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古诗写景描写角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写景艺术

常见设题方式:

这首诗(词)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变式:

1.这首诗是如何描写XX景色的?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3.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4.试从某一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某一联(写景)进行赏析。

5.赏析诗中某一联的写景艺术。

关键词:写景特点手法艺术

引入:下面这几句诗可以从哪些角度赏析: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可从写作顺序角度来分析:空间(远近,高低,上下,内外,俯仰)、时间(早晚,四季),层次分明/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井然有序

如:

1、“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一句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

2、“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这句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3、《过故人》描写近景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远景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春日郊行袁枚

二月郊行最有情,青山带雨画清明。

杂花香自空中至,野草根从旧处生。

小鸟啼咽催布谷,老牛牵犊学春耕。

劳劳官走江城北,争怪长条目送迎。

4、本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加以分析。(4分)

诗人紧扣“春日”,采用了由远及近的手法,首联“二月郊行最有情,青山带雨画清明”从远景写起,写的是二月郊外出行时所见到的;颈联下句“老牛牵犊学春耕”写的又是近景,将田园风光中那幅“老牛牵犊(小牛)”学着春天耕种的融融怡怡的甜美写了出来。

二、可从感觉器官角度赏析: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如:

1、“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上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下句从听觉角度,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这一联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将“西溪无相院”环境的清幽宁静写了出来。

2、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歌从触觉、视觉、听觉来写雪景。“衾枕冷”从触觉写出雪夜之冷,“复见窗户明”从视觉写出到处是银白的世界,“时闻折竹声”从听觉写出雪的厚重,压断了竹枝,三方面来表现雪重(大),三句不写一个雪字,却处处写雪之大。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三、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意象叠加(列锦)等。

*列锦,是只用名词或名词短语摹景叙事、抒情言志,从而构成一幅生动感人画面的修辞手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千古传诵的名句,仅仅十字就写出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没有一个动词,而人、物的动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而情思尽溢于言外。这就是列锦的妙处:虽不假雕饰,但能传神描摹事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几个名词的排列,勾勒了一幅凄清萧索的清晨景色图,曲折地透露出早行旅人孤独的心境和羁旅行役的艰辛。

四、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描写方式(动静、虚实、点面、正侧、色彩、白描)和抒情方式(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直抒胸臆)等

(一)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化动为静

*动静结合:是对景物作正面描写,动态景物和静态景物无主次之分。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月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以动衬静:这种技巧是对景物作侧面描写,属于反衬手法的一种。诗中所描述的景、物有主次之分,是为了用“动”物来反衬出“静”景,从而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营造出春天的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动衬静,韵味无穷。

*化静为动: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化静为动,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化动为静

“遥看瀑布挂前川”一个“挂”字化动为静,赞颂大自然的神奇伟力。

(二)虚实:虚实结合

*虚是过往的、想象中的景、事;实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事;两者交织起来描写事物的手法就是虚实结合。柳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是眼前的实景,后面又写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个“念”字,让我们知道这是在写离别后途中之景,很显然是诗人的想象,营造出一种旷远迷茫的意境。此处写景,实实虚虚,虚实相生,共同渲染出离情的浓重,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虚实结合常见的几种形式:想象、比喻、梦境、已逝之景

答题时的一般层次是: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主要是: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营构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亦幻的境界。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三)点面:点面结合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写所有的山林与路径呈现出深冬时节,万籁俱寂、人迹罕至的画面,这是“面”的描绘,写出环境的苦寒与孤寂;后两句中,孤舟行船、独钓江雪的蓑笠翁是整个画面的中心,是“点”的描绘。全诗由面及点,突出人物卓然独立、坚韧不拔的气节与品格。

(四)正侧:正侧面相结合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以“衾枕冷”,衬托出雪夜之寒;以“窗户明”写出大雪已铺天盖地,到处是银白的世界;以“折竹声’,写出大雪之厚重。全诗无一字一句直接写如何下雪,却句句紧扣诗题,从各个不同侧面衬托出夜间下雪的情景。

(五)色彩:色彩点染(色彩渲染)

如:

1、“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这一句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2、《过杨村》杨万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