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礼仪

合集下载

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

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

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红楼梦》被尊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想必不仅仅是因为它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细腻生动的描写手法,个性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更是让人终生受益,感触颇多,足以用来醒世警世,劝人谏人。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希望能够帮到你哦!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悲喜千般同幻渺,盛席华宴终散场。

无论是纵观全书还是咬文嚼字,红楼梦中叹人生无常变幻莫测的情景不在少数,不进让人悲叹天意如此,造化弄人。

时不时由书及人,亦开始自怜自伤,自悲自叹,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不安和忐忑,不知未来路途是否艰险,究竟是福是祸也尚不知。

开篇就有二仙师道:“那红尘中虽有些乐事,但不能永久依持;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后来《好了歌》以及甄士隐对此做的一番解注,亦表现了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看贾府的兴衰荣辱,从元妃省亲的壮观到获罪抄家后的凄凉,从万贯家财到一贫如洗,从人烟阜盛尽享天伦之乐到物是人非犹感离人之伤。

更让人不免扼腕叹息,为何不能一帆风顺地度过太平盛世,反倒要历经这些磨难。

可知劫难是命中定数,无可奈何,避之不及。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以平常之心看待人生中的起起落落,守得贫,耐得富。

若是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必就能坦然地过这一生了,人生中自会少了许多庸人自扰地烦恼,更添了些超然物外的乐趣。

所以这第一哲理,便是要我们坦然面对人生,因为人生无常。

本应诚心善待人,多行不义必自毙。

再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礼仪之邦里,仁义一直就是贤者的修身标准。

若是凡事都能义字当先,以仁处事,以礼待人,想必会过得更为洒脱。

看那薛蟠为争买一婢目无法纪打死冯渊,致使自己入狱;为调戏柳湘莲无端滥情遭苦打;因争风吃醋枉杀人命而差点让自己偿了命。

再看凤姐,若是能待下人能够和顺些,少些飞扬跋扈,也不会尽失人心;若不是贪图钱财放高利贷,也许不会落得散尽家财一无所有;若是不善妒害死尤二姐,能雅量容人,也不会受到贾琏的冷落;若是不指使张华状告贾府,又怎么会火上浇油惹龙颜大怒……由此可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谈《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

谈《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

知识文库 第11期24谈《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杨毅《红楼梦》的文学价值非常高,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中的许多内容都描写了礼仪的细节,使后人可以了解当时的礼仪文化,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

《红楼梦》所描写的礼仪对塑造人物形象、反应当时的社会风貌、展现小说的情景变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红楼梦》中的家庭礼仪文化、生活礼仪文化、制度礼仪文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本文通过与礼仪的概念相结合对《红楼梦》所描写的礼仪文化进行了分析,对《红楼梦》中展现的不同生活阶层的礼仪文化进行了研究。

1 家庭礼仪文化中国人有着十分浓厚的家庭观念,若家庭氛围良好,家庭成员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家庭关系中有一种是父子之间的礼仪文化,本书有关于“父慈子孝”的描写,父亲在儿子面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儿子在父亲面前必须唯命是从,百依百顺,“父亲指责儿子是出于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这种观念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在一些人的思想中都根深蒂固。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红楼梦》所处的那个年代中,男尊女卑,女人的地位比较低,妻子需要依赖于丈夫,夫妻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而是像一种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例如《红楼梦》内的邢夫人,当他的丈夫想要纳妾的时候,邢夫人不仅不能够反对,反而要极力的促进这门亲事,真是可悲可叹。

当时夫妻之间的礼仪是大部分是用来约束女性的,而对男性的限制却比较少,女性必须三从四德,从一而终,而男性却可以三妻四妾,这对于女性确实十分不公平。

除此之外,《红楼梦》中也描写了主仆关系之间的礼仪文化,仆人必须对主人决定的服从和忠诚,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思想。

2 生活礼仪文化《红楼梦》中描写的生活礼仪文化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道德方面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人们的性格与心理。

2.1 婚姻礼仪文化《红楼梦》中描写了两段十分有趣的婚姻礼仪,一个是贾琏偷偷的趣尤二姐,另外一个是薛蟠迎娶夏金桂,这两个人的婚姻描写虽然没有占到很大的篇幅,然而对比起来却是十分的有趣。

