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园林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园林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园林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园林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

然而,园林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植物和人们带来不小的困扰。

因此,了解常见的园林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园林常见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园林环境。

一、病害1. 叶斑病:叶斑病是园林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斑点。

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导致叶片枯萎甚至掉落。

防治措施包括及时清除受感染的叶片,保持植株周围的通风和光照良好,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2. 枯萎病:枯萎病是由真菌或细菌引起的,它会导致植物的根部和茎部出现腐烂的现象。

受感染的植物会逐渐失去水分和养分,最终枯萎而死。

为了预防和控制枯萎病的发生,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种植,避免积水和根部损伤,保持良好的排水和通风。

3. 菌核病:菌核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特点是在植物茎内形成菌核,最终破裂并释放孢子。

菌核病会导致植株的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并可能导致死亡。

为了防治菌核病,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及时清除受感染的部位,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

二、虫害1. 飞虱:飞虱是园林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其主要危害是通过吸取植物的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干枯和掉落。

防治飞虱的方法包括定期清理园林垃圾,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使用虫害防治药剂进行喷洒。

2. 蚜虫:蚜虫是园林中最为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以群集的方式寄生在植物的嫩叶和茎上,通过吸取植物的汁液导致叶片发黄、卷曲和死亡。

防治蚜虫的措施包括增加植物的抗病性,定期检查并清除受感染的部分,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3. 蛞蝓:蛞蝓是园林中常见的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咀嚼植物的叶片和茎部,导致植物的营养和水分流失。

在防治蛞蝓方面,可以采取人工捕杀、设置陷阱和利用天敌等方式,减少它们对植物的危害。

综上所述,园林常见的病虫害给植物和人们带来了很多困扰,但只要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就能有效地控制它们的危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是指在园林环境中,由于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侵害所引起的植物生理代谢异常、生长受限和外观品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园林景观的美观与整洁,还可能导致植物的凋亡,对园林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防止和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必须理清其发病的原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进行介绍。

一、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原理1. 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园林植物的病虫害是由害虫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害虫主要包括蚜虫、螨虫、蛀虫等,它们通过啃食、吸食等方式侵害植物,使植物的叶片、幼芽、果实等部位受损。

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细胞,释放毒素或利用植物营养物质生长繁殖,导致植物的组织坏死、生长受限等症状。

2. 植物免疫系统的作用园林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侵害后,会通过其天然免疫系统来抵抗并排除这些有害生物。

植物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物理防御、化学防御和生物防御三大部分。

物理防御主要包括植物的角质层、绒毛、刺等结构,可以减少害虫的食害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化学防御是通过植物产生的抗病物质和抗虫物质来抑制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生物防御则是指植物利用内生菌、内生细菌、内生真菌等微生物来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和害虫。

3. 外界环境的影响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例如气候、温度、湿度、日照等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的健康状况。

气候干燥和温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水分蒸发过快,易造成植物干旱和叶片凋落,从而使植物更易受到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侵害。

4. 植物的生长状态植物的生长状态也会影响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例如植物生长旺盛的时候,其组织结构紧密,细胞壁厚实,免疫系统活跃,抗病能力强;而生长衰老的植物,则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弱。

1. 预防为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

通过加强园艺管理,提高植物的免疫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比较鉴别
将疑似有病虫害的植物与健康 植物进行比较,找出差异。
咨询专业人员
对于难以辨别的病虫害症状, 可以咨询园林植物保护专家进
行确诊。
02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农业防治
01
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耕作栽培 措施,增强植物抗性,创造不利 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从而预防 病虫害的发生。
02
农业防治主要包括合理轮作、深 耕晒土、合理施肥、选用抗病品 种等措施。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 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实现病害的可 持续控制。
物理防治
利用高温、低温、辐射等物理手段来 控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虫害的防治方法
人工捕杀
生物防治
对于一些个体较大、容易捕捉的害虫,可 以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进行防治。
利用天敌、寄生蜂等生物资源来控制害虫 的种群数量,实现害虫的可持续控制。
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
使用杀虫剂等化学药剂直接杀死或抑制害 虫的生长和繁殖。
利用光、色、气味等物理因素来干扰害虫 的交配、寻找食物等行为,从而减少害虫 的数量。
04
防治效果的评估与提高
防治效果的评估
01
02
03
评估指标
评估防治效果时,应综合 考虑防治效果、经济效益 、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制定合理的评估指标。
茎杆上发生。
炭疽病
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 形的病斑,颜色为灰白 色或浅褐色,边缘颜色
较深。
锈病
植物表面出现黄色或橙 色的锈状物,通常在叶
片和茎杆上发生。
虫害种类与识别
01Biblioteka 020304
蚜虫
体型小,绿色或黑色,常群集 在植物的嫩叶或花蕾上吸食汁

