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服制图

合集下载

常见的族谱格式

常见的族谱格式

一、常见的族谱格式兴宁石卓欣辛卯年欧式:又称瓜藤式、垂珠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优点:亲疏易辨。

缺点:无法提供个人详细信息;空白过多,纸浪费大。

式:又称雁行式,是北宋文学家洵创立的。

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优点:长幼易辨。

欧式式▲另外,通常修谱时采用式的,还会同时用上欧式。

比如兴宁石氏四修谱即是前面采用式,后面还用了欧式。

欧混合式:此谱式采用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直系长辈居上方,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具体记述,介绍该人生殁葬、功名职位、重大事件、配氏等。

优点:既容易辨别亲疏,又能同时方便地查看某人的详细资料。

缺点:十分浪费纸。

流水式:此谱式不分格,不划线,对于某一上祖来说,先记述其本人的具体信息如生殁葬、配氏、功绩事业、子嗣等,接着记述其长子(长子无嗣则次子,类推)的具体信息,再接着是记述长子的长子……直至嫡长世系记载到某一特定的世代(如五代或十代),再换行记载长子的次子信息至前述的特定世代。

如此类推。

优点:节约纸。

缺点:世代不划一,体系不整齐;而且很多时候,某上祖的名讳要多次出现,给人一欧混合式流水式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优点: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缺点: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比较凌乱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家谱格式

家谱格式
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继续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
谱论是先贤名儒阐述修谱方法及重要意义的谱说要点集锦,对修谱有重大指导意义,也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谱乃一家之史。我X氏家谱是系统记述我X氏血缘世系族人及其有关情况的历史图籍。X姓即是我族同宗共祖血缘关系的标识符号。我X氏家谱的基本内容有谱序、姓的起源、氏族世系图表、字辈谱、氏族文化(艺文、宗规、字据、服制、习俗与禁忌)、名人传记图说和后记等部分。
编写家谱要广泛收集资料,要从历史古书、现代各种媒体查阅本族古今各行各业的名人。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时间,要翻阅各类史稿,查阅各种人物辞典。这些工作由修谱小组来负责完成。
各支系的族长要将X家修谱这一大事让各个家长知悉,并以户为单位按修谱要求的样表格式统计出来,务求真实,按时上报给修谱带头人,以便及时将原始资料汇总,以利顺利完成此次修谱大事。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9.出继子女的财产继承:按照继承法,继子女有权继承继父母的遗产,他人不能也无权剥夺或干涉。
10.关于墓地的问题:我X氏家族仍按老祖宗的习惯做法,各支系族人的长者在百年之后可以自由选择风水宝地入土为安,近亲属应参加祭礼。墓碑、墓志由直系子女撰文并自费负责设立,以示明志。墓志是介绍墓主的生平事迹的。逝者墓地所在地一般不在族谱中记载,由祖辈口传或由支系族人自行记载地名、方位、界址、墓图等。
第七章 x氏家谱的世系图解
我x氏家谱的世系图解采用的是垂丝图,其寓意为我世系子孙根深叶茂、垂柳丝丝,绵延不绝。
世系图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尊占一行,以此序列图解,清晰可考。
以下是我x氏家谱的世系图解:

