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计算规则.doc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一、钢筋材料分类和牌号:钢筋按纵筋和箍筋分为两类。
按牌号分为HPB300、HRB335、HRB400、HRB500等。
在工程量计算中,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来选取合适的牌号和规格。
二、钢筋的数量计算:2.钢筋的长度按照实际长度测量,并按照计量单位进行换算,一般为米。
3.钢筋的数量计算公式为:数量=总长度/每根钢筋长度。
三、钢筋的直径:1. 钢筋直径常用的规格有6、8、10、12、14、16、18、20、22、25、28、32、36、40、50等mm。
2.钢筋直径的选择要根据工程的使用要求和结构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四、钢筋的间距:1.钢筋的间距一般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要求确定,可以根据工程要求进行调整。
2.钢筋间距的计算一般按照最大间距来计算。
五、钢筋的弯曲计算:1.钢筋的弯曲计算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钢筋的形状来进行计算,可以参考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计算。
2.弯曲钢筋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其曲线的曲率半径和弧长来进行。
六、钢筋的连接:1.钢筋的连接一般通过焊接、绑扎或机械连接等方式进行。
2.钢筋连接的计算需要根据连接方式和设计要求来进行计算。
七、钢筋的防锈处理:1.钢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防锈处理,以防止钢筋锈蚀和破损。
2.钢筋的防锈处理可以采用涂刷防锈漆、喷涂防锈剂等方式进行。
八、钢筋的质量检验:1.钢筋的质量检验包括钢筋的尺寸、牌号、重量、长度等方面的检验。
2.钢筋的质量检验可以通过现场测量、抽样检验等方式进行。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是建筑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只有正确掌握钢筋工程量计算的规则,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在进行钢筋工程量计算时,需要仔细阅读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计算。
另外,还需要密切配合施工方和监理方的工作,确保钢筋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图清楚

1350的每个弯钩长度=4.9 d;900的每个弯钩长度=3。
5 d;3、弯起钢筋的增加长度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一般有300、450 、600三种,其弯起增加值是指钢筋斜长与水平投影长度之间的差值。
4、箍筋的长度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Ⅰ级钢筋或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D不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
5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一般结构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箍筋的长度两种计算方法:(1)可按构件断面外边周长减去8个砼保护层厚度再加2个弯钩长度计算。
(2)可按构件断面外边周长加上增减值计算。
箍筋增减值调整表形状直径d(mm)备注(保护层按25mm考虑的)4 6 6。
5 8 10 12增减值抗震结构1350/1350 -88 -33 -20 22 78 133 增减值=25×8—27.8d一般结构900/1800 -133 -100 —90 -66 -33 0 增减值=25×8—16。
75d一般结构900/900 —140 -110 —103 -80 —50 -20 增减值=25×8—15d (三)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各种构件相互交接处彼此的钢筋应互相锚固的长度。
如图所示图中La的有关规定竖向钢筋¢12 ¢14混凝土强度等级C15 C20 C15 C20La 600 480 700 560(四)钢筋计算其他问题在计算钢筋用量时,还要注意设计图纸未画出以及未明确表示的钢筋,如楼板中双层钢筋的上部负弯矩钢筋的附加分布筋、满堂基础底板的双层钢筋在施工时支撑所用的马凳及钢筋砼墙施工时所用的拉筋等。
这些都应按规范要求计算,并入其钢筋用量中。
(五)砼构件钢筋、预埋铁件工程量计算1、现浇构件钢筋制安工程量:抽筋按理论重量计算。
合计:627+197.4=824.4 ㎏预埋铁件工程量=0.824 t4、钢筋工程量计算实例(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如图所示计算10块板的钢筋工程量解:①Φ8=(2。
板钢筋的计算规则

板钢筋的计算规则
1.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2.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lae:抗震
3.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4.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5.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6.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7.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8.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9.