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救援

事故应急救援
事故应急救援

第七章事故应急救援

一、考情分析

本章举例分值分布

二、考核要点一览

第一节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大纲要求:

一、了解事故应急救援的任务与特点

二、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应急救援的要求

三、掌握事故应急救援管理过程

(四个层次:预防、准备、响应、恢复)

本节知识结构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系、区别来记)

在任何工业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事故。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时候,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手段。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下述4个方面。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

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针对事故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监测等措施,防止继续危害。将现场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3个: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这是各类公共事故、灾害与事件的共同特征。

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

主要表现在:事故、灾害或事件影响因素与演变规律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的多边性;以及现场处置措施的复杂性。

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各类公共事故、灾害与事件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后果一般比较严重,应急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使后果、影响发生猝变、激化和放大。

应急工作由于有上述的特点,因此决定了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

迅速:要求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迅速地调集所需的大规模应急力量和设备、物资等资源,迅速地建立起统一指挥与协调系统,开展救援活动。

准确: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能基于事故的规模、性质、特点、现场环境等信息,正确地预测事故的发展趋势,准确地对应急救援行动和战术进行决策。

有效: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性与否。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熟悉)

(一)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主要有:

1.《安全生产法》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3.《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5.《职业病防治法》

6.《消防法》

7.《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1.8,及各类应急预案

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8全国人大通过。

对危险化学品、特大安全事故、重大危险源等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二)《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

1、作用: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2、预案将突发事件分为4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3、公共突发事件分为四级(按照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类):

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和IV级(一般);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必须要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三、事故应急管理的过程(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

尽管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不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以前考过)

(一)预防

有两层含义,一、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假定事故必然发生,通过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减少危险品的存量;开展公共教育等。

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以前考过)

(二)准备

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过程。

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做的各种准备,包括应急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施)与物资的准备和维护等,其目标是保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

(三)响应

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等。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四)恢复

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应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要求立即进行的恢复工作包括(3项):

1)事故损失评估、2)原因调查、3)清理废墟等。(以前考过)

在短期恢复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长期恢复包括厂区重建和受影响区域的重新规划和发展。在长期恢复工作中,应汲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

四、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了解)P129

(一)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每一类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措施可能千差万别,但其基本应急模式是一致的。

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应由:1)组织体制、2)运作机制、3)法制基础和4)应急保障系统4部分构成,如图7—1所示。

图7—1应急救援体系基本框架结构

1.组织体制

应急救援体系组织体制建设包括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和救援队伍。

2.运作机制

应急救援活动一般划分为应急准备、初级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4个阶段,

应急运作机制主要由: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这4个基本机制组成。

统一指挥:是应急活动的最基本原则。

应急指挥一般可分为集中指挥与现场指挥,或场外指挥与场内指挥等。

3.法制基础

4.保障系统

(二)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机制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对不同的响应级别,相应地明确事故的通报范围、应急中心的启动程度、应急力量的出动和设备、物资的调集规模、疏散的范围、应急总指挥的职位等。典型的响应级别通常可分为3级。

1.一级紧急情况

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机构联合处理的各种紧急情况,通常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2.二级紧急情况

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

3.三级紧急情况

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

(三)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1)接警、2)响应级别确定、3)应急启动、4)救援行动、5)应急恢复和6)应急结束等6个过程(如P131图7_2所示)。

(四)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

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的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以及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

本节例题

1.事故的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级别、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属于事故应急管理()阶段的工作内容。(08年真题)

A.预防

B.准备

C.响应

D.恢复

[答疑编号50022207010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28

2.事故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个阶段。4个阶段均涉及到的工作是()。(07年真题)

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急设备的维护

B.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应急预案的演练、开展公众应急教育

C.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事故损失评估、应急设备的维护

D.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事故损失评估、急救与医疗行动

[答疑编号50022207010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28-129

3.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应急救援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后果影响易猝变等特点。(07年真题)

A.长期性

B.必然性

C.突发性

D.整体性

[答疑编号50022207010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26

4.《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关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07年真题)

A.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B.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故、环境污染事故4类

C.突发公共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

D.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是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划分的

E.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要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答疑编号500222070104]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27-128

5.事故应急救援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事故应急救援基本任务的是()。(06年真题)

A.立即营救受害人员

B.迅速控制事态发展

C.进行应急能力评估

D.进行事故危害程度评估

[答疑编号50022207010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25。事故应急救援基本任务的是4个,还有个是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6.从长远观点来看,()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A.低成本高效益

B.低风险高收益

C.高成本高效益

D.高风险高收益

[答疑编号500222070106]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28

7.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应由()构成。

A.组织体制

B.动作机制

C.法制基础

D.应急保障系统

E.后勤机制

[答疑编号500222070107]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29。

8.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其中三级响应级别是指()。

A.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协作解决的

B.需要国家的力量解决的

C.只涉及一个政府部门权限所能解决的

D.必须利用一个城市所有部门的力量解决的

[答疑编号50022207010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31。分级响应分为三个响应级别,每一个级别比前一个级别应急响应高一些,最高是一级响应,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二级响应需要两个或更多部门响应;三级响应只涉及一个政府部门权限就能解决的。

9.下列关于事故应急管理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A.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

B.事故的应急管理贯穿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

C.事故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D.应急管理包括准备、响应、行动和恢复四个阶段

E.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答疑编号500222070109]

『正确答案』BCE

『答案解析』A项,尽管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不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E项,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参见教材P128。

第二节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

大纲要求:(本节内容重要)

一、了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作用和层次

二、掌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

三、掌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要素及其内容要求

四、熟悉策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

五、熟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过程

本节知识结构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系、区别来记)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

一、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

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

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所预先作出的详细安排,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5个)

1.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是培训和演习工作的开展。

2.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3.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

4.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的协调。

5.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二)策划应急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 7个(熟悉)P134

编制应急预案时应进行合理策划,做到重点突出,反映主要的重大事故风险,并避免预案相互孤立、交叉和矛盾。

策划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下列(7个)因素:

1.重大危险普查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情况等。

2.本地区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及其影响。

3.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

4.本地区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

5.功能区布置及相互影响情况。

6.周边重大危险可能带来的影响。

7.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了解)P134-135

为了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和层次,应对应急预案合理划分层次,应急预案可分为3个层次:

(一)综合预案

综合预案相当于总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预案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可以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底线”,对没有预料的也能起到一般的应急指导作用。

(二)专项预案

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如煤矿瓦斯爆炸等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

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三)现场处置方案预案

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而编制。针对某一具体场所的该类特殊危险及周边环境情况,作出具体、周密而细致的安排,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对现场具体救援活动的指导性。

现场处置方案的另一特殊形式为单项预案。单项预案可以是针对一大型公众聚集活动(如经济、文化等活动)或高风险的建设施工或维修活动(如人口高密度区建筑物的定向爆破等活动)而制定的临时性应急行动方案。

