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导游词
平遥古城导游词

平遥古城导游词平遥古城导游词(通用3篇)平遥古城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前方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的平遥城。
距今有2700多年的历史了。
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县城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平遥古城最大的特色就是古城墙。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登上城墙,观赏一下古城墙的建构吧。
我们看到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墙,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
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竟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怕他掉下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
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
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墙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
墩台是干什么的呢?它是保卫城墙的。
有了墩台,可以从三面组成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城防力量大大加强。
在每个墩台上,还修有一座敌楼,上面有孔,也是为观察和射击用的。
平遥古城上共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那是象征着圣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可以拍照,拍照时注意身体不要探到城墙外,注意安全,不要在城墙上刻字。
谢谢大家的配合。
平遥古城导游词2亲爱的来宾,大家都很好!我是平遥古城的导游――李敬成,你可以叫我小李。
下一次我将向大家介绍平遥古城。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我国4A级风景名胜区,建于公元前827―782年,公元1370年扩建,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你可以看到高大雄伟的城墙长6163米,高12米,1370年重修,沟壑高约2米,顶宽约3至5米。
请跟我到古城里面看看!平遥古城交通由四条主要街道、八条小街和七十二条曲折的小道组成。
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范文(通用4篇)

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范文(通用4篇)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范文(通用4篇)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讲解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的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范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游客:大家好!前方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的平遥城。
距今有2700多年的历史了。
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县城根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好的古城。
平遥古城最大的特色就是古城墙。
此刻,请大家随我一齐登上城墙,欣赏一下古城墙的建构吧。
我们看到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墙,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
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竟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怕他掉下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
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
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墙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
墩台是干什么的呢?它是保卫城墙的。
有了墩台,可以从三面组成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城防力量大大加强。
在每个墩台上,还修有一座敌楼,上方有孔,也是为观察和射击用的。
平遥古城上共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那是象征着圣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好了,各位游客,此刻是自由活动光阴,可以拍照,拍照时注意身体不要探到城墙外,注意平安,不要在城墙上刻字。