五服图与古代中国的亲属制度_吴飞

五服图与古代中国的亲属制度_吴飞
⑦ 在传 统 中 国 最 为 完 备 的 《 而确定其法律责任 。 唐 律 疏 议》 中, 这 一 原 则 得 到 了 更 ⑧ 唐 代、 宋 代、 明 代 都 曾 对 丧 服 制 加完善的贯彻 , 以后历代 法 律 都 沿 袭 这 一 传 统 。
① ② ③ ④
:B C l a u d e L e v i S t r a u s s, T h e E l e m e n t a r S t r u c t u r e s o K i n s h i o s t o n e a c o n P r e s s, - y f p,B 1 9 6 9, . 3 3 1 3 3 2. - p p — — 对一个经典概念的再反思 》 ,《 吴飞 :《 从丧服制度看差序格局 — 开放时代 》2 0 1 1 年第 1期。 ,《 ,北京:商务印书馆, 沈文倬:《 汉简 〈 服传〉 考》 菿闇文存》( 上) 2 0 0 6年,第3 0 7页。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2 丁凌华 :《 五服制度与传统法律 》 0 1 3年,第1 2 2—1 2 3 页 ; 林素 — —以 〈 , 台 北: 文 津 出 版 社, 英: 《 丧 服 制 度 的 文 化 意 义— 仪 礼 · 丧 服〉 为 讨 论 中 心》 〈 ,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仪礼 · 丧服 〉 考论 》 2 0 0 0 年 , 第4 8 4—4 9 8 页 ; 丁鼎 :《 2 0 0 1年,第1 8 4页。
《 、 ③ 法国葛兰言与列维 -斯特劳斯关于亲属制度的研 究 , 都 参 考 了 五 中国亲属制度 》
北京大学法治 研 究 中 心 丽 达 研 究 基 金 ” 提 供 支 持 。 感 谢 匿 名 评 审 专 家 的 修 本研究由 “ 改意见 。 ① ② ③ ,《 , 北京 : 中华书局 , —4 王国维 :《 殷周制度论 》 观堂集林 》 卷 1 0 2 0 0 4年,第4 5 1 8 0页。 , 陈 其 泰、 郭 伟 川、 吴承仕 : 《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者对于丧服应认识的几个根本观念》 , 北京 : 学苑出版社 ,1 周少川编 :《 二十世纪中国礼学研究论集 》 9 9 8年,第3 2 2页。 , ,M :H H a n i F e n T h e C h i n e s e K i n s h i S s t e m, C a m b r i d e a s s.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g g y p y , ; : 《 》 , , : , 冯汉骥 中国亲属称谓指南 徐志诚译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P r e s s1 9 4 8 1 9 8 9 年,第1 7页。 ·1 6 2·

准五服制度

准五服制度

准五服制度准五服制度与中国传统刑事法律――以亲属间相犯为考察视角09级法硕李永学号:MFO904034摘要:准五服制度亦即丧服制度,历史考据兴盛于汉魏晋,而至今仍在延续。

在中国传统宗族社会体系下,五服制度显示出作为该社会体系下,特有的符号式涵义。

对于中国传统的刑事法律构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基于亲属身份而产生的服制差异,对亲属间相犯刑罚影响是该传统伦理社会独有的特征,本文即从此角度考察。

关键词:五服亲属相犯一、五服制度概述在中国古代的等级社会中,服饰被看作是区别尊卑等级的重要标志。

在礼制规范中,服饰可以划分为两种,即平常所穿的“吉服”和居丧时生者为死者守丧所穿的“凶服”。

凶服即丧服,经过儒家的发展,将丧服服饰作为丧服制度的外在符号标志丧服制度简称“服制”1,即是指死者的亲属按照与其血缘关系的亲疏和尊卑,穿戴不同等差的服饰及规定不同丧服期限的制度。

按服制的规定,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

分为斩衰(服三年)、齐衰(服一年)、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缌麻(服三个月),只要看到守丧之人为死者所穿的丧服,就可以知道两者之间的亲属关系和尊卑关系。

简述一下五服传统法律制度的规定:具有开创精神的是《晋律》确立“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到唐律“一准乎礼”,丧服制度已基本入律。

《元典章》中首次出现《丧服图》,明清律更是将《丧服图》和《服制》置于律首,作为确定亲疏和尊卑长幼秩序的惟一标准和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和依据。

