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6

合集下载

四川省广元市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广元市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C项,曲解文意。《太微仙君功过格》不是最早的功过格,而是“现存最早的功过格”;
D项,以偏概全,滋养、丰富功过格基本内核的是“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理念,三家的价值导向是其繁荣发展的源头活水,而不仅仅是“儒家和释教”的合力推动。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川省广元市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开创的功过格对中国社会民间价值观念影响深远。今天,一个人的善行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扬,人们通俗的表述“为他记上一功”便是明证。
B. 儒家的思想理念是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这是因为功过格将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为主的传统伦理道德作为判别功过、厘定善恶的价值标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B项,偷换概念。选项的表述“作为善书的功过格,最初是一种道教修持法门,以‘成仙’为主要目的”,而原文说的是“现存最早的功过格是作于‘大定辛卯之岁’的《太微仙君功过格》,该功过格最初属于一种道教修持法门,无论奉持该“格”抑或‘远恶迁善’,都以‘成仙’”为主要目标。”也就是并非所有的善书都是都以“成仙”为主要目的。同时,“该功过格最初属于一种道教修持法门”不等于“作为善书的功过格,最初是一种道教修持法门”,换句话说道教修持法门的范围要大于“功过格”,是其上位概念。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共36分)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泥淖.船棹.悼.念绰.约多姿B.竣.工逡.巡疏浚.怙恶不悛.C.酝酿.琅.琅踉.跄不稂.不莠D.湖泊.琥珀.糟粕.饥寒交迫.2.下列字形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杀一警百穿凿附会千锤百炼B.金戈铁马脾气暴燥关怀倍至C.残羹冷炙跚跚来迟狗苟蝇营D.席不暇暖科技治富故作矜持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母亲深谙持家之道,虽然收入不多,但当省则省,因此月月有些。

(2)你这番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我得好好__一下。

(3)前年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可灾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__了重重难关,恢复了家园。

A结余捉摸度过B节余捉摸渡过C节余琢磨度过D结余琢磨渡过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涸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B.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C.一开盘,这只股票就一路狂跌,势如破竹....,使已经遭受股市重重打击的股民又雪上加霜。

D.自从老师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批评了他,这一段时间他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敢在课堂上讲话了。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

C.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D.杨辉返校后,对抢救落水儿童的事只字来提,直到一封感谢信送到校长室,这件好人好事才为大多数人知晓。

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周易·文言传》:“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忠信,是增进美德的方法;“修辞”出于诚信,是修行功业的方法。

“修辞立其诚”被历代文人学者阐释与发挥,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第一次从文学创作者的角度阐发了“修辞立其诚”,他要求创作者从自身出发挖掘自己的创作才能和创作潜力,创作出独具文心的文学作品。

其著作《文心雕龙》的宗旨就在“用心”二字,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走心”,从其书名“文心雕龙”就可以看出来。

刘勰又说“立诚在肃,修辞必甘”,意思是说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态度是诚心诚意、端正严肃的,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也一定是“甘美”的。

这又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阐发“修辞立其诚”了。

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是否是作者的用心之作,读者是可以透过其中的“修辞”看出来并欣赏到的。

滋味甘与不甘,全在修辞者诚与不诚。

如果一个人怀有天下至诚之心,则可以尽天地万物之性,学究天人,与天地共参。

但是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来说,只要一个人诚心诚意未必一定是至诚——也能创作出尽人尽物尽心尽力之作。

毕竟各人资质不一,才气不同,心性各异,不能强求,能否达于至诚是个人的造化使然。

既然大家都是中人,只要付出一点诚心,无论是中人、中人以上者,还是中人以下者都能感同身受。

相反,如果是无情无义不诚之作,必然不能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反而会暴露出创作者的不用心。

言不由衷,华而不实,读者也可以透过文本读出来。

东汉学者王充把文比作是一棵树,叶之荣华、亮之虚实与根之实诚是紧密联系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纵然树上花枝招展,果实累累,如果没有根之实诚,也是摇摇欲坠、壳内空空的。

所以王充指出“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这样才能“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若不然就会“有文无实”。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3分)D2.(3分)C3.(3分)B4.(4分)按照总分总结构展开论证,首先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观点,接着从词义推断、信息捕捉和写作三个方面举例论证,最后阐明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