多谢大家的配合。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平遥古城的导游——李XX,你可以叫我小李。
下一次我将向大家介绍平遥古城。
如今我们已经到达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我国4A级风景名胜区,建于公元前827—782年,公元1370年扩建,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导游词(通用9篇)

平遥古城导游词〔通用9篇〕平遥古城导游词〔通用9篇〕平遥古城导游词1"大家好,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我叫肖晶晶。
如今我们正去往平遥古"。
"游客们,我们如今的地方叫做"文庙大成殿"这是山西省重点保护单位,位于平遥城东南云路街北侧,为国最早的大殿之一。
文庙占地1万多平方游三建筑组合而成。
孔庙左右为东西二学。
庙前东西南牌访三座,庙内四进院落,檑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等主体建筑,顺序排列在中轴线上,或西廊广庑以及时习斋,日新斋等。
以对称的格局配属两旁。
大成殿较古,余经明清重建。
接下来我们来到双林寺,位于晋中地区平遥县城西南七公里的桥头村北侧,距太原97公里。
据守内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年〕《姑姑之碑》所记:“中都寺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
〔公元571年〕,其创立年代应在公元四、五世纪的北魏早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原寺“规模宏伟,中都河水润殿,紫阁压中都之左,大齐皇帝曾赐中都寺牌额”,后累经兵戈烧焚,只有碑记铭碣犹存。
宋时尼姑修造一新。
在宋以后的几百年间,又累经兵戈、火灾,遂尼避僧居。
先后建堡御贼,修废举堕,刻桷丹楹。
从现存碑记和局部铭刻考,明景泰、天顺、弘治、正德、嘉靖和万历年间,清道光、宣统年间曾进展过屡次修葺重塑。
经过历代修建,如今保存下来的殿堂大多是明代、清代建筑。
院内耸有古老多姿的“唐槐”,衬映得整个寺院非常壮观。
往前走,就是清虚观。
全观共有十座建筑,前后三进院落,在中轴线上有牌楼、山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宫、玉皇殿。
观院门牌楼,竖于两柱,并由八字形叉柱稳固,上有乾隆三十六年题"清虚仙迹"的匾额。
龙虎殿、三清殿均为元代修建、明代重修,龙虎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采用"悬梁吊柱"的奇特构造,殿下面东西廊分塑青龙、白虎二神像,高达5米,骨骼雄健,怒目而视,手持戟剑,神态勇猛,体态完好,为明代作品。
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

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篇一】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导游,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坐文化县城——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我国境内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县城,它是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现在我们还有十分钟的车程,我就先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古城位于山西省的平遥县,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唯一一座世界文化遗产古县城。
平遥古城墙把平遥县城一格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
宝:古城便是其一。
平遥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全长6。
4公里,为方形,城墙高12米左右,外有护城河。
共有3000个哚口、72座故楼,城墙内街道、铺面、楼市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城墙外是新城,是一座古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想不已的胜地。
“晋商”的发源地,中国第一家银行“日升昌”票号,在这里诞生。
平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金融中心。
可见,在中国金融史上,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平遥有三三宝的是双林寺,寺内的彩塑造像20xx余尊,是我们的“彩塑艺术宝库”。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古城,大家跟我下车,来,首先映入我们呢眼帘的就是这青色的古城墙,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古城的整体形状像只大乌龟,北门是龟首,南门是龟尾,东门和西门是乌龟的四肢。
现在大家跟我一起上游览车,我们在车上继续欣赏,沿着龟脊我们游览古城的大街小巷,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是一派繁荣的景象,有古代的当铺、钱庄、贸易商行,还有客栈、酒吧……都是比较丰富的,待会我们浏览车停了,大家可以自行参观,看看有没有想买的一些小纪念品,中引文这里的东西还是比较有特色的。
平遥古城是一座雄伟的古城,值得我们流连忘返,希望大家多多去发现古城的“美”!现在大家就自行参观吧,一个小时候在门口下车的地方集合,大家注意安全。