绿化园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绿化园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绿化园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绿化园林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提供了清新的空气、休闲的场所以及和谐的氛围。

然而,绿化园林也面临着许多病虫害的威胁,这些病虫害可能会对植物的健康和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维护绿化园林。

一、常见病害1. 灰霉病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主要感染绿化园林中的花卉和蔬菜。

病害的症状包括叶片上呈现灰白色的模糊斑点,植物的叶片、花朵和果实会因此而腐烂脱落。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感染的植物部分,合理施用杀菌剂,并注意改善通风环境,减少病害传播。

2. 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在绿化园林中常见于果树和叶菜类等植物。

感染的植物表现为黑色圆形病斑,对叶片和果实造成明显伤害。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感染部分,加强植物养护,增强免疫力,并注意消毒工具和废弃物,以防止病害传播。

3. 银星病银星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感染苹果、梨等果树。

感染的植物叶片上出现银色或金属光泽的小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干燥。

防治方法包括修剪病叶,并合理施用农药进行控制,同时注意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二、常见虫害1. 蚜虫蚜虫是绿化园林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吸取植物的汁液会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

蚜虫的症状包括叶片弯曲、发黄、畸形以及蜜露分泌等。

控制蚜虫可以采用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措施,引入天敌如瓢虫等进行生物防治,或者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

2. 白粉虱白粉虱以吸食植物汁液为食,常见于蔬菜、花卉以及草坪等。

受虫害的植物会出现黄化、弯曲、萎蔫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清除虫害植物部分,控制虫源的繁殖,增加天敌的数量,并合理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3. 小地老虎小地老虎是一种地栖害虫,主要损害苗木的根系。

虫害的植物会出现发黄、生长受阻、倒伏甚至死亡等现象。

防治方法包括灭除虫害,合理施用杀虫剂或薄荷酮等进行熏蒸处理,并注意增强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是园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和观赏价值。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防治原理1. 病虫害的生物学特点病虫害是植物生长的一种生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生命特性,包括生长繁殖、取食宿主、适应环境等。

要想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就需要深入了解病虫害的生物学特点,找准它们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

2. 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这是因为病虫害的发生往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环境因素、宿主植物因素、外来侵入因素等。

要想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3. 绿色防治绿色防治是现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

绿色防治强调通过合理的园林管理手段,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绿色防治还能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绿色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主要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毒、真菌等天然生物制剂,来控制害虫的发生和传播。

这是一种天然的、非化学的防治方法,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生物防治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一种常见的防治手段。

2.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避免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手段。

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的植物、密植、适当修剪、保持植被的健康等方法。

通过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减轻防治压力,保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和病菌的发生和传播。

化学防治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杀灭大量的害虫和病菌,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但化学防治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包括对环境的污染、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易产生抗药性等问题。

在化学防治中需要谨慎使用,遵循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的相关规定。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是指在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有各种昆虫、真菌、病毒等生物在其身上寄生、侵害导致植物功能损失的现象。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指通过多种方式保护园林植物生长环境,防止病毒、细菌和昆虫侵害,从而保障园林景观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据以下原理进行:1.综合防治原理: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应采取综合防治原则,结合土壤准备、植物保护、应用化学、生物防治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园林病虫害防护。

