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臻美首届中国古代玉器玉文化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古玉 重要考古遗址

古玉重要考古遗址简介古玉是一处位于中国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的重要考古遗址,于1977年发现,并于1989年公布。
该遗址由东、中、西三大区域组成,面积达30万平方米。
在1980年代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山塬文化和红山文化的遗存,被认为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重要考古遗址之一。
遗址的发现与探索1977年,在进行一处水库的基建工作时,工作人员发现了古玉遗址的一部分。
随着发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出土品被发现,这些出土品包括陶器、玉器、石器以及牛、羊等动物的遗骸。
很快,古玉遗址就被确定为山塬文化的重要代表地之一。
在遗址的东、中、西三大区域中,东、中区域先于西区域被发掘。
1980年代,在对该遗址的深入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红山文化和山塬文化的遗存。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晚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而山塬文化则与红山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古玉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与山塬文化、红山文化相关的文物。
古玉遗址中的文物随着对古玉遗址的深入发掘,考古学家们提取出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对于研究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文物主要包括:陶器在古玉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中有些是精细的陶尊、陶俑、陶罐等等。
这些陶器制作工艺精细,保存状况较好,对于探索古代陶器的制作工艺、使用方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玉器玉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玉器又是玉文化中比较精髓的部分。
在古玉遗址中,出土了一些精美的玉器,包括玉璧、玉勾、玉珮等等。
这些玉器制作工艺高超,且材质优美,代表了古代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动物遗骸古玉遗址中,除了文物之外,还出土了大量动物遗骸。
这些遗骸证明了古代人类在农业、畜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同时,从动物遗骸中也可以推断古代人类当时的生活情况。
古玉遗址的意义古玉遗址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重要代表地之一,也是探究山塬文化、红山文化等古代文化的重要遗存。
古玉遗址中的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代表了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最高成就。
【人物往期回顾】杨伯达:古玉辨伪第一人

【人物·往期回顾】杨伯达:古玉辨伪第一人杨伯达先生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学术研究的执著,孜孜不倦、笔耕不辍、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杨伯达先生博学多才,除在玉器研究方面有所建树,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玉学家以外,其在文博领域的其他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和不凡的表现。
他对文物的研究涉猎广泛,书画、雕塑、珐琅、玉器、玻璃、漆器、竹木牙角、宣德炉、鼻烟壶等无所不及,在进行学术探讨、排难解疑时,能够高屋建瓴,将各学科的知识稔熟于胸,融会贯通。
原标题:玉伴我行如玉人生——杨伯达先生印象杨伯达先生著作颇丰,主编的大型图册、论文集主要有:《中国玉器全集》(6册)、《中国金银器玻璃器珐琅器全集》(6册)、《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续编》、《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三编》、《中国和田玉玉文化研究文萃》等数十种;并著有大量的专著,代表作有:《古玉史论》、《传世古玉辨伪研究》、《中国古代艺术文物论丛》、《巫玉之光》、《古玉鉴定之隋唐至明清》。
杨伯达先生几十年来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学术研究的执著,孜孜不倦、笔耕不辍、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杨伯达先生在观察器物一杨伯达先生最重要的学术成就是对当今玉文化玉学的贡献。
他经过长期深入的探索,将中国玉文化玉学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建立的玉文化学科已被社会所认可。