元代的龚端礼在《五服图解》中说:“夫有国者莫不以刑法为治统,有家者莫不以服纪别亲疏。

是故礼有五礼,服有五服,刑有五刑。

圣人以礼制而定服纪,以服纪而立刑章。

然则服有加降,刑分重轻。

欲正刑名,先明服纪。

服纪正则刑罚正,服纪不正则刑罚不中矣。

”2明代律学家王肯堂亦云:“律3首载丧服者,明服制之轻重,而后知应加应减之法,始可定罪也,由亲疏以及凡人而止。

”《大清律例汇辑便览》注亦云:“律书必载服制者,拟罪必论其亲疏以定罪之轻重也。

家谱文化及其家谱学习知识

家谱文化及其家谱学习知识

家谱文化及家谱知识家谱文化及家谱知识一、家谱的概念家谱也称宗谱、族谱、家乘、祖谱、房谱等,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或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

家谱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特有现象。

为了保护家谱文化承传,专家学者正在呼吁“中华家谱”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此,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是否正在着手或打算编修家谱,了解一些家谱知识都是必要的。

二、家谱的起源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

关于中国家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说起源于周代,一说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一说起源于宋代,更有一说起源于周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家谱甚至更以前的口头家谱和结绳家谱。

我们认为,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比较可信。

三、家谱的功能和作用1、明辨世系,尊宗敬祖。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

孩童时代,疑问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而成人懂事之后,关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在这里?而能准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家谱。

通过家谱,可以查证自己的血统,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亲我者,我亲之。

”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孝敬父母,尊敬长上。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相继恢复和长久存在,就是要提醒、培养人们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

2、寻根留本,承前启后。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

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无论他漂泊有多远,总是忘不了他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那里埋葬有他的祖先。

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近百年,如果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是有负先人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人一生最喜欢听到的、看到的是什么?自己的名字!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五服图(服制总解)

五服图(服制总解)

第三节 五服图周道 亲人 之大而施之,各有差等亲疏远近等,烕不同渎乱混淆,彛伦攸斁朱子家礼祥列服制,大清通礼又参酌古今调剂人情而行之,但乡曲愚蒙,无由通晓,敬谨謄录,俾览斯图者,生其爱敬,别其等威而家齐之,理得焉图服制录后,新稿。