2.优先预防原理:加强预防,重视早期预警,加强管理,防止园林病虫害的产生。

3.科学防治原理:科学评估园区病虫害的类型和种类,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种类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昆虫、寄生菌、病毒等一系列生物因素来防治园林病虫害的措施,其原理是利用有益生物的天敌关系、寄生益虫关系自然控制或干预有害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实现病虫害的不断控制。

例如引入控制寄生昆虫、利用微生物等生物制剂等。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或农药来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措施。

其优点是使用简单、药效迅速,在防治突发病虫害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也有缺点,如环境污染和有机物残留等不利影响。

3.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采用物理手段清除病菌和虫害,例如利用高温烘烤法杀菌、利用人工贴网阻拦虫害等措施来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4. 文化防治文化防治是指采用人类的一系列文化活动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例如加强园林植物管理、定期除草杂草等措施。

结论综上所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需要采用综合防治原则,重视预防,注重科学防治和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方式,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植物环境的健康生长,为人们的生活和景观环境的美好做出贡献。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叶甲等)。
危害
以植物的叶片为食,造成叶片残 缺不全,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
景观效果。
识别特征
多数食叶害虫具有咀嚼式口器, 以啃食植物叶片为生。虫体颜色 鲜艳或具有警戒色,易于识别。
吸汁害虫
01
种类
主要包括蚜虫、蚧壳虫、粉虱、木虱和蓟马等。
02 03
危害
刺吸植物汁液,造成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黄化、卷曲和畸形,严重时甚 至导致植物死亡。同时,它们还会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植物的 光合作用。
案例二
某苗圃蚜虫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瓢虫进行生物防治,同时结合黄板 诱杀等物理方法,有效控制了蚜虫的危害。
案例三
某绿地草坪杂草防治。通过合理施肥、科学浇水、定期修剪等措施, 提高了草坪草的竞争力,有效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和扩散。
05
植物检疫与法规
植物检疫概述
植物检疫的定义
植物检疫是指为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农、林业 生产安全,由植物检疫机构依据植物检疫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并采取相应的 检疫处理措施的一项具有强制性、预防性的政府行为。
病虫害防治策略
植物检疫
通过植物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 传播和扩散,保护植物资源和生态环 境。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 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用药安全间隔 期和用药量。
01
02
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合理施肥、 科学浇水等措施,提高植物的抗病虫 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03
生物防治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 识别与防治
目录
• 引言 • 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 • 常见虫害识别与防治 • 病虫害防治策略与实践 • 植物检疫与法规 • 总结与展望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炭疽病
锈病
叶片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中央灰白色, 边缘褐色或红褐色。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 黑色小颗粒点。
叶片上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 色病斑,叶背隆起,并散发出黄色或褐色 粉末。
虫害的识别
蚜虫
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 汁液,使叶片卷曲、生
长缓慢,甚至枯死。
红蜘蛛
吸取叶片汁液,使叶片 出现小白点,严重时导
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虫植株的引入;加强园林卫生,清除虫源;喷洒敌敌畏、 氧化乐果等药剂进行防治。
案例三: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
识别
白粉病主要侵害植物的叶片、茎和花器,受害部位出现白色 粉末状物。严重时,植物的叶片会枯黄、脱落。
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病植株的引入;加强园林卫生,清除 病叶并集中烧毁;喷洒石硫合剂、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识别
月季黑斑病主要侵害叶片,病斑 呈圆形或近圆形,通常直径在310毫米之间,边缘呈褐色,中心 灰白色,有轮纹。
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病植株的 引入;加强园林卫生,清除落叶 并集中烧毁;喷洒波尔多液或代 森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治。
案例二:蚜虫的识别与防治
识别
蚜虫通常很小,体色有绿色、黄色或棕色,有时呈透明状。它们群集在植物的嫩 枝、嫩叶和花蕾上,吸取汁液,造成植物生长不良。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 和防治方法
汇报人: 2023-12-25
目录
• 常见病虫害的识别 • 防治方法 • 防治技术要点 • 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叶斑病
白粉病
叶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边缘红褐 色,中央灰白色,有轮纹。湿度大时,病 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层。
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 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 状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阿地力沙塔尔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一、刺吸式为害的害虫1.蚜虫类的识别及其防治●同翅目属蚜虫总科 Aphidiodea。