红楼梦中的社交礼仪与人际关系

红楼梦中的社交礼仪与人际关系

红楼梦中的社交礼仪与人际关系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其中描写了丰富多样的社交场景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作为一部描述封建时代社会的小说,它展现了丰富的社交礼仪,并深刻反映了人际交往的规范和方式。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红楼梦中的社交礼仪以及人际关系。

1. 礼仪观念的重要性红楼梦中的人物对于社交礼仪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追求。

他们注重言谈举止,讲究面子和形象。

比如,贾母是贾府的家长,她对家族的声誉极为看重,尤其在宴会等重要场合,她总是以礼待客,亲自迎接来宾,恭请入座,并亲自主持宴会。

这种重视礼仪的态度反映了封建时代社会对于形式的追求。

2. 社交场合的礼仪红楼梦中描绘了众多的社交场合,如婚礼、寿宴、聚会等。

在这些场合中,人们有着严格的礼仪要求。

比如,在贾家的婚礼中,新郎新娘要进行三次拜堂,家族的长辈要依次行礼,而宾客则必须按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依次入座。

这些要求反映了传统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严谨的礼仪规范。

3. 和谐人际关系的维护红楼梦中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有着各种各样的纠葛和矛盾。

然而,人物们却在这种相互关系中努力寻求着和谐与平衡。

他们尽量保持友好与和睦,避免争吵和冲突。

即使有矛盾的发生,也会通过礼仪和道义来解决。

比如,贾宝玉和迎春之间存在着暗生情愫,但他们都清楚这种关系的不合适,因此保持着适度的距离,并遵守着家族的规矩。

4. 礼尚往来的原则在红楼梦中,礼尚往来是人们相互之间互动的重要原则。

无论是亲友还是宾客,都应该遵守这一原则,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友好。

比如,当贾母举办宴会时,她会亲自迎接来宾,并为他们准备了精心的宴席。

而来宾也会带着礼物前来,以示对贾母的敬意。

这种礼尚往来的原则为社交交往提供了指导,并在人际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调和作用。

5. 传统儒家伦理观的影响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代表文化,红楼梦中的人际关系受到了传统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

人们强调孝道、礼义廉耻等传统价值观念,在行为规范和认识观念上都体现了这种影响。

红楼梦中的礼仪仪式与礼节观念分析

红楼梦中的礼仪仪式与礼节观念分析

红楼梦中的礼仪仪式与礼节观念分析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丰富的情节、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社会描写而著称。

其中,对礼仪仪式与礼节观念的描绘尤为精彩。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红楼梦中的礼仪仪式与礼节观念进行分析。

首先,红楼梦中的礼仪仪式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在红楼梦中,贵族家庭的生活充斥着各种宴会、婚礼、祭祀等仪式。

例如,贾府的大婚仪式被描写得极为隆重,全家人都要参与其中,礼仪之繁琐可见一斑。

这些仪式不仅是家族传统的延续,也是展示家族地位和尊贵的象征。

同时,红楼梦中的人物对于礼仪仪式的态度也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贾母是贾府的家族长辈,她对于礼仪的重视可见一斑。

她常常要求家人遵守礼节,尤其是在重要场合,如婚礼、祭祀等,她都要求家人严格按照礼仪进行。

这种等级制度下的礼仪仪式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于地位和身份的追求,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

其次,红楼梦中的礼仪仪式也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在红楼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充斥着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情感。

而这些情感往往通过礼仪仪式来表达和展示。

例如,贾府的女儿们在婚礼上要向母亲行礼,以表达对母亲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而在贾府中,每年的祭祀活动也是家人们表达亲情和家族凝聚力的重要场合。

可以说,红楼梦中的礼仪仪式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表达,更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

通过参与礼仪仪式,人们可以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增进亲密度,维系家族和社会的稳定。

此外,红楼梦中的礼仪仪式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

在红楼梦中,人物们对于礼仪的遵守和追求,体现了他们对于道德规范的尊重和追求。

例如,贾府中的人们在宴会上要遵守规矩,按照礼仪进行。

他们要遵循座次、礼仪、饮食等各种规定,以显示自己的修养和教养。

而一旦有人违反了礼仪规范,就会受到家族成员的指责和社会的谴责。

这种对于礼仪的追求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于道德规范的高度重视。

总之,红楼梦中的礼仪仪式与礼节观念在揭示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红楼梦》中的礼仪分析