三、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掌握)P136-137

如P136图7-5所示的“1+4”预案编制结构,是由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构成。

(一)基本预案

基本预案是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主要阐述应急预案所要解决的紧急情况、应急的组织体系、应急方针、应急资源、应急的总体思路,并明确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中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等规定。

(二)应急功能设置

应急功能是指针对各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通常采取的一系列的基本应急行动和任务,如指挥和控制、警报、通信、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现场管制等。

因此,设置应急功能时,应针对潜在重大事故的特点综合分析并将其分配给相关部门。

(三)特殊风险管理

特殊风险指根据某类事故灾难、灾害的典型特征,需要对其应急功能作出针对性安排的风险。

应说明处置此类风险应该设置的专有应急功能或有关应急功能所需的特殊要求,明确这些应急功能的责任部门、支持部门、有限介入部门及其职责和任务,为制定该类风险的专项预案提出特殊要求和指导。

(四)标准操作程序

各应急功能的主要责任部门必须组织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为应急组织或个人提供履行应急预案中规定职责和任务的详细指导。

(五)支持附件

支持附件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的有关支持保障系统的描述及有关的附图表,如危险分析附件,通信联络附件,法律法规附件,机构和应急资源附件,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等。

小结: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可包括,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等,是一个4级文

件体系。

(1)一级文件——预案,由一系列为实现应急管理政策和目标制定的紧急管理程序组成。

(2)二级文件——程序,具体该做什么、由谁做、时间、地点等。

(3)三级文件——指导书,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细节进行说明。

(4)四级文件——行动记录,行动期间的通讯、每一步行动的记录等。

四、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6步(熟悉)P137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成立工作组。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2.资料收集。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4.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5.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五、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掌握)P138-142

(一)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所需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其核心内容如下:(7方面)

1.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辨识和评估。

2.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

3.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4.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

5.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

6.现场恢复。

7.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法律法规的要求等。

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不仅包括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而且还包括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和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等。

(二)核心要素

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按相应的过程可分为6个一级关键要素,包括:

①方针与原则;

②应急策划;

③应急准备;

④应急响应;

⑤现场恢复;

⑥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其中,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3个一级关键要素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二级小要素。

这6个一级要素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从应急的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

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

(三)各要素的编制要求

1.方针与原则(第一个关键要素):作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的纲领。

反映应急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方针与原则还应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

2.应急策划(第二个关键要素)

包括危险分析、资源分析和法律法规要求(3个二级要素)

1)危险分析

危险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可能存在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危险分析的结果应能提供:

(1)地理、人文(包括人口分布)、地质、气象等信息;

(2)功能布局(包括重要保护目标)及交通情况;

(3)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物质种类、数量及理化、消防等特性;

(4)可能的重大事故种类及对周边的后果分析;

(5)特定的时段(如人群高峰时间、度假季节、大型活动等);

(6)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2)资源分析

针对危险分析所确定的主要危险,明确应急救援所需的资源,列出可用的应急力量和资源,包括:

(1)各类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情况;

(2)各种重要应急设备、物资的准备情况;

(3)上级救援机构或周边可用的应急资源。

通过资源分析,可为应急资源的规划与配备、与相邻地区签订互助协议和预案编制提供指导。

3)法律法规要求

有关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是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前提保障。应急策划时,应列出国家、省、地方涉及应急各部门职责要求以及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文件,以作为预案编制和应急救援的依据和授权。

3.应急准备(第三个关键要素)

应急预案能否在应急救援中成功地发挥作用,不仅仅取决于应急预案自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与否。包括4个二级要素。

1)机构与职责

建立完善的应急机构组织体系,包括城市应急管理的领导机构、应急响应中心以及各有关机构部门等。对应急救援中承担任务的所有应急组织,应明确相应的职责、负责人、候补人及联络方式。

2)应急资源

根据潜在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合理组建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各种救援机械和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消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保证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另外,对应急资源信息应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更新。

3)教育、训练与演习

对公众的日常教育做出规定,尤其是位于重大危险源周边的人群,使他们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对健康的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了解预先指定的主要及备用疏散路线和集合地点,了解各种警报的含义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关要求。

应急训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培训与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及其他训练等。

预案演习是对应急能力的综合检验。应急演习包括桌面演习和实战模拟演习。

4)互助协议

与邻近区域签订正式的互助协议,并做好相应的安排,以便在应急救援中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

与社会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物资供应企业等签署相应的互助协议。

4.应急响应(第四个关键要素)(12个核心功能和任务)

应急响应包括应急救援过程中一系列需要明确并实施的核心应急功能和任务,这些核心功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相互之间又密切联系,构成了应急响应的有机整体。

应急响应的核心功能和任务包括: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漏物控制。

5.现场恢复(紧急恢复、短期恢复)(第五个关键要素)

主要内容应包括: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等。

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第六个关键要素)

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作出明确的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或在应急演习、应急救援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实际情况以及预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更新、完善和改进。

本节例题

1.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属于()。(08年真题)

A.综合应急预案

B.专项应急预案

C.现场处置方案

D.基本应急预案

[答疑编号50022207011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35

2.不同的应急预案由于各自所处的层次和适用范围不同,因而在内容的详略程度和侧重点上会有所不同,但都可采用相似的基本结构。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包括()。(08年真题)

A.应急准备、初级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

B.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

C.组织体制、运作体制、法制基础和保障系统

D.预案、程序、指导书和记录

[答疑编号50022207011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37

3.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按相应过程包括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6个一级关键要素。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教育培训与演练互助协议等二级要素属于一级要素中的()。(08年真题)

A.方针与原则

B.应急策划

C.应急准备

D.应急响应

[答疑编号50022207011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39

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2006)明确了应急预案编制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并将应急预案分为()。(08年真题)

A.综合应急预案

B.专项应急预案

C.现场管理方案

D.基本应急预案

E.现场处置方案

[答疑编号500222070113]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35

5.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危险性极大,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必须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制定()程序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07年真题)

A.危险物质泄漏控制

B.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

C.出入现场和紧急撤离

D.应急信息的审核和批准

[答疑编号50022207011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42

6.事态监测与评估作为应急响应的一项核心功能和任务,在应急救援和应急恢复决策中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其目的是()。(07年真题)

A.动态监测风向和环境的变化

B.动态监测事故发展势态及其影响

C.动态估算经济损失的大小

D.动态评估事故预防的有效性

[答疑编号50022207011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41 。

7.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常包含一系列支持附件。下列资料中,应作为应急预案支持附件的是()。(07年真题)

A.应急管理方针和原则

B.与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清单

C.重大危险源分布图表

D.应急通信联络图表

E.应急器材和应急物资清单

[答疑编号500222070116]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37

8.在应急过程中,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在进行人群疏散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有()。(07年真题)

