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筋的计算规则
广联达计算设置说明-板

⼴联达计算设置说明-板——板的计算设置介绍实际⼯程中,板中需要计算的钢筋主要包括板⾯筋、底筋、温度筋、负筋及其分布筋、马凳筋、拉筋及洞⼝加筋。
平法中04G101-4对板的相关钢筋进⾏了平法描述。
下⾯我们⼀起来学习⼀下板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算量基本⽅法:板钢筋的计算(图集规定)⼀、受⼒筋1.长度计算:图001图集04G101-4第25页对有梁楼⾯和屋⾯板的受⼒筋进⾏标注,如上图,多跨布置的受⼒筋贯通布置,上部贯通筋在≤跨中l0/2区域进⾏连接。
负筋的长度按照设计的尺⼨进⾏计算板受⼒筋端部⽀座做法如下图002~004:图002 端部⽀座为梁图003端部⽀座为剪⼒墙图004 端部⽀座为圈梁和⽀座为砌体墙2.根数计算:受⼒筋根数计算,受⼒筋从梁边上开始排布,起始距离距梁⾓筋为1/2板筋间距(如上图001所⽰),然后按照间距排布。
根数=(板净距-2*起步)/间距+13.跨板受⼒筋计算与受⼒筋类似。
⼆、负筋:1.长度计算:L=⽀座内长度+左(右)标注+左(右)弯折,弯折长度默认取计算设置第9项,当⽤户在负筋定义中输⼊弯折长度时,则计算时⽤输⼊的弯折长度替换此弯折长度,当标注长度遇到洞⼝时,需要扣减洞⼝的尺⼨。
2.根数计算:负筋根数计算,即是按照负筋的布置长度,以间距进⾏计算。
根数=(布置线长度-2*起步)/间距+1三、分布筋:1.长度计算:根据计算设置第4项所设定的计算⽅法进⾏计算;遇到洞⼝时按伸⾄洞⼝边减保护层处理2.根数计算:N=(左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右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分布筋数量需要扣除洞⼝尺⼨)四、马凳筋:⼀型:长度:L=L1+2*L2+2*L3根数:若输⼊的钢筋信息为:数量+级别+直径时,直接取所输⼊的数量即可;若输⼊的钢筋信息为:级别+直径+间距*间距时,当该最⼩板块布置了温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式进⾏计算:双向布置计算⽅法:N=ceil(板净⾯积/马凳筋⾯积)+1,马凳筋筋⾯积=S1*S2梅花布置计算⽅法:N=2*[ceil(板净⾯积/马凳筋⾯积)+1]当该最⼩板块仅布置了负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式进⾏计算:使⽤负筋的布置范围(扣除范围两端与别的负筋相交的范围)除以马凳筋的间距(取最前⾯的间距)再乘以该负筋中马凳筋的排数信息即可得出马凳筋的总数。
房建板筋板橙筋规范

房建板筋板橙筋规范板凳筋名词板凳筋,又称马凳筋、板凳铁,这个三名字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是通俗叫法不一样而已。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
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
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
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
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
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
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
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
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板凳筋规定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
板钢筋工程量手算详解

独立基础
板的演变
板分布筋长
3、分布筋长度=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
板分布筋根数
负筋分布筋根数 =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 负筋分布筋根数 =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
板中负筋分布筋
分布筋长度计算同前 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向上取整)+布筋
范围2÷间距(向上取整)
温度筋长度
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 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 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 置温度筋。
回总目录
板配筋计算
目录
1.板的平面表示方法 2.板钢筋的识别 3.板钢筋计算规则 4.板钢筋计算实例
B:下部 T:上部 X:从左到右 Y:从上到下
板底筋长度
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
板
钢筋长度
=净跨+伸进长度*2 +弯钩*2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板底筋长度
钢筋长度
=净跨+伸进长度*2 +弯钩*2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板底筋根数
底板钢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
布筋范围=净跨-50*2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
+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板面筋长度
按标注计算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锚固长度La+弯勾
按标注计算
板厚-保护层*2 或(板厚-保护层)
面筋钢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
布筋范围=净跨-50*2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 +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板中负筋