《红楼梦》中的礼仪分析

《红楼梦》中的礼仪分析摘要:《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a着之一,有着极高的文学欣赏价值,而其中涉及到的各种礼仪细节的描写,也具有很到的鉴赏性,方便后人日后去了解那个时代的礼仪风貌。

本文结合书中的内容,分析和研究《红楼梦》中的礼仪规范。

关键词:《红楼梦》;礼仪本文结合礼仪的概念,分析《红楼梦》中所出现的礼仪场面描写,具体分析《红楼梦》所表达出来的各个生活阶层不同的礼仪文明。

1《红楼梦》中的制度礼仪分析制度礼仪是政治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一个方面,它的诞生是统治者从自身的利益和地位出发,所制定的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

《红楼梦》中,贾府是赫赫有名的名府,他们既扮演者皇亲国戚的角色,也有着朝中重臣的重要身份,他们属于当时的上层社会,必然要遵守当时的制度礼仪。

1.1君臣之间的礼仪分析君臣礼仪是国家制度礼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红楼梦》中贾元春省亲这一节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君臣之间的礼仪规范的基本形态。

贾元春省亲所乘坐的轿子刚刚落下,贾府的所有人都基本出动,全部在路旁实行跪拜礼,就连贾府中权力最大,最受尊崇的贾母也是如此。

通过跪拜,来表达出对对方的尊重和敬意,这是我国古代延续最长的一种礼仪。

跪拜礼仪加深了尊卑贵贱等级,深刻体现出了古代君臣之间的森严等级。

在君臣礼仪面前,贾元春和贾府首先是君与臣之间的关系,其次才是亲人、子女的关系。

《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制度礼仪,不仅要有严格的执行力度,还有专门的礼仪太监来进行监督和指导。

在省亲的整个过程之中,贾府之间的谈话,进退,俯仰等各种动作礼仪,都在礼仪太监的指导下进行,身份地位不同,其动作也各有差异。

这个细节就可以反映出当时制度礼仪的严苛性。

1.2臣与臣之间的礼仪分析臣子与臣子之间的交往,也是有严格的礼仪讲究的。

在《红楼梦》中,有一节描写贾赦等人去给北静王府拜寿的片段。

首先是递名帖,写明自己的身份;其次是由北静王府门口的小太监进行通传,得到同意之后,才会被领着进府;进了府门之后,到了内宫门之前,又由小太监进行通传,得了一个“请”字之后,一行人才按照家族身份规矩肃敬的进入殿门。

《红楼梦》礼仪研究

《红楼梦》礼仪研究

《红楼梦》礼仪研究一、本文概述《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研究者的目光。

在众多研究领域中,礼仪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红楼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红楼梦》中的礼仪描写,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以期对这部千古传世之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首先对《红楼梦》中的礼仪进行分类和归纳,包括家族礼仪、宫廷礼仪、民间礼仪等各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礼仪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一窥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这些礼仪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本文还将从多个角度对《红楼梦》中的礼仪进行研究。

例如,我们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这些礼仪如何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社会的角度,探讨这些礼仪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和权力斗争;从文学的角度,研究这些礼仪如何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礼仪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这些礼仪的研究,能够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红楼梦》中的家庭礼仪《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描绘封建社会生活百态的鸿篇巨制,更是一部详尽展示古代家庭礼仪的生动教科书。

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家的家庭礼仪如同其繁复的家族结构一样,细致入微,丰富多彩。

家庭日常礼仪方面,贾家严格遵守着古代的家庭规范。

从晨昏定省到饮食起居,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家庭伦理。

例如,每天早晨,家中的晚辈要向长辈请安,问候起居,这是孝道的体现。

晚上,家人聚在一起用餐,座次的安排也遵循着严格的尊卑顺序,长辈坐在主位,晚辈则依次列坐两旁。

在节庆礼仪方面,贾家同样遵循着古代的传统。

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家中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祭祀祖先,祈求家族兴旺。

