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济发展史》中考专题复习课件
贵州省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中外经济发展史+复习课件+

时期
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唐朝
纺织业 陶瓷业
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 最著名的是蜀锦 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典型代表是越窑青瓷、邢 窑白瓷、唐三彩
宋朝
纺织业 陶瓷业 造船业
续表
北宋时,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南宋 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 纺织工具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 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 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 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南宋时的海船配备 了指南针
中起着主要作用
抓住机遇,趋利避害,迎接经
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综合提升训练
1.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 展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初期仅有轮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 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公司(均为洋商)纷纷跌价,招商局不 得不随之削减。因为独占漕运,有固定收入,尚可与之周旋,旗昌轮 船多往来天津、烟台,因无法竞争,翌年将所有轮船、码头、栈房售 予招商局。
厂矿数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 (资千本元额)120 288 23 879 17 240 4 219 5 791 1 552 1 422 66 185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2
下面是民国初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图(单位:千元)。
12
材料四 下面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变化表。
拓展 60年 (3)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 代—19 汽船 世纪中 (4)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设计 期) 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专题复习教案(2)--中外经济发展史

NO 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第 2、3 节课题第二轮专题复习(二):中外经济发展史课型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弄清中外经济发展的知识线条2、理解:经济发展演变过程的基本规律。
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人类经济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也是划分社会经济发展时代的物质标志;2.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这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3.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联合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都是规避经济危机的有效办法。
教学重点中外经济演变发展的知识线条。
教学难点经济演变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具准备课本相关书影、知识表格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知识梳理知识线条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⑴1、战国:秦国商鞅奖励耕战,生产粮帛多者,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
2、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鼓励农耕;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4、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保证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
6、明初:明太祖采取鼓励垦荒,减免赋役。
⑵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春秋以前→石器。
春秋→铁农具和牛耕;战国→铁器牛耕推广。
三国→翻车、唐朝→曲辕犁、筒车。
⑶农农作物培植、推广、引进1、农耕时代: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粟、蔬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两汉:稻麦种植推广,北方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也开始种稻;南方普遍种稻。
3、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
4、唐代以前,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并不明显。
唐朝茶叶成为商品。
5、明代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蔗和甘薯。
⑷水利工程兴修和大江大河治理1、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隋朝大运河;元朝对隋朝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裁弯取直”。
2、黄河治理:大禹治水;武帝治黄、元朝治黄。
⑸生产技术提高与经验积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的生产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专题09 大国发展史及大国关系-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长效热点专题课件

反映史实:图片是冷战的
产物,1947年3月,杜鲁门主 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 盟关系的正式破裂
一、美国的崛起之路
中美关系
主题
时期
具体内容
近代: 侵略 与 合作
19世纪中期至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
①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签订中美《望厦条约》。 ②美国支持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等条约。 ③1860年,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④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 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⑤1900年,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⑥1919年,巴黎和会上,参与对中国的压迫。 ⑦1922年,在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等国家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 公约》
地位确立 第二次世界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 大战期间 出贡献;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1945年,苏 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事结束
争霸与解 第二次世界 美苏争霸,与美国冷战;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赫鲁
1868年,日本进行了自上而下的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实行征兵制, 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提倡“文明开化”等。明 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 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三、“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兴衰
中英关系
主题
中外经济史专题复习PPT课件

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得:成为工业强国;增强经济实 力;提高国民素质 失:政治:破坏民主;个人崇拜 经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经济效益低;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2019/3/17
研修班
11
斯大林模式
存在弊端
改革
赫 鲁 晓 夫 勃 列 日 涅 夫
戈 尔 巴 乔 夫
2019/3/17
研修班
12
“石器锄耕” (耜耕)时代
商周时期: 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和 灭虫等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研修班 16
2019/3/17
第 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二、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
“耜耕”或 “石器锄耕”
出现青铜农具, 但少量使用
商周时期:奴隶社会发展时期
(经济全球化)
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019/3/17 研修班
1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的经济政策
2019/3/17
研修班
15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耜耕)
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简单播种和收获
2019/3/17 研修班 4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起步: 50~70年代: 探索与 失误 劫难 49-56 56-66 66-76 一五计划
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周邓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70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对内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专题04 中外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2024届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部编版)