A.疏散人群的数量

B.疏散所需的时间

C.风向等环境变化

D.财产损失的大小

E.疏散线路的风险

[答疑编号500222070117]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41

9.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急策划是一级要素,危险分析是二级要素。下列不属于危险分析内容的是()。(06年真题)

A.危险识别

B.脆弱性分析

C.资源分析

D.风险分析

[答疑编号50022207011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38-139 。资源分析属于应急策划是一级要素的二级要素。

第三节应急预案的演练

大纲要求:

一、了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要求

二、熟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类型、任务及实施过程

三、了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效果的评审方法及内容

本节知识结构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系、区别来记)

一、应急预案的演练的要求(了解)

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突出体现在7个方面:

1.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

2.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

3.协调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

4.使公众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加强

5.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

6.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

7.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二、演练的类型(3类)

(一)桌面演练

一般仅限于有限的应急响应和内部协调活动,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的演练活动,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目的是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

事后一般采取口头评论形式收集参演人员的建议,并提交一份简短的书面报告,总结演练活动和提出有关改进应急响应工作的建议。此方法成本较低,主要为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做准备。

(二)功能演练

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一般在应急指挥中心或现场指挥部进行,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例如,指挥和控制功能的演练。并可开展有限的现场活动,调用有限的外部资源。

功能演练比桌面演练规模要大,需动员更多的应急人员和机构,协调难度也增大。

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形式外,还应向地方提交有关演练活动的书面汇报,提出改进建议。

(三)全面演练

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全面演练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练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并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练,以检验相互协调的应急响应能力。

演练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书面报告。

无论选择何种演练方法,应急演练方案必须与辖区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需求和资源条件相适应。

三、演练的参与人员

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5种)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

四、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

综合性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1)演练准备、2)演练实施和3)演练总结(3个阶段)。详见教材P144 ,图7-6综合性应急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

注意:出过考试题。

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或领导小组)是成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的关键。策划小组应由多种专业人员组成,包括来自消防、公安、医疗急救、应急管理、市政、学校、气象部门的人员,以及新闻媒体、企业、交通运输单位的代表等;必要时,军队、核事故应急组织或机构也可派出人员参加策划小组。

参演人员不得参加策划小组,更不能参与演练方案的设计。

五、演练结果的评价(效果评审)(了解)

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并提交演练报告,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照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性的影响程度,将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

(一)不足项

不足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可能导致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组织或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

策划小组负责人应对该不足项进行详细说明,并给出应采取的纠正措施和完成时限。

最有可能导致不足项的应急预案编制要素包括:职责分配,应急资源,警报、通报方法与程序,通讯,事态评估,公众教育与公共信息,保护措施,应急人员安全和紧急医疗服务等。

(二)整改项

整改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

整改项应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整改项可列为不足项:

一是某个应急组织中存在两个以上整改项,共同作用可影响保护公众安全与健康能力的;

二是某个应急组织在多次演练过程中,反复出现前次演练发现的整改项问题的。

(三)改进项

改进项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改进项不同于不足项和整改项,它不会对人员安全与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视情况采取改进措施,不必一定要求予以纠正。

本节例题

1.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会议室内举行,以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为目的的演练称为()。(08年真题)

A.桌面演练

B.功能演练

C.全面演练

D.协调性演练

[答疑编号500222070119]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43

2.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分为5类;在演练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参与人员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救助伤员或被困人员、保护财产或公众健康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资源,这类人员属于()。(08年真题)

A.参演人员

B.控制人员

C.模拟人员

D.观摩人员

[答疑编号50022207012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44

3.以下哪一种应急预案演练的主要特点是口头训练,一般在会议室内举行()

A.桌面演练

B.功能演练

C.全面演练

D.其他

[答疑编号50022207012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43

4.应急演练过程通常可划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3个阶段,总结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是()。(07年真题)

A.制定演练方案

B.培训演练评价人员

C.演练人员自我评价

D.救援设备的维修

[答疑编号50022207012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46。详见图7-6综合性应急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

5.某炼油厂原油泄漏应急预案演练中,发现泄漏的少量原油未能得到及时收集,直接排放到农田中。对此问题的处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07年真题)

A.不纠正

B.改进

C.通报

D.上报

[答疑编号50022207012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46。它不会对人员与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视情况予以整改。

6.应急演练参与人员在演习过程中有不同的分工。通常分为参演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

A.联络人员

B.治安人员

C.控制人员

D.后勤人员

[答疑编号50022207012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这5类人员在演练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演练过程中都应佩戴能表明其身份的识别符。参见教材P144。

本章节总复习

第一节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大纲要求:

1.了解事故应急救援的任务与特点

2.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应急救援的要求

3.掌握事故应急救援管理过程

(四个层次:预防、准备、响应、恢复)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了解)

4个基本任务(P125)

事故救援任务的特点(P125~126)

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和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

事故救援应具备的特点:迅速、准确、有效。

二、我国有关应急救援法律有哪些?具体规定或要求是什么?

详见讲义和P127~128。(熟悉)

三、事故应急管理的过程(掌握)

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

要求大家掌握各过程含义和具体内容

第二节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

大纲要求:

1.了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作用和层次

2.掌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

3.掌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要素及其内容要求

4.熟悉策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

5.熟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过程

一、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P134)(了解)

5个作用

二、策划应急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熟悉)

法律依据、具体因素7个(P134)

三、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了解)

3个层次(P134~135)

四、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过程)(熟悉)

法律依据、6个过程(P137)

五、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掌握)

4级体系(参考讲义,P137有简要叙述)

六、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及其内容要求(掌握)

6个一级要素(P138)

6个要素的具体内容(P138~142)

第三节应急预案的演练

大纲要求:

1.了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要求

2.熟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类型、任务及实施过程

3.了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效果的评审方法及内容

一、应急预案的演练的要求(了解)

7项要求(参考讲义,P143)

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类型有哪些?(熟悉)

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P143)

要求明确三种类型的目的、含义、适用。

三、演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如何实施?(熟悉)

1.基本任务(达到应急预案的演练的要求)

2.实施基本过程: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演练总结(P145)

3.演练参与人员: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P144~145)

四、如何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审,包括内容?(了解)

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并提交演练报告,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P145~146)。

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迅速、高效和有序地做好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类突发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避免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公司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特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公司需制定的应急预案有:火灾和爆炸,机械伤害,高空坠落,重物打击,电伤害,坍塌,食物中毒,中暑,挖断地下管线、恶劣气候造成的事故及文物保护等。 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 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分为一、二级编制,公司总部设置应急预案实施的一级反应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设置二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一)、一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1、总指挥部 总指挥长:总经理 副总指挥长:副总经理 成员:工会主席 安全科长 材设公司经理 工程科副科长 保卫科长