【篇二】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这次带领大家游览平遥古城的导游——李静诚,大家可以叫我小李。
接下来的时间我将会为大家介绍古老的平遥古城。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我国4A级景区,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景点导游词7篇

平遥古城景点导游词7篇平遥古城景点导游词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遥古城景点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遥古城景点导游词1地处三晋腹地的平遥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国现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
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在平遥召开,会议首推平遥作为申报联合国人类遗产项目的第一个古城,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查后把平遥古城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从此,这座小城名声远扬,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利用行车间隙我把平遥城的历史沿革作个简要介绍。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那里繁衍生息。
有史以来,建置沿革屡经变迁。
最早称为古陶,是尧帝的封地;西周时名为京陵城,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向沿用至今,是平遥城的前身;北魏时改名为平遥县,并把县治迁到那里。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那里曾有过它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
现存的城墙是明代洪武年间,即1370年修建的。
明清以来经多次维修,使古城墙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她留给我们的主要遗产有:古朴典雅、胜景迷人的镇国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双林寺;雄伟壮观的古城墙;闻名全国的中国第一票号日昇昌旧址;以及明清一条街上的古寺庙、古市楼、古店铺和古代民宅。
首先我们要参观的是镇国寺。
镇园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郝洞村的镇国寺,创立于五代北汉时期,原名京城寺。
明朝时改称镇国寺。
1988年被国务院批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整座寺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天王殿两侧配有钟楼和鼓楼。
一进院东西廊有碑亭、三灵侯、二郎殿、财福神和土地各殿。
二进院东西有观音殿、地藏殿等。
平遥古城导游词范文(4篇)

平遥古城导游词范文(精选4篇)平遥古城导游词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时常会需要准备好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的平遥古城导游词范文(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诸位游客:大家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
1997年12月3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大家可以欣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拟完整的外观。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
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
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
现在这座平送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
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乎迢县。
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
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
在湿长的历史岁月中。
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屡次道受战火的破坏。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平遥古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
就是街道民居。
也根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
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
平遏不仅历史悠久。
而且名人辈出。
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假设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中科院所所长侯外庐、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著名画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郎兰英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平遥古城的导游词(15篇)