在这些节日里,家族成员要穿着礼服,按照规定的仪式进行祭祀,体现了对祖先的尊敬和家族凝聚力的重视。

《红楼梦》中的社交习俗与礼仪

《红楼梦》中的社交习俗与礼仪

红楼梦中的社交习俗与礼仪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府和薛府两大家族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里氏族庭的生活、人情世态和社交习俗。

本文将重点探讨《红楼梦》中所描绘的社交习俗与礼仪,并探究它们在故事情节中扮演的角色。

宴席礼仪在《红楼梦》中,宴席是人们进行社交互动的重要场合。

在宴席上,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例如: 1. 规定座次:根据身份地位或亲近关系确定坐位顺序。

2. 衣着打扮:参加宴会时,男女需注意穿着得体、符合场合。

3. 敬酒传盏:主人向客人敬酒,客人则要站起接杯接盏。

4. 饮食礼仪:依照宴席等级逐道品味菜肴,并遵循饭食次序和用具使用规范。

拜访礼仪在《红楼梦》中,人们通过互相拜访来维系彼此的社交关系。

拜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礼仪: 1. 通报姓名:事先通报身份和来意。

2. 进门礼节:进入主人家时,需要敲门或按铃,并在门口致意。

3. 参拜行礼:见到主人时,需行礼问好并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4. 谈吐文雅:在交谈过程中要注意言辞得体、不失风度,避免冒犯他人。

婚嫁习俗《红楼梦》中描绘了贾府和薛府的婚嫁习俗。

一般而言,婚宴是由男方家族主办的大型盛典。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习俗: 1. 提亲礼仪:男方派使者前往女方家族提亲,并送上礼品表示诚意。

2. 订婚仪式:男女双方正式商定结婚事宜,并举行简单的仪式作为约定的象征。

3. 嫁娶闹洞房:新娘入门后,男方亲友会进行一系列闹洞房的游戏和恶作剧,以增添喜庆气氛。

礼尚往来在《红楼梦》中,礼仪是社交互动的核心,并在人际关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们注重彼此之间的尊敬和礼貌,并通过赠送礼物表达情谊。

这种礼尚往来的传统使得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

结论社交习俗与礼仪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氏族庭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

小说通过细腻描绘宴席、拜访和婚嫁等场景中的社交细节,凸显了人们对于传统礼仪的尊重和追求。

《红楼梦》礼仪研究

《红楼梦》礼仪研究

器物之美:《红楼梦》中的礼仪 与审美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在《红楼梦》 中,不仅描绘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还通过生动的人物、复杂的情节以 及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清朝中期的社会风貌,其中,器物的礼仪美学更是别具 一格。
《红楼梦》中的器物美学,体现了一种华丽繁复与精致典雅并存的艺术风格。 从大观园的园林景致到府邸的室内陈设,从人物的服饰妆容到宴席的餐具摆设, 无不展现出一种独具特色的美。这些器物既承载了当时的物质文化,又传递了 深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观念。
一、礼节的种类与特点
在《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各具特色,诸多人物在各种场合所表现出的礼节 也各不相同。大致说来,《红楼梦》中的礼节主要分为家庭礼节、社交礼节和 大礼节。
家庭礼节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礼节注重长幼有序、尊卑有 别。如贾母在家中被视为权威的象征,晚辈们对贾母需行叩拜之礼;而贾政作 为一家之主,对子女的责罚也是极其严厉的。此外,待客之礼也属于家庭礼节 的一部分,例如贾母在招待来访的亲友时,需按照辈分和亲疏程度分别进行叩 见和回拜。
然而,我们也看到,《红楼梦》中的人物也有在特定场合下做出不合礼仪的行 为。例如,宝玉在黛玉面前摔杯砸碗,黛玉在众人面前肆意哭闹等等。这些现 象反映了封建礼仪制度的虚伪和脆弱,也预示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三、结论:《红楼梦》中的礼仪 文化及其社会意义
总的来说,《红楼梦》作为一部反映清朝社会的伟大作品,其中的人物和情节 均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礼仪文化。这些礼仪文化既体现了清朝时期的社会风貌, 也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红楼梦》也让我们看到,礼仪制度并非铁板一块, 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
第三,贾宝玉的礼节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礼仪文化。贾宝玉作为贾府的公子, 他的言行举止都符合封建社会的礼节。他尊重女性、关爱下人、谦虚有礼,这 些都是封建社会中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中的礼仪
红楼梦中的礼仪
以前读着从没注意过,问一个安原来这么麻烦。

