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有毒,有小毒,有大毒的中药材汇总

有毒,有小毒,有大毒的中药材汇总1、“有毒”的中药材1干漆辛,温;有毒。
归肝、脾经。
2土荆皮辛,温;有毒。
归肺、脾经。
3山豆根苦,寒;有毒。
归肺、胃经。
4千金子辛,温;有毒。
归肝、肾、大肠经。
5天南星苦、辛,温;有毒。
归肺、肝、脾经。
6甘遂苦,寒;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7仙茅辛,热;有毒。
归肾、肝、脾经。
8白附子辛,温;有毒。
归胃、肝经。
9白果甘、苦、涩,平;有毒。
归肺、肾经。
10白屈菜苦,凉;有毒。
归肺、胃经。
11半夏辛、温;有毒。
归脾、胃、肺经。
12朱砂甘,微寒;有毒。
归心经。
13华山参甘、微苦,温;有毒。
归肺、心经。
14全蝎辛,平;有毒。
归肝经。
15芫花苦、辛,温;有毒。
归肺、脾、肾经。
16苍耳子辛、苦,温;有毒。
归肺经。
17两头尖辛,热;有毒。
归脾经。
18苦楝皮苦,寒;有毒。
归肝、脾、胃经。
19金钱白花蛇甘、咸,温;有毒。
归肝经。
20牵牛子苦、寒;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21轻粉辛,寒;有毒。
归大肠、小肠经。
22香加皮辛、苦,温;有毒。
归肝、肾、心经。
23洋金花辛,温;有毒。
归肺、肝经。
24臭灵丹草辛、苦,寒;有毒。
归肺经。
25狼毒辛,平;有毒。
归肝、脾经。
26常山苦、辛,寒;有毒。
归肺、肝、心经。
27硫黄酸,温;有毒。
归肾、大肠经。
28雄黄辛,温;有毒。
归肝、大肠经。
29蜈蚣辛,温;有毒。
归肝经。
30罂粟壳酸、涩,平;有毒。
归肺、大肠、肾经。
31蕲蛇甘、咸,温;有毒。
归肝经。
32蟾酥辛,温;有毒。
归心经。
33三颗针苦,寒;有毒。
归肝、胃、大肠经.34木鳖子苦、微甘,凉;有毒。
归肝、脾、胃经。
35附子辛、甘,大热;有毒。
归心、肾、脾经。
36京大戟苦,寒;有毒。
归肺、脾、肾经。
37商陆苦,寒;有毒。
归肺、脾、肾、大肠经。
38蓖麻子甘、辛,平;有毒。
归大肠、肺经。
2、“有小毒”的中药材1丁公藤辛,温;有小毒。
归肝、脾、胃经。
2九里香辛、微苦,温;有小毒。
归肝、胃经。
3土鳖虫咸,寒;有小毒。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一般说来,中药毒性是由于药物所含有毒性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机制亦不同。
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含乌头碱类:含乌头碱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等,其毒性主要表现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症状,中毒机理是过量的乌头碱先兴奋后麻痹各种神经末梢,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甚至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而致死。
含阿托品类:百花曼陀罗、茛菪、小天仙子等含茛菪碱、东茛菪碱和阿托品生物碱,此类生物碱皆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其中毒机理主要为抗M-胆碱能反应,对周围神经则为抑制交感神经机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
含番木鳖碱类:马钱子、吕宋果等的种子均含番木鳖碱(士的宁) 和马钱子碱,其中以含番木鳖碱毒性最大,治疗量的士的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
中毒量则破坏反射活动的正常过程,使兴奋在整个脊髓中扩散而呈特有的强直性痉挛。
严重者可因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而引起窒息。
含秋水仙碱类:光慈菇和山慈菇的鳞茎均含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在体内有积蓄作用,排泄甚慢,当其在体内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时则有剧毒,能对呼吸中枢、胃肠道及肾有刺激性毒性反应。
含麻黄碱类:中药麻黄所含的麻黄碱对呼吸、血管运动中枢神经及交感神经皆有一定毒害,即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
含雷公藤碱类: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均含雷公藤碱,雷公藤碱有剧毒,煎煮时间不够或过量服用本品后,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后期发生尿毒症时,胃肠道症状加剧。
2 毒性成分为苷类的中药含强心苷类:夹竹桃、罗布麻、万年青、杠柳等中草药均含强心苷,中毒后主要表现为胃肠道方面,严重时可出现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异位节律等,最后因心室纤颤,循环衰竭而致死。