己亥冬刊丧 服 总 图本宗九族五服正服之图凡嫡孙父卒为祖父母承重服斩衰三年若为曾高祖父母承重服亦同若祖在为祖母止服齐衰杖期凡姑姊妹女孙女在室或己嫁被出而归服并与男子同出嫁而无夫与子者为兄弟姊妹及姪皆服不杖期妻为夫族义服之图凡男为人后者为本生亲属孝服皆降一等本生父母亦降服一等不杖期父母报服同凡同五世祖族属在缌麻绝服之外皆为祖免亲遇丧葬则服素服尺布缠头叔伯母父 母父叔伯 母父母父母父妻兄弟妇兄 弟妇兄 弟妇子 妇子妇姪妇姪妇姪孙妇姪 孙小 功妇孙 夫为祖父母及高曾祖父母承重者并从夫服夫为人后其妻为本生舅姑服大功母父叔伯妾为家长族服之图外族母党服图妻党服图三父八母服图为人后者为本生亲属降服之图为人后者之妻为夫之本生父母服大功於夫之本生馀亲各从本服降一等为人后者为本生母之父母姊妹为本生姊妹之子夫女在室者均服缌麻外姻之报服亦服制总解本宗五服图解自本身而上曰父祖曾高自本身而下曰子曾元此本宗九族之服制也辑註嫡承重无嫡长则以嫡次不以庶长也若长房绝嗣则为立继承重次房无承重之礼为人后之子出嫁之女为本宗之亲皆降服一等惟出嫁女为祖父母曾高祖祖父母及兄之为父后者不降按服有五本之五世亲疏之分而制其等其年月之異虽以恩之厚簿为隆杀然皆法乎天道焉小记曰再期之丧三年也期之丧二年也九月之丧三时也五月之丧二时也三月之丧一时也礼由心生所不能自己者耳丧有正服义服加服降服四等正服者於情於分背当为之服者如子为父母服斩之类是也义服者亲虽异於所生而春分同则以义为之服如妇为舅姑服斩之类是也加服者本非其所服而礼主於进故自轻以从重如嫡为祖父母服斩之类是也降服者情不可杀而分有所制故自重以从轻如女子已嫁为父母降期之类是也斩衰三年凡丧服上曰衰下曰裳衰之为言摧也斩不缉也用极粗生麻布为之其衣旁及下际皆不缉上际缝向外背有负斤反以表其负荷悲哀也用布方七寸缀於领下垂於前当心有衰明孝子有哀摧之心也用布长六寸广四寸缀於左衾之前左右有辟领两腋之下有衽垂之向下状如燕尾以掩裳旁际裳前三幅后四幅缝向前后不连前作三巾取巾取谓屈其两边相著而空其中也今人竟加斩衰於麻直身上而裳制废矣冠纸糊为材长足跨顶为三细巾取俱向右是为为三襞积用麻绳一條从额上约之至顶后交过前各至耳结之为武武之馀绳垂下为缨结於颐下今世俗用三绵蕊不知何据或曰取其闭耳目声色也腰絰用绳为之两股相交两头结之各存麻本散垂其交结处两旁各缀细绳系之所穿之履以菅草为之其哭杖父用竹取其节外著也父为子之天竹圆象天竹贯四时不变子为父哀痛亦经寒暑不改用母用桐木桐之言同心同乎父其外无节取其节存上半截圆以象天下半截方以象地然其根皆在下竹桐一也其长与心齐者孝子哭泣无数身体羸瘐病从心起故杖之高下以心为断齐衰杖期齐衰不杖期齐衰五月齐衰三月齐缉也用次等粗生麻布为之而缉其旁及下际同斩衰冠以布为武及礻婴杖用桐木为之不杖者不用履以疏草或麻为之古礼为母服三年而衰则齐者不敢将於父也今制为父母俱斩而齐衰为期年之丧之服矣然不独期年之服齐又有齐衰五月齐衰三月者高曾祖父母与继父母之尊异於常亲故服之数为之降而服制不为之降不敢以卑者之服为尊者服也大功九月大功者以布之用功粗大名之服以九月为物之终也小功五月小功者其而用功细小自大功而降服以五月为阳之终也缌麻三月缌麻鍜治其缕细如丝也古缌麻二字通用以极熟布如丝者为衣乃五服之极轻者服以三月为季之终也袒免此五服之闰之免音紊服轻於缌其制以布一寸从项中而前交於额又郤向后而绕於髻也凡同五世祖族属在缌麻即为绝服此外皆为袒免亲遇丧葬则服素服尺布缠头不成服也会典云袒免亲遇会丧则男摘冠礻婴女去耳环为庶祖母服小功五月乾隆三十九年例谨按本图己身二字兼男女言女出嫁降有服则另专图其己身之子云匕则己身专就男言而子则又兼言在室之女也下妻为夫族服图之子兼在室女言为人后者为所后亲无服制并同此图於本宗则降服本宗之人报服亦应同降然图无明文服制条类亦惟大功项下为兄弟之子为人后者一条为降服之确据见父母之降服不其他亦难臆推此就为人后者本身言至所生子於本身亲属孝服只论所后宗支亲属妻为夫族义服图解辑註妻为夫之姑姊妹皆小功堂姊妹缌麻不分在室出嫁盖降於夫者己多不得再降也辑註后服齐衰杖期子为嫁母出母不言子之妻同则无服矣或谓母改嫁被出在夫未娶妇之前则无服若在已娶之后则同夫服矣辑註按本宗服图堂姪女曾姪女在室缌麻出嫁无服而此图妻为夫堂姪女曾姪女皆缌麻是言在室者未註出嫁无服特补之汇纂夫为人后者妻於夫所后服属并同此图其为本宗降服除舅姑有专条外馀俱随夫所降之等递减又服制齐衰不杖期项下有继母为长子众子一条由引类推则此图子不论是否己出服制皆同子妇亦然。