贾宝玉先代贾母问了贾赦,然后才自己请安,贾赦需要先站起来,回贾母的话。

到了邢夫人处也是一样,邢夫人要先向贾母请安,然后贾宝玉再向邢夫人请安。

想想看那个请安的场景,贾母其时并不在场,只是委托贾宝玉来向贾赦问候一下,贾赦以及邢夫人都要在贾宝玉面前给并未到来的贾母请安,然后才能接受贾宝玉对他们请安。

这个场面对于礼仪的执行真的是很严格,在今天看来还颇有几分怪异
但是仔细推敲一下也能理解。

俗话说:“满洲人规矩大。

”满族十分注重礼节。

满族常见的礼节是请安、打千。

过去小辈对长辈,三天一请安,五天得打千。

请安为小礼,垂手站立,鞠躬唱喏:“请某某安。

”打千为大礼,其形式男女有别。

男人见到长辈,先哈腰,左腿前伸并弯屈,右腿曳后;左手扶膝,右手下垂,与此同时唱喏:“请某某安。

”女的头微低,双手贴腹相交,膝下蹲,同时唱喏:“请某某安”。

《红楼梦》第八回有描写家人见宝玉时请安、打千的情景,它这样写道:“一见了宝玉,赶来都垂手站立。

独有一个卖办名唤钱华,因他多日未见宝玉,忙上来打千请安。

”满族请安有“定省”,即少辈对高龄长辈固定每天“请早安”、“请晚安”,这又称
“晨昏定省”。

抱腰接面礼是满族表示最亲密的大礼,一般用于至亲相见。

其形式是,右手抱腰,左手抚背,交颈贴面。

此俗自后金时就兴,“亲旧相见者,必抱腰接面,虽男妇间亦然”。

至亲相见也有行“顶头礼”的,这一般常见于老两口之间,老头出远门回来,老太太迎上前,用脑袋顶着老头胸脯,老头轻轻地抚摸一下老太太的脖子,或拍拍后脑勺就行了。

满族“俗尚齿,不序贵贱”。

平日见到长辈,不分贫富尊卑,皆尊称“马法”(满语,意为爷爷)。

路途上遇见长辈,“必鞠躬垂手”而问“赛音”(满语,意为“好”),待长辈走过去后,少辈才可行动。

少辈到长辈家,“虽宾必隅坐”。

长者到少辈家,少者必打千请安。

妇女席炕做活见到长者进屋,则“跪膝而坐,以右手指加于眉端”,连续三下;如果是平辈不跪,则只抚眉端三下,表示敬意。

叩头礼常见于下级对上级、少辈对长辈。

表示恭敬、侍奉、恳求之意,或春节拜年,均行叩头礼。

行礼时,先脱帽,跪左膝,后跪右膝,马蹄袖一弹,双手着地,连叩三下头。

此俗自建州女真时就有,《建州闻见录》云:“将胡(指女真人为官者)之见奴酋(努尔哈赤),脱笠叩头,卒胡之于将胡亦然。

”祭祀时也叩头。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

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

传说,当年汗王遭难时,狗有救驾之恩,满族视之为恩祖而加以保护和珍爱。

西炕不许随便坐人。

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

还有尊卑、等级关系上的忌讳和规矩。

新媳妇不能同公公、
婆婆、丈夫同桌吃饭。

长辈吃饭,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

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

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

过去满族妇女旗袍长至盖脚背,袖长至手背后,与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径庭。

沈阳一般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

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

有人冲父母状况,子女必须起立回答。

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

请安礼,男有“问安”、“打千儿”、“叩头”。

“问安”,是请小安,垂手站问好。

“打千儿”是请大安,也叫“单腿跪”,满语为“埃拉塔拉米”,即先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与身略前倾。

