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号与通信技术实验资料报告材料

合集下载

现代通信技术实习报告

现代通信技术实习报告

现代通信技术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选择了现代通信技术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深入了解通信原理、设备和系统,掌握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实习单位简介本次实习单位是我国一家知名通信设备制造商,主要业务涵盖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通信解决方案。

2. 实习内容(1)通信原理学习在实习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我对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设备调试与维护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通信设备的调试和维护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查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通信系统集成与应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通信系统的集成项目,学习了如何将不同通信设备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了解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4)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学会了团队协作和沟通。

通过相互学习、交流,我们共同进步,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实习收获及体会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掌握了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时,学会了团队协作和沟通,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2. 对通信行业的认识加深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这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通信领域发展的信心。

3. 职业规划与展望通过实习,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本次现代通信技术实习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还对通信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传输。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3. 学习使用实验设备进行通信信号的生成、调制、解调和接收。

4. 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调制器3. 解调器4. 通信系统分析仪5. 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传输介质6. 计算机及相应软件三、实验原理通信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光波等信号载体,通过一定的传输介质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技术。

本实验主要涉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种方式。

1. 模拟通信:模拟通信是指将原始信息(如语音、图像等)转换成连续变化的电信号进行传输。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2. 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是指将原始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数字信号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优点。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

四、实验步骤1. 信号生成:使用信号发生器生成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2. 调制:将生成的信号通过调制器进行调制,得到调制信号。

3. 传输:通过传输介质将调制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4. 解调:使用解调器对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得到原始信号。

5. 性能分析:使用通信系统分析仪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五、实验内容1. 模拟通信实验:- 生成模拟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

- 使用调幅(AM)调制方式对模拟信号进行调制。

- 使用解调器对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得到原始信号。

- 分析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的波形,比较调制效果。

2. 数字通信实验:- 生成数字信号,如二进制信号。

- 使用幅移键控(ASK)调制方式对数字信号进行调制。

- 使用解调器对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得到原始信号。

- 分析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的波形,比较调制效果。

3. 误码率测试:- 生成一定长度的数字信号。

- 通过传输介质将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通信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流程。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熟悉通信设备的使用,提高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通信技术是指通过某种媒介传输信息的技术。

本实验主要涉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种方式。

模拟通信是将信息通过连续变化的信号传输,而数字通信则是将信息编码为离散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实验中将使用调制解调器、信号发生器等设备,通过调制和解调过程,实现信号的传输和还原。

实验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调制解调器3. 通信接收器4. 频谱分析仪5.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6. 连接线和电源适配器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设备,确保所有设备正常工作。

2.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3. 将信号通过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

4. 利用通信接收器接收调制后的信号,并进行解调,还原为原始信号。

5. 使用频谱分析仪观察信号的频谱特性,分析信号的传输质量。

6.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信号的频率、幅度、失真度等参数。

7. 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现象。

通过调整调制解调器的参数,可以改善信号的传输质量。

实验数据显示,数字通信方式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

频谱分析结果表明,信号的频谱分布与调制方式密切相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通信技术实验,我们验证了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

实验结果表明,数字通信在现代通信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

同时,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在信号的调制、解调以及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处理方面。

实验不仅提升了我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我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探索通信技术的更多领域,以期在通信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实验报告班级: 2008211112班姓名:王哲班内序号:28号学号:08210365现代通信技术之我见当今社会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相互融合拓宽了信息的传递和应用范围,使得人们在广域范围内随时随地获取和交换信息成为可能。

通信的基本形式是在信源与信宿之间建立一个传输信息的通道。

在人们以前的记忆里通信就是打电话、发电报。

而现代化的通信所传递的信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话音,而是将声音、文字、图像、数据等合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

通信系统是利用电、光等信号形式来传递信息的系统,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在实验过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无线通信系统。

作为一个从农村来的孩子,说到无线通信很自然就让我联想到了接收电视信号的大锅和架在屋顶上的天线。

小时候只知道这些设备很神奇,可以接收到很多好玩的电视节目。

现在才明白这就是借助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来传递信号的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