5.(6分)逻辑错误:①犯了“假二择一”(“虚假两难”)的逻辑错误或改为“这个世界既是干活儿的地方,也是忧心忡忡地闲逛或瞎哼哼的地方”。

②犯了“条件缺失”的逻辑错误或改为“拧脾气要打掉,但不一定会打掉”。

③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或改为“花钱的多少与呆在学校里的好处没有关系”。

6.(3分)D7.(3分)C8.(4分)①提前交代了造桥失败的结果和原因,打乱了叙事顺序,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和可读性。

②已经知道曾祖父造桥失败了,再接着去看他当年本应当意气风发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暗示了曾祖父英雄形象的落幕,丰富了他的形象特点。

9.(6分)①曾祖父能带领徒弟和儿子给官家修桥,开采并制作出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案,这就是一个石匠的荣耀,是可以创造职业生涯巅峰的英雄形象。

②这种气概砥砺着匠人们精益求精,能成就很多能工巧匠。

如祖父孙有元就替曾祖父挽回了造桥失败而丢的面子。

③曾祖父失败了还在儿子和徒弟面前嘴硬,想保留英雄权威;也能深明大义,主动担责,去城里请罪,写出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

④满身的力气和本领的祖父孙有元,却最终英雄气短,也给我们展现了农村匠人的生存状态与境遇,个体的渺小无法在时代的洪流中彰显英雄本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3分)BCF11.(3分)B12.(3分)B13.(8分)(1)桓公生了病,派人召回兹父,说:“你不回来,这将使我忧愁而死。

”(2)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憎恶(厌恨)他,派之弥去杀害他。

14.(3分)态度:拒绝。

原因:战前看不上他们的勇气,战斗中以利诱惑他们;阵前杀敌是他们的职责。

江西省吉安市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吉安市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吉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许多人的想象。

在美知乎Quore上,有不少人发帖探讨“你读过最美的中国诗词是什么?”在另一些论坛上,也有许多友探讨共享自己宠爱的中国诗词。

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国外读者不仅涉猎广泛,有的还见解深刻,让人颇感惊喜。

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沟通的工具一位网友说,他们家隔壁曾住着一位上了年纪的独居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终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他们,以感谢他们对她的帮助在诗集的封面上,她手抄了(月下独的》这首诗。

可以想见“举杯明月,对影成三人”式的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

从莫言、对慈欣、曹文杆等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快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

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胜利进入国外二次元领域:在“武侠世界”“引力世界”等翻译网站上有近400万的活跃用户在“追更”中国同络小说。

假如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探讨的对象,那么今日,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起先为更多一般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

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沟通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加感。

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气。

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包袱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

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

(36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勉强(qiǎnɡ)栅(zhà)栏噤若寒蝉(jìn)B.兴奋(xìnɡ)妩媚(fǔ)坚如磐(pán)石C.霎时(chà)逮捕(dài)前仆(fú)后继D.和弦(xuán)吮吸(shǔn)哗(huà)众取宠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频繁忏悔名幅其实B.辟静编缉横征暴敛C.谬误纯粹可歌可泣D.缜秘灌输功亏一匮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仅文明细节是思想上的自觉、精神上的自制,也是一种行为上的规范。

B.汉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成熟的语言文字符号体系,我们应该保持它的系统性。

C.按消耗水平估计,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近200年以上的能源需求。

D.《红楼梦》改变了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4.(3分)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目前,北斗正在加速进入新基建,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

由卫星导航技术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

在新冠肺炎疫情战中,北斗的贡献有目共睹。

A.交融屡见不鲜阻击B.融合层出不穷阻击C.融合屡见不鲜狙击D.交融层出不穷狙击5.(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B.小说《包身工》的作者是夏衍,报告文学《荷花淀》的作者是孙犁。

C.《别了,不列颠尼亚》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是一篇优秀的短新闻。

D.《大卫•科波菲尔》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作者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

6.(3分)《墨子》有言:“爱人者必见爱也,恶人者必见恶也”,和这句话意思最相近的名句是()A.滴水之恩,涌泉相报B.投我以桃,报之以李C.与朋友交,言而有信D.以牙还牙,以眼还眼7.(3分)下面四个选项中,不违反逻辑规律的一项是()A.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抛弃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含答案解析)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含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冯友兰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

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

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

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

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

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

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

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

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

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

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

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

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

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

这是很明显的。

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

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

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题共分为四个大题,共10 页。

时量150 分钟,满分150 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入相应位置内。

2.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试卷请妥善保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而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近年来,留住乡音的呼声之所以越来越高,正是因为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