识别特征:小型多态昆虫,同种间有无翅和有翅型。

触角3-6节,有感觉器。

跗节2节,第1节很短。

腹部常有腹管,末节背板和腹板分别形成尾片和尾板。

如有翅,则前翅比后翅大,前翅有翅痣。

蚜虫类的危害特点●危害嫩枝、幼芽、叶片及根部导致梢叶卷曲、变色或形成虫瘿或致煤污病,或传毒生物学特性主要种类主要种类主要种类蚜虫类的防治●在野外防治应在春秋季节等进行。

●一、结合园林树木修剪,冬季剪除有卵枝叶或刮除枝干上的越冬卵。

●二、园林树木萌发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可兼治螨、蚧。

●三、在夏季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避免天敌昆虫活动旺盛时期大面积喷化学药剂,有必要施药时要局部施药(如根埋、涂干、注射)或选择施用对天敌安全的药剂。

蚜虫类的天敌蚜虫类的防治●四、药剂防治:●叶片有蚜率在30%左右、开始出现有翅蚜时即需进行防治。

●防治时可选用下列药剂:●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水剂2000倍液、●20%安克力乳油1500~3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25% 喹硫磷乳油600~1000倍液。

●此外还可以选用速灭杀丁、敌百威、灭蚜松等。

蚜虫类的防治●肥皂液:防治对象刺吸式、咀嚼式口器类昆虫及叶螨类。

●制作方法:150~300g固体洗衣粉加入10L温水,0.5L酒精,1汤勺食盐溶解均匀即可。

施用方法:每隔7天用药1次,连用2 ~ 3次。

●尿素合剂:防治对象(蚜虫、蚧、粉虱、红蜘蛛)●配方:尿素0.5Kg、洗衣粉0.15kg、水50Kg●风油精:(蚜虫、粉虱)风油精稀释600-800倍喷雾。

2.介壳虫类的识别及其防治●蚧属于同翅目蚧总科●识别特征:一般称为介壳虫,雌雄异形。

雄虫有1对膜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棍。

跗节1节。

雌虫无翅,跗节1-2节,3个体段常愈合,头胸分界不清,有的连腹部也分节不清。

常被有蜡质、胶质的分泌物,或有特殊的蚧壳保护。

生态学的特性●蚧虫一生大部分虫态和虫期都是营固定寄主,只有在初孵若虫阶段,由若虫爬行,扩散到新的寄主部位或新寄主上去,这个阶段称扩散期或涌散期,该期若虫称初孵若虫(浪荡若虫)。

一旦口器刺入寄主组织内,大多雌蚧虫终生不动,直到产卵完毕而死去。

雄虫则在羽化后,靠飞行寻雌交配,寿命仅1-2d。

●因此,蚧虫远距离扩散和传播常是被动地由人为传播和靠动物、风吹、雨水冲刷等方式进行。

●对蚧虫防治措施中实施检疫的作用就在于此。

主要种类枣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n杨盾蚧(形态特征)杨盾蚧(Quadraspidiotus slavonicus Green)属同翅目,盾蚧科。

●分布及危害:分布于陕、甘、宁、青、新、内蒙、山西等北方地区。

危害杨、柳,以箭杆杨受害最重,严重时介壳布满枝、干。

●生活史及习性:●新疆1年 l~2 代,l 代者以 2 龄若虫在寄主枝干越冬,第 2 代仅发育到不能越冬的 l 龄若虫,至翌年 3 月树液开始流动时越冬若虫出蛰危害。

雄虫 4 月下旬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羽化期较集中、约 4~5 天;6 月初出现 1 代若虫,部分发育到 2龄进入休眠状态并越冬;部分发育快的于7月中旬羽化为成虫,8月上旬为2代若虫活动高峰,但该代若虫发育缓慢,不能进入 2 龄。