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又通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无线移动通信。

从七十年代,人们就开始了无线网的研究。

在整个八十年代,伴随着以太局域网的迅猛发展,以具有不用架线、灵活性强等优点的无线网以己之长补"有线"所短,也赢得了特定市场的认可,但也正是因为当时的无线网是作为有线以太网的一种补充,遵循了IEEE802.3标准,使直接架构于802.3上的无线网产品存在着易受其他微波噪声干扰,性能不稳定,传输速率低且不易升级等弱点,不同厂商的产品相互也不兼容,这一切都限制了无线网的进一步应用。

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有利于无线网自身发展的标准。

802.11标准是IEEE制定的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是对网络的物理层和媒质访问控制层(MAC)进行了规定,其中对MAC层的规定是重点。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通信实验引言: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探究通信原理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通信设备。

实验目的:1.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学习通信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探究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实验材料和仪器:1.两台电脑2.一个路由器3.一根以太网线4.一根网线直连线实验步骤:1.首先,将一台电脑与路由器连接,通过以太网线将电脑的网卡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正常。

2.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连接路由器的WAN口,同样使用以太网线连接。

3.确认两台电脑和路由器的连接正常后,打开电脑上的网络设置,将两台电脑设置为同一局域网。

4.接下来,进行通信测试。

在一台电脑上打开终端程序,并通过ping命令向另一台电脑发送数据包。

观察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5.进行下一步实验之前,先断开路由器与第二台电脑的连接,然后使用直连线将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起来。

6.重复第4步的测试,观察直连线下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实验结果:在第4步的测试中,通过路由器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延迟较低。

而在第6步的测试中,通过直连线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可以说明路由器在数据传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

讨论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对通信原理进行了实际的验证。

路由器的加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使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

而直连线则不能提供相同的效果,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因此,在实际网络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网络环境可能会对实际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实验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可能受到网络负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最新精选】《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最新精选】《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通信之我见——针对物联网的几点看法现代通信技术这本四百多页的书里可谓包罗万象,从全程全网和网络融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各类先进的通信技术,概述了包括现代通信网与支撑技术、业务与终端技术,包括各种通信业务和通信终端技术,还讲述了交换与路由技术,包括电路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IP网技术,也讲述了接入和传送技术,包括同步数字传送网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综合业务接入技术,最后还介绍了网络融合技术,包括下一代网络、多种融合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其中我对物联网技术比较感兴趣,在此简单的展开讨论。

一.针对物联网的几点看法:据我了解,物联网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

当时叫传感网。

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在现代通信技术的书中也提到了,在物联网中,人、机、物之间可以相互通信,进行信息的感知、交换和处理,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最终为人们提供无所不在的全方位主动服务。

我认为物联网技术非常符合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它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智能家居领域,而这一领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并告诉发展,许多传统硬件制造商已经瞄准了这一市场蓄势待发,国内的包括小米在内的很多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也都纷纷加入这一战,足见其前景。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这样的应用场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女主人在早上六点钟被装有智能设备的枕头用适应人体生理结构的方式叫醒,她愉快的去洗漱,而枕头已经把主人睡醒的信息通过物联网传送给洗手间,洗手间的热水器就自动烧好了水,女主人用温度刚刚好的热水洗脸刷牙之后,来到了厨房,同样的,通过物联网,豆浆机刚刚做好豆浆,面包机烤好了面包,冰箱也提前把需要解冻的东西进行了解冻,女主人做好了早餐,不用去叫男主人和小孩子起床,因为做好早餐的信息也通过物联网传达给了男主人和孩子房间的智能设备,房间的空调开始自动调节温度,让刚刚被智能设备叫醒的小孩子不会着凉……以上的场景看似是智能设备在发挥作用,但究其本质还是智能设备间的通信在发挥作用。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实验三微波中继通信一、实验内容1. 介绍微波中继通信系统2. 学习微波中继系统的原理和特点3. 了解通信系统一般的通信过程4. 了解网络分析仪等仪器二、实验过程(1)介绍微波通信中继系统微波的频率为300MHz-300GHz,波长为毫米到米,不同的波段有不同的用途。