发展必须要立足于国情。 6.通过史料分析经济全球化过程,认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本专题从中国和世界的角度分别讲述在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中国古代经济 主要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其中从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来了解中国古代经 济发展的迁移。中国近代经济主要讲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下中国民族资 主义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由最初模仿苏联到独自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到现在中国经济的腾飞。世界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主要 讲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讲述苏联经济的发展。 最后在中外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促进现在经济的全球化。 1 课时 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民族资主义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和工 业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苏联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 1. 中外经济发展过程中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摘自《大国崛起》 (3)根据材料三,简述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4 分)
现代经济发展的状 展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 家 国 情 怀 。 况,自主完成表格填 从中感悟在中国共产的正 激 发 学 生 的 写,基础梳理知识。 确领导下,中国经济的腾 创新能力。
飞。
课堂活动四:1、 1.在教师的引导下补 1.知道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培 养 学 生 的
出示西方资本主 充完整时间轴。
经历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 时 空 观 念 ,
教学内容 环节
一、中国古代经 济的发展
课堂活动一:1. 1.在思维导图的引导 教师出示中国古 下,学生结合课本,忍 代经济思维导图, 受中国古代经济的发 从宏观上认识中 展的历程。 国古代经济的发 2.学生在完成表格的 展过程。2.教师出 过程中从微观上掌握 示表格,让学生基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经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史专题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史

世界史专题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史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概况时期经济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14-16世纪) 14、15世纪,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首先在意大利产生,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中期-18世纪末)①16世纪,英国成为资本主义暴发户②17—18世纪欧美出现了向资本主义迅速过渡的总趋势;亚洲主要封建国家闭关自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制度束缚下发展缓慢)③英国“珍妮纺纱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④1875年,改良型蒸汽机(瓦特发明)投入使用⑤18世纪晚期,工业革命向西欧、北美扩展。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①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了蒸汽时代②开始采用大机器生产的工业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为更广泛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以及进步思潮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七十年代-1918)①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具体发明要识记)②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19世纪晚期的垄断组织,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列宁)③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严重的不平衡(美德后来居上,英法衰落,俄日崛起)④大战期间,亚非国家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春天)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和经济危机时期(1918-1939)①一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日本也是大战的受益国②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24-1929年都进入相对稳定的经济恢复发展时期③1929-1933年资本主义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各国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以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但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课件: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共44张)讲述