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
梁、柱、板钢筋工程算量规则

梁钢筋工程计量规则一、楼层框架梁上部钢筋长度的算法1.楼层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的算法(1)当(hc-保护层)即直锚长度>LaE时,表明梁支座足够宽,上部纵筋可以直锚在支座里,即: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 =Ln+2max[(LaE ),(0.5hc+5d )]其中:Ln ——通跨净长;LaE ——锚固长度;hc ——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即支座宽度);(2)当(hc-保护层)即直锚长度≤LaE时,表明梁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上部纵筋必须弯锚在支座里,即: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Ln+2max[(LaE),(0.4LaE+15d ),(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2.楼层框架梁上部支座负筋长度的算法(1)左、右支座负筋的计算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支座锚固=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2)中间跨支座负筋的计算第一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hc+Ln/3×2第二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hc+Ln/4×2注:Ln取左右两跨净跨长较大值3.楼层框架梁上部架立筋长度的算法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二、楼层框架梁侧面纵筋长度的算法1.构造纵筋当梁净高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梁侧面构造纵筋=Ln+15d×2(Ln为梁通跨净长)2.抗扭纵筋(1)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抗扭纵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2)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抗扭纵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3.拉筋长度的计算有侧面纵筋一定有拉筋(1)当拉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时:拉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4d+1.9d×2+max(10d,75mm)×2(2)当拉筋只勾住主筋时:拉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2d+1.9d×2+max(10d,75mm)×24.拉筋根数的计算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拉筋根数=(Ln-50×2)/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1三、楼层框架梁下部纵筋长度的算法1.下部贯通筋长度的计算(1)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2)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2.下部非贯通筋长度的计算(1)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长+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2)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首尾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长+锚入端支座内长度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中间支座max[(LaE),(0.5hc+5d)]中间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长+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四、楼层框架梁箍筋的算法箍筋长度=2(梁宽b-保护层×2+2d)+2(梁高h-保护层×2+2d)+1.9d×2+max(10d,75mm)×2箍筋根数:(1)一级抗震等级楼层框架梁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加密区根数:[max(梁高hb×2,500)-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根数: (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间距-1(2)二至四级抗震等级楼层框架梁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加密区根数: [max(梁高hb×1.5,500)-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根数: (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间距-1五、吊筋的算法吊筋长度=次梁宽b+2×50+2×(梁高-2×保护层)/sin45°(或60°)+2×20d六、附加箍筋的算法附加箍筋长度算法和箍筋计算方法一样附加箍筋间距为8d且≤100,附加根数按图纸标注计算七、屋面框架梁钢筋的算法屋面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右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2屋面框架梁上部负筋长度=净跨/3(4)+(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例题:解:KZ1:450mm×450mm;抗震等级二级;C30混凝土;c=25mm;LaE=34d