常见的族谱格式

常见的族谱格式

一、常见的族谱格式广东兴宁石卓欣辛卯年欧式:又称瓜藤式、垂珠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优点:亲疏易辨。

缺点:无法提供个人详细信息;空白过多,纸张浪费大。

苏式:又称雁行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苏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优点:长幼易辨。

缺点:亲疏难别。

欧式苏式▲另外,通常修谱时采用苏式的,还会同时用上欧式。

比如兴宁石氏四修谱即是前面采用苏式,后面还用了欧式。

欧苏混合式:此谱式采用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直系长辈居上方,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具体记述,介绍该人生殁葬、功名职位、重大事件、配氏等。

优点:既容易辨别亲疏,又能同时方便地查看某人的详细资料。

缺点:十分浪费纸张。

流水式:此谱式不分格,不划线,对于某一上祖来说,先记述其本人的具体信息如生殁葬、配氏、功绩事业、子嗣等,接着记述其长子(长子无嗣则次子,类推)的具体信息,再接着是记述长子的长子……直至嫡长世系记载到某一特定的世代(如五代或十代),再换行记载长子的次子信息至前述的特定世代。

如此类推。

优点:节约纸张。

缺点:世代不划一,体系不整齐;而且很多时候,某上祖的名讳要多次出现,给人一种比较啰嗦的感觉。

欧苏混合式流水式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优点: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缺点: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比较凌乱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历史地理名词解释[1]

历史地理名词解释[1]

历史地理名词解释[1]1、斯特拉波斯特拉波,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地理学家,⽣于现在罗马的阿马西亚,是古希腊地理学的代表之⼀,着有《地理学》⼀书。

2、克利福德·达⽐克利福德·达⽐是英国近代地理学的代表之⼀。

他对复原过去持⼀种疑问的态度,⼜认为⼀切地理学都是历史地理学。

另外,为了解决时代剖⾯说的疑点,他主张追求“持续的变化”,即地理景观不会是静⽌的,⽽是⼈类长期改造的结果的结果。

3、《禹贡》半⽉刊《禹贡》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地理著作,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源头。

1934年,顾颉刚先⽣和谭其骧先⽣在北平创办《禹贡》半⽉刊,专门登载历史地理学研究论⽂,吸引了更多的学者从事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两⼈更创⽴了禹贡学会,奠定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础。

4、五服制五服制是指甸服、侯服、绥服、要服和荒服,是古代理想化的地⽅⾏政制度和等级权⼒分配制度。

它是⼀个以王都为中⼼,向四⾯等距扩张的矩形统治区域和权⼒层级划分⽅法。

但在实际操作中,五服制不可能被完全执⾏。

5、三条四列三条四列是指《禹贡》“导⼭”部分在经过汉朝儒者的阐述之后,为中国⼭脉⼤环境的⼀种基本定性⽅式,反映了中国⼭川地脉分布形势。

三条是指北条导岍、中条西倾和南条嶓冢;四列则是导岍为阴列、西倾为次阴列、岷⼭为正阳列和嶓冢为次阳列。

6、王畿王畿是位于甸服之中的、以王⾢为中⼼的区域。

从王⾢向外分别是四鄙、四甸。

整个王畿由王⽥区、农⽥区以及宗族⾢聚⼀同构成,是古代天⼦的直辖领地以及统治中⼼。

7、附郭县附郭县是指某个县级地⽅⾏政单位的治所包含在另⼀个县的县城⾥⾯。

有时候,⼤县的城内甚⾄会包含两个或以上的其他县的治所,以致难以分清⾸县所在,故通称这些县为“附郭县”。

8、四⾄⼋到古代地理图书,⽤“四⾄”(东﹑西﹑南﹑北四正)或“⼋到”(合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表⽰州县地理⽅位距离,合称“四⾄⼋到”。