平遥古城的导游词平遥古城的导游词(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遥古城的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平遥古城的导游词1嗨,各位来宾,我是晨曦旅行社的金牌导游王若蒙,今天,就由我来向大家介绍淳朴的平遥古城。
各位不要着急进入古城,先看看这巍峨的城墙,是祖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墙之一。
整座城大体呈方形,墙高约12米,全部用砖砌成,筑有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
城墙上还有观敌楼72座,垛口3千个,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大家进了城,绕过大大小小的巷口,就来到中国的“华尔街”——民清一条街了。
在这条400余米的古街上,连缀着78处古店铺,包括票号、镖局、典当行、药房、肉店、杂货铺、绸缎庄等,可以想象当年古城经济的繁荣。
街面不宽,两边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各式各样的小店,完全是古色古香的古式建筑,有出售平遥特产的,有卖特色小吃的,还有卖纪念品的。
大家可以选择购买。
不过由于木板房较多,请大家注意防火!各位,往西南走去,就来到著名的县衙。
“你可知何罪?”原来是平遥县衙在上演《县太爷升堂断案》,它再现了当年县老爷为百姓判案的精彩场景。
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明清,早期的县衙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风沙中,现存为明清时期的衙署,至今已有六百七十年,是保存最完整的县衙。
整座衙坐北朝南,轴对称布局,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前朝后寝,左文右武。
现在,请大家登上直升飞机,从空中欣赏古城的美,鸟瞰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
古城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
南门为头,两口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门为尾。
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的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麓山上。
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
平遥古城导游词五篇

平遥古城导游词五篇各位朋友如果有对平遥古城感兴趣的或者想要从事导游行业的,那么这几篇最全的平遥古城导游词你就不容错过。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篇一:平遥古城导游词游客们好: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老家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游客们请跟我来。
看!平遥古城的外表是一块块砖头修筑成的,它的形状看上去好像是万里长城的一部分。
你围着它走一圈,如同回到了远古的那个时代。
游客们,咱们接着往里走,城里面虽然有一层灰罩着整个城,但人们都生龙活虎,有人在做自己的小买卖,而有的人则在逛街,游人如织,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游客们,告诉你们,在我们平遥古城有各种有名的小吃,但最出名的就是平遥牛肉了,有时间你买两斤尝一尝。
说了这么多,我还没有自我介绍呢。
我是来自某某旅行社的陈导。
我的联系电话是:1506000****。
好了,现在是自由时间,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四处走走,现在是上午8:30,10:30咱们准时在平遥古城南门集合。
篇二:平遥古城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山西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可可,今天我先带大家去的地方是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因为这座古城的形状象一只乌龟,所以人们有又叫它“龟城”。
平遥古城的城墙很宽,城墙的上面铺着很大的城砖。
在城墙的瞭望口上架着几门大炮,这是当时最厉害的武器,所以赐了个名字叫“神武大将军”。
人们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因为“不想做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
再让我们到县衙去看看。
县衙坐北朝南,正门的两边蹲着两只大石狮子,开着大口看样子很威武。
衙门的门栏很高,两扇大门又厚又重,漆着朱红的颜色。
走进院内,东西两房是古代收税和纳粮的地方,各有六个窑洞,寓意六六大顺。
再往里走是一个很大的正殿,是古代县太爷办公的地方,上面挂着“明镜高悬”的大匾,左右两边放着许多审堂用的刑具,让人进去有一种森严的感觉。
绕过大殿进入后院,是县太爷吃饭和休息的地方,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意思是视人民如父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遥古城导游词各位游客,我们的旅行车正行驶在由太原开往平遥的公路上,过一会儿就能看到平遥城了。