微波中继系统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通信距离能够达到几千米甚至上万米。

接着老师讲解了为什么需要设置中继站,是因为微波在自由空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其绕射能力很弱,且在传播中遇到不均匀介质时,将产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而且地球表面是一个曲面,加上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需要进行能量补充,所以在远距离通信时需要设置中继站,进行微波的接力。

所以这种通信也称为微波接力通信。

图1 地面微波中继接力方式老师接着讲解了微波中继系统的实验原理,利用实验室的设备,模拟了两个相隔50Km 的中继站之间的通信,演示了电话通信功能。

(2)介绍通信的一般过程老师引导我们思考,让我们说出在通信过程中有关的词语。

然后把通信系统的一般过程循序渐进地讲解出来。

一般的通信系统的过程如下图:信源编码信源解码信道编码信道解码调制解调上变频下变频功放发送接收信道图2 通信系统的过程其实这一流程框图我们从《信号与系统》、《信息论》、《通信原理》等课程都已经有了相关的学习,只是之前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考和整理。

在老师将整个框图讲解整理出来后,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通信系统的一般流程自己大体上都学习过了,之前只是“不知道自己知道”而已。

下面对每部分谈谈自己的理解。

①信源编码、解码这部分涉及香农信息论,信息不是等概率出现的,信息有冗余的部分;在通信过程中需要提高通信的效率,所以要对冗余的信息进行压缩。

在接收端根据对应的规则进行解码。

对语音来说,信源编码包括三个部分:对语音信号的采样、对采样信号的量化和对量化后信号的编码。

对普通的话音来说,采样速率为4K*2*8(bit)=64Kbit/s。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2. 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流程。

3. 熟悉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过程。

4. 学会使用通信系统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实验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主要依赖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过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实现信息的传输。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习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信号调制方法,如幅度键控(ASK)、频率键控(FSK)和相位键控(PSK),以及相应的解调技术。

实验设备与材料:1. 计算机一台,安装有通信仿真软件。

2. 通信原理实验箱一套,包括调制解调模块、信号源模块等。

3. 通信信号发生器。

4. 示波器。

实验步骤:1. 打开通信仿真软件,设置实验参数,如信号频率、调制方式等。

2. 使用通信信号发生器产生模拟信号,输入到通信原理实验箱的信号源模块。

3. 通过实验箱的调制模块对信号进行调制,观察示波器上信号的变化。

4. 将调制后的信号传输至解调模块,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5.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调制前后的信号波形、频谱特性等。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调制信号与原始信号的波形对比,展示了调制过程中信号的变化。

2. 解调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对比,验证了调制解调技术的准确性。

3. 通过频谱分析,观察到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理解了调制对信号频谱的影响。

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调制方式对信号的影响各有不同。

例如,ASK调制主要改变信号的幅度,而FSK和PSK调制则分别改变信号的频率和相位。

通过解调过程,我们能够从调制信号中恢复出原始信号,验证了通信系统的有效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现代通信技术中的数字信号调制与解调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调制解调技术,可以有效实现信息的传输和恢复。

同时,实验也加深了我们对通信系统基本原理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通信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信号与通信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学号::指导老师:目录实验一模拟信号频谱分析 (3)1.实验目的 (3)2.实验容与结果 (3)实验二离散信号频谱分析 (11)1.实验目的 (11)2.实验容与结果 (11)实验三 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19)1.实验目的 (19)2.实验容与结果 (19)实验心得及体会 (25)实验一 模拟信号频谱分析1.实验目的● 学会应用DFT 对模拟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方法;● 通过应用DFT 分析各种模拟信号的频谱,加深对DFT 的理解;● 熟悉MATLAB 的基本操作,以及一些基本函数的使用,为以后的实验奠定基础。