内容: 社会生活:说汉话、着汉服、改汉姓、与汉通婚; 思想: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 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影响: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 族大融合。
3.下列内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是( C )
A、把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 B、朝廷中禁止使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 C、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 D、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思考: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 路的原因。
5.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
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
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C
)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4. ①迁都洛阳②改鲜卑族姓氏为汉族姓氏③采用汉族
官制④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学⑤……这是中国古代
一位帝王改革的内容。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请你说出这位帝王是谁:
A、秦始皇
B、汉武帝
(C )
C、北魏孝文帝
D、唐太宗
倾一生的心血举 办洋务,在理想与 现实的两难中,无 法承担晚清对外交 往失败的悲剧后果.
B、公车上书
C、《明定国是诏》的颁布
D、强学会成立
邓小平,开创 中国人民富强 的道路。
邓小平----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开始的时间:1978年底
重要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重大决策: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知识网络
·中国地图版
考点梳理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专题感悟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中国历史复习备考 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就 民族关系内容而言,既有刀光剑影,充满了流血的战争, 更有流传千古的民族和谐相处,如和亲、会盟、册封、经 济贸易往来,直接的行政管辖,其中汉唐元时期民族关系 为其经济繁盛奠定了基础。我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海 纳百川,如汉、隋唐、宋朝、元朝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到明清时期由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落伍。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古代政治经济是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古代 政治、经济的发展特征、演变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王 朝更替、兴衰的规律,用以史为鉴、以人为本的现代眼光来 感悟古代政治、经济文明。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的建立到 清朝的2000多年的政治文明来看,国家统一和民族间的和平 相处是主流,分裂是支流。古代历史出现过三次大分裂和四 次大统一时期,真正分裂的时间也不过七、八百年左右。从 朝代来看,秦朝、隋朝虽然短暂,但它们在我国历史上占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汉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时期, 表现为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先后出现了“文景 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到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日渐没落,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也无 法阻止清王朝走向衰亡。
·中国地图版
知识网络
·中国地图版
要点整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专题感悟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 会转化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近代化(现代化)包括 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思想上的民主化、社会法制化及人 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全方位变化的过程。我国近代 化(现代化)的历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1840年至1949 年是第一阶段;1949年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第 二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第三阶段。而我国 近代化(现代化)从开始起步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历经了 曲折发展历程,从近代化的探索到社会主义工业化、民主 法制化是本专题研究和复习的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迈进
1956年底完成,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三大改造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 经济的发展
(2)经济特区的建立,为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 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国有企业改 改革开放
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等
洋务运动
成就或意义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量的赔款和外 国资本的涌入,严重损毁了中国自然经济, 近代中国经济只得在贫乏虚弱中惨淡起步
洋务运动实行三十多年,虽然最终失败,但 在“自强”与“求富”旗帜的指引下,引进 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为中
(2)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经济发 展速度减缓
(3)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解体 匈牙利改革
东欧剧变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改变苏 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戈尔巴乔夫继续推行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明显成果,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展,两国迅速融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当中
第二次 工业革命
(1)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力大大提高,扩大 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2)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由于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导致其矛盾重重,最终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祸
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苏俄新经济政策
4.二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科学技术在二战时期的大量积累。 (2)世界各国贸易门槛的降低。 (3)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 (4)发达国家人口数量的增多导致先进国家市场规模增大。 (5)世界各国人口素质的迅速提高。 (6)世界各国的迅速城市化与人口的自由迁移。
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国际金融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
济发展影响进一步加大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过程、规律和特征是怎样的? (1)过程:①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从战国到两汉,这里 一直比南方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②从魏晋到唐宋,江南地区得到开 发。③南宋元明清时期,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2)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 向沿海逐渐转移。 (3)特征:①北方人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 生产力的最高水平。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较 为突出。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1)南迁人民带去了劳动力和 先进技术,使长江中下游一
带农业发展迅速 (2)孝文帝改革加强了民族融 合,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
开通大运河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 交流
(1)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 ,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
(2)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唐朝
(3)农耕技术进步,蔬菜有许多新 品种,茶叶生产占有重要地位 (4)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斯大林 模式”形成
“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先发 展重工业,重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但农业和轻工业长
期处于落后状态,造成国民经济发展逐步失衡
(1)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 (2)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崩溃
(3)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4)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压迫,民族工业没有得到恢复;近代民族工业总体上非
常薄弱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力获 土地改革
得迅速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我国以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项目有一 万多个。工业布局有所改善,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形成;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工业基础大为加强;华北和西北 第一个 也建起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青藏高 五年计划 原上的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武汉长江大桥提前
秦朝
兴修灵渠
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汉朝
汉武帝治理黄河
水患减少,被淹土地变 成良田,有利于农业发
展
丝织业和冶炼技术 节约了人力,提高了生
提高
产力
汉武帝将铸币权和 盐铁经营权收归中
央
(1)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
统 (2)长安和洛阳十分繁华
南北朝 隋朝
(1)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2)北魏孝文帝改革
线索一 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发展 1.古代的经济发展
时期
事件
成就或意义
夏商 西周
原始农耕业 快速发展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已种 植粟和蔬菜,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
国家
春秋 铁农具和牛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
战国 耕出现
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秦始皇派人 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
国的近代化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民族资产阶级深受鼓舞, 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近代民族工业 (3)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特别
的曲折发展 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1)匈牙利针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的现象,降低积 累率,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调整农业政策,改用价 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
管理体制的改革 (2)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都进行了类似于匈牙利
的经济改革,但都收效甚微 (3)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严峻的经 济形势,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最终在1989年纷纷
拉丁美洲 的发展
(1)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没收美国垄断资本,新政权 大力发展经济
(2)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主权,增加了经济收入
(1)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各
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大幅度发
世界经济的
展
全球化 (2)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
革,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提高 (3)1992年,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实现
跨越式迅猛发展
线索二 世界历史上的经济发展
事件
意义或影响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 新航路的开辟
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从南方推向北方 (2)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3)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
京成为全国性贸易城市 (4)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明清封建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海禁
“闭关锁国” 。与世隔绝的政策,阻断了对外交往的步伐
政策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摧残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伍
2.近现代的经济发展 事件
泉州造船业发达 (2)宋代商业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
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之
一;出现纸币,有利于商业发展
元朝
元世祖重视农业发展,治理黄河 ,修运河
元朝商业繁荣,大都 既是政治中心,又是 商业大都市,中外交
往也很频繁
明清
经济继续发展
(1)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花生 等农作物并推广种植,棉纺织业
工业革命
(1)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此后,法国、美国等 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得社会面貌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上的巨大优势 ,逐渐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
落后的局面
英国的 殖民掠夺
(1)英国用掠夺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殖民地为英 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
(1)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 ,人口增加,形成了“贞观 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
黄金时期 (2)发达的经济与清明的政治 相辅相成,中国封建社会进
入最繁荣阶段
(1)经济重心南移,表现为:①江南
地区农业发展很快,逐渐超过北方。
宋朝
南方农业(占城稻、茶树 等)、手工业(丝织业、瓷
器)和商业继续发展
②南宋时期,丝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地区,景德镇成为“瓷都”,广州、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经济大危机
(1)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 特别大
(2)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3)德国和日本为应对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
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
苏联第一、第二 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
个五年计划
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增强
业发展,英国迅速成长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2)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纷纷步其后尘,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度发展,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形成
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 障碍,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经济实力甚
至很快超过英国
俄国农奴制改革
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日本明治维新
(2)1993年成立欧盟。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1)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扶植日本,美国大量在日本军 购,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引进高新科技,发展教育,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成为
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日本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