这里我先把平遥城的历史沿路简单介绍一下。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汾河以东,距省城太原约100公里。
平遥远古时称陶,相传为帝尧的封地。
据史料记载,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城垣为夯土筑成,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遗址在今平遥城西北6公里处。
西汉时,平遥曾是代王刘恒(后来的汉文帝)的中都。
因为北魏太武帝名为拓跋焘,“陶”“焘”音同,犯讳,于是平陶改为平遥,并沿用至今。
明代初年,平遥古城在旧城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扩修,始成今天的古城面貌。
现在大家可能已经看到了古城,我们今天的平遥之行将从北门登城墙,先上城门远眺古城全貌,然后沿城墙东行,参观敌楼、垛口等城防设施;到下东门参观瓮城、点将台;再进城经清虚观游览日升昌、市楼、明清街、县衙,最后从下西门出城。
[北城门及古城的结构]我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城门外面这围不大的半圆形城墙叫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有游客答是“瓮城”)这位游客说得对,它叫瓮城,是为了保护城门而修的。
城门是供人们出入的通道,也是全城防卫最薄弱的环节,是敌人攻击的重点,为了保障城门的安全,便在城门外再修了一道防御墙。
由于它们大多状似大瓮,形若半圆,所以形象地称之为“瓮城”,也隐含如果敌人进入瓮城,便来个“瓮中捉鳖”的寓意。
瓮城的门一般不开在与城门正对的一面,而是开在侧面,这也是为了更有效地防御敌人,保护城门。
登上城墙,我们首先要欣赏一下这座高大华丽的建筑------城楼。
城楼的作用主要是供指挥官登高眺敌、指挥作战之用,所以城门之上多筑有城楼。
当然,今天它已失去了军事意义,成为游人登高俯瞰古城景色的绝佳景点。
北城楼为近几年所复建,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四面围廊,四层三檐歇山顶,琉璃瓦剪边,古朴壮观。
请大家随我上楼。
在城楼之上沿回廊扶栏四望:北边汾河如带,同蒲铁路、大运公路从城外掠过,田野乡村秀色尽在眼底;东西两侧是笔直的城墙垛口;南面则是古城全貌。
我们重点来看城里的街道布局。
古城街道基本上保持了明清风貌,其基本布局是仿照灵龟的式样而设计的。
全城以东、西、南、北4条大街为主线,纵横交错以8条小街、72条蚰蜒巷,构成近似于龟甲之上的八卦图案格局,主次分明,井井有条。
全城的心脏便是南大街北部的那座高大的市楼。
“平遥的街道格局是仿龟背而设计,那龟的四肢和头尾又在哪里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大家可以猜得到。
平遥有龟城之称,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安宁、长寿,是有灵气的动物。
古城的设计师特意为平遥设计了六道城门,而且各有一个外凸的瓮城,既能方便出入,保障安全,同时又用以象征灵龟的头尾和四肢。
我们所在的北门瓮城是龟之尾,当然,与北门相对应的南门瓮城便是神龟之首了,而且在其两侧还各有一眼水井,象征龟之双目。
东西两边各有两门两瓮城,象征灵龟的四条腿。
值得指出的是,这四座瓮城中的三座,门都开在南方,惟有下东门的瓮城的门与东门正对,开在东方。
这是什么意思呢?设计者认为,整个平遥城是一头正欲向南爬行的灵龟,为了不让这个吉祥灵物爬走,便用一条大绳将灵龟的左后腿拉住,位于一条直线上的下东门和其瓮城门就象征这条被拉直的腿。
据说这条绳子拴在城东北10公里外的慈相寺麓台塔上。
下东门瓮城我们一会儿要去参观。
[敌楼.垛口.女儿墙]下面就随我沿城墙东行游览。
游客朋友们肯定有去过长城的,平遥城墙的结构与长城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长城是横向延伸,而平遥城墙是方形围垣,另外,凸出城墙外的墩台马面的密度更大些。
我们脚下的城墙是明代洪武年间最后修成的。
明代之前已有城墙,但仅是夯土筑就。
明初在原来土墙的基础上加高加厚,并在外墙加包了城砖,气候虽屡次维修,但风格依旧。
平遥城墙四周总长6162.7米,其大小是按照古代礼序规定设计的。
中国古代礼制贯穿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就城池修建而言,更要大小有矩、等级分明。
按一般规定,国都城方4.5公里,诸侯都城及后来的州郡府城,城方2.5-3.5公里,县城城方为1.5公里。
所以,平遥城6.16公里的周长正符合这一礼序。
平遥城墙的高度约12米左右,足以拒来犯之敌于城外。
墙体呈梯形,墙基底宽约10米,顶宽为3-6米不等。
墙上里外两侧各有一道矮墙。
里侧这道高约0.6米,称女儿墙,或宇墙,护墙,起保护城上士兵安全的作用,并无御敌的功能.外侧护墙高约2米,而且其上部筑成齿形垛口,垛子中下部留有方孔.这样设计完全是为了防御作战的需要.2米的高度可以将守城士兵掩护起来,较大的壑口可供士兵投掷滚木雷石等较大的打击物,垛子上的小方孔既可供眺望,又可用来放箭.在这样的防御工事里,守城士兵既有了安全保障,又不妨碍作战,是十分科学合理的建构.大家已经看到了,城墙每隔一段便有一个凸出墙外的墩台,而且在台上还筑有一座两层小楼.墩台也叫墙台,还被形象地称做马面,它是城墙防御体系中很重要的部分。
一方面墙台较为宽敞,可容较多的守城将士;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它大大加强了城墙的御敌能力。
假如没有凸出的墙台,城墙一线平直,当敌人潜伏墙角之下时,城墙上守兵的弓箭便失却了威力。
而有了墙台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城上士兵可以从侧面弯弓射箭,将敌人歼灭。
此外,每隔几十米设一墙台也使城墙的结构更加稳固。
墙台中央这种两层小楼叫堞楼或敌楼,约3米见方,高有7米左右。
其功能是可以储存弹药给养,二可以登高远望观察敌情,三可以挡风避雨,供士兵歇息,另外也增加了古城的美感,可以说是一种多功能建筑。