hc-c=450-25=425mm<LaE=34d=850mm,钢筋需要弯锚上部贯通筋:(10800-450)+2×850=12050mm N=2支座负筋:第一排左 (6600-450)/3+850=2900mm N=2中 (6600-450)/3×2+450=4550mm N=2右 (4200-450)/3+850=2100mm N=2第二排左 (6600-450)/4+850=2387.5mm N=2中 (6600-450)/4×2+450=3525mm N=2右 (4200-450)/4+850=1787.5mm N=2架立筋:第一跨 (6600-450)-(6600-450)/3×2+150×2=2350mm N=2第二跨(4200-450)-(6600-450)/3-(4200-450)/3+150×2=750mm N=2下部非贯通筋:第一跨(6600-450)+2×850=7850mm N=4第二跨(4200-450)+2×850=5450mm N=3构造筋:(10800-450)+15×2×12=10710mm N=4拉筋(只勾住主筋,直径取6mm):(300-2×25+2×6)+1.9×2×6+2×75=434.8mm根数:(6600-450-2×50)/(2×200)+1+(4200-450-2×50)/(2×200)+1=28根箍筋:2×(300-2×25+2×10)+2×(700-2×25+2×10)+1.9×2×10+2×100=2118mm 根数:第一跨加密区 (1.5×700-50)/100+1=11根 2×11=22根非加密区(6600-450-2×1.5×700)/200-1=20根第二跨加密区 (1.5×700-50)/100+1=11根 2×11=22根非加密区(4200-450-2×1.5×700)/200-1=8根箍筋总根数=22+20+22+8=72根柱钢筋工程计量规则一、基础层插筋计算(1)柱直接生根于基础板;(2)柱生根于基础梁上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非连接区hn/3+搭接长度LIEa的取值:h-c≥0.5LaE,max(12d,150)h-c≥0.6LaE,max(10d,150)h-c≥0.7LaE,max(8d,150)h-c≥0.8LaE,max(6d,150)h:基础厚度;h-c=h1二、柱纵筋长度的算法1.-1层柱子纵筋长度纵筋长度=-1层层高-(-1层非连接区hn/3)+1层非连接区hn/3+搭接长度LlE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层顶面是hn/3,净高其余均为max(1/6净高、500、柱截面长边)2.1层柱子纵筋长度纵筋长度=1层层高-1层非连接区hn/3+max(hn/6,hc,500)+搭接长度LlE3.中间层柱子纵筋长度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非连接区=max(hn/6,hc,500)4.顶层柱纵筋计算(1)顶层中柱纵筋计算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梁高-保护层)+12d非连接区=max(hn/6,hc,500)注:当直锚长度<laE,且顶层为现浇混凝土板,其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时(2)顶层边柱纵筋计算情况A:当顶层梁宽小于柱宽,又没有现浇板时,边柱外侧纵筋只有65%锚入梁内;顶层边柱纵筋长度:1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65%)2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8d(35%)3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4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12d5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 LaE情况B:当顶板为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时,边柱外侧纵筋100%锚入梁及板内;顶层边柱纵筋长度:只有1号钢筋和4号钢筋情况C:当柱外侧纵向钢筋配率大于1.2%时,边柱外侧纵筋分两批锚入梁内,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20d;顶层边柱纵筋长度:边柱外侧纵筋分两批锚入梁内,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20d1号纵筋长度(外侧根数一半)=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1号纵筋长度(外侧根数一半)=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20d(3)顶层角柱纵筋计算顶层角柱两面有梁,其纵向钢筋的计算方法和边柱一样,只是外侧是两个面,外侧纵筋总跟数为两个外侧总根数之和计算5.柱变截面位置纵向钢筋构造(1)柱纵向钢筋连接接头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的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对于绑扎搭接和机械连接不宜大于50%,对于焊接连接不应大于50%(2)框架柱纵向钢筋直径d>28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三、柱箍筋根数的算法1.基础箍筋根数计算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2.-1层箍筋根数计算根部根数=[hn(-1层)/3-50]/加密间距+1梁下根数=[hn(1层)/3]/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3.1层箍筋根数计算根部根数=[hn(1层)/3]/加密间距+1梁下根数=max[hn(2层)/6,hc,500]/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4.顶层箍筋根数计算(假如房屋只有两层)根部根数=max[hn(2层)/6,hc,500]/加密间距+1梁下根数=max[hn(2层)/6,hc,500]/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例题:楼层框架梁均为300mm×650mm,混凝土等级C30,板厚100mm,抗震等级二级,基础为800mm的筏板基础,计算:柱的钢筋工程量,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悬臂梁结构设计