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大全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 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 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 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 XM , QM 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 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 ;孔道长度 20m 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 1.8m 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 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 2 0m 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 8m.(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 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钢筋长度 =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 +两端弯钩长度 +(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 ,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注:(1)轻骨料砼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骨料砼结构设计规程》。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最新版)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玉扳手科技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XM,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和公式

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和公式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及公式
1、单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直钢筋净长=L-2C;弯起钢筋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弯起钢筋两端带直钩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2×(梁高-保护层厚度×2);
2、多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
(1)首跨钢筋的计算: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端支座负筋长度=设计构造长度+端支座锚固值;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2)中间跨钢筋的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两边跨设计构造长度+中间支座值;
(3)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d)×2+(梁高-2×保护层+2d)×2+14d或24d;
箍筋根数=(梁净长-100MM)/设计间距+1,加密区另计;
(4)腰筋、拉筋、吊筋应按构造要求计算其长度。
1。
全部钢筋计算公式及钢筋锚固长度计算

全部钢筋计算公式一、梁(1) 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
5Hc+5d,为直锚,取Max{Lae,0。
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 {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
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输入规则总说明1、“{}”表示可选项。
2、“<>”表示分隔符,不能输入。
3、级别用A、B、C、D、L、N<不区分大小写>。
各种代号所代表钢筋的专业符号如下表:钢筋信息输入代号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新三级> L<冷轧带肋> N<冷轧扭>直接输入法钢筋级别输入代号 1 2 3 4 5 64、间距符号使用“@”或“-”表示,二者等同。
5、直径使用标准直径:4,5,6,6.5,7,8,9,10,11,12,13,14,16,18,20,22,25,28,30,32,36,40,50。
6、“+”表示连接符。
7、“/”表示箍筋间距的分隔符,对于梁的纵筋使用“/”表示上下排的分隔符号。
8、“数量”表示钢筋数量,在{1..300}之间整数。
墙水平钢筋格式:{(排数)}<级别>直径@间距{+{(排数)}<级别>直径@间距……}参数说明:排数:1~9之间,不输入默认为1示例:(2)B12@200垂直钢筋格式:{(排数)}<级别>直径@间距{+{(排数)}<级别>直径@间距……}参数说明:排数:1~9之间,不输入默认为1示例:(2)B12@200拉筋格式:<级别>直径@间距1*间距2示例:A6@600*600柱、芯柱角筋格式: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示例:4B25,也可以输成如下格式:*2B25+2B25,此格式表示:当前层2根25的钢筋在本层需要锚固计算,其余2根25表示不计算锚固连续伸入上层;#3B25+1B25,此格式表示:当前柱3根25的钢筋需要按外侧钢筋锚固计算,另外1根25表示按内侧钢筋锚固计算。
全部纵筋格式: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示例:4B25+20B22+10B20,也可以输成如下格式:*4B25+*5B22+10B20,此格式表示:当前层4根25和5根22的钢筋在本层需要锚固计算,10根20表示不计算锚固连续伸入上层;#8B25+15B25,此格式表示:当前柱8根25的钢筋需要按外侧钢筋锚固计算,15根25表示按内侧钢筋锚固计算。
B边钢筋格式: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示例:20B22+10B20,也可以输成如下格式:*4B25+10B20,此格式表示:当前层4根25的钢筋在本层需要锚固计算,10根20表示不计算锚固连续伸入上层;当为边柱时输入:#8B25,此格式表示:当前柱B边一侧的钢筋加两根角筋需要按外侧钢筋锚固计算,其余纵筋按内侧钢筋锚固计算。
H边钢筋格式: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示例:20B22+10B20,也可以输成如下格式:*4B25+10B20,此格式表示:当前层4根25的钢筋在本层需要锚固计算,10根20表示不计算锚固连续伸入上层;当为边柱时输入:#8B25,此格式表示:当前柱H边一侧的钢筋加两根角筋需要按外侧钢筋锚固计算,其余纵筋按内侧钢筋锚固计算。