“叩头礼”,即磕头,一跪三叩或二跪六叩,新年请安“首必四叩,至三则跪而昂首,若听命者然。

尊长者以好话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则不起也”(《柳边纪略》卷四)。

对神佛、祖先、帝王则三跪九叩。

女人礼仪不同于男人,有“蹲安礼”,俗称“半蹲儿”,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状。

妇女平日相见,以右手抚其额,点头为拜,俗称“抚鬓儿”,即手指从眉上额头鬓角连抚三下,随后点头目视。

妇女相见,兴手拉手之礼,俗称“拉拉礼”,与汉族妇女拜见礼有别。

至亲久别相见彼此抱腰接面,然后执手问安,是谓抱腰接面大礼。

如幼辈见长辈,两手抱其腰,长者用手抚其背。

老年夫妻相见有“顶头礼”,老夫妇久别重逢,老伴迎上去用头顶住老头胸脯,老头轻轻抚摸几下老伴后脑勺或后脖颈。

满族人,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长辈先行。

长者了也
很客气地说:“谢谢阿哥,请上马先行”,青年人才可上马赶路。

儿媳妇对公婆更是恭敬,要端庄恭谨,每日给公婆装烟三次,一日三餐要站着侍候,早晚还要送上洗脸水和洗脚水。

新媳妇头一年不能上炕吃饭。

在公婆面前不许穿短衣服,不许大声责骂孩子。

儿媳妇外出,临走要给公婆装烟,说声“请阿玛、额娘看家”。

来了客人,儿媳妇要扎上围裙听婆母在炕上吩咐,每喊一声媳妇要答应“嗻”,再去干活。

即使媳妇年岁很大,在年岁小的长辈面前也要恭敬侍候。

满族有重小姑习俗。

满族未结婚的姑娘地位很高,公婆上坐,小姑侧坐,媳妇则侍立于旁谨慎侍候。

满族人民大方好客、恪守信义。

在满族聚居地方,有人路上拾到东西要高法找到失主,找不到要招失认领。

有以“窃人之财为耻”的风习。

“邻里相处,有难必帮”,一家缺米大家凑,一人打柴大家烧,为乡间邻里平常之事。

互相借贷,不需立契,只凭口头相约,恪守信义。

旧时农村旅店少,过路人只好找民宅投宿。

主家热情招待,酒足饭饱后自然留宿。

由于满族居室一屋三炕,常是同居一室,男女不相回避。

但客人入睡时必须背女主人和衣而卧,方为有礼。

次日客人上路,不需留报酬,只需向男主人行“擦肩大礼”表示谢意即可赶路。

如路人入室而主人不在家,可自己动手做饭吃,饭后收拾干净,物放原处,临行时拿来草放在门前,草稍朝所去方向,主人回来后会感到很荣幸。

沈阳满族之家,有祭祀或喜庆事,要杀牲吃福肉,要请亲朋作客,让于南炕上坐。

家人要将福肉敬献尊长客人。

肉是白煮,
不准加盐,特别嫩美,客人用刀片吃,佐以咸、酸菜、酱。

客人进门向神主叩头,转身入座吃福肉,吃完就走不准道谢和擦嘴,否则是对主人不尊重。

农村有年节杀牲祭祀请亲朋宾客吃福肉之习。

这些礼节在红楼梦中确有体现。

比如“满族有重小姑习俗。

满族未结婚的姑娘地位很高,公婆上坐,小姑侧坐,媳妇则侍立于旁谨慎侍候。

”。

红楼梦里面黛玉初到贾府,吃饭时有这样的描写“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

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

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

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

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

’黛玉方告了座,坐了。

贾母命王夫人坐了。

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

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

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

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

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

”果然有这样的礼仪,李纨,凤姐都是站在一边捧饭拿筷子伺候着,贾母辈份高倒也不用说了,但是迎,探,惜三姐妹也是坐着吃饭的,可见,确实是“重小姑”的。

可见红楼梦里面所行的礼仪皆是满族礼仪,而且执行起来丝毫不乱,等级森严。

而在作者的笔下又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作者是想以这些礼仪来说明贾家确实是钟鸣鼎盛之家,王爵公侯之府,正是这样的高门豪户才会这么讲究礼仪。

真正的小户之家,想来应该没有如许多的规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