非常令人叫绝的是,平遥城的设计者一共设计了3000个垛口和72座敌楼,用以象征文圣孔子的3000弟子、72圣人,而且在敌楼内均有孙子兵法石刻嵌于墙上。
这样就使得一座壁垒森严的城池显得文质彬彬、亲和温馨,也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再加上城中星星点点的文庙、市楼、清虚观、关帝庙、城隍庙、财神庙、火神庙、日升昌、百川通、县衙,以及高耸于东南段城墙上的魁星楼,使这座古城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古城结构之完整、风格之古朴、名胜古迹之众多,在现存同类古城中确实绝无仅有。
所以,古城平遥受到重视、保护,得到多种高度的赞誉是理所当然的。
1986年12月平遥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8年1月平遥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联合国人口居住中心的专家考察平遥后,由衷地赞叹:“这座古城是中华大地的瑰宝”,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珍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派专家日本京都大学著名教授田中淡则概括得更为准确简洁“平遥古城甲天下”。
[下东门]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下东门。
下东门在六座城门中颇有特点。
大家请往上看,下东门瓮城的门开在正东,与城门成一直线。
尽管从御敌的角度考虑似乎稍稍欠妥,但为了让“灵龟”永驻,古城的设计者便改变了本应修在瓮城南墙的蓝图,以求将灵龟的左后腿拴住。
这是下东门不同于其他城门的第一个特点。
再请看瓮城里面那个小巧而讲究的院落,大家猜一猜它是干什么用的呢?如果事先对此不了解的话,那是很难猜对的。
这是一座关帝庙。
把武圣关帝请入瓮城在全国大概也仅此一处。
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我想应该从军事防御心理的角度去考虑。
刚才说过,瓮城之门与城门开在一条直线上,削弱了瓮城的防御能力,为了弥补这一欠缺,便将名震华夏的关云长供在里面,“关老爷在此,敌兵安敢轻举妄动”,起码从心理上多了一分安全感。
这是下东门的第二个特点。
下东门的第三个特点是墙体上筑有“点将台”。
大家往南边看。
据传说,下东门南侧城墙上的这一宽敞平台是周代尹吉甫的点将台。
尹吉甫是西周宣王麾下的一员大将,周宣王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派尹吉甫统兵北伐猃狁。
为了巩固军事成果,加强防卫能力,他修建了京陵城,也就是平遥城的前身,这点将台就是举行战前动员和誓师大会的地方,因为要委任三军主将,所以叫点将台。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拥兵点将的庄严场面。
大家再看东门外不远处由南流向北的那条小河,它叫惠济河。
在平遥古城的防御体系当中,这条河扮演了一个特别的角色,它是城周护城河的水源。
古代一些重要城市,不仅筑有完整的城墙,而且在城墙外面挖下深深的壕沟,加大敌人兵临城下的攻城难度。
沟内不充水者叫护城壕,如果沟里灌水就叫护城河。
既有城墙又有护城河,所以古有“城池”之说。
古代平遥城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宽深各约3米多,六座城门外还设有吊桥,后来被填平。
这几年平遥人开始复修护城河,而且北门至下西门段已经修成。
刚才我们在北城门上已经看到。
[日升昌旧址]从下东门城墙下来,我们将顺着东大街西行,至西街参观日升昌旧址-------中国票号博物馆。
路北这处院落是道教的活动场所------清虚观,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进去了,不过可以驻足几分钟欣赏一下道观前的这座木牌楼。
大家看到了,整个牌楼由两根立柱和四根斜柱支撑,用复杂多样的斗拱将硕大而华丽的檐顶托起,既美观又轻盈,是教有价值的牌楼建筑。
日升昌到了。
从其门面建筑看,我们很难想到这就是曾经在旧中国金融界叱咤风云百余年,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的总部。
坐南向北的这五间铺面房既不十分高大醒目,也没有雕梁面栋斗拱飞檐的排场,但就在这种朴实无华之中蕴涵着伟大和不凡。
大家看到中门上方“日升昌”着一金字牌匾,首先可能问到的就是它为什么叫日升昌?是什么时候创办的?我先给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东家叫李大全,原本经营颜料的生产和销售,商号叫西裕成,在武汉、北京等地开有分号。
当时有平遥、介休、祁县、太谷、榆次等地的不少商人在北京开设各种商店,每到年终结帐,他们都要往山西老家捎些银两,一般都是请镖局押运,运费既高,还不是十分安全,而且常出差错,感到很不便利。
有人便和主持西裕成北京分号的经理雷履泰商议,能否不捎现银回去,而将银钱交给西裕成颜料庄,由北京分号给平遥总号写信说明,再到平遥西裕成兑换现银。
由于是朋友、熟人,雷履泰也就同意了。
后来要求这样做的人多了,雷履泰结合自己丰富的异地经商经历,敏锐地察觉到如果向要求兑拨者适当收取手续费和汇费,这岂不是一个利人利己好处多多的行当?于是开始试验。
效果果然不错,便向东家李大全建议:干脆将西裕成改为专营银钱异地存取的汇兑机构-------票号。
李大全对雷履泰的才华、能力和远见毫不怀疑,很快拍板。
由李出资30万两白银,成立了日升昌票号,寓意为“旭日初升,繁荣昌盛”。
这是中国的第一家票号,成立之后果然业务繁荣,获利颇丰,并推而广之,先后在汉口、天津、北京、济南、西安、开封、成都、重庆、长沙、厦门、广州、桂林、南昌、苏州、上海、扬州、镇江等地开设分号,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汇兑网络,对中国的金融和商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票号也就是最初的银行,日升昌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银行业鼻祖。