财务科 卫生所所长 职责:负责领导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抢救和处理工作,决策有关重大事项,确保总体决策和救援方案,调集救援力量。 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管理科。在施工现场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按指挥部下达的指令,处理抢险救援工作中的日常工作。了解掌握事故救援信息,及时向总经理和主管副总经理汇报,向下传达总指挥部的抢险救援指令,与上级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完成指挥部和上级交办的指令。 2、抢险救援组 组长:安全管理科科长 成员:工程科、安全管理科、财务科及有关专业负责人、事故单位 项目经理 职责:及时掌握事故发展及抢救请况,提出相应措施及时调整救援方案和人员组织分配,协调作战。受理各级指挥员及联动单位的建议,选择最佳抢险救援方案,及时调整或做出作战部署。根据紧急需要,向总指挥部报告,并请求调集,水、电、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交警、消防等有关外单位增援。根据需要,决定截断事故现场电力、可燃气体等的输送。 3、警戒组

常见事故应急救援知识(一)

常见事故应急救援知识(一) 1创伤急救 1.1创伤急救原则上是先抢救,后固定,再送医院,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保护伤员措施后送医院救治。 1.2抢救前先使伤员安静躺平,判断全身情况和受伤程度,如有无出血、骨折和休克等。 1.3外部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而休克。外观无伤,但呈休克状态,神智不清,或昏迷者,要考虑胸腹部内脏或脑部受伤的可能性。 1.4为防止伤口感染,应用清洁布片覆盖。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更不得在伤口内填塞任何东西或随便使用药。 1.5搬运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运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搬运中应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 2止血 2.1伤口渗血:用较伤口稍大的消毒纱布数层覆盖伤口,然后进行包扎。若包扎后仍有较多渗血,可再加绷带适当加压止血。 2.2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鲜红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 2.3用止血带或弹性较好的布带等止血时,应先用柔软布片或伤员的衣

袖等数层垫在止血带下面,再扎紧止血带以刚使肢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上肢每60分钟,下肢每8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min开始扎紧与放松的时间均与书面标明在止血带旁。扎紧时间不宜超过四小时。不要在上臂中三分一处和腋窝下使用止血带,以免损伤神经。若放松时观察已无大出血可暂停使用。 2.4高处坠落、撞击、挤压可能有胸腹内脏破裂出血。受伤者外观无出血但常表现面色苍白,脉搏细微,气促,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等休克状态,应迅速躺平,抬高下肢,保持温暖,速送医院救治。若送院途中时间较长,可给伤员饮用少量糖盐。 3烧伤、烫伤急救措施 3.1立即冷却烧(烫)伤的部位,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10~30分钟或冷水浸泡直到无痛的感觉为止。 3.2冷却后再剪开或脱去衣裤。 3.3不要给口渴伤员喝白开水。 3.4伤口全部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布片消毒纱布覆盖送往医院。 3.5妥善保护创面,不可挑破伤处的水泡。不可在伤处乱涂药水或药膏等。 3.6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3.7搬运时,病人应取仰卧位,动作应轻柔,行进要干稳,并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对途中发生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就地抢救。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事故发生后有效救援原则: 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将事故简要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发生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简要经过等)向事故发生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当遂级上报遭到困难时可越级上报。 二、发生四级重大事故,报至省建设厅的时间不应超过3小时;发生三级及三级以上重大事故,报至省建设厅的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 三、发生重大事故,应在12小时内将《重大事故报告书》按规定的程序报至省 建设厅,事故发生4日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到省建设厅汇报,发生三级及三级以上重大事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与省建设厅领导一同赴建设部汇报。 事故发生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来厅汇报时,应呈报如下资料: a、《重大事故报告书》 b、事故分析原因、事故详细进过、已采取的措施。 c、事故现场照片或录像(三级以上事故必须提供不少于15分钟的录像) 四、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对现场进行拍照(不少于15张)或摄像(不少于15分钟),进行初步调查取证。 五、重大事故的调查事故发生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组织成立调查组负责进行。调查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事故发生单位的主管部门和劳动等由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并邀请有关部门派员参加。发生一、二级重大事故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组组成意见,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发生三级重大事故由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组组成意见,人民政府批准。 六、重大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工作结束后,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十日内将事故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ISO45001-2018) 1、目的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 3、应急预案的编制 3.1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3.1.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3.1.2符合本公司、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1.3符合本公司、本单位的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情况; 3.1.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措施; 3.1.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3.1.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公司、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3.1.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3.1.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2公司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AQ/T9002-2006)(以下简称导则),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和

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3公司应急预案体系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3.3.1针对公司存在的各种风险、事故类型的,由经理组织编制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本公司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3.3.2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分管安全副经理组织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3.3.3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关键岗位、重点部位等,制定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3.4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5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4、应急预案的评审 4.1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4.1.1形式评审。依据《导则》和有关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

应急救援基础知识

主井运行一组 应 急 救 援 基 础 知 识

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 1、编制防止采空区自燃发火的措施 2、有可靠的防止火灾监测系统 3、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矿调度室接到井下火灾报告后,应立即按火灾预防和处理计划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抢救灾区人员和实施灭火工作。 矿值班调度人员和现场的区、队班组长依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中的人员撤离,并组织灭火。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切断电源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抢救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尘,其它有害气体和风向、风量的变化,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 4、绘制火区位置关系图,注明所有火区和曾经发火的地点,每处火区都要按形成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建立火区管理卡。火区位置关系图和管理卡必须永久保存。 5、永久性防火墙应遵守以下规定 (1)、每个防火墙附近必须设立栅栏、警示,禁止人员入内,并悬挂说明牌。 (2)、应定期测定防火墙内的气体成份和空气温度。 (3)、必须定期检查防火墙外的温度,瓦斯浓度、防火墙内外空