雌虫胎生或产卵生殖,卵期很短,单雌怀卵 14~15 粒 ( 新疆 ) 。

先孵若虫常在母体介壳尾部固定取食,后孵若虫则爬出母体介壳寻找光滑的枝干固定取食,若虫固定 l~2 天后即分泌蜡壳。

第 1 代若虫常危害叶片,第 2 代仅危害枝干。

蚧类的防治●一、强化检疫,严禁携虫花木、接穗调运和引进。

●二、生物防治:对当地天敌应加以保护利用。

蚧类的防治●三、化学防治:(要抓住浪荡若虫期)●喷药、灌根、涂干、注射等方式施药。

●涂干:3月初树液开始流动时,树干离地面30厘米处注射或涂抹药剂,常用的药剂有50%的久效磷乳油、 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吡虫啉乳油等药剂(一般稀释到5~10倍左右用兽医针筒注射、或树干韧皮部上涂抹施用)。

蚧类的防治●喷药:在初孵若虫阶段,即若虫爬行,扩散到新的部位或新寄主上去(扩散期)可选用下列药剂:●40%速捕杀乳油1000~1500倍液●5%蚧螨灵乳油1500~2000倍液●40%速蚧克乳油1000~1500倍液●10%康福多(吡虫啉)乳油1000倍液●醋盐合剂(食醋5ml,食盐10g,水1000ml),●烧碱溶液(20%烧碱溶液15ml、洗衣粉15g、水1000ml)以上药剂对绵蚧、粉蚧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叶蝉类及其防治●识别特征:体长3-15毫米。

单眼2个,少数种类无单眼。

后足胫节刺毛列是叶蝉科的最显著的识别特征。

此外,该科昆虫有横走的习性。

不仅危害园林植物,而且还传播植物病毒病。

●常见的有大青叶蝉、榆叶蝉和葡萄二星叶蝉等。

葡萄二星叶蝉●葡萄二星叶蝉又名葡萄斑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

●葡萄二星叶蝉以成虫、若虫聚集在叶背刺吸汁液,使叶片出现失绿的白色小斑,严重时叶片苍白焦枯。

除为害葡萄外,还为害梨、桃、樱桃、山楂等。

●生活史防治方法●①秋后要彻底清扫国内落叶和杂草,减少严冬虫源。

●②加强田间管理,使架面通风透光良好。

●③抓住5月中下旬若虫发生盛期,第一代成虫尚未出现之前这一关键时期喷布20%速灭杀丁、2.5%功夫菊酯、2.5%溴氰菊酯等菊酯类1500~2000倍液。

4. 温室白粉虱●识别特征:触角7节,第2节膨大。

跗节2节,等大。

两性均有翅,翅上有白色蜡粉。

若虫、成虫腹部末端背面有管状孔。

刺吸植物汁液,是木本植物及温室中栽培植物的主要害虫。

常见的有烟粉虱、温室白粉虱等。

温室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其寄主寄主温室白粉虱的识别特征●成虫体长1-1.5毫米,淡黄色。

翅面覆盖白蜡粉,停息时双翅在体上合成屋脊状如蛾类,翅端半圆状遮住整个腹部,翅脉简单,沿翅外缘有一排小颗粒。

●卵长约0.2毫米,长椭圆形,基部有卵柄,淡绿色变褐色,覆有蜡粉。

●若虫体长0.3-0.5毫米,长椭圆形,淡绿色或黄绿色,足和触角退化,紧贴在叶片上。

温室白粉虱生活习性●原产于北美西南部,其后传入欧洲,现广布世界各地。

在北方,温室一年可生10余代,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危害。

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地区的越冬虫态不同,一般以卵或成虫在杂草上越冬。

●繁殖适温18~25℃,成虫有群集性,对黄色有趋性,营有性生殖或孤雌生殖。

卵多散产于叶片上。

若虫期共 3龄。

各虫态的发育受温度因素的影响较大,抗寒力弱。

早春由温室向外扩散,在田间点片发生。

防治措施(1)把好育苗关,培育无虫苗。

育苗前熏蒸温室除去残余虫口,清除杂草残株,在温室通风口加一层尼龙纱避免外来虫源。

(2)生产中打下的枝杈、枯老叶及时处理掉。

老龄若虫多分布于下部叶片,花卉类整枝时适当摘除部分老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种群数量。