含强心甾体类:蟾酥为重要强心药之一,其强心成分属强心甾体类化合物,其中毒症状出现时间多在30~60 分钟之后,首先有上腹部不适,继则恶心呕吐、口唇青紫、心悸、甚则昏迷、以致休克,多数病人有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及不同程度的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
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

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随着中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中药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其中,肝毒性是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在中医药的应用中,中药及复方制剂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然而,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肝毒性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许多常用的中药和复方制剂都被报道具有肝毒性,如雷公藤、黄药子、何首乌等。
这些药物引起的肝毒性症状多样,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等。
例如,雷公藤是一种常用的祛风湿药,但长期使用或过量会引起肝损伤甚至肝衰竭。
黄药子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但长期使用或过量也会引起肝损伤。
何首乌是一种补益肝肾的中药,但不当使用也会引起肝损伤。
分析这些药物产生肝毒性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代谢和个体差异等因素。
一些中药成分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如氧自由基、过氧化物等,这些物质会损害肝脏组织。
个体差异也会影响中药的肝毒性。
一些人对某些中药成分过敏,甚至会引起严重肝损伤。
中药的剂量、剂型、使用时间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肝毒性的发生。
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是一个值得的问题。
虽然一些肝毒性事件可能难以完全避免,但通过合理用药和加强监管,可以降低肝毒性发生的风险。
医生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应严格遵循适应症和剂量范围,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和过度用药。
患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中药,避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
加强中药肝毒性的研究和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肝毒性事件。
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过合理用药和加强监管,可以降低肝毒性事件的发生率。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肝毒性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安全合理地应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中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发展,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和信誉度。
近年来,中药肝毒性成分代谢与毒理研究备受。
07伤肝肾的中草药

伤肝肾的中药1.诱发肝癌:雷公藤、木通、木香、细辛、肉桂皮、小茴香、八角茴香、花椒、炒麦芽、藿香、土荆芥、石菖蒲、诃子、硝石、辛夷、朱砂、千里光、蜂头茶。
2.伤害肝肾:豆根、蜈蚣、雄黄、马兜铃、朱砂莲(黄药子)、苍耳子、丁香、大枫子、钩吻、萱草根、芫花、梧桐、黄独、山慈姑、相思子、轻粉。
3.常用伤肾:生蜂蜜、黑豆、大蒜、芦荟、柴胡、泽泻、肉桂、补骨脂、海马、天麻、益母草、胖大海、威灵仙、槟榔、草乌、斑螯、防己、厚朴、虎杖、牵牛子、天花粉、罂粟壳、含汞的安宫牛黄丸、贝母、苦楝皮、侧柏叶、胆汁、巴豆。
4.常用伤肝:大黄、蓖麻子、川楝子、四季青(严重伤肝)。
白花丹参、杏仁、麦冬、苍术、何首乌、半夏、决明子、麻黄、穿山甲、桑寄生、地榆、川乌、海藻、五倍子、石榴皮、土茯苓(禹余粮)、艾叶、蒲黄、蒺藜(沙苑子)、藤黄、青黛、薄荷油、蟾酥、白果、芸香、贯众、海龟、生棉子油、蛇莓、石蒜、鱼藤、野百合、老虎节(外用)。
5.具有毒性:草乌、附子、天南星、甘遂、猫眼草、大戟、商陆。
6.其它伤肾:大青叶、砒霜、昆明山海棠、铅丹、腊梅根、使君子、棉酚、望江南子、千年健、金樱根、绿矾、番泻叶、荜澄茄、松节、鸦胆子、密陀僧、红娘子、八角枫、乌柏、丢了棒、山道年、洋金花、白花丹、六轴子、油酮子、红升丹。