2.实验容与结果⑴ 理解运行以上例题程序,改变有关参数,进一步观察结果的变化,并加以分析说明。

⑵ 假设一实际测得的一段信号的长度为0.4秒,其表达式为:其中12100Hz,110Hz f f ==。

试确定一合适抽样频率s f ,利用MATLAB 的fft 函数分析计算信号()x t 的频谱。

解:信号()x t 的最高频率fm=110Hz ,抽样频率fs 大于等于2fm=220Hz ,取抽样频率fs=300Hz ;最低的频率分辨率为10Hz ,最少的信号样点数为N=300/10=30. 30N =的MATLAB 程序如下:1 N=30; %数据的长度L=200; %DFT 的点数f1=100;f2=110;fs=300; %抽样频率T=1/fs; %抽样间隔t=(0:N-1)*T;x=cos(2*pi*f1*t)+0.75*cos(2*pi*f2*t);y=fft(x,L);mag=abs(y);f=(0:length(y)-1)'*fs/length(y);plot(f(1:L/2),mag(1:L/2));xlabel('频率(Hz)')ylabel('幅度谱')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12()cos(2)0.75cos(2)x t f t f t ππ=+由图可见,频谱图显示出两个较为明显的峰值(对应f1=100; f2=110)。

结论:当截取信号30N =样点时,频率分辨率为10,刚好能够分辨出1f 和2f 两个频谱分量,但频谱泄漏较严重。

20N =的MATLAB 程序如下:% program exa_1_2.m,利用矩形窗计算有限长余弦信号频谱N=20; %数据的长度L=200; %DFT 的点数f1=100;f2=110;fs=300; %抽样频率T=1/fs; %抽样间隔t=(0:N-1)*T;x=cos(2*pi*f1*t)+0.75*cos(2*pi*f2*t);y=fft(x,L);mag=abs(y);f=(0:length(y)-1)'*fs/length(y);plot(f(1:L/2),mag(1:L/2));xlabel('频率(Hz)')ylabel('幅度谱')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频谱图显示出两个较为明显的峰值(对应f1=100; f2=110)。

结论:当截取信号20N=样点时,频率分辨率为15,达不到最低的分辨频率2120Hzf f-=,频谱泄漏更为严重。

若取频率分辨率1Hzcf∆=,则对应的信号样点数为N=300。

N=300的MATLAB程序如下% program exa_1_3.m,利用矩形窗计算有限长余弦信号频谱N=300; %数据的长度f1=100;f2=110;fs=300; %抽样频率T=1/fs; %抽样间隔t=(0:N-1)*T;x=cos(2*pi*f1*t)+0.75*cos(2*pi*f2*t);y=fft(x);mag=abs(y);f=(0:length(y)-1)'*fs/length(y);plot(f(1:length(y)/2),mag(1:length(y)/2));xlabel('频率(Hz)')ylabel('幅度谱')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见,频谱图显示出两个较为明显的峰值(对应f1=100; f2=110)结论:当截取信号N=300样点时,频率分辨率1HZ,高分辨率的频谱图具有较高的质量,频谱分析时必须保证获取足够的信号数据长度。

⑶ 观察并分析采用不同抽样频率时,对信号||1000)(t a e t x -=的频谱影响。

a) 以Hz f s 5000=,对其进行采样得到)(1n x ;b) 以Hz f s 1000=,对其进行采样得到)(2n x 。

解:注意到5t =时有50t e e --=≈,所以exp(-1000*t)时,故模拟信号()a x t 可以用一个在0≤t ≤0.005之间的有限长度信号来近似。