拉筋格式:{排数}<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参数说明:排数:1~9之间,不输入默认为1示例:2A@100/200或A@100/200箍筋、节点区箍筋格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示例:A10@100/200表示: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A10@100表示间距为100;A12@100/200+A10@100/200表示外侧箍筋为A12,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内侧箍筋为A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肢数格式:{B边支数{*H边支数}}参数说明:B边肢数:2~10之间,H边肢数<相对于梁不用输入>:2~10之间,示例:4或5*4插筋格式:数量+级别+直径,不同直径用“+”号连接。
示例:如15B25表示插筋为15根,二级钢筋,直径为25;或12B25+10B22表示插筋为12根直径为25和10根直径为22,均为二级钢筋。
梁通长钢筋格式:数量<级别>直径{[起始跨-终止跨]}{+数量<级别>直径{[起始跨-终止跨]}…{/数量<级别>直径{[起始跨-终止跨]} …}…}同直径多排输入格式:数量<级别>直径{[起始跨-终止跨]} 数量/数量;参数说明:起始跨:范围<0~100>。
终止跨:范围<1~100>。
在钢筋信息中不能超过两个“/”连接符号,用“/”连接符隔开的钢筋信息中不能超过两个“+”连接符号。
示例:4B25或2B25+2B22或2B25[1-6]。
6B25[2-4] 4/2对于悬臂梁,其钢筋的输入格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钢筋形式<翻样>。
格式:{钢筋形式编号-}数量<级别>直径{[起始跨-终止跨]}{+{钢筋形式编号-}数量<级别>直径{[起始跨-终止跨]}…{/{钢筋形式编号-}数量<级别>直径{[起始跨-终止跨]} …}…}。
其中,钢筋形式编号为1-3。
分隔符号为“-”。
不输入默认为1。
侧面纵筋格式:{类型}数量<级别>直径{[起始跨-终止跨]}{+{类型}数量<级别>直径{[起始跨-终止跨]}…参数说明:类型:为G或N两个字符,不区分大小写,不输入默认G。
起始跨:范围<0~100>。
终止跨:范围<1~100>。
在钢筋信息中不能超过五个“+”连接符号。
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可以同时输入。
输入腰筋以后,如果拉筋数据栏是空,则按照03G101的情况自动赋值处理。
示例:G4A12或G4A12[1-6]箍筋格式:{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非加密间距<肢数>}参数说明:数量:不输入为0,按照间距计算,输入,则按照:非加密间距计算的根数+2*输入的数量。
示例: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形式(格式):A10@100(4)/200(2):表示加密区间距100,4肢箍;非加密区间距200,2肢箍;A@100(4)表示:间距100,4肢箍;A10@100/200(4)表示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均为4肢箍;A10@100(4)+A8@200(2)表示:加密区为A10,4肢箍,非加密区为A8间距200,2肢箍。
“肢数”数据框中的内容取箍筋信息中所含(肢数)的信息。
拉筋同梁的箍筋格式,数量计算时也同梁。
格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说明:排数按照腰筋的数量除以2。
间距不输入则按照2倍的相应位置的箍筋间距。
示例:A@100/200或A@100;或A8支座负筋<左右>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上排附筋长度值{/下排附筋长度值}}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 数量1/数量2{/数量3}…}{-上排附筋长度值{/下排附筋长度值}}示例:4B25或2B25+2B22或6B25 4/2。
上部跨中钢筋无架立钢筋的输入方法: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 数量1/数量2{/数量3}…}有架立钢筋的输入方法:格式: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参数说明:A、数量=数量1+数量2{+数量3}B、在钢筋信息中不能超过两个“/”连接符号,用“/”连接符隔开的钢筋信息中不能超过两个“+”连接符号。
示例:4B25+(2B12)或6B25 4/2+(2B12)。
下部非贯通筋下部无不伸入支座钢筋的输入方法: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 数量1/数量2{/数量3}…}参数说明:A、数量=数量1+数量2{+数量3}下部有不伸入支座钢筋的输入方法: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a{(b)}/c(d){/e(f)}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b) {+数量<级别>直径(b)...}{/数量<级别>直径(d){+数量<级别>直径(d)...}}B、在钢筋信息中不能超过两个“/”连接符号,用“/”连接符隔开的钢筋信息中不能超过两个“+”连接符号。
示例:4B25(2)或2B25+2B22或6B25 2/4(2)。
6B25 (-2)/4:表示上排纵筋为2B25且不伸入支座,下排纵筋为4B25,全部伸入支座;2B25+2B22(-2)/5B25:表示上排纵筋为2B25和2B22,其中2B22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5B25,全部伸入支座。
吊筋格式: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参数说明:在钢筋信息中不能超过两个“/”连接符号。
示例:2B20或2B20/2B18次梁加筋格式1:数量。
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支数)}格式1——表示次梁两侧共增加的箍筋数量,箍筋的信息和长度与梁一致。
格式2——表示按照次梁两侧共增加钢筋信息,钢筋信息按照输入的标准。
当支数没有输入时,按照梁的支数处理。
暗梁、连梁纵筋格式: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示例:4B25箍筋格式:{数量}<级别>直径@间距(肢数)参数说明:数量:不输入为0,按照间距计算,输入则按照输入的数量。
说明: 如输入肢数,则括号必输示例:A@100(4)拉筋格式:{排数}<级别>直径{@加密间距}参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