7.其它伤肝:黄丹、白豆蔻、桉叶、麝草、马桑叶、猫尾草、土三七、冬青叶、合欢皮、木薯、农吉利、天芥菜、麦角、毛冬青、川棣、白屈菜、常山、臭草、大白顶草、旱地石蚕、金不换、望江南、喜树、羊角菜子、一叶秋碱。
8.伤肝的中成药:麻杏石甘汤、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黄芩、连翘的提取物制剂)、银翘片、牛黄解毒片、六神丸、复方甘露饮、葛根汤、壮骨关节丸、疳积散、妇康片、化瘀丸、养血生发胶囊、克银丸、消银片(丸)、银屑散、消癣宁、静脉滴注四季青、增生平、润肤丸、疏风定痛丸、湿毒清、防风通圣丸、血毒丸、除湿丸、龙蛇追风胶囊、壮骨伸筋胶囊、养血伸筋胶囊、九分散、追风透骨丸、骨仙片、甲亢宁胶囊等。
部分中药的毒性总结

中药合理应用1.苦楝皮【中毒机制】本品中含有川楝素、苦楝萜酮内酯、山奈酚等,有毒,对胃肠道有刺激性,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
【不良反应】一般在服用后可发生头痛、头晕、嗜睡、恶心、腹痛等,可自行消失。
超量服用可中毒,主要表现为:口渴、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可出现黄疸、肝大、有压痛及叩击痛、肝功能损害、中毒性肝炎,肝、肾、肠出血等,严重时心悸、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吞咽困难、视物模糊、四肢无力、震颤麻痹、狂躁、抽搐、室性期前收缩、心力衰竭及休克、知觉丧失而死亡。
【解救措施】(1)中毒后立即催吐,用1:5000的高锰酸钾洗胃及温盐水灌肠,服硫酸钠导泻,而后服用蛋清、面糊或药用炭。
(2)对症治疗:1)出现肠痉挛时,皮下注射阿托品。
2)出现狂躁、抽搐时,用苯巴比妥、安定或水合氯醛等镇静剂。
同时给予保肝、止血、抗休克治疗。
(3)中药治疗:1)全虫1.5g,甘草30g,水煎,当茶饮。
2.芫花【中毒机制】芫花全株有毒,超量服用对胃肠道及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不良反应】本品外用可引起局部组织发红,渗出液增加、起泡、糜烂甚至坏死。
内服中毒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部烧灼感、头晕、头痛、痉挛抽搐,尿少、尿闭,出血性下痢,严重时昏迷、脱水、呼吸衰竭等。
【解救措施】(1)早期小心洗胃、导泻,内服生蛋清、牛奶或鞣酸蛋白或阿拉伯胶浆,大量饮服冷浓茶。
静脉滴注5%葡萄糖,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2)对症治疗:腹痛剧烈时,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0.5mg。
(3)中药治疗:1)黄连9g,山栀9g,黄豆30g,加水至400ml,每2~3小时服2。
Oml,连服2~4剂。
2)白芨9g,研成细粉,1次冲服。
3、北豆根【中毒机制】本品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臭豆碱、甲基野靛碱等多种生物碱及酚性成分、异黄酮等。
超量易中毒,毒性反应一般在服药后30分钟出现,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使胆碱能自主神经系统兴奋,还能够反射性兴奋【不良反应】主要是毒性反应,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恶寒、多汗、面色苍白、昏迷等。
中草药肝毒性、肾毒性及对策

药由于药物本身 、 用药方法 、 患者体质等 问题 , 会对机 子 、 及已、 常 山、 鸦 胆子 、 马桑根 、 细辛 、 芫花、 甘遂、 大 体产生一定的损害 。我们应该在人体 中草药中毒后采 戟 、 罂粟壳 、 三七 、 土三七 、 木通、 广防 己、 汉 防己、 马 兜 取相应措施以及时减轻并解除药物的毒性。下面就 目 铃、 天仙藤 、 青木香 、 寻骨风 、 山 慈菇 、 丢了棒 、 川乌 、 草 前 中草药 肝 毒性 、 肾毒 性及 中毒 后对 策作 一 阐述 。 乌、 天麻 、 胖大 海 、 马钱 子 、 决 明子 、 野百 合 、 藜芦 、 瓜蒂 、 1 近年 文献 提及 的肝 毒性 及 肾毒性 中草 药 H 】 土 牛膝 、 洋金 花 、 夹竹桃 、 桃仁 、 石榴皮 、 商 陆、 八 角莲 、 1 . 1 具有肝毒性的中草药 1 ) 植物药 : 黄药子 、 菊三 槟榔 、 博落回、 白果 、 朱砂莲 、 棉籽油 、 千年健 、 番泻叶 、 七、 苍耳子 、 何首乌 、 雷公藤 、 川楝 子 、 金不换 、 千里光 、 相思子 、 肉桂 、 臭梧桐 、 独活、 白头翁 、 毒蕈 、 虎杖 、 松节、 望江 南子 、 昆 明 山海 棠 、 乌头、 大 黄、 五倍 子 、 地榆 、 虎 侧柏 叶 、 荜澄茄 、 补骨脂 、 大黄 、 栀 子 等 。2 ) 动物药 : 鱼 杖、 柴胡 、 款冬 花 、 番泻 叶 、 苦参 、 山豆根 、 巴豆 、 鸦胆子、 胆、 全蝎 、 蜈蚣 、 斑蝥 、 红娘子 、 蟾蜍 、 麝香 、 海马 、 蜂蜜 、
J i a o Yu n t a o ,G a o J i n g ,Re n B i n,L i Xu e ,Hu r ng a ,Z h a n g We n,L i J i n g
哪些中草药具有肝肾毒性?