现代化越来越快,方言的萎缩如暮春时节万花纷谢,难以抗拒。

一旦乡音荡然无存,模糊的乡愁便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十来岁少年学得母语,就具备了终生语言能力的70%;同时学会几种语言,不但不是负担,还有助于提高智商。

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就是好例子。

如今的孩子却学了普通话、丢了方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以普通话为基本教学用语是正确的,但在教好普通话的同时,周末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不也很好吗?只看到方言妨碍普通话规范是片面的。

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也曾向通语输送有益成分;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对应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

例如,可告诉没有翘舌音的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d”“t”的,就是翘舌音:都屠—者猪储署,迢貂—招召超绍。

有的分不清“f”“h”,可指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b”“p”的,只能是“f”;反饭贩—板扳,非匪痱—排悲;凡是同声旁的字读“g”“k”的只能读“h”;胡湖—古苦,混馄—昆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下期永州市第四中学期末综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卷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请考生注意考试时间,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进入考室,监考老师回收试卷。

2.请考生遵守考室秩序,发卷后注意检查试卷是否完整,如果妨碍答题现象请立即通知监考老师。

第I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与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不同,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机构是一种“差序格局”。

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

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进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还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

在西洋,对宗教的虔诚和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

象征着团体的“神”有两个观念:一是每个人个人在生前的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

因而每个团体分子和团体的关系是相等的,团体不能为任何个人所私有。

人对人得互相尊重权利,团体对个人也必须保障这些个人的权利,防止“团体代理人”乱用权力,于是他们有了宪法、国会。

宪法观念是和信阳公务观念相配合的。

国家可以要求人民的服务,但是国家也得保证不侵害人民的权利,在公道和爱护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恰恰相反,在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我们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与此不无关系。

因为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

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效力路线图为是朋友,相配的是中信。

孔子曾总结:“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然而,连孔子都很难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

因为在社会形态中,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缺乏具体性,只有一个广被的“天下归仁“的天下,这个和“天下’相配的“仁”也不能比“天下”观念更为清晰。

所以凡事要具体说明“仁”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

这样等于要说明”天下”时,还得回到”父子、昆弟、朋友”这些具体的伦常关系。

不但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种“爱”的观念——不分差序的兼爱;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

在信仰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

而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

另外团体格局的社会里,在同一团体的人“兼善”的,就是”相同”的。

而儒家最反对那一套,如孟子曾说:“服务之不齐,物之情也,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达成的网络。

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以自我为中心,社会关系的亲疏是由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亲疏决定的。

B.在这样的社会结构格局中,“神“是团体的象征,也是人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还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

C.在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中,团体内,人人平等,个人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而团体也必须保障个人的权利。

D.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中,“克己”“修身”是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亲属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乡土社会没有产生像西洋一样的团体格局,是因为彼此的道德观念不同,信仰对“神”的信赖与膜拜,造就了其独特的宪法观念与公民观念。

B.差序格局在形成过程中有各种路线,可是由于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缺乏具体性,所以连孔子也无法具体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

C.西洋的宗教观念和宪法观念,都与团体格局的道德体系紧密管相关,两者都突出体现了团体内每个个体和团体的关系相等的原则。

D.在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各种道德要素都与私人关系有关,在传统的道德里,很难有适合于整个社会的笼罩性的道德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从己向外推出去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由此形成的道德观念也是与自我密切相关的。

B.孔子多次提及“仁”却难以说明“仁”的普遍性含义,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差序格局中缺乏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

C.虽然我们的传统道德系统中缺乏部分差序的兼爱,但是讲究“孝悌忠信”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超乎个人利害关系的社会义务。

D.孟子反对“兼善”,是因为他认为“比而同之”违反了儒家的差序人伦,个体任何行为的选择都应该根据他人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而有所不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数学奇才华罗庚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

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

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

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联系的。

”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部分之间的联系。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

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再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

“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很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

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使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

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

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为,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

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

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

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

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

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予,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

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

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

‘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

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

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

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

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

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

”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

l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子有悔大丈夫”。

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

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王元《华罗庚》)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是()(3分)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不考虑“左邻右舍”,就无异于“画地为牢”。

B.在华罗庚看来,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

C.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所有与会代表的好评。

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

5.华罗庚的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

(4分)6.“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一小时的梦想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

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

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正是他在报社收到了铁路事故的消息,那上面“死亡者”一项中,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名字排在第一。

他一直等到来了第二封电报,把情况弄确实了,然后才匆匆赶来报告噩耗。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

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

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

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

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

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

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

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

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

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