杨伯达先生所创立的科学玉文化玉学观内涵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玉文化研究要多学科结合中国玉文化的研究过去一直局限在文博部门,其深度远远不够。
杨伯达先生认为研究玉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范围内,还要结合其他学科,例如矿物学、地质学、宝石学、工艺学、材料学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因此他大力推行各学科对玉文化的综合研究,亲自请学者、办讲座,将不同学科的学者聚集在一起,取长补短、群策群力,使中国玉文化的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汉字是表意文字,但对其中的“意”,但相当多的人对“表意文字”理解得比较简单。
以为每个字的意义均可以从其楷书字形中找到解释。
( ) 。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宇》中,将古文字的构成规则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称之为“六书”,而“六书”之首即为“象形”。
殊不知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很多现代字形与造字之初,不同汉字中相同的构件,其来源可能完全不同。
更重要的是,汉字虽然属于表意文字,但字形中的构件并不都是表意的,而是有的表音,有的是代替某个构件的记号。
若都当作表意构件去理解,则难免。
汉字演变的复杂知识一般人不了解,这很正常,但切不可信口开河,以免将错误知识和观念___ __下去。
汉字历史悠久、不断演进,汉字中蕴涵着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追求。
汉字与汉语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化的记载者与传播者,凝聚着中国人的文化认知与文化情感,全社会应树立对汉字的敬爱之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使很多汉字形成的语境已经改变了,理解汉字起源与演变更为不易。
为此,有必要在民众中科学的汉字基础知识。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汉字的起源确实与古时人们使用的图形符号有关。
B.古时人们使用的图形符号确实是汉字的起源。
C.古时人们使用图形符号,而这些符号确实逐渐演化成了汉字。
D.图形符号被古人使用,后来的确演化成了汉字。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大相径庭牵强附会留传推广B.方枘圆凿穿凿附会留传普及C.方枘圆凿牵强附会流传推广D.大相径庭穿凿附会流传普及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使产生汉字的语境发生改变,探究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更为不易。
中国古代玉器

中国古代玉器第一章、中国古代玉和玉器一、中国古代玉: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根据传到欧洲的清代乾隆朝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
1、角闪石亦称软玉,包括透闪石和阳起石,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 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属于角闪石的一种。
其中以新疆和阗所产的一种透闪石之类的玉石最为有名。
角闪石的色泽较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非常名贵,经济价值极高。
又因角闪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
2、辉石类亦称硬玉,因翠绿者质地最佳,在中国又有翡翠之雅称。
缅甸是翡翠的主要出产国,清代乾隆时期流入中国,其中含有铬镍元素的呈现绿色,称之为“翠”;含有铁元素的呈现黄、红色,称之为“翡”,如果在同一块玉石由红、绿、紫三色组成,则称为“福禄寿三星”或“桃园三结义”。
其硬度为6.75-7度,比重3.2-3.3。
辉石类则以硅酸钠和硅酸铝为主,有隐约的水晶状结构,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的光泽,清澈晶莹。
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娇嫩的淡紫色,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
3、在中国古籍上所指的玉并不是确切的矿物学的名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阐释“玉”为:“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来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
“五德”之说是儒家对玉理念的高度概括,也把玉赋予了人格化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玉器:西汉扬雄在《法言》中阐述说:“玉不雕,屿璠不作器。
古董大收藏家的介绍

古董大收藏家的介绍周成富上海人。
本科学历。
《史海遗珍》编委。
现任上海灵石工程有限公司经理。
1976年涉足收藏,数以6万多件藏品,上至原始社会,迄至明清件等,琳琅满目,不泛珍品绝品乃至国宝,表现出"盛世藏宝"一个侧面。
