升降过程中,要保持平台平稳,不得超载。

2、保持注意力集中在登高作业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不得分心。

登高作业安全知识及操作规程

登高作业安全知识及操作规程

登高作业安全知识及操作规程一、高处作业的含义国家标准GB3608—93《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中由于正确佩戴了安全帽、安全带或按规定架设了安全网,从而避免了伤亡事故。

事实证明,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减少和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这类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常称之为“安全三宝”。

二、高处作业注意事项:1、要清楚认识到高处坠落事故危害性和严重性,高处坠落事故有近70%的人员是重伤。

2、作业人员的身体要符合安全要求。

不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人从事高处作业;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绪低落人员也不要进行高处作业。

3、作业人员的着装要求: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和有关劳动保护用品;不准穿高跟鞋、拖鞋或赤脚作业;如果是悬空高处作业要穿软底防滑鞋。

4、高处作业时要对所使用的防护用品和相关用具进行安全可靠性和牢固性检查。

5、使用梯子时单梯只许上1人操作,支设角度以60°~70°为宜,梯子下脚要采取防滑措施,支设人字梯时,两梯夹角应保持40°,同时两梯之间要用牢固的绳索系牢,移动梯子时梯子上不准站人。

6、在没有可靠的防护设施时,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否则不准在高处作业。

安全带的质量要达到使用要求,做到高挂低用。

7、登高作业前,必须检查脚踏物的安全可靠性,如脚踏物的承重能力;禁止在石棉瓦,刨花板、三合板顶棚上行走。

8、禁止在六级强风或大雨、雪、雾天气从事露天高处作业。

9、另外还要做好高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如发现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要及时加以排除,使之达到安全要求,从而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10、登高作业时要严防物体坠落,严禁上下抛掷工具和器材。

11、高处作业位置在非固定支撑面上或在牢固支撑面上边沿处、在支撑面外或坡度大于45度的斜支撑面上工作必须使用安全带。

登高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1 作业前,必须到车间安全员处领取《危险作业申请表》,作业部位超过5米,领取一级《危险作业申请表》。

登高作业培训资料

登高作业培训资料

登高作业培训资料登高作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需要对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技巧进行全面的培训。

本资料将详细介绍登高作业的相关要点,包括登高作业的定义、安全要求、操作流程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等内容,旨在帮助员工掌握正确的登高作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安全。

一、登高作业的定义登高作业是指在特定场所、设备或结构中进行高处或悬崖的作业活动。

这种作业可能涉及到一些高风险的环境,例如建筑工地、电信塔、电力设施等,因此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要求在进行登高作业之前,必须对相关安全要求有充分的了解和遵守。

1. 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进行登高作业的基本要求,如果有身体不适的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向上级报告。

2. 安全装备:登高作业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绳、防滑鞋等。

同时,所有安全装备必须经过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3. 工作许可:在进行登高作业之前,必须获得相关部门的工作许可。

该许可必须明确说明作业的目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安全要求。

4. 安全标识:在进行登高作业的区域,必须设立明确的安全标识,以提醒他人注意危险,并防止他人入侵作业区域。

三、操作流程下面介绍一般的登高作业操作流程:1. 规划作业:在进行登高作业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作业目的、作业步骤以及必要的安全措施等。

2. 检查装备:在作业之前,必须检查所有的安全装备,确保其完好无损并且符合相关标准。

3. 上岗前培训:在进行登高作业之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作业方法和相关安全知识。

4. 完成登高作业:按照工作计划和安全要求,进行登高作业。

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5. 检查作业结果:在作业完成后,必须对作业结果进行检查,确保达到预期的目标,并记录相关数据。

四、常见问题解决方法1. 天气突变:如果在进行登高作业时遇到天气突变,例如风力增大、雨雪天气等,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转移到安全地点。