气压差以及防火墙体。发现封闭不严或其它缺陷,火区有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所有测定和检查结果,必须记录在案。 (5)、矿井做大的风量调整时,应测定防火墙内气体成份和空气温度。 (6)、井下所有永久防火墙都应编号,并在火区位置关系图中注明。 6、火灾事故预警信息发布 (1)、人工系统 1)、专职瓦斯检查人员或其它人员,发现矿井中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浓度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达到《规程》规定的告警值时,要立即上报调度室,并按《规程》要求采取相应措施。上述人员要继续对超限区域进行检测。 2)、上述人员发现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规程》规定的断电值时,要立即汇报调度室并实施断电程序,并按《规程》要求停止超限区域的一切作业并撤出人员。上述人员要继续对超限区域进行监测。 3)、调度人员要根据井下人员的汇报,立即核对情况,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使瓦斯和一氧化碳浓度恢复到《规程》要求的正常状态。如出现严重超限,瓦斯、一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浓度快速增大,应采取进一步的预防处置措施。 (2)、安全监控系统 火区监控系统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地点设置,按照《规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篇一)具体措施如下: 1.组织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 1.1.组织领导:组长: 作业长副组长:副作业长 成员:职能人员、各班长 责任单位:检修一区责任人 指挥:作业长 报告:当班值班、检修人员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措施): 2.1.发生一般火警、火灾事故、设备事故、人身伤害事故,当班值班人员应立即报告作业区领导、矿调度,逐级上报。火警火灾拨打119请求救援。人身伤亡事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但不管是哪类事故,抢险救护时都要先切断电源或采取防护措施后再组织救护,防止事态扩大。 2.2.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迅速向矿调度汇报,矿调度逐级向上反映。岗位人员拨打“119”救援电话请求救援后,首先组织自救,使用现场的灭火器进行灭火。根据着火部位、性质也可用现场备用的防火沙、土、水进行灭火,电气火灾要用干粉灭火器、变压器、油罐等用水冷却时,人要远离,严防爆炸伤人,待消防专业人员赶到后,在专业人员指挥下配合灭火。 2.3.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发现人员要立即向作业长、矿调度,逐级上报后,还要通知医院工伤抢救小组,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救援。若伤者属擦伤、碰伤、压伤等要及时用消炎止痛药物擦洗患处,若出血严重,要用干净布料进行包扎止血。若伤者发生骨折要保持静坐或静卧。若发生严重烧伤、烫伤,要立即用冷水冲洗30分钟以上。若伤者已昏迷、休克,要立即抬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人工呼吸或按摩心脏,待医生到达后立即送医院抢救。 2.4.若发生泄露中毒事故,救援人员在救援时要先关闭气源,在实施抢救时,必须戴好防毒面具,迅速把中毒人员抬至通风良好处进行抢救,救援人员若感觉自己呼吸困难应立即撤离,更换人员。待救护人员到达后送医院抢救。 2.5.发生重大设备事故,要立即报告,同时停止设备运转,处理事故时,要有专人监护,严格执行检修程序和停送电确认制度,防止打乱仗,冒险作业。 2.6.发生爆炸事故,要立即关闭爆炸源,若有人员伤亡,按人员伤亡预案救援。 2.7.发生各类事故都要保护好现场,待事故调查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篇二)根据灾害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抢修费、复旧费及运营收入损失)以及中断行车时间等将铁路防洪应急响应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各级应急响应的判别条件及其启动单位见下表。 Ⅰ (1)死亡30人及以上; (2)京广、京沪、京九、京哈、陇海、浙赣六大干线中断行车,抢修困难,经抢修在48小时内无法恢复通车; (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及以上; (4)国务院决定需要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的其他铁路水害。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铁道部Ⅱ (1)死亡10人及以上; (2)主要干线中断行车,抢修困难,经抢修在24小时内无法恢复通车; (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10000万元之间; (4)铁道部决定需要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的其他铁路水害。 Ⅲ

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附应急预案演练(案例)

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附应急预 案演练(案例) 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济预案_附应急预案演练(案例)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公司在施工生产进程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尽快控制局势,尽可能减少损失,尽早恢复正常施工秩序,特制定此安全事故应急救济预案。 1、事故应急救济预案的定义、编制根据及原则 1、定义:事故应急救济预案是指公司为减少事故后果而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是进行事故救济活动的行动指南。 2、编制根据:公司施工生产进程中潜伏危险源和事故后果分析。 3、编制原则: 1)、预案是针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事故、灾害,如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火灾及自然灾害等。 2)、预案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1目的,同时统筹财产安全和环境防护,尽可能减少事故、灾害酿成的损失。 3)、预案是产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程序和措施。 4)、预案要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5)、预案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2、公司应急指挥及救济组织机构 1、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人员组成:由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及公司相干部门人员组成,工程管理部是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常设办公机构。 2、分公司安全领导小组人员组成:由各分公司经理、主管安全的副经理及相干部门人员组成。

3、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机构组成:由项目部经理、副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作业队长、栋号长等相干人员组成,项目部经理任组长、并明确各应急专业组长。 1)、事故现场抢险组人员组成:由项目部安全负责人任组长,作业队负责人、专业工长等相干人员组成。 2)、事故现场救护组人员组成:由项目部领导任组长,相干人员组成。 3)、事故现场保护组人员组成:由项目部骨干任组长,现场保安人员组成。 4)、事故现场通讯组人员组成:由项目部行政负责人任组长、现场其他应急小组负责人组成。 3、公司应急指挥及救济组织职责 1、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职责: 1)、负责事故救济的整体指挥; 2)、负责建立公司网络系统,保证与各分公司、项目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并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的汇报工作; 3)、负责成立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对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进行监督。 2、分公司安全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工程事故救济的全面指挥; 2)、负责所需救济物质的落实; 3)、负责与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联系及情况汇报。 4)、负责与相邻可依托气力的联系求救; 3、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指挥处理紧急情况,保证突发事件按应急救济预案顺利实行; 2)、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保护、救护及通讯工作; 3)、负责所需材料、人员的落实; 4)、负责与上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联系及情况汇报; 5)、负责与相邻可依托气力的联系求救; 6)、负责工程项陌生产的恢复工作。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河海龙湾四期工程 安 全 事 故 应 急 救 援 预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X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审批意见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方针。为了迅速有效地做好安全施工中所发生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避免和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施工正常顺利的进行,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一、编制原则 本预案以“优先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优先保护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优先保护重要财产和重要部门以及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为原则。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河海龙湾四期工程项目,包括1个地下车库和10栋多层住宅(H15~H22、H23A、H223B),总建筑面积40483m2。 其中,单体楼建筑高度为18m,地上5层,层高3m;地下车库建筑面积9334m2,可停车239辆。±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9.850m。地下车库及单体楼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类型为独立基础。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三、组织机构 成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见附录1)。指挥部各成员联系电话见附录2。 四、职责 1、项目经理任总指挥,负责全面指挥现场抢救及有关协调工作,并监督落实应急“预案”的贯彻情况。 2、项目负责人负责维护应急现场的秩序,及与当地公安、消防

部门的联络、协调工作。 3、安全员任副总指挥,负责协助总指挥具体监督落实“预案”及现场抢救与协调工作。 4、各处负责人任组长,指挥、协调现场救援的具体工作,调派救援人员,联系车辆并落实预案的执行情况。 5、经理部其他人员有义务参加紧急情况的救援抢救工作。 五、工作流程 见附录3 六、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 1、施工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主要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群塔碰撞、触电伤害、基坑坍塌、火灾、爆炸、中毒等。 2、容易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的场所;脚手架工程、洞口及临边、高处作业所用物品、构件等。 3、容易发生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的作业;吊装作业,人员或物资运输过程等。 4、容易发生触电伤害、火灾、爆炸的作业地点和物品;用电设备、动火地点、可燃物品堆放场所、压力容器、油库、乙炔充瓶等。 5、自然灾害包括:地震、雷电、暴雨、大风等。 七、紧急事故处理 1、紧急事故发生时,应按工作流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处理。所在单位必须立即报告项目经理部,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以最快