在上海举办参与过巜首届云洲中国古玉文化珍藏展》,《第二届云洲中国古玉珍藏展》,和上海玉文化研究院在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文化中心举办《玉之路"礼玉"珍藏展》。
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导。
张芳硕西安市长安人,生于1858年,上过山下过乡,当过兵扛过枪,善学习肯钻研,经过商办过厂,开过公司做过矿产。
阅历太多见识广泛,做收藏下苦功走遍全国古玩市场,辨真伪看遍全国博物馆。
不耻下问访遍名师高人,阅过藏品成千上万,收藏朋友遍布大江南北。
醉心收藏刻苦肯钻研,藏品精美令人惊叹!喜爱朋友为人仗仪,愿天下收藏家到长安来做客!愿和各位大藏家成为真诚的朋友!现正全力筹备中华博物院陕西分院的建设。
方正生于1953年,山东济南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
上世纪90年代辞去公司职务创业,事业有成。
兼爱收藏,把高古玉器作为收藏研究重点,目前有许多珍惜名贵精工大型古玉珍品。
古代玉器承载着中华五千年乃至更悠久的灿烂文明,玉文化博大精深,因而对玉尤其对古代玉器的敬仰感动之情自然而然地升华。
这种感动之情不亚于七千年前红山文化先人对玉顶礼膜拜至信仰。
由这样一个美玉爱好者逐渐成为一名痴迷的古玉藏宝人。
2021年荣获中国文物保护金奖。
姜悦1974年出生,大专学历。
唐山市古玉器研究会会长,职业玉器鉴定师,职业铜器鉴定师。
2021年创建了唐山市古玉器研究会,现有会员300多名。
2021年,成功的举办了唐山市第十六届陶瓷博览会第一届古陶瓷展。
2021年,开创了第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首届中韩古玉文化交流研讨会》暨首届先秦古玉展。
受到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证明了民间有宝,精品在民间。
2021年,唐山市古玉器研究会成立了鉴定中心。
【精】玉文化发展史

华夏祖先选择美石磨制玉器,最早见于2000年前的内蒙古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对白色玉块表明距今约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业的萌芽与建立。
在我国,玉器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它记录了人类生活,社会的变迁,比金、银、铜、铁器不知要早多少年。
从旧石器时代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玉器的佩带代表着人们社会地位。
从碾磨的玉器到精美的玉雕作品,玉器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玉的文化随之更加丰富———新石器时代的玉龙、玉璧,商周的玉刀、玉戈,春秋的剑饰、带钩,汉代的瑞兽,唐宋的花鸟发簪,及元明清的大件玉雕,特别是清代,雕琢艺术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玉雕史的巅峰。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的工匠陆子冈所制作的玉佩,开创了图文并茂、构图新颖、做工精湛的玉佩饰物之先河,至今仍被推崇备至,俗称“子冈佩”。
它为玉的文化添增了更加绚丽的色彩。
美玉得到我们东方人的万般垂爱。
东方人往往用玉来比喻人的德性,儒家讲究“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去身”等。
我国出土资料证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玉器。
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少量玉珠、玉管和玉玦等。
但我国玉器的起源,应当比这更早。
玉器脱胎于石器的母体,远远超越了石器。
最初只是小玉块钻一孔用作垂饰,或象磨制石器一样,磨成玉制武器或工具。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才有雕刻花纹或磨得光滑的制品,器形也比较大,比较复杂,可算做工艺品。
以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加工玉石器的技术是相同的。
制石技术由打制发展到磨制,经历了数千年,制玉技术大致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二者在使用技术和工具上可能完全相同,但玉器除实用外,还有其他的需求,因而在技术要求上比制造石器复杂。
玉器不仅要求光洁度比石器高,有的还要镌刻各种花纹图案,这是出于人们审美的需要,是非实用的艺术装饰。
这在石器上很少见。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具有实用价值的有玉斧、玉铲、玉刀、玉戈等生产工具和武器,用作装饰品的有玉环、玉球、玉镯、玉璜、玉玦、玉珠、玉管等。
玉器藏品交流会发言稿模板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玉器藏品交流会,这是一个展示我国悠久玉文化、交流收藏心得、增进友谊的平台。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方,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发言稿模板,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尊敬的各位玉器收藏家、嘉宾: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于此,共同探讨玉器收藏这一充满魅力的话题。