“四⾄⼋到”连标始见于宋朝的《太平寰宇记》,是泛指所⾄地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服服制图
《家礼五服图》: 九.族.正.服.之.图、妻.为.夫.族.服.图、妾.为.家.长.族.服.之.图、出.
嫁.女.为.本.宗.降.服.之.图、外.亲.服.图、妻.亲.服.图、八.母.服.图本宗九族正服之圖
妻為夫族服圖
妾為家長族服之圖
出嫁女為本宗降服之圖
外親服圖
妻親服圖
八母服圖
九族中,纵向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己身、子、孙、曾孙、玄孙(高曾祖考身,子孙并重玄);横向,有己身、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妹、堂姊妹、再堂姊妹、三堂姊妹。

围绕着纵横向的九族,形成了九族与
五服的家族结构图。

往上数,上辈中有叔伯父母、堂伯父母、再堂伯父母、祖伯父母、堂伯祖父母、曾祖伯父母、姑、堂姑、再堂始、祖始、堂祖姑、曾祖姑等。

往下数,下辈中有侄妇、堂侄妇、再堂侄妇、侄女、堂侄女、再堂侄女、侄孙妇、堂侄孙姑、侄孙女、堂侄孙女、曾任孙妇、曾侄孙女等。

这是一幅完整的九族五服图。

五服也指代五辈人,比如在山东胶东半岛一带,有“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就是利用上面那句话,往上推五代,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凡是血缘关系在这五代之内的都是亲戚,即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亲戚,从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成为五服。

五服之后则没有了亲缘关系,也可以通婚。

一般情况下,家里有婚丧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内的人参加。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

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和
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来穿孝、戴孝,称为"遵礼成服"。

两千年来,汉族的孝服虽然有穿承和变异,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定制,基本上分为五等,即:斩榱(cui)、齐榱、大功、小功、缌(si)麻。

第一等叫"斩榱",是五服中最重要的一种。

"榱"是指丧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下衣则叫做裳。

斩榱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左右衣旁和下边下缝,使断处外露,以表示未经修饰,所以叫做斩榱。

对"榱"的解释,就是指不缝缉的意思。

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榱。

次重孝服叫做"齐榱",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

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

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榱"的礼制。


子孝帽子上钉红棉球,长孙钉一个,次孙钉两个;余者类推。

孙子媳妇带三花包头,插一小红福字。

未出嫁、且未梳头的孙女用长孝带子在头上围一宽榱,结于头后,余头下垂脊背,头上亦插一小红福字。

子、孙女的孝袍子肩上钉有红布一块,有的剪成蝙蝠、有的剪成其它图案。

按亡人性别,男左女右。

谓之"钉红儿"。

重孙子孝帽子上钉粉红棉球,亦长孙钉一个,次孙钉两个;余者类推。

孝袍子肩上钉有红布两块,亦男左女右。

谓之"钉双补丁儿"。

元孙肩上钉三个"钉丁儿"。

“大功”是轻于"齐榱"的丧服,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榱"用料稍细。

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服。

“小功”是轻于"大功"的丧服,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制作的。

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的。

最轻的孝服是"缌麻",是用稍细的熟布做成的。

现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

称为"漂孝"。

凡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档次。

可见传统礼仪是根据丧服的质料和穿丧服的时间长短,来体现血缘关系的尊与卑、亲与疏的差异的。

五服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更轻的服丧方式,叫"袒免"。

在史籍中记载:朋友之间,如果亲自前去奔丧,在灵堂或殡葬时也要披麻;如果在他乡,那就"袒免"就可以了。

袒,是袒露左肩;免,指不戴冠,用布带缚髻。

到了近现代的时候,中国的丧葬习俗受到西方的影响,丧服有了很大改变。

通常是在告别死者、悼念亡魂时,左胸别一朵小黄花,左臂围一块黑纱。

有些妇女死了亲人在发际插一朵白绒花。

这些象征的志哀方式,比起古代丧服,要大大简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