登高作业安全知识

登高作业安全知识
安全检查 工作前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作业设
备完好无损。
紧急预案 制定紧急预案,应急处理突发状况,保 障作业人员安全。
安全监控 安装安全监控设备,实时监测作业现 场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 04
第4章 登高作业中的安全应急
Chapter
应急预案
制定详细的登高作业应 急预案
包括意外事故处理、伤 员救护等内容
● 02
第2章 登高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Chapter
作业环境评估
气候评估
考虑天气变化对作业的 影响
人员评估
确定作业人员的资质 和数量
地形评估
检查作业地点的地势特 点
人员培训
安全操作规程
01 了解作业流程的步骤
事故应急处置
02 掌握处理突发状况的方法
03
物品准备
安全带 脚手架 起重机
作业设备
检查要求
每起事故都需要进行记录和总结,找出事故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 事故记录和总结,不断提升登高作业的安全水平。记录的详实性和总结 的及时性对于预防类似事故起到关键作用。
提升安全水平
登高作业安全事关人员生命与财产安全,只有 建立完善的安全应急措施,处理事故及时、有 效,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安 全第一,责任无限。
应急处理
02 灵活应对突发情况
通讯设备检查
03 保障作业人员通讯畅通
● 06
第6章 安全知识总结
Chapter
登高作业安全的重要性
登高作业安全知识的掌握对于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只有 不断加强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预防和避免登高作业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全程紧盯不放
作业前、作业中、作业 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登高作业的基本知识第一节登高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与种类一、高处作业的定义及种类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高处作业。

(一)高处作业高度: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

(二)基准面:是指由高处坠落达到的底面。

1、高处作业的级别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2m—5m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5m—15m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15m—30m特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

2、高处作业的种类高处作业的种类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

例如:阵风超过六级风(风速为10.8m/s)以上称为强风高处作业;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异温高处作业;还有雪天、雨天、夜间、带电、悬空、抢救高处作业等。

3、标记p23高处作业的分级以级别、类别和种类进行标记。

例如:一级,强风高处作业二级,异温、悬空高处作业三级,一般高处作业4、坠落半径:人、物体从高处坠落时,因高度的不同其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也不同。

不同高度h其坠落半径R分别为:当高度h为2m—5m时,坠落半径R为2m。

当高度h为5m—15m时,坠落半径R为3m。

当高度h为15m—30m时,坠落半径R为4m。

当高度h为30m以上时,坠落半径R为5m。

二、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及种类(一)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登高架设是指搭设钢管或竹、木杆件构成的施工作业操作架子。

(二)登高架设的种类1、按脚手架的用途划分(1)用于结构施工作业面搭设的脚手架,称为结构脚手架,俗称“砌筑脚手架”。

(2)用于装修施工作业而搭设的脚手架,称为装修脚手架。

(3)为支撑模板及其荷载或其他承重要求搭设的脚手架,称为支撑和承重脚手架。

(4)高压线、通道等旁边搭设的,起安全保护作用的脚手架,称为防护脚手架。

2、按脚手架设置部位划分(1)搭设在建构物外围的脚手架,称为外脚手架。

(2)搭设在建构物内部的脚手架,称为内脚手架。

3、按脚手架的设置状态划分(1)落地式脚手架:(2)悬挑式脚手架:(3)附着式脚手架:(4)桥式脚手架:(5)移动式脚手架:4、按脚手架杆配件材料和连接方式划分(1)木脚手架:(2)悬挑式脚手架:(3)竹脚手架:(4)扣件式钢管脚手架:(5)碗扣式钢管式脚手架:(6)连接式脚手架:第四章安装维修登高架设p166 第一节基础知识一、折叠式脚手架(一)角钢折叠式(二)钢管折叠式(三)钢筋折叠式二、梯子三、支柱式脚手架四、伞脚折叠式脚手架五、门架式脚手架六、梯式支柱式脚手架七、平台架八、满堂红脚手架p169第二节移动式脚手架与工具式脚手架p169 一、移动式脚手架(一)构造特点1、扣件钢管移动式脚手架底部为钢板或钢框架,装设胶轮,上面搭设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并与底部行走装置牢固连接或焊接,组成支承架。