玉器,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各位分享我的收藏心得,同时也期待聆听大家的宝贵意见。
一、玉器的历史与价值玉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制作和使用玉器。
玉器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在古代,玉器被誉为“石之美者”,其质地温润、色泽典雅,历来备受推崇。
玉器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物质形态上,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每一件玉器都承载着制作者的心血和智慧,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因此,玉器收藏不仅仅是追求物质财富,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玉器的种类与鉴赏玉器的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玉雕:以玉石为材料,通过雕刻技艺制成的艺术品,如玉佩、玉簪、玉雕摆件等。
2. 玉器饰品:以玉石为材料,制成的各种饰品,如玉镯、玉坠、玉簪等。
3. 玉器用具:以玉石为材料,制成的各种生活用具,如玉碗、玉杯、玉盘等。
4. 玉器文房:以玉石为材料,制成的文房用品,如玉笔筒、玉镇纸、玉砚台等。
鉴赏玉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玉质:玉质是玉器鉴赏的基础,优质的玉质应该色泽均匀、质地细腻、硬度适中。
2. 工艺:玉器的工艺是评价其价值的重要因素,精湛的工艺能够提升玉器的艺术价值。
3. 图案:玉器的图案寓意丰富,鉴赏时应注意图案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4. 年代:玉器的年代也是影响其价值的重要因素,年代越久远的玉器往往价值越高。
三、玉器收藏的经验与建议1. 培养兴趣:玉器收藏需要深厚的兴趣和耐心,只有真正热爱玉器,才能在收藏过程中不断学习、成长。
古代玉器——中国文物宝库中特有的明珠之一

其 中硕 大无 删的 器 ,可 为这 时 期 的典 型 玉 器中的 佼佼者足 有其 ・ 定 的涵义所 在。
代表 。
工 很细 , 琢: I = = = 艺早 已成 为一 个独立 的 专 业
根 据 历代 出土 实物 诸多文献 l 电料 相 对 部 门 ,因而 发 鼹出更 高的琢 ] i 水平 。 青铜 工
的 玉 器进 行剖 析 ,能达 到 磺优 良、体 形 匀 以理 解 为我 国出现 文 字 前后 ,中原 文化 与原
商 代 玉 文 化面 貌 真正 显 现 盛 况 的 时 期
称 、作 细 、数 量 众 多刻 仃特 殊怀 | } { 等高要 求 始社 会 渚文化 的特 权阶 层 在交 往之 间未 能 免 足住 “ 盘 庚徙 殷”起 至 “ 武_ l r 复兴 ”期 问开
与 当l 1 . f n  ̄ . j 政治 、文 化 、民族 、个 庞大的 玉文
着相 互 依附的 密切 关 系 ,有 着 一段时 代特 定 化体 系 ,是 研究 电前文 化 、社会经 济 、生活
的辉 煌 历 电。所行 这些 ,茫 茫数 千年 ,沧 海 活动和 玉器渊源的 重要 资料 。 桑 田 ,迭 经变 革 ,很 多玉 器的 来龙去 脉的
果 ,发 现 良渚 文化 是 从 5 家浜 文化 、崧 泽文 璧既 可用 r祭 - f 巳 、朝觐 聘享 及 仪 仗 ;又 是特 生趣 ,郜是较 为精 细的 作 品。这 时的 礼制 片 {
化 相继 发 展而 _ 求的 另 - 种 文化遗 仔 ,最早 被 权阶 层执 掌 的信物 、权 标 和财 富 ;还可 当 作 品, 处 于方 兴未 艾的 阶段 ,图案 设 计更 加 发现 于 浙江 馀 杭两 南的 良渚 乡 ( 住 太湖水 系 贡 品 、馈 赠品 及殓 等 用途 。这是 社会 发 展规 精 益 求精 ,伍 饰 纹 局 方 面 又出 现 r双 线 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玉臻美—首届中国古代玉器玉文化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中国古代玉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实物证据。
省思斋主等几位藏家以收藏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积几十年的财力与精力,从海内外征集收购了一批种类别致、材质上乘、造型优美独特、工艺精湛、内涵丰富的战国汉代时期的玉雕珍品,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这一时期玉雕艺术所取得辉煌成就的认识。
日前,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等单位联合在西安举办“古玉臻美—首届中国古代玉器玉文化研讨会”,特别邀请了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现场观摩省思斋主等藏家提供的精品玉器,从不同视角对其切磋琢磨,共同探讨这批玉器的内涵和价值。
与会专家学者发言摘录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今天看到王院长这批藏品,我觉得长了见识、开了眼界,很震惊。
这些玉器工艺的精湛程度是非常惊人的,非常精美,称得上品位高贵。
我倾向于尊重云辉先生对玉器年代的判断,赞同他的观点。
尤其值得一提的,扁杯的造型非常新奇,还有秘戏图纹样的玉卮,都非常罕见。
总之,这批藏品对于我们认识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是非常有价值的,是非常珍贵的研究材料,可以和我们先秦典籍里记载的贵族生活结合起来印证研究。