(a).以Hz f s 5000=,对()x t 进行采样得到()x n ,对应0≤t ≤0.005,0≤n ≤25. Hz f s 5000=的频谱分析MATLAB 程序如下:n=0:25; %抽样点数fs=5000; %抽样频率Ts=1/fs; %抽样间隔t=n*Ts;x=exp(-1000*t);subplot(2,1,1)stem(t,x,'.');gtext('Ts=0.125sec');xlabel('t in sec.');ylabel('x(n)');title('Discrete Signal');%compute the spectrum by DFTK = 500;k = 0:1:K;w = pi*k/K;y=fft(x,1001);mag=Ts*abs(y);Wmax = 2*pi*30;W = k*Wmax/K;X=1./sqrt(W.^2+1); %幅度谱理论值subplot(2,1,2)plot(w/pi,X,'-',w/pi,mag(1:length(y)/2+1),'r');xlabel('Frequency in pi units');ylabel('幅度谱|X(w)|');z=[' fs=' num2str(fs) '的结果'];legend('理论值',z);title('exp(-1000*t)的幅度谱');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见,理论频谱与由DFT 近似计算频谱之间存在较大误差,这是由于信号()x t 不是限带信号,在时域抽样时产生频谱混叠。

由于信号()x t 也不是时限信号,由DFT 分析频谱时也存在时域加窗截短造成的频谱泄漏。

(b).以Hz f s 1000=,对()x t 进行采样得到()x n ,对应0≤t ≤0.005,0≤n ≤5。

Hz f s 1000=的频谱分析MATLAB 程序如下:n=0:5; %抽样点数fs=1000; %抽样频率Ts=1/fs; %抽样间隔t=n*Ts;x=exp(-1000*t);subplot(2,1,1)stem(t,x,'.');gtext('Ts=0.125sec');xlabel('t in sec.');ylabel('x(n)');title('Discrete Signal');%compute the spectrum by DFTK = 500;k = 0:1:K;w = pi*k/K;y=fft(x,1001);mag=Ts*abs(y);Wmax = 2*pi*30;W = k*Wmax/K;X=1./sqrt(W.^2+1); %幅度谱理论值subplot(2,1,2)plot(w/pi,X,'-',w/pi,mag(1:length(y)/2+1),'r');xlabel('Frequency in pi units');ylabel('幅度谱|X(w)|');z=[' fs=' num2str(fs) '的结果'];legend('理论值',z);title('exp(-1000*t)的幅度谱');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计算出的频谱与理论值十分接近,没有混叠现象产生结论:当Hz f s 1000 时,满足采样定理,所以没有混叠现象产生。

在利用DFT 分析连续信号的频谱时,信号抽样频率s f 对DFT 分析信号频谱的精度影响较大,因为它直接影响频谱混叠的程度。

实验二 离散信号频谱分析1.实验目的● 理解DFS 、IDFS 的原理和基本性质;● 掌握应用FFT 对离散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方法;● 通过应用FFT 分析各种离散信号的频谱,学会在实际中正确应用FFT 。

2.实验容与结果⑴ 理解运行以上例题程序,改变有关参数,进一步观察结果的变化,并加以分析说明。

⑵ 已知序列:,试确定一合适样本数N ,利用MATLAB 的fft 函数分析计算信号()x n 的频谱。

解:序列()x n 是一个周期序列。

为了说明高密度谱和高分辨率谱之间的区别,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讨论:① 先取()x n 的前10个样本,10点DFT 的MATLAB 程序如下:n = [0:1:9];x = cos(0.82*pi*n)+2*sin(0.43*pi*n);subplot(2,1,1);stem(n,x,'.');title('x(n), 0 <= n <= 9');xlabel('n');ylabel('x(n)');axis([0,10,-2.5,2.5]);Xk = fft(x);magXk = abs(Xk(1:1:6));k1 = 0:1:5;w1 = 2*pi/10*k1;subplot(2,1,2);stem(w1/pi,magXk,'.');title('Samples of DTFT Magnitude');xlabel('frequency in pi units');ylabel('|X(k)|');axis([0,1,0,10]);()cos(0.82)2sin(0.43)x n n n ππ=+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于样本数不足,难以获得足够的信息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即从频谱图无法观测到原复合余弦信号()x n的w=0.43π和w=0.82π两个频率分量.②在先前()x n的前10个样本后补90个零,以期得到一个更高密度的频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