论著·防保康复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1期以表明中医保健法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机体抵抗力,降低患病率。
两组入选阶段的贫血患病率、急性腹泻、支气管肺炎患病率,见表2。
讨论本组结果表示,观察组儿童的身高、体重增长超过对照组(P <0.01或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贫血患病率、急性腹泻、支气管肺炎患病率比对照组低很多,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可以得出结论:中医保健对于常见病社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而社区医护人员应当在对常见病儿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保健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其系统的中医保健,以此形成体质的改善作用,促进儿童的健康生长与发育。
综上所述,儿童保健中利用中医保健法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水平,充分发挥医疗保健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国杰,张强,张迪.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3,9(1):56-58.
[2]陈博文,滕红红.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
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3]徐绍芝.354例体弱儿管理情况分析[J].安徽医学,2010,31(7):793-794.[4]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5-1276.
[5]王萍芬.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1-53.
[6]罗才贵.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1:247-248.
[7]王家良.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88。
常见有肾毒性的中草药

近年来,由于中药运用不当或滥用,致使中毒现象时有发生,而中药所致的肾脏损害,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现将常见有肾毒性的中草药简介如下。
雷公藤:有毒成分为雷公藤生物碱。
具有消炎、止痛和免疫抑制作用。
中毒者多为用量过大者,也有常规剂量(1mg/kg·d)引起中毒者。
累计中毒者多见。
有资料报道,服用雷公藤发生不良反应184例,其中肾损害发生率为25.5 9/6,死亡率为14.7%。
还有文献报道雷公藤中毒214例,肾损害占总例数的54.2%,44例因急性肾衰竭致死,占37.6%。
木通:有毒成分为马兜铃酸与木通碱。
为马兜铃科木通马兜铃的藤茎,商品名习称关木通。
具有利尿、强心作用。
有文献报道木通煎剂或含木通的中药煎剂服用后引起急性肾衰竭者10例。
8例因急性肾衰竭于服药后5~25天死亡,剂量50~200g;1例连服有木通25g的中药10剂,引起急性肾衰竭。
木通常用量为3~6g,超量应用是造成肾损伤的重要因素。
朱砂:有毒成分为硫化汞。
汞是肾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药用为二价汞盐,仍有很大的毒性。
朱砂具有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的功能。
进入体内的汞70%由肾脏排泄。
有些中成药含朱砂量很高。
如朱砂安神丸含20%,万氏牛黄清心丸含10.2 9/6。
按每日服朱砂安神丸2丸计算,则每日可能服入可溶性汞0.75mg。
据文献报道,二价汞盐使人产生中毒的剂量为5mg,所以服药时间稍长,10天左右就会产生蓄积中毒。
因此,中国药典1995年版已将朱砂安神丸、磁朱丸淘汰。
苍耳子:有毒成分为苍耳子毒苷。
常用量3~lOg,中毒量30g以上。
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甚至发生广泛的近曲小管坏死,导致急性肾衰竭,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球。
柴胡:有毒成分为挥发油及柴胡皂苷。
常用量3~lOg,中毒量35g以上。
可致敏。
天花粉:有毒成分为天花粉蛋白。
常用量3~12g,不宜长期服用,尤其是特异体质者。
白头翁:有毒成分为白头翁素和三萜皂苷。
常用量10~15g,中毒量30g 以上,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1、肝毒性中药
川楝子: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较强,可发生中毒性肝炎
ALT、AST显著升高。
配伍:白芍。
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和
肝用,刚柔相济。
栀子:有毒成分:栀子苷
血清中ALT↑、AST↑、TBIL↑。
肝组织微粒体细胞色素CYP3A2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
机制:可能是栀子苷能抑制CYP3A2使毒性成分代谢减慢、蓄积而使中毒反应明显。
补骨脂:血清中AST、ALT、AL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肝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
何首乌:有毒成分:由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组成的蒽醌类
化合物.