梁、柱、墙、板筋的一般计算规则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 筋 计 算 规 则

钢筋计算规则建筑工程钢筋量的计算,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其次要了解国家现行的规范与标准图集,对钢筋工程施工顺序与施工方法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出工程量。
一般框架梁钢筋的计算的规则1、上部通长筋的计算通长钢筋伸入支座应不小于Lae(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详见03G101-1第34页),平直端长度自支座外边缘扣除一个保护层(25mm),并扣除一根框架柱钢筋直径(一般取25mm);弯钩长度应不小于15d,当不满足锚固长度时可延长,见下式:梁的外包尺寸-(25+25)*2当框架梁跨度过大或为连续梁时,通长筋在跨中1/3处连接,并相互错开,连接方式具体要求如下:帮扎接头:连接区段长度:1.3l1e;机械连接:连接区段为35d;焊接接头:连接区段为35d且≥500mm;同一区段钢筋连接要求详见06G101-6第41页。
当受拉钢筋为三级钢时不宜采用焊接,采用搭接或机械连接均可;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对接焊接,(闪光对接焊)。
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与结构的抗震等级、砼的强度以及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有关,具体见03G101-1第34页;如是在做钢筋的预决算,不计算钢筋的搭接长度,只计算钢筋两端的锚固长度,钢筋的搭接计算在钢筋用量的损耗当中。
在安徽省2000年综合定额对钢筋用量调整,其中对于非预应力钢筋损耗率为2.5%,先张法预应力钢筋为5%,后张法预应力钢筋为13%。
当上部既有通长钢筋又有架立钢筋时,其架立筋的下料长度一般为:ln/3+150*2架立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钢筋的计算要求详见03G101-1第54页。
2、上部支座负筋及二排负筋的计算一排支座负筋延伸到净跨的1/3处断开,二排负筋延伸到净跨的1/4处断开,锚固长度的计算同通长筋;当在中间支座相邻两跨不相等时,延伸到短跨的长度应与长跨相等,即为2/3的净长跨长度加支座的宽度,当图纸设计有三排钢筋时,三排负筋深入梁内的长度为净跨的1/5,锚固长度的计算规则都是一样;以上钢筋的构造要求在03G101-1第54页都有具体要求。
广联达-板筋计算规则

面筋根数= 挑板长度-保护层*2)÷间距+1 面筋根数=(挑板长度-保护层*2)÷间距+1
分布筋计算
6、纯悬挑板钢筋计算
分布筋长度=水平长度+弯勾* 分布筋长度=水平长度+弯勾*2
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间距+2 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间距+2
双层双向钢筋计算
6、纯悬挑板钢筋计算
面筋直接锚入板内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 根数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 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 1/2板筋间距 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1、单跨板底筋布置示意图
50
练习
1、请画板及其底筋并计算其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板底钢筋并与手工对量
第五章 板钢筋计算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
板底钢筋的长度计算 板底钢筋的长度计算 长度
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6.25d 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6.25d *2 弯勾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 板底钢筋的支座-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
04G101-4P25
伸进长பைடு நூலகம்=max(支座宽/2,5d)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支座宽
练习
1、请计算板的负筋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并进行对量
温度筋长度计算 温度筋长度计算 长度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
温度筋根数计算 温度筋根数计算 根数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
练习
1、请画板的温度筋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并进行对量
房建楼板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房建楼板钢筋长度计算公式在房建工程中,楼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部件,它承载着楼上的荷载,并且需要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而楼板的钢筋是起到加固和增强楼板承载能力的作用。
在设计楼板时,需要对楼板的钢筋长度进行精确的计算,以确保楼板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楼板的钢筋长度计算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考虑到楼板的荷载、材料性能、结构形式等多个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采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楼板的钢筋长度:L = (M e) / (σ A)。
其中,L为钢筋长度,M为弯矩,e为截面高度,σ为钢筋的应力,A为钢筋的截面积。
在实际工程中,计算楼板的钢筋长度需要考虑到楼板的荷载情况。
一般来说,楼板的荷载可以分为活载和恒载两种。