对于王院长的关中民俗博物院,我们都应该感谢他这么多年的努力,为我们保留下来这么多值得珍视的民俗文化标本。
李银德(徐州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员) 我讲讲对两种器物的想法和感受。
一个是枕,汉代的枕头分为四种:第一种像长方盒子,第二种像板凳,第三种是大块玉料制成的实心玉枕,第四种是镂空的,类似现在的凉枕。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应该说是第五种。
它的工艺是完全不同的,枕面由三块玉板组成,围栏上雕刻着各种形象的纹饰,还镶嵌有宝石。
这种器型之前没见过,而且比以前出土的同时期文物要更加华丽。
另外一个是卮。
整体来讲,汉代的玉容器的数量非常稀少。
这一批就达七件,方的圆的都有。
这几件玉卮保存情况是很好的,铜胎、银构件里还加了一些其它的材料,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资料。
它们的规格在当时都是顶级的。
王院长花了极大的心血,这是用个人的力量建成了一座国家级别的博物馆,我们文博工作者都十分感佩。
张尉(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我感觉非常震撼。
这批玉器可以说突破了以往的一些认知。
它们的造型、纹饰、工艺技法上的多种复合,都有很大的突破。
在我们既有的出土文物里边,有这种品种,但完全相同的造型和纹样是没有的。
尤其是秘戏、杂技等图样在玉器上出现,这真是开了一次眼界。
这批实物对战汉时期玉器资料的丰富是非常有益的,它给予我们一种新的信息。
这种信息有助于我们对战汉玉器研究作进一步的探索。
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参观了关中民俗博物院,没想到这么丰富的民俗文物都集中在这个博物院里,规模还这么大,这是王院长对民间文化很大的一个贡献。
这次来我很感动,民间竟然有这么用心的、不辞辛劳几十年如一日保护这些东西的人。
祝愿王院长将博物院越办越好。
刘云辉(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流散在民间的、流散在一些收藏家手中的文物,也有品质非常高的。
沁色对于玉器研究来说十分重要,玉器色泽的自然变化反映出它不同时期在地下受到的侵蚀。
这批玉器的沁色十分自然可信,它们用料考究,采用了高品质的玉料、金银和宝石;工艺精湛,运用了多种雕刻技法;造型精美,融合了各种当时流行的吉祥纹饰,尤其其中的百戏图,生活气息很浓厚。
我认为不论是审美价值、历史价值,还是学术价值,都非常高。
所以就需要来探讨一下,这批玉器反映当时的玉器加工、玉器造型、审美情趣和艺术成就达到了什么水准。
我们根据既往的材料对战国、汉代的认识,可能还不能达到反映当时历史真实的高度。
这批玉器是战汉时期社会生活风俗、观念信仰的一种体现,它们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审美情趣提供了新的证据,具有很高的价值。
曾志华(陕西师大文学院教授,古典文学专家) 我的感受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大开眼界,大增知识,大释困惑。
我对玉文化是外行,但正因为是外行,我观察这批玉器的视角就不一样。
做为一个搞古代文学的人,我认为古代的玉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影响之大可以总结为三点:一、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中很难找出一个真正的“玉盲”;二、也很难找出完全没有涉及到玉的文学家;三、古代文学中的涉玉文字,基本上都是与真善美联系在一起的。
玉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太大了。
在古代文学意象里,很难找到能和玉相提并论的。
它从精神内涵方面给过去的中国人,也给现在的中国人,还会给将来的中国人,造成巨大的影响。
段清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这批玉器的等级和档次真的太高了,它们的来源应该是皇室宫廷,或者说它们代表着当时皇室玉器加工的艺术水准。
这次在关中民俗博物院真是开了眼界了。
几乎所有到今天为止影响着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精神内核,其实在战国时期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体系了。
到了汉代,很多文化中最核心的东西都已经固化了。
这些藏品就恰好反映了从战国到汉代文化最终形成这个体系的情况。
这一批东西真的很有价值,希望我们通过以后的研究,将它的脉络梳理得更清楚一些,可以从中看出我们的汉文化究竟到底是什么。
王长启(文博专家) 西安过去也出了很多玉器,但像这样大量的却很少见。
我们博物馆大部分玉器都由我经手收集,我对它们也比较熟悉。
这些玉器的玉质是比较好的,很珍贵,造型也很新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听了各位专家的意见,我感触很深,这对以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启发。
对于战国、汉代的玉器,我们的工作也是在不断摸索中成长的。
高曼(文博专家) 我今天是来学习的。
今天提出来的这一部分玉器,它的纹饰造型和时代特征是高度吻合的,而且看起来带有一些南方的艺术风格。
西安的玉器文物中像这么大这么精美的是很罕见的。
我诚心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多来我们博物院做一些研究,让我们也多学习一下,将文物保护工作做得更好。