(3)利用黄板诱杀成虫,黄色对白粉虱成虫有强烈诱集作用,在温室设置黄板(每亩用32-34块),诱杀成虫效果显著。

(4)药剂防治:当平均每株成虫3头时用3%天达啶虫脒乳油1200倍液、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1-2次。

5. 螨类●成若螨危害寄主的叶、芽、嫩茎、花、幼果等,吸食汁液初期呈现微小褪绿斑点,后变褐色斑块或叶面卷曲,严重时叶、花、果脱落。

不易发现,繁殖快,难防治。

山楂叶螨、苹果红蜘蛛、朱砂叶螨苹果红蜘蛛朱砂叶螨朱砂叶螨的识别特征●雌成虫:体长0.28-0.32mm,体红至紫红色,•在身体两侧各具一倒“山”字形黑斑,体末端圆,呈卵圆形。

●雄成虫:体色常为绿色或橙黄色,较雌螨略小,体后部尖削。

●卵:圆形,初产乳白色,后期呈乳黄色,产于丝网上。

●朱砂叶螨一年可发生20代左右,以授精的雌螨在土块下、杂草根迹、落叶中越冬,来年3月下旬成螨出蛰。

螨类的防治措施●1.树木萌发前,清理树干,刮除老皮并涂白,消除一部分越冬成螨。

●2.树木萌发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

可兼治蚜、蚧。

●3、药物防治:可选用下列药剂;1.8 %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25%杀虫脒水剂500~8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3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20%螨克乳油2000倍液、50%溴螨酯乳油2000~3000倍液、50%托尔克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霸螨灵悬浮剂2000~3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2.0%阿维菌素微乳剂8000倍液、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1.2%苦.烟乳油1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3000倍液、10%三唑锡乳油2000倍液。

此外还可以用肥皂液(制作方法:150~300g固体洗衣粉加入10000ml温水,500ml酒精,1汤勺食盐溶解均匀即可)来防治,用此药时7天喷1次,连喷2次。

二、食叶类害虫(一)概论●食叶害虫是针、阔叶树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害虫类群之一鳞翅目种类最多:如尺蛾、枯叶蛾、毒蛾、夜蛾、舟蛾、天蛾、潜叶蛾、蛱碟、粉蝶等等。

膜翅目(叶蜂类)鞘翅目(叶甲类)此外,食叶的软体动物蛞蝓、蜗牛、鼠妇等。

春尺蠖天幕毛虫榆黄黑蛱蝶潜叶蛾危害状叶甲类(二)食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特点1、以咀嚼式口器取食叶片,造成缺刻、孔洞,严重受害时整株叶片吃光;被害树地面往往满布残叶、虫粪,树间挂有虫茧、丝幕等。

食叶害虫常被称作“初期性害虫” 。

(二)食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特点●2、裸露生活:气候和天敌对害虫数量增长影响很大。

●幼虫期可分成活期、生长期、营养物质积累期等3个时期。

3、食叶害虫的发生危害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发生期过程可归纳为4个阶段。

初始阶段是害虫种群处于增殖最有利的状态的初始期。

增殖阶段是种群达到猖獗数量的前期。

猖獗阶段害虫的增殖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衰退阶段由于种群数量得到调整,天敌也随之它迁,或伴随衰退的害虫种群而数量大减。

周期性:上述阶段性发生过程,往往“重复”出现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4、这类害虫繁殖量大,并具有主动迁飞和扩散能力。

(三)防治原则1、要加强预测预报,摸清发生规律,害虫种类。

2、加强园林树木的管理水平、提高寄主的抗性。

3、要抓准防治时机,狠治越冬代,压低当年虫口基数。

1.春尺蛾Apocheima cinerarius●危害:春尺蛾别名杨尺蠖、柳尺蠖、榆尺蠖、沙枣尺蠖等等。

生物学习性●1年1代,以蛹在树冠下的土层内越夏越冬。

次年春,当日平均气温0℃-5℃时开始羽化。

幼虫5龄。

春尺蛾的综合防治●1. 在树干基部绑以5~7cm宽的塑料薄膜带阻止上树,或在树干靠基部涂一毒涂胶环杀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