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清单经调查和分析,公司本部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清单如下: 序号类型潜在险情应急区域划分 1 火灾办公区失火,库房失火以任何非可燃区域为应急区域范围 2 爆炸锅炉、燃气罐爆炸危害半径以外的任何安全区域为应急区域范围 3 机械事故汽车碰撞或失火、塔吊倾倒或断臂、脚手架倒塌、以事故危害形成后的任何安全区域为应急区域范围 4 伤亡事故触电、高空堕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以事故危害形成后的任何安全区域为应急区域范围 5 工程事故燃气、上下水管网破裂、基坑边坡滑坡或倒塌以事故危害形成后的任何安全区域为应急区域范围 6 食物中毒不当饮食或人为造成引起的食物中毒以中毒人群为急区域范围 7 大面积中暑群体中暑以中暑人群为急区域范围 8 突发传染病传播迅速、后果严重的传染病及时通报政府或相关部门,以确定应急区域和范围 9 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地震、地裂、地表陷落、冰雹、暴雨、大风、雷电、暴雪严寒、严重沙尘暴等以事故危害形成后的任何安全区域为应急区域范围 10 其它生活或办公建筑失稳或倒塌,社会事件外围事件及时通报政府或相关部门,以确定应急区域和范围 2、应急期间组织机构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公司本部应急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如下: 序号情况类型组织机构及人员 1 火灾爆炸指挥员黄子贤通讯联络组朱建华、钟建平灭火行动组项目部各班组长疏散引导组事故项目部项目经理、生产科长、安全员安全防护救护组事故项目部项目副经理、质量员、安全员、各班组长 2 机械事故应急小组钟建平 3 伤亡事故总指挥朱镜雄指挥事故项目部项目经理通讯联络员事故项目部项目副经理、生产科长现场疏导员事故项目部安全员运输队救护队 4 工程事故队长事故项目部项目经理副指挥长事故项目部项目副经理、生产科长土方组事故项目部土建班长电气组事故项目部电气班长管道组事故项目部管道(水暖)班长物资组事故项目部材料员、保管员运输组 5 食物中毒总指挥指挥事故项目部项目经理通讯联络组救护组 6 大面积中暑总指挥指挥事故项目部项目经理通讯联络组救护组 7 突发传染病指挥员联络员事故项目部项目经理卫生员事故项目部卫生员 8 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或其它情况指挥长副指挥长工程抢修组救护组物资组外协组 2.2应急岗位职责 一、火灾爆炸 (一)指挥员职责: 1、正确组织指挥其它责任分工小组,有效展开工作和组织人员的调配。 2、对火灾危险性大、火灾后损失大、伤亡大、政治影响大的重点部位制定灭火计划。 3、分析火势发展变化情况,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4、根据救人、疏散物资和灭火等具体任务的需要有计划、适时准确地向火场调集灭火力量。 5、组织好本单位义务消防队与公安消防部门协同作战紧密配合。 6、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

应急救援基本常识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应急救援基本常识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531-34 应急救援基本常识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基本常识主要包括应急救援基本常识、触电急救知识、创伤救护知识、火灾急救知识、中毒及中暑急救知识以及传染病应急急救措施等,了解并掌握这些现场急救基本常识,是我们做好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应急救援基本常识 1、施工企业应建立企业级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以及重大事故救援预案。 2、施工项目应建立项目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以及重大事故救援预案;在实行施工总承包时,应以总承包单位事故预案为主,各分包队伍也应有各自的事故救援预案。 3、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

事故的应急救援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严禁在未清楚事故情况下,盲目救援,造成更大的伤害。 4、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⑴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⑵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⑶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⑷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二、触电急救知识 触电者的生命能否获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能否迅速脱离电源和正确地实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拖延时间、动作迟缓或救护不当,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1、脱离电源的方法 ⑴发生触电事故时,出事附近有电源开关和电流插销时,可立即将电源开关打开或拨出插销;但普通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汇编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 要求汇编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 近年来,我国企业不断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对事故救援的 过程暴露出企业应对重大事故的不足,这个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关 注。生产企业应尽快制订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对危险源 和危险部位的管理和检查,使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为了在重大事故发生时能及时予以控制,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 灾,防止事故的扩大,生产企业应对本单位的危险场所和部位进行危 险源安全评价。对所有被确定为重大危险源的部位和场所,应事先对 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的状态和定量进行预测,评估事故发生后的危害 大小、人员伤亡情况、设备破坏和财产损失程度,以及由于物料的泄 漏可能引起的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对周围地区可能造成 危害程度的预测。依据预测,提前制订重大事故应急措施方案,组 织、培训抢险队伍和配备救援所需的装备、器材,以便在重大事故发 生后,能及时按预订方案进行实施,在较短时间内使事故得到控制, 或按照正确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救助和疏散人员,防止事故扩大,造成 不必要的损失。 一、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机构 1993年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和 建议书》。该公约要求各成员国制订并实施重大危险源(重大危害设施)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国家政策,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发生。

由于工业活动比较复杂,不同的生产企业存在不同的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国际上一般认为的重大事故即指严重的火灾、爆炸和毒物泄漏事故。因此,企业应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机构。其结构如下: 1.指挥系统及其职责 (1)制订应急指挥组织系统图。 (2)熟知有关应急救援方面的立法文件和规范规定。 2.指挥领导机构及其职责 (1)指挥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a、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制订、修订和完善工作。 b、负责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c、负责组织排险队、救援队、医护队的实际训练等工作。 d、负责建立通信与警报系统,储备抢险、救援、救护方面的装备、物资。 e、负责督促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检查工作。 (2)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其职责 a、发生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b、向上级部门、当地政府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的情况。 c、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发出紧急救援请求。 d、负责事故调查的组织工作。 e、负责总结事故的教训和应急救援经验。 3.指挥部人员分工 总指挥负责组织企业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鲁天拓建安字 第 号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根据《济南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公司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夏进堂 副组长: 赵华、吴成海 成员:夏进堂、赵华、吴成海、刘兴路、韩加福、马洪业、谢柏芳、杨而利、江永鹏成员分工: 办 公 室:主任:马洪业 技术防范组:组长:吴成海 抢险救护组:组长:赵华 治安保卫组:组长:杨而利 后勤保障组:组长:谢柏芳 宣传教育组:组长:刘兴路 二、现场应对事故应急措施: 、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拨打“ ”或“ ”急救电话,并迅速采取措施组织自救,抢救受伤人员和物资,疏散事故危险区域人员,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立即报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办公室电话: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报告后,总指挥及有关人员要立即赶赴现场,迅速组织救援工作,同时根据事故特点、性质和严重程度,紧急上报有关部门。 、工地发生安全事故后,项目部除立即组织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事故现场外,要立即报告公司救援指挥中心。发生急性中毒、中暑事故,要