脚手架上部搭设作业平台。

2、门架组装移动式脚手架底部设有带丝扣千斤顶的移动脚轮,可以调节高度。

采用门脚手架的门架搭设组装成支承架和作业平台。

3、单侧立柱移动式脚手架前、后轮轴和居于中间的牵引杆组成行走装置,两轮轴的间距可以调节。

立柱下端铰接在前、后轮轴的同一侧,并设斜撑杆,铰连在轮轴另一侧。

立柱可接长,斜撑杆可伸缩。

作业平台为钢框架,有升降装置。

4、液压升降移动式脚手架移动行走装置与支承架之间设液压升降装置,支承架可升降。

作业平台面积固定不可变。

(二)脚手架的材质及荷载各种移动式脚手架的材质,必须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所述的相关规格、性能和质量标准。

施工活荷载按1.5KN/2m计算。

(三)搭设前提1、各类自制的移动式脚手架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按现行的相应规范进行设计,计算书及图纸应编入施工组织设计。

商品化的移动式脚手架必须由合格的生产单位生产,并须有商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2、搭设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并熟悉作业的移动式脚手架的性能、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要求。

3、所有的构配件、辅助装置进行严格检查,质量要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4、搭设或装配场地有足够面积、平整、无坡度、表面为混凝土或铺贴其他材料。

5、配备升降装置、液压装置等的移动式脚手架,应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配合架子工作业。

(四)搭设安全技术1、安装行走装置后,必须仔细检查整个底盘的水平平整度。

然后,应将移动轮固定住,防止搭设支承架时晃动或惯性位移,发生碰撞危险。

必要时,搭设过程中应加临时支撑或拉缆风绳,防止发生倾倒事故。

2、支承架的下端必须与行走的底盘或移动轮牢固连接。

扣件或连接螺栓应扣紧或拧紧。

3、作业平台总面积不应超过102m,四周必须按临边作业要求设置防护栏杆,立网封闭,并应布置登高扶梯。

4、移动式脚手架的高度不应超过5m,确保移动时架体的稳定性。

根据稳定验算,必须减少立柱的长细比。

5、单侧立柱移动式脚手架应设置配重,以保持架体平衡与稳定。

6、行走装置选用的轮子直径不宜太大,轮子与底盘或立柱底端的接合处应牢固可靠,立柱底端离地面不得超过80mm。

7、采用Φ48mmⅹ3.5mm或Φ51mmⅹ3.5mm的10#或20#高频焊接钢管以扣件连接,或采用门架式或承插式钢管脚手架部件的移动时脚手架,按产品要求进行组装。

作业平台的次梁,间距不得大于400mm,台面应铺满50mm的木板或竹脚手片。

8、交付使用之前应进行荷载、移动等试验,经技术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签字确认后,方可交付使用。

二、工具式脚手架(一)挂架子(二)吊篮架子(三)插口架子(四)门式架子(五)挑架子(探海架子)(六)提升式脚手架第三节 登高架设作业的安全基本要求一、基本规定p30—31二、脚手架的作用与要求(一)基本要求:1)应有足够的强度;2)必须牢固不摇晃;3)有足够的面积,应满足工人操作、材料堆放和运输的需要;4)应靠近施工对象;5)应有防止人员坠落、物体掉落的措施;6)不应有妨碍作业和人员穿行的部件结构;7)容易搭设和拆除;8)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用料,应能多次周转使用;9)现场无需另作加工。

(二)使用荷载:承重脚手架上的施工荷载不得超过27002M N ,集中荷载不得超过15002M N;装修脚手架不得超过20002M N。

(三)一般规定p33三、脚手架构架的组成及安全技术(一)构架基本结构p34(二)整体稳定和抗侧力杆件p36(三)连墙件、挑挂和卸载设施p37(四)作业层设施p39 第四节 登高架设作业防护装置和用具一、防护装置的安全技术(一)临边作业:建筑施工中常讲的五临边:基坑周边、楼层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雨篷与挑檐边、楼梯及料台边。