王勇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省民协主席,研究员)简介:王勇超,一九五七年生,陕西长安人,号灏文堂主、终南卫道士、省思斋主等。
大学学历,研究员。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民协主席。
曾主编出版《石上逍遥——拴马桩的雕刻艺术》、《关中民俗艺术论集》、《关中民俗文化艺术丛书》(十六卷本)、《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民国书画集》、《追溯——“秦风·汉韵·唐文化”陕西老民宅摄影展作品选集》、《五台吟》(个人诗集)等。
三十余年来,致力于民间文化、石雕艺术、古民居、古玉、金银器、书法绘画等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研究工作。
今天在陕西西安举办“古玉臻美——首届中国古代玉器玉文化研讨会”,把各位专家们请来,举办这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的研讨会,对玉文化的弘扬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我们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系列讲话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严三实”的重要体现。
关于古玉,除了专家们见得相对多一点,民众能见到的很少,所以对玉文化的认识也多有不足。
多年来,我在关中民俗博物院抢救保护传统民居、古今书画、石雕艺术、金银玉器等文化遗产,今天以玉器为主题举办这个座谈会,希望通过研究探讨,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博大精深,了解古玉文化的源远流长及其现实意义。
我们老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对古玉的功能和作用有了系统的认识。
他们对玉非常崇敬,认为它是身份地位、品格道德的象征。
从新石器时期始,到战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关于古玉文化的研究在中华文化史上从没有间断过。
可以说,玉文化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近几十年来,古玉市场比较混乱,大量的研究机构也比较散乱。
举办首届古玉文化研讨会,希望通过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合力把这项研究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藏珍鉴赏(部分)铜鎏金釦镂空高盘足云谷纹扁杯(一对)高11.5cm 宽11.6 cm 容积110毫升银神兽铺首衔环鋬高浮雕动物玉卮(一对)(左)高19cm 口径9cm 容积618毫升(右)高18.7cm 口径9cm 容积568毫升铜框镶玉雕百戏纹刻辞卮高17cm 口径9.6 cm 容积653毫升刻辞内容:食酒宜常喜所得喜有日事田禾富贵成铜框镶玉雕秘戏图玉卮高16.2cm 口径10.2 cm 容积708毫升嵌宝镶玉铜鎏金神兽(一对)长11.8cm 宽7.1 cm 高14.4cm 铜框镶玉和玉髓雕神人禽兽玉卮高22.2cm 口径9.6 cm 容积624毫升铜鎏金框镶玉八角方卮高15.6cm 口径7.8 cm 容积436毫升铜鎏金镶嵌宝镶玉枕通长32.5.cm 宽13.5 cm 高6.9 cm 嵌金狮形玉角杯高12.2cm 上口9.7×5.5cm 容积135毫升铜鎏金嵌松石兽面玉带钩(一对)通长21cm 宽8cm 嵌宝铜鎏金仙山白玉瑞兽镇高7.8cm 底径6.6cm螭虎谷纹玉杯铜爵高23cm 宽15.7 cm 重946克铜鎏金釦白玉髓柳斗研讨会剪影2012年1月,李学勤、王勇超、叶舒宪等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
2013年5月,王子今、刘云辉、王勇超在一起开展学术研究。
玉德赞王勇超天生万类,唯人最尊;地育万物,唯玉最灵。
玉器之属,古玉最贵;三代而下,战汉最精。
是故泱泱中华,古往今来,爱玉成癖,敬玉成风,崇玉为乐,佩玉为荣者,史不绝书,九州盛行也。
余虽不敏,然亦收而珍藏,扣而谛听,废寝忘食,其乐融融矣。
或问余曰:“先生好玉之乐,究何在乎?”余答之曰:“君不闻先圣之言乎:‘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缜密以栗,知也。
廉而不刿,义也。
垂之如队,礼也。
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
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孚尹旁达,信也。
气如白虹,天也。
精神见于山川,地也。
圭璋特达,德也。
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故君子贵之也。
”何况而今之世,物欲横流,商潮汹涌。
人心不古,少让多争。
是非莫辨,善恶俱生。
贪腐为常,渔色为能,攘攘求利,汲汲沽名。
大德谁修?大道难通。
黄钟瓦釜,何弃何鸣?大千尘世,孰醉孰醒?方此之时,效法玉德,感悟玉性,弘扬玉道,欣赏玉精,不亦宜乎?倘能如此,丑恶渐去,真善俱兴焉:内而怀珠抱玉,外而玉洁冰清。
恪守金科玉律,彰显玉振金声。
立志如玉之坚,养心如玉之莹,修身如玉之谦,待人如玉之诚,处世如玉之智,交友如玉之忠,为官如玉之廉,做事如玉之明。
幼可驱邪健体,老可益寿陶情,文可养性防腐,武可御侮折冲,下可正心诚意,上可理国致平,小可家族和睦,大可天下为公,近可华夏圆梦,远可世界大同。
凡斯种种,竹笔难罄也。
噫吁嚱,玉之为德,大矣哉!玉之为乐,无穷哉!是以赞之。
乙未腊月于省思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