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部门;发生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火灾事故,要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员工受伤后,轻伤的送工地现场医务室医治,重伤、中毒的送医院救治。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的,公司应在 小时内上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三、各项目部应根据工程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紧急救援预案,在开工后一个月内报公司安全处备案 附件:综合应急预案 山东天拓建设有限公司 二 一五年五月三十日 此文件呈: 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 发至: 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 拟稿: 总工办 审核: (共打印十六份,存档一份)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一章总 则

险情应对、事故应急救援知识

1险情应对、事故应急知识 1.1用电事故应急 电流对人体的损伤主要是电热所致的灼伤和强烈肌肉痉挛,影响到呼吸中枢及心脏,引起呼吸困难或心跳骤停。严重电击伤可致残,甚至直接危及生命。 (1)一旦发现有人触电, 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拔掉电 源插头,若无法及时找到电源开 关或断开电源,可用干燥的竹竿、 木棒等绝缘物挑开电线,使触电 者迅速脱离电源。切勿用潮湿的 工具或金属物拨电线,切勿用手 触及触电者,切勿用潮湿的物件 搬动触电者。 (2)将脱离电源的触电者迅速移到通风干燥处仰卧,将其上衣和裤带放松,观察触电者有无呼吸,摸一摸颈动脉有无搏动。 (3)若触电者呼吸及心跳均停止,应在做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并及时拨打120电话呼叫救护车,并将触电者送医院,途中绝对不能停止施救。 1.2燃气泄漏事故应急 (1)发现燃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气源,迅速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但动作应轻缓,避免金属猛烈碰撞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爆炸。燃 1

气泄漏时,千万不要开启或关闭任何电器设备,不要打开抽油烟机或排风扇排风,不要在充满燃气的房间内拨打电话,以免产生火花,引发爆炸。不要在室内停留,以防窒息、中毒。液化气罐着火时,应迅速用浸湿的毛巾、被褥、衣物扑压,并立即关闭液化气罐阔门。 (2)如果检查发现不是因燃器用具的开关未关闭或软管破损等明显原因造成的可燃气体泄漏,就要立即通知物业部门进行检修。 (3)如果是刚回家就闻到非常浓的可燃气异味,要迅速大声喊叫,用最快方式通知周围邻居“有可燃气泄漏了”,好让大家注意熄灭明火,避免开关电器。同时,要离开泄漏区,在可燃气浓度较低的地方迅速打电话给119,并说明是哪种可燃气泄漏。 (4)如发生人员因燃气中毒,立即使病人脱离燃气泄漏环境,开窗通风并注意为病人保暖。 (5)让病人安静休息,尽量减少心肺负担和耗氧量。要让有自主呼吸能力的病人充分吸人氧气。 (6)对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救治措施,并拨打急教电话呼救。 1.3电梯事故应急 电梯是高层建筑中重要的运载工具,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发生乘客被困、电梯坠落等危险事故。 2

典型安全事故及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典型安全事故及应急救援 案例分析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典型安全事故及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一. 目的 通过此次学习培训,规范现场操作,增强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总结,增强全体员工事故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二. 典型事故类别、特定案例分析 (一)触电 对经过或靠近施工现场的外电线路没有或缺少防护,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碰触这些线路造成触电;在电焊机使用过程中,由于不注重安全防护,电线破损,没有接零或接地保护措施,导致的触电事故;以及使用各类电器设备触电;因电线破皮、老化,又无开关箱等触电。 案例1:广东揭阳一工地发生特大触电事故12人惨死 事件经过: 2004年4月8日,中润钢铁有限公司为扩建厂房,在该厂毗邻的围墙外扩大用地面积,目前已进入打桩阶段。晚上7时许,打桩承包人陈邓领(音)将一批打桩物资拉到工地北面的地方。为看管这些物资,中润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少鹏叫本公司的10名工人,连同工地的十几名工人,一起将位于工地南面的铁结构的阿望亭搬到北面。他们大约搬移了200米,阿望亭的上端碰到在工地东北面处的3条东西走向的万伏高压线,从而导致了惨剧的发生事故原因: 1、中润钢铁有限公司未及时处理高压线方面的安全隐患。高压线架设采用的是12米电杆,架设后的高压线与原地面距离有7米以上,因厂方进行“三通一平”填土,致使高压线距现地面的高度减少,再加上厂方未及时与供电部门联系,且该片土地毗邻原有厂房,场地较为隐蔽,未向有关部门申办手续,从而逃避了有关部门监控,使重大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排除。 2、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少鹏违章指挥,在不了解情况和打桩承包人在场的情况下,擅自要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

方案预案:________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 1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 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应具体描述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时所采取的措施,其基本要求是: (1)具体描述可能的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及其后果; (2)确定应急期间负责人及所有人员在应急期间的职责; (3)应急期间起特殊作用人员(例如:消防员、急救人员、毒物泄漏处置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义务; (4)疏散程序;。 (5)危险物料的识别和位置及其处置的应急措施; (6)与外部应急机构的联系(消防部门、医院等); (7)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保险机构及相邻企业的交流; (8)重要记录和设备等保护(如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联络电话号码等)。 对危险场所要进行重大事故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对象可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CB18218—xx)和评价结果进行,这是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和出发点。对已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应预测发生重大事故的状态和损失程度以及对周边地区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对事故的处理和救援,国家鼓励“重大事故处理专家系统”的开发。“重大事故处理专家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已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的原始数据和事先预测事故发生后可实施的救助方案进行编制储存,在事故发生后及时输入现场数据,经过计算机的逻辑计算和推理,模拟 第 2 页共 6 页