(二)洞口作业:建筑施工中常讲的四洞口: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

(三)攀登作业:在施工现场,借助于登高工具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攀登作业。

(四)悬空作业:悬空作业是指在周边临空状态下,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

(五)操作平台作业(六)防护栏杆p43在高处作业的防护措施中,许多地方要采用防护栏杆作为操作人员在洞口和临边作业的防护。

防护栏杆要满足以下五点要求:p431、防护栏杆上杆离底面高度1m—1.2m,下杆离底面0.5—0.6m。

横杆大于2m时,必须加设立杆。

2、沿地面设防护栏杆时,立杆应,埋入土中0.5—0.7m,立杆距坑槽边的距离不小于500mm。

在砖结构和混凝土楼面上固定时,可采用预埋铁件或预埋螺栓的方法,进行焊接,采用螺栓紧固。

3、防护栏杆的结构,整体应牢固,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N的外力。

4、防护栏杆自上而下用密目安全网封闭或在栏杆下面加设挡脚板。

5、当临边外侧靠近街道或人行道时,除设置防护栏杆外,还要沿建筑物脚手架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做全封闭。

二、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建筑工人的救命“三宝”。

P43 (一)安全帽(二)安全带(三)安全网第五节登高架设作业的安全检查一、落地式外脚手架的安全检查p47(一)施工方案(二)立杆基础p50(三)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p51(四)脚手板与防护栏杆p52(五)杆件间距与剪刀撑p52(六)交底与验收p53(七)小横杆设置p54(八)通道p55(九)杆件搭接p55(十)架体内封闭p55(十一)卸料平台p56二、悬挑式脚手架的安全检查p56(一)施工方案p58(二)悬挑梁及架体稳定p58(三)脚手板p58(四)荷载p59(五)交底与验收p59(六)层间防护p59(七)架体防护p60(八)杆件间距p60三、挂脚手架的安全检查p60 (一)施工方案(二)制作组装p62(三)材质(四)脚手板(五)交底与验收(六)荷载p63(七)架体防护(八)安装人员p63四、吊篮脚手架的安全检查p63 (一)施工方案(二)制作组装(三)安全装置p65(四)脚手板(五)升降操作p66(六)交底与验收(七)防护(八)防护顶板p67(九)架体稳定p67(十)荷载五、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检查p67(一)使用条件p70(二)设计计算p71(三)架体构造p72(四)附着支撑p73(五)升降装置(六)防坠落、导向防倾斜装置p75(七)分段验收(八)脚手板(九)防护(十)操作p77第六章登高作业事故防范p254第一节登高作业安全事故的一般原因一、伤亡事故原因建筑工程施工中,时常发生高空坠落伤亡事故。

导致登高架设作业伤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一)施工现场安全设施不完善高空坠落事故从技术原因分析,主要是脚手架、安全网、“四口”“五临边”防护设施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标准。

安全设施不按规定及时维修、补充、更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安全带、安全帽、工具袋、工具皮套等)凑合使用。

据调查,因防护设施不完善而发生的伤亡事故,占工伤事故总数的80%左右。

(二)施工人员素质差不少单位的领导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政策法规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知识与安全管理水平较差。

架子工属于特殊工种,危险性大、体力劳动繁重,补充新工人不易,很多单位出现青黄不接现象。

(三)劳动组织不合理部分施工企业撤销架子工班,组织混合作业队伍,承担登高架设作业。

无证上岗的比较多。

(四)安全管理有缺陷施工现场劳动纪律松弛,串岗、脱岗、开玩笑、打闹、精神溜号、穿拖鞋、不系安全带作业、班前喝酒等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安全检查不全面。

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流于形式。

人员流动大工种更换频繁。

施工现场冒险蛮干、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严重。

二、多发事故与一般事故原因(一)多发事故原因登高架设作业伤亡事故集中发生在脚手架倒塌事故上。

主要原因是不按规范标准搭设脚手架,不按操作规范使用脚手架,不按操作规程要求拆除脚手架。

(二)一般事故原因登高作业人员在作业中时间过长、任务过重,人体疲劳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