活载是指楼板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临时荷载,如人员、家具等;恒载是指楼板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永久荷载,如楼板自重、墙体荷载等。
根据楼板的荷载情况,可以计算出楼板的弯矩,从而得到楼板的钢筋长度。
另外,楼板的材料性能也是计算钢筋长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楼板的材料可以分为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
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压性能直接影响着楼板的承载能力,而钢筋的强度和弯曲性能则直接影响着楼板的抗弯能力。
在计算钢筋长度时,需要根据混凝土和钢筋的性能参数,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筋的屈服强度等,来确定钢筋长度。
此外,楼板的结构形式也是计算钢筋长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楼板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受弯楼板和受剪楼板两种。
在计算钢筋长度时,需要考虑到楼板的受力情况,如楼板的弯曲和剪切情况,从而确定楼板的钢筋长度。
在实际工程中,计算楼板的钢筋长度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多个因素,进行精确的计算。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修正和调整,以确保楼板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总之,楼板的钢筋长度计算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考虑到楼板的荷载、材料性能、结构形式等多个因素。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确定楼板的钢筋长度,从而确保楼板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板的平法标注板底筋长度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6.25d*2底筋长度L= 净跨+ 分别伸入左右支座长度max (支座宽/2、5d)+ 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设置180度弯钩6.25d;★冷轧带肋筋和螺纹钢筋不设弯钩;★如设计了弯折,则要计算弯折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当端支座为框架梁、圈梁、剪力墙时伸入支座中心线,当端支座为砌体墙时伸入支座≥120mm且≥板厚;★净跨=板在梁间或剪力墙间的净距。
★另一方向底筋同上板底筋根数底筋根数,扣减值有三种情况:1)距支座边距离有50mm;板边有梁支座及剪力墙支座时,从梁、墙内边计算,起始步距为50mm;●底板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2)一个保护层;板边没有梁、剪力墙等砼构件,而是平板悬挑或直接搁置在砌体墙上时,从板边计算,起始步距为一个保护层;●底板钢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3)1/2板筋间距;至于起始步距为1/2板筋间距的情况,为04G101-4第25页设置的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底板钢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另一方向底筋根数同上★钢筋重量=一根钢筋长度×根数×钢筋直径每米重量kg/m板负筋长度1)板负筋为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锚入长度La+弯勾按标注计算板厚-保护层*2 (板厚-保护层)板负筋根数负筋根数,扣减值有三种情况:1)距支座边距离有50mm;板边有梁支座及剪力墙支座时,从梁、墙内边计算,起始步距为50mm;●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2)一个保护层;板边没有梁、剪力墙等砼构件,而是平板悬挑或直接搁置在砌体墙上时,从板边计算,起始步距为一个保护层;●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3)1/2板筋间距;至于起始步距为1/2板筋间距的情况,为04G101-4第25页设置的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钢筋重量=一根钢筋长度×根数×钢筋直径每米重量kg/m板分布筋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1、分布筋带弯勾分布筋长度=轴线(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150mm)×2+弯勾(6.25d)×2 2、分布筋不带弯勾分布筋长度=轴线(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150mm)×26、板分布筋根数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钢筋重量=一根钢筋长度×根数×钢筋直径每米重量kg/m7、温度筋温度筋: 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温度筋长度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150mm)×2+弯勾(6.25d)×2温度筋根数温度筋根数=(轴线长-负筋标注长)÷温度筋间距-1★钢筋重量=一根钢筋长度×根数×钢筋直径每米重量kg/m8、双跨板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板厚-保护层*2 (板厚-保护层)负筋根数,扣减值有三种情况:1)距支座边距离有50mm;板边有梁支座及剪力墙支座时,从梁、墙内边计算,起始步距为50mm;●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2)一个保护层;板边没有梁、剪力墙等砼构件,而是平板悬挑或直接搁置在砌体墙上时,从板边计算,起始步距为一个保护层;●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3)1/2板筋间距;至于起始步距为1/2板筋间距的情况,为04G101-4第25页设置的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钢筋重量=一根钢筋长度×根数×钢筋直径每米重量kg/m9、板中负筋分布筋★分布筋长度计算同前分布筋根数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向上取整)★钢筋重量=一根钢筋长度×根数×钢筋直径每米重量kg/m10、三跨板底筋长度=总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16、悬挑板(一)纯悬挑板的上部钢筋计算1、上部受力钢筋长度上部受力钢筋长度=悬挑板净跨XBK+锚固长度La+(板厚h-保护层×2)+5d2、上部受力钢筋根数上部受力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3、上部分布筋长度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弯钩×2(或不加弯钩)4、上部分布筋根数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 -保护层)/分布筋间距(二)纯悬挑板的下部钢筋计算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max(支座宽/2,12d)+弯钩×2(二级钢筋不加弯钩)2、下部构造钢筋根数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3、下部分布筋长度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弯钩×2(或不加弯钩)4、下部分布筋根数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 -保护层)/分布筋间距17、异形板18、板中开洞19、板中开圆形洞20、阳台21、挑檐21、马凳铁的计算:1、在钢筋算量中,绘制板时,马凳筋的属性如何一栏如何确定马凳筋的形式马凳铁都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洽商单的要求进行计算的,一般设计图中不给出。
所的,选择哪种形式的马凳筋,不是自己想怎么算就怎么画。
切记!我们搞预算的就是所算的东西一定要有依据,理由一定要充分。
2、怎样设置板中马凳筋?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
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
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
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
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
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
马凳筋的规格:当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8;当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10;当200mm<h≤3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2;当300mm<h≤5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4;当500mm<h≤7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6;厚度大于800mm最好采用钢筋支架或角钢支架。
3、筏板基础里马凳筋的形式筏板基础高1米,马凳筋应该选哪个,怎么设置?选择第一个,长宽定义成300 高为1000—2倍保护层!!4、板中马凳筋怎画板中马凳筋是可以在板里选择型号后输入各种参数和钢筋信息即可,如下图5、板钢筋中马蹬筋设置中,马蹬筋信息怎样填写按实际的钢筋型号、间距去填就可以了,如A8-1000*1000参数图中选择相应的图,在右边图中修改相应的参数值,在输入信息处输入相应的钢筋型号、间距就可以了6、板的马凳筋怎么不给计算?(官方)看是否输入双层双向的受力筋,或者既有底筋又有扣筋,如果这些没有则不计算,马凳筋是黑色属性,看其是否绘图的板里配了马凳筋7、板的马凳筋如何计算?板的马镫筋在板定义时设置参数,布置板后就会自动计算了。
8、现浇板的马蹬筋怎么计算?具体怎么算长度和确定数量?在板定义时设置,规格不小于面筋的直径,间距在800*800到1000*1000之间,高度是板厚-2*保护层-面筋直径,脚的长度在120mm左右,顶宽也是120mm左右。
手算按1m2一个计算就行了,计算出一个的长度,按理论重量计算,最后合计。
9、为什么我在现浇板内设置了马蹬筋,我的现浇板是双向双层的,他计算不出来马蹬筋的量呢?问题补充:我是在定义现浇板的时候定义的马蹬筋的,我画其他有负筋的现浇板时都能够计算出马蹬筋的量,就是双向双层钢筋的现浇板中计算不出马蹬筋。
不可能是马蹬筋信息录入不全,应该是其他什么问题。
关于现浇板内马蹬筋的计算?你如果把板删了重画,应该可以解决此问题10、现浇板或者筏板里面(双层配筋)添加马蹬筋了,但是计算后没有这部分马蹬筋的信息(官方)是因为定义板的时候,现浇板属性里面没有添加马蹬筋信息,绘制上现浇板后,又在定义界面属性编辑框里面添加了马蹬筋信息,可以选中现浇板之后,在属性编辑框里面加入马蹬筋信息,汇总计算就可以11、我在筏板基础里面设置了马蹬筋,但是我汇总计算后在报表里没看到马蹬筋的信息?请问在那里查看?你已经设置了马凳筋,还需要布置的是双层钢筋,才会有马凳筋的量。
“我筏板主筋的信息已经全部输入完了”,你要布置双层钢筋啊。
“我双层钢筋已经布置了呀”,那有可能报表中钢筋规格太多你没看到,那你选绘图区上方“钢筋编辑”,再点“筏板”看一下。
那你检查一下布置上去的筏板是否有设置马凳筋,方法是点绘图区上方“属性”,再点绘图区的筏板,就可以看到属性中是否有设置。
12、请问各位前辈,一般楼层中的楼板是否都有设马凳筋?如果图纸没注明时,是否在用钢筋算量软件时不用设置?一般楼层中的楼板是都有设马凳筋.。
如果图纸没注明时,在用钢筋算量软件时要设置--按施工组织设计设置。
没有施工组织设计时,按常规设置。
13、筏板板基础里的马凳筋如何设置我在画定义筏板基础的时候在马凳筋参数图里选好型状,例如II型图上的L1、L2、L3我怎么输入正确呢?施工组织设计有图形时,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计算,没有时一般水平长度取150mm,那么高度取筏板的厚度扣减两个保护层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