专家思维而作出可行的应急救援措施,优化出所需最佳方案,提供给事故救援指挥者进行事故紧急救援的决策选择。 2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几个主要方面 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除了针对重大危险源以外,对易燃、易爆、有毒的关键生产装置和重点生产部位都要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生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2)生产装置区、原料及产品储存区发生毒物(包括中间物料)意外泄漏或事故性溢出时的应急救援预案。 (3)危险化学品(包括原料及产品)发生交通运输事故时的应急救援预案。 (4)发生全厂性和局部性停电时的应急预案。 (5)发生停水(包括冷却水、冷冻水、消防水以及其他生产用水)时的应急预案。 (6)发生停气(包括工厂空气、仪表空气、惰性气体、蒸汽等)时的应急预案。 (7)生产装置工艺条件失常(包括温度、压力、液位、流量、配比、副反应等)时的应急预案。(8)易燃、易爆物料大量泄漏时的应急预案。 (9)发生自然灾害时的应急救援预案主要有:①发生水灾(洪水)时的应急救援预案;②遭受台风或局部龙卷风等强风暴袭击时的应急救援预案;③高温季节针对危险源的应急预案;④寒冷气候条件下(包括发生雪灾、冰冻等)针对危险源的应急预案;⑤发生地震、雷击等其他自然灾害时的应急救援预案。 第 3 页共 6 页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本知识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本知识 一、术语及定义 1危险化学品 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2危险化学品事故 指生产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在运输、经营、使用和废弃等生产或非生产流通环节发生的泄漏、中毒、火灾爆炸、丢失、被盗等事故。 3非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 指厂房建筑火灾、仓储、容器爆炸等事故。 4环境污染事故 指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污染环境等事故。 二、事故响应分级 针对生产特点和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等级由大到小分为三个等级,即Ⅰ级响应(公司级)、Ⅱ级响应(生产分厂)、Ⅲ级响应(生产工段)。 Ⅰ级应急响应标准: 1)造成人员死亡、重伤、中毒的各类安全、环境事故; 2)造成公司局部或系统停车;直接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周边

水源地正常取水的污染事故; 3)公司危险化学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的,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或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的泄露事故。 Ⅱ级应急响应标准: 1)造成人员轻伤的各类安全、环境事故; )造成分厂生产区域环境污染,影响厂区内职工正常操作的事故;2.3)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上的安全、环境污染事故; Ⅲ级应急响应标准: 1)生产控制异常,造成物料发生泄漏的影响本工段生产的生产安全事故; 2)造成本工段区域内环境污染,影响职工正常操作的事故; 3)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下的安全、环境污染事故; 三、各种危化品基本知识及处置方法 1、液氯泄漏危险后果分析 氯气属剧毒物品,对人体有极强的毒害性,当氯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时,人吸入5~10min即致死;当氯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时,人吸入~1h即致死;当氯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时,人吸入~1h 即致死。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当发生泄漏时,静风状态下会沿地面均匀扩散,且扩散易受到建构筑物阻挡影响,容易向地势低洼处扩散聚积。 在有风状态下,氯气的扩散半径将会受风向、风力、风速的影响和作用而扩大,在有风条件下液氯贮槽发生大量泄漏时,有毒区域的扩大

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精编版

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 例分析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典型安全事故及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一、目的 通过此次学习培训,规范现场操作,增强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总结,增强全体员工事故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二、典型事故类别、特定案例分析 (一)触电 对经过或靠近作业现场的外电线路没有或缺少防护,在作业过程中,碰触这些线路造成触电;在电焊机使用过程中,由于不注重安全防护,电线破损,没有接零或接地保护措施,导致的触电事故;以及使用各类电器设备触电;因电线破皮、老化,又无开关箱等触电。 案例1:广东揭阳一工地发生特大触电事故12人惨死 事件经过: 2004年4月8日,中润钢铁有限公司为扩建厂房,在该厂毗邻的围墙外扩大用地面积,目前已进入打桩阶段。晚上7时许,打桩承包人陈邓领(音)将一批打桩物资拉到工地北面的地方。为看管这些物资,中润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少鹏叫本公司的10名工人,连同工地的十几名工人,一起将位于工地南面的铁结构的阿望亭搬到北面。他们大约搬移了200米,阿望亭的上端碰到在工地东北面处的3条东西走向的万伏高压线,从而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事故原因: 1、中润钢铁有限公司未及时处理高压线方面的安全隐患。高压线架设采用的是12米电杆,架设后的高压线与原地面距离有7米以上,因厂方进行“三通一平”填土,致使高压线距现地面的高度减少,再加上厂方未及时与供电部门联系,且该片土地毗邻原有厂房,场地较为隐蔽,未向有关部门申办手续,从而逃避了有关部门监控,使重大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排除。 2、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少鹏违章指挥,在不了解情况和打桩承包人在场的情况下,擅自要求该厂工人搬动阿望亭至东北方向(该亭长2.5米、宽2.3米、高5.3米)。 3、工人缺乏安全用电常识和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在搬动阿望亭时,只顾下面,不顾上面,致使高达5.3米的阿望亭触到高压线,导致触电。 案例2 事故经过: 某厂电焊工甲和已进行铁壳点焊时,发现焊机一段引线圈已断,电工只找了一段软线交已自己更换。已换线时,发现一次线接线板螺栓松动,使用扳手拧紧(此时已不在场),然后试焊几下就离开现场,甲返回后不了解情况,便开始点焊,只焊了一下就倒在地上。工人丙立即拉闸,由于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事故原因: 1、因接线板烧损,线圈与焊机外壳相碰,因而引起短路。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 1 编制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为防止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保护员工人身和公司财产安全,本着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规定。 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范围内发生的需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的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4 工作原则 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资源共享、协同应对。 4.2 受困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 4.3 防止事故扩大优先。 4.4 保护环境优先。 5 危险源辨识基本情况 公司主要生产等产品,生产工艺涵盖气割、铆焊、机械加工、总装、涂装等作业工序,点多面广,安全管理难度大。针对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重大交通事故、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制定了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其余的一般危险因素采用运行控制或培训方式进行日常管理、控制。 6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6.1 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总指挥部。 总指挥:董事长 副总指挥:行政副总经理 成员:副总经理、总经办、行政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质量部、工艺技术部、产品技术部、装备动力部、基建工程部、制造部、仓储物流部、营销公司等部门的负责人职责: a)分析判断事故、事件或灾情的受影响区域、危害程度,确定相应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 b)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反应组织进行应急救援行动; c)批准成立现场抢救指挥部,批准现场抢救方案(或现场预案); d)报告上级机关,与地方政府应急反应组织或机构进行联系,通报事故、事件或灾害情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

新建郑州至万州高速铁路9标段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暂行) 编制: 复核: 批准: 中铁十局郑万铁路河南段项目部一分部 二〇一六年四月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 (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 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结合中铁十局郑万铁路河南段项目部一分部施工生产的特点,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及铁路总项目部关安全管理规定制定。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分部安全生产事件、事故(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影响的紧急事件事故)。 第二章工作原则及目标 第四条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施工单位的基础作用。 第五条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中铁十局郑万铁路河南段项目部一分部(以下简称:“分部”)统一领导下,各部门负责有关事故灾害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第六条条块结合,属地为主。事故灾害现场应急处置的领导为主,相邻现场作业队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必要援助。

第七条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处理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第八条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灾害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第九条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依靠有关地方政府,充分动员和发挥所有参建单位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第十条工作目标。更好地适应施工生产的需求,给施工人员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边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反应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现应急反应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 第三章组织体系及相关机构 第十一条应急救援机构应成立急救援实施领导小组。 (一)分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机构组成、职责及分工; 1、机构组成:分部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由分部项目经理担任总指挥,党委书记担任副总指挥、主管生产副经理,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