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
一时一毒”关系
款冬花:有毒成分:吡咯烷类生物碱
血清中ALT 、AST、TBIL的含量均升高,
肝组织水肿,点状坏死甚至碎片状坏死,也可见少量的炎
细胞浸润。
山豆根: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可造成肝损伤,但是水提组分的毒性大于
醇提的.并呈现“量一时一毒”关系。
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含量下降.MDA(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含量
的变化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
山豆根致肝损伤涉及许多基因的改变.PPAR(过氧化酶
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信号通路与其相关。
苍术:有毒成分:苍术甙
致命性的广泛肝坏死,伴有低血糖和肾衰。
苍耳子:水提物的肝毒性要明显大于醇提物,长时间和大剂量的用药会加重肝损伤。
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组织的DNA受到损伤,DNA的合成受到影响。
✓
性和致癌性的潜在危险,人们对大黄安全性的忧虑还波及到
何首乌、芦荟、决明子、番泻叶、虎杖等众多的含蒽醌类成
分的中药。
✓传统中药理论与肝毒性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在五味理论中,资料表明具苦、甘、辛、成四种气昧属性的中药之间肝
毒性的发生率虽无明显差异,但均有发生
性的中药缺如,是否能提示与酸性生津养阴和酸能人肝的中
医理论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2、肾毒性中药
柴胡:有毒成分:挥发油及柴胡皂苷。
常用量
中毒量:35g以上。
可致敏。
天花粉:有毒成分:天花粉蛋白。
常用量
不宜长期服用,尤其是特异体质者。
山豆根:有毒成分:苦参碱及金雀花碱。
常用量
中毒量:12g以上,有服60g死亡的报道,不宜久煎,慎与
大黄合用。
山豆根10 g以上入煎剂绝大多数有中毒反应。
山豆根用量在15~20 g,其中毒反应率在50%,
用量在10~12 g,其中毒反应率在17.6%。
威灵仙:有毒成分:白头翁素及皂苷类。
常用量
中毒量:50g以上,主要是过敏反应。
蜈蚣:有毒成分:组织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
常用量
中毒量:15g以上,多为过敏反应。
有2天连服蜈蚣4条致死的报道。
虎杖:有毒成分:蒽醌类化合物。
中毒量:60g以上,常量即可发生过敏反应。
泽泻:有毒成分:苷类生物碱。
中毒量:30g以上。
过量可直接损害肾小管。
白果:有毒成分:白果中性素。
中毒量:20粒以上,与炮制方法有关,可直接损伤肾小管
入煎剂可生用,入丸剂宜煨熟用。
中毒量:30g以上,不可过量久服。
川楝子:有毒成分:川楝素。
中毒量:生用6~8g,炒用30g以上。
可直接损伤肾
小管。
水蛭:有毒成分:水蛭蛋白、水蛭索。
常用量:
中毒量:15g以上。
槟榔:有毒成分:槟榔碱。
中毒量:60g以上。
可引起肾实质的损害,出现肾炎样
改变。
不宜空腹服用。
山慈姑:有毒成分:秋水仙碱。
中毒量:15g以上,可引起肾小管损伤,出现肾炎样改变。
补骨脂:有毒成分:补骨脂酚
对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有明显的毒性。
亦可导致光毒性接触性皮炎
HLM(人肝微粒体)中CYP酶将补骨脂酚代谢转化为无毒
或毒性较小的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